CN114584963B -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4963B
CN114584963B CN202011385645.3A CN202011385645A CN114584963B CN 114584963 B CN114584963 B CN 114584963B CN 202011385645 A CN202011385645 A CN 202011385645A CN 114584963 B CN114584963 B CN 114584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request
server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5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4963A (zh
Inventor
骆璐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56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4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当服务器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时,根据呼叫请求携带的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第二终端根据应答请求返回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由于服务器是根据终端设备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发送,因此可以保证服务器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是与终端设备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相匹配,从而可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若呼叫失败或者未接收到该终端设备返回的应答响应,则再使用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应答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

Description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工业场景及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支持对多种通信信号的收发与解析,使得人、物、和/或设备彼此之间互联互通,即构成物联网。
WIFI信号环境是实现物联网内设备互联的基本信号环境,除WIFI信号环境以外的其他实现设备互联的信号环境可以统称为物联网信号环境。典型的物联网信号环境,可如Ethernet、RFID、NFC(近距离无线通信)、Zigbee、6LoWPAN(IPV6低速无线版本)、Bluetooth、GSM、GPRS、GPS、3G、4G等,设备在不同的信号环境中应基于适用的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在实际场景中,通过物联网信号和通过WIFI信号进行信息传输,需使用不同的协议来完成。由于不同类型信号所覆盖的区域不尽相同,例如,在某些区域中仅存在WIFI信号或仅存在物联网信号,因此,如何实现复杂信号环境下信息的传输,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以解决复杂信号环境下信息的传输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所述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确定;
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开机后,周期性地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其中,用于与服务器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多种,每一种所述可选通信协议对应一种信号类型,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注册请求前根据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类型选择出的一种可选通信协议,所述注册请求用于使服务器记录用于与所述终端通信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
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
或者,接收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发送的应答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话呼叫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所述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确定;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当服务器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时,根据呼叫请求携带的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第二终端根据应答请求返回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由于服务器是根据终端设备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发送,因此可以保证服务器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是与终端设备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相匹配,从而可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若呼叫失败或者未接收到该终端设备返回的应答响应,则再使用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应答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呼叫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呼叫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呼叫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工业场景及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支持对多种通信信号的收发与解析,使得人、物、和/或设备彼此之间互联互通,即构成物联网。例如,在工业场景中,通过将各类信息传感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用户设备等接入到同一信号网络中,便可实现这些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与控制。再如,在现代家庭场景中,常见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个人计算机(PC)、平板电脑(PAD)、机顶盒(STB)以及电视(TV)等,基于同一信号网络便可实现这些终端设备的信息交互与控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通话呼叫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服务器100和多个终端设备200。
其中,终端设备200可以是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各类信息传感设备等具有信息显示功能、数据收发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终端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终端设备执行相关的方法。例如,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通讯信息、通话呼叫请求、响应消息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支持对多种通信信号的收发与解析,如WIFI信号、多种物联网信号、运营商网络信号等,进而,与终端设备200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多种,如WIFI信号适配的SIP通信协议、与多种物联网信号适配的多种物联网协议,等等。
服务器100可以为服务器或服务器构成的集群(可带有旁挂设备)、云服务提供的虚拟机、计算机等具有图像渲染、编码、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作为示例,服务器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接口单元,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服务器执行相关的方法,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话呼叫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单元,例如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MCU)、存储控制器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单元,例如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闪存(flash memory)等。其中,不同的存储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或者封装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通信接口中,成为处理器或者通信接口的一部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通信接口可以包括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局域网接收器(LAN adapter)、网络接口控制器(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NIC)、调制解调器(modem)等。其中,通信接口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集成或者封装在处理器中,成为处理器的一部分。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呼叫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的服务器100,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10,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
S120,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该目标通信协议是指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确定。
S130,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所在区域可以被一种或者多种不同类型的信号覆盖,如WIFI信号和物联网信号(如Ethernet、RFID、NFC等),一种信号类型对应一种可选通信协议,每种可选通信协议可以具有预先设定的优先级,终端设备200可以使用可选通信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以通过服务器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200开机后,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信号覆盖情况确定用于与服务器100进行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然后从一种或者多种可选通信协议中选择目标通信协议,基于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比如,若终端设备所在区域同时被两种以上类型的信号覆盖,即可使用与该两种以上信号类型适用的通信协议,此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可选通信协议的优先级,选择使用优先级较高的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若所在区域仅被一种类型的信号覆盖,则使用该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被称为目标通信协议。
作为示例,终端设备200所在区域可以被WIFI信号覆盖,或者被物联网信号覆盖,也可以被WIFI信号和物联网信号同时覆盖。在终端设备所在区域仅被WIFI信号覆盖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与WIFI信号适应的SIP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在终端设备所在区域仅被物联网信号覆盖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与物联网信号的种类对应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在终端设备所在区域被WIFI信号和物联网信号同时覆盖时,若WIFI信号对应的SIP通信协议优先级较高,则终端设备使用SIP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若物联网通信协议优先级较高,则终端设备使用与物联网信号的种类对应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服务器100接收终端设备200发送的注册请求,一方面,根据注册请求完成对终端设备的注册,另一方面,根据注册请求确定终端设备200所使用的目标通信协议,将终端设备200的通信标识和其注册时所使用的目标通信协议对应保存,形成终端设备与目标通信协议的对应关系,以在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时,根据终端设备的通信标识从该对应关系中查找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以使用查找到的目标通信协议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其中,终端设备的通信标识包括终端设备的MAC地址、IP地址等。
为了保证服务端所保存的目标通信协议是最新的,终端设备200可以周期性地向服务器100发送注册请求,比如每隔10s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注册请求,服务器100则根据最新接收到的注册请求确定最新的目标通信协议,并利用最新的目标通信协议更新上一次保存的目标通信协议。
在向服务端完成注册后,终端设备200还可以使用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用于与其他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以通过服务器呼叫其他终端。终端设备200还可以接收服务器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发送的应答请求,以应答服务器发起的用于与其他终端通话的呼叫。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通过服务器100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200,为便于区分,将通信过程中发送呼叫请求的终端设备200称为第一终端,将接收应答请求的终端设备200称为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通过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服务器100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后,根据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在保存的终端通信标识与目标通信协议的对应关系中查找用于与第二终端通信的目标通信协议,该用于与第二终端通信的目标通信协议即为第二终端最近一次请求注册时使用的通信协议。其中,用于与第二终端通信的目标通信协议,即为第二终端最近一次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
服务器100查找到与第二终端通信的目标通信协议后,使用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第二终端若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应答请求,还会返回接收应答响应(应答结果)给服务器,应答响应包括接收呼叫的响应或者拒绝呼叫的响应。
若服务器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应答响应或者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失败,则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该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指除目标通信协议以外的可选通信协议,比如,在第二终端的历史注册记录中确定的可选通信协议,即与第二终端通信标识对应的历史目标通信协议。
例如,在用于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第一通信协议、第二通信协议和第三通信协议、且目标通信协议是第一通信协议的情况下,若使用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后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应答响应,或者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失败,则再使用第二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若使用第二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后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应答响应,或者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失败,则再使用第三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
作为示例,服务器先使用WIFI信号对应的SIP通信协议(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若发送失败,或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应答响应,则再使用物联网信号对应的物联网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若再次发送失败,或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应答响应,则再使用运营商网络信号对应的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由于各终端设备所在区域随时会发生变化,且同一区域的信号覆盖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各终端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可以使服务器根据最新接收到的注册请求实时获取到各终端设备最近使用的通信协议,在需要向某终端设备发送应答请求时,以该终端设备最近注册时使用的通信协议作为目标通信协议,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应答请求。由于服务器是根据终端设备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发送,因此可以保证服务器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是与终端设备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相匹配,从而可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若呼叫失败或者未接收到该终端设备返回的应答响应,则再使用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应答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呼叫成功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呼叫的有效性,服务器100在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之前,还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心跳记录,判断第二终端是否在线,若第二终端在线,则执行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若第二终端不在线,则不执行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并在监测到第二终端上线后,重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并根据重新查找到的所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内容包括第一终端的用户信息、第一终端发送呼叫请求的时间信息等,提示信息的内容可如“用户**在*年*月*日对您进行了呼叫”。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所在区域包括预定限制区域。当终端设备所在区域是预定限制区域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但可以接收到服务器使用该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发送的信令。作为示例,物联网限制区域是一种可能的预定限制区域,物联网限制区域覆盖有物联网信号,终端设备位于物联网限制区域时,无法使用物联网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但可以接收服务器基于物联网通信协议发送的信令。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00在使用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之前,还可以判断该目标通信协议是否为上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二终端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若第二终端位于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除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外的可选通信协议;若第二终端未位于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
具体实现时,为使服务器获知各终端设备当前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终端设备在进入到预定限制区域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以通知服务器终端设备即将进入到预定限制区域。终端设备在离开预定限制区域后,向服务器发送第二通知消息,以通知服务器终端设备已离开预定限制区域。
服务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或者第二通知消息,并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使用所属区域标识标记各终端的所属区域状态,以标记出各终端当前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比如,当服务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时,将第一区域标识作为该终端设备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当服务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时,将第二区域标识作为该终端设备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进而,服务器服务器在需要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时,可以通过查找终端设备的所属区域标识,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比如,若查找到终端设备的所属区域标识是第一区域标识,则确认终端设备位于预定限制区域,若查找到终端设备的所属区域标识时第二区域标识,则确认终端设备未位于预定限制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定限制区域可以是多个,不同预定限制区域对应的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可以不同。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中,在使用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前,先行判断该目标通信协议是否是特定可选通信协议,若是,再判断第二终端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预定限制区域是指第二终端无法使用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的区域,若第二终端位于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若第二终端未位于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该目标通信协议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从而提高呼叫成功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呼叫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200,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10,终端开机后,周期性地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其中,用于与服务器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多种,每一种所述可选通信协议对应一种信号类型,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注册请求前根据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类型选择出的一种可选通信协议,所述注册请求用于使服务器记录用于与所述终端通信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
S220,以及,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或者,接收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发送的应答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进入到预定限制区域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在离开预定限制区域后,向服务器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预定限制区域是指所述终端无法使用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的区域。
上述实施例中,从服务器100和终端设备200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通话呼叫方法的各个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性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可以以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例如,上述服务器100可以通过软件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用于实现上述服务器100所具有的功能的通话呼叫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即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确定;发送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30,还用于若发送失败或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所述应答结果,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应答请求,所述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除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外的可选通信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430,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线;若所述第二终端在线,则执行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若所述第二终端不在线,则不执行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并在监测到所述第二终端上线时重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并根据重新查找到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找模块420,还用于判断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否为特定可选通信协议;若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所属区域标识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所述预定限制区域是指所述第二终端无法使用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的区域;所以发送模块430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应答请求,所述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除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外的可选通信协议;若所述第二终端未位于所述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话呼叫装置还包括标记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任意终端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时,将第一区域标识作为所述任意终端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是所述任意终端在进入预定限制区域前发送的;当接收到任意终端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时,将第二区域标识作为所述任意终端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是所述任意终端在离开预定限制区域后发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任意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通话呼叫装置还包括保存模块,所述保存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将所述终端的通信标识与所述终端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对应保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200的通话呼叫方法。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通话呼叫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9)

1.一种通话呼叫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所述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述可选通信协议预先设定优先级,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和优先级确定;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线;
若所述第二终端在线,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所述应答结果包括接收呼叫或拒绝呼叫;
若所述第二终端不在线,则不执行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并在监测到所述第二终端上线时,重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并根据重新查找到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的时间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多种,每一种所述可选通信协议对应一种信号类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发送失败或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所述应答结果,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再次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应答请求,所述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除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外的可选通信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否为特定可选通信协议;
若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所属区域标识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位于预定限制区域,所述预定限制区域是指所述第二终端无法使用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的区域;
若所述第二终端位于所述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其他可选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应答请求,所述其他可选通信协议是除所述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外的可选通信协议;
若所述第二终端未位于所述预定限制区域,则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任意终端发送的第一通知消息时,将第一区域标识作为所述任意终端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是所述任意终端在进入预定限制区域前发送的;
当接收到任意终端发送的第二通知消息时,将第二区域标识作为所述任意终端的所属区域标识进行保存,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是所述任意终端在离开预定限制区域后发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任意终端发送的注册请求,确定所述终端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为所述终端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
将所述终端的通信标识与所述终端对应的目标通信协议对应保存。
6.一种通话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开机后,周期性地根据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其中,用于与服务器通信的可选通信协议包括多种,每一种所述可选通信协议对应一种信号类型,且每一种所述可选通信协议预先设定优先级,所述目标通信协议是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在发送所述注册请求前根据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类型和优先级选择出的一种可选通信协议,所述注册请求用于使服务器记录用于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信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目标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用于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所述第二终端的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第二终端的目标通信协议为所述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
所述第二终端在线时接收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目标通信协议发送的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对应的应答结果,所述应答结果包括接收呼叫或拒绝呼叫;所述第二终端不在线且服务器未发送所述应答请求时,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线后,接收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目标通信协议发送的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的时间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进入到预定限制区域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当离开预定限制区域后,向服务器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预定限制区域是指所述第二终端无法使用特定可选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信令的区域。
8.一种通话呼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与第二终端通话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所述第二终端最近一次注册时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其中,所述可选通信协议预先设定优先级,所有终端均周期性向服务器请求注册,每次请求注册时所使用的可选通信协议根据所述终端所在区域覆盖的信号和优先级确定;
发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在线;若所述第二终端在线,根据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应答请求返回所述呼叫请求对应的应答结果,所述应答结果包括接收呼叫或拒绝呼叫;若所述第二终端不在线,则不执行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应答请求的步骤;并在监测到所述第二终端上线时,重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标识查找目标通信协议,并根据重新查找到的所述目标通信协议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的时间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85645.3A 2020-12-01 2020-12-01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14584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5645.3A CN114584963B (zh) 2020-12-01 2020-12-01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5645.3A CN114584963B (zh) 2020-12-01 2020-12-01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963A CN114584963A (zh) 2022-06-03
CN114584963B true CN114584963B (zh) 2024-04-12

Family

ID=8176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5645.3A Active CN114584963B (zh) 2020-12-01 2020-12-01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496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550A (zh) * 2014-09-19 2015-01-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语音呼叫系统和通信终端
CN106714140A (zh) * 2016-12-09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094884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控制单元、用户终端及核心网控制器
CN110933180A (zh) * 2019-12-10 2020-03-2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负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2125A (zh) * 2019-11-27 2020-04-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呼叫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0995647A (zh) * 2019-10-2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1726384A (zh) * 2019-03-22 2020-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0998B2 (en) * 2004-12-22 2011-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ion setup using flexible protocol configuration
US20180234839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550A (zh) * 2014-09-19 2015-01-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语音呼叫方法、语音呼叫系统和通信终端
WO2018094884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控制单元、用户终端及核心网控制器
CN106714140A (zh) * 2016-12-09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726384A (zh) * 2019-03-22 2020-09-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995647A (zh) * 2019-10-2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0972125A (zh) * 2019-11-27 2020-04-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呼叫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0933180A (zh) * 2019-12-10 2020-03-27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装置、负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5-104519 Addition of test case 15.x Communication Waiting and answering the call".3GPP tsg_ran\WG5_Test_ex-T1.2010,全文. *
Sony.R2-140357 "Discussion on ProSe Discovery through Communication (DtC)".3GPP tsg_ran\WG2_RL2.2014,(第TSGR2_8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963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858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and core network
CN110166929B (zh) 一种定位操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726426B2 (ja) 端末間のログイン不要方法及び装置
CN110366112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85594B (zh) 设备绑定方法及装置
US200401869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atching incoming data in a multi-application terminal
CN111885115B (zh) 设备绑定变更方法及装置
CN104135491A (zh) 用于指令消息分发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US7218714B2 (en) Method of calling service among devices in home network
CN114584963B (zh) 通话呼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6231538B (zh) 一种OneM2M架构设备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JP3898130B2 (ja) 携帯情報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リンク確立方法
US10306469B2 (en) Metadata delivery method for prose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CN107396313B (zh) 一种定位触发方法及系统
US9730018B2 (en) Intelligent guid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2M system
CN114584964A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070097748A1 (en)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limited channels
CN108400974B (zh) 一种流量引导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850246A (zh) 设备信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20279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关设备及介质
CN112333053A (zh) 防蹭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9817B (zh) 一种终端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7211479B (zh) 选择接入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67912B (zh)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01513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权限认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