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3443A - 折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3443A
CN114583443A CN202210375494.6A CN202210375494A CN114583443A CN 114583443 A CN114583443 A CN 114583443A CN 202210375494 A CN202210375494 A CN 202210375494A CN 114583443 A CN114583443 A CN 114583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etal frame
antenna radiator
frame body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54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54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34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3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34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7024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96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50Feeding or matching arrangements for broad-band or multi-band operation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设备,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折叠设备包括:外壳和物理操作键;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第二金属框体被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物理操作键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或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在第一金属框体与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物理操作键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本申请具有上述结构的折叠设备,物理操作键被其上的天线模组激励,作为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能够增加天线带宽,提升天线性能。

Description

折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如手机)的不断普及。智能电子设备设计的天线越来越多,天线布局空间紧张。尤其对于折叠移动终端,在转轴处由于铰链限制,导致天线可复用程度低,加大天线的设计难度;而且,折叠移动终端的物理操作键(比如静音键),导致天线的设计空间减小,且物理操作键的移动也会影响天线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折叠设备的天线性能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设备,包括:
外壳和物理操作键;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所述第一金属框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
所述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被所述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所述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目标天线辐射体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未设有所述物理操作键的一者;
在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设备,包括:
外壳和物理操作键;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所述第一金属框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
所述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被所述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所述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目标天线辐射体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未设有所述物理操作键的一者;
所述物理操作键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旋转中心线所在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设备包括外壳和物理操作键;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第二金属框体被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所述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目标天线辐射体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未设有所述物理操作键的一者;在第一金属框体与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物理操作键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具有上述结构的折叠设备,物理操作键被其上的天线模组激励,作为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能够增加天线带宽,提升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物理操作键设于折叠设备的第二天线辐射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物理操作键设于折叠设备的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模组切换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折叠设备包括:外壳1和物理操作键2;外壳1包括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金属框体3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第二金属框体4开设有第一缝隙5,第二金属框体4被第一缝隙5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二天线辐射体7,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或第二天线辐射体7上,且物理操作键2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目标天线辐射体为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二天线辐射体7中未设有物理操作键的一者。在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可选地,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二天线辐射体7均接地。该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二天线辐射体7作为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其中,第一天线辐射体6与受话器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与受话器间的距离,第二天线辐射体7与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旋转中心线平行。
应理解,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上(参见图4),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通过第一缝隙5相互耦合,或者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上(参见图3),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通过第一缝隙5相互耦合;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的耦合量由第一缝隙5的大小决定,具体的,第一缝隙5越小,两个天线辐射体之间的耦合量越大。
其中,物理操作键2用于实现预设功能。可选地,预设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静音、照明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可相对地折叠或展开,从而实现折叠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其中,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可绕铰接结构100相对折叠或展开。
可选地,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屏8,柔性屏8设置于外壳1的上表面。通过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的转动连接,柔性屏8可折叠或展开。
这里,第一金属框体3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每个天线模组均包括天线辐射体和设置在天线辐射体上的馈电点和接地点;其中,天线辐射体通过接地点接地,馈电点连接馈源。可选地,馈源的一端通过弹片、馈线等与馈电点连接。
参见图1和图2,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模组,第一天线模组包括第三天线辐射体9、第一馈电点d和第一接地点c,其中,第三天线辐射体9通过第一接地点c接地,第一馈源10的一端与第一馈电点d连接,另一端接地。
这里,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通过相对折叠,彼此靠近,使得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直到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在一可选地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的相对折叠,彼此靠近,使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且此时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的谐振信号,能够更好地提升天线性能。
其中,参见图2,在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值H。其中,天线模组中的天线辐射体与第二金属框体4上的天线辐射体之间的耦合量由第一距离值H决定,第一距离值H越小,耦合量越大,物理操作键2越容易被天线模组激励。
可选地,参见图1和图2,第一金属框体3开设有第二缝隙11,第一金属框体3被第二缝隙11分割为第三天线辐射体9和第四天线辐射体12;其中,在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缝隙11与第一缝隙5相对设置。
由于第二缝隙11的开设,使得物理操作键2更容易被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模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天线辐射体9和第四天线辐射体12均为第一金属框体3的部分框体。
参见图1和图2,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天线模组还包括第三天线模组,第三天线模组包括第四天线辐射体12、第二馈电点g和第二接地点p,其中,第四天线辐射体12通过第二接地点p接地,第二馈源13的一端与第二馈电点g连接,另一端接地。
可选地,参见图1,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图中虚线箭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一方向是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旋转中心线所在方向;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提升天线性能,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设备还包括:第一无源器件和第二无源器件,其中,第一无源器件的一端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无源器件的一端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连接,另一端接地。
其中,无源器件可以是电感、电容或者开关,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图4,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物理操作键2包括键帽14、滑杆15和滑块16;其中,滑杆15穿过第一天线辐射体6或者第二天线辐射体7,且滑杆15的一端与键帽14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6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2,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第二天线辐射体7设有第一通孔101,其中,滑杆15穿过第一通孔101,且滑杆15的一端与键帽14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6连接。
参见图4,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第一天线辐射体6设有第二通孔,其中,滑杆15穿过第二通孔,且滑杆15的一端与键帽14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6连接。
参见图3,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即物理操作键2远离受话器设置时,滑块16的第一边沿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小于键帽14的第三边沿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第四边沿的垂直距离;其中,第一边沿为滑块16靠近第一缝隙5的边沿,第二边沿为第一天线辐射体6形成第一缝隙5的边沿,第三边沿为键帽14靠近第一缝隙5的边沿,第四边沿为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第一缝隙5的边沿。
需要说明的是,滑块16的第一边沿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为第二距离值C,键帽14的第三边沿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第四边沿的垂直距离为第三距离值E,即C小于E。这样物理操作键2既能在第二天线辐射体7上实现滑动,也可实现第一天线辐射体6与滑块16之间的耦合。
这里,滑块16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距离为第四距离值A。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一位置时和位于第二位置时,对应的第二距离值C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天线辐射体6与滑块16之间的耦合量由第二距离值C和第四距离值A决定,二者的距离越小,耦合量越大。
参见图3,可选地,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情况下,键帽14和滑杆15均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耦合连接,滑块16的长度B与滑杆15的长度之和为高频交流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或者二分之一波长,其中,高频交流信号是是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激励所产生的谐振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滑块16的长度与滑杆15的长度之和为高频交流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或者二分之一波长,这样可以激励出所需的高频交流信号,在该高频交流信号对应的频率下,物理操作键2可以有较好的辐射效率,物理操作键2被激励后会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这里,键帽14和滑杆15通过喷涂工艺处理均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绝缘,在第二天线辐射体7通直流信号时,键帽14和滑杆15均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绝缘;在第二天线辐射体7通高频交流信号时,键帽14和滑杆15均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操作键2本身长度受限,不会太长,一般适合做高频天线的寄生分支,做低频天线的寄生分支效果较差。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上,且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物理操作键2被天线模组和第一天线辐射体6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物理操作键2由于滑块16的第一边沿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即第二距离值C变大,第一天线辐射体6与滑块16之间的耦合量减小,而不能被激励。
所以为了实现天线性能的提升,可选地,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上,且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情况下,将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应的状态设为常用状态。
比如,若物理操作键2为静音键,则将静音键位于第一位置时对应的状态设为常用状态,该常用状态为静音功能关闭状态。
为了使物理操作键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够被激励,参见图4,一可选地,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上。
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时,物理操作键2与第一天线模组相对,物理操作键2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一天线模组的耦合面积S变大,所以物理操作键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有足够的耦合量,从而保证物理操作键被激励。
可选地,第一金属框体3靠近第二缝隙11的第一预设位置上设有抓胶31,第二金属框体4靠近第一缝隙5的第二预设位置上设有抓胶31。
这里,折叠设备各边框枝节的耦合量以及物理操作键与边框枝节的耦合量,也可由抓胶的尺寸参与确定。
参见图2,另一可选地,物理操作键2沿第二方向(图中表示xz方向的虚线方向)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其中,第三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等于第四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
参见图1和图5,在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设备还包括:
固定于折叠设备的主板支架上的第二天线模组17;以及天线切换装置18。
其中,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情况下,当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一位置时,天线切换装置18用于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模组,第一天线模组为至少一个天线模组中的一者。
当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二位置时,天线切换装置18用于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模组17。
本实现方式中可应用于第一天线模组和第二天线模组均为WIFI天线的场景。即该折叠设备的WIFI采用双天线MIMO设计。第一天线模组和第二天线模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相互切换。若第二天线模组17的性能处于物理操作键在第一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模组的性能和第二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天线模组的性能之间时,为了避免第一天线模组和第二天线模组之间的频繁切换,且性能差的天线模组影响用户体验,可采用本实现方式,即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一位置时,WIFI天线锁定第一天线模组;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二位置时,WIFI天线锁定第二天线模组。
可选地,滑块16设有磁性件19;天线切换装置18包括:磁阻感测模组181、天线切换开关182以及分别连接磁阻感测模组181和天线切换开关182的处理器183。
其中,当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磁阻感测模组181检测到磁性件19的磁通量为第一磁通量,处理器183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82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模组。
当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磁阻感测模组181检测到磁性件19的磁通量为第二磁通量,处理器183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82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模组17,第一磁通量大于第二磁通量。
需要说明的是,磁阻感测模组181在折叠设备内的位置固定。滑块16设有磁性件19,其目的是用于提供外部磁场。磁性件19随着物理操作键2的移动而移动。
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磁性件19所在位置,与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相比,更靠近于磁阻感测模组181,也即磁阻感测模组181能感应到的磁性件19的第一磁通量大于第二磁通量。
可选地,磁阻感测模组181包括弹簧184和感测单元185。基于此,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块16移动,磁性件19与弹簧184正对面积大,通过弹簧184的磁通量大;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块16移动,磁性件19与弹簧184错开,正对面积减小,通过弹簧184的磁通量变小。折叠设备的处理器183根据磁阻感测模组可以判断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
当处理器183获知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后,根据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下发控制指令至天线切换开关182,以使天线切换开关182根据控制指令的指示切换到对应的天线模组上。
可选地,第一金属框体3还开设有第三缝隙20和第四缝隙21,第三缝隙20和第四缝隙21之间形成第一悬浮天线22;第二金属框体4还开设有第五缝隙23和第六缝隙24,第五缝隙23和第六缝隙24之间形成第二悬浮天线25,第四缝隙21与第五缝隙23之间形成第三悬浮天线26,其中,第一悬浮天线22与天线模组之间具有第三缝隙20,第二悬浮天线25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之间具有第六缝隙2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悬浮天线22、第二悬浮天线25和第三悬浮天线26,能够避免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的信号耦合到天线模组的馈电分支的信号,从而避免影响天线性能。
可选地,为了保证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能够扣紧,可选地,外壳的边角设置磁铁32。
示例一
参见图1~图3,折叠设备包括外壳1和物理操作键2;外壳1包括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第一金属框体3和第二金属框体4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金属框体3设置有第一天线模组、第二天线模组17、第三天线模组和第四天线模组。
其中,第一天线模组包括第三天线辐射体9、第一馈电点d和第一接地点c,其中,第三天线辐射体9通过第一接地点c接地,第一馈源10的一端与第一馈电点d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三天线模组包括第四天线辐射体12、第二馈电点g和第二接地点p,其中,第四天线辐射体12通过第二接地点p接地,第二馈源13的一端与第二馈电点g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四天线模组包括第三天线辐射体9和第三馈电点b,其中,第三馈源27的一端与第三馈电点b连接,另一端接地。
也就是说,第一天线模组和第四天线模组共用同一个天线辐射体。
其中,第三天线辐射体9和第四天线辐射体12之间具有第二缝隙11。
第二金属框体4开设有第一缝隙5,第二金属框体4被第一缝隙5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6和第二天线辐射体7,其中,第一天线辐射体6包括第一寄生分支j-k和第三寄生分支h-i,第二天线辐射体7包括第二寄生分支l-m-n。
其中,第一寄生分支j-k,与第一电感28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28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寄生分支h-i,与第二电感29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29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寄生分支l-m-n,与第三电感30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30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第一寄生分支j-k为第一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第二寄生分支l-m-n为第三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第三寄生分支h-i为第四天线模组的寄生分支。
图中a-b-c表示第四天线模组的馈电分支,c-d-e表示第一天线模组的馈电分支,f-g-p表示第三天线模组的馈电分支。
具体的,物理操作键2包括键帽14、滑杆15和滑块16,第二天线辐射体7设有第一通孔101,其中,滑杆15穿过第一通孔101,且滑杆15的一端与键帽14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6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设备的通信通过天线模组对应的馈电分支完成;在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设备的通信通过天线模组对应的馈电分支和天线模组对应的寄生分支共同完成。
通过前述部分的分析可知,该示例中物理操作键仅在第一位置时会被激励。
示例二
该示例中折叠设备的结构参见示例一,区别仅在于该折叠设备还包括天线切换装置18,参见图5。
其中,在物理操作键2设置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情况下,当物理操作键2位于第一位置时,天线切换装置18用于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模组,第一天线模组为至少一个天线模组中的一者。滑块16设有磁性件19;天线切换装置18包括:磁阻感测模组181、天线切换开关182以及分别连接磁阻感测模组181和天线切换开关182的处理器183。
其中,当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磁阻感测模组181检测到磁性件19的磁通量为第一磁通量,处理器183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82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模组。
当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磁阻感测模组181检测到磁性件19的磁通量为第二磁通量,处理器183控制天线切换开关182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二天线模组17,第一磁通量大于第二磁通量。
其中,磁阻感测模组181包括弹簧184和感测单元185。基于此,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块16移动,磁性件19与弹簧184正对面积大,通过弹簧184的磁通量大;在物理操作键2沿第一方向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块16移动,磁性件19与弹簧184错开,正对面积减小,通过弹簧184的磁通量变小。折叠设备的处理器183根据磁阻感测模组可以判断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
当处理器183获知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后,根据物理操作键2所在位置,下发控制指令至天线切换开关182,以使天线切换开关182根据控制指令的指示切换到对应的天线模组上。
该示例可以避免第一天线模组和第二天线模组之间的频繁切换,提升天线性能和用户体验。
示例三
该示例中折叠设备的结构参见示例一,其区别在于将物理操作键设置于第一天线辐射体6上,参见图4。这样可以物理操作键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够被激励,也就是物理操作键位于第二位置时也可以被激励。
示例四
该示例中折叠设备的结构参见示例一,其区别在于物理操作键2不是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而是改为沿第二方向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金属框体3与第二金属框体4之间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其中,第三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等于第四位置与第一缝隙5间的距离,参见图2中表示xz方向的虚线箭头,这样,无论物理操作键在哪个位置,滑块16的第一边沿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即第二距离值C都不变,从而使得物理操作键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被激励。
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可通过均衡设计第一金属框体与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值H、第一缝隙的大小D、滑块的第一边沿与第一天线辐射体6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即第二距离值C、滑块与第二天线辐射体7的距离即第四距离值A、边框抓胶尺寸,可以灵活调节各边框枝节的耦合量以及物理操作键与边框枝节的耦合量,使得物理操作键越容易被第一天线模组激励,成为第一天线模组又一寄生分支,拓宽第一天线模组的天线带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物理操作键;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所述第一金属框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
所述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被所述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所述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目标天线辐射体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未设有所述物理操作键的一者;
在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操作键包括键帽、滑杆和滑块;
其中,所述滑杆穿过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者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且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键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情况下,所述滑块的第一边沿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键帽的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第四边沿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形成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为所述键帽靠近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四边沿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情况下,其中,所述键帽和所述滑杆均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耦合连接,所述滑块的长度与所述滑杆的长度之和为高频交流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或者二分之一波长,其中,所述高频交流信号是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所产生的谐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操作键沿第二方向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二方向是垂直于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
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四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
7.一种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物理操作键;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金属框体和第二金属框体,所述第一金属框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模组;
所述第二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被所述第一缝隙分割为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且所述物理操作键与目标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目标天线辐射体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未设有所述物理操作键的一者;
所述物理操作键可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旋转中心线所在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缝隙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金属框体与所述第二金属框体之间的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产生谐振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框体开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被所述第二缝隙分割为第三天线辐射体和第四天线辐射体;
其中,在所述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一缝隙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天线模组,所述第一天线模组包括: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第一馈电点和第一接地点,其中,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通过所述第一接地点接地,所通过所述第一馈电点连接馈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操作键包括键帽、滑杆和滑块;
其中,所述滑杆穿过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或者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且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键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情况下,所述滑块的第一边沿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二边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键帽的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第四边沿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沿为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形成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为所述键帽靠近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所述第四边沿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形成所述第一缝隙的边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情况下,其中,所述键帽和所述滑杆均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耦合连接,所述滑块的长度与所述滑杆的长度之和为高频交流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或者二分之一波长,其中,所述高频交流信号是所述物理操作键被所述天线模组激励所产生的谐振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设备还包括:
固定于所述折叠设备的主板支架上的第二天线模组;
天线切换装置;
其中,在所述物理操作键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情况下,当所述物理操作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用于将通信天线切换为第一天线模组,所述第一天线模组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模组中的一者;
当所述物理操作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用于将通信天线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磁性件;所述天线切换装置包括:磁阻感测模组、天线切换开关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磁阻感测模组和所述天线切换开关的处理器;
其中,当所述物理操作键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磁阻感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磁性件的磁通量为第一磁通量,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天线切换开关将通信天线切换为所述第一天线模组;
当所述物理操作键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磁阻感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磁性件的磁通量为第二磁通量,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天线切换开关将通信天线切换为所述第二天线模组,所述第一磁通量大于所述第二磁通量。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框体还开设有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之间形成第一悬浮天线;所述第二金属框体还开设有第五缝隙和第六缝隙,所述第五缝隙和所述第六缝隙之间形成第二悬浮天线,所述第四缝隙与所述第五缝隙之间形成第三悬浮天线;其中,所述第一悬浮天线与所述天线模组之间具有所述第三缝隙,所述第二悬浮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之间具有所述第六缝隙。
CN202210375494.6A 2022-04-11 2022-04-11 折叠设备 Pending CN1145834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5494.6A CN114583443A (zh) 2022-04-11 2022-04-11 折叠设备
PCT/CN2023/087024 WO2023197964A1 (zh) 2022-04-11 2023-04-07 折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5494.6A CN114583443A (zh) 2022-04-11 2022-04-11 折叠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3443A true CN114583443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5494.6A Pending CN114583443A (zh) 2022-04-11 2022-04-11 折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3443A (zh)
WO (1) WO202319796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6013A (zh) * 2022-08-04 2022-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3197964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设备
WO2024078533A1 (zh) * 2022-10-11 2024-04-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8616A (ja) * 2002-01-24 2003-07-31 Nec Saitama Ltd 折り畳み式の携帯電話機
JP2010109453A (ja) * 2008-10-28 2010-05-13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グランド接続方法
CN202178181U (zh) * 2010-04-19 2012-03-28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按钮组件和装置
US20120249383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assembl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20140184450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lot antenna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7011761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assembly
US20180287241A1 (en) * 2017-04-01 2018-10-04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incorporated into device hinge and method
CN109361062A (zh) * 2018-11-12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19052466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天线及可折叠设备
US20190140342A1 (en) * 2016-04-22 2019-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0277642A (zh) * 2019-07-15 2019-09-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384581A (zh) * 2018-12-29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13873A (zh) * 2019-02-22 2020-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187066A1 (zh) * 2019-03-15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KR20210032587A (ko) * 2019-09-16 2021-03-25 주식회사 갤트로닉스 코리아 폴더블 디바이스의 안테나
CN11273640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21035A (zh) * 2020-12-31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64570A (zh) * 2020-12-31 2021-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993545A (zh) * 2021-02-0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电子设备
WO2022037443A1 (zh) * 2020-08-19 2022-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216903329U (zh) * 2022-03-24 2022-07-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2143803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198131A1 (en) * 2020-08-25 2023-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89367A1 (en) * 2019-10-18 2024-03-1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CN213026502U (zh) * 2020-07-17 2021-04-20 深圳市福日中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通过按键耦合5g超高频天线的结构
CN114583443A (zh) * 2022-04-11 2022-06-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8616A (ja) * 2002-01-24 2003-07-31 Nec Saitama Ltd 折り畳み式の携帯電話機
JP2010109453A (ja) * 2008-10-28 2010-05-13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グランド接続方法
CN202178181U (zh) * 2010-04-19 2012-03-28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按钮组件和装置
US20120249383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assembl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20140184450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lot antenna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7011761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assembly
US20190140342A1 (en) * 2016-04-22 2019-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20180287241A1 (en) * 2017-04-01 2018-10-04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incorporated into device hinge and method
WO2019052466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天线及可折叠设备
CN109361062A (zh) * 2018-11-12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384581A (zh) * 2018-12-29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13873A (zh) * 2019-02-22 2020-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54843A (zh) * 2019-02-22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187066A1 (zh) * 2019-03-15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US20220166132A1 (en) * 2019-03-15 2022-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CN110277642A (zh) * 2019-07-15 2019-09-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KR20210032587A (ko) * 2019-09-16 2021-03-25 주식회사 갤트로닉스 코리아 폴더블 디바이스의 안테나
WO2022037443A1 (zh) * 2020-08-19 2022-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US20230198131A1 (en) * 2020-08-25 2023-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273640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143803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529958A (zh) * 2020-12-30 2023-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64570A (zh) * 2020-12-31 2021-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821035A (zh) * 2020-12-31 2021-05-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93545A (zh) * 2021-02-0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电子设备
CN216903329U (zh) * 2022-03-24 2022-07-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64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设备
CN115296013A (zh) * 2022-08-04 2022-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296013B (zh) * 2022-08-04 2023-08-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7080719A (zh) * 2022-08-04 2023-1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4027233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4078533A1 (zh) * 2022-10-11 2024-04-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964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3443A (zh) 折叠设备
CN109449569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WO2022142824A1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013594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6850024B (zh) 天线切换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124991B (zh) 射频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22949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WI448008B (zh) 手持式裝置及其平面天線
EP3032647A2 (en) Antenn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WO2013166777A1 (zh) 一种智能开关移动终端天线的方法及相应移动终端
CN104541292A (zh) 促进近场耦合的天线结构
US20170077754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ual mode antennas for metal backed devices
CN105359337A (zh) 天线、天线装置以及无线装置
CN111009738B (zh) 天线装置
JP2005340887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CN209860131U (zh) 电子设备
CN105703846A (zh) 检测移动终端使用状态自适应调整天线状态的系统及方法
CN105390810B (zh) 一种收发多频段无线信号的天线和终端
CN106848578A (zh) 无断点金属边框天线
CN108933325A (zh) 天线装置、天线切换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双屏终端
CN109786935A (zh) 一种手机天线
CN109390682A (zh) 超天线
JPWO2010073723A1 (ja) 携帯端末
JP2006157787A (ja) 折畳式携帯無線装置
WO2023071817A1 (zh) 一种天线组件、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