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1158B -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1158B
CN114581158B CN202210462079.4A CN202210462079A CN114581158B CN 114581158 B CN114581158 B CN 114581158B CN 202210462079 A CN202210462079 A CN 202210462079A CN 114581158 B CN114581158 B CN 114581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ity
user
current
meter cabinet
intelligent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20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1158A (zh
Inventor
易思平
金少武
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ist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i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ist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i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20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1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1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1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1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1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3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H02J13/000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involved in a protect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volving trading of energy or energy transmission righ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58The condition being electrical
    • H02J2310/60Limi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network or in one section of the network, e.g. load shedding or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智能表柜内具有电能计量器以及在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区块链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智能表柜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以达到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户能耗,节省电能。

Description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既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又是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提供由发、供、用三方共同保证质量的一种特殊产品,是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和资源的开发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因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引起的能源危机也越发频繁,由此,节能减排也称为了时代的主题,而如何更加合理且有效地进行电能配置,在不影响居民电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能耗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包括:
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所述智能表柜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区块链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
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其中,所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之后还包括:
用户端向用电管理平台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
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以使区块链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
用电管理平台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二数值升高至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将修改后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上传至区块链;
区块链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周期性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
当智能合约判断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
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第二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三数值降低至第四数值,所述第四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当智能合约判断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之后,还包括:
用户端向用电管理平台再次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
用电管理平台拒绝所述用户端的再次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提示信息,以告知所述用户不得再次购买用电额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未超过所述用电额度,且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时,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
智能表柜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开锁指令,所述电子锁根据所述开锁指令开锁,以使所述用户能够打开所述智能表柜而操作所述限流保护器重新接通所述供电总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统计用户季度购买的用电额度总和,对用户进行能耗等级评价;
根据用户的能耗等级梯度调节用户下一个季度的电费单价,能耗等级越高,下一季度的电费单价越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同一地域范围内相同用电属性的用户被配置的用电额度相同。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用于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所述智能表柜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区块链,用于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以及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还用于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其中,所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用户端,用于向用电管理平台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以及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以使区块链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还用于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以及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和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并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如此,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初始的用电额度之后,可以通过降低限流值限制用户使用更多的电器设备,降低用户的能耗,并且,在用户使用更多的或功率较大的设备时,限流保护器切断供电总线,并禁止智能表柜打开,用户无法自行恢复供电,进而可以达到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户能耗,节省电能。此外,采用区块链及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用户对数据的信任度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该方案实际应用中被接受而推广应用,同时,结合用电管理平台的集中管理,方便管理机构或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弥补了采用单一区块链方案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同时,区块链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储数据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一种自引用的数据结构,用来存储大量交易信息,每条记录从后向前有序链接起来,具备公开透明、无法篡改、方便追溯的特点。通过带有数字摘要验证的可扩展的分布式记账的技术原理实现区块链结构技术,可用来确保多方参与交易安全。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用户通过使用智能合约进行交易、共享数据、建立信任,并由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而保障数据的存储、读取以及执行整个过程透明可跟踪、不可篡改。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参照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的,该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所述智能表柜300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对于用电的广大用户而言,可以根据区域及用电性质设置用户的用电额度,较佳地,同一地域范围内相同用电属性的用户被配置的用电额度相同,例如某个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额度统一配置为每户400度/每月,该用电额度能够满足大多数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也能保证居民公平用电的权利。每户配置一个智能表柜300,电能计量器、限流保护器均设在智能表柜300内,智能表柜300通过电子锁进行上锁,并且,该智能表柜300能够与区块链、用电管理平台建立通信,当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400,例如手机等连接到智能表柜300。在智能表柜300内配置的供电总线上可以配置电流采集器,采集供电总线的总电流,该总电流超过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时,限流保护器切断供电总线进行限流保护。
S102、区块链200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300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200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
也就是说,智能表柜300可以将用户的用电信息上传至区块链200,示例性地,智能表柜300可以实时上传用户的用电信息,也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上传用电信息。区块链200接收到用户的用电信息后可以在链上广播后登记存储。此外,区块链200上部署有智能合约,该智能合约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执行。
S103、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也就是说,用电信息可以触发智能合约开始执行,并且,智能合约根据用电信息中的用电度数,判断该用户的用电度数是否超过其用电额度,如果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了用电额度,则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S104、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上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300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具体地,用电管理平台100可以是管理部分或授权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管理平台,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区块链200,周期性的查询区块链200上的事件记录,当监听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用电管理平台100可以跟根据当前用户信息中的智能表柜300的ID等向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智能表柜300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从第一数值降低为第二数值,例如初始的限流值为60A,级第一数值为60A,将其降低为30A,电流越低,则用户使用的电器数量越少,进而可以起到限制用户能耗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降低为第二数值,但是,用户仍然能够在不超过第二数值的前提下正常用电,也即是,只要用户不使用较多电器或大功率电器,则用户仍然能够正常用电,满足用户的基本用电需求。
此外,当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被降低至第二数值时,如果用户使用了较多的电器或者大功率电器,使得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了第二数值,此时,限流保护器被触发断开,供电总线即被断开,实现给用户强制断电。在强制断电的情况下,触发了智能表柜300上的电子锁禁止打开,也即是,此时,用户即便是利用用户端400连接至智能表柜300,向智能表柜300发送开锁指令,智能表柜300也不会响应开锁指令,仍然保持关锁状态,如此,在强制断电的情况下,也通过电子锁限制了用户通过打开智能表柜300恢复限流保护器实现恢复通电的途径,即用户无法打开智能表柜300,无法通过操作限流保护器而恢复通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通过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和智能表柜300的禁止开锁条件,并通过区块链200上的智能合约,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如此,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初始的用电额度之后,可以通过降低限流值限制用户使用更多的电器设备,降低用户的能耗,并且,在用户使用更多的或功率较大的设备时,限流保护器切断供电总线,并禁止智能表柜300打开,用户无法自行恢复供电,进而可以达到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户能耗,节省电能。此外,采用区块链200及部署在区块链200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用户对数据的信任度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该方案实际应用中被接受而推广应用,同时,结合用电管理平台100的集中管理,方便管理机构或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弥补了采用单一区块链200方案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未超过所述用电额度,且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时,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
智能表柜300接收所述用户端400发送的开锁指令,所述电子锁根据所述开锁指令开锁,以使所述用户能够打开所述智能表柜300而操作所述限流保护器重新接通所述供电总线。
也就是说,在用户用电未超过配置的用电额度的情况下,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保持在较高的第一数值,供电总线可以承受更大的总电流,支持更多的负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相对自由地使用电器。并且,即便是总电流超过第一数值时,限流保护器断开供电总线导致用户断电之后,由于用户未超过配置的用电额度,此时,允许用户通过用户端400发送开锁指令打开智能表柜300的电子锁,再通过操作限流保护器,恢复供电,这种配置,可以保护用户在用电额度范围内使用电能时的自由,保证用户的用电体验和需求。
参照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表柜300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之后还包括:
S201、用户端400向用电管理平台100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
对于每个同一区域相通用电性质的用户而言,即便是配置的用电额度相同,但是由于每个用户的用电习惯、用电设备不同,进而导致了这些用户的能耗不同,有些用户每个月用电度数较少,相对于配置的用电额度而言,还有较多的剩余用电额度,而有些用户明显超过配置的用电额度,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将剩余用电额度的一部分作为可转让用电额度,利用用户端400生成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用户管理平台。
而对于用电度数超过配置的用电额度的用户,可以根据通过用户端400向用电管理平台100查询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用户可以选择向其他用户购买用电额度,需要理解的是,该用电额度不是实际的电能,而是如上所述配置的用于限制每个月用电的度数的一个度数值。
S202、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200,以使区块链200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也就是说,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了配置的用电额度之后,从电管理平台查询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并将该额度转让信息发送中区块链200,此时,区块链200即可根据智能合约,自动撮合该用户和其他用户按照该额度转让信息进行交易。例如A用户的用电度数为405度,超过了配置每月的用电额度400度,此时,A用户仍然可以在低于限流保护器限流值的第二数值下用电,但是如果超过了第二数值导致限流保护器断开了供电纵向,A用户就无法用电,此时,A用户可以向其他具有可转让用电额度的用户购买用电额度,例如B用户使用了100度,剩余300度,且B用户从剩余300度中转让100度并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用电管理平台100。A用户从用电管理平台100查询到B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之后,将其额度转让信息发送至区块链200,区块链200即可利用智能合约对额度转让信息进行撮合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S203、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
也就是说,用电管理平台100可以根据监听到的额度调节事件修改买卖方双用户的用电额度,例如A用户的用电额度增加100度,B用户的用电额度减少100度,修改后A用户的用电额度为500度,而B用户的用电额度为300度。
S204、用电管理平台100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由于用户已经向其他用户购买了用电额度,所以,此时,用电管理平台100通过向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使得智能表柜300控制电子锁允许打开。如此,用户即可通过用户端400向智能表柜300发送开锁指令,进而将智能表柜300打开。在打开智能表柜300之后,即可操作限流保护器,使得供电总线重新接通,恢复供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区块链200自动撮合用户之间进行用电额度的购买,实现用户额度之间的自动平衡,满足超过用电额度的用户的额度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用户节约用电,进一步降低能耗,达到很好良性地用电配额管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100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二数值升高至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值。
也就是说,在用户购买其他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用电管理平台100还向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智能表柜300根据第三控制指令,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升高至第三数值,如此,用户在用电时,可以使用更多或功率更大的电器,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不容易发生限流保护器跳闸断开的情况。
参照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S301、用电管理平台100将修改后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上传至区块链200。
S302、区块链200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300周期性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
S303、当智能合约判断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
S304、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到所述第二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三数值降低至第四数值,所述第四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也就是说,用电管理平台100可以将修改后的用电额度上传至区块链200,而智能表柜300周期性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区块链200的智能合约判断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则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在此情况下,说明用户的能耗严重过高。用电管理平台100根据第二限流调节事件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三数值降低至第四数值,由此,可以将用户的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限制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进而使得用户的能耗被强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实现对高能耗的用户进行有效且针对性的节能。
参照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3之后,还包括:
S401、用户端400向用电管理平台100再次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
S402、用电管理平台100拒绝所述用户端400的再次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用户端400发送提示信息,以告知所述用户不得再次购买用电额度。
由于用户能耗过高,所以,在用户已经购买过一次用电额度之后,如果用户仍然处于高能耗使用,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用户管理平台将拒绝用户的再次购买用电额度的请求,用户只能保持在低能耗情况下用电,如果使用较多电器导致供电总线的总电流超过第四数值,则限流保护器断开供电总线,强制停止用户用电,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能耗用户长期保持高能耗用电,进一步提高节能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100统计用户季度购买的用电额度总和,对用户进行能耗等级评价。
根据用户的能耗等级梯度调节用户下一个季度的电费单价,能耗等级越高,下一季度的电费单价越高。
也就是说,通过对用户季度购买的用电额度总和,来对用户进行能耗等级的评价,购买的用电额度总和越大,则能耗等级越高,能耗等级越高,下一季度的电费单价越高,如此,通过能耗等级对用户下一季度电费单价的调节,有利于用户主动对用电的控制,达到促进节能的效果。
参照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100,用于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300的禁止开锁条件,所述智能表柜300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区块链200,用于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300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200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以及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100还用于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其中,所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300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
用户端400,用于向用电管理平台100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以及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200,以使区块链200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100还用于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以及向所述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300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通过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和智能表柜300的禁止开锁条件,并通过区块链200上的智能合约,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用电管理平台100监听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智能表柜300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将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如此,在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初始的用电额度之后,可以通过降低限流值限制用户使用更多的电器设备,降低用户的能耗,并且,在用户使用更多的或功率较大的设备时,限流保护器切断供电总线,并禁止智能表柜300打开,用户无法自行恢复供电,进而可以达到满足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降低用户能耗,节省电能。此外,采用区块链200及部署在区块链200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保证用户对数据的信任度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该方案实际应用中被接受而推广应用,同时,结合用电管理平台100的集中管理,方便管理机构或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弥补了采用单一区块链200方案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或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所述智能表柜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区块链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
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其中,所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之后还包括:
用户端向用电管理平台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
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以使区块链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
用电管理平台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二数值升高至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将修改后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上传至区块链;
区块链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周期性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
当智能合约判断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用电管理平台监听到所述第二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四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三数值降低至第四数值,所述第四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智能合约判断用户的用电度数再次超过修改后的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二限流调节事件之后,还包括:
用户端向用电管理平台再次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
用电管理平台拒绝所述用户端的再次查询请求,并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提示信息,以告知所述用户不得再次购买用电额度。
6.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未超过所述用电额度,且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时,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
智能表柜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开锁指令,所述电子锁根据所述开锁指令开锁,以使所述用户能够打开所述智能表柜而操作所述限流保护器重新接通所述供电总线。
7.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之后还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统计用户季度购买的用电额度总和,对用户进行能耗等级评价;
根据用户的能耗等级梯度调节用户下一个季度的电费单价,能耗等级越高,下一季度的电费单价越高。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相同用电属性的用户被配置的用电额度相同。
9.一种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电管理平台,用于配置用户的用电额度及智能表柜的禁止开锁条件, 所述智能表柜内具有用于计量用户的用电信息的电能计量器以及在用户的供电总线上的总电流超过限流值时断开所述供电总线的限流保护器;
区块链,用于接收并登记智能表柜上传的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区块链上部署有智能合约,所述用电信息包括当前用户信息及用电度数;
以及根据用电信息调用并执行智能合约,当所述用户的用电度数超过所述用电额度时触发第一限流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还用于监听到所述第一限流调节事件时,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所述限流保护器的限流值由第一数值降低至第二数值;
其中,所述禁止开锁条件为:所述供电总线的电流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所述限流保护器断开所述供电总线,当所述禁止开锁条件达到时,所述智能表柜上的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且禁止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户端,用于向用电管理平台查询可转让用电额度的其他用户的额度转让信息,所述额度转让信息包括其他用户信息、转让额度及价格;
以及将所述额度转让信息上传至所述区块链,以使区块链根据所述额度转让信息执行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额度转让交易,并在交易成功后触发额度调节事件;
所述用电管理平台还用于监听到所述额度调节事件时,修改交易的买卖双方用户的用电额度,买方用户的额度增加,卖方用户的额度降低;以及向所述智能表柜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表柜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解除所述电子锁保持上锁状态,以允许所述电子锁打开。
CN202210462079.4A 2022-04-29 2022-04-29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581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079.4A CN114581158B (zh) 2022-04-29 2022-04-29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2079.4A CN114581158B (zh) 2022-04-29 2022-04-29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1158A CN114581158A (zh) 2022-06-03
CN114581158B true CN114581158B (zh) 2022-08-30

Family

ID=8178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2079.4A Active CN114581158B (zh) 2022-04-29 2022-04-29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115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180A (zh) * 2018-01-31 2018-08-03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电力交易方法
CN110415093A (zh) * 2019-07-11 2019-11-05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用户侧微电网电力交易的智能能源网关
CN113205423A (zh) * 2021-06-11 2021-08-03 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能源交易系统及其交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60940B1 (en) * 2017-09-20 2022-06-08 Hep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ower trading system
CN109934665A (zh) * 2019-01-22 2019-06-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分布式电能交易系统及方法
US11424643B2 (en) * 2019-02-22 2022-08-23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energy optimization using blockchain
CN112258319A (zh) * 2020-09-11 2021-01-22 宁波莲腾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能源区块链技术和市场优化应用的解决方法
CN112350438A (zh) * 2020-10-28 2021-02-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1553A (zh) * 2021-01-11 2021-05-18 北京智联迅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低压配电网台区智慧物联网感知调控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4180A (zh) * 2018-01-31 2018-08-03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电力交易方法
CN110415093A (zh) * 2019-07-11 2019-11-05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用户侧微电网电力交易的智能能源网关
CN113205423A (zh) * 2021-06-11 2021-08-03 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能源交易系统及其交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据挖掘和区块链技术的电力营销信息平台;薄林等;《信息技术》;20200616(第06期);68-7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1158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A distributed Peer-to-Peer energy transaction method for diversified prosumers in Urban Community Microgrid System
Liu et al. Energy-sharing provider for PV prosumer clusters: A hybrid approach using stochastic programming and stackelberg game
Luo et al. Autonomous cooperative energy trading between prosumers for microgrid systems
Koutsopoulos et al. Challenges in demand load control for the smart grid
Mondal et al. Distributed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storage in smart grid using game theory
Gatsis et al. Residential load control: Distributed scheduling and convergence with lost AMI messages
Samadi et al. Optimal real-time pricing algorithm based on utility maximization for smart grid
CN110429624B (zh) 一种应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07103401A (zh) 控制配电网络中的电能消耗的方法和节点
CN105302279A (zh) 一种管理应用程序访问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CN111447241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网络方法及其系统
CN114581158B (zh) 物联网用电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Gupta et al. Optimisation of deviation settlement charges using residential demand response under frequency‐linked pricing environment
CN203101501U (zh) 基于阶梯电价的智能电表系统
CN108957066A (zh) 一种虚拟电表系统
CN11342236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需求响应的电力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Xia et al. Small-scale markets for a bilateral energy sharing economy
CN105959998A (zh) 一种wifi个人热点管理方法和热点设备
CN109068355A (zh) 一种节省数据流量的方法、电话手表、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JP2020010542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CN210591466U (zh) 一种改良简易充电桩
Wu et al. Optimal control for electricity storage against three-tier tou pricing
Baktir Privacy preserving smart grid management in the cloud
Dai et al. Virtual P2P transaction integrated expansion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McKinstry et al.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mart metering on a decentralised energy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