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9367B -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9367B
CN114579367B CN202210481597.0A CN202210481597A CN114579367B CN 114579367 B CN114579367 B CN 114579367B CN 202210481597 A CN202210481597 A CN 202210481597A CN 114579367 B CN114579367 B CN 114579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storage space
target data
attribute
ba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15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9367A (zh
Inventor
陈立军
陈涛
钟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ar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ito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ito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ito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15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9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9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9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9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9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9Backup restor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并基于备份请求携带信息生成备份指令,再向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目标服务器用于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通过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再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本申请通过路径匹配模型自动地匹配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提高了数据备份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用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这些数据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尤为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运行,但是数据存储系统经常会收到攻击,数据面临着损坏的风险,因此,数据备份技术在数据时代是一项必不可缺的技术。
传统的实现数据备份通常是通过人工处理来进行数据备份,或者是使用脚本、同时掺杂较多人工处理来实现数据备份。传统的数据备份方法,由于会涉及人工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实现,且由于涉及人工处理,很容易出现误操作,具有较高的数据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在保证数据备份准确率的同时,提高了数据备份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其中,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其中:
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基于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
目标服务器用于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基于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向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以使得目标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数据备份方法中的步骤。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备份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本申请中首先在请求界面进行简单的输入操作即可生成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无需复杂配置,减少人工成本,其次,且本申请中通过将目标数据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到路径匹配模型中,自动得到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相较于传统依赖人工得到路径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备份方法自动化程度更高,在保证数据备份准确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数据备份的效率,极大的减少了人工误操作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降低了数据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请求界面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请求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匹配模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匹配模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可以集成在数据备份系统中。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其中,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其中,多个源服务器处于生产环境、目标服务器处于备份环境,目标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个体,还可以是服务器集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包括源服务器中需要备份的数据,以及需要备份的数据对应的配置数据,配置数据包括启动文件等。
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中以Oracle数据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生产环境下的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Oracle数据库为主数据库,备份环境下的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中的Oracle数据库为备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在该应用场景中,只有一个Oracle数据库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如生产环境下的主数据库。
管理服务器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其中,路径的属性表示该路径下的文件级别,例如:若路径的属性为应用级别,则该路径对应的文件属于可更改的应用文件,若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则该路径对应的文件属于不可更改的系统文件,在一般情况下,不同属性下的路径可存储的内容容量不同,一般应用级别的路径下对应的存储容量大于系统级别的路径下对应的存储容量。
其中,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有并列关系,也有交叉关系,例如:第一路径是存放在C盘下的路径,而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是存放在D盘中的路径,则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为并列关系,例如:情况1:第一路径为:C:\bf,即:目标数据是存放在C盘下bf文件夹中,而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为:C:\fh,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数据是存放在C盘中的fh文件夹中,则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为交叉关系;情况2:第一路径为:C:\bf\bf1,即:目标数据是存放在C盘下bf父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bf1中,而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为:C:\bf\bf2,则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数据是C盘下bf父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bf2中,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为交叉关系,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为交叉关系还有其他情况,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
如图2a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请求界面图的示意图,其中,请求界面可以是备份系统客户端上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在请求界面的目标数据选择栏选择需要备份的目标数据,例如,用户选择的是目标数据1,则备份系统客户端获取目标数据1的相关信息,目标数据1的相关信息包括目标数据1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1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等信息,其中,目标数据1的相关信息可以提前存储在备份系统客户端中,也可以由备份系统客户端从其他存储空间获取,具体的获取方式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获取。
如图2b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请求界面图的示意图,用户在请求界面的目标服务器栏选择需要的目标服务器,例如,在请求界面选择将目标数据1备份到目标服务器3对应的存储空间,目标数据和目标服务器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备份请求,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1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1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1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管理服务器接收到从请求界面发出的备份请求后,基于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管理服务器再向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例如向上述例子中的目标服务器3发送备份指令。
目标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再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如图3所示,目标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中目标数据的第一路径从第一存储空间中直接获取目标数据,管理服务器在接收到备份请求后,在生成备份指令的同时,也可以向源服务器发送第一备份指令,源服务器收到第一备份指令后将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目标数据存放在备份服务器对应的第三存储空间中,目标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获取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三存储空间中的存储路径,并根据存储路径从第三存储空间中读取目标数据,其中,备份服务器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也可以是在线服务器,具体情况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备份系统还包括备份服务器以及备份服务器对应的第三存储空间,其中:第三存储空间用于接收多个源服务器的第一存储空间发送的目标数据并存储目标数据;目标服务器还用于根据备份指令获取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三存储空间中的存储路径,并根据存储路径从第三存储空间中读取目标数据。
目标服务器在获取到目标数据之后,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在第二存储空间有多条路径,因此需要在多条路径中选择一条与目标数据对应的路径,可以根据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例如:第二存储空间有路径1、路径2、路径3、路径4,其中,路径1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3T,路径2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2T,且路径1和路径2为并列的路径,路径3属性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100T,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80T,且路径3和路径4为交叉的路径。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为并列路径,因此,第二存储空间中的路径1可以作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为了使目标数据在第二存储空间中快速且准确地匹配到对应的路径,可以通过路径匹配模型来进行自动的匹配。
其中,路径匹配模型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可以将大量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的数据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中,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对应的路径以及路径属性、数据大小、第一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之间的关系,同时获取标注的第一存储空间中数据对应的路径匹配结果,将训练样本输入到路径匹配模型中,得到预测的路径匹配结果,根据预测路径匹配结果和标注的路径匹配结果,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迭代训练,直至路径匹配模型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路径匹配模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和第一关系匹配模型,其中,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基于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第一关系匹配模型基于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第一候选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如图4a所示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和第一关系匹配模型,其中,第一属性匹配模型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可以将大量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的第一数据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中,第一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对应的路径以及路径属性、数据大小,同时获取标注的第一存储空间中数据对应的属性匹配结果,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第一属性匹配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属性匹配结果,根据预测属性匹配结果和标注的属性匹配结果,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迭代训练,直至第一属性匹配模型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第一属性匹配模型。第一关系匹配模型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可以将大量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的第二数据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中,第二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在第一存储空间中与其他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各第一候选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同时获取标注的第二存储空间中数据对应的关系匹配结果,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关系匹配结果,根据预测关系匹配结果和标注的关系匹配结果,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迭代训练,直至第一关系匹配模型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第一关系匹配模型。
例如: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且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并列关系,第二存储空间有路径1、路径2、路径3、路径4,其中,路径1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3T,路径2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2T,路径3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4T,且路径1与路径2为并列的路径,路径1与路径3为并列的路径,路径2与路径3为交叉的路径,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80T。先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第一属性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因此,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为路径1和路径3,即第一属性匹配模型中输出的结果为路径1和路径3。
再将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第一候选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的输入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由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候选路径中只有路径1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其他路径为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关系匹配模型输入的结果为路径1。
在一种实施例中,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和第二属性匹配模型,其中,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基于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属性匹配模型基于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在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如图4b所示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和第二属性匹配模型,其中,第二关系匹配模型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可以将大量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的第三数据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中,第三数据信息包括目标数据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同时获取标注的第二存储空间中数据对应的关系匹配结果,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关系匹配结果,根据预测关系匹配结果和标注的关系匹配结果,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迭代训练,直至第二关系匹配模型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第二关系匹配模型。第二属性匹配模型是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可以将大量第一存储空间中存储数据的第四数据信息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其中,第四数据信息包括目标数据的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同时获取标注的第二存储空间中数据对应的关系匹配结果,将训练样本输入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属性匹配结果,根据预测属性匹配结果和标注的属性匹配结果,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迭代训练,直至第二属性匹配模型收敛时,得到训练好的第二属性匹配模型。
例如: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且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交叉关系,第二存储空间有路径1、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其中,路径1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3T,路径2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2T,路径3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4T,且路径1与路径2为并列的路径,路径1与路径3为并列的路径,路径2与路径3为交叉的路径,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80T,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60T,路径4与路径5为交叉关系。先将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交叉关系,因此,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为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即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输出的结果为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
再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中,在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因此,第二候选路径中只有路径3的数据大小满足要求,因此,第二属性匹配模型输出的结果为路径3。
在匹配到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后,目标服务器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目标服务器中通过目标数据中的配置文件将ORACLE数据库启动到nomount状态,再将目标数据中的控制文件和需要备份的文件恢复到新路径,再将online日志组重新注册到新路径中,再将备份环境下的备份数据库启动到读写状态,删除掉无用的日志组和undo日志,最后修改默认表空间即完成本次的备份流程。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数据备份方法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在用户通过请求界面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请求后,目标服务器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其中,备份请求携带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等已在上述内容中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502:基于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目标服务器接收到备份请求之后,根据备份请求中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
步骤503:向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
再根据备份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标识,向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以使得目标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并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数据备份方法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多个源服务器、第一存储空间、目标服务器和第二存储空间;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路径关系。
在管理服务器发送备份指令后,目标服务器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其中,备份指令携带目标数据的第一路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其他路径的路径关系。
步骤602: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目标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在一种实施例中,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和第一关系匹配模型;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的步骤包括: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第一属性匹配模型进行匹配,得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将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第一候选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得到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例如: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且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并列关系,第二存储空间有路径1、路径2、路径3、路径4,其中,路径1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3T,路径2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2T,路径3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4T,且路径1与路径2为并列的路径,路径1与路径3为并列的路径,路径2与路径3为交叉的路径,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80T。先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第一属性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因此,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为路径1和路径3,即第一属性匹配模型中输出的结果为路径1和路径3。
再将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第一候选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的输入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由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候选路径中只有路径1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其他路径为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关系匹配模型输入的结果为路径1。
在一种实施例中,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和第二属性匹配模型;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并将备份指令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路径关系、以及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路径匹配模型得出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的步骤包括:根据备份指令从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目标数据;将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到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处理,得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处理,在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
例如: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且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交叉关系,第二存储空间有路径1、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其中,路径1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3T,路径2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2T,路径3属性为系统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4T,且路径1与路径2为并列的路径,路径1与路径3为并列的路径,路径2与路径3为交叉的路径,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80T,路径4为应用级别,默认存储空间为60T,路径4与路径5为交叉关系。先将第一路径与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确定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与其他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为交叉关系,因此,第二存储空间中与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为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即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输出的结果为路径2、路径3、路径4、路径5。
再将第一路径的属性和目标数据大小,与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中,在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二存储空间中的相应路径,由于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的属性为系统级别、且目标数据大小为2.5T,因此,第二候选路径中只有路径3的数据大小满足要求,因此,第二属性匹配模型输出的结果为路径3。
步骤603:将目标数据备份到相应路径。
目标服务器中通过目标数据中的配置文件将Oracle数据库启动到nomount状态,再将目标数据中的控制文件和需要备份的文件恢复到新路径,再将online日志组重新注册到新路径中,再将备份环境下的备份数据库启动到读写状态,删除掉无用的日志组和undo日志,最后修改默认表空间即完成本次的备份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每个服务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电源、射频电路等。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服务器中的处理器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线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上述的各服务器所能完成的功能。
各服务器组合所形成的数据备份系统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任一实施例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数据备份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射频电路701、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702、输入单元703、显示单元704、传感器705、音频电路706、WiFi模块707、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708、以及电源7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射频电路7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708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存储器7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输入单元7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显示单元7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
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音频电路706包括扬声器,扬声器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通过WiFi模块7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7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电子设备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申请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08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
电子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09(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708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702中,并由处理器708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上述数据备份的功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计算机程序)来完成,或通过指令(计算机程序)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该指令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管理方法中任一实施例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数据备份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其中,所述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所述多个源服务器、所述第一存储空间、所述目标服务器和所述第二存储空间,其中:
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所述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所述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携带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以及所述路径关系,路径的属性表示该路径下的文件级别;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备份指令;
所述目标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指令中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得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备份到所述相应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和第一关系匹配模型,其中:
所述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和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确定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
所述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所述第一候选路径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和第二属性匹配模型,其中:
所述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
所述目标服务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基于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和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在所述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份服务器以及所述备份服务器对应的第三存储空间,其中:
所述第三存储空间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源服务器的第一存储空间发送的目标数据并存储所述目标数据;
所述目标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三存储空间中的存储路径,并根据存储路径从所述第三存储空间中读取所述目标数据。
5.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所述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所述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所述多个源服务器、所述第一存储空间、所述目标服务器和所述第二存储空间;所述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目标数据的备份请求,所述备份请求通过请求界面触发,所述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服务器的目标服务器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生成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携带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以及所述路径关系,路径的属性表示该路径下的文件级别;
向所述目标服务器标识对应的目标服务器发送所述备份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服务器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指令中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得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备份到所述相应路径。
6.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所述数据备份系统用于将多个源服务器共享的第一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中的数据备份到目标服务器的第二存储空间的相应路径,所述数据备份系统包括管理服务器、所述多个源服务器、所述第一存储空间、所述目标服务器和所述第二存储空间;所述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携带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目标数据大小,以及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路径的属性表示该路径下的文件级别;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指令中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路径匹配模型,由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得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
将所述目标数据备份到所述相应路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一属性匹配模型和第一关系匹配模型;所述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指令中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所述路径匹配模型,由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得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将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和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所述第一属性匹配模型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一候选路径;
将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各所述第一候选路径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到所述第一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得到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包括第二关系匹配模型和第二属性匹配模型;所述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指令中的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所述目标数据大小、所述路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和路径之间的关系输入所述路径匹配模型,由所述路径匹配模型得出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将所述第一路径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的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各路径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其它路径的路径关系输入到所述第二关系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与所述第一路径匹配的第二候选路径;
将所述第一路径的属性和所述目标数据大小,与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各路径属性输入到所述第二属性匹配模型中进行匹配处理,在所述第二候选路径中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空间中的所述相应路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份指令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在第三存储空间中的存储路径,并根据存储路径从所述第三存储空间中读取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是由所述多个源服务器的第一存储空间发送至备份服务器的第三存储空间,并存储在所述第三存储空间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481597.0A 2022-05-05 2022-05-05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579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1597.0A CN114579367B (zh) 2022-05-05 2022-05-05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1597.0A CN114579367B (zh) 2022-05-05 2022-05-05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9367A CN114579367A (zh) 2022-06-03
CN114579367B true CN114579367B (zh) 2022-07-29

Family

ID=81785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1597.0A Active CN114579367B (zh) 2022-05-05 2022-05-05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93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3274B2 (en) * 2005-03-21 2008-06-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ly storing and accessing data storage system paths
CN103605585B (zh) * 2013-11-06 2017-01-18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发现的智能备份方法
CN105653299A (zh) * 2014-11-12 2016-06-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固件升级方法及设备
US10430283B1 (en) * 2015-09-30 2019-10-0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Intelligent data dissemination
CN106959907A (zh) * 2017-02-28 2017-07-18 无锡紫光存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碎片化数据备份还原系统
CN111782148B (zh) * 2020-06-30 2023-09-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95132A (zh) * 2020-11-13 2021-02-23 苏州元核云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备份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9367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65360B1 (ko) 지도 서비스 테스트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57135B (zh) 一种基于多线程的模型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JP2021106018A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装置、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1510167A (zh) 一种插件运行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22046B (zh) 列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4579367B (zh) 数据备份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6024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介质
CN108874653A (zh) 任务测试方法、测试机、共享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58618A (zh) 文件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04281A (zh) 一种游戏性能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905322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49356B (zh)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1914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emulation sessions
CN113127099B (zh) 服务器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8482B (zh) 服务器操作管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79117A (zh)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138397A (zh) 一种触发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66401B (zh) 图像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57373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328272B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3626409B (zh) 一种测试资料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78546A (zh)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35261A (zh) 消息通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05296A (zh) 应用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00894A (zh) 一种容器部署方法、装置、计算节点、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70 No. 1, 2 and 10, floors 1-3, building A7, Rongke Zhigu industrial project phase I, No. 555, Wenhua Avenue,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Bard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0 No. 1, 2 and 10, floors 1-3, building A7, Rongke Zhigu industrial project phase I, No. 555, Wenhua Avenue,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Sitong Information Ser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