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9185A -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9185A
CN114579185A CN202011379201.9A CN202011379201A CN114579185A CN 114579185 A CN114579185 A CN 114579185A CN 202011379201 A CN202011379201 A CN 202011379201A CN 114579185 A CN114579185 A CN 114579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determining
migration
edge nod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92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鹏
李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C IP Holding Co LLC filed Critical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to CN2020113792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9185A/zh
Priority to US17/134,778 priority patent/US1158888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579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9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6Adapting program code to run in a different environment; 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确定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该方法还包括确定针对应用的迁移策略,迁移策略描述应用的部件在与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迁移策略,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迁移信息至少指示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迁移。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应用迁移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边缘计算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的演进,其将应用的部署从集中式数据中心向下迁移到分布式边缘节点,从而更靠近消费者和应用产生的数据。边缘计算被认为是满足5G关键性能指标(尤其是在低延迟和带宽效率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3GPP 5G系统规范允许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系统和5G系统在与流量定向和策略控制有关的操作中进行协作。MEC系统可以与5G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为边缘计算创建强大的环境。在5G系统与MEC系统集成部署的系统架构中,5G核心网的数据平面可以由MEC系统内部的用户平面功能网元(UPF)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确定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该方法还包括确定针对应用的迁移策略,迁移策略描述应用的部件在与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迁移策略,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迁移信息至少指示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迁移。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耦合至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具有存储于其上的指令,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确定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确定针对应用的迁移策略,迁移策略描述应用的部件在与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基于迁移策略,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迁移信息至少指示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迁移。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机器执行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和/或方法可以在其中被实施的示例环境100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图3图示了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边缘计算的模型并行化系统的框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一场景中迁移应用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二场景中迁移应用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三场景中迁移应用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四场景中迁移应用的示例环境示意图;
图5图示了适于用来实施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如上所述,3GPP 5G系统规范允许MEC系统和5G系统集成部署。例如,MEC系统及其本地UPF可以与基站共同定位、与传输节点共同定位、与网络汇聚节点共同定位、或者与核心网功能网元共同定位。在这些部署方式中,应用通常被部署在诸如MEC节点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边缘节点中。
对于模型并行应用,这些应用的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通常位于不同的边缘节点中。例如,输入节点执行器可以布置在与基站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中,而调度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可以布置在与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中。
这些应用通常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当用户的终端设备从由一个网络设备提供的小区进入由另一个基站提供的小区时,例如基站提供的小区,可能需要将应用从一个边缘节点迁移至另一边缘节点。为了便于描述一个边缘节点被称为初始边缘节点,另一边缘节点被称为目标边缘节点。在某些情况下这往往需要执行至少以下操作:在目标边缘节点上为应用重新分配资源,在目标边缘节点上启动新的应用实例,在应用的旧实例和新实例之间同步状态,从而继续在原边缘节点上被暂停的应用服务,以及从原边缘节点回收旧实例所占用的资源。对于诸如自动驾驶这种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而言,上述迁移过程所导致的较长服务中断时间可能是无法接受的。
此外,由于目标边缘节点可能已经运行了应用的不同实例或实例的部分,此时再对应用进行整体迁移导致获取了重复的数据,浪费了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
至少为了解决上述和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则确定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然后确定该应用的迁移策略,利用该迁移策略,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至少指示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迁移。通过该方法,可以提高应用迁移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以下将进一步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在其中被实现的示例系统100的框图。应当理解,仅出于示例性的目的描述系统100的结构,而不暗示对于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10、网络设备108和114、与网络设备108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102、与网络设备114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106以及管理应用从初始边缘节点102到目标边缘节点106的迁移的迁移管理器104。
终端设备110可以是具有有线或者无线通信功能的任何终端,也可以是用户设备(UE),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可穿戴设备、车载通信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设备到设备(D2D)通信设备、车辆到外界(V2X)通信设备以及传感器等。该术语终端设备能够和UE、移动站、订户站、移动终端、用户终端或无线设备互换使用。
网络设备108和网络设备114可以是网络节点,例如节点B(Node B,或者NB)、演进的节点B(eNodeB或eNB)、下一代节点B(gNB)、基本收发器站(BTS)、基站(BS)、或者基站子系统(BSS)等。。为了描述方便,将网络设备108称为第一网络设备,将网络设备114称为第二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边缘节点102是与网络设备108及与网络设备108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节点,例如MEC节点。目标边缘节点的是与网络设备114及与网络设备114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节点,例如MEC节点。
在一些实施列中,与网络设备108相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和与网络设备114相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是同一区域数据中心。因此,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和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连接到与同一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相同边缘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网络设备108相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和与网络设备114相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是不同的区域数据中心。因此,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和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分别连接到与不同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不同边缘节点。上述示例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定。
图1中示出了系统100包括两个网络设备108和114,其仅是示例,而非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定,系统100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网络设备及与网络设备相关联的边缘节点。
终端设备110使用的应用116运行在初始边缘节点102上。应用116为模型并行应用。因此,应用116的计算图包括输入节点、计算节点和输出节点。这些节点可以布置在初始边缘节点102中的不同的初始边缘节点中。例如,由于输入节点仅需要输入数据,不需要占用太多的计算资源,因此输入节点可以布置在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初始边缘节点上。而计算节点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可以布置在与网络设备108相连接的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初始边缘节点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116输出的数据被用户使用,则应用的输出节点可以布置在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初始边缘节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116输出的数据是用于网络中的服务器,则输出节点可以布置在与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初始边缘节点上。由于输出节点的部署与输入节点或计算节点相似。因此,可将输出节点作为输入节点和计算节点来描述。
应用116包括节点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应用116使用输入节点执行器来执行输入节点的功能,计算节点执行器执行计算节点的功能。节点调度器则控制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的执行。
迁移管理器104用于管理应用116的迁移。在使用应用116的终端设备110从由网络设备108服务的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由网络设备114服务的第二小区116时,迁移管理器104根据应用116的对应的迁移策略,确定初始边缘节点102中的运行的应用的部件向与目标边缘节点106的迁移信息,该迁移信息至少指示初始边缘节点102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106迁移。
针对不同的预定场景,迁移信息可以指示迁移节点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不进行迁移。如果需要迁移部件,迁移管理器104将迁移信息中指示的要迁移的部件迁移到目标边缘节点106。
迁移管理器104以及初始边缘节点102和目标边缘节点106可以利用任何具有计算功能的设备来实现,并且符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MEC标准。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应用迁移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图2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迁移应用的示例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可以在图1中的迁移管理器104及任意合适的计算设备处执行。以下结合图1示出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和/或方法可以在其中被实施的示例环境100进一步描述图2的实施例。
在框202处,迁移管理器104确定终端设备110是否从由第一网络设备108提供的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114提供的第二小区116。在终端设备110从第一小区112漫游到第二小区116时,需要执行上述判断。
如果迁移管理器104确定终端设备110从由第一网络设备108提供的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114提供的第二小区116,则在框204处,迁移管理器104确定终端设备110所使用的应用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迁移管理器104接收与终端设备110的移动有关的消息。例如,迁移管理器104从底层结构接收到关于该移动的通知。然后,迁移管理器104从消息中获取终端设备110的设备标识。然后基于设备标识确定终端设备110所使用的应用118。通过该方式,可以快速的确定设备所使用的应用,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从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第二小区116时,迁移管理器104可以获取到通知,并且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获取到终端设备110使用的应用,例如使用3GPP 5G标准和MEC标准中定义的方式。上述示例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要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确定终端设备110使用的应用118。
在一些实施用中,该应用为多模型并行应用,其被部署在两级边缘节点上,例如与网络设备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和与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下面结合图3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用于边缘计算的模型并行化系统架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边缘计算的模型并行化的系统架构300的示例框图。系统架构300包括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执行推理任务的应用302,其可以包括模型调度器304,和执行器306-1、306-2……306-M,其中M为在于零的整数,可以统称为执行器306。系统架构300还包括针对特定类型的应用的移动和迁移管理控制器310以及用于管理该特定类型的应用的不同实例的应用管理器308-1、308-2……308-N,统称为应用管理器308。例如,应用管理器308-1用于管理应用302,应用管理器308-2……308-N用于管理相同类型的其他应用(图3中未示出),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系统架构300还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层312。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层312用于向上层提供基本平台服务(诸如,应用部署/生命周期管理、增强的硬件可感知架构)和3GPP 5G/MEC服务(诸如,UPF选择、策略控制功能等)。例如,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层312可以利用Intel的Open-NESS平台或者来自其他提供商的平台实现。
移动和迁移管理控制器(MMMPC)310对应于特定类型的应用。因为每种类型的应用通常具有特定的迁移策略、特定的计算图、特定UPF控制策略以用于为输入节点选择UPF、以及针对计算节点的特定应用移动性控制策略,所以不同类型的应用可以对应于不同的MMMPC。MMMPC310可以从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层312获得终端设备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通知。
每个应用管理器308将对应于特定类型下的特定应用实例,用于实现该特定应用实例与底层服务之间的命令和数据转换。同一类型的应用的所有应用管理器都在针对该类型的单个MMMPC的控制下。
模型调度器304和执行器306可以实现模型并行化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调度器304可以对应用所使用的模型进行划分,以得到输入节点和计算节点。模型调度器304可以将划分得到的多个节点指派给相应的执行器306执行。模型调度器304可以被实现为远程过程调用(RPC)服务器,而每个执行器306可以被实现为RPC客户端。每个执行器306的RFC客户端可以根据RPC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来执行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应用在两级边缘节点上的部署,可以将用于执行输入节点的执行器306部署到与网络设备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上,并且将用于执行计算节点的执行器306部署到与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调度器304例如可以被部署到与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上。应用管理器308例如可以被部署到例如如图1所示的迁移管理器104上或者被部署到合适的边缘节点上,例如,与区域数据中心共同定位的边缘节点。MMMPC 310例如可以被部署到如图1所示的迁移管理器10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管理器308和MMMPC31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利用同一物理设备来实现。上述示例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定。
返回图2,在框206处,迁移管理器104确定针对应用的迁移策略,迁移策略描述应用的部件在与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迁移管理器104确定应用118的标识。迁移管理器104基于应用118的标识,确定针对应用118的迁移策略。通过该方式,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出应用的迁移策略,减少了确定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使用应用118时,会生成应用118的实例。生成的应用118的实例会将对应的迁移策略注册到迁移管理器104的管理表中。迁移管理器104利用应用的标识就可以找到对应的迁移策略。上述示例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定。
在框208处,迁移管理器104基于迁移策略,确定与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迁移信息至少指示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目标边缘节点迁移。迁移管理器104在获得迁移信息后,将依据迁移信息的指示来进行迁移过程。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应用迁移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的使用,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上面结合图2和图3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A-4D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针对不同的场景迁移应用的示例环境的示意图。特别地,根据迁移策略确定迁移信息并执行迁移的过程将会结合图4A-图4D来进行描述。
如图4A所示,示例环境包括终端设备110、网络设备108、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MEC节点408及UPF 406、区域数据中心414以及与区域数据中心414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MEC节点412及UPF 410。MEC节点408和412可以由MEC控制器404来管理。此外,UPF 121和131可以由例如5G核心网中的控制平面功能单元402来管理。
MEC控制器140以及MEC节点122和132符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MEC标准。
对于移动终端110使用的应用,用于该应用计算图中的输入节点的执行器被部署到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08上,而用于该应用的计算节点的执行器以及模型调度器被部署到与区域数据中心4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2上。为了实现流量路由和定向,还建立终端设备110与MEC节点408之间的数据路径以及MEC节点408与MEC节点412之间的数据路径。
在该示例环境的预定场景中,终端设备110仅在单个小区112中使用应用。如果终端设备110移动出该单个小区112时,则该终端设备110则无法使用该应用。因此,不存在应用的迁移。因此,针对该场景的迁移策略中迁移信息指示不需要迁移应用的部件。通过该方式,减少了应用迁移的数据,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然后MEC控制器404利用该迁移信息,不执行任何迁移操作。
如图4B所示,在该示例环境中,相同的应用实例可用于在不同小区中的终端设备110。该示例环境,除了包括图4A中的各部件外,还包括网络设备114、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MEC节点418及UPF 416。
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08和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8连接到与同一区域数据中心4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2。因此,可以在第一小区112和第二小区116上使用将应用的同一实例应用于终端设备110。
由于应用的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被部署在MEC节点412上,因此,在终端设110从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第二小区116时,不需要迁移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由于输入节点执行器需要随着终端设备110部署到MEC节点418中,因此,在这种预定场景下,其迁移策略中的迁移信息为将MEC节点408中的输入节点执行器迁移到MEC节点418。因此,基于针对该场景的迁移策略,可以确定将EMC节点中的输入节点执行器迁移到MEC节点418。通过该方式,减少了应用迁移的数据,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然后,根据获取的迁移信息,将输入节点执行器从MEC节点408迁移到MEC节点418。
如图4C所示,在该示例环境中,终端设备110在不同小区中使用迁移的该应用的同一实例。该示例环境除了包括图4B中的部件外,还包括区域数据中心424、与区域数据中心424共同定位的一个或多个MEC节点422及UPF 420。其中,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08连接到与区域数据中心4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2,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8连接到与区域数据中心42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22。因此,在终端设备110从第一小区112移动到第二小区116时,终端设备110使用的实用的实例需要被迁移。由于应用的输入节点执行器部署在MEC节点408上,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被部署在MEC节点412上。因此,在终端设备110从第一小区112行进到第二小区116时,需要分别将输入节点执行器从MEC节点408迁移到MEC节点418,将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从MEC节点412迁移动MEC节点422。因此,在这种预定场景下,其迁移策略中的迁移信息为将初始边缘节点中的输入节点执行器、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迁移到目标边缘节点。因此,基于针对该场景的迁移策略,可以确定将MEC节点408和412中的节点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迁移到与第二网络设备114相关联的MEC节点418和422中。通过该方式,减少了应用迁移的数据,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此外,还需要迁移在应用的运用过程中关于应用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节点调度器中的状态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迁移信息,将对输入节点执行器、计算节点执行器和节点调度器从初始MEC节点迁移到目标MEC节点。
如图4D所示,在该示例环境中,终端设备110在不同小区中使用不同的应用实例。与网络设备108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08连接到与同一区域数据中心4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2,与网络设备11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18连接到与区域数据中心424共同定位的MEC节点422。在MEC节点408和MEC节点412上运行了服务于终端设备110的应用的一个实例,在MEC节点418和MEC节点422上运行了服务于终端设备426的该应用的另一个实例。因此,在终端设备110从第一小区112行进到第二小区116时,由于已存在应用的实例,因此,不需要迁移应用的实例。此时,只需要迁移与该应用在MEC节点412中运行的用户上下文信息,包括节点调度器中的状态信息。因此,基于针对该场景的迁移策略,可以确定不迁移部件。通过该方式,减少了应用迁移的数据,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然后,根据获取的迁移信息,不执行应用的迁移操作。
图5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图1中的迁移管理器104和图4A-4C中的MEC控制器404及其他的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利用设备500来实现。如图所示,设备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页面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可存储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设备5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输入单元5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5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页面5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5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509允许设备5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上文所描述的各个过程和处理,例如方法200,可由处理单元601执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200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页面5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502和/或通信单元5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500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RAM 503并由CPU 5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动作。
本公开可以是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包括:
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
确定针对所述应用的迁移策略,所述迁移策略描述所述应用的部件在与所述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以及
基于所述迁移策略,确定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所述迁移信息至少指示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迁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包括:
接收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移动有关的消息;
从所述消息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
基于所述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迁移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的标识;以及
基于所述应用的标识,确定针对所述应用的所述迁移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仅在单个小区中使用所述应用,则确定不迁移所述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所述应用的同一实例,则确定将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输入节点执行器迁移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迁移的所述应用的同一实例,则确定将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节点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迁移到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所述目标边缘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所述应用的不同实例,则确定不迁移所述部件。
8.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具有存储于其上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如果确定终端设备从由第一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一小区移动到由第二网络设备提供的第二小区,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
确定针对所述应用的迁移策略,所述迁移策略描述所述应用的部件在与所述应用相对应的预定场景下的迁移;以及
基于所述迁移策略,确定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相关联的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向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目标边缘节点的迁移信息,所述迁移信息至少指示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部件是否要向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迁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包括:
接收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移动有关的消息;
从所述消息中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
基于所述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使用的应用。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迁移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的标识;以及
基于所述应用的标识,确定针对所述应用的所述迁移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仅在单个小区中使用所述应用,则确定不迁移所述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所述应用的同一实例,则确定将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输入节点执行器迁移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迁移的所述应用的同一实例,则确定将所述初始边缘节点中的节点调度器、输入节点执行器和计算节点执行器迁移到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相关联的所述目标边缘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确定所述迁移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预定场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不同小区使用所述应用的不同实例,则确定不迁移所述部件。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机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379201.9A 2020-11-30 2020-11-30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4579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201.9A CN114579185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7/134,778 US11588882B2 (en) 2020-11-30 2020-12-28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pplication migr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201.9A CN114579185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9185A true CN114579185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201.9A Pending CN114579185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8882B2 (zh)
CN (1) CN1145791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0187B2 (en) * 2021-06-04 2023-07-1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d deployin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0264B (zh) * 2010-07-27 2019-06-14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用于终端设备和基站的方法以及存储设备
CN105142161B (zh) * 2014-06-05 2018-05-15 索尼公司 通信管理设备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10389763B (zh) 2018-04-20 2023-06-16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调度专用处理资源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882293B (zh) * 2018-06-11 2020-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56536B (zh) * 2019-02-11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Bwp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832736B (zh) 2019-04-19 2024-04-1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处理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1287B (zh) 2019-04-22 2024-03-2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确定执行代码段所需的资源的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88882B2 (en) 2023-02-21
US20220174110A1 (en)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7601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orchestrator for network slicing in th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EP3457733B1 (en) Mobile edge orchestrator and application migration system
CN109845303B (zh) 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单元
KR102199278B1 (ko) 가속 자원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기능 가상화 시스템
US11425604B2 (en) User plane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user plane network element, and control plane network element
US10966122B2 (en) Method and migration managing module for managing a migration of a service
CN111386719B (zh) 订阅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462067B2 (en) Proactive channel agent
US11442779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amount for dedicated processing resources
CN112492574B (zh) 一种负载迁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24152B (zh) 策略和计费控制规则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564063B2 (en) Intelligent dynamic communication handoff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CN114513770B (zh) 部署应用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4579185A (zh) 用于迁移应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752352B (zh) 一种中间会话管理功能i-smf确定方法和设备
US20190108060A1 (en) Mobile resource scheduler
US11310860B2 (en)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QOS) based channel in wireless network
Sato et al. Program file placement strategies for machine-to-machine service network platform in dynamic scenario
CN115238902A (zh) 用于管理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979128A (zh) 跨区域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Iwai et al.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context-aware network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IoT era
US202302324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i/ml job
US1197366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blockchain to manage service-level agreements between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s
KR101563808B1 (ko) 모바일 그리드를 이용한 분산 가상 클라우드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278415A (zh) 信息处理、业务流量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