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6701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6701A
CN114576701A CN202011375379.6A CN202011375379A CN114576701A CN 114576701 A CN114576701 A CN 114576701A CN 202011375379 A CN202011375379 A CN 202011375379A CN 114576701 A CN114576701 A CN 114576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indoor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53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
赵晓明
刘聚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53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6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6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6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分别设置有室内主控板以及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与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相连;室外机,其包括室外主控板以及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分别与室外主控板的多个通信口一一相连,并且每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分别与一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多条通信联络线;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连接电源线以及多条通信联络线,配置成为多条通信联络线提供工作电源。本发明的空调器能够利用同一电源信号整理模块为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的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电路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特别是涉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器,也叫做“一拖多空调器”,是指一台室外机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工作时既可以单独启动一台室内机,也可以多台室内机同时启动。
每台室内机均需要与室外机进行通信,以实现室内机运行参数的调节。当空调器利用通信隔离模块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通信时,需要为通信隔离模块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当室内机为多个时,每台室内机的通信隔离模块与室外机的通信隔离模块之间需要形成多条通信联络线,若分别为每一通信联络线设置一个工作电源,则会导致电路结构十分复杂,且制造成本高昂。
因此,如何简化多联机空调器的电路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多联机空调器的电路结构,为多条通信联络线提供共用的电源信号整理模块。
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空调器的运行功耗,实现节能。
本发明的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耗,实现低功耗待机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的待机功耗。
本发明的一个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待机状态下使得室外机全部断电,且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使得室外机实现“即时通电”。
本发明的又一个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实现连接线的复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空调器的控制过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多个室内机,每个室内机分别设置有室内主控板以及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与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相连;室外机,其包括室外主控板以及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分别与室外主控板的多个通信口一一相连,并且每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分别与一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多条通信联络线;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连接电源线以及多条通信联络线,配置成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的工作电源。
可选地,每条通信联络线均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的电源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室外机还包括:室外开关电源,用于向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室外电源线,用于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室外第一切换元件,连接于室外电源线与室外开关电源之间,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外电源线的通断。
可选地,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设置于室外机,并且连接于室外第一切换元件与室外开关电源之间;且室外第一切换元件配置成在全部室内机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电源线,还配置成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受控地接通室外电源线。
可选地,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包括:室内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内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内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内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每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包括:室外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外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外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外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外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外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并配置成根据每一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或者将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可选地,联机组件包括:多条连接线,分别用于连接室外机和一个室内机,且分别具有用于连接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室外机的第二端;多个室内切换组件,每个室内切换组件分别设置于一个室内机,且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或者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室外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外机,用于根据每个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对应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或者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可选地,室内切换组件包括:室内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室内切换元件,连接于室内供电线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内供电线的通断。
可选地,室外切换组件包括:室外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开关电源;多条室外通信线,分别用于与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一一相连;室外第二切换元件,其具有多个动触点,分别与多条连接线的第二端一一相连;且每一动触点对应设置有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供电线,第二静触点连接室外通信线;室外第二切换元件用于根据每一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可选地,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室内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室外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以使室外开关电源上电,从而使室外开关电源向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且在室外开关电源向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之后,室内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室外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电源线、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电源信号整理模块。通过改进空调器的电路结构,利用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连接电源线和多条通信联络线,能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成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的工作电源,使得空调器能够利用同一电源信号整理模块为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的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从而使得电源信号整理模块成为多条通信联络线的共用电源,简化了多联机空调器的电路结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每条通信联络线均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的电源信号输出端,当多个室内机同时处于运行状态时,仅有共用的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进行电源信号转换工作,节约了电源信号转换工作的能耗,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运行功耗,实现节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外机内设置有用于向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的室外开关电源、用于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的室外电源线、以及连接于室外电源线与室外开关电源之间的室外第一切换元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配置成在全部室内机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电源线,使得室外开关电源和室外主控板断电,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耗,实现低功耗待机功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设置于室外机,且连接于室外第一切换元件与室外开关电源之间,当室外第一切换元件关断室外电源线时,电源信号整理模块断电。与将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设置于室内机的方案相比,本发明的空调器能够降低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的待机功耗,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待机功耗,节省电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还包括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外机和多个室内机,并配置成根据每一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或者将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这使得本发明的空调器能够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自动调整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利用联机组件改进空调器的电路结构,有利于简化电路,使得空调器既能在任一室内机退出待机状态时利用电源线向室外开关电源供电,使室外主控板通电,实现室外机的“即时通电”功能,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保持通电,又能在室外主控板通电之后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通信。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其联机组件包括多条连接线、多个室内切换组件和室外切换组件。其中,每一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至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室外机的第二端。每一室内切换组件设置于每一室内机,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或者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室外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外机,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或者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本发明既能利用连接线向室外开关电源提供电源,又能利用连接线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通信,这实现了连接线的复用,这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仅需要通过对室内切换元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和室外第二切换元件进行控制,即可使得室外机和任一室内机从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也可使得室外机和任一室内机从运行状态切换至利于低功耗的待机状态,不仅简化了电路结构,还简化了控制过程,这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示意性框图。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可以为分体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空调器10一般性地可包括电源线110、多个室内机、室外机130和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联机组件。其中室外机130为一个,多个室内机均与室外机130连接。图2仅以室内机为两个的情况为例,针对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进行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应当完全有能力针对室内机的数量多于两个的情况进行拓展,在此不再一一示例。本实施例的室内机可以包括第一室内机120和第二室内机150。
电源线110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即,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线110向空调器10的室内机和/或室外机130供电,例如,外部电源可以向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室外机130的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室外机130的室外开关电源U0等部件提供电源。外部电源可以为空调器10提供工频电压,例如我国单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220V,三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380V。本实施例的电源线110可以包括火线L和零线N。
每个室内机分别设置有室内主控板以及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与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相连。室内主控板可以用于控制室内机中各个装置(例如室内机风扇、摆叶等)的运行,还用于控制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室内主控板具有用于与室外机130的室外主控板M3进行通信的通信口。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可以具有通信发送端和通信接收端,其中通信发送端用于发送通信信号,通信接收端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图2中虚线框121示出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主控板M1,虚线框125示出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通信隔离通信模块125,图2中虚线框151示出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主控板M2,虚线框155示出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通信隔离通信模块155。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用于与室内主控板、以及电源线110相连,从而使得室内通信隔离模块两侧的电路之间没有电的直接连接。室内主控板通过通信口与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相连,可以向室外机130发出通信信号,和/或接收来自室外机130的通信信号,从而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
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可以包括室内发射光耦和室内接收光耦。图2中U1示出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接收光耦,U2示出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发射光耦,U5示出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接收光耦,U6示出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发射光耦。室内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内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内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内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如图2所示,室内发射光耦的第一侧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内接收光耦的第一侧连接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图2中P1点示出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25的通信接口,P2示出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55的通信接口。室内发射光耦的发射侧可以指室内发射光耦的第二侧,室内接收光耦的接收侧可以指室内接收光耦的第二侧。
室外机130包括室外主控板M3以及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室外主控板M3可以用于控制室外机130中各个装置(例如室外机130风扇、压缩机等)的运行,还用于控制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室外主控板M3具有用于与多个室内机的室内主控板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口。室外主控板M3的每一通信口与一室内机对应设置。室外主控板M3的通信口可以具有通信发送端和通信接收端,其中通信发送端用于发送通信信号,通信接收端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图2中虚线框131示出室外主控板M3。室内主控板和室外主控板M3均可以为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DSP)等等。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存储器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介质,但不限于此。
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数量可以与室内机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的室外通信隔离模块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和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每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用于与室外主控板M3、以及电源线110相连,从而使得室外通信隔离模块两侧的电路之间没有电的直接连接。室外主控板M3通过通信口与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相连,可以向室内机发出通信信号,和/或接收来自室内机的通信信号,从而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
图2中虚线框135和136分别示出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和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
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分别与室外主控板M3的多个通信口一一相连,并且每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分别与一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多条通信联络线。也就是说,每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均与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一一对应设置;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与对应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并形成一条通信联络线。本实施例的通信联络线为两条,分别为第一通信联络线和第二通信联络线。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第二侧用于与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25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第一通信联络线。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的第二侧用于与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55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第二通信联络线。
每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包括室外发射光耦和室外接收光耦。图2中U3示出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室外接收光耦,U4示出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室外发射光耦,U7示出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的室外接收光耦,U8示出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的室外发射光耦。其中室外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外主控板M3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外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外主控板M3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外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外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如图2所示,室外发射光耦的第一侧连接室外主控板M3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室外接收光耦的第一侧连接室外主控板M3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图2中P3点示出与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25相对应的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通信接口,P4点示出与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55相对应的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的通信接口。室外发射光耦的发射侧可以指室外发射光耦的第二侧,室外接收光耦的接收侧可以指室外接收光耦的第二侧。
本实施例中,室内发射光耦、室内接收光耦、室外发射光耦、室外接收光耦等各个光耦形成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电路。与常规的总线通信电路相比,本实施例的通信电路不需要设置总线控制器,成本较低,电平范围较大,抗干扰性能较高,且接线简单。
图2中虚线框180示出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本实施例的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为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连接电源线110以及多条通信联络线,即,本实施例仅利用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同时向多条通信联络线提供工作电源。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可以通过电线连接至电源线110。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配置成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的工作电源。
也就是说,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用于将流经电源线110的、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使得电源信号转换成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例如可以将来自外部电源的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并且可以调整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从而使得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能够为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通过改进电路结构,在电路中设置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使得空调器10能够为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这可以减少或避免通信隔离模块发生损坏,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整体的使用寿命,提高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利用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连接电源线110和多条通信联络线,使得空调器10能够利用同一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为室外机130和多个室内机的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从而使得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成为多条通信联络线的共用电源,简化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
每条通信联络线均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电源信号输出端。对于每条通信联络线,每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可以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电源信号输出端,例如每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室外发射光耦的集电极可以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电源信号输出端。又如,可将每条通信联络线的相互关系视作并联连接至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电源信号输出端。当多个室内机同时处于运行状态时,仅有共用的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进行电源信号转换工作,节约了电源信号转换工作的能耗,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10的运行功耗,实现节能。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设置于室内机,也可以设置于室外机130。例如当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设置于室内机时,其输入端可以与电源线110的火线L相连,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输出端可以与电源线110的零线N、以及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
本实施例中,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可以设置于室外机130。下面将针对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在室外机130中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室外机13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室外开关电源U0、室外电源线和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图2中U0示出室外开关电源U0。室外开关电源U0可以连接至电源线110,且用于向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例如,当室外开关电源U0处于通电状态时可以向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从而使得室外主控板M3通电。室外电源线用于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也就是说,电源线110可以直接通过室外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例如,室外电源线可以为图2中G3点、G4点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的电线。
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连接于室外电源线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外电源线的通断。例如,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可以为图2中的第四继电器K4,其具有触点1和触点2。且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可以受控于室外主控板M3,即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连接至室外主控板M3。当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闭合时,室外电源线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电源线110通过室外电源线直接地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当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打开时,室外电源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电源线110无法通过室外电源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
本实施例中,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配置成在全部室内机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电源线,还配置成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受控地接通室外电源线。也就是说,当全部室内机均切换为待机状态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可以关断电源线110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室外开关电源U0和室外主控板M3断电,从而能降低空调器10的待机功耗,实现节能。
本实施例中,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可以连接于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例如室外电源线可以连接至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的触点1,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和室外开关电源U0均可以连接至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的触点2。当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关断室外电源线时,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也断电。与将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设置于室内机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在全部室内机进入待机状态后,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处于断电状态,无电能消耗,这就降低了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待机功耗,实现了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待机零功耗”,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器10整体的待机功耗,节省电能。
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且在室外主控板M3通电之后,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配置成受控地接通室外电源线,从而可以利用电源线110为室外开关电源U0和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供电,使得室外开关电源U0和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通电,进而可使室外机130顺利切换至运行状态。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可以包括整流器D1和电压调节组件。其中,整流器D1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直流电压信号。例如,外部电源可以向空调器10提供交流电压,整流器D1可以为整流二极管,用于将来自外部电源的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整流器D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即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其输出端即整流二极管的负极。
电压调节组件连接至整流器D1,用于调整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电压调节组件可以包括平波电容C1和稳压组件。平波电容C1可以连接于整流器D1的输出端,用于为直流电压信号滤波。也就是说,平波电容C1可以将直流电压信号调整成平稳可靠的电压信号。稳压组件用于调整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其具有连接于整流器D1的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以及与平波电容C1并联设置的齐纳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齐纳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相互并联设置。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可以为限流电阻,起到限流分压的作用,以防平波电容C1的充电电流过大而导致平波电容C1损坏。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齐纳二极管D2可以形成稳压电路,并用于调整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例如,可以将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调整为十几伏到几十伏之间。
由于市面上通信隔离模块的型号种类繁多,不同型号的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工作电源往往不同,本实施例利用整流器D1和电压调节组件相互配合,能够根据通信隔离模块所需的工作电源调节整流器D1和电压调节组件的各项参数,保证了工作电源的调节范围,这有利于提高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的的通用性,使得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能够适用于多种通信隔离模块。
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外机130和多个室内机,并配置成根据每一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或者将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也就是说,联机组件用于切换各个室内机和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联机组件连接室内机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以利用电源线110向室外开关电源U0供电,二是将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以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
通过利用联机组件切换多个室内机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使得空调器10既能在任一室内机退出待机状态时利用电源线110向室外开关电源U0供电,使室外主控板M3通电,实现室外机130的“即时通电”功能,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130保持通电,又能在室外主控板M3通电之后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130的通信,这使得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能够根据工作状态自动切换室内机和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利用联机组件改进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来实现自动切换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电路。
通过改进电路结构,采用联机组件切换室内机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来实现室外机130“即时通电”,当全部室内机均处于待机状态时,室外机130可以全部断电,而仅室内机待机,这可以节省待机功耗。
联机组件可以包括多条连接线、多个室内切换组件、和室外切换组件。
其中,多条连接线分别用于连接室外机130和一个室内机,且分别具有用于连接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室外机130的第二端。例如,连接线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的第一连接线、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室内机150和室外机130的第二连接线。其中第一连接线可以为图2中P1点与第三继电器K3触点1之间的电线。第二连接线可以为图2中P2点与第三继电器K3触点4之间的电线。
每个室内切换组件分别设置于一个室内机,且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或者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室外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外机130,用于根据每个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对应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或者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在全部室内机均待机的情况下,室外开关电源U0、室外主控板M3、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均断电。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该室内机的室内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室外切换组件将对应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以使室外开关电源U0通电,从而使室外开关电源U0向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且在室外开关电源U0向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之后,室内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室外切换组件将对应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对应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利用每条连接线、每个室内机的室内切换组件和室外机130的室外切换组件来切换每一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每条连接线用于连接室外机130与每一室内机,室内切换组件和室外切换组件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接线方式,通过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接线方式来切换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
室内机可以具有待机状态、运行状态等多个工作状态。在全部室内机处于待机状态下,空调器10虽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但不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室外开关电源U0断电,室外主控板M3断电。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空调器10先利用连接线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以控制室外开关电源U0通电,从而使室外主控板M3通电,再控制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与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通过连接线连接形成通信联络线路,从而使得室内机和室外机130能够按照用户的指令运行,以实现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多项参数的调节。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既能利用连接线向室外开关电源U0提供电源,又能利用连接线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130的通信,这实现了连接线的复用,这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连接线可以为电线。
每一室内机的室内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室内供电线和室内切换元件。其中室内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110。也就是说,室内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110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例如,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供电线可以为图2中G1点与第一继电器K1触点1之间的电线,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供电线可以为图2中G1点与第二继电器K2触点1之间的电线。室内切换元件连接于室内供电线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内供电线的通断。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切换元件可以为图2中的第一继电器K1,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切换元件可以为图2中的第二继电器K2。且每一室内机的室内切换元件可以受控于该室内机的室内主控板。即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至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主控板M1,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连接至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主控板M2。第一继电器K1的触点2连接至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端。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2连接至第二连接线的第一端。
也就是说,空调器10利用室内切换元件来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的接线方式。连接线的第一端的接线方式可以为以下接线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二是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当室内切换元件闭合时,室内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当室内切换元件打开时,室内供电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本实施例中,室内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110的火线L。
室外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室外供电线、多条室外通信线和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其中,室外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开关电源U0。也就是说,室外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开关电源U0与每条连接线的第二端。例如,室外供电线可以为图2中第三继电器K3触点5与G2点之间的电线。多条室外通信线分别用于与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一一相连。也就是说,每条室外通信线用于连接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与对应连接线的第二端。例如,室外通信线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一室外通信线和用于与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相连接的第二室外通信线,第一室外通信线可以为图2中第三继电器K3触点3与P3之间的连接线,第二室外通信线可以为图2中第三继电器K3触点6与P4之间的连接线。
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可以为图2中的第三继电器K3,第三继电器K3为双刀双掷继电器。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具有多个动触点,分别与多条连接线的第二端一一相连。且每一动触点对应设置有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供电线,第二静触点连接室外通信线。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用于根据每一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具有第一动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1)、以及与第一动触点相对应的第一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2,以下简称“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3,以下简称“第二静触点”),其第一动触点连接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供电线,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一室外通信线,且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用于根据第一室内机12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通过控制第一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室外供电线的通断,通过控制第二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第一室外通信线的通断。且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可以受控于室外主控板M3。即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连接至室外主控板M3。当室外主控板M3通电后,室外主控板M3可以控制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中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还具有第二动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4)、以及与第二动触点相对应的第一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5,以下简称“第三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6,以下简称“第四静触点”),其第二动触点连接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第三静触点连接室外供电线,第四静触点连接第二室外通信线,且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用于根据第二室内机15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三静触点和第四静触点的开闭。且通过控制第三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室外供电线的通断,通过控制第四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第二室外通信线的通断。当室外主控板M3通电后,室外主控板M3可以控制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中第三静触点和第四静触点的开闭。
也就是说,空调器10利用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来切换每条连接线的第二端的接线方式。连接线的第二端的接线方式可以为以下接线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二是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以第一连接线为例,当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第一静触点闭合时,第二静触点打开,室外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第一室外通信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当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第二静触点闭合时,第一静触点打开,第一室外通信线处于接通状态,室外供电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本实施例中,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可以选择采用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电源线110可以依次通过室内供电线、连接线、室外供电线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二是可以仅通过室外电源线直接地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室内供电线的通断由室内切换元件控制,室外供电线的通断由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控制,室外电源线的通断由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控制。也就是说,空调器10可以通过控制室内切换元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和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开闭状态,来切换电源线110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全部室内机均待机的情况下,室外开关电源U0、室外主控板M3、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均断电。在任一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先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目的是使室外开关电源U0通电,从而为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当室外主控板M3通电之后,可以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且断开第一种连接方式,目的是使室内机与室外机130利用连接线实现通信,且利用电源线110通过室外电源线直接为室外开关电源U0供电。
在全部室内机均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关断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联络线路,并关断电源线110与室外开关电源U0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室外开关电源U0和室外主控板M3断电。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仅通过对室内切换元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和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进行控制,即可使得室内机从待机状态顺利地切换至运行状态,也可使得室内机从运行状态切换至低功耗的待机状态,不仅简化了电路结构,还简化了控制过程,这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
下面结合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针对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和电路切换过程进行进一步描述。
以第二室内机150为例。在全部室内机均待机的情况下,室外开关电源U0、室外主控板M3、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均断电。在第二室内机150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控制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切换元件K2闭合,使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供电线接通,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此时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第三静触点闭合,第四静触点打开,即,室外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第二室外通信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从而使得电源线110通过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供电线、第二连接线和室外供电线向室外开关电源U0供电,以使室外开关电源U0通电;室外开关电源U0通电之后,即可向室外主控板M3提供电源,以使室外主控板M3通电;室外主控板M3通电之后,控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闭合,使室外电源线接通,且控制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第四静触点闭合、第三静触点打开,使第二室外通信线接通、室外供电线关断,且控制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切换元件打开,使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供电线关断,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155的通信接口,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6的通信接口,从而使得第二室内机150与室外机130通过第二连接线实现通信。
若第一室内机120已处于待机状态,在第二室内机150由运行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的过程中:控制室外第二切换元件K3的第三静触点闭合、第四静触点打开,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开关电源U0,并控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打开,使室外电源线关断,从而使得室外开关电源U0和室外主控板M3断电,以实现低功耗待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时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切换元件保持打开,因此电源线110并无法通过第二室内机150的室内供电线、第二连接线和室外供电线向室外开关电源U0供电。并且,在控制室外第一切换元件K4打开使得室外电源线关断之后,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断电。
下面结合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过程针对室内通信隔离模块与室外通信隔离模块进行进一步描述。室内发射光耦和室外发射光耦的内压Vceo可以为350V,室内接收光耦和室外接收光耦的内压Vceo可以为80V。图2中A示出二极管的阳极,K示出二极管的阴极,C示出三极管的集电极,E示出三极管的发射极。
以第一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过程为例。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与室外机130之间进行通信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的示意图,图3(a)示出第一室内机120向室外机130发送通信信号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当第一室内机120向室外机130发送通信信号时,室外发射光耦U4先接通,第一室内机120通过室内发射光耦U2发送通信信号,室外机130通过室外接收光耦U3接收第一室内机120发送过来的通信信号,同时第一室内机120可以通过室内接收光耦U1接收第一室内机120发送的通信信号,若通信信号有误,则可以重新发送。
图3(b)示出室外机130向第一室内机120发送通信信号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当室外机130向第一室内机120发送通信信号时,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发射光耦U2先接通,室外机130通过室外发射光耦U4发送通信信号,第一室内机120通过其室内接收光耦U1接收室外机130发送过来的通信信号,同时室外机130可以通过室外接收光耦U3接收室外机130发送的通信信号,若通信信号有误,则可以重新发送。
本实施例的每一室内机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室内正向二极管和室内限流电阻,依次连接于室内发射光耦的集电极。以第一室内机120为例,第一室内机120的室内正向二极管为图2中的D3,室内限流电阻为图2中的R3。室内正向二极管的阴极可以连接至室内发射光耦的集电极。室内正向二极管的阳极可以连接至室内限流电阻。其中,室内限流电阻用于起限流作用。室内正向二极管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
室外机13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多个室外正向二极管和多个室外限流电阻,一室外正向二极管和一室外限流电阻依次连接于一室外接收光耦的阴极。室外正向二极管的阳极可以连接至室外接收光耦的阴极,室外正向二极管的阴极可以连接至室外限流电阻。其中,室外限流电阻用于起限流作用。室外正向二极管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以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室外接收光耦为例,D4和R4分别示出依次连接于第一室外通信隔离模块135的室外接收光耦的阴极的室外正向二极管和室外限流电阻。
以上实施例中,室内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110的火线L。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在另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变换室内供电线与电源线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室内机的室内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110的零线N,这可以提高电路切换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包括电源线110、多个室内机、室外机130和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通过改进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利用一个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连接电源线110和多条通信联络线,能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成每一室内机的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和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的工作电源,使得空调器10能够利用同一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为室外机130和多个室内机的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源,从而使得电源信号整理模块180成为多条通信联络线的共用电源,简化了多联机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包括:
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
多个室内机,每个所述室内机分别设置有室内主控板以及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其中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与所述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相连;
室外机,其包括室外主控板以及多个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其中多个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一侧分别与所述室外主控板的多个通信口一一相连,并且每个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分别与一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相连,以形成多条通信联络线;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线以及多条所述通信联络线,配置成将所述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以及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第二侧的工作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每条所述通信联络线均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的电源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室外开关电源,用于向所述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
室外电源线,用于将所述电源线连接至所述室外开关电源;
室外第一切换元件,连接于所述室外电源线与所述室外开关电源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室外电源线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并且连接于所述室外第一切换元件与所述室外开关电源之间;且
所述室外第一切换元件配置成在全部所述室内机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所述室外电源线,还配置成在任一所述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受控地接通所述室外电源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每一所述室内机的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包括:
室内发射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
室内接收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内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所述室内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所述室内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每一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包括:
室外发射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外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发送端;
室外接收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外主控板的通信口的通信接收端;并且所述室外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所述室外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
联机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和多个所述室内机,并配置成根据每一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电源线连接至所述室外开关电源或者将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连接至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联机组件包括:
多条连接线,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和一个所述室内机,且分别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的第二端;
多个室内切换组件,每个所述室内切换组件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室内机,且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线或者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室外切换组件,设置于所述室外机,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对应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开关电源或者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内切换组件包括:
室内供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线;
室内切换元件,连接于所述室内供电线与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室内供电线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切换组件包括:
室外供电线,用于连接所述室外开关电源;
多条室外通信线,分别用于与多个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一一相连;
室外第二切换元件,其具有多个动触点,分别与多条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一一相连;且每一所述动触点对应设置有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室外供电线,所述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室外通信线;所述室外第二切换元件用于根据每一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在任一所述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室内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线,所述室外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开关电源,以使所述室外开关电源上电,从而使所述室外开关电源向所述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且在所述室外开关电源向所述室外主控板提供电源之后,所述室内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内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所述室外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通信隔离模块的通信接口。
CN202011375379.6A 2020-11-30 2020-11-30 空调器 Pending CN114576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5379.6A CN114576701A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5379.6A CN114576701A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6701A true CN114576701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5379.6A Pending CN114576701A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670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181Y (zh) * 2006-12-27 2007-12-19 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多路通讯电路
JP2012159252A (ja) * 2011-02-01 2012-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2993474U (zh) * 2011-12-28 2013-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16654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回馈型无刷绕线电机一拖多变频调速系统
CN109684822A (zh) * 2018-12-30 2019-04-26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访问环境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多联机系统
CN208846635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切换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181Y (zh) * 2006-12-27 2007-12-19 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的多路通讯电路
JP2012159252A (ja) * 2011-02-01 2012-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16654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回馈型无刷绕线电机一拖多变频调速系统
CN202993474U (zh) * 2011-12-28 2013-06-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208846635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切换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109684822A (zh) * 2018-12-30 2019-04-26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访问环境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多联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4503B (zh) 一种空调室外供电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A2753456C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ventilat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506638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及室外机
CN210273593U (zh) 低待机功耗的大功率电源电路及led显示控制系统
CN212204951U (zh) 供电系统和空调器
US20230332799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electric control componen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2993458U (zh) 一体化变风量系统空调机组控制柜
CN111365826A (zh) 供电系统和空调器
CN110500696B (zh) 一种控制电路及空调
CN114576701A (zh) 空调器
CN112524686B (zh) 空调器
CN104850023B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的电流环通信与供电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4576702B (zh) 空调器
CN114576700B (zh) 空调器
WO2020077787A1 (zh) 空调设备以及用于空调设备的电能处理方法
CN112524685A (zh) 空调器
CN211925953U (zh) 低功耗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214250032U (zh) 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CN214406244U (zh) 空调系统
CN214850487U (zh) 一种低功耗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CN10336361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和控制系统
CN111679595A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组及家用电器
CN109874201A (zh) 一种两线照明控制系统
CN114696314A (zh) 一种低功耗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WO2024113971A1 (zh) 空调系统及其供电控制装置和供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