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8758A -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68758A CN114568758A CN202210212463.9A CN202210212463A CN114568758A CN 114568758 A CN114568758 A CN 114568758A CN 202210212463 A CN202210212463 A CN 202210212463A CN 114568758 A CN114568758 A CN 1145687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id medium
- capacitance
- heating chamber
- heating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615 non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41 volati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2 aroma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411851 herbal medicin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99 spic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其中,该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提供一电容组件,其传输至控制模块的电容在有无固体介质插入时的两种情况下不同,利用控制模块的计算和控制能力,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在有固体介质插入时的自动启动,无需设置按键等硬件模块,加热启动快捷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背景技术
低温烘烤器具是一种加热固体介质的新型电子加热组件。通过控制加热功率,实现对固体介质加热但不燃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目前启动加热的动作通常是使用按键来实现,操作不便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开启加热固体介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电容组件,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和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控制模块,与电容组件和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
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分别设置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两侧,且相对面积不为零,其中一极板接地或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另一极板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时,加热组件包括基体,极板为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
或,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时,极板为设置于基体侧壁上的导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组件包括:
至少一极板,当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极板与固体介质形成一电容;
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与固体介质电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各极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且极板的数量等于一时,加热组件包括基体,极板为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或底壁;
或,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且极板的数量等于一时,极板为设置于基体侧壁或底壁上的导体;
或,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且极板的数量等于二时,加热组件包括基体,极板为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和底壁;
或,当形成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且极板的数量等于二时,极板为设置于基体侧壁上的导体和底壁上的导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与电容组件连接,用于将电容组件的电容转化为目标电信号;
处理模块,输入端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电信号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并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电容,第一电容串接在电容组件与控制模块的连接回路上;
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电容,第二电容与电容组件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或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时,禁止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方法包括:
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其中,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减小,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减小,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或,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增大,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加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若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或判定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则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减小,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增大,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或,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减小,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加热控制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获取电容组件在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和/或周期性获取电容组件在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
根据周期性获取的电容更新第一预设阈值和/或第二预设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电容组件电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插入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加热执行模块,用于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通过提供一电容组件,其传输至控制模块的电容在有无固体介质插入时的两种情况下不同,利用控制模块的计算和控制能力,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在有固体介质插入时的自动启动,无需设置按键等硬件模块,加热启动快捷方便。
另外,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不仅能够智能开启加热固体介质,且可以避免电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内没有固体介质时的误加热,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学连接示意图;
图2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基体为非导体时,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基体侧壁上的两个具有一定相对面积的极板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基体为非导体时,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基体侧壁上的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相对面积的极板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对于未将固体介质作为一个极板的情况下,电容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时,电容组件和控制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基体为非导体时,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基体侧壁上的极板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基体为非导体时,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基体底壁上的极板的示意图;
图8为一个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实施例中基体为非导体时,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基体侧壁和底壁上的两个极板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体为导体时,基体侧壁为两个对称且绝缘的极板组成电容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体为导体且将固体介质作为电容组件的其中一个极板时,基体侧壁均作为电容组件的极板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体为导体且将固体介质作为电容组件的其中一个极板时,基体底壁均作为电容组件的极板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体为导体且将固体介质作为电容组件的其中一个极板时,基体侧壁和底壁均作为电容组件的极板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多种极板形状的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固体介质作为电容组件的其中一个极板时,待测电容组件和控制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容组件的极板的板间距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逐渐减小的一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16和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复合测量模式下,与电容组件串联的第一电容以及与其并联的第二电容的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基于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加热组件20,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加热组件20可以是电阻丝或丝印电阻线路等在通电情况下可以发热,并对固体介质进行加热的模块,加热组件20也可以包括金属管材,在交变磁场中感应磁场后形成涡流而产生热量。待加热固体介质可以是固体香料、草药等叶类固体介质以及盛装有精华液的耐高温导管等。
电容组件40,电容组件40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电容组件40是指可以形成电容器的部件,例如,电容组件40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相对绝缘设置的极板,形成电容器,电容组件40也可以是单极板,与固体介质等其他导体形成一电容器,即电容组件40形成或与其他导体配合形成一电容器件,其导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是矩形、弓形、环形或螺旋形,或这些形状的复合型。导体还可以是线性、非线性、平面或非平面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导体所形成的极板的电极可以是柔性的或电镀的。只要是其电容与未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不同的电容组件40均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控制模块60,与电容组件40和加热组件20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容组件40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20执行加热动作。根据电容组件40的形状特点,当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过程中,电容组件40的电容的变化情况可提前获知并存储,基于该电容的变化情况,控制模块60可以在后续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基于实际从电容组件40获取的电容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并在判定存在时,自动控制加热组件20加热,对固体介质进行加热。
具体的,该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提供一电容组件40,其传输至控制模块60的电容在有无固体介质插入时的两种情况下不同,利用控制模块60的计算和控制能力,根据电容组件40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组件20执行加热动作,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在有固体介质插入时的自动启动,无需设置按键等硬件模块,加热启动快捷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电容组件4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42;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42分别设置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两侧,且相对面积不为零,如图4-5所示,其中一极板42接地或连接控制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另一极板42连接控制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
这里的相对设置是指两个极板42之间的相对面积不为零,可形成电容器的情况,而相对面积不为零是指一个极板42投影于另一个极板42时至少部分重叠。对于有极板42相对设置形成电容器的情况,由于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42即可形成一电容,所以,对于此类电容组件40,如图4所示,只需要将每对极板42中的其中一个接地,另一个接控制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即可实现对电容组件40的电容的采集,通过给两极板42加上,控制模块60采集该电容组件40的电容。此外,还可以如图5所示,每对极板42中的其中一个可接控制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另一个接控制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来实现对电容组件40的电容的采集。
上述极板42设置在加热腔室90的腔壁,例如,可设置在侧腔壁外表面、内表面或至少部分嵌入在侧腔壁中(侧腔壁的一部分或侧腔壁本身)。此时,没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90时,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42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此时两极板42具有一初始电容。而当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包括固体介质的插入过程和其完全插入该加热腔室90的情况,基于极板42间电容的原理,可知,当极板42间插入一电介质或金属氧化物等固体介质时,极板42间电容相较于极板42间介质为空气时增大,另外,电容的大小和极板42间距也有关系,若每对极板42间距沿固体介质的插入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对应的极板42间电容也随固体介质的插入,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并且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90拔出的过程中,对应设置的一对极板42间电容随着固体介质的拔出过程,控制模块60获取的极板42间电容对应呈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当然也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沿固体介质的插入方向两侧设置多个极板42,例如一个极板42对应两个极板42,且在同侧的两个极板42在固体介质的插入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在固体介质的插入和拔出过程中,准确监测到固体介质插入/拔出过程中所处的精准位置。
综上,控制模块60通过采集电容组件40的电容的大小变化情况,即可判断是否存在固体介质插入/拔出,以及可以准确辨识固体介质是插入状态、拔出状态、插入完成状态、正在插入状态、拔出完成状态和正在拔出状态。
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0可根据电容组件40的电容判断固体介质的动作状态:插入状态、拔出状态、插入完成状态、正在插入状态、拔出完成状态和正在拔出状态。基于控制模块60识别的动作状态,可控制提示装置进行相应提示,例如,提示装置为指示灯时,不同的动作状态下,指示灯显示不同的颜色。提示装置为语音模块时,控制模块60根据判断的动作状态驱动语音模块发出相应的提示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导体时,加热组件20包括基体80,基体80可既充当电容组件40的极板42也可以进行加热,极板42为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的侧壁,例如,可以如图9所示的,电容组件40包括对称设置的基体80侧壁;或,如图2、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非导体时,极板42为设置于基体80侧壁上的导体。设置于基体80侧壁,包括设置于侧壁内表面,外表面或部分嵌入侧壁。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基体80是导体时,其可以是电容组件4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加热组件20的一部分。
考虑到固体介质10本身也可以充当一极板42,当固体介质10进入加热腔室90时,固体介质10可以和任意一极板42形成一电容器,所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当固体介质10充当一极板42(需要强调的是极板42形状不受限制,可为如图13所示的曲面或矩形等形状,只要是可以和另一极板42形成绝缘关系且具有一定相对面积的即可,例如,固体介质10可以是柱状的介质)时,电容组件40包括:
至少一极板42,当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如图10-12所示,极板42与固体介质10形成一电容(此时可将固体介质10理解为电容组件40的一部分);如图14所示,控制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与固体介质10电连接,控制模块60的第二输入端与各极板42电连接,通过在两极板42上加载电压,采集极板42和固体介质10的电容,将其作为电容组件40的电容,进而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并在判定有介质插入时,控制加热组件20自动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60的第一输入端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与固体介质10电连接不局限于此种情况下,二者才连接。对于香薰机等气溶胶生成装置,装在有精油的固体介质10,在其未插入加热腔室90时,该固体介质10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弹性导线与控制模块60连接,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外壁的存储位上,当需要进行加热时,用户可将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此时控制模块60根据电容组件40的电容的变化情况,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控制加热组件20加热,对固体介质10中的精油进行加热,实现加热的智能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导体且极板42的数量等于一时,加热组件20包括基体80,极板42为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的侧壁或底壁;或,如图6-7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非导体且极板42的数量等于一时,极板42为设置于基体80侧壁或底壁上的导体;或,如图12所示,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导体且极板42的数量等于二时,加热组件20包括基体80,极板42为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的侧壁和底壁;或,如图8所示,当形成加热腔室90的基体80为非导体且极板42的数量等于二时,极板42为设置于基体80侧壁和底壁上的导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固体介质10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42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10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当极板42的形状和板间距一定时,对于同一固体介质10而言,在其插入加热腔室90的过程中,相对面积不为零的两个极板42所形成的电容的大小变化是一定的,可提前进行测试,获得板间距和/或板间相对面积按照预设规则变化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容在固体介质10插入过程中和拔出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可得到插入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和拔出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控制模块60可预存该曲线,后续在使用该气溶胶生成装置时,控制模块60通过采集电容组件40的电容,若电容组件40的电容变化情况与预存的插入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一致或基本一致(即匹配),则控制模块60可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若电容组件40的电容变化情况与预存的拔出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一致或基本一致(即匹配),则控制模块60可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从加热腔室90中拔出。
当然,可在插入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上标记一点,将该点对应的电容值作为第一预设阈值,当控制模块60监测到电容组件40的电容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此时固体介质10已大部分插入加热腔室90内,此时控制模块60可判定固体动作状态为插入状态,控制加热组件20进行加热。可排除固体介质10经过加热腔室90开口处时造成的误检。
类似的,可标记拔出过程的电容变化曲线上的一点,将该点对应的电容值作为第二预设阈值,当控制模块60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进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若监测到电容组件40的电容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说明固体介质10已基本完全拔出,此时控制模块60判定动作状态为拔出状态,此时控制加热组件20停止加热,此设置可避免由于固体介质10在加热腔室90内晃动所引起的加热异常停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15所示,预设规则为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改变极板42间的间距,实现判别固体介质10逐渐插入的动作。例如,为方便用户快速插入固体介质10,可将加热腔室90入口处的极板42间距配置为较大和/或将入口处的板间相对面积配置为较小,靠近加热腔室90底部的极板42间距配置为较小和/或相对面积配置为较大,此种情况下,随着固体介质10的插入,电容组件40的电容由小变大,可在其电容变化的区间内选定一第一预设阈值,作为判断固体介质10已插入加热腔室90的依据,当控制模块60监测到该电容组件40的电容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时,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控制模块60控制加热组件20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14所示,控制模块60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62,输入端与电容组件40连接,用于将电容组件40的电容转化为目标电信号;
处理模块64,输入端与信号采集模块6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加热组件20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电信号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并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20执行加热动作。
目标电信号是指与处理模块64输入端口协议匹配的信号,例如,可以是电压、电流、电阻、频率、相位等电信号,可以用于表征电容组件40的电容大小。信号采集模块62是指具有信号输入输出功能的模块。此外,信号采集模块62还可以进行模数转换等其他处理。处理模块64是指能够进行信号处理并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组件20的工作状态的模块。例如处理模块64可以包括处理芯片和滤波器等其他外围器件。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0的电容采集均可由此处的信号采集模块62实现,控制模块60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10插入或拔出以及控制加热组件20加热或禁止加热组件20加热的实现均可由此处的处理模块64实现,对于固体介质10作为电容组件40的其中一个极板42和不作为极板的两种情况下,上述信号采集模块62与电容组件40的连接关系可参见图4、图5和图14所示,在此不做赘述。
为保证待测电容组件40的电容变化在理想的变化范围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该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电容30,第一电容30串接在电容组件40与控制模块60的连接回路上;
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电容50,第二电容50与电容组件40并联。
通过选用合适的第一电容30和第二电容50,将电容组件40的电容变化范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此来提高处理模块64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0还用于在判定无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或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插入加热腔室90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40的电容判定存在固体介质10从加热腔室90拔出时,禁止加热组件20执行加热动作。
如上述实施例和下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为避免气溶胶生成装置在无固体介质10插入时进行加热,当控制模块60判定固体介质10从加热腔室90拔出的情况下,可通过禁止加热组件20执行加热动作来进行保护,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如图18所示,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方法包括:
S20: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S40: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S60: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时,如图19所示,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S40包括:
S42: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其中,当电容组件如图13(e)所示,其板间距和相对面积沿插入方向均保持一致时,由于板件电容特性,有固体介质插入时的电容大于无固体介质插入时的初始电容,所以可以将初始电容设置为第一预设阈值。另外,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对于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板间距由大变小或者相对面积由小变大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固体介质插入过程中,电容组件的电容由小变大,在该电容变化范围内选定一电容值,将该电容值作为第一预设阈值,作为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依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减小时,此时可避免加热腔室入口过大导致固体介质的晃动,如图19所示,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S40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15所示,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如图19所示,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S40包括:
S44: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除了可基于阈值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插入/拔出,还可以基于极板形状确定时,固体介质插入/拔出过程中电容组件的电容变化曲线和控制模块实际监测的电容组件的电容变化情况是否匹配来判断。
预设规则表征电容组件极板的板间距和相对面积的变化情况,而基于该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所以可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拔出加热腔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减小,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S44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减小,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或,预设规则为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S44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增大,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基于电容随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相对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的特性,可通过执行上述方法步骤实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识别和判断,并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为避免无固体介质时气溶胶生成装置误加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50: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S70:若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或判定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则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通过监测电容组件的电容变化情况,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拔出。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判定固体介质插入的过程,由于插入和拔出的动作是相反的,也可以基于相反的逻辑去判断固体介质的拔出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增大,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S50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该第二预设阈值可设置为电容组件的电容随固体介质拔出过程中该电容的变化范围内的一电容值。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可选用相同的电容值。
如图13(e)所示的极板设置情况,当板间距和相对面积沿插入方向不变化时,可将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为初始电容,当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减小,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S50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S50包括: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减小,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增大,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或,预设规则为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相对面积逐渐增大,在判定存在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预设规则,判断有无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减小,则判定存在固体介质从加热腔室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容组件在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和/或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容组件在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
根据周期性获取的所述电容更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通过定期获取并更新初始电容和有固体介质插入时的电容,可动态更新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保证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电容组成的极板变形、腐蚀等情况下,仍能保证固体介质插入/拔出的精准检测,实现插入智能开启和无固体介质时的加热禁止保护,提高工作可靠性。
关于加热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实现,可参见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实施例描述,在此不做赘述。通过执行上述加热控制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固体介质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时的智能启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加热组件在无固体介质插入时误动作所导致的设备损坏。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如图21所示,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该加热控制装置包括:
电容组件电容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插入判断模块400,用于根据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加热执行模块600,用于在判定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关于加热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加热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加热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控制器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控制器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2所示。该控制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控制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控制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控制器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等数据。该控制器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加热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控制器的限定,具体的控制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加热控制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在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时的电容和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容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并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
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极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两侧,且相对面积不为零,其中一所述极板接地或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另一所述极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所述基体,所述极板为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
或,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时,所述极板为设置于所述基体侧壁上的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括:
至少一极板,当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所述极板与所述固体介质形成一电容;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的情况下与所述固体介质电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各所述极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且所述极板的数量等于一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所述基体,所述极板为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或底壁;
或,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且所述极板的数量等于一时,所述极板为设置于所述基体侧壁或所述底壁上的导体;
或,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导体且所述极板的数量等于二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所述基体,所述极板为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的侧壁和底壁;
或,当形成所述加热腔室的基体为非导体且所述极板的数量等于二时,所述极板为设置于所述基体侧壁上的导体和所述底壁上的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所述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转化为目标电信号;
处理模块,输入端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电信号判断是否有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并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串接在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连接回路上;
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电容组件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或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时,禁止所述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
11.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所述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
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预设规则变化;
所述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减小,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或,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所述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增大,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
若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或判定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则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所述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所述预设规则变化;
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两侧的相对面积不为零的所述极板的板间距和/或相对面积沿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方向的按所述预设规则变化;
所述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增大,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
或,所述预设规则为所述极板的板间距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相对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在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与所述预设规则,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的步骤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逐渐在减小,则判定存在所述固体介质从所述加热腔室拔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容组件在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和/或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容组件在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情况下的电容;
根据周期性获取的所述电容更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20.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容组件电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容组件输出的电容,所述电容组件在有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时的电容与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时的初始电容不同;
插入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容组件的电容判断有无所述固体介质插入所述加热腔室;
加热执行模块,用于在判定有所述固体介质插入加热腔室的情况下,控制加热组件执行加热动作;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插入加热腔室内的待加热固体介质。
21.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12463.9A CN114568758A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12463.9A CN114568758A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68758A true CN114568758A (zh) | 2022-06-03 |
Family
ID=81773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12463.9A Pending CN114568758A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6875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7958A (zh) * | 2022-08-17 | 2022-12-20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介质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
WO2024082852A1 (zh) * | 2022-10-19 | 2024-04-25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模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N118098855A (zh) * | 2024-04-26 | 2024-05-28 |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 电容感应式按键、设备、移动距离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3-04 CN CN202210212463.9A patent/CN11456875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7958A (zh) * | 2022-08-17 | 2022-12-20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介质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15487958B (zh) * | 2022-08-17 | 2024-04-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介质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
WO2024082852A1 (zh) * | 2022-10-19 | 2024-04-25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模块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N118098855A (zh) * | 2024-04-26 | 2024-05-28 |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 电容感应式按键、设备、移动距离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8098855B (zh) * | 2024-04-26 | 2024-08-09 |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 电容感应式按键、设备、移动距离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68758A (zh) | 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 | |
JP5351872B2 (ja) | バッテリー装置の残存容量及び実行時間を予測する方法 | |
CN110672934A (zh) | 一种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13138340A (zh) |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方法、健康状态估算方法及装置 | |
CN111352534B (zh) | 触摸按键的触摸阈值校正方法、线控器、电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415634B2 (en) | Batter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244257B (zh) | 电能表的漏电检测装置和方法 | |
TW201202711A (en) | Monitoring of operational status of appliances | |
TW201141000A (en) | Smart battery device, method of charging a battery pack of a smart battery device and method of approximating average-time-to-full in a smart battery device | |
Liu et al. | A new event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residential load monitoring | |
CN117110913B (zh) | 电池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和电池检测方法 | |
WO2021178784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rc in an electrical meter | |
CN114766740A (zh) | 测温装置及方法 | |
MX2024000974A (es) | Aparato de coccion y sensor de humedad para el mismo. | |
CN116953360A (zh) | 一种储能设备的绝缘电阻快速检测方法 | |
CN112484808A (zh) | 水位检测电路、方法、存储介质及蒸烤箱 | |
US11150208B2 (en) |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alyzer (“EISA”) chip for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 |
CN116490788A (zh) | 基于电池端电压和由电池供电的负载引起的电流瞬态的电池模型估计 | |
KR102696030B1 (ko) | 전지 성능 평가 장치, 전자기기, 충전기 및 전지 성능의 평가 방법 | |
CN112714368B (zh) | 用电量异常提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7075984B2 (ja) | スマートバッテリー装置 | |
CN109188222B (zh) | 一种空心电抗器绝缘故障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
JP2019016528A (ja) | 蓄電池等価回路モデルの評価装置 | |
JP6570767B2 (ja) | 劣化検出装置、劣化検出システム、劣化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4994542B (zh) | 电池开路电压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