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671B -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7671B
CN114567671B CN202210179319.XA CN202210179319A CN114567671B CN 114567671 B CN114567671 B CN 114567671B CN 202210179319 A CN202210179319 A CN 202210179319A CN 114567671 B CN114567671 B CN 114567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ata
core board
client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93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7671A (zh
Inventor
吴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93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7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7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ARM服务器、云计算及云服务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一种ARM服务器,包括透传芯片单元和至少一个ARM核心板,所述透传芯片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信连接;所述透传芯片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本公开实现了提高ARM服务器传输业务数据速率的效果,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ARM服务器、云计算及云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ARM服务器表示采用ARM架构的专用服务器CPU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设备,主要针对移动端应用,例如云游戏、云手机和移动办公等等。
目前ARM服务器在发送业务数据之前,需要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业务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RM服务器,包括透传芯片单元和至少一个ARM核心板,所述透传芯片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信连接;
所述透传芯片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
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由本公开任一项所述的ARM服务器中的透传芯片单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ARM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
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现有技术中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另一些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目前ARM服务器传输业务数据的方式包括串口传输和以太网传输两种方式。
其中,串口传输通常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1)客户端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转串口线连接到ARM服务器的串口接口,ARM服务器进而通过串口接口将业务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2)客户端和串口服务器通过以太网连接,而串口服务器的串口接口与ARM服务器的串口接口相连接,ARM服务器先通过串口接口将业务数据传输给串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再通过以太网将业务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然而,上述方式1)的缺点在于只能通过近距离的串口连接来传输数据,无法实现远程的数据传输,便利性较差。上述方式2)虽然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传输,但是需要额外搭建串口服务器,硬件成本较高。
因此,业内目前多采用以太网传输方式来传输ARM服务器的业务数据:
图1A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现有技术中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ARM服务器10包括基板控制器11和至少一个ARM核心板12,基板控制器11用于获取至少一个ARM核心板12的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传输给客户端。其中,由于ARM服务器中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为串口数据格式,因此基板控制器11在将业务数据传输给客户端之前,需要将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由串口数据格式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最终基板控制器11将数据格式转换完成的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然而,基板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其实是监测ARM核心板的工作状态信息,会长期工作,因此会采用一些性能和功耗较低的主控芯片。因此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会占用基板控制器很多的系统资源,导致数据格式转换效率低,进一步导致业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用户在使用体验上则表现为反应慢和卡顿等。
图1B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适用于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情况。
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ARM服务器100包括透传芯片单元101和至少一个ARM核心板102,透传芯片单元101和ARM核心板102通信连接;
透传芯片单元101用于从ARM核心板102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而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103。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ARM服务器100包括机箱,在机箱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ARM核心板102,ARM核心板102在机箱中的排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纵向平行排列或者横向平行排列等。ARM核心板10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设置,可选的,每个ARM核心板102用于处理特定用户的数据,即用户与ARM核心板之间具有绑定关系。
ARM核心板102可以通过可拆卸形式设置于ARM服务器100中,还可以通过一体化形式,例如焊接形式,设置于ARM服务器100中。换言之,当ARM核心板102通过可拆卸形式设置于ARM服务器100中时,技术人员可根据业务需求或算力需求的变更,实时调整ARM核心板102的类型,适应能力更强;当ARM核心板102通过一体化形式设置于ARM服务器100中时,方便ARM核心板102和ARM服务器100的批量生产,以便快速的投入到实际业务中。
ARM核心板102通过包括ARM服务器100内置的电池模组进行供电,或者通过包括外界电源进行供电,本实施例并不对各ARM核心板102的供电方式进行限定。
ARM服务器100还包括透传芯片单元101,透传芯片单元101与ARM核心板102之间可以通过串口接口直接通信连接,还可以通过ARM服务器100内部的其他单元进行间接通信连接,本实施例并不对透传芯片单元101与ARM核心板102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透传芯片单元101接收到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时,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转换为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ARM核心板102,ARM核心板102响应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包括的指令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操作,生成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透传芯片单元101从ARM核心板102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ARM核心板1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即只获取一个ARM核心板102的第一业务数据;ARM核心板1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即同时获取多个ARM核心板102的第一业务数据。
透传芯片单元101获取到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后,对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生成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
具体的,将串口数据格式转化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本质为,将业务数据由串口协议转换成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者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等。透传芯片单元101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作为TCP或UDP的应用层数据,并用TCP或UDP进行封装,生成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
透传芯片单元101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ARM服务器外部的交换机104,使交换机104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转发给客户端103。其中,透传芯片单元101与交换机104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交换机104与客户端103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客户端103接收到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后,对第二业务数据的TCP或UDP进行解封装,并将解封装得到的应用层数据在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上进行展示,供用户查阅。
本公开通过在ARM服务器中设置透传芯片单元,并通过透传芯片单元从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而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无需如现有技术中占用基板控制器的系统资源进行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实现了将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流程从基板控制器中独立出来,由透传芯片单元单独处理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ARM服务器传输业务数据的速率,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另一些ARM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与扩展,并可以与上述各个可选结构形式进行结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ARM服务器100可以包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ARM服务器100还包括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分别与透传芯片单元101和ARM核心板102通信连接;
数据转发单元105用于根据客户端103发送的控制指令,从ARM核心板102中确定目标ARM核心板,并获取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进而将第一业务数据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数据转发单元105的类型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由逻辑块、可编程互联通道以及输入/输出块三部分组成。数据转发单元105与分别与透传芯片单元101和ARM核心板102之间通过串口总线通信连接。
透传芯片单元101接收客户端103发送的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转换为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进而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
数据转发单元105接收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对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获取目标ARM核心板的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板卡编号或者板卡设备号等等。数据转发单元105根据标识信息从至少一个ARM核心板102中确定目标ARM核心板,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目标ARM核心板,目标ARM核心板响应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包括的指令内容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操作,生成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目标ARM核心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优选的将目标ARM核心板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即实现业务数据的一对一传输,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目标ARM核心板通过串口总线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供透传芯片单元101对目标ARM核心板的第一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通过在ARM服务器中设置数据转发单元,实现了ARM核心板通信切换以及业务数据转发的效果,即从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切换到目标ARM核心板,且对目标ARM核心板的第一工作数据进行转发,提高了ARM服务器中数据传输的效率,避免了透传芯片单元与ARM核心板直接连接,存在引脚数量不够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ARM服务器100还包括基板管理单元106,基板管理单元106与数据转发单元105通信连接;
基板管理单元106用于根据客户端发送的状态查询指令,获取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其中,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芯片版本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和网际互连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103。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基板管理单元106的类型为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BMC),是一个专门的服务处理机或者ARM PC集群,它利用传感器来监视ARM核心板的状态,并且通过独立的连接线路以及配置接口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用于对ARM核心板进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引导程序更新、运行环境数据的监测以及供电控制等功能。基板管理单元106与数据转发单元105之间通过串口总线通信连接。
基板管理单元106接收客户端103发送的状态查询指令,并通过串口总线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状态查询指令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透传芯片单元101根据查询状态指令将自身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基板管理单元106。基板管理单元106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交换机104,使交换机104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03。
其中,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芯片版本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和网际互连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芯片版本信息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芯片硬件版本号;网络状态信息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网络连接状态,如网络已连接或网络未连接等;网际互连协议信息即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IP信息。
通过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获取透传芯片单元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并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满足了用户对于透传芯片单元进行信息查询的需求,使得用户能够实时监测透传芯片单元的工作状态,及时排查异常问题,提高了ARM服务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板管理单元106,还用于:
根据客户端103发送的参数配置指令,对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进行配置。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基板管理单元106接收客户端103发送的参数配置指令,并通过串口总线将参数配置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参数配置指令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从而控制透传芯片单元101根据参数配置指令对自身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进行配置。
通过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对透传芯片单元进行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的配置,满足了用户对于透传芯片单元进行参数配置的需求,提升了ARM服务器的业务适配能力,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网络参数包括网际互连协议参数、网关参数和掩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串口参数包括波特率参数、端口号参数、串口校准位参数、数据位参数和停止位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网际互连协议参数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IP地址;网关参数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网关地址;掩码参数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网络掩码字符串;波特率参数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个数;端口号参数表示透传芯片单元101的串口编号;串口校准位参数用于判断接收的串口数据的数据位有无错误;数据位参数表示串口数据携带的数据内容;停止位参数用于标志串口数据传送的结束。
通过设置网络参数包括网际互连协议参数、网关参数和掩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串口参数包括波特率参数、端口号参数、串口校准位参数、数据位参数和停止位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提高了基板管理单元对于透传芯片单元可配置参数的多样性,提升了ARM服务器的业务适配能力,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板管理单元106与ARM核心板102通信连接;
基板管理单元106还用于采集ARM核心板102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并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103。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ARM核心板102中安装有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的类型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周边接口和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其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记录有对应的ARM核心板102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例如温度状态、供电状态和系统状态等等。基板管理单元106与ARM核心板102的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周期性采集ARM核心板102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并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交换机104,使交换机104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03。
通过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采集ARM核心板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并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使得用户能够实时监测ARM核心板的工作状态,及时排查异常问题,提高了ARM服务器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板管理单元106与ARM核心板102通过通用总线通信连接。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基板管理单元106与ARM核心板102中的微控制单元,通过通用总线通信连接。其中,通用总线通信包括但不限于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和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总线等。
通过设置基板管理单元与ARM核心板通过通用总线通信连接,提高了基板管理单元与ARM核心板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ARM服务器100还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107;
基板管理单元106还用于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103。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基板管理单元106与第一以太网接口107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第一以太网接口107与交换机104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交换机104与客户端103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通过基板管理单元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在保证基板管理单元与客户端之间通信速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的通信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ARM服务器100还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108;透传芯片单元101还用于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108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103。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透传芯片单元101与第二以太网接口108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第二以太网接口108与交换机104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交换机104与客户端103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通过基板管理单元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在保证基板管理单元与客户端之间通信速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的通信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管理单元106发送第二工作状态信息,与透传芯片单元101发送第二业务数据,使用不同的以太网接口,从而实现了数据并发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RM服务器100收发数据的具体流向形式:
1)发送目标ARM核心板的第二业务数据:
客户端103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交换机104,交换机104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108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透传芯片单元101,透传芯片单元101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转换为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根据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从ARM核心板102中确定目标ARM核心板,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目标ARM核心板,生成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
目标ARM核心板通过串口总线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透传芯片单元101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并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108发送给交换机104,交换机104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转发给客户端103。
2)发送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
客户端103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交换机104,交换机104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基板管理单元106。基板管理单元106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状态查询指令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透传芯片单元101根据查询状态指令将自身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基板管理单元106。基板管理单元106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交换机104,使交换机104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03。
3)配置透传芯片单元101的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
客户端103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交换机104,交换机104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基板管理单元106。
客户端103将参数配置指令发送给交换机104,交换机104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将参数配置指令发送给基板管理单元106。基板管理单元106将参数配置指令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105,数据转发单元105再将参数配置指令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101,从而控制透传芯片单元101根据参数配置指令对自身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进行配置。
4)发送ARM核心板102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
基板管理单元106与ARM核心板102的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周期性采集ARM核心板102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并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107发送给交换机104,使交换机104将第二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客户端103。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情况。本实施例方法可以由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ARM服务器中的透传芯片单元来执行,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并可集成在任意的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S301、从ARM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通过ARM服务器的第二以太网接口,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透传芯片单元,透传芯片单元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转换为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ARM服务器的数据转发单元。数据转发单元根据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确定ARM服务器的目标ARM核心板,并将串口数据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目标ARM核心板,目标ARM核心板生成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目标ARM核心板通过串口总线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再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
S302、将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并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透传芯片单元将串口数据格式转化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本质为,将业务数据由串口协议转换成TCP或者UDP等。透传芯片单元将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作为TCP或UDP的应用层数据,并用TCP或UDP进行封装,生成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
透传芯片单元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ARM服务器外部的交换机,使交换机将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转发给客户端。
客户端接收到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后,对第二业务数据的TCP或UDP进行解封装,并将解封装得到的应用层数据在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上进行展示,供用户查阅。
本公开通过ARM服务器中的透传芯片单元从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而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无需如现有技术中占用基板控制器的系统资源进行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实现了将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化流程从基板控制器中独立出来,由透传芯片单元单独处理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ARM服务器传输业务数据的速率,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包括:
通过ARM服务器中的第二以太网接口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透传芯片单元与第二以太网接口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第二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交换机与客户端之间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透传芯片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第二以太网接口,使得第二以太网接口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最终将第二业务数据转发给客户端。
通过第二以太网接口将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在保证基板管理单元与客户端之间通信速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的通信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使基板管理单元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其中,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芯片版本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和网际互连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ARM服务器的基板管理单元。基板管理单元将状态查询指令发送给ARM服务器的数据转发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再将状态查询指令转发给透传芯片单元,透传芯片单元根据查询状态指令将自身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数据转发单元,数据转发单元再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基板管理单元。基板管理单元通过第一以太网接口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交换机,使交换机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转发给客户端。
通过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使基板管理单元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满足了用户对于透传芯片单元进行信息查询的需求,使得用户能够实时监测透传芯片单元的工作状态,及时排查异常问题,提高了ARM服务器的稳定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ARM服务器,包括透传芯片单元和至少一个ARM核心板,所述透传芯片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信连接;
所述透传芯片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
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所述ARM服务器还包括数据转发单元,所述数据转发单元分别与所述透传芯片单元和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中确定目标ARM核心板,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ARM核心板;
所述目标ARM核心板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的指令内容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操作,生成所述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数据转发单元获取所述目标ARM核心板的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发给所述透传芯片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ARM服务器还包括基板管理单元,所述基板管理单元与所述数据转发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基板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客户端发送的状态查询指令,获取所述透传芯片单元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芯片版本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和网际互连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基板管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客户端发送的参数配置指令,对所述透传芯片单元的网络参数和串口参数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网络参数包括网际互连协议参数、网关参数和掩码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串口参数包括波特率参数、端口号参数、串口校准位参数、数据位参数和停止位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基板管理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信连接;
所述基板管理单元还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的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基板管理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ARM核心板通过通用总线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ARM服务器还包括第一以太网接口;
所述基板管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以太网接口将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RM服务器,其中,所述ARM服务器还包括第二以太网接口;
所述透传芯片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以太网接口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ARM服务器中的透传芯片单元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将客户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ARM服务器中的目标ARM核心板;
从所述目标ARM核心板中获取串口数据格式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是所述目标ARM核心板响应所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的指令内容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操作生成的;
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格式的第二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包括:
通过所述ARM服务器中的第二以太网接口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ARM服务器中的基板管理单元,使所述基板管理单元将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包括芯片版本信息、网络状态信息和网际互连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10179319.XA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4567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9319.XA CN114567671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9319.XA CN114567671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671A CN114567671A (zh) 2022-05-31
CN114567671B true CN114567671B (zh) 2024-03-19

Family

ID=81714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9319.XA Active CN114567671B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76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56760U (zh) * 2012-08-31 2013-04-03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网功能的通信管理机
CN203278853U (zh) * 2013-05-09 2013-11-06 大连国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馈变频器用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通讯系统
CN103595598A (zh) * 2013-04-24 2014-02-1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的远程透明传输串口服务器及其控制模式
CN203775242U (zh) * 2014-03-10 2014-08-13 东华大学 一种电力电子滤波器中数据通信转接器
WO202118426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56760U (zh) * 2012-08-31 2013-04-03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环网功能的通信管理机
CN103595598A (zh) * 2013-04-24 2014-02-1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的远程透明传输串口服务器及其控制模式
CN203278853U (zh) * 2013-05-09 2013-11-06 大连国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馈变频器用以太网与串口的数据通讯系统
CN203775242U (zh) * 2014-03-10 2014-08-13 东华大学 一种电力电子滤波器中数据通信转接器
WO2021184263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M和Gigabit以太网――IBM的趋势和方向;塞风;计算机与网络(07);全文 *
基于ARM+交换芯片的协议转换器的设计;唐琳;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24卷(第2期);第195-201页以及附图1 *
基于Modbus协议ARM农田服务器的设计;袁福营;湖北农业科学;第53卷(第7期);第1667-1700以及附图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671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3905B (zh) 一种龙芯主板的远程监控系统
US20200265004A1 (en) Serial connection between management controller and microcontroller
CN106959935B (zh) 一种兼容i2c通信与ipmb通信的方法
WO2013120340A1 (zh) 网络接口模块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框式通信设备
CN205430732U (zh) 一种基于dali系统的配置装置
WO2011137806A2 (zh) 设置业务单板地址的方法、平台装置和系统
CN106302536A (zh) 基于交换机的一体机多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203167301U (zh) 一种WiFi转ZigBee网关
EP2699030B1 (en) Route switching device,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and route switching method
JP2013084266A (ja) サーバー及びそのシリアルインタフェース切換回路
CN114567671B (zh) 一种arm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4102607A (zh) 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环境下的CAN总线驱动方法及系统
TWM608116U (zh) 訊號傳輸裝置
CN107395478A (zh) 一种用于高速卷烟包装设备的网络控制系统以及网络通信模块
CN101420373B (zh) 一种实现两种网络分组切换的方法及网络装置
CN209787189U (zh) 一种嵌入式的以太网通讯装置
CN207099099U (zh) 一种用于高速卷烟包装设备的arcnet模块
TW202209101A (zh) 訊號傳輸裝置
CN201323594Y (zh) 一种实现两种网络分组切换的网络装置
CN111414327A (zh) 网络设备
CN105376326A (zh) 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操控系统
TWI582600B (zh) 電子裝置及其資料處理方法
CN212569761U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多接口转换设备
CN205212874U (zh) 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操控系统
CN203027277U (zh) 可智能接入终端电阻的can总线网络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