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6739A -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6739A
CN114566739A CN202210190659.2A CN202210190659A CN114566739A CN 114566739 A CN114566739 A CN 114566739A CN 202210190659 A CN202210190659 A CN 202210190659A CN 114566739 A CN114566739 A CN 114566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battery
temperature
reg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06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碧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06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6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包括:对电池进行第一加热,使得电池的第一区域的温度由第一温度T1升高为第二温度T2,电池的第二区域的温度由第三温度T3升高为第四温度T4,其中,第二温度T2大于第四温度T4,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一速率k1,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二速率p1;对电池进行第二加热,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五温度T5,第二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六温度T6,其中,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三速率k2,第三速率k2不大于第一速率k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由此,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可以缩短电池加热阶段的总时间,并且降低电池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间的温差。

Description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能力有限且循环性能差,为了使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电池能够更快地加热到充电温度,通常采用较大的加热功率对电池进行加热。然而,由于加热件产热不均以及电极组件导热不均,使得电池的不同区域温差较大,从而恶化电池的循环性能,且温度较低的区域容易发生析锂,温度较高的区域容易增加电解液分解等副反应,进而带来安全风险。若采用较小的加热功率对电池进行加热,则加热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对电池进行第一加热以及第二加热,可以降低电池加热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间的温差,还可以缩短电池的总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包括步骤(1):对电池进行第一加热,使得电池的第一区域的温度由第一温度T1升高为第二温度T2,电池的第二区域的温度由第三温度T3升高为第四温度T4,其中,第二温度T2大于第四温度T4,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一速率k1,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二速率p1;步骤(2):对电池进行第二加热,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五温度T5,此时,第二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六温度T6,其中,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三速率k2,第三速率k2不大于第一速率k1。
本申请通过升温速率较快的第一加热步骤,大幅缩短了电池的加热时间,提高了电池加热效率;同时,通过确保第三速率k2不大于第一速率k1,使得在第二加热阶段,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热传递,从而降低第一加热步骤所带来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较大的温差,提高了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从而能够改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区域为电池第一表面的几何中心区域,第二区域为电池第二表面的极耳伸出区域,其中,第一表面为沿电池的厚度方向观察到的表面,第二表面为极耳伸出的表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1≤k1/p1<1.2时,1≤k1/k2<10。
此时,在第一加热步骤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相差较小,通过控制1≤k1/k2<10,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以及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1.2≤k1/p1<1.6时,10≤k1/k2<50。
此时,在第一加热步骤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相差适中,通过控制10≤k1/k2<50,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k1/p1≥1.6时,k1/k2≥50。
此时,在第一加热步骤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相差较大,通过控制k1/k2≥50,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1℃≤T5-T2≤5℃。
通过限定T5与T2之间的温度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延长第一加热的时间、并缩短第二加热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10℃≤T5-T1≤80℃。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1=T3。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加热的时间为第一时间t1,第二加热的时间为第二时间t2,0<t2/t1≤30。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加热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区域为第二温度T2时,停止加热第三时间t3,再对电池进行第二加热。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3≤5s。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使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热传递,从而降低第一加热步骤所带来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较大的温差,提高了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区域达到第五温度T5时,电池开始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加热件,电极组件和加热件收容于壳体;加热件用于对电池进行加热;处理器,处理器电连接于加热件,处理器用于控制加热件根据上述电池加热方法对电池进行加热。
通过将电极组件和加热件共同收容于壳体内,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加热参数以及第二加热参数,从而缩短电池加热阶段的总时间,并且降低电池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间的温差,改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9以及实施例11-16的加热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0的加热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17的加热电压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17的加热电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 100
存储器 11
处理器 12
电池 13
壳体 131
电极组件 132
第一极耳 1321
第二极耳 1322
加热件 133
第一端子 1331
第二端子 1332
第一区域 134
第二区域 13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以及电池13,上述元件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为电动摩托、电动单车、电动汽车、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个人电脑,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可充电式设备。电子设备10也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元件,或者具有不同的元件配置。例如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陀螺仪、湿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可选地,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电池13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与电池13接触以测量电池13的温度,也可以不接触电池13来测量电池13的温度。
电池13为可充电电池,用于给电子设备10提供电能。例如,电池13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电池13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与处理器12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充电、放电以及加热等功能。电池管理系统可通过CAN或RS485与储能逆变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通讯连接。电池13可以包括多个电芯,电池可以采用可循环再充电的方式反复充电。
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中电池13的结构示意图。电池13包括壳体131、电极组件132以及加热件133,电极组件132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1321和第二极耳1322,加热件133包括第一端子1331以及第二端子1332,电极组件132以及加热件133收容于壳体131中,加热件133电连接于处理器12,加热件133贴合于电极组件132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133可设于电极组件132的中心部,以提高对电极组件132加热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沿电池13的厚度方向(Z方向)观察到壳体131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几何中心区域为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沿电池13的宽度方向(Y方向)观察到壳体131的表面为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中第一极耳1321和第二极耳1322沿Y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出壳体131的区域为电池13的第二区域135。可选地,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上均可以贴合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处理器12,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区域134以及第二区域135的温度,并将第一区域134以及第二区域135的温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1可以是采用封装膜(如铝塑膜)封装得到的包装袋,还可以是采用塑料或复合材料注塑形成的收容件,电极组件132可由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和隔离膜以卷绕或叠片方式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3可以包括多个加热件133。
可以理解,电池13在低温(例如,-5℃)环境下的充电能力有限且循环性能差,加热件133可以用于对电池13进行加热,以使得电池13在合适温度(例如,30℃)下进行工作。例如,当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达到第五温度T5时,电池13开始充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133还可以贴合于壳体131外设置,以外加热的方式对电池13进行加热。
为了使得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电池13能够更快地加热到充电温度,通常采用较大的加热功率对电池13进行加热,从而缩短加热时间。然而,由于加热件133产热不均以及电极组件132导热不均,使得电池13的不同区域温差较大,尤其是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和第二区域135之间,从而恶化电池13的循环性能。且温度较低的第二区域135容易发生析锂,温度较高的第一区域134容易增加电解液分解等副反应,进而带来安全风险。若通过优化加热件133产热的差异性来减小电池13不同区域间的温差,则需增加加热件133电路结构的复杂度,这对加热件133的制造要求较高,从而增加加热件133的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加热方法的流程图。电池加热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100,以控制加热件133实现对电池13的加热。电池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电池进行第一加热,使得电池的第一区域的温度由第一温度T1升高为第二温度T2,电池的第二区域的温度由第三温度T3升高为第四温度T4。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T1和第三温度T3为电池13所处的环境温度,第二温度T2为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时,第一区域134的目标温度;第四温度T4为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后,第二区域135的温度。第一区域134在第一加热阶段的升温速率为第一速率k1,第二区域135在第一加热阶段的升温速率为第二速率p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进行测量,在第一加热阶段,温度传感器将第一区域134的温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12,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T2时,处理器12可以控制加热件133结束第一加热。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加热件133的第一加热参数C1,可以使得加热件133以不同的方式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第一加热参数C1包括恒定电流、恒定电压以及恒定功率,例如,可以向加热件133通入第一恒定电流I1,加热件133根据第一恒定电流I1产生热量,实现对电池13的第一加热;还可以向加热件133施加第一恒定电压V1,加热件133根据第一恒定电压V1产生热量,实现对电池13的第一加热;或者可以设定加热件133的第一加热功率P1,加热件133根据第一加热功率P1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
由于加热件133的产热速率以及电池13的导热速率在不同的区域不相同,而第一区域134的导热速率大于第二区域135的导热速率,因此在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时,第一速率k1大于第二速率p2,第二温度T2大于第四温度T4。
步骤S2:对电池进行第二加热,使得第一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五温度T5,第二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六温度T6。
本实施例中,第五温度T5为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时,第一区域134的目标温度;第六温度T6为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后,第二区域135的温度。第一区域134在第二加热阶段的升温速率为第三速率k2,第二区域135在第二加热阶段的升温速率为第四速率p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进行测量,在第二加热阶段,温度传感器将第一区域134的温度信息传送给处理器12,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五温度T5时,处理器12可以控制加热件133结束第二加热,电池13开始充电。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加热件133的第二加热参数C2,可以使得加热件133以不同的方式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第二加热参数C2包括恒定电流、恒定电压以及恒定功率,例如,可以向加热件133通入第二恒定电流I2,加热件133根据第二恒定电流I2产生热量,实现对电池13的第二加热;还可以向加热件133施加第二恒定电压V2,加热件133根据第二恒定电压V2产生热量,实现对电池13的第二加热;或者可以设定加热件133的第二加热功率P2,加热件133根据第二加热功率P2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参数C1包括第一加热阶段的第一时间t1,第二加热参数C2包括第二加热阶段的第二时间t2,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时间t1或者第二时间t2来控制加热件133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或第二加热,例如,可以在第一时间t1内持续向加热件133通入第一恒定电流I1,也可以间歇通入第一恒定电流I1;可以在第二时间t2内持续向加热件133施加第二恒定电压V2,也可以间歇施加第二恒定电压V2。
可以理解,通过改变第一加热参数C1以及第二加热参数C2,可以使得加热件133以不同的方式对电池13进行加热。为了验证第一加热参数C1以及第二加热参数C2的加热效果,对不同电池13进行了加热实验,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1-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电极组件132为卷绕结构,加热件133设于电极组件132的卷绕中心部。
实施例1
实验条件: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2.3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3A,第一温度T1和第三温度T3为0℃,第二温度T2设定为25℃,第五温度T5设定为30℃。
实验步骤:根据第一加热参数C1对电池13持续进行加热,当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达到第二温度T2时,根据第二加热参数C2对电池13持续进行加热,直到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达到第五温度T5。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2.1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1A。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3.5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3A。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3.5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5A。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4.2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A,第二温度T2设定为27℃。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3.8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A。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5.8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8A。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5.2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4A。
实施例9
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5.2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2.3A。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根据第一加热参数C1以及第二加热参数C2对电池13进行恒定电流加热时每加热10s停止加热1s。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6.5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6A。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8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4A。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7.1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4A。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8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A。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流I1=5.2A,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7A,第一温度T1和第三温度T3为10℃。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流I2=1.2A,第一温度T1和第三温度T3为25℃,第二温度T2设定为37℃,第五温度T5设定为40℃。
实施例17
实施例1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C1为第一恒定电压V1=5.2V,第二加热参数C2为第二恒定电压V2=2.3V。
实验过程中,对各实施例的第四温度T4、第六温度T6、第一速率k1、第二速率p1、第三速率k2、第四速率p2、第一时间t1、第二时间t2进行了测量,并计算得到第一速率k1与第二速率p1的比值k1/p1、第一速率k1与第三速率k2的比值k1/k2、总时间t1+t2以及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T5-T6)如表1所示:
表1电池加热实验结果表
Figure BDA0003525044010000071
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一加热参数C1以及第二加热参数C2的加热效果,还进行了对比实验。对比例1-3的实验参数以及实验步骤如下: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二加热参数为第二恒定电流I2=1A。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为第一恒定电流I1=5.2A,第二加热参数为第二恒定电流I2=3.2A,第二温度T2为27℃。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加热参数为第一恒定电流I1=6A,第二加热参数为第二恒定电流I2=1.5A。
对比实验过程中,对各对比例的第四温度T4、第六温度T6、第一速率k1、第二速率p1、第三速率k2、第四速率p2、第一时间t1、第二时间t2进行了测量,并计算得到第一速率k1与第二速率p1的比值k1/p1、第一速率k1与第三速率k2的比值k1/k2、总时间t1+t2以及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T5-T6)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电池加热对比实验结果表
Figure BDA0003525044010000081
请参阅表1及表2,可以理解,通过控制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可以控制k1/k2的值。当1≤k1/p1<1.2时,此时,k1/p1较小,即第一加热步骤结束时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T2-T4较小,通过控制1≤k1/k2<10,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当1.2≤k1/p1<1.6时,此时,第一加热步骤结束时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T2-T4适中,通过控制10≤k1/k2<50,第二加热步骤结束时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较小,能够提高电池加热后温度的均匀性;当k1/p1≥1.6时,此时,第一加热步骤结束时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T2-T4较大,通过控制k1/k2≥50,能够使得总时间t1+t2较短,且第二加热步骤结束时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较小。
实施例3-4相较于对比例1,在k1/p1=1.15的条件下,通过控制k1/k2<10,使得总时间t1+t2进一步缩短;实施例8-10相较于对比例2,在k1/p1=1.43的条件下,通过控制10≤k1/k2<50,使得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进一步缩小;实施例14相较于对比例3,在k1/p1=1.67的条件下,通过控制k1/k2≥50,使得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进一步缩小。
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9以及实施例11-16的加热示意图。在实施例1-9以及实施例11-16中,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分别为第一恒定电流I1与第二恒定电流I2,曲线L1示出了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L2示出了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其中,时间0至t1为第一加热阶段,时间t1至t2为第二加热阶段。
可以理解,当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处于第一温度T1时,加热件133根据第一恒定电流I1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时间为第一时间t1,当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T2时,加热件133停止第一加热,并根据第二恒定电流I2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时间为第二时间t2,直到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五温度T5为止,此时,电池13可以开始充电。
由于第一加热阶段第一区域134的升温速率较高,第二加热阶段第一区域134的升温速率较低,因此电池13在第一加热阶段可以快速升温,缩短加热时间,电池13在第二加热阶段可以缓慢升温,从而平衡电池13各区域的热量分布,降低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
请参阅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0的加热示意图。在实施例10中,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分别为第一恒定电流I1与第二恒定电流I2,曲线L3示出了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L4示出了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其中,时间0至t1为第一加热阶段,时间t1至t2为第二加热阶段。
相较于实施例9,实施例10在第一加热阶段以及第二加热阶段每加热10s停止加热1s,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
请参阅图6a至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17的加热示意图。在实施例17中,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分别为第一恒定电压V1与第二恒定电压V2,曲线L5示出了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L6以及曲线L7示出了第一加热参数C1与第二加热参数C2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其中,时间0至t1为第一加热阶段,时间t1至t2为第二加热阶段。
如图6a所示,当电池13的第一区域134处于第一温度T1时,加热件133根据第一恒定电压V1对电池13进行第一加热,当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T2时,加热件133停止第一加热,并根据第二恒定电压V2对电池13进行第二加热,直到第一区域134的温度达到第五温度T5为止,此时,电池13可以开始充电。
如图6b所示,由于加热件133的内阻R由于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当加热件133上施加恒定电压时,流经加热件133的电流会变小,因此,加热电流在第一加热阶段以及第二加热阶段均降低,可以使得加热件133产热更为均匀,降低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
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根据k1/p1,通过控制第一加热参数C1以及第二加热参数C2,从而控制k1/k2的值,可以缩短加热阶段的总时间t1+t2,提高电池13的加热效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小第一区域134与第二区域135的温差ΔT,改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所述电池进行第一加热,使得所述电池的第一区域的温度由第一温度T1升高为第二温度T2,所述电池的第二区域的温度由第三温度T3升高为第四温度T4,其中,所述第二温度T2大于所述第四温度T4,所述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一速率k1,所述第二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二速率p1;
步骤(2):对所述电池进行第二加热,使得所述第一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五温度T5,所述第二区域的温度升高为第六温度T6,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升温速率为第三速率k2,所述第三速率k2不大于所述第一速率k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电池第一表面的几何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电池第二表面的极耳伸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沿所述电池的厚度方向观察到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极耳伸出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1≤k1/p1<1.2时,1≤k1/k2<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1.2≤k1/p1<1.6时,10≤k1/k2<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1/p1≥1.6时,k1/k2≥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1℃≤T5-T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10℃≤T5-T1≤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a)T1=T3;
(b)所述第一加热的时间为第一时间t1,所述第二加热的时间为第二时间t2,0<t2/t1≤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加热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温度T2时,停止加热第三时间t3,再对所述电池进行第二加热。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区域达到所述第五温度T5时,所述电池开始充电。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加热件,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加热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加热件,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加热方法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
CN202210190659.2A 2022-02-28 2022-02-28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566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659.2A CN114566739A (zh) 2022-02-28 2022-02-28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0659.2A CN114566739A (zh) 2022-02-28 2022-02-28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739A true CN114566739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0659.2A Pending CN114566739A (zh) 2022-02-28 2022-02-28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6739A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2781A1 (en) * 2009-01-13 2011-10-27 Ngk Insulators, Ltd. Temperature increasing method for sodium-sulfur battery
CN102479982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上海鼎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组低温充电方法
CN103069643A (zh) * 2010-08-12 2013-04-24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壳体
CN103474716A (zh) * 2013-10-09 2013-12-2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钠硫电池的升温方法
CN103545573A (zh) * 2012-07-17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45574A (zh) * 2012-07-17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5002A (zh) * 2013-01-14 2015-11-18 詹思姆公司 电气设备的基于热电的热管理
CN108075209A (zh) * 2016-11-18 2018-05-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区域性温度控制的电池
CN109301399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支路区域式动力电池系统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09768343A (zh) * 2018-12-19 2019-05-17 江苏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电池组自调节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18310A (zh) * 2019-09-26 2019-11-29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均匀加热的电池加热片、智能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0758043A (zh) * 2018-07-25 2020-02-07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热管理系统、车用热管理方法及车辆
CN110994077A (zh) * 2019-12-30 2020-04-10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509333A (zh) * 2020-03-23 2020-08-07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分区热管理控制方法
CN211700508U (zh) * 2020-03-27 2020-10-1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及电动汽车
CN112133979A (zh) * 2020-09-21 2020-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辆
CN112186309A (zh) * 2020-10-14 2021-01-0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差控制方法及电池包
CN113851758A (zh) * 2021-09-18 2021-12-2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材料、包含该包装材料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2781A1 (en) * 2009-01-13 2011-10-27 Ngk Insulators, Ltd. Temperature increasing method for sodium-sulfur battery
CN103069643A (zh) * 2010-08-12 2013-04-24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壳体
CN102479982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上海鼎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组低温充电方法
CN103545573A (zh) * 2012-07-17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45574A (zh) * 2012-07-17 2014-0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电池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5002A (zh) * 2013-01-14 2015-11-18 詹思姆公司 电气设备的基于热电的热管理
CN103474716A (zh) * 2013-10-09 2013-12-2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钠硫电池的升温方法
CN108075209A (zh) * 2016-11-18 2018-05-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区域性温度控制的电池
CN110758043A (zh) * 2018-07-25 2020-02-07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热管理系统、车用热管理方法及车辆
CN109301399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支路区域式动力电池系统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09768343A (zh) * 2018-12-19 2019-05-17 江苏大学 一种轨道交通电池组自调节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18310A (zh) * 2019-09-26 2019-11-29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均匀加热的电池加热片、智能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0994077A (zh) * 2019-12-30 2020-04-10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509333A (zh) * 2020-03-23 2020-08-07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分区热管理控制方法
CN211700508U (zh) * 2020-03-27 2020-10-16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电路及电动汽车
CN112133979A (zh) * 2020-09-21 2020-12-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辆
CN112186309A (zh) * 2020-10-14 2021-01-0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差控制方法及电池包
CN113851758A (zh) * 2021-09-18 2021-12-2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材料、包含该包装材料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1622B1 (en) Universal rechargeable battery constituted by employing lithium-ion battery and control method
CN113782811B (zh) 用电设备及电化学装置的加热方法
EP2276139B1 (en) Fast charging of battery using adjustable voltage control
CN105518924A (zh) 电池设备和电动车辆
CN100547850C (zh) 一种防止二次电池过度充电的安全器件以及具有该安全器件的二次电池
US20130045401A1 (en)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20231383A1 (en) Terminal busbar for improving safety, and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WO2020136508A1 (ja) 二次電池の保護回路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40101429A (ko) 전지
CN101953016A (zh) 用于组合电池芯和组合电池芯系统的充电方法
US20180315979A1 (en) Electrode lead for a secondary battery, a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a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4050336A (zh) 电池
US9634350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7294186A (zh) 基于soc曲线修正的防爆电池组
US20140072858A1 (en) Lead tap,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lead ta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ead tap
CN107996006A (zh) 包括导线固定肋的电池模块
JP6322088B2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2012100411A (ja) 組電池装置及びその組電池装置の保管方法
US10444291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tential of an anode and/or a potential of a cathode in a battery cell
CN114566739A (zh) 电池加热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35183B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低温充电优化加热策略的充电方法
CN108832074A (zh)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JP5284029B2 (ja) 組電池パック及び組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US2014005984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el lithim battery
CN107658524A (zh) 一种基于赛贝尔效应的电池包均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