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4791B -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4791B
CN114564791B CN202210177364.1A CN202210177364A CN114564791B CN 114564791 B CN114564791 B CN 114564791B CN 202210177364 A CN202210177364 A CN 202210177364A CN 114564791 B CN114564791 B CN 114564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total weight
vehicle
model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73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4791A (zh
Inventor
姚奕鹏
傅惠
刘晨阳
陈扬航
韩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1773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4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4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4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4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4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4Data processing systems or methods,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确定采样窗口,从而进行数据筛选,获取合适的样本数据集;基于获取到的合适的样本数据集,计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建立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修正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结合修正的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建立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结合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通过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对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通过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对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本发明具有测量准确度高、成本低、高效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识别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总重量(车身重量加载重)是安全控制及其能量管理的关键参数。影响公交车油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车重因素对公交车辆行驶过程的油耗变化尤为明显。通常讲,车重越大,油耗越大。车重除反映公交线路的乘客数量外,还可作为自动换挡、车辆安全控制及混合动力能量管理的关键信号参数。
公交车重随着站点处乘客的上下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车重变化较大,因此公交车车重的实时估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外都是针对轿车、货车、客车提出的车重估计算法,还没有针对公交车的相关研究。公交车辆运行工况复杂、换挡频繁、启动频繁、客流变化明显,数据采样窗口较窄,干扰因素多,且实时性分析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公交车车重的实时估计有一定的难度。
现有的技术中:
1、上海交通大学在2011年使用改进型最小二乘法对广义坡度值和轿车整车总重量进行辨识。
2、2005年密西根大学的A.Vahidi使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了重型车辆(HDV)的车重和道路坡度还原,具有良好的精度,估计误差在5%之内。
3、基于基动能定理的城市客车总重量估计方法。通过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车辆转速、发动机扭矩等实时数据。选取加速过程中的样本,在同一公交车站以相同档位进行车辆总重量估计,数据验证后的平均估计误差为2.92%。
但现有的技术均存在着各自的缺点:
1、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提出的“基于人—车—路系统的自动变速车辆智能换挡策略研究”一文,主要针对轿车的自动变速系统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和驾驶员意图生成的智能型换挡策略,适用范围面比较狭窄,对于无自动变速系统的公交车并不适用。
2、2005年密西根大学的A.Vahidi提出的“Recursive least squares withforgetting for online estimation of vehicle mass and road grade:theory andexperiments”一文中,主要针对重型车辆(HDV)进行道路坡度的还原和车重的估计,重型车辆长时间长距离工作,而公交车辆运行工况复杂、换挡频繁、启动频繁、客流变化明显,数据采样窗口较窄,干扰因素多,因此此方案在公交车总重量估计上并不能很好地适用。
3、“基于基动能定理的城市客车质量估计方法”一文中,基模型的参数计算需要大量的实际载重数据支撑,其参数设定在不同类型车辆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其模型精度也受到载重数据误差的制约,难以提供精确的总重量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确的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包括目标公交车的实时承载人数、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S2、基于步骤S1获取到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确定采样窗口,从而进行数据筛选,获取合适的样本数据集;
S3、基于步骤S2获取到的合适的样本数据集,计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
S4、建立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去除状态环境对传感器监测的干扰,修正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
S5、结合修正的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建立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S6、结合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通过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对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S7、通过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对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还原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包括:
基于目标公交车安装传感器获取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基础的修复和时空序列同步,得到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
根据采集的GPS信息和实际标定的站点GPS数据还原车辆运行的站点信息;
依据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计算其每个时刻的档位和离合器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计算其每个时刻的档位和离合器状态包括:
对目标公交车的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进行滤波处理;
通过发动机转速和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计算实际传动比;
根据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实际传动比进行换挡操作模式判断;
根据换挡操作模式和实际传动比计算与之匹配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换挡操作模式判断,具体如下:
若不对应任何档位的传动比,且波动大,则为换挡切换模式;
若实时传动比与对应档位的传动比有偏差,但波动小,则为换挡保持模式;
若发动机转速为650RPM,转速计输出轴转速为0,实时传动比接近无穷大,则为空档怠速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确定采样窗口的条件如下:
(1)样本数据同一站点区间且属于同一档位;
(2)样本数据中的加速度大于0;
(3)样本数大于20;
(4)车辆不在制动状态;
(5)车辆离合器为非闭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对任意样本i和任意样本k,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大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小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等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与k的车辆总重量接近,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MLP建立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具体如下:
s′=d+o+e=MLP(d,w)
式中,s′为真实状态;d为传感器检测状态,包括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车速、发动机扭矩、匹配的档位、离合器的开合状态、所属站点区间、车辆实时承载人数;o为偏差;e为随机偏差;w为MLP网络权值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建立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如下:
m=h(α,s′)+D(s′)
式中,α为动力学模型参数,s′为可监测的实际状态,h(α,s)为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D(s′)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
可监测的实际状态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41
其中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42
分别为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车速、实际重力加速度、车辆加速度;
动力学模型参数α=(a,b,c),其中a为滚动摩擦阻力常量,b为滚动摩擦阻力因子,c为传动比系数;
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51
其中f为滚动阻力系数,igi0为传动比,ηT为传动效率,r为车轮半径,δ为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D(s′)由一个层数为3层,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8、8、8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计算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包括:
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如下:
aim:
min:max var(mi)|for i=1~p
subject to:
W∈Ru×q+q,α∈Rc
yik(mi-mk)≥0
mij=M(dij,W,α),for i=1~p,for j=1~oi
Mmin≤mij≤Mmax,for i=1~p,for j=1~oi
u为模型中全连接神经网络MLP个数,q为单个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所需的参数个数,q′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使用的MLP网络参数个数;
c为动力学模型参数数目;
mij为行程i的第j个状态计算得到的车辆总重量的估计值;
M(dij,W,α)为测量车辆总重量的整体模型,dij为对应的输入状态数据,W为全连接神经网络MLP的参数,α为动力学参数;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相等,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p为行程段数目,oi为第i段行程的状态个数;
Mmin和Mmax分别为最小车辆总重量和最大车辆总重量;
最后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拟合模型,从而求得车辆总重量测量模型的所有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原理及优点如下:
1)本方案中,基于目标公交车运行的状态数据,不需要额外安装载重传感器,可以直接由目标公交车状态数据,计算获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降低了车辆总重量测量的成本。
2)本方案中对目标公交车的状态进行了载重比较,并且通过该方式约束车辆总重量测量模型参数的拟合,同时结合动力学模型和神经网络进行总重量计算,精确地利用目标公交车运行的状态数据完成了车辆总重量的计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服务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测量公交车总重量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MLP建立的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进行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MLP进行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车辆的行程状态数据,包括目标公交车的实时承载人数、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本步骤中,还原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包括:
基于目标公交车安装传感器获取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基础的修复和时空序列同步,得到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
根据采集的GPS信息和实际标定的站点GPS数据还原车辆运行的站点信息;
依据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计算其每个时刻的档位和离合器状态,具体如下:
1)对目标公交车的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进行滤波处理;
2)通过发动机转速和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计算实际传动比;
3)根据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实际传动比进行换挡操作模式判断,判断方式具体如下:
若不对应任何档位的传动比,且波动大,则为换挡切换模式;
若实时传动比与对应档位的传动比有偏差,但波动小,则为换挡保持模式;
若发动机转速为650RPM,转速计输出轴转速为0,实时传动比接近无穷大,则为空档怠速模式。
4)根据换挡操作模式和实际传动比计算与之匹配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S2、基于步骤S1获取到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确定采样窗口,从而进行数据筛选,获取合适的样本数据集;
本步骤中,确定采样窗口的条件如下:
(1)样本数据同一站点区间且属于同一档位;
(2)样本数据中的加速度大于0;
(3)样本数大于20;
(4)车辆不在制动状态;
(5)车辆离合器为非闭合状态。
S3、基于步骤S2获取到的合适的样本数据集,计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
对任意样本i和任意样本k,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大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小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等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与k的车辆总重量接近,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S4、建立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去除状态环境对传感器监测的干扰,修正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
本步骤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MLP建立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其具体如下:
s′=d+o+e=MLP(d,w)
式中,s′为真实状态;d为传感器检测状态,包括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车速、发动机扭矩、匹配的档位、离合器的开合状态、所属站点区间、车辆实时承载人数;o为偏差;e为随机偏差;w为MLP网络权值参数。
S5、结合修正的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建立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建立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如下:
m=h(α,s′)+D(s′)
式中,α为动力学模型参数,s′为可监测的实际状态,h(α,s′)为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D(s′)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
可监测的实际状态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91
其中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92
分别为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车速、实际重力加速度、车辆加速度;
动力学模型参数α=(a,b,c),其中a为滚动摩擦阻力常量,b为滚动摩擦阻力因子,c为传动比系数;
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
Figure GDA0003780571790000093
其中f为滚动阻力系数,igi0为传动比,ηT为传动效率,r为车轮半径,δ为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D(s′)由一个层数为3层,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5、5、5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计算输出。
S6、结合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通过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对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如下:
aim:
min:max var(mi)|for i=1~p
subject to:
W∈Ru×q+q,α∈Rc
yik(mi-mk)≥0
mij=M(dij,W,α),for i=1~p,for j=1~oi
Mmin≤mij≤Mmax,for i=1~p,for j=1~oi
u为模型中全连接神经网络MLP个数,q为单个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所需的参数个数,q′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使用的MLP网络参数个数;
c为动力学模型参数数目;
mij为行程i的第j个状态计算得到的车辆总重量的估计值;
M(dij,W,α)为测量车辆总重量的整体模型,dij为对应的输入状态数据,W为全连接神经网络MLP的参数,α为动力学参数;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相等,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p为行程段数目,oi为第i段行程的状态个数;
Mmin和Mmax分别为最小车辆总重量和最大车辆总重量;
最后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拟合模型,从而求得车辆总重量测量模型的所有参数。
S7、通过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对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
本实施例基于目标公交车运行的状态数据,不需要额外安装载重传感器,可以直接由目标公交车状态数据,计算获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降低了车辆总重量测量的成本。还有的是,本实施例对目标公交车的状态进行了载重比较,并且通过该方式约束车辆总重量测量模型参数的拟合,同时结合动力学模型和神经网络进行总重量计算,精确地利用目标公交车运行的状态数据完成了车辆总重量的计算。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包括目标公交车的实时承载人数、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S2、基于步骤S1获取到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确定采样窗口,从而进行数据筛选,获取合适的样本数据集;
S3、基于步骤S2获取到的合适的样本数据集,计算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
S4、建立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去除状态环境对传感器监测的干扰,修正公交车的行程状态数据;
S5、结合修正的公交车行程状态数据,建立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S6、结合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通过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对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
S7、通过参数优化后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对目标公交车的总重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
所述步骤S3包括:
对任意样本i和任意样本k,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大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小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k的车辆总重量,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若i的公交车承载人数等于k的公交车承载人数,则判定i的车辆总重量与k的车辆总重量接近,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所述步骤S6包括:
模型参数拟合模型如下:
aim:
min:max var(mi)|for i=1~p
subject to:
W∈Ru×q+q,α∈Rc
yik(mi-mk)≥0
mij=M(dij,W,α),for i=1~p,for j=1~oi
Mmin≤mij≤Mmax,for i=1~p,for j=1~oi
u为模型中全连接神经网络MLP个数,q为单个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所需的参数个数,q′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使用的MLP网络参数个数;
c为动力学模型参数数目;
mij为行程i的第j个状态计算得到的车辆总重量的估计值;
M(dij,W,α)为测量车辆总重量的整体模型,dij为对应的输入状态数据,W为全连接神经网络MLP的参数,α为动力学参数;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大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小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1;
若行程i的车辆总重量与行程k的车辆总重量相等,则总重量大小比较标志yik=0;
p为行程段数目,oi为第i段行程的状态个数;
Mmin和Mmax分别为最小车辆总重量和最大车辆总重量;
最后使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拟合模型,从而求得车辆总重量测量模型的所有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原站点信息、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包括:
基于目标公交车安装传感器获取状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进行基础的修复和时空序列同步,得到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
根据采集的GPS信息和实际标定的站点GPS数据还原车辆运行的站点信息;
依据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计算其每个时刻的档位和离合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各个时刻下目标公交车的各项状态数据集合计算其每个时刻的档位和离合器状态包括:
1)对目标公交车的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进行滤波处理;
2)通过发动机转速和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计算实际传动比;
3)根据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实际传动比进行换挡操作模式判断;
4)根据换挡操作模式和实际传动比计算与之匹配的档位和离合器的开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换挡操作模式判断,具体如下:
若不对应任何档位的传动比,且波动大,则为换挡切换模式;
若实时传动比与对应档位的传动比有偏差,但波动小,则为换挡保持模式;
若发动机转速为650RPM,转速计输出轴转速为0,实时传动比接近无穷大,则为空档怠速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确定采样窗口的条件如下:
(1)样本数据同一站点区间且属于同一档位;
(2)样本数据中的加速度大于0;
(3)样本数大于20;
(4)车辆不在制动状态;
(5)车辆离合器为非闭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使用全连接神经网络MLP建立车辆行程状态数据修正模型,具体如下:
s′=d+o+e=MLP(d,w)
式中,s′为真实状态;d为传感器检测状态,包括发动机转速、转速计输出轴转速、车速、发动机扭矩、匹配的档位、离合器的开合状态、所属站点区间、车辆实时承载人数;o为偏差;e为随机偏差;w为MLP网络权值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建立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模型如下:
m=h(α,s′)+D(s′)
式中,α为动力学模型参数,s′为可监测的实际状态,h(α,s′)为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D(s′)为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
可监测的实际状态
Figure FDA0003780571780000041
其中n,Ttq,u,g,
Figure FDA0003780571780000042
分别为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车速、实际重力加速度、车辆加速度;
动力学模型参数α=(a,b,c),其中a为滚动摩擦阻力常量,b为滚动摩擦阻力因子,c为传动比系数;
车辆运行动力学模型
Figure FDA0003780571780000043
其中f为滚动阻力系数,igi0为传动比,ηT为传动效率,r为车轮半径,δ为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实际状态下的偏差估计D(s′)由一个层数为3层,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5、5、5的全连接神经网络计算输出。
CN202210177364.1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Active CN114564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364.1A CN114564791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364.1A CN114564791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4791A CN114564791A (zh) 2022-05-31
CN114564791B true CN114564791B (zh) 2022-10-28

Family

ID=81716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7364.1A Active CN114564791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4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7486B (zh) * 2022-06-22 2024-05-2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车辆重量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178A (zh) * 2017-05-23 2017-09-01 重庆大学 考虑换挡和道路坡度因素的车辆质量估计方法
CN110376608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平衡的车辆总质量动态测量方法
CN112550297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纯电动商用车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重量和坡度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870B (zh) * 2016-12-28 2019-10-08 重庆大学 一种考虑换挡因素的车辆质量估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7178A (zh) * 2017-05-23 2017-09-01 重庆大学 考虑换挡和道路坡度因素的车辆质量估计方法
CN110376608A (zh) * 2019-07-19 2019-10-25 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率平衡的车辆总质量动态测量方法
CN112550297A (zh) * 2020-12-16 2021-03-26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纯电动商用车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重量和坡度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4791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6841B (zh) 基于道路信息和驾驶风格的纯电动汽车能耗模型预测方法
CN102486400B (zh) 车辆质量辨识方法和装置
CN111806449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整车质量和路面坡度的估算方法
CN103813943B (zh) 用于估算车辆燃料消耗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47824A (zh) 考虑刹车和转弯影响的汽车质量‑道路坡度联合估计方法
CN106840097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道路坡度估计方法
CN102951158B (zh) 车辆质量估算方法
CN107458380A (zh) 一种适用于综合驾驶工况下的道路坡度实时估计方法
CN112896178B (zh) 一种计算车辆总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4564791B (zh) 一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公交车总重量测量方法
CN113361792B (zh) 一种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城市电动公交车行程能耗估计方法
CN105329191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动汽车续航控制系统
CN114590261A (zh) 一种估算机动车辆对预定行驶路线的电能需求的方法
CN113859253B (zh) 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质量的实时估计方法
CN111198032A (zh) 汽车质量实时估算方法
CN116821775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载重估计方法
CN114435378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纯电动汽车整车质量估算方法
CN1051286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控制系统
CN116674571A (zh) 一种基于数据置信度因子的汽车质量与坡度实时估计方法
CN115503736A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扭矩估算的汽车质量估计方法
CN10902947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导航能耗计算方法
CN115329579A (zh) 一种考虑整车质量变化的商用车质量和坡度联合估计方法
CN11285891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提醒分析系统
CN114357624B (zh) 一种基于二阶线性微分跟踪器和参数双线性模型的车重估计算法
CN108447252B (zh) 一种基于乘客od人均排放计算模型的车辆调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