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3085A -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3085A
CN114563085A CN202210189336.1A CN202210189336A CN114563085A CN 114563085 A CN114563085 A CN 114563085A CN 202210189336 A CN202210189336 A CN 202210189336A CN 114563085 A CN114563085 A CN 114563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observation
satellite
load
observ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93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3085B (zh
Inventor
马灵玲
王宁
腾格尔
刘强
赵永光
黎荆梅
张泰华
杨燕初
刘耀开
高彩霞
李婉
任璐
邱实
牛沂芳
李传荣
唐伶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01893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30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473 priority patent/WO20231597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3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3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3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28Investigating the spectrum
    • G01J3/2823Imaging spectro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包括:对由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由卫星搭载的卫星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二观测图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得到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根据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得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根据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根据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得到辐射基准载荷对应于卫星载荷的观测波段的匹配辐亮度;根据匹配辐亮度和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Description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光学遥感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
背景技术
遥感卫星是快速、有效、低成本的获取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大气、陆地、海洋等多圈层地球物理属性与状态,进而反映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其对地球系统影响的重要手段。地球多圈层精准物理量探测对遥感辐射测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然而,遥感卫星上天后,由于外太空辐射以及元器件发生老化,遥感卫星载荷的观测性能可能发生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利用具有高稳定、高可靠、可追溯的辐射定标源,采用将遥感卫星的观测数据与定标源进行比对的方式,将观测数据追溯至已有的基准,是保证不同遥感卫星载荷,或者同一遥感卫星载荷不同时间观测精度及一致性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遥感卫星载荷上天后星上定标难以溯源,而以地面目标测量值为参照基准的场地定标受尺度效应、大气条件、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遥感卫星载荷在轨定标的精准性和一致性问题,仍属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以期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包括:
对由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由卫星搭载的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目标区域的第二观测图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得到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其中,所述辐射基准载荷搭载在临近空间浮空器上,每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包括时间匹配和空间位置匹配的所述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根据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对应于所述卫星载荷的观测波段的匹配辐亮度;
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理论辐亮度;
根据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定标系数包括定标增益系数和定标偏置系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包括:
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增益系数和定标偏置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目标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空间浮空器的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数据和所述姿态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观测光束方向;
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包括:
步骤A: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高程面;
步骤B: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所述平均高程面的初始交点;
步骤C:确定所述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一高程及对应的第一高程面;
步骤D:将所述观测光束方向与所述第一高程面的交点更新为初始交点;
步骤E:确定更新后的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二高程及对应的第二高程面;
步骤F:重复步骤C至步骤E的迭代过程,直至所述第二高程与所述第一高程的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初始交点作为所述观测光束与所述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其中,每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对应一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
根据多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观测范围的像元亮度值包括:
在所述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中提取处于所述观测范围的多个像元的不同通道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多个像元的不同通道的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观测范围的像元亮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时间匹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和所述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的采集时间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包括:
从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像元,其中,与所述像元对应多个通道;
针对所述多个通道中的每个通道,确定与所述通道对应的多个像元各自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得到与所述通道对应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临近空间浮空器的飞行高度范围为18-50Km;
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分辨率小于5nm,短波红外光谱分辨率小于10nm。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工作于18-50km的高度范围内,在此高度以上的大气成分含量对大气辐射传输影响较为恒定,而大气时空变化较为复杂的对流层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影响则可被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搭载的基准载荷观测,由此可极大降低传统替代定标过程中大气因素导致的不确定度,提高对于遥感卫星定标的精准性。临近浮空器平台飞行高度相对遥感卫星较低,对地观测目标的分辨率更高,利于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间的比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临近空间浮空器作为平台搭载辐射基准载荷,具备区域驻留式观测优势,可增加与遥感卫星的交叉匹配机会。同时,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具备可回收的优势,便于在飞行前后对其上所搭载的辐射基准载荷进行标定,对基准的追溯提供更好的保障,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在降低遥感卫星成本时对于“定标星”的有效补充,又可作为“定标星”基准载荷的前期验证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的步骤;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 临近空间浮空器
11 浮空器球体
12 能源子系统
13 飞控子系统
14 测控子系统
15 平台设备吊舱
16 发放回收子系统
2 基准载荷单元
21 空间环境防护舱
22 辐射基准载荷
23 空间辐射基准源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先后提出了“TRUTHS”、“CLARREO”和空间辐射基准研究计划,将辐射基准搬至空间遥感卫星平台形成“定标星”,通过“定标星”与其他遥感卫星同时观测地面目标的方式,由“定标星”获得地面目标的基准数据,进而利用基准数据对其他遥感卫星实施在轨定标的方式,保证其他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的精度与可追溯性。一般“定标星”均设计为低轨轨道遥感卫星,以保证获取的地面目标基准数据具备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以便与多个遥感卫星间的交叉比对。但如此一来,与其他遥感卫星实现同步或准同步观测的匹配机会就会大大降低,仅依赖少量匹配数据又难以消除实际地物下垫面均匀性、大气环境扰动、时空匹配误差等带来的随机性,导致难以有效降低定标过程中的不确定度,真正发挥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的应用效益。
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可工作于18-50km的临近空间范围内,在此高度以上的大气成分含量对大气辐射传输影响较为恒定,而大气时空变化较为复杂的对流层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影响则可被基准载荷观测,因此,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传递定标过程非常逼近“定标星”的工作状态。同时,相比于低轨“定标星”而言,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还具有如下优势:1)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可实现区域驻留式观测,通过调整飞行高度寻求风场的条件下,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重复观测,更加利于不同遥感卫星与其进行交叉比对;2)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具有可回收的优势,便于在飞行前后对其上所搭载的辐射基准载荷进行标定,对基准的追溯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此,综合考虑以上优势,建立了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光学遥感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系统。具体的,提供一种利用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搭载的辐射基准载荷与遥感卫星的遥感卫星载荷观测相同区域的辐亮度作为遥感卫星传递定标参考,并基于此定标参考实现与其它遥感卫星传递定标的方案。对比常规场地定标方式,场地定标需要观测地表出射辐亮度的同时,对大气状态进行同步观测,并采用辐射传输模拟大气对地表出射辐亮度的吸收、散射等综合作用,从而推测出卫星高度所应观测的辐亮度理论真值,再将该理论真值作为定标参考。而大气状态由于时空波动性大往往成为场地定标中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对整层大气的吸收、散射作用进行模拟本身也引入很大的不确定性。相比而言,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观测高度观测的辐亮度数据本身能够反映出辐射传输路径上大气对地表出射辐亮度的吸收、散射等综合影响,因此该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基准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可溯源性、并可实现与多卫星间的高频次交叉匹配,提高多系列遥感卫星的辐射定标精度,保证多星数据质量一致性。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的步骤。
如图1所示,该步骤包括步骤S1-步骤S5。
S1:对由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由卫星搭载的卫星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二观测图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得到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其中,辐射基准载荷搭载在临近空间浮空器上,每个观测图像数据对包括时间匹配和空间位置匹配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第二观测图像数据。
S2:根据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得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
S3:根据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S4:根据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得到辐射基准载荷对应于卫星载荷的观测波段的匹配辐亮度;
S5:根据匹配辐亮度和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辐射基准载荷是“经过实验室计量,可在覆盖临近空间环境下正常工作(溯源测量工作范围:压强3kPa~正常大气压101kPa,温度-70℃~20℃),并可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溯源至实验室辐射基准的光谱辐亮度计或者光谱成像仪”。辐射基准载荷本质上仍是一个光谱辐亮度测量载荷,例如可以是光谱辐亮度计,也可以是成像光谱仪。辐射基准载荷具有比较多的通道,能够覆盖当前大部分遥感卫星观测的光谱范围(一般来说需要覆盖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谱段),以为遥感卫星提供可以进行比对的参考;此外,辐射基准载荷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过不同环境下定标的,因而保证在临近空间环境下的测量值能够追溯到实验室的基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1包括S11-S12:
S11:确定目标区域。S11包括S111-S114
S111:获取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在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数据采集时的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
根据球载辐射基准载荷采集时刻以及POS系统记录的数据采集时刻,进行时间匹配与插值,通过差分GPS后处理,精确计算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数据采集时刻的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
S112:根据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得到辐射基准载荷对目标区域的观测光束方向。
确定搭载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上的辐射基准载荷目标区域的观测光束方向,是后续确定视场范围的最主要输入。观测光束方向的确定需要辐射基准载荷空间位置以及姿态信息的支持。在某一时刻,浮空器平台的空间位置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北斗测量得到,射基准载荷的姿态信息由惯性导航系统(INS系统)测定,通过辐射基准载荷和由位置与姿态测量系统(POS系统)的空间安置位置和角度关系,就可以对辐射基准载荷观测的光束方向进行确定。观测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82
式(1)中,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83
表示辐射基准载荷的观测光束在WGS84坐标系下的方向向量,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84
是辐射基准载荷以本体为坐标系的方向向量,[Xwgs84 Ywgs84 Zwgs84]T表示POS系统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Rins2wgs84表示POS系统的姿态矩阵,ω、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85
κ是POS系统飞行过程中的姿态角,分别为偏航角、俯仰角和横滚角,α为基准载荷辐亮度计辐射光路在本体坐标系XOY面投影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为辐亮度计载荷的视场角、β为辐射基准载荷计辐射光路与其在XOY面的投影线的夹角。
S113:根据观测光束方向确定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该步骤具体括:
步骤A:确定目标区域的平均高程面。基于该目标区域的平均高程Zavg,得到该区域的平均高程面。
步骤B:根据观测光束方向,确定观测光束与平均高程面的初始交点。该初始交点为A1点,该初始交点的坐标为(X1,Y1)。
步骤C:确定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DEM)的第一高程及对应的第一高程面。根据初始交点的坐标和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DEM)的第一高程得到A2点坐标为(X1,Y1,Z1)
步骤D:将观测光束方向与第一高程面的交点更新为初始交点。该点记做A3,坐标为(X2,Y2、Z1)
步骤E:确定更新后的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二高程及对应的第二高程面。A3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二高程为Z2。
步骤F:重复步骤C至步骤E的迭代过程,直至第二高程与第一高程的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初始交点作为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
S114:根据空间位置确定目标区域。
辐射基准载荷对地面一定角度范围进行观测,在地面上观测范围近似一个圆形,除计算出观测光束对应的中心点位置(对应于S113计算的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空间位置)外,还需要计算出圆周上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对地观测范围。
以圆周上某一点为例,观测光束与该点之间的夹角为载荷视场角的一半,因此,将该点光线与观测光束之间的夹角在偏航、俯仰和横滚三个方向进行分解,得到分解后的角度修正量,再与观测光束姿态角相加,得到圆周上某一点对应的光线姿态角,带入上述步骤S112的姿态角ω、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091
κ中,进行步骤S112和步骤S113的计算,得到圆周上该点对应的地面点坐标。同理计算圆周上其他点的坐标位置,从而获得地面覆盖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经过步骤S11,能够为每一个辐射基准载荷的对地观测数据附加观测时间及观测区域几何位置坐标信息。对特定遥感卫星进行辐射基准传递定标,需要根据遥感卫星实际过境情况进行时空匹配。
步骤S12:对由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由卫星搭载的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目标区域的第二观测图像数据进行时间匹配。
对于VNIR和SWIR波段范围,主要辐射能量来源为太阳。一般在天气状况较为稳定、无剧烈的天气现象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半个小时内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较小。
为进一步减小时间差异带来的太阳辐射变化,在本申请中,定义遥感卫星过境目标区域时刻前后的预定时间段内,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观测图像数据为遥感卫星载荷的有效同步观测数据。例如,可以定义遥感卫星过境目标区域时刻前后各五分钟内(总计十分钟)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观测图像数据为有效同步观测数据。因此,从辐射基准载荷对地观测数据中筛选符合该条件的多组观测数据(定义辐射基准载荷观测的有效数据组数目为Nb),用于后续处理。对于每个所述观测数据对,所述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和所述遥感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的采集时间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步骤S2中:
假设根据Nb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的Nb个基准载荷辐亮度分别为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01
对所有基准载荷辐亮度逐个光谱位置上进行平均,得到空间聚合后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02
其中,基准载荷辐亮度根据辐射校正公式得出,辐射校正计算公式如下:
Lbb,θb)=a(T,P,t,g,λb)DN(λb,θb)+b(T,P,t,g,λb) (4)
其中,Lb是基准载荷辐亮度(单位为W/m2/sr/μm),λb表示波长位置,θb表示观测角度,DN为基准载荷记录的观测范围的像元亮度值(无量纲),a和b分别是辐射校正增益和偏置系数(与基准载荷辐亮度具有相同的单位,W/m2/sr/μm),a和b均与基准载荷辐亮度工作温度(T)、工作压强(P)、基准载荷辐亮度积分时间(t)以及载荷增益档位(g)有关。
为保证在临近空间浮空平台上的辐射基准载荷观测仍能追溯至实验室计量基准,系数a和b需要在辐射基准载荷地面研制及测试过程中通过实验室计量获得,并至少覆盖包含临近空间环境下的工作温度(-70℃~20℃)、工作压强(3kPa~101kPa)、不同积分时间及不同增益档位范围。具体辐射校正中,选择对应环境下的系数a和b,对辐射基准源观测数据进行解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3包括:S31-S32。
S31:从多个第二观测图像数据中确定处于目标区域的多个像元,其中,与多个像元对应多个通道。
S32:针对多个通道中的每个通道,确定与通道对应的多个像元各自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得到与通道对应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根据基准载荷的观测范围,在多个所述观测数据对的多个遥感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中提取处于该观测范围内的多个像元的不同通道的像元亮度值(DN值),设为DNs,k,j代表第k个通道第j个像元位置的DN值,并设共有Ns个卫星像元处于覆盖范围内,则遥感卫星采集的与通道对应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4包括步骤S41-S42。
S41:根据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其中,每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对应一个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
S42:根据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得到辐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
具体的,由于辐射基准载荷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而卫星载荷通常具有较宽的谱段覆盖范围,因此,采用辐射基准观测数据与较低分辨率通道响应卷积的方式,实现辐射基准载荷与遥感卫星载荷间光谱匹配。基于卷积的光谱匹配方法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12
其中,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13
为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Sk(λ)为遥感卫星第k个波段的光谱响应函数,λ1~λ2为第k个波段的光谱覆盖范围,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14
为经光谱匹配与卷积后的辐射基准载荷对应于遥感卫星载荷观测波段的匹配辐亮度。
对于具有多个波段的卫星载荷,在此步骤中需要针对逐个波段分别卷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5包括步骤S51-S52。
步骤S51:根据匹配辐亮度得到遥感卫星载荷的理论辐亮度。
该步骤具体包括:
将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辐射基准载荷的匹配辐亮度向遥感卫星高度进行推演,需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考虑到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与遥感卫星间存在高度差,在将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观测的匹配辐亮度推演至遥感卫星高度时,浮空器平台与遥感卫星间的大气所带来的辐射传输影响仍需要考虑。二是由于浮空器平台观测与卫星观测的角度通常存在差异,观测方向角度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本发明为保证更高的推演精度,同时考虑到临近空间浮空器放飞具有较高的时间及区域窗口限制,在考虑以上主要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借助于局地高精度地表及大气模式以实现推演过程。
根据大气辐射传输理论,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21
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22
Lg,k为第k个波段(即第k个通道)地表出射辐亮度,τg→bal,k为第k个波段地面到浮空器高度的大气透过率,Lg→bal,↑,k为第k个波段进入基准载荷的大气程辐射,θb为基准载荷的观测天顶角。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项均是基准载荷观测角度的函数,即均表示在基准载荷观测角度方向上对应的物理量。
理论上,遥感卫星载荷第k个波段的观测辐射亮度可以表示为:
Ls,ks)=Lg,ksg→sat,ks)+Lg→sat,↑,ks) (8)
式中,Ls,k为第k个波段卫星高度接收到的辐亮度,Lg,k为第k个波段地表出射辐亮度,τg→sat,k为第k个波段地面到遥感卫星高度的大气透过率,Lg→sat,↑,k为第k个波段进入遥感卫星载荷的大气程辐射,θs为遥感卫星载荷的观测天顶角。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项均是遥感卫星载荷的观测角度的函数,即均表示在遥感卫星的观测角度方向上对应的物理量。
对比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和遥感卫星观测的辐射亮度,进行理论真值推演主要进行如下处理:
对于地表出射辐亮度项,主要考虑基准载荷与遥感卫星载荷观测方向的转换,利用地表BRDF模型实现,在相同的条件下,仅由于观测角度变化,导致的地表出射辐射变化近似于BRDF在两个方向的变化,即: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23
式中BRDF表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根据临近空间浮空器飞行作业区域地表实际测量值获取。考虑到一般BRDF野外测量较为困难,该项也可由BRF替代。
对于大气透过率项,一方面是临近空间基准载荷以及卫星载荷观测角度不一致,根据大气透过率定义,同一个气团因辐射传输方向导致的差异是入射角余弦的函数,因此,在特定大气情况下,先将τg→bal,kb)转换为τg→bal,ks),具体公式为:
τg→bal,ks)=τg→bal,kb)cos(θb)/cos(θs) (10)
其中,τg→bal,kb)=RTMlocal(A,θb),RTMlocal代表适用于浮空器作业区域的局地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该模型需要在目前较为统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基础上,利用作业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大气本底重新进行参数化,以提高模型精度;A表示数据获取期间的大气廓线参数。在缺少局地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通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替代。
一般而言,试验期间获取的大气廓线参数难以直接达到卫星高度,因此,浮空器平台高度至卫星平台高度之间的大气在遥感卫星的观测天顶角下的透过率部分τbal→sat,ks),可在局地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支持下,借助于区域的大气本底模拟获得。
由以上两部分,最终得到从地面至卫星高度的透过率τg→sat,ks)=τg→bal,ksbal→sat,ks)。
对于大气程辐射项,Lg→bal,↑,kb)和Lg→sat,↑,ks)均可由RTMlocal计算得到。
通过对上述三个参数的处理,即可得: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31
根据上式,结合观测的角度信息以及必要的大气状态信息,可将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搭载的基准载荷观测的辐射亮度转换成为卫星高度的辐射亮度。一般情况下,由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飞行高度较高,因此τbal→sat,ks)近似为1,Lg→sat,↑,ks)-Lg→bal,↑,kb)近似为0(飞行高度在35km以上时,该近似带来的差异小于5‰)。在该情况下,遥感卫星载荷的理论辐亮度为: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41
步骤S52:根据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像元亮度值得到遥感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根据卫星载荷定标的原理,卫星载荷对应区域的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42
其与Ls,ks)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43
其中,gain为该波段辐射定标增益系数,bias为该波段辐射定标偏置系数。
当获取了多次临近浮空器飞行数据,或者同一次飞行经过了多种下垫面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多个
Figure BDA0003523479870000144
和Ls,ks),可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的方式确定gain和bias。当仅有一次有效数据情况下,可将bias设置为当前遥感卫星的既有定标偏置系数,而后直接计算得到定标增益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还包括:对定标系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传递定标方法的核心在于除了给出定标系数本身外,还需要配套给出不确定度。本发明中,定标系数的不确定度由临近空间浮空器辐射基准载荷自身观测不确定度、浮空器-卫星数据时空匹配导致的辐射量传递不确定度、浮空器-卫星数据光谱匹配导致的辐射量传递不确定度、局地高精度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不确定度、卫星高度理论真值推演不确定度这五大项构成。最终总体不确定度合成基于基本的不确定度传播理论实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由由零压浮空器即临近空间浮空器1和基准载荷单元2两个分系统构成,其中基准载荷单元2搭载在临近空间浮空器1上。
选用临近空间浮空器1作为平台主要出于对平台的负载、集成研制难度等综合考量。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1由浮空器球体11,能源子系统12,飞控子系统13,测控子系统14,平台设备吊舱15和发放回收子系统16构成,其中浮空器球体11为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提供足够的升力;能源子系统12主要由电池和电源控制设备构成,为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的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动力;飞控子系统13和测控子系统14是用于浮空器对临近空间浮空器系统进行控制的关键核心;平台设备吊舱15负责装载能源、飞控子系统13、测控子系统14用于发放回收子系统16,进而保障临近空间浮空器1及基准载荷单元2的回收。浮空器平台中的能源子系统12可为辐射基准载荷提供能源,测控子系统14可为辐射基准载荷提供必要的数据传输链路。
辐射基准载荷分系统则主要由可追溯至实验室基准的空间环境防护舱21、辐射基准载荷22和空间辐射基准源23构成。为了满足尽量多遥感卫星匹配需求,辐射基准载荷22要求尽量高的光谱分辨率,一般可见-近红外(VNIR)光谱分辨率小于5nm,短波红外光谱分辨率(SWIR)小于10nm。此外,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搭载辐射基准源23,进一步提高对地观测的测量精度。为确保对地观测载荷数据与遥感卫星观测间精确的空间位置关系,在临近空间浮空器1上还需要同时搭载位置姿态测量系统(POS)以对辐射基准载荷曝光时刻的临近空间浮空器的位置姿态信息进行测量。
辐射基准载荷22搭载在临近浮空器平台1之上,在升入临近空间高度后实施对地观测,借助与遥感卫星同步对地面,目标区域的观测数据,实施辐射基准传递定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临近空间浮空器1作为平台可工作于18-50km的高度范围内,在此高度以上的大气成分含量对大气辐射传输影响较为恒定,而大气时空变化较为复杂的对流层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影响则可被辐射基准载荷22观测,由此可极大降低传统替代定标过程中大气因素导致的不确定度,有望跨越式提高对于遥感卫星定标的精准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临近空间浮空器1作为平台具备区域驻留式观测优势,可增加与卫星的交叉匹配机会。同时,其具备可回收的优势,便于在飞行前后对其上所搭载的辐射基准载荷22进行标定,本发明既是在极大降低卫星成本时对于“定标星”的有效补充,又可作为“定标星”基准载荷的前期验证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辐射基准载荷22的观测数据与遥感卫星载荷数据比对中,充分考虑载荷间时空匹配以及光谱匹配问题,通过确保两者在观测要素方面的一致性,并在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辐射基准载荷22到遥感卫星高度的传递过程中,充分考虑观测时间差异、观测角度差异、大气辐射传输路径变化等不确定度,通过时空谱角转换进一步提升卫星辐射定标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获得定标系数的同时,同时准确核算不同环节不确定度,最终给出面向不同遥感卫星的定标系数不确定度。如此附带有不确定度的结果描述,能够保证使用该方法的不同系列遥感卫星数据质量具备可追溯性,并且保证多星数据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包括:
对由辐射基准载荷采集的目标区域的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由卫星搭载的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目标区域的第二观测图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得到多个观测图像数据对,其中,所述辐射基准载荷搭载在临近空间浮空器上,每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包括时间匹配和空间位置匹配的所述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根据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平均辐亮度,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对应于所述卫星载荷的观测波段的匹配辐亮度;
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匹配辐亮度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理论辐亮度;
根据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定标系数包括定标增益系数和定标偏置系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系数包括:
利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所述理论辐亮度和所述平均像元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的定标增益系数和定标偏置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空间浮空器的位置数据和姿态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数据和所述姿态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对所述目标区域的观测光束方向;
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包括:
步骤A: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高程面;
步骤B:根据所述观测光束方向,确定所述观测光束与所述平均高程面的初始交点;
步骤C:确定所述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一高程及对应的第一高程面;
步骤D:将所述观测光束方向与所述第一高程面的交点更新为初始交点;
步骤E:确定更新后的初始交点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的第二高程及对应的第二高程面;
步骤F:重复步骤C至步骤E的迭代过程,直至所述第二高程与所述第一高程的差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最后一次迭代得到的初始交点作为所述观测光束与所述地面的交点的空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多个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其中,每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对应一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
根据多个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辐亮度得到所述辐射基准载荷平均辐亮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观测范围的像元亮度值包括:
在所述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中提取处于所述观测范围的多个像元的不同通道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多个像元的不同通道的亮度值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所述观测范围的像元亮度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时间匹配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所述辐射基准载荷观测图像数据和所述卫星载荷观测图像数据的采集时间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多个所述观测图像数据对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卫星载荷采集的在所述目标区域的平均像元亮度值包括:
从多个所述第二观测图像数据中确定处于所述目标区域的多个像元,其中,与所述多个像元对应多个通道;
针对所述多个通道中的每个通道,确定与所述通道对应的多个像元各自的亮度值的平均值,得到与所述通道对应的平均像元亮度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其中,所述临近空间浮空器的飞行高度范围为18-50Km;
所述辐射基准载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分辨率小于5nm,短波红外光谱分辨率小于10nm。
CN202210189336.1A 2022-02-28 2022-02-28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Active CN114563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336.1A CN114563085B (zh) 2022-02-28 2022-02-28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PCT/CN2022/088473 WO2023159739A1 (zh) 2022-02-28 2022-04-22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光学卫星遥感传递定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336.1A CN114563085B (zh) 2022-02-28 2022-02-28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3085A true CN114563085A (zh) 2022-05-31
CN114563085B CN114563085B (zh) 2023-10-20

Family

ID=81714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9336.1A Active CN114563085B (zh) 2022-02-28 2022-02-28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3085B (zh)
WO (1) WO2023159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3291B (zh) * 2023-10-31 2024-01-0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灌区稻田碳汇价值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7168618B (zh) * 2023-11-02 2024-02-02 武汉大学 一种星载高光谱成像仪辐射定标方法及系统
CN117168619B (zh) * 2023-11-02 2024-02-02 武汉大学 一种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光谱定标方法及系统
CN117811961A (zh) * 2024-03-01 2024-04-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海上移动目标的异构星座观测效能评估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9172A (ja) * 1993-12-09 199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観測基準点の設定方法
RU2432554C1 (ru) * 2010-02-27 2011-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Имени Б.И. Степанов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Беларус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ацион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путникового сенсора высо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разрешения
CN104482939A (zh) * 2014-11-06 2015-04-01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星载相机辐射交叉定标方法
US9234796B1 (en) * 2013-06-11 2016-01-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ow-radiance infrared airborne calibration reference
CN105975777A (zh) * 2016-05-0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顾及实际天空光分布影响的地表反照率遥感模型
CN107656289A (zh) * 2017-08-23 2018-02-0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基于地基辐亮度的星载光学载荷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及系统
CN113532652A (zh) * 2021-05-20 2021-10-2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一种基于浮标和大气再分析数据的红外遥感传感器绝对定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7512B (zh) * 2021-05-20 2024-04-05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一种星星间交叉辐射定标的匹配阈值分析方法
CN113920203A (zh) * 2021-09-24 2022-0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基于稳定辐射源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交叉定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9172A (ja) * 1993-12-09 199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観測基準点の設定方法
RU2432554C1 (ru) * 2010-02-27 2011-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Имени Б.И. Степанов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Беларус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ацион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путникового сенсора высо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разрешения
US9234796B1 (en) * 2013-06-11 2016-01-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ow-radiance infrared airborne calibration reference
CN104482939A (zh) * 2014-11-06 2015-04-01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星载相机辐射交叉定标方法
CN105975777A (zh) * 2016-05-0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顾及实际天空光分布影响的地表反照率遥感模型
CN107656289A (zh) * 2017-08-23 2018-02-0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基于地基辐亮度的星载光学载荷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及系统
CN113532652A (zh) * 2021-05-20 2021-10-2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一种基于浮标和大气再分析数据的红外遥感传感器绝对定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3085B (zh) 2023-10-20
WO2023159739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63085A (zh) 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器平台的遥感卫星传递定标方法
Massey et al. COSMOS: three-dimensional weak lensing and the growth of structure
Vermote et al.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lgorithm: spectral reflectances (MOD09)
CN104573251B (zh) 一种星载光学遥感器全视场表观光谱辐亮度确定方法
Bendig et al.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measured from an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sensor etaloning and platform motion correction
CN112798013B (zh) 一种对光学载荷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CN113902645A (zh) 一种基于逆rd定位模型的星载sar图像rpc校正参数获取方法
Nag et al. Simulation of multiangular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using small satellite formations
CN111505608B (zh) 一种基于星载激光单片足印影像的激光指向在轨检校方法
Ren et al. A global adjustment method for photogrammetric processing of Chang’E-2 stereo images
CN115187481A (zh) 一种机载推扫式高光谱影像辐射扰动校正方法
Valorge et al. Forty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SPOT in-flight calibration
Bruegge et al. Vicarious calibration of 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
CN112665829B (zh) 一种光学遥感卫星的波段间定标方法
Chang et al. Aqua and Terra MODIS RSB calibration comparison using BRDF modeled reflectance
Frouin et al. Retrieval of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via linear combination of ADEOS-II Global Imager data
Crews et al. Initial radiance validation of the microsized microwave atmospheric satellite-2A
Bruegge et al. Calibration plans for the Multi-angle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ISR)
Xie et al. A geometric calibration method without a field site of the GF-7 satellite laser relying on a surface mathematical model
Kouyama et al. One-year lunar calibration result of Hodoyoshi-1, Moon as an ideal target for small satellit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Slater et al. In-flight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of ASTER by reference to well-characterized scenes
Crews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CubeSat Microwave Radiometers
CN104715143A (zh)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Tan et al. Feasibility of cross-calibrating ocean-color sensors in polar orbit using an intermediary geostationary sensor of reference
Babu et al.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methodologies for airborne imaging spectrosco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