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9725B -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9725B
CN114559725B CN202210172189.7A CN202210172189A CN114559725B CN 114559725 B CN114559725 B CN 114559725B CN 202210172189 A CN202210172189 A CN 202210172189A CN 114559725 B CN114559725 B CN 114559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film
plastic composite
acid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21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9725A (zh
Inventor
庄志
黎秋生
王小明
虞少波
张茜
程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iji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uiji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uiji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uiji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21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9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9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9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9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H01M50/12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of only 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6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me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0Inorgan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6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4Inert, i.e. inert to chemical degradation, corro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8Weight, e.g. weight per square 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2585/6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 B65D2585/8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 B65D2585/88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外包装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包括外基材树脂层、中间金属层、内热熔接树脂层;所述外基材树脂层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其中,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b层中包括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使用此结构软包装铝塑膜的电池不仅实现了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的薄轻化,而且兼具优异的成型性、绝缘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软包电池外包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电池,这些电池中,都需要用包装材料将电极、电解质等电池元件封装起来。近年来,随着摄像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高性能化,对于电池来说,在被要求高性能同时,还被要求薄型化和轻量化。因此,软包装铝塑膜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软包装铝塑膜一般由三层不同功能的薄膜复合而成,外层是由聚酰胺(以下称为PA)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等构成外基材树脂层作为保护层,中间是由金属层作为阻隔层,内层是内热熔接树脂层,使用此结构软包装铝塑膜的电池虽然实现了电池的轻量化,但成型性、绝缘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不能兼顾,从而限制了其使用场所和范围。目前,出现了一种软包装铝塑膜,其基材树脂层是由PA和PET通过粘接剂粘接而形成的两层复合结构,使用此结构软包装铝塑膜的电池在实现了电池的轻量化的同时也优化了其使用性能。但是由于基材树脂层是由PA和PET通过粘接剂粘接而形成的两层复合结构,因此不仅增加了铝塑膜的厚度,同时其生产过程复杂化,工序过程的增加必然导致成本的提高。除此之外,作为其他方法,有时利用共挤法将PA和PET共挤成膜作为外基材树脂层使用。但是,传统的共挤出法制备的薄膜PA和PET的剥离强度不够,长期保存时,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状态下保存时,PA和PET之间有时会发生分层。另外,其作为保护层使用时,绝缘性低时,电池的外部绝缘性恶化导致电池的寿命会缩短。而且,薄膜有时会因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而产生针孔。因此,其作为保护层的功能不充分成为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轻化,低成本,高强度、高耐候性、高绝缘性、高成型性的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用层叠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包括外基材树脂层、中间金属层、内热熔接树脂层;所述外基材树脂层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其中,
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
b层中包括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
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中间金属层与所述内热熔接树脂层相接触的该侧形成的第一防腐蚀层。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防腐蚀层和所述内热熔接树脂层之间设有第一胶粘剂层;在所述外基材树脂层与所述中间金属层之间设有第二胶粘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金属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剂层或所述外基材树脂层相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二防腐蚀层。
进一步地,所述a层/b层/c层共挤结构的总厚度小于50μm。
进一步地,在由所述a层/b层/c层构成的多层共挤结构中,所述b层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b层中含有酸改性聚烯烃且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b层是由多层构成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
具体地,所述b层中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时,所述b层为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多层结构或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共混层)的多层结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
更具体地,所述b层中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所述b层为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共混层)的多层结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时,所述b层的厚度为1-
3μm。
更进一步地,所述b层中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和含磺基聚酯且不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时,所述b层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
具体地,所述b层是由单层构成时,所述单层为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的共混层。
具体地,所述b层是由多层构成时,所述多层中的每一层均为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的共混层。
上述任意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2.6N/15mm以上,优选为3.2N/15mm以上。
上述任意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2%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1.0N/15mm以上,优选为1.9N/15mm以上。
上述任意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的电极圆柱和/>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对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总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1kv/μm以上,优选为0.12kv/μm以上。
上述任意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用前端R0.5mm的测试针头、以50mm/min的测试速度实施穿刺强度的测试,相对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总厚度的穿刺强度为0.15N/μm以上,优选为0.2N/μm以上。
上述任意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冲深深度为4.5-10.0mm,优选为6.0-10.0mm。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作为外基材树脂层应用到金塑复合膜中;所述层叠体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其中,
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
b层中包括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
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所述层叠体即为本发明目的之一中的外基材树脂层。
进一步地,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的电极圆柱和/>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相对于所述层叠体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23kv/μm以上,优选为0.25kv/μ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2%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的电极圆柱和/>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相对于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15kv/μm以上,优选为0.17kv/μ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用前端R0.5mm的测试针头、以50mm/min的测试速度实施穿刺强度的测试,相对于厚度的穿刺强度为0.65N/μm以上,优选为0.67N/μm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来作为电池的外包装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用层叠体外基材树脂层是由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3层的多层共挤结构构成的,外基材树脂层的总厚度不大于50μm。使用此结构软包装铝塑膜的电池不仅实现了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的薄轻化,而且兼具优异的成型性、绝缘性、尺寸稳定性等性能。
相比外基材树脂层是由其它材料而言,本发明的外基材树脂层采用多层共挤的成膜方法,该方法相比干式复合法不仅有工程简化上的优势,并且使材料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有更出色的保证。同时,作为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厚度和轻薄化的特点也更满足当代此类材料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用层叠体在降低了电池用外包装材料的总厚度并且简化了其生产过程的同时,对降低成本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又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8及对比例1-9的金塑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外基材树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11及对比例1-9的结构及评价项目测试数据图表;
附图标记:
1-外基材树脂层;2-第二胶粘剂层;3-中间金属层;4-第一胶粘剂层;5-内热熔接树脂层;6-第一耐腐蚀层;7-第二耐腐蚀层;8-着色层;a-聚酯层;b-粘接层;c-聚酰胺层;①-尼龙6;②-MXD6;A-酸改性聚烯烃;B-含磺基聚酯;C-改性聚酯系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不应将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解释为限于一般的词典含义,而应当根据允许本发明人为了最好的解释而合适地限定术语的原则,基于对应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在此提出的描述仅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优选的例子,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其它的等价物和修改。
【电池元件用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外包装材料】
1.高成型金塑复合膜的层叠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如图1所示,该金塑复合膜由至少包括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依次层叠而成,金塑复合膜将电池元件围合在密闭空间内,外基材树脂层1为最外侧,内热熔接树脂层5为与电池元件接触的内侧。
如图2所示,为提高金塑复合膜层叠结构之间的结合力,本发明的金塑复合膜也可以在外基材树脂层1与中间金属层3之间设置第二胶粘剂层2,和、或在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之间设置第一胶粘剂层4。
如图3所示,为改变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外观颜色,可选的,在外基材树脂层1与中间金属层3之间、在第一胶粘剂层4之中、或外基材树脂层1外侧设置有着色层8设置有着色层8。
如图3或图4所示,为提高金塑复合膜的防腐性能,本发明的金塑复合膜至少靠近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中间金属层3的金属面侧形成有第一耐腐蚀层6,即本发明的金塑复合膜也可以由至少包括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第一耐腐蚀层6、内热熔接树脂层5依次层叠而成。进一步,亦可在靠近外基材树脂层1的中间金属层3的金属面侧形成有第二耐腐蚀层7。
以下将可能的各层叠结构进行逐一说明。
1.1外基材树脂层(亦即本发明独权中的层叠体)1
本发明外基材树脂层1要符合外基材的机能,具备绝缘性,且其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
外基材树脂层1可通过挤出、涂覆、复合及热贴中的一种或组合的方式粘接到中间金属层3上,外基材树脂层1的总厚度小于50μm。如果超过50μm,则金塑复合膜的总厚度过厚,柔软性会变差。
1.1.1外基材树脂层1的制成
本发明外基材树脂层1的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中,
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
b层中包括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
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a层中结晶性聚酯优选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者两者的组合。a层厚度优选2-15μm,a层厚度不足2μm时,绝缘性、耐候性不佳,超过15μm,外基材树脂层伸长率会变差,金塑复合膜成型性下降。
这里,b层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其含有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其中,酸改性聚烯烃选优为15%重量以上的酸改性聚烯烃。
b层中的酸改性聚烯烃是通过用酸成分与聚烯烃嵌段聚合或接枝聚合而改性的聚合物。作为酸改性的聚烯烃,也可以使用上述聚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等极性分子与上述聚烯烃共聚而成的共聚物等。作为酸改性中使用的酸成分,可以使用马来酸、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羧酸或磺酸,以及其酸酐,优选丙烯酸或马来酸及其酸酐。
b层中的改性聚酯弹性体是在聚酯系弹性体中导入与聚酯树脂具有高亲和性的极性官能团,作为聚酯改性中使用的极性基团,可以是氨基、羟基、羧基、环氧基、酰胺基等,优选环氧基或酰胺基。
b层中包括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中的至少两种。可以是酸改性聚烯烃与含磺基聚酯和/或改性聚酯弹性体的组合,也可以是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组合。
b层酸改性聚烯烃与含磺基聚酯和/或改性聚酯弹性体的组合时是多层构成,且酸改性聚烯烃在c层相接触侧。酸改性聚烯烃与c层反应接着,含磺基聚酯和/或改性聚酯弹性体与a层相容性接着,解决酸改性聚烯烃只与c层,含磺基聚酯和/或改性聚酯弹性体只与a层有良好粘接性的问题,提高了剥离强度、耐候性、成型极限等性能。
b层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组合,可以是多层结构也可以是单层结构,可以是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分层单独混合使用,也可以是共混使用。聚酯主链可以与a层相容性接着,改性极性基团与c层有很好的反应接着,提高了剥离强度,含有的磺基在高湿度或者高温湿环境中,捕捉吸收从横截面b层渗透的少量水分,避免水分直接侵蚀改性极性基团与c层的反应接着。提高了剥离强度、耐候性、成型极限等性能。
b层的厚度在1-3μm,优选1-2μm或2-3μm,例举可以是1μm、1.5μm、2μm、2.5μm、3μm。厚度不足1μm时,b层没有足够的内聚强度,厚度超过3μm,放置在环境中横截面渗透的水分会增加,耐候性降低。
这里,c层中的脂肪族聚酰胺优选尼龙6,芳香族聚酰胺优选聚酰胺MXD6,或者两者的组合。c层厚度优选5-50μm,c层厚度不足5μm时,成型性、绝缘性不佳,超过50μm,厚度过厚,将导致外基材树脂层柔软性会变差,轻薄化价值也降低。
1.1.2外基材树脂层1表面或、和内部添加剂
外基材树脂层1的表面或、和内部中可以添加润滑剂、阻燃剂、防粘连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增粘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从提高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的成形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外基材树脂层1表层形成由润滑剂构成的层。润滑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润滑剂优选酰胺系润滑剂。
其中,酰胺类润滑剂包括饱和脂肪酸酰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取代酰胺、羟甲基酰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不饱和脂肪酸双酰胺、脂肪酸酰胺和芳香族双酰胺等;其中,以饱和脂肪酸酰胺为例,可以使用月桂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羟基硬脂酸酰胺等;以不饱和脂肪酸酰胺为例,可以举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取代酰胺包括N-油棕榈酸酰胺、N-硬脂酰胺、N-硬脂酰胺、N-油硬脂酰胺和N-硬脂酰胺;羟甲基酰胺包括羟甲基硬脂酸酰胺等;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包括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辛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山嵛酸酰胺和六亚甲基双硬脂酸六亚甲基双山嵛酸酰胺、六亚甲基羟基硬脂酸酰胺、n,n’-二硬脂基己二酸酰胺、n,n’-二硬脂基癸二酸酰胺等;不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包括乙烯双油酸酰胺、乙烯双芥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酸酰胺和n,n’-二油基癸二酸酰胺。脂肪酸酯酰胺包括硬脂酰胺乙基硬脂酸酯等;芳香族双酰胺包括间苯二甲基双硬脂酸酰胺、间苯二甲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酸酰胺等。
存在于外基材树脂层1表面的润滑剂可以是组成原料含有润滑剂的外基材树脂层1中渗出的润滑剂,也可以是在外基材树脂层的表面涂布润滑剂。具体的,外基材树脂层1的表面存在润滑剂时,关于润滑剂的涂布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涂布约3mg/m2以上,更优选涂布4-30mg/m2左右。
1.2第二胶粘剂层2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中,在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复合的情况下,可选的,设置有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胶粘剂层2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粘结剂层叠合。
第二胶粘剂层2的厚度只要能够粘接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优选的范围,可列举出1-10μm左右,更优选2-5μm左右。
1.2.1第二胶粘剂层2的组分
本发明对第二胶粘剂层2无特别限制,第二胶粘剂层2是以提高外基材树脂层1与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粘接性为目的而形成的层,主要包含粘结剂,可以是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单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另一方面粘接剂可以是化学反应型、溶剂挥发型、热熔融型、热压型等中的任一种。
其中,粘结剂为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时,包括主剂和固化剂;其中,主剂可列举的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聚酯等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12、共聚聚酰胺等聚酰胺树脂、聚烯烃、环状聚烯烃、酸改性聚烯烃、酸改性环状聚烯烃等聚烯烃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纤维素、(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氨基树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橡胶、有机硅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固化剂根据粘接成分所具有的官能团进行选择,如从多官能环氧树脂、含有甲基磺酸的聚合物、泊里胺树脂、无机酸等中进行适当的选择。
优选的,本发明第二胶粘剂层2中所用粘结剂为:以聚酯多元醇和聚氨酯改性的多元醇等作为二元醇主剂,芳香族或脂肪族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形成的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
可选的,本发明第二胶粘剂层2中所用粘结剂优选为:二元或多元的聚酯、聚氨酯改性聚酯的一种或两种、异氰酸酯的组合。其中,异氰酸酯并不特别现定于分子中具有两个或多个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等聚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1.2.2第二胶粘剂层2的制成
在中间金属层3和外基材树脂层1间涂布含有上述粘结剂的浆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使浆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形成第二胶粘剂层2,进一步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和中间金属层3复合,并在一定温度下存放处理一定时间后,使第二胶粘剂层2发生固化反应,得到外基材树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组成的复合树脂层。
1.2.3第二胶粘剂层2表面或、和内部的添加剂
第二胶粘剂层2只要不妨碍粘接性,就允许添加其他成分,可以含有着色剂、热塑性弹性体、增粘剂、填料等。
其中,通过第二胶粘剂层2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着色剂,可以对锂离子电池用包装材料进行着色,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颜料、染料等着色剂;其中,颜料的种类只要是不损害外层胶粘剂层的粘接性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颜料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选用0.05-5μm左右、优选0.08-2μm左右(颜料的平均粒径为由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元件测定的中值粒径),再者,颜料含量只要实现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被着色就没有特别限制,优选5-60%左右、更优选10-40%。具体的,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以使用偶氮系、酞菁系、喹吖啶酮系、蒽醌系、二恶嗪系、靛硫靛系、苝系、异吲哚啉系等颜料;作为无机颜料,可以使用炭黑系、氧化钛系、镉系、铅系、异吲哚啉系等颜料;其中,为了使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的外观成为黑色,优选炭黑。
1.3「着色层8」
除上述将着色剂添加在第二胶粘剂层2中外,可选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在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之间、或外基材树脂层1外侧设置有着色层8。
1.3.1着色层8的组分
着色层8主要组分为着色剂,着色剂可以使用颜料、染料,着色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作为着色层中含有的着色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参考上述第二胶粘剂层2中有关着色剂的示例。
1.3.2着色层8的制成
着色层8的制成不做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含有着色剂的油墨涂布在外基材树脂层1的表面、第二胶粘剂层2的表面或者中间金属层3的表面而形成。
1.4「中间金属层3」
本发明所指中间金属层3是在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中,至少能够抑制水分浸入的阻隔层。
1.4.1中间金属层3的组分及其含量
本发明强调中间金属层3是含有Fe、Si、Sb、Cu,并进行了退火处理的铝合金箔。通过管理Sb和Si的量可以减小中间金属层的结晶粒径及尺寸偏差,提高强度和伸长率;通过管理Cu的量,对提高中间金属层的铝合金箔强度也是有效的,增加Cu的添加量会提高强度,对成型起到积极作用。
提高Cu的含量对成型有好处,却增加腐蚀的风险,通过设置内、外防腐蚀层可以有效防止发生腐蚀,但以往在添加合金成分后,会导致铝合金箔表面析出合金,进而影响轧制油的挥发,如果铝合金箔表面轧制油没有挥发干净,即在铝合金箔表面洁净度低的情况下,会影响后续内、外防腐蚀层的效果,导致剥离力低下,所以需要将合金成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既可以提高铝合金箔的成型性,又不会析出合金成分影响后续涂布的目的。同时,表面的清洁度可以通过以润湿试剂测试润湿性为指标的方法或以接触角为指标的方法来管理。作为润湿性的指标,为D级以上,优选为B级。另外,作为接触角的指标,以纯水测试时,接触角度25以下,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更你为10以下。润湿性低于C级,或者接触角超过25时,会导致与后述防腐层的反应性或初期的密合性恶化。如果反应性恶化,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和中间金属层3的反应就变得不充分,则对作为电池内容物的电解液的渗透耐性和对电解质和水的反应中产生的氟化氢的耐性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对中间金属层3的附着力降低,防腐层发生溶解,中间金属层3和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有可能剥离,从而缩短电池的寿命。另外,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和中间金属层3的初期密合性恶化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合金成分的调整及使合金的比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抑制合金从铝合金箔中析出。另外,在轧制时的退火工序中,能使温度和时间条件的管理变得容易。综上,通过限定铝合金箔中Fe、Si、Sb、Cu四种元素的含量组合,使表面清洁度的管理变得容易、耐久性即耐电解液性稳定,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铝合金箔层表面润湿性测试可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5638.5-2016,铝箔测试方法,第5部分:润湿性的检测”。另外,铝合金箔层接触角测试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638.9-2008,铝箔测试方法第9部分:亲水性测量”。
当铝合金箔中Si的含量超过0.1%时,结晶粒径变大,粒径尺寸偏差大,拉伸强度降低,成型性变差;当铝合金箔中Sb的含量超过0.06%时,拉伸强度及拉伸率趋于稳定,对成型性无明显积极作用,且成品毒性增加,影响实际实用性;当铝合金箔中Fe的含量超过1.7%时,多余的Fe因无法与Si或Al形成化合物而析出,使铝合金箔拉伸强度降低,成型性变差;且Fe过量易导致腐蚀变色,影响复合膜的耐电解液性;当铝合金箔中Cu的含量超过0.65%且Fe的含量为1时Cu的含量超过0.5时,铝合金箔易发生腐蚀,影响复合膜的耐电解液性。
具体的,该铝合金箔成分中的Fe含量为1.7%以下;Si含量为0.1%以下,优选为0.05%以下;Sb含量为0.06%以下,优选为0.05%以下;Cu含量为0.003%以上,0.65%为上限,优选为0.01%以上;做为上述合金含量的进一步优选,当Fe的含量为1时,Si的含量为0.09以下,更优选为0.07以下,Cu的含量为0.5以下。
1.4.2中间金属层3的物性
本发明中,以铝合金箔进行轧制作业时,与轧制用辊轴向成直角的方向(铝合金箔行进的方向)作为MD方向;以与轧制用辊轴向平行的方向(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为TD方向;TD的45表示与TD方向成45°的方向。
本发明强调当铝合金箔的TD的45,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8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0.2%屈服强度为35MPa以上时,铝合金箔TD的45,MD方向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差距称为各项异性,各向异性越小对复合膜的成型性越有利。且铝合金箔的拉伸强度过小时,复合膜成型后在受到外部冲击或内部压力时易变形。所以对铝合金箔各方向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进行限定,使获得的铝合金箔在具有高成型性的同时又不易变形。进一步优选TD的45,MD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拉伸强度为9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2%以上,0.2%屈服强度为40MPa以上。
1.4.3中间金属层3的制成
中间金属层3的表面润湿性为D级以上,或蒸馏水的滴定接触角角度为15以下,优选为10以下。如果中间金属层3的润湿性或表面水接触角超出给定范围,说明在制造阶段的压延油存在仍残留在金属上的可能性,因此第一耐腐蚀层6、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形成的界面附着能力变差,电池长期保管中,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存在脱落的风险,易发生电池漏液等情况,作为其预防措施,除进行150℃以上的退火处理,也可进行等离子体、电晕法、碱液进行脱油,碱脱油的方法就是将金属浸渍在50-65℃的碱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然后干燥,得到脱油处理的中间金属层3。
1.5「第二耐腐蚀层7与第一耐腐蚀层6」
本发明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在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中,具有避免电解质与水分反应生成的氟化氢腐蚀中间金属层3表面,阻止中间金属层3与外基材树脂层1、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分离、分层,保持中间金属层3表面的均一性,使得粘接性、润湿性变化小的作用。
本发明第二耐腐蚀层7至少是由防腐液或树脂,涂覆或叠合在中间金属层3靠近外基材树脂层1的一侧形成的的单层或多层。
本发明第一耐腐蚀层6至少是由防腐液或树脂,涂覆或叠合在中间金属层3靠近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一侧形成的的单层或多层。
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中间金属层与热熔性树脂层间密合力的角度考虑,优选为1nm-3.0μm,进一步优选为1nm-1.5μm。另外,防腐层铬量在8mg/㎡到50mg/㎡间,优选为10mg/㎡到30mg/㎡。
1.5.1第二耐腐蚀层7与第一耐腐蚀层6的制成
作为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的形成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方式,例如:第一步:利用碱浸渍法、电解洗净法、酸洗净法、电解酸洗净法、氧活化法、压延时的热处理(退火处理)等处理方法,对靠近或接触中间金属层3的内热粘接树脂层8或外基材树脂层1的表面进行脱脂处理;第二步:使用本发明的防腐蚀液,通过棒涂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浸渍法等方式涂布、高温化合反应作用于中间金属层3表面,已涂布防腐蚀液的中间金属层3在130-200℃的高温下热处理0.5-5min,形成第二耐腐蚀层7或第一耐腐蚀层6。
1.5.2第二耐腐蚀层7与第一耐腐蚀层6的组分
可选的,本发明强调所用第一耐腐蚀层6包括三价铬化合物、无机酸、氟化物、有机树脂和水,三价铬化合物、无机酸、氟化物、有机树脂的比例在(19-60):(3-60):(0-10):(6-60)的范围内;其中,三价铬化合物与有机树脂的比例在(3-100):10的范围内。其中,第一耐腐蚀层6中的三价铬化合物至少是由硝酸铬、磷酸铬、氟化铬、氯化铬中的一种组成;无机酸至少是由硝酸、磷酸中的一种组成;氟化物可以举出氢氟酸、氟化铬、氟化镁、氟化铁元素、氟化钴、氟化镍、氟化铵、氟化钛及其络合物、氟化锆盐或其络合物、氟化镁、氟化氢铵等,优选氟化铬;有机树脂是由聚丙烯酸系树脂和聚乙烯醇组成,其中,聚丙烯酸系树脂为聚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亚克力酸马来酸共多聚体、乙酸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丙烯酸和苯乙烯的共聚物及它们的钠盐、铵盐等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丙烯酸的铵盐、钠盐或胺盐等聚丙烯酸的衍生物、更优选为丙烯酸与二羧酸或二羧酸无水物的共多聚体、还优选为丙烯酸和羧酸或二硫酸酐的共聚物的铵盐、钠盐或胺盐;聚丙烯类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分子量越大,防腐蚀性越高,但聚丙烯酸类树脂的水溶性低下,调配的防腐蚀液不稳定,生产制造缺乏稳定性,分子量越小,防腐蚀性越低,因此,本发明中,聚丙烯酸类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限定在1000以上以保持耐久性高,并限定在100万以下以保持制造稳定性良好,更优选是3000-80万左右。
可选的,本发明强调所用第一耐腐蚀层6至少包括由三价铬化合物、无机酸、有机树脂、有机溶剂、钛酸盐组成的水溶液,第一耐腐蚀层6中三价铬化合物、无机酸、有机树脂、钛酸盐的比例在(25-38):(1-8):(10-12):(0-5)的范围内。其中,三价铬化合物与有机树脂的比例要控制在(2-4):1的范围内;第一耐腐蚀层6中的三价铬化合物至少是由硝酸铬、氟化铬、氯化铬、磷酸铬、中的一种组成;无机酸至少是由硝酸、氢氟酸中的一种组成;有机树脂为聚乙烯醇;钛酸盐,不是特别限定,可选择硫酸亚钛、氧硫酸钛、硫酸钛铵、硝酸钛、硝酸钛铵、硫酸钛、氟钛酸及其络合物、乙酰乙酸乙酯、三甲基乙醇、三聚氰胺、正丁基对苯二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可选的,本发明强调所用第一耐腐蚀层6至少包括含有氨基化酚聚合物、三价铬化合物及磷化合物的树脂构成,第一耐腐蚀层6中氨基化酚聚合物、三价铬化合物及磷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为每1m2树脂膜层中,氨基化酚聚合物约为1-200mg,三价铬化合物以铬换算约为0.5-50mg及磷化合物以磷换算约为0.5-50mg。
可选的,本发明强调所用第一耐腐蚀层6至少包括靠近中间金属层3的由氧化铈组合磷酸类无机物构成的第一层,以及,叠合在第1层上至少是由阳离子系或阴离子系聚合物构成的第二层;其中,磷酸类无机物包括磷酸或磷酸盐,其中,第1层相对于氧化铈100质量份配合有磷酸类无机物1-100质量份。
第二耐腐蚀层7与第一耐腐蚀层6的组分选用范围相同。
1.6「第一胶粘剂层4」
第一胶粘剂层4是为了使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牢固地粘接而设置的中间层,本发明第一胶粘剂层4可以为单层或多层叠合。
对于第一胶粘剂层4的厚度,只要具备作为粘接层的功能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80μm左右,进一步优选1-50μm左右。
1.6.1第一胶粘剂层4的组分
第一胶粘剂层4的成分至少包括改性聚烯烃树脂、溶液型胶粘剂、熔融型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6.1.1改性聚烯烃树脂
可选的,第一胶粘剂层4的成分至少包括改性聚烯烃树脂,改性聚烯烃树脂可列举有羧酸改性聚烯烃、羧酸改性环状聚烯烃、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烯烃、马来酸改性聚烯烃、无水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聚酰胺改性聚烯烃、丙烯酸改性聚烯烃、巴豆酸改性聚烯烃、酰亚胺改性聚烯烃等;其中,从提升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改性聚烯烃、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烯烃、马来酸改性聚烯烃、无水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聚酰胺改性聚烯烃。特别的,第一胶粘剂层4中所使用的聚烯烃及其改性树脂,可选用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中所使用的树脂类型相同。
可选的,本发明中的第一胶粘剂层4的主要成分为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聚烯烃树脂为聚丙烯(PP)含量超过50%的嵌段共聚聚丙烯树脂(B-PP)、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R-PP)、均聚聚丙烯树脂(H-PP)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形成的单层或两层以上膜层。
1.6.1.2溶液型内层胶粘剂
可选的,从使锂离子电池元件用包装材料的长期使用稳定性角度出发,第一胶粘剂层4的成分至少包括溶液型胶粘剂,其中,溶液型胶粘剂溶质包括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为主剂组合环氧系、多官能异氰酸酯系、碳二亚胺系、恶唑啉系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固化剂,或/和组合三乙胺、N,N-二甲基乙醇胺等氨化合物的硬化剂,溶液型胶粘剂溶质可以为水、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酮、甲苯、甲基环己烷等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本发明对溶液型胶粘剂的酸值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当溶液型胶粘剂的酸值小于0.5mgKOH/g时,与固化剂的固化反应点少,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结性不稳定,当酸值超过200mgKOH/g时,固化剂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固化反应过于剧烈,会形成坚硬的树脂层,耐弯曲性恶化,使得金塑复合膜的灵活性下降,或弯折产生裂缝,存在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剥离的情况,因此本发明限定该溶液型胶粘剂的酸值在0.5-200mg KOH/g的范围内。
可选的,在溶液型胶粘剂内无固化剂的条件下即:溶液型胶粘剂主要由酸改性聚烯烃和胺化合物作为硬化剂组成;酸改性聚烯烃和胺化合物的比率为10:1-125:1,优选15:1-50:1;其中,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为熔点在110℃以上的聚丙烯,聚丙烯的含量在50%以上。
其中,溶液型胶粘剂所用酸改性聚烯烃树脂所用酸改性剂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酐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其中优选为马来酸酐或丙烯酸改性的聚烯烃;本发明对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聚烯烃树脂熔点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如果熔点在60℃以下,耐热性较低,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在高温下会发生剥离的情况,如果熔点超过155℃,耐热性较好,但和固化剂的反应时,会形成了坚硬的树脂层,弯曲性不好,因此金塑复合膜的灵活性下降,或弯折产生裂缝,存在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剥离8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强调优选熔点在60-155℃;另外,本发明对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聚烯烃树脂重均分子量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如果重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下,加热时,树脂流动性高,在热封时,会造成厚度严重变薄,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附着强度(在加入固化剂反应的情况下)会变低,存在密封性问题,如果重均分子量超过150000,则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在加入固化剂反应的情况下),会形成坚硬的树脂层,耐弯曲性变差,使金塑复合膜5的灵活性下降,或弯折产生裂缝,存在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剥离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强调优选重均分子量在10000-150000的范围内。
溶液型胶粘剂所用环氧系固化剂,只要是具有至少1个环氧基的化合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改性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酚醛清漆缩水甘油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等环氧树脂;所用多官能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只要是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以上物质的聚合或加成后的成分或此类混合物与其他聚合物的反应物;所用碳化二亚胺系固化剂,只要是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碳化二亚胺基(-N=C=N-)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至少2个以上碳化二亚胺基的聚碳化二亚胺化合物;所用恶唑啉系固化剂,只要是具有恶唑啉骨架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
关于制成,上述溶质、溶剂形成的溶液型胶粘剂可涂布至第一耐腐蚀层6上,用于粘黏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加热使溶剂挥发,得到第一胶粘剂层4的厚度为1-50μm,优选1-10μm左右,更优选1-5μm,在厚度不足1μm的情况下,厚度太薄,会使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的粘结力降低,使粘结性成为问题;厚度超过10μm,虽然保证粘结性,但是在固化剂反应的情况下,会形成了坚硬的树脂层,耐弯曲性变差,使电池元件用外包装材料的灵活性下降,存在弯折发生裂缝的风险,增加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剥离风险。
1.6.1.3熔融型内层胶粘剂
可选的,第一胶粘剂层4的成分至少包括组分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融型胶粘剂,优选的,该第一胶粘剂层4的厚度为5-50μm。
其中,本发明对熔融型胶粘剂所用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当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熔点在135℃以下时,加热会造成树脂流动性变高,加压热封时,厚度变薄严重,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附着强度会变低,存在密封性问题,当熔点在165℃以上时,加压热封时流动性相对较低,耐热性提高,但与中间金属层3复合时,热收缩量增多,使得内部应力增加,热熔融型内层8与中间金属层3的附着能力会下降,因此,如果长期保管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与中间金属层3剥离的情况,且由于热封时的加热,会进一步发生热收缩,与中间金属层间5的粘附力下降,密封强度变低,将严重影响密封性能,因此本发明特别限定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为135-165℃;同时,本发明对熔融型胶粘剂所用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MFR(230℃)数值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当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MFR(230℃)在低于3g/10min,热熔融后挤出到中间金属层上复合时,挤出成膜性容易出现不稳定,如果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MFR(230℃)在高于15g/10min,加热会造成树脂流动性变高,在加压热封时,厚度变薄严重,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附着强度会变低,存在密封性问题,因此本发明特别限定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MFR(230℃)为3-10g/10min;并且,本发明对熔融型胶粘剂所用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改性度具有特别限定,基于当热熔融型第一胶粘剂层4的改性度不足1%时,会造成与中间金属层3的粘接性不稳定,如果改性度超过15%,虽然不会出现物性问题,但会导致生产价格上涨,因此最好避免这种现象,因此,本发明特别限定所用聚烯烃树脂的改性度为1%-15%,优选3%-12%。具体的,熔融型胶粘剂所用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为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酐等改性的聚烯烃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1.7「内热熔接树脂层5」
在本发明的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中,内热熔接树脂层5是在组装电池时通过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来密封电池元件功能的层,亦可称为热封层,本发明内热熔接树脂层5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相同或不同的树脂层叠合而成。
对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实现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后发挥出密封电池元件的功能即可,可选用约100μm以下,更优选25-80μm左右。
1.7.1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组分
对于构成内热熔接树脂层的树脂,以可热熔接为主,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聚烯烃、酸改性聚烯烃等含有聚烯烃主链的树脂。
1.1.7.1聚烯烃
作为聚烯烃,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均聚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例如丙烯与乙烯的嵌段共聚物)、聚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例如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等聚丙烯;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丁烯-丙烯的三元共聚物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优选聚丙烯。作为共聚物时的聚烯烃树脂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1.1.7.2酸改性聚烯烃树脂
作为酸改性聚烯烃树脂,是通过用酸成分与聚烯烃嵌段聚合或接枝聚合而改性的聚合物,可以为聚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等极性分子与聚烯烃共聚而成的共聚物等;其中,酸成分可以使用马来酸、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羧酸或磺酸,以及其酸酐,优选使用丙烯酸或马来酸及其酸酐。
可选的,内热熔接树脂层5可以为至少由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聚乙烯中的两种以上聚合物所形成一层或多层的复合膜。
优选的,本发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组成树脂的熔点进行限定,基于当组成树脂熔点在120℃以下时,加热时流动性高,在加压热封时,厚度会变薄,与中间金属层3的附着力下降,加压使电池内部的被挤压部分树脂流向没有被挤压的边缘部分,电池的膨胀收缩和弯曲加工的外力等引起裂缝,电解液通过裂缝会渗透到中间金属层处,造成内热熔接树脂层的绝缘电阻下降,发生漏电现象,电池寿命会缩短,当熔点超过162℃时,树脂的结晶性提高使得加压热封时的流动性相对变低,耐热性提高,但高结晶性树脂热封时,形成了硬而脆的树脂层,因此,在电池的膨胀收缩和弯曲加工的外力等情况下,树脂层容易龟裂,得不到长期稳定的密封性,因而本发明优选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组成树脂的熔点在120-162℃,更优选为130-162℃;本发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组成树脂的MFR(230℃)数值进行限定,基于当树脂的MFR(230℃)低于2g/10min时,加压热封时树脂的流动性较低,很难得到稳定的密封性,当树脂的MFR(230℃)超过15g/10min时,加压热封时,树脂流动性太高,树脂厚度变薄严重,密封性也难以得到稳定,另外,加压使电池内部的被挤压部分树脂流向没有被挤压的边缘部分,电池的膨胀收缩和弯曲加工的外力等引起裂缝,电解液通过裂缝会渗透到中间金属层处,造成内热熔接树脂层的绝缘电阻下降,发生漏电现象,电池寿命会缩短,因而本发明优选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组成树脂的MFR(230℃)树脂为2-15g/10min,更优选为MFR(230℃)为3-12g/10min;本发明对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进行限定,基于当内热熔接树脂层的厚度不足20μm时,由于厚度不能充分覆盖热密封装置等机械加工尺寸的偏差和条件的偏差,所以很难得到均匀的热熔接部分,更不能得到稳定的密封性,
另外,加压使电池内部的被挤压部分树脂流向没有被挤压的边缘部分,内热熔接树脂层的厚度变薄,电池的膨胀收缩和弯曲加工的外力等易引起裂缝,电解液通过裂缝会渗透到中间金属层处,造成内热熔接树脂层的绝缘电阻下降,发生漏电现象,电池寿命会缩短。当内热熔接树脂层的厚度超过120μm时,水蒸气透过量会增多,电池内部的水分增多,与电解液反应产生气体,易发生膨胀、破裂、漏液的危险性,电池寿命降低,过量氟化氢腐蚀防腐蚀处理的金属层,导致中间金属层与内热熔接树脂层的附着强度下降,容易发生电解液漏液等问题,因而,本发明优选一层或多层树脂膜组成的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20-120μm,更优选为25-80μm;当内热熔接树脂层5为多层时,与中间金属层3接触的一侧为内树脂层,远离中间金属层3的一侧为外树脂层,优选外树脂层的厚度应在2μm以上,熔点在130-152℃。
关于制成,内热熔接树脂层5通过热挤出的方式复合到中间金属层3上,形成一层或多层的内热熔接树脂层5。
关于制成,内热熔接树脂层5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4叠合在中间金属层3上,此时需进行低于第一胶粘剂层4熔点60℃的热处理。
1.1.7.3助剂
为提高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的成型性,内热熔接树脂层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爽滑剂,爽滑剂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已知范围内选择使用,爽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爽滑剂可以从构成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树脂中渗出,也可以在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表面涂布;优选使用酰胺系爽滑剂,作为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使用在上述外基材树脂层7的表层;爽滑剂的含量优选为10-50mg/m2,进一步优选为15-40mg/m2
为抑制制造工序中的热劣化,内热熔接树脂层5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抗氧化剂等成分,抗氧化剂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在已知范围内选择使用,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2.高成型金塑复合膜的制成
基于前述对金塑复合膜可能包括的各层叠结构的阐述说明,以下列举本发明的金塑复合膜可能存在的几种层叠结构之间的复合方式:
2.1中间金属层3的脱油处理
中间金属层3的表面润湿性为65mN/m,优选为70mN/m以上,或蒸馏水的滴定接触角角度为15度以下,优选为10度以下。如果中间金属层3的润湿性或表面水接触角超出给定范围,说明在制造阶段的压延油存在仍残留在金属上的可能性,因此防腐蚀层6或7,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形成的界面附着能力变差,电池长期保管中,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存在脱落的风险,易发生电池漏液等情况,作为其预防措施,可进行150℃以上的退火处理,也可进行等离子体、电晕法、碱液进行脱油,碱脱油的方法就是将金属浸渍在50-65℃的碱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然后干燥,得到脱油处理的金属。
2.2中间金属层3上防腐蚀层6或7的形成
在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相接触侧的中间金属层3表面涂布防腐蚀液后,在高温下热处理一段时间。
2.3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
在中间金属层3和外基材树脂层1间涂布有机溶剂溶解的聚氨酯系胶粘剂,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使有机溶剂挥发,形成第二胶粘剂层2,进一步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和中间金属层3复合,并在一定温度下存放处理一定时间后,使第二胶粘剂层2发生固化反应,得到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组成的复合树脂层。当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的复合不使用外层胶粘剂时,中间金属层3与外基材树脂层1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得到复合,通过加热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线处理外基材树脂层1使其膜化,即可得到外基材树脂层1与中间金属层3组成的复合树脂层。
由上述可知,中间金属层3与外基材树脂层1之间还可能存在着色层8、第二耐腐蚀层7、第一耐腐蚀层6,着色层8、第二耐腐蚀层7、第一耐腐蚀层6与中间金属层3的复合方式可参考1.3.1着色层8的制成、1.5.1第二耐腐蚀层7与第一耐腐蚀层6的制成相关说明。
2.4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之间的复合
在得到外基材树脂1与中间金属层3组成的复合树脂层后,可选用下列任意方式实现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复合;
a、干式复合法:由主剂、固化剂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液型内层胶粘剂,涂布到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组成的复合膜的中间金属层3的防腐蚀面上,干燥溶液型内层胶粘剂,形成第一胶粘剂层4,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接面进行热复合,后进行熟化处理,形成了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复合产品。优选的是,与第一胶粘剂层4相接触的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接面预先进行电晕处理。另外,可进行不超过第一胶粘剂层4熔点温度60℃的熟化处理。
b、熔融挤出法:在中间金属层3或中间金属层3的第一耐腐蚀层6上通过熔融挤出的方式形成组分含有熔融型胶粘剂的第一胶粘剂层4,在第一胶粘剂层4的表面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接面进行热复合,形成包括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或第二耐腐蚀层7/中间金属层3/第一耐腐蚀层6)/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复合产品,为提高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间的剥离力,可进行不超过第一胶粘剂层4熔点温度60℃的热处理。
c、共同熔融挤出法:组分含有熔融型胶粘剂的第一胶粘剂层4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通过共挤出法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或第二耐腐蚀层7/中间金属层3/第一耐腐蚀层6)/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复合产品,若与第一胶粘剂层4相接触的中间金属层3表面有进行防腐蚀,为提高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的剥离力,可进行不超过第一胶粘剂层4熔点温度60℃的热处理。
d、热贴合法:将熔点在100℃以上的树脂主剂和固化剂溶解在水性或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型内层胶粘剂。涂布到由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3层组成的复合层的金属层防腐蚀处理面6上,干燥溶液型内层胶粘剂,形成第一胶粘剂层4。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接面进行热复合,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中间金属层3/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复合产品。为了提高中间金属层3和内热熔接树脂层5间的剥离力,可进行不超过第一胶粘剂层4熔点温度60℃的热处理。内热熔接树脂层5也可以通过挤压法成型,或者也可以使用薄膜,当使用薄膜时,优选的是,与第一胶粘剂层4相接触的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粘接面预先进行电晕处理。
3.高成型金塑复合膜的测试方式
3.1外基材树脂层(亦即本发明独权中的层叠体)1多层共挤结构中a层和c层间的 剥离强度
把外基材树脂层1制备成直条状,样条尺寸为100*15mm,使用拉伸试验装置进行外基材树脂层1中a层和c层间剥离测试,将已剥离开的a层薄膜放在伸缩试验装置的上夹板中,c层薄膜放在下夹板中,然后在伸缩速度为50mm/min的情况下,进行剥离面呈180°的T型剥离,开始测定a层和c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剥离强度的读取方式为a层及c层的移动距离在50mm,选取移动距离10mm到40㎜之间的剥离强度的平均值。5个/组进行平行测试。
3.2外基材树脂层(亦即本发明独权中的层叠体)1或高成型金塑复合膜的穿刺强
根据JISZ1707标准,如下所示,穿刺速度:50mm/min,针:直径1.0mm,前端形状半径0.5mm。将刺穿薄膜的最大值作为刺穿强度。
3.3外基材树脂层(亦即本发明独权中的层叠体)1或高成型金塑复合膜的根据JISC2110标准,使用短时间法,在23℃或40℃空气中,电极圆柱/Φ75圆柱,0.3kv/sec的条件下,最大电压为100kV的绝缘破坏试验装置测量绝缘破坏电压。
3.4成型深度
成型尺寸98mm×57mm、压制压力1.0MPa、拐角r=1.0mm、凸型边部r角=1.0mm、凸型凹型间隙0.5mm。
以下将列举一种如图4依次层叠设有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耐腐蚀层7/中间金属层3/第一耐腐蚀层6/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金塑复合膜的制成方式。
层叠方法如下:预先对外基材树脂层1与第二胶粘剂层2接触的面实施了电晕处理。使用本发明的由具有至少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3层的多层共挤结构的外基材树脂层1用干式复合法复合铝合金箔层3。具体而言,在经过退火处理、脱脂处理后表面接触角为15的40μ铝合金箔3的两面涂上钝化液,形成第一耐腐蚀层6和第二耐腐蚀层7,将重均分子量为5000,Tg为50℃,羟基值为25mg KOH/g的非结晶性聚酯多元醇与重均分子量为20000,Tg为-17℃,羟基值为8mg KOH/g的非结晶性聚酯多元醇按照重量比为3:2的比例混合,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形成NCO/OH比值为6.2的混合外层粘接液,在铝合金箔3哑光面上涂布形成第二胶粘剂层2(3μm)。将第二胶粘剂层2和外基材树脂层1复合后,在80℃的温度下进行3天的熟化处理,制成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耐腐蚀层7/铝合金箔3。以下,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耐腐蚀层7/铝合金箔3作为复合外基材树脂复合膜。
第一耐腐蚀层6和第二耐腐蚀层7主要是由硝酸铬、磷酸、硝酸、聚丙烯酸(PAA)组成的水溶液,控制铝合金箔层3上涂布的防腐蚀层6或7中硝酸铬、磷酸、硝酸、聚丙烯酸(PAA)所占比例为58:4:0.7:5使铬含量为15mg/㎡。
中间金属层3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之间的层叠方法可选上述“2.4中间金属层3与内 热熔接树脂层5之间的复合”a、b、c、d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通过热共挤形成的2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的层厚比为1:1,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3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4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1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7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外基材树脂层1和中间金属层3复合所使用第二胶粘剂层2为:将重均分子量为5000、Tg为50℃、羟值为25mgOH/g的非结晶性聚酯多元醇与重均分子量为20000、Tg为-17℃、羟值为8mgOH/g的非结晶性聚酯多元醇以重量比为3∶2混合而成的主剂,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固化剂,混合后形成厚度为3μm的第二胶粘剂层2。
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使用上述列举的一种依次层叠设有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耐腐蚀层7/中间金属层3/第一耐腐蚀层6/第一胶粘剂层4/内热熔接树脂层5金塑复合膜的制成方式中所言的外基材树脂层1/第二胶粘剂层2/第二耐腐蚀层7/铝合金箔3作为复合外基材树脂复合膜的方式。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8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2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通过热共挤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层厚比例为1:1,b层的厚度为2μm,c层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5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8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3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0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6N/μm。
中间金属层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d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1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8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3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以及改性聚酯系弹性体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三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层厚比为2:1:2,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4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7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5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3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7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2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4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6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7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5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1.9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8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9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5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组成,其中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1,b层的厚度为2μm,c层含有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5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8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5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6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b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7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6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b-1层和b-2层共挤形成的两层共挤结构(其中b-2层与c层相接触),其中,b-1层中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2层中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3:1,b层的厚度为2μm,c层含有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3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2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7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3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2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5mm。
实施例7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芳香族聚酰胺MXD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5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2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7N/μm。
中间金属层3为50μm的退火处理镀镍铁箔,该铁箔表面镀上了厚度为1μm的镍层,该镀镍铁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1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27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6.0mm。
实施例8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6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5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1.9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0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5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10.0mm。
实施例9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1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4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5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0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1.7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0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4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10.0mm。
实施例10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3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6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5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1.7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6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0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6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10.0mm。
实施例11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以及改性聚酯系弹性体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三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层厚比为2:1:2,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芳香族聚酰胺MXD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4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7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3.5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2.3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7N/μm。
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在200℃温度下与中间金属层3进行了热压复合,中间金属层3为50μm的退火处理镀镍铁箔,该铁箔表面镀上了厚度为1μm的镍层。
内热熔接树脂层5用两层熔融共挤流延到中间金属层3上进行复合,与中间金属层3接触那一层内热熔接树脂层中添加酸改性酸改性聚烯烃,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1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27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6.0mm。
对比例1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5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6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2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2.5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4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6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d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9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2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6.5mm。
对比例2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料通过热共挤形成的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料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混合料的层厚比为1:1,含磺基聚酯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3,b层的厚度为0.5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20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2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2.0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8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5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d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9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7.5mm。
对比例1、2与实施例8相比,虽然也采用了新构成的PET/PA共挤膜,但对比例1的b层的厚度太厚,横截面渗透的水分会很多,正常温湿度条件下,还有一定的剥离强度、绝缘性表现,但高温湿环境中,过量的水分进入破坏了b层结构,剥离强度、绝缘性低下,冲深深度会大幅降低;对比例2的b层厚度太薄,内聚强度低,各项性能均有下降,且厚度太薄,共挤出时可能会有针孔产生,冲深深度会大幅降低。
对比例3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酸改性聚烯烃,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7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0.8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4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3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0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7.5mm。
对比例4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磺基聚酯,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2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0.9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2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38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1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0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7.5mm。
对比例5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改性聚酯弹性体,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7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1.0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4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38N/μm。
中间金属层3为40μm的8021系退火处理铝箔,该铝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a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0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7.5mm。
对比例6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尼龙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7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4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1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4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37N/μm。
中间金属层3为30μm的经过热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箔,该不锈钢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b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2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2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3mm。
对比例3,传统的PET/PA共挤法中间是一层酸改性聚烯烃层,聚烯烃经酸改性后含有了极性基团,可以与聚酰胺薄膜反应,具有一定的粘接性,但对结晶性聚酯,粘接性就相对偏弱了,所以剥离强度整体不高,当高温湿环境下,水汽的进入破坏了酸改性聚烯烃极性基团与薄膜的粘接,剥离强度大幅降低。因为PET/PA之间的剥离强度低下,冲深时被拉伸分层,冲深低下,同样的穿刺强度也低下。同时,因酸改性聚烯烃与结晶性聚酯、聚酰胺不是同一性质树脂,聚烯烃的中间层隔开了聚酯和聚酰胺,击穿电压没有得到提高。
对比例4,PET/PA共挤中间是一层含磺基聚酯层,含磺基聚酯虽然因为自身是聚酯,可以与结晶性聚酯薄膜很好的相溶粘接,具有一定的粘接性,理论上磺基是极性基团能对聚酰胺有一定的粘接性,但磺基是易吸水且易水解的基团,在环境中很容易被水解失去粘接性,所以实际剥离强度不高,当高温湿环境下,水汽的进入增加,剥离强度、绝缘性等更是大幅降低。因为PET/PA之间的剥离强度低下,冲深时被拉伸分层,冲深低下,同样的穿刺强度也低下。
对比例5、6,PET/PA共挤中间是一层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因为自身是聚酯,可以与结晶性聚酯薄膜很好的相溶粘接,具有一定的粘接性,因为改性所以对聚酰胺也有一定的粘接性,但相对偏弱,所以剥离强度整体不高,当高温湿环境下,水汽的进入破坏了聚酯系弹性体与聚酰胺的粘接,剥离强度降低。因为PET/PA之间的剥离强度低下,冲深时被拉伸分层,冲深低下,同样的穿刺强度也低下,同样的原因导致击穿电压没有得到提高。
对比例7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的混合物组成,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的混合比例为1:9,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芳香族聚酰胺MXD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1.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5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4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50μm的退火处理镀镍铁箔,该铁箔表面镀上了厚度为1μm的镍层,该镀镍铁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4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3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mm。
对比例8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物组成,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和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为1:9,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芳香族聚酰胺MXD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下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1.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5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4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50μm的退火处理镀镍铁箔,该铁箔表面镀上了厚度为1μm的镍层,该镀镍铁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4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3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mm。
对比例9
外基材树脂层1为具有a层/b层/c层3层的共挤结构,其中,a层是PET,b层是由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以及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物组成,其中酸改性聚烯烃和含磺基聚酯以及改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混合比例依次为2:9:9,b层的厚度为2μm,c层是芳香族聚酰胺MXD6,a层、b层和c层通过共挤的方式形成外基材树脂层1。由此形成的外基材树脂层1: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1kv/μm;其在40℃,相对湿度9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6kv/μm。其次,a层/c层的剥离强度在23℃,相对湿度50±5%的测试环境下为1.2N/15mm;在40℃,相对湿度90±2%的测试环境下为0.5N/15mm。另外,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45N/μm。
中间金属层3为50μm的退火处理镀镍铁箔,该铁箔表面镀上了厚度为1μm的镍层,该镀镍铁箔两面均经过防腐蚀液的防腐蚀处理。
第二胶粘剂层2的选择及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之间的复合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胶粘剂层4采用c的方式与内热熔接树脂层5复合,内热熔接树脂层5的厚度为80μm。
通过上述方法将外基材树脂层1、中间金属层3、内热熔接树脂层5层叠形成本发明高成型金塑复合膜。所述高成型金塑复合膜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击穿电压为0.04kv/μm。其次,其在23℃,相对湿度50%放置24h后,测试其穿刺强度为0.13N/μm。另外,其冲深深度为4mm。
对比例7、8、9,PET/PA共挤中间是一层酸改性聚烯烃与含磺基聚酯或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共混物或三者的共混物,因为酸改性聚烯烃的极性基团与聚酰胺薄膜有一定粘接性,含磺基聚酯、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结晶性聚酯薄膜相溶粘接,所以粘接性有提高,但酸改性聚烯烃与含磺基聚酯、聚酯性弹性体是不相溶的物质,有相分离存在,另外聚烯烃、聚酯弹性体,内聚强度都不高,所以剥离强度提高有限,当高温湿环境下,水汽的进入破坏了极性基团之间的粘接,同时也会进入相分离空间,剥离强度大幅降低。冲深深度、穿刺强度因为b层的相分离和内聚强度不高原因,都没有表现出理想的结果。同时,因为相分离的存在,击穿电压提高有限没有得到提高。
上述实施例1-11及对比例1-9中所有a层厚度均为3μm,所有c层厚度均为20μm。

Claims (25)

1.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基材树脂层、中间金属层、内热熔接树脂层;所述外基材树脂层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其中,
所述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
所述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或者所述b层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和含磺基聚酯且不含有酸改性聚烯烃,又或者所述b层含有含磺基聚酯和酸改性聚烯烃且不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中间金属层与所述内热熔接树脂层相接触的一侧形成的第一防腐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防腐蚀层和所述内热熔接树脂层之间设有第一胶粘剂层;在所述外基材树脂层与所述中间金属层之间设有第二胶粘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中间金属层与所述外基材树脂层相接触的一侧形成的第二防腐蚀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金属层与所述第二胶粘剂层相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二防腐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b层/c层共挤结构的总厚度小于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a层/b层/c层构成的多层共挤结构中,所述b层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或者所述b层含有含磺基聚酯和酸改性聚烯烃且不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时,所述b层是由多层构成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时,所述b层为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多层结构或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共混层)的多层结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时,所述b层为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共混层)的多层结构,且酸改性聚烯烃在与c层相接触侧时,所述b层的厚度为1-3μ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和含磺基聚酯且不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时,所述b层是由单层或多层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是由单层构成时,所述单层为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的共混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是由多层构成时,所述多层中的每一层均为改性聚酯系弹性体与含磺基聚酯的共混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2.6N/15m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2%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1.0N/15mm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φ25的电极圆柱和φ75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对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总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1kv/μm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用前端R0.5mm的测试针头、以50mm/min的测试速度实施穿刺强度的测试,相对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总厚度的穿刺强度为0.15N/μm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的冲深深度为4.5-10.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3.2N/15mm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其特征在于:a层和c层间的剥离强度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2%的环境下,以剥离速度50mm/min为计,其剥离强度为1.9N/15mm以上。
2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作为外基材树脂层应用到金塑复合膜中;所述层叠体至少具有聚酯层(a层)/粘接层(b层)/聚酰胺层(c层)的多层共挤结构,其中,
所述a层含有结晶性聚酯,
所述c层含有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含磺基聚酯,或者所述b层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和含磺基聚酯且不含有酸改性聚烯烃,又或者所述b层含有含磺基聚酯和酸改性聚烯烃且不含有改性聚酯系弹性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φ25的电极圆柱和φ75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相对于所述层叠体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23kv/μm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0%±2%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以φ25的电极圆柱和φ75的电极圆柱夹持,以0.3kV/秒的升压速度实施击穿,其相对于厚度的绝缘破坏电压为0.15kv/μm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用前端R0.5mm的测试针头、以50mm/min的测试速度实施穿刺强度的测试,相对于厚度的穿刺强度为0.65N/μm以上。
2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作为电池的外包装材料。
CN202210172189.7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Active CN114559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2189.7A CN114559725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2189.7A CN114559725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9725A CN114559725A (zh) 2022-05-31
CN114559725B true CN114559725B (zh) 2024-02-13

Family

ID=8171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2189.7A Active CN114559725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972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0496A (ja) * 2006-09-21 2008-05-01 Gunze Ltd ポリアミド系多層フィルム
JP2009083478A (ja) * 2007-09-14 2009-04-23 Gunze Ltd 層間強度に優れた多層積層体
JP2014007130A (ja) * 2012-06-27 2014-0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気化学セル用包装材料
JP2015026580A (ja) * 2013-07-29 2015-02-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外装材
CN105102228A (zh) * 2013-04-02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叠膜、太阳电池模块用背板及太阳电池模块
CN105895833A (zh) * 2016-05-30 2016-08-24 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包装材料
CN108701780A (zh) * 2016-11-28 2018-10-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N108886112A (zh) * 2016-11-28 2018-11-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N110167754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波士胶公司 可挤出的防雾共聚酯热密封树脂
CN111279509A (zh) * 2017-10-18 2020-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和电池
CN113059884A (zh) * 2021-03-17 2021-07-02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及电池
CN113517504A (zh) * 2020-12-07 2021-10-19 江西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复合膜及其电化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0496A (ja) * 2006-09-21 2008-05-01 Gunze Ltd ポリアミド系多層フィルム
JP2009083478A (ja) * 2007-09-14 2009-04-23 Gunze Ltd 層間強度に優れた多層積層体
JP2014007130A (ja) * 2012-06-27 2014-0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気化学セル用包装材料
CN105102228A (zh) * 2013-04-02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叠膜、太阳电池模块用背板及太阳电池模块
JP2015026580A (ja) * 2013-07-29 2015-02-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外装材
CN105895833A (zh) * 2016-05-30 2016-08-24 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包装材料
CN108701780A (zh) * 2016-11-28 2018-10-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N108886112A (zh) * 2016-11-28 2018-11-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N110167754A (zh) * 2017-01-11 2019-08-23 波士胶公司 可挤出的防雾共聚酯热密封树脂
CN111279509A (zh) * 2017-10-18 2020-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和电池
CN113517504A (zh) * 2020-12-07 2021-10-19 江西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复合膜及其电化学装置
CN113059884A (zh) * 2021-03-17 2021-07-02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及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合物锂电池软包装材料铝塑膜的性能评价方法;万玲玉;卞沛文;;科技风;2016041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9725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63632B (zh) 一种金属复合膜,电化学装置
US10790481B2 (en) Packaging material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material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1653694B (zh) 一种电池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电池
CN113059884A (zh) 一种电池元件用高成型且耐久性优异的外包装材料及电池
WO2023092957A1 (zh) 金属复合膜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3958A1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14300792A (zh) 锂电池复合包装材料
WO2023093072A1 (zh) 一种耐电解液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材料及电池
CN113927973A (zh) 一种高冲深电池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CN112913070A (zh) 蓄电器件用外装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电器件
CN11467863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装用铝塑复合膜及电池
CN114262579B (zh) 金属复合膜及其应用
CN114559725B (zh) 一种高成型性金塑复合膜、层叠体及电池
US11205814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packaging material
US10734616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packag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packaging material
US20220278397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packaging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2022037026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15000594B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金属塑复合膜
WO2023190997A1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外装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15851157A (zh) 一种耐电解液腐蚀的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CN115799734A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电池装置用外包装材料
CN115000594A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金属塑复合膜
CN117941129A (zh) 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膜和蓄电器件
CN117136458A (zh) 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电器件
CN117957697A (zh) 蓄电器件用外包装材料、其制造方法、膜和蓄电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