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854A -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854A
CN114557854A CN202210271568.1A CN202210271568A CN114557854A CN 114557854 A CN114557854 A CN 114557854A CN 202210271568 A CN202210271568 A CN 202210271568A CN 114557854 A CN114557854 A CN 114557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head
arc
fixedly connected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15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飞
秧杰
熊燃
熊昕丽
黄东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102715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8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0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G13/121Head or ne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61G13/126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with specific supporting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3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3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 A61G2203/34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ensor means for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上身定位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架,颈部固定架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封堵槽,颈部固定架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轨,颈部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与颈部固定架配合使用的颈部固定结构;颈部固定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架,头部固定架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头部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颈部固定结构配合使用的与头部固定结构;解决现有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在对患者颈部和头部固定过程中,无法利用医疗辅具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稳固固定,不方便医生操作,容易造成手术失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摄影技术,在神经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头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时,为了得到一份清晰、准确的头颅DSA影像及介入栓塞或支架植入时,手术的并发症的降低,手术患者的头颈部固定很重要,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从而需要用到固定装置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预先固定。
然而现有的固定装置在对患者颈部和头部固定过程中,基本采用麻醉方式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局部麻醉,无法利用医疗辅具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稳固固定,而医生对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刺激到患者神经,且每个患者体质对麻醉剂的受用程度不同,导致患者头部和颈部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位移晃动,不利医生手术诊断的同时,也直接提高患者神经介入手术的治疗风险,降低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引发患者术后并发症,甚至脑死亡,为此,提出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在对患者颈部和头部固定过程中,基本采用麻醉方式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局部麻醉,无法利用医疗辅具对患者颈部和头部进行稳固固定,不方便医生操作,容易造成手术失误的问题,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上身定位架,上身定位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架,颈部固定架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封堵槽,颈部固定架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轨,颈部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的外侧设置有与颈部固定架配合使用的颈部固定结构;
颈部固定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架,头部固定架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头部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颈部固定结构配合使用的与头部固定结构。
进一步,辅助机构包括滑块,四组滑块滑动连接在弧形导轨的内腔,四组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轨配合使用的复位弹力绳,颈部固定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型气泵且小型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两端均连通有支管且支管的内腔设置有电控阀,两组支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与滑块固定配合的弧形气囊,三通接头的顶端连通有泄压管且泄压管的内腔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颈部固定结构包括弧形定位架,两组弧形定位架固定在弧形气囊的顶部,两组弧形气囊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与弧形定位架配合使用的弯管,弯管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定位架并连通有定位气囊,两组弧形定位架的内侧从前至后依次嵌设有压力传感器,两组弧形定位架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心跳传感器,两组弧形定位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封堵槽配合使用的封堵板,封堵板相向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搭扣座,封堵板相向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力带且弹力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搭扣座卡扣配合的搭扣头。
进一步,头部固定结构包括步进马达,步进马达固定在头部固定架的右侧且步进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正反丝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通槽配合使用的连接架,连接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定位架,头部定位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头部定位架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与防护垫配合使用的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两组支管采用伸缩式橡胶螺纹软管,两组弧形气囊的最大膨胀程度与弧形导轨的行程长度相同。
进一步,定位气囊采用扁平状椭圆体设计且定位气囊的边缘端部做有防护倒边设计,两组压力传感器和两组心跳传感器的凸起高度均与定位气囊的形变高度相同。
进一步,头部固定架内腔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T型凸块,T型凸块的背面与连接架的正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上身定位架和颈部固定架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且连接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扣头,连接带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扣,拉扣头的内腔卡扣有拉扣座,上身定位架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网,上身定位架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上身定位架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柄,螺纹杆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弧形定位架配合使用的腮部定位架,颈部固定架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头部定位架配合使用的承托架。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医生先将四组拉扣座向上打开,将四组连接带上的四组拉扣头分别卡扣至对应的四组拉扣座上,再将四组拉扣座向下关闭,接着再由四组调节扣分别调节四组连接带的张紧度,直至上身定位架和颈部固定架固定在病床上即可,然后医生再将患者的上身平躺在上身定位架上,并将患者的颈部和头部分别位于颈部固定架上的颈部预留槽以及两组头部定位架的内侧,且承托架对患者颈部和头部之间进行有效定位承托,再由透气网对患者背部进行辅助透气散热;
S2、待患者平躺姿势完成后,小型气泵开启并将气体供入三通接头内,然后气体由三通接头均分成两路同步供入两根支管内,接着气体由两根支管供入两组弧形气囊内,随着气体的逐渐增加,则两组弧形气囊逐渐膨胀且长度增加,然后两组弧形气囊带动滑块在弧形导轨内滑动,并对复位弹力绳进行弹性拉伸,从而两组弧形气囊均匀向上顶起;
S3、然后均匀向上顶起的两组弧形气囊再同步带动两组弧形定位架向上移动,两组弧形定位架再带动两组封堵板远离封堵槽,直至两组弧形气囊膨胀带动两组弧形定位架移动至最大行程为止,则延伸后的两组弧形定位架对患者颈部两侧进行有效限位,同时为患者喉咙部位提供预留活动空间,与此同时,两组弧形气囊内的气体经过两组弯管均匀供入两组定位气囊内,随着气体的供入使两组定位气囊膨胀,直至两组定位气囊与患者颈部紧密贴合,同时两组压力传感器对两组弧形定位架、两组定位气囊与患者颈部之间的贴合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若两组弧形定位架、两组定位气囊和与患者颈部之间的贴合压力过大时,两组电控阀同步控制两根支管关闭,且泄压阀控制泄压管开启,对多余气体进行排泄,使两组弧形定位架、两组定位气囊和与患者颈部之间保持在最佳固定位置,同时两组心跳传感器对患者颈部心跳进行实时感应,以防两组弧形定位架固定过紧阻碍患者呼吸,待两组弧形定位架、两组定位气囊对患者颈部两侧定位完成后,医生再分别将两组弹力带上的两组搭扣头卡扣至搭扣座的卡扣位置,即可对患者颈部再次弹性贴合定位;
S4、待患者颈部固定后,医生再分别握紧两组旋柄并带动两根螺纹杆对应在两组螺纹筒内顺时针转动,则两根螺纹杆分别带动两组腮部定位架移动至患者两侧腮帮位置,即两组腮部定位架对患者两侧腮帮位置进行定位,然后步进马达开启并带动正反丝杆正转,正反丝杆带动两组螺纹套同步向内侧移动,两组螺纹套再通过两组连接架带动两组头部定位架同步向内侧移动,同时两组连接架再带动T型凸块在T型滑槽内辅助滑动限位,由两块防护垫提供防护作用,直至两组头部定位架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紧密贴合为止,同时两组位置传感器对两组头部定位架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之间的贴合位置进行实时感应,确保两组头部定位架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之间紧密贴合定位,即可完成患者颈部和头部的固定工作,医生再对颈部和头部固定后的患者进行神经手术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辅助机构,由滑块、复位弹力绳、小型气泵、三通接头、支管、电控阀、弧形气囊、泄压管和泄压阀的配合,对两组弧形定位架提供均匀气动驱动力,使两组弧形定位架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有效定位和复位操作,通过设置颈部固定结构,由弧形定位架、弯管、定位气囊、压力传感器、心跳传感器和封堵板的配合,保证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的固定紧密性,避免弧形定位架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颈部出现晃动的情况。
2.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搭扣座、弹力带和搭扣头的配合,对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再次弹性定位,在预留患者喉咙部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的定位效果,通过设置头部固定结构,由步进马达提供驱动来源,再由正反丝杆、螺纹套、连接架、头部定位架和位置传感器的配合,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头部四周进行有效定位,确保患者在神经介入治疗时的稳固性,避免患者头部位移晃动,加大神经介入治疗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3.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两组支管采用伸缩式橡胶螺纹软管,为两组弧形气囊的膨胀形变提供供气作用,满足两组支管跟随两组弧形气囊移动状态下的长度变化行程需求,通过两组弧形气囊的最大膨胀程度与弧形导轨的行程长度相同,扩大两组弧形气囊的碰撞移动行程距离,使两组弧形定位架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进行有效固定,通过两组压力传感器和两组心跳传感器的凸起高度均与定位气囊的形变高度相同,避免两组压力传感器和两组心跳传感器对患者颈部皮肤造成挤压压痕,保证两组压力传感器和两组心跳传感器与患者颈部皮肤之间的接触舒适度。
4.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T型滑槽和T型凸块,对连接架起到滑动限位的作用,保证连接架的移动平稳性和顺畅性,通过设置拉扣座、连接带、调节扣和拉扣头,使上身定位架和颈部固定架与病床之间稳固连接,同时也便于医生对上身定位架和颈部固定架与病床之间进行快速拆装,通过安装槽和透气网,由于手术治疗时间大多较长,对患者背部提供散热作用,防止汗液聚集在患者背部造成不适感。
5.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防滑纹路,增大患者背部与上身定位架之间的平躺摩擦力,通过螺纹筒、旋柄、螺纹杆和腮部定位架,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两侧腮帮位置再次定位,防止患者头部发生移动,通过承托架,对患者颈部和头部之间进行有效承托限位的同时,也使患者颈部的颈椎保持在最佳生理曲线状态。
6.本发明所公开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辅助机构,对两组弧形定位架提供均匀气动驱动力,使两组弧形定位架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有效定位和复位操作,通过设置颈部固定结构,保证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的固定紧密性,避免弧形定位架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颈部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再对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再次弹性定位,在预留患者喉咙部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弧形定位架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的定位效果,通过设置头部固定结构,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头部四周进行有效定位,确保患者在神经介入治疗时的稳固性,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固定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身定位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颈部固定架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辅助机构和颈部固定结构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弧形导轨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弧形气囊、弯管、定位气囊和弧形定位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头部固定架的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承托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中:1、上身定位架;2、颈部固定架;3、弧形导轨;4、辅助机构;41、滑块;42、复位弹力绳;43、小型气泵;44、三通接头;45、支管;46、电控阀;47、弧形气囊;48、泄压管;49、泄压阀;5、颈部固定结构;51、弧形定位架;52、弯管;53、定位气囊;54、压力传感器;55、心跳传感器;56、封堵板;57、搭扣座;58、弹力带;59、搭扣头;6、头部固定架;7、头部固定结构;71、步进马达;72、正反丝杆;73、螺纹套;74、连接架;75、头部定位架;76、位置传感器;8、T型滑槽;9、T型凸块;10、拉扣座;11、连接带;12、调节扣;13、拉扣头;14、透气网;15、螺纹筒;16、螺纹杆;17、腮部定位架;18、承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上身定位架1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网14,由于手术治疗时间大多较长,对患者背部提供散热作用,防止汗液聚集在患者背部造成不适感,上身定位架1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路,增大患者背部与上身定位架1之间的平躺摩擦力。
上身定位架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架2,颈部固定架2上开设有颈部预留槽,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1且连接带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扣头13,连接带1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扣12,拉扣头13的内腔卡扣有拉扣座10,使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与病床之间稳固连接,同时也便于医生对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与病床之间进行快速拆装,颈部固定架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封堵槽,颈部固定架2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轨3,颈部固定架2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包括滑块41,四组滑块41滑动连接在弧形导轨3的内腔,四组滑块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轨3配合使用的复位弹力绳42,颈部固定架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型气泵43且小型气泵43的出气口连通有三通接头44,三通接头44的两端均连通有支管45且支管45的内腔设置有电控阀46,两组支管45采用伸缩式橡胶螺纹软管,为两组弧形气囊47的膨胀形变提供供气作用,满足两组支管45跟随两组弧形气囊47移动状态下的长度变化行程需求,两组支管45的另一端连通有与滑块41固定配合的弧形气囊47,两组弧形气囊47的最大膨胀程度与弧形导轨3的行程长度相同,扩大两组弧形气囊47的碰撞移动行程距离,使两组弧形定位架51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进行有效固定,三通接头44的顶端连通有泄压管48且泄压管48的内腔设置有泄压阀49,通过设置辅助机构4,由滑块41、复位弹力绳42、小型气泵43、三通接头44、支管45、电控阀46、弧形气囊47、泄压管48和泄压阀49的配合,对两组弧形定位架51提供均匀气动驱动力,使两组弧形定位架51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有效定位和复位操作。
辅助机构4的外侧设置有与颈部固定架2配合使用的颈部固定结构5,颈部固定结构5包括弧形定位架51,两组弧形定位架51固定在弧形气囊47的顶部,两组弧形气囊47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弯管52,弯管52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定位架51并连通有定位气囊53,定位气囊53采用扁平状椭圆体设计且定位气囊53的边缘端部做有防护倒边设计,两组弧形定位架51的内侧从前至后依次嵌设有压力传感器54,两组弧形定位架51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心跳传感器55,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的凸起高度均与定位气囊53的形变高度相同,避免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对患者颈部皮肤造成挤压压痕,保证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与患者颈部皮肤之间的接触舒适度,两组弧形定位架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封堵槽配合使用的封堵板56,封堵板56相向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搭扣座57,封堵板56相向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力带58且弹力带5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搭扣座57卡扣配合的搭扣头59,通过设置颈部固定结构5,由弧形定位架51、弯管52、定位气囊53、压力传感器54、心跳传感器55和封堵板56的配合,保证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的固定紧密性,避免弧形定位架51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颈部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搭扣座57、弹力带58和搭扣头59的配合,对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再次弹性定位,在预留患者喉咙部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的定位效果;颈部固定架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架6,头部固定架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头部固定架6的内腔设置有颈部固定结构5配合使用的与头部固定结构7。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9所示,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上身定位架1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网14,由于手术治疗时间大多较长,对患者背部提供散热作用,防止汗液聚集在患者背部造成不适感,上身定位架1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路,增大患者背部与上身定位架1之间的平躺摩擦力,上身定位架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架2,颈部固定架2上开设有颈部预留槽,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1且连接带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扣头13,连接带1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扣12,拉扣头13的内腔卡扣有拉扣座10,使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与病床之间稳固连接,同时也便于医生对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与病床之间进行快速拆装。
颈部固定架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封堵槽,颈部固定架2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轨3,颈部固定架2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包括滑块41,四组滑块41滑动连接在弧形导轨3的内腔,四组滑块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轨3配合使用的复位弹力绳42,颈部固定架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型气泵43且小型气泵43的出气口连通有三通接头44,三通接头44的两端均连通有支管45且支管45的内腔设置有电控阀46,两组支管45采用伸缩式橡胶螺纹软管,为两组弧形气囊47的膨胀形变提供供气作用,满足两组支管45跟随两组弧形气囊47移动状态下的长度变化行程需求,两组支管45的另一端连通有与滑块41固定配合的弧形气囊47,两组弧形气囊47的最大膨胀程度与弧形导轨3的行程长度相同,扩大两组弧形气囊47的碰撞移动行程距离,使两组弧形定位架51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进行有效固定,三通接头44的顶端连通有泄压管48且泄压管48的内腔设置有泄压阀49,通过设置辅助机构4,由滑块41、复位弹力绳42、小型气泵43、三通接头44、支管45、电控阀46、弧形气囊47、泄压管48和泄压阀49的配合,对两组弧形定位架51提供均匀气动驱动力,使两组弧形定位架51对患者颈部两侧位置有效定位和复位操作。
辅助机构4的外侧设置有与颈部固定架2配合使用的颈部固定结构5,颈部固定结构5包括弧形定位架51,两组弧形定位架51固定在弧形气囊47的顶部,两组弧形气囊47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弯管52,弯管52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定位架51并连通有定位气囊53,定位气囊53采用扁平状椭圆体设计且定位气囊53的边缘端部做有防护倒边设计,两组弧形定位架51的内侧从前至后依次嵌设有压力传感器54,两组弧形定位架51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心跳传感器55,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的凸起高度均与定位气囊53的形变高度相同,避免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对患者颈部皮肤造成挤压压痕,保证两组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心跳传感器55与患者颈部皮肤之间的接触舒适度,两组弧形定位架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封堵槽配合使用的封堵板56,封堵板56相向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搭扣座57,封堵板56相向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力带58且弹力带5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搭扣座57卡扣配合的搭扣头59,通过设置颈部固定结构5,由弧形定位架51、弯管52、定位气囊53、压力传感器54、心跳传感器55和封堵板56的配合,保证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的固定紧密性,避免弧形定位架51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颈部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搭扣座57、弹力带58和搭扣头59的配合,对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之间再次弹性定位,在预留患者喉咙部分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弧形定位架51与患者颈部两侧位置的定位效果。
颈部固定架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架6,头部固定架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头部固定架6的内腔设置有颈部固定结构5配合使用的与头部固定结构7,头部固定结构7包括步进马达71,步进马达71固定在头部固定架6的右侧且步进马达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72,正反丝杆7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73,螺纹套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通槽配合使用的连接架74,头部固定架6内腔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8,T型滑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T型凸块9,T型凸块9的背面与连接架74的正面固定连接,对连接架74起到滑动限位的作用,保证连接架74的移动平稳性和顺畅性,连接架7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定位架75,上身定位架1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5且螺纹筒15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柄,螺纹杆16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腮部定位架17,颈部固定架2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头部定位架75配合使用的承托架18,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两侧腮帮位置再次定位,防止患者头部发生移动,通过承托架18,对患者颈部和头部之间进行有效承托限位的同时,也使患者颈部的颈椎保持在最佳生理曲线状态,承托架18的两侧均开设有耳部配合槽,使承托架18对患者耳部区域进行贴合限位,头部定位架7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头部定位架75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与防护垫配合使用的位置传感器76。
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头部固定结构7包括步进马达71,步进马达71固定在头部固定架6的右侧且步进马达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72,正反丝杆7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73,螺纹套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通槽配合使用的连接架74,头部固定架6内腔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8,T型滑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T型凸块9,T型凸块9的背面与连接架74的正面固定连接,对连接架74起到滑动限位的作用,保证连接架74的移动平稳性和顺畅性,连接架7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定位架75,上身定位架1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5且螺纹筒15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柄,螺纹杆16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腮部定位架17,颈部固定架2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头部定位架75配合使用的承托架18,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两侧腮帮位置再次定位,防止患者头部发生移动,通过承托架18,对患者颈部和头部之间进行有效承托限位的同时,也使患者颈部的颈椎保持在最佳生理曲线状态,承托架18的两侧均开设有耳部配合槽,使承托架18对患者耳部区域进行贴合限位,头部定位架7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头部定位架75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与防护垫配合使用的位置传感器76,通过设置头部固定结构7,由步进马达71提供驱动来源,再由正反丝杆72、螺纹套73、连接架74、头部定位架75和位置传感器76的配合,对颈部固定后的患者头部四周进行有效定位,确保患者在神经介入治疗时的稳固性,避免患者头部位移晃动,加大神经介入治疗的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医生先将四组拉扣座10向上打开,将四组连接带11上的四组拉扣头13分别卡扣至对应的四组拉扣座10上,再将四组拉扣座10向下关闭,接着再由四组调节扣12分别调节四组连接带11的张紧度,直至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固定在病床上即可,然后医生再将患者的上身平躺在上身定位架1上,并将患者的颈部和头部分别位于颈部固定架2上的颈部预留槽以及两组头部定位架75的内侧,且承托架18对患者颈部和头部之间进行有效定位承托,再由透气网14对患者背部进行辅助透气散热;
S2、待患者平躺姿势完成后,小型气泵43开启并将气体供入三通接头44内,然后气体由三通接头44均分成两路同步供入两根支管45内,接着气体由两根支管45供入两组弧形气囊47内,随着气体的逐渐增加,则两组弧形气囊47逐渐膨胀且长度增加,然后两组弧形气囊47带动滑块41在弧形导轨3内滑动,并对复位弹力绳42进行弹性拉伸,从而两组弧形气囊47均匀向上顶起;
S3、然后均匀向上顶起的两组弧形气囊47再同步带动两组弧形定位架51向上移动,两组弧形定位架51再带动两组封堵板56远离封堵槽,直至两组弧形气囊47膨胀带动两组弧形定位架51移动至最大行程为止,则延伸后的两组弧形定位架51对患者颈部两侧进行有效限位,同时为患者喉咙部位提供预留活动空间,与此同时,两组弧形气囊47内的气体经过两组弯管52均匀供入两组定位气囊53内,随着气体的供入使两组定位气囊53膨胀,直至两组定位气囊53与患者颈部紧密贴合,同时两组压力传感器54对两组弧形定位架51、两组定位气囊53与患者颈部之间的贴合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若两组弧形定位架51、两组定位气囊53和与患者颈部之间的贴合压力过大时,两组电控阀46同步控制两根支管45关闭,且泄压阀49控制泄压管48开启,对多余气体进行排泄,使两组弧形定位架51、两组定位气囊53和与患者颈部之间保持在最佳固定位置,同时两组心跳传感器55对患者颈部心跳进行实时感应,以防两组弧形定位架51固定过紧阻碍患者呼吸,待两组弧形定位架51、两组定位气囊53对患者颈部两侧定位完成后,医生再分别将两组弹力带58上的两组搭扣头59卡扣至搭扣座57的卡扣位置,即可对患者颈部再次弹性贴合定位;
S4、待患者颈部固定后,医生再分别握紧两组旋柄并带动两根螺纹杆16对应在两组螺纹筒15内顺时针转动,则两根螺纹杆16分别带动两组腮部定位架17移动至患者两侧腮帮位置,即两组腮部定位架17对患者两侧腮帮位置进行定位,然后步进马达71开启并带动正反丝杆72正转,正反丝杆72带动两组螺纹套73同步向内侧移动,两组螺纹套73再通过两组连接架74带动两组头部定位架75同步向内侧移动,同时两组连接架74再带动T型凸块9在T型滑槽8内辅助滑动限位,由两块防护垫提供防护作用,直至两组头部定位架75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紧密贴合为止,同时两组位置传感器76对两组头部定位架75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之间的贴合位置进行实时感应,确保两组头部定位架75与患者头部两侧位置之间紧密贴合定位,即可完成患者颈部和头部的固定工作,医生再对颈部和头部固定后的患者进行神经手术治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上身定位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定位架(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颈部固定架(2),所述颈部固定架(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封堵槽,所述颈部固定架(2)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导轨(3),所述颈部固定架(2)的内腔设置有辅助机构(4),所述辅助机构(4)的外侧设置有与颈部固定架(2)配合使用的颈部固定结构(5);
所述颈部固定架(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头部固定架(6),所述头部固定架(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头部固定架(6)的内腔设置有颈部固定结构(5)配合使用的与头部固定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滑块(41),四组所述滑块(41)滑动连接在弧形导轨(3)的内腔,四组所述滑块(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弧形导轨(3)配合使用的复位弹力绳(42),所述颈部固定架(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小型气泵(43)且小型气泵(43)的出气口连通有三通接头(44),所述三通接头(44)的两端均连通有支管(45)且支管(45)的内腔设置有电控阀(46),两组所述支管(45)的另一端连通有与滑块(41)固定配合的弧形气囊(47),所述三通接头(44)的顶端连通有泄压管(48)且泄压管(48)的内腔设置有泄压阀(4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固定结构(5)包括弧形定位架(51),两组所述弧形定位架(51)固定在弧形气囊(47)的顶部,两组所述弧形气囊(47)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连通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弯管(52),所述弯管(52)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定位架(51)并连通有定位气囊(53),两组所述弧形定位架(51)的内侧从前至后依次嵌设有压力传感器(54),两组所述弧形定位架(51)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心跳传感器(55),两组所述弧形定位架(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封堵槽配合使用的封堵板(56),所述封堵板(56)相向的左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搭扣座(57),所述封堵板(56)相向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弹力带(58)且弹力带(5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搭扣座(57)卡扣配合的搭扣头(5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结构(7)包括步进马达(71),所述步进马达(71)固定在头部固定架(6)的右侧且步进马达(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正反丝杆(72),所述正反丝杆(7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73),所述螺纹套(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通槽配合使用的连接架(74),所述连接架(7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部定位架(75),所述头部定位架(7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头部定位架(75)内侧的中心处嵌设有与防护垫配合使用的位置传感器(7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管(45)采用伸缩式橡胶螺纹软管,两组所述弧形气囊(47)的最大膨胀程度与弧形导轨(3)的行程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气囊(53)采用扁平状椭圆体设计且定位气囊(53)的边缘端部做有防护倒边设计,两组所述压力传感器(54)和两组所述心跳传感器(55)的凸起高度均与定位气囊(53)的形变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架(6)内腔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滑槽(8),所述T型滑槽(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T型凸块(9),所述T型凸块(9)的背面与连接架(74)的正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定位架(1)和颈部固定架(2)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1)且连接带(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扣头(13),所述连接带(1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扣(12),所述拉扣头(13)的内腔卡扣有拉扣座(10),所述上身定位架(1)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透气网(14),所述上身定位架(1)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定位架(1)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5)且螺纹筒(15)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柄,所述螺纹杆(16)的背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弧形定位架(51)配合使用的腮部定位架(17),所述颈部固定架(2)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头部定位架(75)配合使用的承托架(18)。
CN202210271568.1A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Pending CN114557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568.1A CN114557854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568.1A CN114557854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854A true CN114557854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0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1568.1A Pending CN114557854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78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1485A (zh) * 2022-06-14 2022-08-23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于利用穿刺微创手术治疗关节痛风石的辅助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1485A (zh) * 2022-06-14 2022-08-23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基于利用穿刺微创手术治疗关节痛风石的辅助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67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 patient
CN211610560U (zh) 一种小儿眼科手术床
KR20160025559A (ko) 마취 환자용 위치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79025B1 (ko) 코골이 및 수면무호흡증 방지 또는 개선용 수면보조장치
CN104546254A (zh) 脊柱矫形器
CN114557854A (zh) 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CN211157058U (zh) 颈椎前路手术充气式体位垫
CN212996616U (zh) 可调节充气止血收腹带
CN115737349A (zh) 医疗设备辅助固定装置
CN111035523A (zh) 一种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
CN115721492A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防褥疮多用俯卧位气垫床及其应用
CN217938231U (zh) 直立式扫描成像系统及其扫描对象定位装置
CN214968515U (zh) 智能脊柱侧弯矫形器
CN111449863B (zh) 一种适用于卧床患者的内科用护理系统
CN208926752U (zh) 适于脑外科术后烦躁病人的人性化约束装置
CN103239339A (zh) 一种全麻俯卧位头部支撑装置
CN204364187U (zh) 脊柱矫形器
CN208710330U (zh) 医用气囊式体位垫
CN210472162U (zh) 一种耳部整形患者用ct枕
CN113679490A (zh) 一种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CN219048561U (zh) 头颅ct扫描头部定位装置
CN110801241A (zh) 影像科ct检查头托
CN211131968U (zh) 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
CN216495688U (zh) 充气式椎管内麻醉穿刺体位固定装置
CN216294608U (zh) 一种医用充气式仰卧位面颈保护手术体位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