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6038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6038A
CN114556038A CN202080071532.8A CN202080071532A CN114556038A CN 114556038 A CN114556038 A CN 114556038A CN 202080071532 A CN202080071532 A CN 202080071532A CN 114556038 A CN114556038 A CN 114556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core
heat exchang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1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奥迪拉德
G.博洛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4556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6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8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2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4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 F28F9/0226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with resilient gas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2Charged air coo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热交换芯部(2),热交换芯部中容纳有多个管(28)和多个散热装置(30),第二流体在管(28)中流通,第一流体在散热装置(30)之间流通,以及还包括至少一个歧管(8),该歧管限定了供第一流体通过的内部容积(42),并且歧管(8)的足部(48)面向该内部容积,该热交换器(1)还包括设置在热交换芯部(2)和歧管(8)之间的连接部(10),该连接部(10)包括至少一个凸片(72),该凸片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延伸,以便部分地覆盖歧管(8)的足部(48)。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将热交换芯部与用于通过该热交换芯部的流体的入口和/或出口集管箱固定在一起。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例如增压空气冷却器,通常具有包括管的热交换芯部,第一传热流体在管内流通。热交换器还包括用于第二传热流体的入口或出口集管箱,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传热流体是来自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入口或出口集管箱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热交换芯部:使得第二传热流体在管之间流通,并且使得第二传热流体能够与第一传热流体交换热能。出口集管箱也通过固定到所述机动车辆的内燃机上而固定到机动车辆上。
在制造热交换器的过程中,通常使用连接部将集管箱固定到热交换芯部上。该连接部可以包括金属边缘,该金属边缘围绕热交换芯部的外围延伸,并且从该金属边缘延伸出一凸片,该凸片通过压接工具被折叠到集管箱的足部上。
通常,该凸片在热交换器的外侧、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的容积外部被压接到集管箱上。这种压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压接所需的最小距离,因此阻碍了缩减热交换器的尺寸。此缺点在热交换器的出口集管箱处更加普遍,因为其位置直接邻近于机动车辆的其它部件,特别是邻近于气缸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连接部来克服上述缺点,该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压接凸片在集管箱的内部容积中延伸,使得该压接凸片被压接在由所述集管箱限定的内部容积中,并且使得能够减小热交换器的尺寸。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芯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该热交换芯部中流通,该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第一流体的歧管,该歧管限定了供第一流体通过的内部容积,并且所述歧管的足部面向歧管的所述内部容积,该热交换器还包括用于将歧管固定到热交换芯部上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的凸片,所述凸片延伸以便至少部分地与歧管的足部重叠。
热交换器是一种允许两种流体在不进行流体混合的情况下互相交换热能的装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该热交换器尤其可以是增压空气冷却器,其功能是在来自涡轮增压器的空气被允许进入内燃机之前冷却该空气。那么,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芯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该至少一个热交换芯部中流通,并且热交换器还包括出口集管箱,该出口集管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歧管的形式。然后,第一流体可以是来自涡轮增压器的空气流,第二流体可以是液体,并且歧管将离开热交换芯部的空气引向内燃机。
歧管的内部容积由所述歧管的纵向和横向壁以及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限定。歧管的足部则对应于从纵向壁和横向壁伸出的肩部,该肩部指向内部容积并通过跟部基本垂直地延续。
为了将歧管固定到热交换芯部上,连接部围绕热交换芯部的外围设置,使得足部容纳在连接部中,并且使得连接凸片在歧管的内部体积中延伸,从而与足部重叠。换句话说,连接部包括围绕热交换芯部的外围延伸的接触壁和延续该接触壁并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延伸的凸片。这为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延伸的连接部的凸片的压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连接部至少包括底壁和槽壁,它们至少部分地界定了外围凹槽,歧管的足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连接部的凹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歧管的足部包括面向连接部的凹槽的底壁的承载面和与承载面相对并面向连接部的凸片的上表面,并且垫圈容纳在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底壁之间。
连接部的凹槽的底壁从接触壁远离凸片延伸,也就是说朝向歧管的内部容积的外部延伸,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接触壁。然后,底壁由基本垂直于槽壁延伸并面向接触壁的槽壁而延续,从而形成所述凹槽。
足部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在上表面和承载面之间延伸,使得第一面与连接部的底壁接触,第二面与第一面相对并面向槽壁。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连接部中的足部被锁定就位。
位于连接部的底壁和歧管足部的承载面之间的垫圈在足部和连接部之间提供密封。
根据一种变型,垫圈可以直接结合在足部的承载面中,例如通过与其共同模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集流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集流器使得流体路径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内燃机气缸盖。因此,集流器倾向于带回或分配流体流,以便将它引向形成在气缸盖中的每个燃烧室的入口。于是,集流器是设置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的附接部件,并且具有一定尺寸,特别是其高度等效于歧管的高度。等效高度被理解为意味着流动通道不会延伸到歧管的内部容积的外部。还有一种情况是,集流器包括至少一个通道面,该通道面在相对于歧管的表面倾斜的平面中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集流器包括与连接部的凸片接触的支撑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集流器包括由支撑面界定的入口部分和与入口部分相对并指向歧管内部容积的外部的出口部分,出口部分小于入口部分。入口部分是供第一流体进入集流器的部分,出口部分是供第一流体离开集流器的部分。
更具体地,集流器设置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使得它抵靠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凸片。集流器可以完全设置在连接部的凸片上,并且借助于通道面的存在而引导空气流离开热交换芯部,该通道面在内部容积中朝向热交换芯部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集流器的其中一个面上形成狭缝,使得所述狭缝与歧管的内部容积连通,并且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在该狭缝中流通。狭缝通过从热交换器中排出一些空气流来避免歧管的内部容积中的过压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密封部设置在歧管和集流器之间,该密封部被配置成抵靠在热交换器外部的部件上,并且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在该部件上。密封部可以是例如垫圈,并且限制歧管的内部容积和集流器之间的第一流体的泄漏。还有一种情况是,密封部在歧管的内部容积和固定有该歧管的气缸盖之间提供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歧管包括贯通通道,并且集流器包括面向贯通通道形成的开口,并且贯通通道和开口通向歧管的内部容积。
例如,贯通通道和开口允许操作者穿过温度测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热交换芯部包括至少部分地界定内部空间的外围壳体,在该内部空间中容纳有多个串联排列的管和布置在多个管中的管之间的多个散热装置,第二流体在多个管中的至少一个管中流通,并且第一流体沿着热交换芯部的至少一个散热装置在多个管中的两个管之间流通。
更具体地,外围壳体限定了内部空间,多个散热装置和多个管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中,第二流体在通过至少一个入口管道进入热交换芯部并通过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至少一个出口管道离开之后,在至少一个管中流通。然后,可以理解的是,在管中流通的第二流体通过多个散热装置与第一流体交换热能,从而使热能交换的表面积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热交换芯部包括位于热交换芯部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流体通过第一端和第二端进入或离开热交换芯部,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集管箱设置在热交换芯部的第一端,而歧管设置在热交换芯部的第二端。
管和多个散热装置在热交换芯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入口管道可以连接至入口集管箱,以便将离开涡轮增压器的空气引向热交换芯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根据上述特征的热交换器的方法,在该组装过程中,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延伸的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凸片变形,使得所述凸片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歧管的足部重叠。
该方法的第一步可以例如包括抵靠底壁将垫圈安装在连接部的凹槽中。第二步可以是例如将歧管的足部插入连接部的凹槽中,使得足部的承载面与垫圈接触,然后第三步是连接部的凸片变形,使得其与足部的上表面重叠。最后,第四步可以是将集流器安装在歧管的内部容积中,使得其支撑面与连接部的凸片接触。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的示意图,通过阅读下面的说明以及通过非限制性指示给出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透视总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热交换器的OVT平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剖视图的近视图,示出了通过连接部固定到热交换芯部上的歧管;
图4是歧管的透视俯视图,示出了内部容积和设置在所述内部容积中的集流器;
图5示出了安装图1中热交换器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变型和不同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彼此结合,只要它们不是相互不兼容或相互排斥的。特别地,可以设想本发明的变型,其仅包括下述特征的选择,与所描述的其它特征相分离,只要特征的这种选择足以赋予技术优势或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区分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1,在这种情况下是增压空气冷却器,由热交换芯部2、至少一个连接部10、入口集管箱4和出口集管箱6构成,出口集管箱6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歧管8的形式。
热交换芯部2由采取四边形形式的外围壳体12构成,并由两个纵向壁14和两个横向壁16限定。更具体地,热交换芯部2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横向壁16a和第二横向壁16b,以及彼此平行延伸、垂直于第一横向壁16a和第二横向壁16b并且使得它们连接所述横向壁的第一纵向壁14a和第二纵向壁14b。
第一距离D1被定义为在第一横向壁16a和第二横向壁16b之间沿着平行于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的直线测量的距离。第二距离D2被定义为在第一纵向壁14a和第二纵向壁14b之间沿着平行于热交换器1的横向方向T并且垂直于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的直线测量的距离。将会理解的是,第一距离D1限定了热交换芯部2的纵向尺寸,第二距离D2限定了热交换芯部2的横向尺寸,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
热交换芯部2在垂直于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T的垂直方向V上由第一端18和第二端20界定,第二端20在热交换器1的垂直方向V上与第一端18相对。然后,入口集管箱4定位在热交换芯部2的第一端18,而歧管8定位在热交换芯部2的第二端20。
入口管道22连接到入口集管箱4,以便将第一流体引向所述入口集管箱4。然后将理解的是,第一流体,例如来自内燃机的增压空气流,在入口集管箱4和歧管8之间流通,穿过热交换芯部2,更具体地,穿过热交换芯部2的内部空间24,这在图2中可见。内部空间24由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的内表面26限定,并且对应于容纳有多个管28和多个散热装置30的空间。与外围壳体12的内表面26相对的外表面32对应于外围壳体12的背离由热交换芯部2占据的空间的表面。
管28是轧制管或由两块板固定而成,第二流体在这两块板之间流通,并且第一流体围绕这两块板流通。
散热装置30可以采取设置在分隔两个连续管28的空间中的散热片或隔离物的形式。
构成多个管28的管和构成多个散热装置30的散热片在第一端18和第二端20之间的热交换芯部2中延伸。特别是如图2所示,多个管28在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上以多排管28a的形式布置在内部空间24中,所述管彼此间隔开,以便容纳在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上以多排散热装置30a的形式布置的多个散热装置30,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管28a之间。
第二流体在这种情况下是液体,例如乙二醇溶液,其在图1中可见的至少一个入口管道34和图2中可见的至少一个出口管道36之间的多个管28中流通。然后,将理解的是,第二流体在多个管28中的流通使得可以与第一流体交换热能,该第一流体穿过热交换芯部2的由管28界定的通道。然后,通过设置在管28之间的多个散热装置30的存在,热能的交换被优化,因为散热装置以此方式增加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的热能交换的表面积,由此冷却第二流体。
现在将参照图3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歧管8和连接部10。
歧管8基本上采取由两个横向边缘38和两个纵向边缘40限定的四边形的形式。歧管还包括入口开口37和出口开口41,它们在热交换器的垂直方向V上彼此相对,并且第一流体通过这两个开口。那么,横向和纵向边缘以及入口开口37和出口开口41限定了所述歧管8的内部容积42。
更具体地,第一纵向边缘40a和第二纵向边缘40b大致平行于热交换芯部2的第一纵向壁14a和第二纵向壁14b延伸并使其延续。类似地,第一横向边缘38a和第二横向边缘38b大致平行于热交换芯部2的第一横向壁16a和第二横向壁16b延伸并使其延续,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横向边缘连接第一纵向边缘40a和第二纵向边缘40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第一纵向边缘40a和第二纵向边缘40b彼此间隔第三距离D3,该距离D3是沿着平行于热交换器1的横向方向T的直线测量的。根据本发明,第三距离D3严格地大于上述第二距离D2。类似地,第一横向边缘38a和第二横向边缘38b彼此间隔第四距离D4,该距离D4是沿着平行于热交换器1的纵向方向L的直线测量的。然后,第四距离D4严格地大于上述第一距离D1。
那么,从上文可以理解的是,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更具体地说是外围壳体12的外表面32,与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彼此间隔第五非零距离D5。
然后,形成由歧管8的横向边缘38和纵向边缘40如此限定的内部容积42,以便在热交换芯部2的第二端20延续多个管28和多个散热装置30,使得从入口集管箱4流通的第一流体穿过热交换芯部2的内部空间24,然后穿过所述歧管8的内部容积42,最终离开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
歧管8的远端44被定义为是最远离热交换芯部2的端部,并且歧管8的近端46在热交换器1的垂直方向V上与远端44相对,近端46最靠近热交换芯部2。
歧管8包括形成在所述歧管8的近端46处的足部48,使得其至少部分占据由上述第五距离D5形成的空间。足部48特别地包括形成在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处的肩部50,更具体地,其形成在歧管8的近端46处。换句话说,肩部50基本垂直于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延伸,朝向供第一流体通过的该热交换器的内部延伸。足部的上表面52于是被定义为是足部48的由肩部50形成并指向歧管8的内部容积42的表面。因此可从歧管8的内部容积42接近足部48的上表面52。
跟部54从肩部50垂直于其延伸。因此,跟部54基本平行于并面向外围壳体12延伸。因此,跟部54至少部分地由第一面56和第二面58界定,第一面56面向热交换芯部2的外表面32,第二面58与第一面56相对,也就是说背离热交换芯部2。
在自由端,跟部54由承载面60界定,该承载面60基本上垂直于跟部54的第一面56和第二面58并在它们之间延伸。
连接部10提供了热交换芯部和歧管8之间的机械连接。该连接部10在在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在由上述第五距离D5在热交换芯部的第二端20处形成的空间中延伸,并且使得其与歧管8的足部48和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的外表面32接触。那么,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0的功能是将歧管8固定到热交换芯部2上。
为此,连接部10包括接触壁62,接触壁62平行于外围壳体12延伸并且抵靠所述外围壳体12的外表面32设置。连接部10还包括由底壁66界定的凹槽64,该底壁66在接触壁62的与歧管8的内部容积42相对的一端、从接触壁62基本垂直地延伸。然后,底壁66由槽壁68延续,该槽壁68基本垂直于所述底壁66并从所述底壁66朝向歧管8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垫圈70容纳在连接部10的凹槽64中,使得它抵靠部分地界定所述凹槽64的底壁66。垫圈70为歧管8相对于热交换芯部2的固定提供密封。根据未示出的示例,垫圈70可以直接结合在歧管8的所述足部48的跟部54的承载面60中,特别是通过共同模制从而将该垫圈70包覆模制在歧管8上。
歧管8的足部48设置在连接部10中,使得所述足部的第一面56抵靠接触壁62,并且使得所述足部的承载面60面向连接部10的凹槽64的底壁66,特别是与容纳在凹槽64中的垫圈70接触。然后,跟部54的第二面58面向连接部10的槽壁68。
至少一个凸片72从与底壁66所延伸的端部相对的一端、基本垂直于连接部10的接触壁62延伸。换句话说,凸片72从接触壁62伸出,使得它/它们延伸到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更具体地说,凸片72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延伸,使得它/它们延伸成与歧管8的足部48的上足部表面52重叠。
通过刚刚描述的内容,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0使得既可以通过槽壁68防止歧管8在热交换器1的横向方向T上的运动,又可以通过凸片72和底壁66防止歧管8在热交换器1的垂直方向V上的运动。
因此,可从歧管8的内部容积接近凸片72,使得它们可被折叠到容纳在连接部10的凹槽64中的足部48上。
如图3和4所示,歧管8的入口开口37在基本垂直于热交换芯部2的多个管28的平面内延伸,而出口开口41在相对于由入口开口37限定的平面倾斜的平面内延伸。
至少一个固定凸片74从歧管8的远端44延伸,并远离所述歧管8的内部容积42。在所示的示例中,歧管8包括多个固定凸片74,每个固定凸片包括用于将热交换器1固定在机动车辆内的孔,例如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在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中,集流器7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集流器76包括通道壁78,该通道壁78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延伸,与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接触。集流器76的通道壁78的垂直延伸距离与歧管8的所述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基本相同。
通道壁78包括面向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的歧管面80,以及与歧管面80相对并面向歧管8的内部容积42的通道面82。根据本发明,歧管面80平行于与其接触的所述横向边缘38和纵向边缘40延伸,而通道面82在相对于歧管面80倾斜的平面中延伸,该倾斜指向热交换芯部2。因此,集流器76的出口横截面的尺寸小于同一集流器76的入口横截面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通道壁78包括第一集流器端84和第二集流器端88,支撑面86从第一集流器端84延伸,第二集流器端88在热交换器1的垂直方向V上与第一端84相对。支撑面86相对于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和横向边缘38基本垂直地延伸,使得支撑面86抵靠连接部10的至少一个凸片72。然后,将会理解的是,集流器76设置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使得它搁置在连接部10上。
通过对集流器76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集流器76引导空气流离开热交换芯部2并在定向轨迹上穿过歧管8的内部容积42,特别是通过其通道面82,通道面82在所述热交换芯部2的方向上倾斜。集流器76还使得歧管8能够适应内燃机气缸盖,内燃机气缸盖的结构特征可能因机动车辆的不同而不同。
在歧管8的远端44和集流器76的第二集流器端88之间,形成有外围间隙90,其中设置有密封部92,该密封部92例如可以是垫圈。密封部92的功能是在歧管8和集流器76之间提供密封,并且还在热交换器的外部部件(例如气缸盖)和固定到外部部件上的歧管8之间提供密封。
贯通通道94穿过歧管8而形成,更具体地,在所述歧管8的其中一个横向边缘38中形成,使得贯通通道94通向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为此,在集流器76中形成面向贯通通道94的开口96,使得开口96和贯通通道94通向歧管8的内部容积42。这种连接到集流器76的开口96的贯通通道94允许例如温度或压力测量工具从其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至少一个狭缝91形成在集流器76的其中一个面中,更具体地,形成在集流器76的第二集流器端88处,使得所述狭缝与歧管8的内部容积42连通。因此,将会理解的是,在内部容积42中流通的一些空气流在集流器76的狭缝91中流通。以这种方式避免了歧管8的内部容积42内的过压。
现在将参照图5描述用于将歧管8组装在热交换芯部2上的方法,图5使用四幅图示出了该安装方法的四个步骤。
如前所述,在该组装方法中,连接部10在第二垂直端20处预先固定到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的外表面32上。举例来说,连接部10因此被钎焊到外围壳体12的外表面32上。如图5所示,连接部10的凸片72平行于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延伸。
在组装方法的第一步中,操作者将垫圈70放置在连接部10的凹槽64中,也就是说抵靠底壁66。在该第一步之后,组装方法的第二步在于将歧管8定位在热交换芯部2的第二端20处,使得歧管8的足部48被容纳在连接部10中。
更具体地,操作者将歧管8的足部48放置在连接部10中,使得跟部54被容纳在连接部10的凹槽64中,并且垫圈70因此被置于承载面60和凹槽64的底壁66之间。
在已经安装歧管8之后,连接部10的一个或多个凸片72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延伸。更具体地,凸片72在热交换芯部2的外围壳体12和歧管8的纵向边缘40及横向边缘38之间平行延伸。
在第三步中,操作者将压接装置(不可见)引入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以便将连接部10的凸片72折叠到足部48的上表面52上。换句话说,操作者使连接部10的凸片72变形,使得凸片72与足部48的所述上表面52接触。在该压接操作之后,凸片72垂直于连接部10的接触壁62延伸。凸片72的这种折叠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凸片72的自由端面向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外部环境。因此,该第三步包括通过存在于热交换器的内部容积42中的凸片72将歧管8压接到热交换芯部2上。
然后,将会理解的是,压接在歧管8的足部48上的凸片72使得能够与连接部10的凹槽64协作,从而通过防止足部48以任何方式离开连接部10的凹槽64来防止歧管8在垂直方向V上的移动。
在该组装方法的第四步中,操作者将集流器76放置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使得所述集流器76的支撑面86部分地或全部抵靠连接部10的凸片72。
最后,在可选的第五步中,操作者将密封装置92放置在歧管8和集流器76之间,分别在歧管8的远端44和集流器76的第二集流器端88处,在为此目的形成的外围间隙90中。
这种用于将歧管8与连接部10组装在一起的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使得可以直接在歧管8的内部容积42中进行压接,从而允许缩减热交换器的尺寸,因为不再需要出口集管箱与热交换器外部之间的最小压接距离。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描述和示出的装置和配置,而是还扩展到所有等同的装置和配置以及这些装置的任何技术功能组合。

Claims (11)

1.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芯部(2),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所述热交换芯部中流通,所述热交换器(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歧管(8),所述歧管(8)限定供所述第一流体通过的内部容积(42),并且所述歧管(8)的足部(48)面向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所述热交换器(1)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歧管(8)固定至所述热交换芯部(2)的连接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包括形成在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中的至少一个凸片(72),所述凸片(72)延伸以便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歧管(8)的所述足部(48)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连接部(10)至少包括底壁(66)和槽壁(68),所述底壁和所述槽壁至少部分地界定外围凹槽(64),所述歧管(8)的所述足部(48)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连接部(10)的所述凹槽(6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歧管(8)的所述足部(48)包括面向所述连接部(10)的所述凹槽(64)的所述底壁(66)的承载面(60)以及与所述承载面(60)相对并面向所述连接部(10)的所述凸片(72)的上表面(52),其中垫圈(70)被容纳在所述承载面(60)和所述底壁(66)之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集流器(7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集流器(76)包括支撑面(86),所述支撑面(86)与所述连接部(10)的所述凸片(7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集流器(76)包括由所述支撑面(86)界定的入口部分和与所述入口部分相对并指向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外部的出口部分,所述出口部分小于所述入口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狭缝(91)形成在所述集流器(76)的其中一个面中,使得所述狭缝与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连通,并且所述热交换器(1)的空气流在所述狭缝中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密封部(92)设置在所述歧管(8)和所述集流器(76)之间,所述密封部(92)被配置成抵靠在所述热交换器(1)外部的部件上,并且所述热交换器(1)被固定至所述部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热交换芯部(2)包括外围壳体(12),所述外围壳体至少部分地界定内部空间(24),在所述内部空间(24)中容纳多个串联排列的管(28)和布置在所述多个管(28)中的管(28)之间的多个散热装置(30),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多个管(28)中的至少一个管中流通,并且所述第一流体沿着所述热交换芯部(2)的至少一个所述散热装置、在所述多个管(28)中的两个管(28)之间流通。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中,所述热交换芯部(2)包括位于所述热交换芯部(2)两侧的第一端(18)和第二端(20),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进入或离开所述热交换芯部(2),用于所述第一流体的入口集管箱(4)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芯部(2)的所述第一端(18),而所述歧管(8)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芯部(2)的所述第二端(20)。
11.一种用于组装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的方法,在组装过程中,延伸到所述歧管(8)的所述内部容积(42)中的所述连接部(10)的至少一个凸片(72)变形,使得所述凸片至少部分地与所述歧管(8)的所述足部(48)重叠。
CN202080071532.8A 2019-09-16 2020-09-08 热交换器 Pending CN1145560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1910188 2019-09-16
FR1910188A FR3100877B1 (fr) 2019-09-16 2019-09-16 Echangeur de chaleur.
PCT/FR2020/051548 WO2021053282A1 (fr) 2019-09-16 2020-09-08 Echangeur de chaleu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6038A true CN114556038A (zh) 2022-05-27

Family

ID=6821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1532.8A Pending CN114556038A (zh) 2019-09-16 2020-09-08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9657A1 (zh)
EP (1) EP4031757B1 (zh)
CN (1) CN114556038A (zh)
FR (1) FR3100877B1 (zh)
WO (1) WO2021053282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24A (zh) * 2003-04-10 2006-05-10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特别是汽车增压空气冷却器
US20080308263A1 (en) * 2007-06-12 2008-12-18 Prolianc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sealing system
US20110088663A1 (en) * 2009-10-21 2011-04-21 Mann+Hummel Gmbh Intake Manifol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oling Fluid Charge Air Cooler
CN102735091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2762947A (zh) * 2009-12-18 2012-10-3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热交换器
FR2984478A1 (fr) * 2011-12-20 2013-06-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nsemble d'un tel echangeur et d'une ou de boites collectrices, module d'admission d'air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FR3026166A1 (fr) * 2014-09-23 2016-03-2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CN106796089A (zh) * 2014-06-27 2017-05-31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带有加强的端头板的热交换器
FR3055821A1 (fr) * 2016-09-14 2018-03-1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rticle serti a coins sertis
CN108534580A (zh) * 2017-03-03 2018-09-14 英瑞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集管槽增强构件的热交换器歧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39263B1 (fr) * 2015-07-23 2019-08-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comprenant un boitier et des moyens pour ameliorer l'etancheite dudit boitier
KR102430786B1 (ko) * 2017-12-19 2022-08-10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일체형 열교환기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424A (zh) * 2003-04-10 2006-05-10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特别是汽车增压空气冷却器
US20080308263A1 (en) * 2007-06-12 2008-12-18 Prolianc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sealing system
US20110088663A1 (en) * 2009-10-21 2011-04-21 Mann+Hummel Gmbh Intake Manifol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oling Fluid Charge Air Cooler
CN102762947A (zh) * 2009-12-18 2012-10-3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热交换器
CN102735091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FR2984478A1 (fr) * 2011-12-20 2013-06-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ensemble d'un tel echangeur et d'une ou de boites collectrices, module d'admission d'air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CN106796089A (zh) * 2014-06-27 2017-05-31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带有加强的端头板的热交换器
FR3026166A1 (fr) * 2014-09-23 2016-03-2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CN107208984A (zh) * 2014-09-23 2017-09-2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热交换器
FR3055821A1 (fr) * 2016-09-14 2018-03-1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rticle serti a coins sertis
CN108534580A (zh) * 2017-03-03 2018-09-14 英瑞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集管槽增强构件的热交换器歧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1757B1 (fr) 2023-06-21
US20220349657A1 (en) 2022-11-03
FR3100877A1 (fr) 2021-03-19
EP4031757A1 (fr) 2022-07-27
FR3100877B1 (fr) 2021-08-06
WO2021053282A1 (fr)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0704B2 (en) Heat exchanger
EP0450619B1 (en) Heat exchanger tank partition device
US8261815B2 (en)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charge air cooler or exhaust gas cool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US7562695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168370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casing for the heat exchanger
US7500514B2 (en) Coolant radi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US6904965B2 (en) Radiator with side flat tubes
US11274884B2 (en) Heat exchanger module with an adapter module for direct mounting to a vehicle component
US9976816B2 (en) Connecting reinforcement for between the plates of a heat exchanger
JP5883038B2 (ja) 吸気ハウジング用のカバー
CN111094887A (zh) 特别地用于电池的热调节的热交换器以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KR20190073742A (ko) 일체형 열교환기
KR102548211B1 (ko) 일체형 라디에이터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CN105308408A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增压空气冷却器
US20150107807A1 (en) Heat exchanger
KR20140111295A (ko) 가스, 특히 엔진의 배기 가스를 위한 열교환기
US2020010318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4556038A (zh) 热交换器
US20140318754A1 (en)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With Such Plates
JP4109746B2 (ja) 一体型熱交換器
US20150168076A1 (en)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A Bundle Provided With Means Permitt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Movements Of The Said Exchange Bundle In Relation To The Walls Of The Housing
US11262143B2 (en) Compact heat exchanger
EP3465047B1 (en) A heat exchange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KR20060023540A (ko) 열 교환기
EP3982075A1 (en) Heat exchan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