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3914A -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3914A
CN114553914A CN202210438674.4A CN202210438674A CN114553914A CN 114553914 A CN114553914 A CN 114553914A CN 202210438674 A CN202210438674 A CN 202210438674A CN 114553914 A CN114553914 A CN 114553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ateway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8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3914B (zh
Inventor
马振铎
顾浩
刘泉
张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ri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ri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ri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ri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86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3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3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3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istances, e.g. by selecting a route with minimum of number of h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6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minimising geographical or physical path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具体包括: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根据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若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获取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基于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Description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网关管理来自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所有数据。它聚合、处理和过滤来自所有这些设备的数据,然后仅将最重要的信息发送到云。当从远程位置控制和监视物联网应用程序时,它还桥接来自云的数据。
物联网网关作为连接感知层与网络层的纽带,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
在进行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等应用场景中,需用通过多个物联网网关采集不同设备的数据发送至云端,与云端进行数据的交互、控制,在实际的场景中,物联网网关可能会与不同类型的通讯模块连接,将多种设备的数据上传至云端,在数据量较大时,则会造成数据拥簇、无法及时上传到云端的情况出现,现有技术中,并无法在多个网关的场景下,根据网关所连接的通讯模块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导致重要的制造数据无法及时同步至云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避免某一个网关在数据传输达到瓶颈后无法及时有效的数据传输,造成数据传输、控制的延迟,合理的利用所有网关的数据传输、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物联网网关分别与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可跳转传输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不可跳转传输模块,通过以下步骤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具体包括:
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
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每个时刻所接收到的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
根据每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得到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
根据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终端的属性信息;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
所述第一偏移权重值和第二偏移权重值分别为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76586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649649DEST_PATH_IMAGE002
为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133720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
Figure 399617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一平均数据,
Figure 274032DEST_PATH_IMAGE005
为第一通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775420DEST_PATH_IMAGE006
为第
Figure 254943DEST_PATH_IMAGE007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二平均数据,
Figure 488478DEST_PATH_IMAGE008
为第二 通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912506DEST_PATH_IMAGE009
为第
Figure 624110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958140DEST_PATH_IMAGE010
为第
Figure 362576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 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
Figure 539480DEST_PATH_IMAGE011
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
Figure 992458DEST_PATH_IMAGE012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 间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243311DEST_PATH_IMAGE013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Figure 880965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217269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473938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
Figure 579297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 第
Figure 387853DEST_PATH_IMAGE008
个时刻的第二通讯数据,
Figure 945873DEST_PATH_IMAGE016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6233DEST_PATH_IMAGE017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一标签量化值;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293995DEST_PATH_IMAGE018
其中,
Figure 211136DEST_PATH_IMAGE019
为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459714DEST_PATH_IMAGE020
为第一标签量化值,
Figure 120503DEST_PATH_IMAGE021
为第一标准量化值,
Figure 997192DEST_PATH_IMAGE022
为 第一权重归一化值;
在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二标签量化值;
获取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相应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标签量化值、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得到所述第二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350813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
Figure 821108DEST_PATH_IMAGE024
为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347905DEST_PATH_IMAGE025
为第二标签量化值,
Figure 282363DEST_PATH_IMAGE026
为第二标准量化值,
Figure 744568DEST_PATH_IMAGE027
为 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Figure 498897DEST_PATH_IMAGE028
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
Figure 829385DEST_PATH_IMAGE029
为第一常 数值,
Figure 618349DEST_PATH_IMAGE030
为第二权重归一化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将所述属性信息与预先设置的跳转传输表进行比对,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
确定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中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坐标,确定连接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相同的通讯模块的第二坐标;
计算每一个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跳转传输距离,选中所有小于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所对应的通讯模块作为第三通讯模块。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统计第三通讯模块的第一数量值,若第一数量值大于1,则根据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确定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
获取每一个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得到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
根据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得到需求传输总量,若所述需求传输总量小于任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
则选择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最小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需求传输总量大于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所述跳转传输余量为第二物联网网关的额定数据传输量与当前数据传输量的差值;
则根据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一跳转传输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985876DEST_PATH_IMAGE031
其中,
Figure 820977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
Figure 627259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473993DEST_PATH_IMAGE034
为余量权重值,
Figure 402634DEST_PATH_IMAGE035
为第二 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131556DEST_PATH_IMAGE036
为第二预设数据总量,
Figure 679212DEST_PATH_IMAGE037
为距离权重值,
Figure 442769DEST_PATH_IMAGE038
为第一跳转传输距离;
根据所述网关传输系数对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进行降序排序得到网关排序序列;
依次遍历网关排序序列结果中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得到相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并统计所遍历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得到统计传输量值;
对统计传输量值进行监测,若判断统计传输量值大于等于需求传输总量,则停止对网关排序序列结果进行遍历,提取所遍历过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生成跳转传输集合,将跳转传输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作为跳转传输网关;
为每个跳转传输网关添加与其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为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大于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跳转传输集合以及跳转传输集合中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多个跳转传输模块、第二物联网网关。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zigbee通讯模块;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WiFi通讯模块、蓝牙通讯模块、有线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物联网网关分别与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可跳转传输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不可跳转传输模块,通过以下模块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使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设计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在物联网进行大量数据传输的场景下,使多个物联网网关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传输场景、接入设备的不同、通讯模块的不同对通讯模块进行分类,并且在某一个网关的传输能力达到瓶颈时,本发明会选中相应的可跳转传输模块,并结合连接拓扑图确定与可跳转传输模块相关联的其他可跳转传输模块,使得在某一个网关在达到传输瓶颈时,能够结合其他可跳转传输模块通过其他的网关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传输,避免某一个网关在数据传输达到瓶颈后无法及时有效的数据传输,造成数据传输、控制的延迟,合理的利用所有网关的数据传输、处理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计算第一网关数据总量时,会结合不同的类型的数据传输属性进行计算,使得本发明能够在一个网关对即时性传输数据、非即时性传输数据进行数据量的计算时采取不同的计算方式,使得本发明所计算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更加的准确,并且本发明会对数据传输类型标签进行量化处理,使得本发明在计算第一网关数据总量,会考虑时间的维度、数据类型的维度,使得本发明所计算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参考维度角度,更加的准确,避免因为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统计的不准确而在此造成后续数据传输的拥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某一个网关应当传输的数据进行跳转传输时,会根据跳转传输模块的跳转传输余量采取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在保障所有需求传输数据能够被同时传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通过一个网关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通过多个跳转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时,本发明会根据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一跳转传输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结合网关传输系数选择相对应的多个跳转传输模块,使得本发明所选择的跳转传输模块都是适宜对相应第一通讯模块的数据进行传输的,提高在进行跳转传输时,在保障所有需求传输数据都能被有效传输的前提下,提高第一通讯模块与多个跳转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具有传输距离的连接拓扑图;
图5为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一个应用场景下,会具有多个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连接,其中每个物联网网关分别与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可跳转传输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不可跳转传输模块。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分别连接有不同的设备。第一通讯模块可以为zigbee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可以为WiFi通讯模块、蓝牙通讯模块、有线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设备可以是摄像头、电能监测传感器、车机、PLC等等,对于设备的具体形式本发明不做任何限定,一般具有数据产生功能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相应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物联网网关可以是多个,第1个物联网网关即为图1中的物联网网关1,第N个物联网网关即为图1中的物联网网关N。每个物联网网关可能会具有多个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物联网网关1的第一通讯模块即包括第一通讯模块11至第一通讯模块1N,物联网网关1的第二通讯模块即包括第二通讯模块11至第二通讯模块1N,物联网网关N的第一通讯模块即包括第一通讯模块N1至第一通讯模块NN,物联网网关N的第二通讯模块即包括第二通讯模块N1至第二通讯模块NN。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110、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本发明会根据通讯模块的不同将通讯模块发送的数据分类为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并且根据不同的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计算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可以看作是相应的第一物联网网关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值。在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时,则证明此时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已经大于了相应网关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值,此时需要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即该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具有跳转传输功能的第一通讯模块。跳转传输功能可以看做是两个通讯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跳转传输,例如zigbee。
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第一物联网网关所传输的数据包括可以进行跳转传输的第一通讯数据以及不可以跳转传输的第二通讯数据。在第一物联网网关进行数据传输时,如果第一通讯数据和第二通讯数据之和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数据传输需求已经超过了第一物联网网关的承载力,此时第一物联网网关已经无法正常、有效的将所有数据进行传输,所以此时需要将部分可以跳转传输的第一通讯数据通过其他网关进行传输,但是第二通讯数据的传输路径不会发生改变,由于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对第一通讯数据的跳转传输,所以对于第二通讯数据按照原有路径进行传输的技术方案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110具体包括:
步骤S1101、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每个时刻所接收到的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本发明会得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此时的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可能是多个。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0秒钟、20秒钟等等。
步骤S1102、根据每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得到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本发明会得到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使得本发明所得到的数据并不是瞬时的,通过平均数据能够客观的反映出相应网关的数据传输情况,避免某个时刻的数据量传输较多、较少而造成对物联网网关数据传输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步骤S1103、根据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本发明会根据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使得在计算第一网关数据总量时,本发明考虑所有不同类型的通讯模块的数据传输量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103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终端的属性信息。在实际的传输场景中,不同的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会对不同的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传输。例如实时监测的摄像头、传感器,此时的摄像头所传输的图像数据、传感器所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一般是持续性的,此时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但是例如PLC等上位机在进行工作时,可能只有在出现异常时,或者是间隔预设时间段上传相应的数据,此时的数据可能是具有频率的、间断性的,此时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在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时,本发明会根据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使本发明可以根据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的特性确定其更加的真实的、适应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一标签量化值;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276732DEST_PATH_IMAGE039
其中,
Figure 758529DEST_PATH_IMAGE019
为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844297DEST_PATH_IMAGE020
为第一标签量化值,
Figure 462360DEST_PATH_IMAGE021
为第一标准量化值,
Figure 467225DEST_PATH_IMAGE022
为 第一权重归一化值。数据传输类型标签的重要程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重要程度可以 分为高、中以及低三档,分别对应的第一标签量化值可以是3、2、1。此时本发明会结合标签 的重要程度得到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第一权重归一化值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场景需求 预先设置的。第一标签量化值
Figure 374001DEST_PATH_IMAGE021
可以是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场景预先设置的。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在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时,本发明会根据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使本发明可以根据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的特性确定其更加的真实的、适应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二标签量化值。如上所说,数据传输类型标签可以是高、中以及低。本发明会根据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二标签量化值。
获取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相应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在计算间断数据传输属性时,本发明会结合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进行综合性的计算,如果第一预设时间段越长、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越少,则证明相应数据的传输频率越低,该间断数据的数据传输需求相对较少,此时的第二偏移权重值会越小。如果第一预设时间段越短、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越多,则证明相应数据的传输频率越高,该间断数据的数据传输需求相对较高,此时的第二偏移权重值会越大。
根据所述第二标签量化值、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得到所述第二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325777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
Figure 860663DEST_PATH_IMAGE024
为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239692DEST_PATH_IMAGE025
为第二标签量化值,
Figure 368185DEST_PATH_IMAGE026
为第二标准量化值,
Figure 858072DEST_PATH_IMAGE027
为 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Figure 507185DEST_PATH_IMAGE028
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
Figure 57115DEST_PATH_IMAGE029
为第一常 数值,
Figure 407325DEST_PATH_IMAGE030
为第二权重归一化值。第二标签量化值
Figure 700903DEST_PATH_IMAGE026
可以是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场景预先设置 的。
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Figure 210382DEST_PATH_IMAGE027
与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931213DEST_PATH_IMAGE024
是成正比 的,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
Figure 299878DEST_PATH_IMAGE028
是与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193884DEST_PATH_IMAGE024
成反比的,第二标签量化值
Figure 495553DEST_PATH_IMAGE025
也是 与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324968DEST_PATH_IMAGE024
是成正比的。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本发明可以得到不同的终端、设备 所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使得在计算第一网关数据总量时,会考虑每个终端的传输属性, 保障满足相应终端、设备传输属性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稳定的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偏移权重值和第二偏移权重值分别为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3998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675364DEST_PATH_IMAGE002
为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34801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
Figure 97435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一平均数据,
Figure 34167DEST_PATH_IMAGE005
为第一通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207660DEST_PATH_IMAGE006
为第
Figure 421603DEST_PATH_IMAGE007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二平均数据,
Figure 655139DEST_PATH_IMAGE008
为第二 通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79167DEST_PATH_IMAGE009
为第
Figure 56350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390379DEST_PATH_IMAGE010
为第
Figure 794816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 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
Figure 440561DEST_PATH_IMAGE011
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
Figure 424697DEST_PATH_IMAGE012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 间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675550DEST_PATH_IMAGE013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Figure 313205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383929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640598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
Figure 745957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 第
Figure 554513DEST_PATH_IMAGE008
个时刻的第二通讯数据,
Figure 378113DEST_PATH_IMAGE016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172894DEST_PATH_IMAGE017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通过
Figure 398338DEST_PATH_IMAGE040
可以得到第
Figure 377796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总通讯数据, 通过
Figure 423112DEST_PATH_IMAGE041
可以得到第
Figure 21584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通讯数据。通过
Figure 101535DEST_PATH_IMAGE042
可以得到第
Figure 251894DEST_PATH_IMAGE007
个第二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总通讯数据,通过
Figure 784506DEST_PATH_IMAGE043
可以得到第
Figure 452248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通讯数据。通过
Figure 449023DEST_PATH_IMAGE044
可以得 到第一物联网网关所传输的第一通讯数据之和,通过
Figure 707966DEST_PATH_IMAGE045
可以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所 传输的第二通讯数据之和。根据
Figure 665558DEST_PATH_IMAGE046
既可以得到最终的第一网关数据总 量。
本发明在得到第一偏移权重值和第二偏移权重值后,会根据第一偏移权重值和第二偏移权重值对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进行计算,使得此时所得到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会考虑不同数据的传输属性,使得所计算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综合考虑较多的维度,使得每个第一物联网网关都具有更加适宜其场景、不同的、更加准确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的计算方式。
步骤S120、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如图4所示具有传输距离的连接拓扑图,本发明会根据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例如第一通讯模块为zigbee通讯模块,zigbee通讯模块的跳转传输距离是50米,则此时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即可以是50米。本发明会预先设置连接拓扑图,连接拓扑图中会具有两个第一通讯模块的距离信息,该第一距离信息可以是用户主动添加的,也可以是本发明进行自动计算得到的。本发明会根据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所确定的第三通讯模块即可以是对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进行数据跳转传输的模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将所述属性信息与预先设置的跳转传输表进行比对,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本发明会首先得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不同的属性信息可以理解为是不同的第一通讯模块,例如zigbee的数据传输范围是50米,其他具有跳转传输功能的模块传输距离可能是60米、80米等等,所以本发明会将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与跳转传输表进行比对,得到相适应、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跳转传输表可以是工作人员主动配置的。
确定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中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坐标,确定连接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相同的通讯模块的第二坐标。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可以是预先根据虚拟坐标系设置的,例如在一个厂房内,以厂房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虚拟坐标系,根据每个通讯模块与坐标原点的位置关系(X轴关系、Y轴关系)确定相应的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虚拟坐标系中的单位可以是米。
计算每一个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跳转传输距离,选中所有小于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所对应的通讯模块作为第三通讯模块。本发明会计算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跳转传输距得到相对应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两个坐标间确定距离的具体方式为公知常识,本发明不再进行赘述。如果存在与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小于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的通讯模块,则可以将该通讯模块作为第三通讯模块。
步骤S130、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如果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此时即可以理解为可以通过多个第三通讯模块进行数据的跳转传输,此时本发明需要确定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并结合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最终的跳转传输模块,因为本发明需要通过第二物联网网关将本身需要通过第一物联网网关传输数据进行跳转传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
统计第三通讯模块的第一数量值,若第一数量值大于1,则根据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确定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在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时,本发明会根据连接拓扑图确定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
获取每一个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得到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通过跳转传输余量既可以得到该第二物联网网关还能够额外所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值。
根据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得到需求传输总量,若所述需求传输总量小于任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本发明可以将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减去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得到需求传输总量,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越大,则需求传输总量就越大。在出现需求传输总量小于任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时,则证明可以通过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即能够直接将第一物联网网关无法进行传输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
则选择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最小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此时,本发明会将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最小的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以实现跳转传输,距离越小,相应的传输速率相对越大,进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需求传输总量大于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所述跳转传输余量为第二物联网网关的额定数据传输量与当前数据传输量的差值。跳转传输余量可以理解为是相应的第二物联网网关还能够传输的数据量,此时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都无法满足需求传输总量所对应的数据传输需求,即不能通过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物联网网关无法传输的数据进行传输,所以需要对第一物联网网关无法传输的数据进行分发处理。
则根据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一跳转传输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本发明会根据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一跳转传输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网关传输系数越高,则证明该第二物联网网关越适宜参与对第一物联网网关的数据进行传输。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933728DEST_PATH_IMAGE047
其中,
Figure 785009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
Figure 214854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659741DEST_PATH_IMAGE034
为余量权重值,
Figure 466023DEST_PATH_IMAGE035
为第二 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171811DEST_PATH_IMAGE036
为第二预设数据总量,
Figure 241398DEST_PATH_IMAGE037
为距离权重值,
Figure 970320DEST_PATH_IMAGE038
为第一跳转传输距离。通过
Figure 642610DEST_PATH_IMAGE048
可以得到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 与网关传输系数是成正比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与网关传输系数是成反比的。通过以上的 方式,使得本发明在选择参与对第一物联网网关的数据进行传输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时,会 综合多个维度的信息进行计算,即包括可传输余量值和距离值,使得所计算的网关传输系 数会综合多个维度的参数。
根据所述网关传输系数对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进行降序排序得到网关排序序列。本发明会按照网关传输系数得到网关排序序列,越是在网关排序序列靠前的第二物联网网关则越适宜参与第一物联网网关的数据传输。
依次遍历网关排序序列结果中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得到相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并统计所遍历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得到统计传输量值。本发明会对遍历按照网关排序序列的排序结果依次挑选相应的第二物联网网关,实现优先挑取适宜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目的。
对统计传输量值进行监测,若判断统计传输量值大于等于需求传输总量,则停止对网关排序序列结果进行遍历,提取所遍历过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生成跳转传输集合,将跳转传输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作为跳转传输网关。本发明在确定第二物联网网关的同时,会同步的统计传输量值进行监测,在统计传输量值大于等于需求传输总量时,则证明此时所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已经能够满足第一物联网网关的数据传输需求,所以此时提取所遍历过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生成跳转传输集合,实现对第二物联网网关的基准挑选,得到数据传输能力相对应的数量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此时会根据第二物联网网关确定与其相连接的跳转传输模块。
为每个跳转传输网关添加与其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为了使得第一通讯模块能够精确的对每个跳转传输模进行精确的数据分发,本发明会对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添加相应的跳转传输余量。
步骤S140、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为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如果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为1,则此时可以通过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即将第一物联网网关无法传输的数据全部进行传输,则此时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大于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跳转传输集合以及跳转传输集合中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多个跳转传输模块、第二物联网网关。在跳转传输模块大于1时,第一通讯模块会根据连接拓扑图确定相应的数据传输的路径,然后根据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所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确定相对应的跳转传输模块。
为了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通过以下模块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使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分别与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可跳转传输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不可跳转传输模块,通过以下步骤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具体包括:
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
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每个时刻所接收到的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
根据每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得到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
根据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的第一平均数据和/或第二平均数据得到第一物联网网关的第一网关数据总量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每个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终端的属性信息;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
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
所述第一偏移权重值和第二偏移权重值分别为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73068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177846DEST_PATH_IMAGE002
为第一网关数据总量,
Figure 898678DEST_PATH_IMAGE003
为第
Figure 329659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一平均数据,
Figure 161349DEST_PATH_IMAGE005
为 第一通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463017DEST_PATH_IMAGE006
为第
Figure 620329DEST_PATH_IMAGE007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第二平均数据,
Figure 273027DEST_PATH_IMAGE008
为第二通 讯模块的上限值,
Figure 642829DEST_PATH_IMAGE009
为第
Figure 64583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392796DEST_PATH_IMAGE010
为第
Figure 267211DEST_PATH_IMAGE004
个第一通讯模块 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
Figure 971862DEST_PATH_IMAGE011
个时刻的第一通讯数据,
Figure 248122DEST_PATH_IMAGE012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 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481658DEST_PATH_IMAGE013
为计算第一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Figure 108948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
Figure 820552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所对应的偏移权重值,
Figure 216898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
Figure 886914DEST_PATH_IMAGE008
个第二通讯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第
Figure 735921DEST_PATH_IMAGE008
个时刻的第二通讯数据,
Figure 251216DEST_PATH_IMAGE016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上限值,
Figure 502069DEST_PATH_IMAGE017
为计算第二平均数据时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时刻的数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持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一偏移权重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持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一标签量化值;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77407DEST_PATH_IMAGE018
其中,
Figure 679290DEST_PATH_IMAGE019
为第一偏移权重值,
Figure 998276DEST_PATH_IMAGE020
为第一标签量化值,
Figure 369214DEST_PATH_IMAGE021
为第一标准量化值,
Figure 115453DEST_PATH_IMAGE022
为第一 权重归一化值;
在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根据所述间断数据传输属性生成相对应的第二偏移权重值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若判断终端的属性信息为间断数据传输属性,则获取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类型标签所对应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得到第二标签量化值;
获取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在第一预设时间段相应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标签量化值、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以及第一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得到所述第二偏移权重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673473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
Figure 796150DEST_PATH_IMAGE024
为第二偏移权重值,
Figure 756016DEST_PATH_IMAGE025
为第二标签量化值,
Figure 673156DEST_PATH_IMAGE026
为第二标准量化值,
Figure 249631DEST_PATH_IMAGE027
为第一 通讯数据或第二通讯数据出现的时刻数量,
Figure 910420DEST_PATH_IMAGE028
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长度值,
Figure 724792DEST_PATH_IMAGE029
为第一常数 值,
Figure 78413DEST_PATH_IMAGE030
为第二权重归一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将所述属性信息与预先设置的跳转传输表进行比对,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
确定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中第一通讯模块的第一坐标,确定连接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相同的通讯模块的第二坐标;
计算每一个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一跳转传输距离,选中所有小于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的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所对应的通讯模块作为第三通讯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统计第三通讯模块的第一数量值,若第一数量值大于1,则根据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确定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
获取每一个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得到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
根据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得到需求传输总量,若所述需求传输总量小于任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
则选择第一跳转传输距离最小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需求传输总量大于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所述跳转传输余量为第二物联网网关的额定数据传输量与当前数据传输量的差值;
则根据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第一跳转传输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611025DEST_PATH_IMAGE031
其中,
Figure 809926DEST_PATH_IMAGE032
为第
Figure 9963DEST_PATH_IMAGE033
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网关传输系数,
Figure 534485DEST_PATH_IMAGE034
为余量权重值,
Figure 288814DEST_PATH_IMAGE035
为第二网关 数据总量,
Figure 556985DEST_PATH_IMAGE036
为第二预设数据总量,
Figure 345949DEST_PATH_IMAGE037
为距离权重值,
Figure 58951DEST_PATH_IMAGE038
为第一跳转传输距离;
根据所述网关传输系数对所有的第二物联网网关进行降序排序得到网关排序序列;
依次遍历网关排序序列结果中每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得到相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并统计所遍历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得到统计传输量值;
对统计传输量值进行监测,若判断统计传输量值大于等于需求传输总量,则停止对网关排序序列结果进行遍历,提取所遍历过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生成跳转传输集合,将跳转传输集合中的所有第二物联网网关作为跳转传输网关;
为每个跳转传输网关添加与其对应的跳转传输余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为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一个第二物联网网关;
第一通讯模块判断跳转传输模块大于1,则根据连接拓扑图、跳转传输集合以及跳转传输集合中每个第二物联网网关的跳转传输余量,将需求传输总量分别传输至相应的多个跳转传输模块、第二物联网网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zigbee通讯模块;
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WiFi通讯模块、蓝牙通讯模块、有线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0.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分别与第一通讯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为可跳转传输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为不可跳转传输模块,通过以下模块将第一通讯模块和/或第二通讯模块发送的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第一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第一通讯数据和/或第二通讯数据后得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若所述第一网关数据总量大于第一预设数据总量,则确定与第一物联网网关所连接的所有第一通讯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确定相对应的预设跳转传输距离,基于预先设置的连接拓扑图、预设跳转传输距离确定与每一个第一通讯模块的属性信息所对应的第三通讯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若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为多个,则分别获取每一个第三通讯模块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的第二网关数据总量和第二预设数据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网关数据总量、第二预设数据总量确定至少一个第三通讯模块作为跳转传输模块;
传输模块,用于使第一通讯模块基于所述跳转传输模块和第二物联网网关将第一通讯数据传输至互联网。
CN202210438674.4A 2022-04-25 2022-04-25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553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8674.4A CN114553914B (zh) 2022-04-25 2022-04-25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8674.4A CN114553914B (zh) 2022-04-25 2022-04-25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914A true CN114553914A (zh) 2022-05-27
CN114553914B CN114553914B (zh) 2022-07-15

Family

ID=8166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8674.4A Active CN114553914B (zh) 2022-04-25 2022-04-25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391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5892A2 (en) * 2007-12-12 2009-06-18 Synapsens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data packet scheduling in mesh networks
CN102026417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网络节点加入网络的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CN102857992A (zh) * 2012-09-05 2013-01-02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多网关传输系统
US20160337455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rris Enterprises, Inc. Content streaming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streaming session to another apparatus
CN106878918A (zh) * 2016-05-31 2017-06-20 宁波联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规模无线电子标签系统的数据交付控制方法
EP3208950A1 (en) * 2016-02-19 2017-08-23 Universite De Montpellier Connected obj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10428181U (zh) * 2019-07-11 2020-04-28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系统
CN111148116A (zh) * 2019-12-11 2020-05-12 郑州大学 面向应急通信的wmn网关部署与信道分配联合优化算法
CN111212109A (zh) * 2019-12-13 2020-05-29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设备
CN111526512A (zh) * 2020-03-31 2020-08-11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i-Fi数据包的网关桥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00288540A1 (en) * 2019-03-07 2020-09-10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Gateway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711479A (zh) * 2020-06-15 2020-09-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低轨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方法
CN112787842A (zh) * 2019-11-07 2021-05-1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网络系统以及决策方法
CN112985518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南京曙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872875A (zh) * 2021-07-27 2021-12-3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自适应智能网关发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5892A2 (en) * 2007-12-12 2009-06-18 Synapsens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data packet scheduling in mesh networks
CN102026417A (zh) * 2009-09-14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网络节点加入网络的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CN102857992A (zh) * 2012-09-05 2013-01-02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多网关传输系统
US20160337455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rris Enterprises, Inc. Content streaming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streaming session to another apparatus
EP3208950A1 (en) * 2016-02-19 2017-08-23 Universite De Montpellier Connected object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878918A (zh) * 2016-05-31 2017-06-20 宁波联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规模无线电子标签系统的数据交付控制方法
US20200288540A1 (en) * 2019-03-07 2020-09-10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Gateway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10428181U (zh) * 2019-07-11 2020-04-28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系统
CN112787842A (zh) * 2019-11-07 2021-05-1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网络系统以及决策方法
CN111148116A (zh) * 2019-12-11 2020-05-12 郑州大学 面向应急通信的wmn网关部署与信道分配联合优化算法
CN111212109A (zh) * 2019-12-13 2020-05-29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设备
CN111526512A (zh) * 2020-03-31 2020-08-11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i-Fi数据包的网关桥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11479A (zh) * 2020-06-15 2020-09-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低轨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方法
CN112985518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南京曙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872875A (zh) * 2021-07-27 2021-12-3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自适应智能网关发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914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9175B2 (en) Network data flow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7184945B1 (en) Service distribution device
US100916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 effective bandwidth
CN109743356B (zh) 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2684301B (zh) 一种电网故障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24012065A1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6361377B (zh) 基于工业物联网服务平台的负载预测系统、方法及介质
CN105791144A (zh) 链路流量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8803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317764A (zh) 流量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11682975B (zh) 网络状态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52743B (zh) 用于低内存和低流量开销大流量对象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07275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鲁棒分布式滤波方法和装置
CN114553914B (zh) 适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01134A (zh)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的预测网络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47319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676362A (zh)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0875992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仓库安全监测系统
CN112597139A (zh)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信息采集方法
CN113794646B (zh) 能源行业的监控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298551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温湿度智能监测方法及装置
JP5379078B2 (ja) ユーザ体感品質監視装置、方法およ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CN111008611B (zh) 排队时长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4448838A (zh) 系统可靠度评估方法
CN115375109B (zh) 一种基于数据规模的数据节点设施布设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