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3619B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3619B
CN114553619B CN202111666566.4A CN202111666566A CN114553619B CN 114553619 B CN114553619 B CN 114553619B CN 202111666566 A CN202111666566 A CN 202111666566A CN 114553619 B CN114553619 B CN 114553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room
associated user
room
human bod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65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3619A (zh
Inventor
叶润露
袁森林
王国松
贺世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oj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oj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oj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oj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65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3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80Homes; Build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16Y40/35Management of things, i.e. controll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licy or in order to achieve specified objecti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智能卧室木塑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控制组件获取房屋信息;通过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最终由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最终可在非关联用户靠近有人的卧室时,将卧室门自动关闭,并且在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后,再次将卧室门自动打开,实现了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平衡。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卧室木塑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门,是指在传统的门的基础上,通过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物联网概念,以智能系统主机为载体,在传统门的功能上,实现诸多智能化功能的门。
但现有的智能门通常是在传统的防盗安全门的基础上改进为多智能化功能的防盗门,多是用于房屋的入户门或是单元门。
当前很少有针对屋内的用户需求进行智能门设计,例如,针对卧室门的使用场景,卧室内的使用者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之间存在矛盾,如果长时间开门,就会无法很好的保护隐私,而长时间关门则会导致屋内空气流通减少,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根据使用情况智能的控制卧室门的开启和关闭,平衡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门没有针对卧室的使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无法平衡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包括:木塑门、传感组件、控制组件、驱动组件;
所述传感组件用于实时识别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得到进入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获取房屋信息;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且房间的类型包括卧室;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组件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或指纹识别装置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使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
相对运动关系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当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当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包括:
当关联用户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当关联用户未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当任何用户进入非卧室房间时,将非卧室房间标记为被该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基于房间信息构建房间的拓扑图;其中,每个房间作为一个节点,若两个房间不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若两个房间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1。
当任一房间的使用状态发生改变时,判定是否存在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的卧室;
若存在,则确定卧室对应的非关联用户,实时确定非关联用户所在房间与卧室在拓扑图中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值;若权值为+∞,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若权值为1,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房屋信息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所述人体识别结果为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
S2、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S3、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房屋信息,包括:基于房屋设计图获取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并通过用户手动标记获取各卧室的关联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包括:获取出入各房间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基于生物信息确定人体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具体包括:
当关联用户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当关联用户未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当任何用户进入非卧室房间时,将非卧室房间标记为被该用户使用;
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基于房间信息构建房间的拓扑图;其中,每个房间作为一个节点,若两个房间不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若两个房间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1;
当任一房间的使用状态发生改变时,判定是否存在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的卧室;
若存在,则确定卧室对应的非关联用户,实时确定非关联用户所在房间与卧室在拓扑图中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值;若权值为+∞,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若权值为1,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组件获取房屋信息;通过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最终由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最终可在非关联用户靠近有人的卧室时,将卧室门自动关闭,并且在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后,再次将卧室门自动打开,实现了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房屋信息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拓扑图的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门没有针对卧室的使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无法平衡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控制组件获取房屋信息;通过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最终由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最终可在非关联用户靠近有人的卧室时,将卧室门自动关闭,并且在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后,再次将卧室门自动打开,实现了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平衡。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包括:木塑门、传感组件、控制组件、驱动组件;
所述传感组件用于实时识别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得到进入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获取房屋信息;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
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其中:
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且房间的类型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控制组件获取房屋信息;通过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最终由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最终可在非关联用户靠近有人的卧室时,将卧室门自动关闭,并且在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后,再次将卧室门自动打开,实现了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平衡。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中:
所述传感组件可以为人脸识别装置或指纹识别装置中至少一种,例如,对于设置有门的房间,如卧室、卫生间等,可采用包含指纹识别装置的智能门来获取进入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对于没有门的房间,可通过设置在房间出入口的具有人脸识别装置的智能家用摄像头来获取进入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优选的方案应是在各个房间的连接处设置对应的智能家用摄像头。
所述驱动组件可以是基于电机驱动的链传动结构或是齿轮传动等结构来实现木塑门的转动,进而实现控制木塑门的开启与闭合。
所述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使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
相对运动关系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当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当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因此,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
S1、控制组件的数据获取模块获取房屋信息并从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其中,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所述人体识别结果为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
举例说明,
对于房屋信息可以由用户自行上传房屋设计图,并对各个区域进行标注,并输入各卧室的关联用户,得到完整的房屋信息。
假设某一用户从大门进入客厅后,可通过指纹识别装置确定进入房间的用户,此时生成一个三元关系组(用户名1,房间名1,生成时间1),作为当前的人体识别结果,若其他房间也生成另一个三元关系组,则也加入人体识别结果,若此时又生成一个三元关系组(用户名1,房间名2,生成时间2),表示用户名1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由于当前的人体识别结果中已存在用户名1对应的一个三元关系组,则就需要比对生成时间1和生成时间2的先后顺序,用后生成的三元关系组替换掉先生成的三元关系组,以保障人体识别结果的时效性。
S2、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
S2.1、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S2.2、控制组件的使用状态检测模块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
具体包括如下三种房间的使用状态:
①当关联用户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②当关联用户未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③当任何用户进入非卧室房间时,将非卧室房间标记为被该用户使用。
以一个三元关系组为例(用户名1,房间名1,生成时间1):
若用户名1和房间名1符合预设的关联用户和卧室,即房间名1对应一个卧室,且该卧室的关联用户为用户名1,则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若不存在卧室对应的三元关系组或房间名1对应一个卧室,且该卧室的关联用户不为用户名1,则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S2.3、控制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判断模块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3.1、基于房间信息构建房间的拓扑图;其中,每个房间作为一个节点,若两个房间不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若两个房间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1。
以图3所示的房屋信息对应的示意图为例:
其中,图3中包含了五个房间,房间类型包括1个客厅、1走廊、1个厨房、1个卫生间以及2个卧室,序号分别为1~5;则构建的拓扑图如图4所示,以1节点为例,1节点与走廊直接连通(实线表示),其边的权值为1,而1与其他房间均不直接连通(虚线表示),则权值为+∞。
S2.3.2、当任一房间的使用状态发生改变时,判定是否存在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的卧室;
若不存在,表示无需对卧室门进行控制,则不执行其他步骤。
若存在,表示关联用户在对应的卧室内,因此需要筛选出该卧室对应的非关联用户,再实时确定非关联用户所在房间与卧室在拓扑图中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值;
若权值为+∞,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若权值为1,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
S3、控制组件的指令生成模块当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时,则生成关门指令;
当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时,则生成开门指令。
S4、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有计算机执行,包括:
S1、获取房屋信息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所述人体识别结果为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
S2、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S3、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可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相对应,其有关内容的解释、举例、有益效果等部分可以参考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发明通过控制组件获取房屋信息;通过传感组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控制组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最终由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最终可在非关联用户靠近有人的卧室时,将卧室门自动关闭,并且在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后,再次将卧室门自动打开,实现了隐私保护和屋内通风的需求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木塑门、传感组件、控制组件、驱动组件;
所述传感组件用于实时识别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得到进入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获取房屋信息;并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且房间的类型包括卧室;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根据所述开门指令或关门指令对木塑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使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
相对运动关系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当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当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所述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包括:
当关联用户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当关联用户未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当任何用户进入非卧室房间时,将非卧室房间标记为被该用户使用;
所述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基于房间信息构建房间的拓扑图;其中,每个房间作为一个节点,若两个房间不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若两个房间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1;
当任一房间的使用状态发生改变时,判定是否存在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的卧室;
若存在,则确定卧室对应的非关联用户,实时确定非关联用户所在房间与卧室在拓扑图中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值;若权值为+∞,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若权值为1,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或指纹识别装置中至少一种。
3.一种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房屋信息并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所述房屋信息包括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以及各卧室的关联用户;所述人体识别结果为进入对应房间的人体;
S2、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所述相对运动关系包括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或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
S3、若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生成关门指令;若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生成开门指令;
所述基于房屋信息和所述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获取房屋信息以及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
基于人体识别结果,识别各个房间的使用状态;具体包括:
当关联用户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正在使用;
当关联用户未进入对应的卧室时,将卧室标记为未使用;
当任何用户进入非卧室房间时,将非卧室房间标记为被该用户使用;
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
所述基于房间的使用状态、房屋信息和非关联用户的人体识别结果,判断非关联用户与卧室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基于房间信息构建房间的拓扑图;其中,每个房间作为一个节点,若两个房间不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若两个房间直接连通,则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为权值为1;
当任一房间的使用状态发生改变时,判定是否存在使用状态为正在使用的卧室;
若存在,则确定卧室对应的非关联用户,实时确定非关联用户所在房间与卧室在拓扑图中对应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权值;若权值为+∞,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远离卧室;若权值为1,则标记为非关联用户靠近卧室。
4.如权利要求3的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房屋信息,包括:基于房屋设计图获取房屋内各房间的类型、位置,并通过用户手动标记获取各卧室的关联用户。
5.如权利要求3的智能卧室木塑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获取各房间的人体识别结果,包括:获取出入各房间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基于生物信息确定人体识别结果。
CN202111666566.4A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553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566.4A CN1145536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6566.4A CN1145536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619A CN114553619A (zh) 2022-05-27
CN114553619B true CN114553619B (zh) 2023-07-28

Family

ID=8167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6566.4A Active CN114553619B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36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5459U (zh) * 2014-11-18 2015-03-18 高忠青 一种智能化居室门
CN110409954A (zh) * 2019-08-07 2019-11-05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智能门窗控制系统
CN110824933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南京飞赫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物联网卧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5589B2 (en) * 2017-05-04 2019-08-20 ASSA ABLOY Residential Group, Inc. Electronic door lock
CN111801912A (zh) * 2018-12-21 2020-10-20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各个阶段的用户检测来操作智能住家的门
CN110989387B (zh) * 2019-12-23 2023-08-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空调设备和智能门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5459U (zh) * 2014-11-18 2015-03-18 高忠青 一种智能化居室门
CN110409954A (zh) * 2019-08-07 2019-11-05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智能门窗控制系统
CN110824933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南京飞赫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物联网卧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619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5400B1 (en) Appearance based access verification
Qiao et al. A multi-agent system for building control
CN104318654B (zh) 楼宇对讲系统与方法
US11539922B2 (en) Point-to-point visual communications in a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CN109887144A (zh) 一种访客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943442B1 (en) Customized notifications based on device characteristics
CN111694280A (zh) 一种应用场景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47047A (zh) 智能家居设备筛选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85765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用户授权方法及智能家居云控制平台
CN114553619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卧室木塑门及其控制方法
EP2890056A1 (de) Unterstützung von Nutzern in einer intelligenten häuslichen Umgebung
Gateau et al. Ontology-based smart IoT engine for personal comfort management
Dietrich et al. Situation modeling
CN111045339B (zh) 基于用户行为描述智能家居环境需求的方法
Rehman et al. Formal modeling of smart office using activity diagram and non 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a
Brenon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adap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 for vocal command in smart home
Vargiu et al. Agent abstractions for engineering IoT systems: A case study in smart healthcare
CN114817210B (zh) 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智能家居迁移方法及系统
CN112061908B (zh)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和系统
EP4441722A1 (en)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WO2018072482A1 (zh) 用于机器人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机器人
Ramparany et al. A semantic approach for managing trust and uncertainty in distributed systems environments
CN118444620B (zh) 一种面向终端设备的智能场景生成方法及智慧家庭系统
Esnaola-Gonzalez et al. Two ODPs towards the notion of influenceable features of interest
US20230081909A1 (en) Training an object classifier with a known object in images of unknown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