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3270B -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3270B
CN114553270B CN202011337241.7A CN202011337241A CN114553270B CN 114553270 B CN114553270 B CN 114553270B CN 202011337241 A CN202011337241 A CN 202011337241A CN 114553270 B CN114553270 B CN 114553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verage
broadcast beam
candidate ssb
beam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72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3270A (zh
Inventor
高松涛
于一鸣
程日涛
汤利民
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72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3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小区天线广播波束的优化配置,极大保证了天线广播波束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整体网络覆盖效果的提升。

Description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新空口(New Radio,NR)将通信信道分成同步广播控制信道(SynchronizationSignal and PBCH Block,SSB)和业务信道两大类,结合Massive MIMO技术的引入,两种信道均采用波束赋型的方法来改善覆盖和减少干扰。
目前,5G SSB广播波束具有以下缺点: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分配方式为静态方式,提前设定好广播信道资源和相应天线波束发射功率配比,但是对于未来用户数急剧增加的高密度小区来说缺乏灵活处理,并不能满足更多用户数的不同资源需求。虽然在基站开通后,可以依据实际覆盖效果人工进行局部优化,但是需要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并且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进而难以提升整体网络覆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SSB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无法及时调整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包括:
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可选地,所述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所述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所述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一伸缩因子的TDOA定位参数和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二伸缩因子的AOA定位参数,以缩小所述非视距传播引起的定位误差为目标,对各个用户进行TDOA定位和AOA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判断所述任一用户是否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
若所述任一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和水平覆盖结果均为覆盖,确定所述任一用户为有效用户;
删除与所述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三维覆盖空间的覆盖半径的有效用户。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其中,用户权重基于对应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和/或用户平均收入确定。
可选地,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链路预算模型确定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
基于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计算所述待配置小区在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装置,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覆盖空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覆盖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配置单元,用于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对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选取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进行小区配置,实现了小区天线广播波束的优化配置,极大保证了天线广播波束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整体网络覆盖效果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DOA定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OA定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待配置小区即需要进行天线广播波束配置的小区,待配置小区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优化,也可以根据小区内用户的位置的变动实时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常用的三维空间定位算法实现,例如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s,到达时间差)、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度)定位算法等;由此得到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对应用户的经纬度和高度,也可以是对应用户在预先设定的三维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20,确定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具体地,针对待配置小区,可以预先设置多个不同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以供后续进行天线广播波束配置优化时,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作为优化配置的天线广播波束。此处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即待配置小区支持的广播波束图样,包括水平波瓣宽度Wh1、垂直波瓣宽度Wy1以及波束最大增益Gi
针对每个候选SSB广播配置图样,都可以计算得到该候选SSB广播配置图样配置下待配置小区的三维覆盖空间,此处的三维覆盖空间具体可以是根据待配置小区的有效覆盖半径、天线挂高和方位角等确定的。每个候选SSB广播配置图样均对应有一个三维覆盖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步骤110和步骤120执行的先后顺序作具体限定。
步骤130,基于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具体地,针对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可以将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和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覆盖判决,从而判断哪些用户在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内,哪些用户在三维覆盖空间外,由此得到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此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可以是对应三维覆盖空间可覆盖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对应三维覆盖空间所覆盖的各个用户的信息,还可以是基于对应三维覆盖空间所覆盖的各个用户的信息计算所得的覆盖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40,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待配置小区。
具体地,在得到每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后,可以从中选取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用于配置待配置小区。例如,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具体可以是覆盖用户数量最多的三维覆盖空间对应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选取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进行小区配置,实现了小区天线广播波束的优化配置,极大保证了天线广播波束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整体网络覆盖效果的提升。
目前对用户进行定位的方法,例如TDOA、AOA,或者TDOA和AOA的混合定位方法,均仅能适用于低人口密度地区。在高人口密度地区,用户的定位会受到多种干扰,导致目标精度下降,并且现有的位置定位方法需要基站间相互共享连接,给系统平台造成较大负担。对此,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110具体包括:
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非视距传播(Non Line of Sight,NLOS)是蜂窝网无线定位误差的主要来源,本发明实施例将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引入传统定位算法的定位参数中,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缩小非视距传播引起的附加时延对于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而得到定位精度更高的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包含非视距传播的第一伸缩因子的TDOA定位参数和包含非视距传播的第二伸缩因子的AOA定位参数,以缩小非视距传播引起的定位误差为目标,对各个用户进行TDOA定位和AOA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改进后的TDOA和AOA混合算法进行用户定位。传统的TDOA和AOA混合算法中,TDOA的部分可以通过测量终端到不同发送端的时间差从而顾及到不同终端的距离之差,进而实现终端。由于不需要检测信号传输时间,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大大降低。AOA的部分,未知节点通过天线阵列或者其他接收设备获取参考节点发送端无线信号的到达方向,通过计算节点间的相对方向角获取未知节点的位置信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DOA定位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简易坐标系中基站坐标为(x,y,0),三个用户ABC的坐标分别是(x1,y1,z1),(x2,y2,z2)和(x3,y3,z3),三个用户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分别为t1,t2与t3,三个用户的距离可以由下面公式进行推算,即可通过到达时间差推算相对距离位置。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81
式中,i可以是1、2、3,Ri即第i个用户到基站的距离。
Rs 2=(Rs1+R1)2=Rs1 2+2*Rs1*R1+R1 2
(x-xs)2+(y-ys)2+zs 2=Rs1 2+2*Rs1*R1+R1 2
2*Rs1*R1+2*xs1*x+2*ys1*y=ks 2-k1 2-Rs1 2
其中:ki=xi 2+yi 2+zi 2
Rsi即第i个用户与服务基站s之间的距离,服务基站s的坐标表示为(xs,ys,zs)。基于上述公式即可得到用户A的位置信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OA定位示意图,如图3所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82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83
分别为两个用户A、B与水平平面的方位角,ω1和ω2为两个用户A、B的仰角,一般在二维平面定位时,只需测量得到接收信号即可实现定位。具体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84
式中,x1和y1是观测点的二维坐标,x和y即用户A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对应于TDOA和AOA两种定位算法设置两个伸缩因子,即第一伸缩因子v和第二伸缩因子ua,将第一伸缩因子v引入TDOA定位方程,将第二伸缩因子ua引入AOA定位方程,由此得到如下形式的TDOA和AOA的定义式: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91
可以将NLOS非视距问题当作LOS问题进行求解,令v和ua为0,即可得到视距的第一步估计值Za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92
式中,Ga是由用户经度坐标、纬度坐标以及用户与基站间距离组成的离散矩阵,ω是含有用户经纬度信息的误差向量,h是对用户与基站的距离的平方分别减去经度参数的平方与纬度参数的平方之后得出的平方根。
由于在小区内存在有非视距传播的影响,该结果与实际以动态的位置有较大的误差: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93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94
式中,(Xi,Yi)表示为用户的经纬度坐标。
从而考虑到Za中元素的相关性,反复迭代直到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095
收敛,其中ε为一个取值较小的定数,通常情况下ε=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TDOA和AOA定位参数中同时引入伸缩因子进行定位,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在信道环境相对恶劣的都市区也能消除部分NLOS的误差,从而实现用户的精准定位。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步骤110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可以建立以用户的位置信息为参考标准的小区内用户分布图。以距离相同的用户为例,可以根据坐标系中高度的不同区分层级的不同。对于相同的高度的用户,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进行划分,得到最终的小区用户分布图。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20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链路预算模型确定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
基于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以及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计算待配置小区在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此处,预设链路预算模型即预先设定的可用于进行链路预算的模型,链路预算具体用于计算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的波束最大增益Gi所对应边缘速率要求的覆盖半径R。预设链路预算模型具体可以是CostHata模型或者SPM模型,此两者对于使用范围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待配置小区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使用。
通常,Cost231—Hata模型的适用条件如下:
使用频段fc:1500至2000Mhz
基站天线有效高度Hte:30至200m
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Hre:1至10m
通信距离d:1000至20000m
Cost231—Hata适用于大城市情况的模型具体体现为如下形式:
L=K1+K2
*log10(fc)+k3
*log10(hte)+(k4+k5*log10(hte))*log10(d)
-(k6*log10(11.75*hre))2-k7
其中,通信距离d的单位是km,使用频段fc的单位是MHz,L为大城市的基本传播损耗中值,hte和hte分别为移动台和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K1,K2以及k3,k4,…,k7均为常数项。
SPM模型则可以体现为如下形式:
Lmodel=K1+K2*log(d)+K3*log(HTexff)+K4
*DiffractionLoss+K5*log(d)*log(HTexff)+K6
*HRxeff+Kclutter*f(clutter)
其中:K1,…,K6以及Kclutter是常数项,d是传播距离,单位是m;HTexff是考虑地势差异之后的高度,单位是m;DiffractionLoss是绕射因子;HRexff是接收机高度,单位是m。Clutter是地物类型的损耗,经常含有水,高层地物,不规则建筑等。
在得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后,可以结合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下的天线挂高和方位角,计算待配置小区下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有效覆盖空间。
此处,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即依据待配置小区的场景进行设置的模型,待配置小区的场景具体可以是广场、高楼、商业区域等,分别对应的小区场景模型是广场模型、高楼模型、商业区域模型等。
其中,广场模型具有人员密集,高层楼宇较少,且用户之间相互干扰较大的特点,对于以广场模型为例的小区中,应该更多的考虑水平方向上距离较远的地方,垂直方向上达到相应的满足低矮建筑群的要求即可。高楼模型具有垂直高度高,建筑物穿损大,业务量不一致等特点,对于以高楼模型为例的小区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垂直方向上的天线资源的分化,对于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则相对弱化。商业区域模型是上面两种模型的混合模式,也是最为符合日常生活的一种模型。有高层建筑也有宽阔广场,所以此时要满足高容量高精度分布传播的需求。
在选择完适合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之后,可以利用多种天线方向图进行多元适配。对于待配置小区j,天线挂高为Hj,方向方位角为Aj,结合Aj、Wh1、Wy1、Gi可以计算出该小区的有效三维覆盖空间Sji。其中,Gi即覆盖半径R所对应的波束最大增益。由此得到不同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场景建议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21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30具体包括:
步骤131,基于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
步骤132,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确定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具体地,针对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可以判断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是否在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位覆盖空间内,进而确定在三维覆盖空间内的用户为有效用户。
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可以是有效用户的数量,或者是有效用户在所有用户中的占比,再或者是有效用户的重要程度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31具体包括:
步骤1311,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判断所述任一用户是否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
若所述任一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和水平覆盖结果均为覆盖,确定所述任一用户为有效用户。
进一步地,可以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中的下倾角范围,确定该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基于该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中的覆盖半径和主瓣宽度,确定该用户的水平覆盖结果。
针对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时,以任一用户为例,分别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判断该用户是否在三维覆盖空间内,进而确定该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
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相对于基站的直线距离,进而基于该用户相对于基站的直线距离以及该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与基站之间距离,计算该用户与基站之间的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将该夹角与三维覆盖空间中的下倾角范围进行比较,如果该夹角在下倾角范围内,则确定该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为覆盖,否则为不覆盖。
进一步地,假设在垂直方向上(x=0平面),已知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中的下倾角范围为(β,α),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的坐标为(x0,y0,z0)。假设用户A的位置信息为(x1,y1,z1),则用户A与基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41
对应地,该用户与基站之间的直线与水平线夹角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42
若该夹角θ与下倾角范围不匹配(即θ>α或θ>β),则证明在垂直方向上该用户不在该天线所覆盖区域内,垂直覆盖结果为不覆盖,用户A不是有效用户。
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基于三维覆盖空间中的覆盖半径和主瓣宽度,确定主瓣宽度对应的最大角度。同时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与三维覆盖空间中主瓣中线的夹角,若该夹角超过了主瓣宽度对应的最大角度,则确定用户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无法被覆盖到三维覆盖空间内,用户的水平覆盖结果为不覆盖;若该夹角小于主板宽度对应的最大角度,则确定用户的水平覆盖结果为覆盖。
进一步地,假设在水平方向上(z=0平面),三维覆盖空间下天线旁瓣最大张开范围的两个边界与Y轴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γ与β,用户距离基站与Y轴的夹角为α。
假设用户与基站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43
夹角α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44
若该夹角α与基于γ与β设定的角度范围不匹配,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该用户不在该天线所覆盖区域内,水平覆盖结果为不覆盖,也不能算作三维覆盖空间中的有效用户。
仅当用户同时满足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方向的覆盖条件,即垂直覆盖结果和水平覆盖结果均为覆盖,方可认为该用户在三维覆盖空间之间,该用户为有效用户。
步骤1312,删除与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三维覆盖空间的覆盖半径的有效用户。
具体地,在得到有效用户后,可以基于距离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筛除,距离基站过远的用户虽也能收到部分信号资源,但是距离损耗过大达不到要求,因此可以从有效用户中删除。
进一步地,此处的距离还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51
式中,A cos为反余弦函数,pi()表示圆周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步骤132具体包括: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确定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其中,用户权重基于对应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和/或用户平均收入确定。
具体地,在计算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时,可以不仅考虑三维覆盖空间下有效用户的数量,还可以考虑各个有效用户的用户价值。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用户权重来体现有效用户的用户价值,用户权重具体是基于月均流量消费额(DOU)和/或用户平均收入(ARPU)来确定的,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以待配置小区内所有用户中最大的DOU和ARPU为参考基准,对所有用户的DOU和ARPU进行归一化操作,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DOU和ARPU数值与该小区覆盖空间内最大DOU和ARPU数值进行加权操作,从而得到各个用户的用户权重。
例如,在统计之前设定每个用户所属的用户权值相等,均为定值t0。假设用户A的DOU数据为a0(单位为GB),ARPU数据为b0(单位为元),最大DOU为amax,最大ARPU为bmax,则用户A的用户权值可以更新为:
Figure BDA0002797536690000161
上述方法可应用于所有用户,进而可以得到所有用户更新后的用户权重。
在执行步骤132时,针对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可以将该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直接相加,将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之和作为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在此之后,可以从所有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中选取用户权重之和最大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待配置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有效用户的价值量来选择适合的SSB广播波束图样进行动态配置,有助于提升整体网络覆盖效果。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定位单元410、覆盖空间确定单元420、覆盖测试单元430和配置单元440;
其中,定位单元410用于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覆盖空间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覆盖测试单元430用于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配置单元440用于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对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选取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进行小区配置,实现了小区天线广播波束的优化配置,极大保证了天线广播波束配置的灵活性,有助于整体网络覆盖效果的提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定位单元410具体用于:
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所述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定位单元410具体用于:
基于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一伸缩因子的TDOA定位参数和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二伸缩因子的AOA定位参数,以缩小所述非视距传播引起的定位误差为目标,对各个用户进行TDOA定位和AOA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覆盖测试单元430包括:
测试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
结果统计子单元,用于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测试子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判断所述任一用户是否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
若所述任一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和水平覆盖结果均为覆盖,确定所述任一用户为有效用户;
删除与所述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三维覆盖空间的覆盖半径的有效用户。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结果统计子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其中,用户权重基于对应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和/或用户平均收入确定。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覆盖空间确定单元420用于:
基于预设链路预算模型确定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
基于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计算所述待配置小区在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命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命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命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
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命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所述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其中,用户权重基于对应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和/或用户平均收入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所述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非视距传播的伸缩因子,对所述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进行定位,得到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一伸缩因子的TDOA定位参数和包含所述非视距传播的第二伸缩因子的AOA定位参数,以缩小所述非视距传播引起的定位误差为目标,对各个用户进行TDOA定位和AOA定位,得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具体包括:
基于任一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判断所述任一用户是否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
若所述任一用户的垂直覆盖结果和水平覆盖结果均为覆盖,确定所述任一用户为有效用户;
删除与所述待配置小区对应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三维覆盖空间的覆盖半径的有效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具体包括:
基于预设链路预算模型确定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
基于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半径,以及所述待配置小区的小区场景模型,计算所述待配置小区在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6.一种天线广播波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确定待配置小区内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
覆盖空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配置小区在各个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
覆盖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得到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配置单元,用于基于覆盖用户测试结果最优的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配置所述待配置小区;
所述覆盖测试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各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三维覆盖空间进行用户覆盖数量测试,确定在所述三维覆盖空间内的有效用户;
基于所有有效用户的用户权重确定所述任一候选SSB广播波束图样下的覆盖用户测试结果;
其中,用户权重基于对应用户的月均流量消费额和/或用户平均收入确定。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的步骤。
CN202011337241.7A 2020-11-25 2020-11-25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53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7241.7A CN114553270B (zh) 2020-11-25 2020-11-25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7241.7A CN114553270B (zh) 2020-11-25 2020-11-25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270A CN114553270A (zh) 2022-05-27
CN114553270B true CN114553270B (zh) 2023-04-28

Family

ID=8165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7241.7A Active CN114553270B (zh) 2020-11-25 2020-11-25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327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278A (zh) * 2008-06-30 2008-1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多阵元天线的基站小区覆盖方法
CN102256353A (zh) * 2011-07-13 2011-11-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精度改进方法
CN109327248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赋形方法及基站
WO2019080119A1 (zh) * 2017-10-27 2019-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730466A (zh) * 2018-07-16 2020-0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广播波束权值的方法及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11257901A (zh) * 2020-02-28 2020-06-09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多径传播条件下散射体位置已知的定位方法
CN111385039A (zh) * 2018-12-30 2020-07-0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广播波束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491304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处理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3227A1 (zh) * 2014-08-15 2016-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278A (zh) * 2008-06-30 2008-1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多阵元天线的基站小区覆盖方法
CN102256353A (zh) * 2011-07-13 2011-11-23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定位精度改进方法
CN109327248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赋形方法及基站
WO2019080119A1 (zh) * 2017-10-27 2019-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730466A (zh) * 2018-07-16 2020-0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广播波束权值的方法及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11385039A (zh) * 2018-12-30 2020-07-0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广播波束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491304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波束处理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257901A (zh) * 2020-02-28 2020-06-09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多径传播条件下散射体位置已知的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270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PA02007530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simulacion y planeacion de redes de localizacion de posicion inalambricas.
JP710862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端末を位置特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602960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Vari et al. mmWaves RSSI indoor network localization
EP1793640A1 (en) Selection of location measurement units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
MXPA05001519A (es) Determinacion de posicion basada en el area para terminales en una red inalambrica.
CN106851570A (zh) 基于mr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Wölfle et al. Enhanced localization technique within urban and indoor environments based on accurate and fast propagation models
CN108450060A (zh) 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方法、设备
TWI718450B (zh) 使用飛行載具之無線電訊號源的無線電波分布之量測與對應之無線電特徵之估算之方法及系統
CN114363808B (zh) 一种基于rssi测距的室内定位方法
WO2022017012A1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015192A (zh) 天线权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odevijn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rss algorithms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in large open environments
Hsieh et al. Propagation model for high altitude platform systems based on ray tracing simulation
CN107850656A (zh) 用于定位目的的模型参数的确定
Vaghefi et al. Cooperative RF pattern matching positioning for LTE cellular systems
CN109428657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095955A (zh) 基于凸多边形剖分的地对空覆盖的场景化波束生成方法
CN102833848B (zh) 一种移动台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302783A1 (en) Location of a mobile terminal
CN110118953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553270B (zh) 天线广播波束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669180A (zh) 一种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25372B (zh) 基于mr数据的5g rsrp计算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