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6714B -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6714B
CN114546714B CN202011353184.1A CN202011353184A CN114546714B CN 114546714 B CN114546714 B CN 114546714B CN 202011353184 A CN202011353184 A CN 202011353184A CN 114546714 B CN114546714 B CN 114546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performance
equipment
value
load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3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46714A (zh
Inventor
杨孝平
陈刚
苏伟杰
温健军
杨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ich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ich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Sich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31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6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6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46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1Backup scheduling poli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06F9/5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considering the 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方法包括: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根据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备份技术是计算机系统领域防止软硬件故障、人为事件、恶意篡改、黑客攻击、病毒、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损坏,保证计算机系统连续运行的重要措施,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它的目的就是在灾难发生后保护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尽量地减少非计划的宕机时间。
备份技术是通过对原始数据创建数据副本和将数据副本单独存储的方式,来保障原数据出现故障时有副本数据可以来恢复。备份是保护数据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任何IT企业或者数据中心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物联网、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业务系统不断增多,数据体量呈爆炸式增长,需要备份的客户端对象和数据量也在急剧的增加,给备份系统带来很大的挑战。
现有的备份系统一般由备份主服务器、备份客户端服务器、备份介质服务器和备份存储设备组成。在现有的备份系统中,备份的执行均是通过备份主服务器指定的备份策略来调度,备份策略中固定了多个生产系统,将在何时进行备份,备份到何处,备份调度将根据备份策略定期执行。而在现有技术中,所有的备份策略均是由人工根据要求制定的,在备份系统越来越庞大后,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上会有大量的备份同时发起,这将导致备份任务过于集中,带来生产系统或备份存储系统网络及性能压力,形成瓶颈,最终导致备份超时失败,甚至会影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目前的备份系统所提供的备份方案,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备份系统,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备份装置,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包括:数据备份系统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一种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备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采集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通过该性能负载参数值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进而备份系统可以根据各个备份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以选择剩余负载性能最高的设备作为策略生成依据,生成备份策略,并按照该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的处理。由于采用本方案的所提供的方法,备份策略均是实时根据设备当前负载性能生成的,保证了根据该备份策略选择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都有充足的可用负载来完成被分配的备份任务,从而避免了采用现有备份方法,在按照人工设置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点上会有大量的备份同时发起,进而导致备份任务过于集中,带来生产系统或备份存储系统网络及性能压力,最终导致备份超时失败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备份任务分配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数据备份成功率,进而极大地保证了生产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
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数据备份系统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其中,备份设备是指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的设备,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在备份设备上预先按照数据备份系统对应的备份客户端,进而通过该备份客户端实现对备份设备上数据的备份。而其中,备份存储设备是指备份系统中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的设备。
由于数据备份是数据从备份设备传输到备份存储设备的过程,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的设备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备份的效率以及成功率,因而数据备份系统在生成备份策略时,数据备份系统可以首先对各个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根据该运行参数确定各个设备的性能,进而根据该些设备的性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备份系统可以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运行参数进行存储,已备后续进行备份策略生成时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备份系统所采集的运行参数数据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a、设备的唯一标识;
比如设备的名称,或者设备在数据备份系统中的编号等等,以通过该唯一标识对不同设备进行区分。
b、设备的CPU利用率;
CPU利用率是反映当前设备所运行程序或者任务占用的CPU资源,表示该设备在某个时间点的运行情况。CPU利用率越高,说明该设备当前运行的程序或者任务越多。
c、设备的内存利用率;
内存利用率是指设备当前运行的程序或者任务所占用的内存资源。
d、设备的网络带宽利用率;
网络带宽利用率是指设备当前所执行的传输(上传或者下载)任务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
e、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
f、设备的CPU频率;
g、设备的CPU个数;
h、设备的内存大小;
l、设备的备份网络带宽;
m、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带宽;
n、采集时刻;
采集时刻是指数据备份系统采集到上述该些运行参数的时刻,假设数据备份系统按照1小时的时间周期进行运行参数采集,初次采集时刻为00:00,则后续三次采集所对应的采集时刻分别为:01:00、02:00、03:00。
步骤12,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通过执行步骤11采集到的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该备份策略确定模型计算得到的性能负载参数值来反映各个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为了能够准确地分析出各个备份设备和各个备份存储设备的性能负载状态,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一套策略确定模型,该策略确定模型所对应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设备配置和服务器承载以及设备处理业务类型对设备性能负载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该策略确定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可以更加科学准确的反映出各设备的性能负载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策略确定模型可以分为性能参数模型以及负载参数模型。其中,该性能参数模型主要用于计算确定设备的性能数值,而该负载参数模型则主要用于确定设备当前的负载数值,后续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设备性能参数以及设备的负载参数,确定该设备当前的性能负载参数。
一般地,设备的性能往往是由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等硬件参数决定,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性能参数模型设计如下公式[1]所示:
P=K1×n×Pc+K2×PM+K3×PN+K4×PIO [1]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上述公式[1]中各参数对应的权重K是根据各硬件配置指标对设备性能的贡献程度设置的,且K1、K2、K3、K4,它们之和为1,即
另外,设备的负载情况往往是由设备当前各个硬件利用率决定的,因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性能参数模型设计如下公式[2]所示:
L=G1×LC+G2×LM+G3×LN+G4×LIO [2]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上述公式[2]中各参数对应的权重G是根据各参数对设备负载的影响程度设置的,且G1、G2、G3、G4,它们之和为1,即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执行不同业务的设备所侧重的运行参数往往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参数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对设备负载的影响程度也往往各不相同。例如,在文件传输(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设备上,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该设备的负载影响比例较大;而在Web设备上,CPU利用率和内存利用率则对该设备的负载影响比例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针对处理不同业务类型的设备分别设置不同的负载影响权重,以保证根据该设备对应的负载权重计算得到的负载数值更为准确。
在通过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以及负载参数模型,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设备对应的性能数值以及负载数值后,可以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该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C=L/P [3]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性能负载参数值C备反映了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C值越大反映出该设备当前的负载越大,则其剩余处理能力也就越少;反之,C值越小反映该设备当前的负载越小,则其剩余处理能力也就越强。
步骤13,根据通过执行步骤12计算得到的各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备份设备在执行备份任务时,必然会消耗设备资源(备份过程中会消耗设备内存、占用CPU处理资源等,进而提高了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进而使得设备的负载数值升高,在本方案中可以将设备在处理备份任务过程中升高的这部分的负载值定义为备份任务所需消耗的负载数值,使用ΔC表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份任务所需消耗的负载数值ΔC,可以根据该设备在未开始备份任务一段时间内该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值的平均值CB,与该设备过去在执行备份任务时性能负载参数的平均值计算CE得到,具体地,可以按照如下公式[4]计算备份任务所需消耗的负载数值:
ΔC=CE-CB [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通过执行步骤12确定的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为各设备是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阈值比如,根据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当设备负载超过80%以上时,该设备在备份时很容易出现备份失败的问题,则可以基于此按照80%的负载,为该设备设置初始性能负载参数阈值/>且在数据备份系统运行一定周期后,数据备份系统通过不断学习,可以根据设备的性能数值,对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阈值/>进行优化调整。
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备份系统确定数据备份策略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执行待备份任务所需的负载数值;根据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所述性能负载阈值以及所述负载数值,分别确定所述待备份任务对应的备份存储设备以及备份时段。
具体地,数据备份系统按照下述步骤对设备进行筛选,以确定数据备份策略:
子步骤1:数据备份系统根据各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值以及各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对可进行备份操作的备份设备进行筛选;
当设备的性能负载数值C大于该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时,则表示该备份设备当前处于负载状态,不应当进行备份操作;反之当设备的性能负载数值C小于该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时,则表示该备份设备性能无问题,处于轻载状态,可以执行备份操作。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根据上述方法,首先筛选出可以进行备份操作的备份设备。
子步骤2,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根据备份任务所需消耗的负载数值,设备当前的性能负载参数值以及该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对通过执行子步骤1筛选出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筛选;
当该设备在未开始备份任务一段时间内该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值C加上该设备执行备份任务所需消耗的负载数值大于该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时,则说明该设备此时如果执行备份任务,会处于超载状态,则数据备份系统可以对该些设备进行筛除。
最后,数据备份系统可以将通过执行子步骤1~子步骤2筛选得到的设备,作为处理备份任务的设备,并分别为该些备份任务分配对应的备份存储设备以及备份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备份系统通过执行上述步骤11~步骤13最终生成的备份策略中所包含的备份时段,是指备份设备可执行备份任务的具体时段,假设通过执行上述子步骤1~子步骤2,确定筛选得到的备份设备,则可以直接将当前时刻作为备份任务的开始时刻,进而根据备份任务的时长,确定备份设备执行该备份任务的备份时段。而假设通过执行上述子步骤1~子步骤2被筛掉的备份设备,则数据备份系统针对该些备份设备,会按照预设的时间周期,循环执行上述步骤11~步骤13,直至备份设备通过上述子步骤1~子步骤2的筛选,并将该备份设备通过上述子步骤1~子步骤2筛选的时段确定为该备份设备对应的备份时段。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采集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通过该性能负载参数值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进而备份系统可以根据各个备份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以选择剩余负载性能最高的设备作为策略生成依据,生成备份策略,并按照该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的处理。由于采用本方案的所提供的方法,备份策略均是实时根据设备当前负载性能生成的,保证了根据该备份策略选择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都有充足的可用负载来完成被分配的备份任务,从而避免了采用现有备份方法,在按照人工设置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点上会有大量的备份同时发起,进而导致备份任务过于集中,带来生产系统或备份存储系统网络及性能压力,最终导致备份超时失败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备份任务分配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数据备份成功率,进而极大地保证了生产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数据备份系统,用以解决采用现有备份方法进行数据备份时,由于受限于人工定制备份策略的影响,无法实时根据设备负载进行备份任务的分配,而导致备份任务执行成功率较低,从而对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给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的问题。该数据备份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运行参数采集单元21、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22以及备份单元23。
其中,运行参数采集单元21,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22,用于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备份单元33,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设备的唯一标识;设备的CPU利用率;设备的内存利用率;设备的网络带宽利用率;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设备的CPU频率;设备的CPU个数;设备的内存大小;设备的备份网络带宽;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带宽;采集时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2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2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P=K1×n×Pc+K2×PM+K3×PN+K4×PIO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2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L=G1×LC+G2×LM+G3×LN+G4×LIO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32,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C=L/P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备份单元23,具体用于:确定执行待备份任务所需的负载数值;根据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所述性能负载阈值以及所述负载数值,分别确定所述待备份任务对应的备份存储设备以及备份时段。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采集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通过该性能负载参数值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进而备份系统可以根据各个备份设备的性能负载参数,以选择剩余负载性能最高的设备作为策略生成依据,生成备份策略,并按照该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的处理。由于采用本方案的所提供的方法,备份策略均是实时根据设备当前负载性能生成的,保证了根据该备份策略选择的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都有充足的可用负载来完成被分配的备份任务,从而避免了采用现有备份方法,在按照人工设置的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点上会有大量的备份同时发起,进而导致备份任务过于集中,带来生产系统或备份存储系统网络及性能压力,最终导致备份超时失败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备份任务分配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数据备份成功率,进而极大地保证了生产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数据同步装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上述如本申请图3所示实施例揭示的数据备份电子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备份系统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其中,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其中,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其中,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设备的唯一标识;
设备的CPU利用率;
设备的内存利用率;
设备的网络带宽利用率;
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
设备的CPU频率;
设备的CPU个数;
设备的内存大小;
设备的备份网络带宽;
设备的磁盘输入/输出带宽;
采集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具体包括:
确定执行待备份任务所需的负载数值;
根据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阈值;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所述性能负载阈值以及所述负载数值,分别确定所述待备份任务对应的备份存储设备以及备份时段。
4.一种数据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行参数采集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备份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其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其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其中,负载参数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5.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其中,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其中,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其中,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预设周期,对各备份设备以及各备份存储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采集;
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其中,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用于表示所述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备份存储设备当前的可用于备份任务的剩余可用负载;
根据所述性能负载参数值,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并按照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选择备份设备以及备份存储设备,进行数据备份任务处理;
其中,根据预设备份策略确定模型,对所述运行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所述各备份设备以及所述各备份存储设备分别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根据预设的性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个数、CPU频率、内存大小、备份网络带宽以及磁盘输入/输出带宽,确定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其中,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n表示设备的CPU个数,PC表示CPU频率,PM表示内存大小,PN表示备份网络带宽,P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K1表示CPU频率对应的权重,K2表示内存大小对应的权重,K3表示备份网络带宽对应的权重,K4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带宽对应的权重;
其中,根据预设的负载参数模型,基于所述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的负载数值:
其中,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LC表示CPU利用率,LM表示内存利用率,LIO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LN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G1表示CPU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2表示内存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3表示磁盘输入/输出吞吐利用率对应的权重,G4表示网络带宽利用率对应的权重;
其中,基于所述负载数值以及所述性能数值,确定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
其中,C表示所述设备对应的性能负载参数值,L表示所述设备的负载参数,P表示所述设备的性能数值。
CN202011353184.1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46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3184.1A CN11454671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3184.1A CN11454671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6714A CN114546714A (zh) 2022-05-27
CN114546714B true CN114546714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66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3184.1A Active CN11454671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6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7387A (zh) * 2023-02-07 2023-06-13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备份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95602B (zh) * 2023-08-17 2023-11-10 北京星云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413A (zh) * 2008-02-29 2008-08-06 浙江工商大学 在转发和控制分离网络件架构下实现控制件高可用性的方法
CN103064763A (zh) * 2012-12-27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8170559A (zh) * 2017-12-22 2018-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终端
CN10873350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集群系统中备份和恢复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1382013A (zh) * 2020-03-20 2020-07-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定时备份作业发起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4607A (zh) * 2020-03-27 2020-07-28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0754368B1 (en) * 2017-10-27 2020-08-2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backup resources
CN111752756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厦门靠谱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学习设置数据库备份策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0574B2 (en) * 2014-05-09 2017-08-22 Commvault Systems, Inc. Load balancing across multiple data paths
US10084873B2 (en) * 2015-06-19 2018-09-25 Commvault Systems, Inc. Assignment of data agent proxies for executing virtual-machine secondary copy operations including streaming backup jobs
US10817198B2 (en) * 2019-02-15 2020-10-27 Wipro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optimization of load on plurality of backup storag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413A (zh) * 2008-02-29 2008-08-06 浙江工商大学 在转发和控制分离网络件架构下实现控制件高可用性的方法
CN103064763A (zh) * 2012-12-27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873350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集群系统中备份和恢复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10754368B1 (en) * 2017-10-27 2020-08-2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 balancing backup resources
CN108170559A (zh) * 2017-12-22 2018-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终端
CN111382013A (zh) * 2020-03-20 2020-07-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定时备份作业发起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64607A (zh) * 2020-03-27 2020-07-28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52756A (zh) * 2020-06-24 2020-10-09 厦门靠谱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学习设置数据库备份策略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6714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46714B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系统、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8279974B (zh) 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346829A (zh) 一种用于任务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RU2617331C2 (ru) Тайм-ауты адаптивного сервиса
WO2016169166A1 (zh) 虚拟机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5495231B (zh) 一种高并发任务复杂场景下的动态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WO2024120205A1 (zh) 一种应用性能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63332B (zh) 一种文件分割方法及装置
CN117591301B (zh) 一种监控云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8804210B (zh) 一种云平台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293890B (zh) 一种基于复杂度的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590285A (zh) 一种用于线程池参数动态设置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742036B (zh) 指标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667305A (zh) 基于业务场景的安全策略的部署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245943B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436812B (zh) 一种Linux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63508B (zh)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和应用服务器
CN112015551B (zh) 协程池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8359456B2 (en) Generating random addresses for verification of distributed computerized devices
CN113300966A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2039714B (zh) 基于sla最小化跨站点数据分析成本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28738B (zh) 性能分析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404709B (zh) 网络功能虚拟化下策略规则的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3760651B (zh) 区块链的主子链运行状态收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99488B (zh) 解决网络拥塞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