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1187B -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 Google Patents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1187B
CN114531187B CN202111266295.3A CN202111266295A CN114531187B CN 114531187 B CN114531187 B CN 114531187B CN 202111266295 A CN202111266295 A CN 202111266295A CN 114531187 B CN114531187 B CN 114531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related information
antenna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62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1187A (zh
Inventor
陈宇荧
李宽跃
韩剑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ublication of CN11453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1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1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1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7/00Compasses; Devices for ascertaining true or magnetic north for navigation or surveying purposes
    • G01C17/02Magnetic compa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自动天线波束对准。一种方法包括确定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取向的第一定位相关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多个天线扇区。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指示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位置和第二取向的第二定位相关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并且使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来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扫描更少数量的天线扇区,可以减少时间开销并促进设备有效地找到最佳波束。

Description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背景技术
许多通信设备,诸如接入点(AP),能够与其他设备无线地通信。例如,设备可以使用对应的通信技术(诸如Wi-Fi技术)经由无线局域网(WLAN)来彼此通信。为此目的,通信设备通常包括支持设备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为了克服增大的毫米波的衰减,多扇区天线配置被应用于通信设备中,以生成可用于通信的多个定向波束。利用多扇区天线配置中的高定向,设备可以实现波束形成训练以匹配它们相应的波束的可能窄方向以便建立通信链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文中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以上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本文中公开的若干示例实施例将在示例中并且以非限制性方式被图示,其中:
图1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于其中的示例通信环境的框图;
图2图示了针对波束的示例定向天线样式;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在通信设备之间的自动天线波束对准的信号流;
图4A-图4B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环境中的自动天线波束对准的框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以上所描述的,波束形成训练由具有与彼此连接的多扇区天线配置的通信设备来实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是指基于波束形成训练的天线波束对准。图1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于其中的示例环境100。在示例环境100中,两个通信设备110和120用于与彼此建立通信链接。
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无线通信协议(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标准)来发送和接收。IEEE 802.11标准可以包括IEEE 802.11ay标准(例如,以60GHz操作)、IEEE 802.11ad标准(有时被称为“WiGig”)或任何其他无线通信标准。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或120可以包括接入点(AP)。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接入点(AP)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被已知为无线路由器、无线收发器、交换机、Wi-Fi热点设备、基本服务集合(BSS)、扩展服务集合(ESS)、无线基站(RBS)或某种其他术语。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通信期间,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一个可以通过扮演AP的角色以操作模式来工作,并且另一个可以通过扮演站(STA)的角色以操作模式来工作。
在图示的示例中,通信设备110和120均可以具有天线阵列112、122以促进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的通信。天线阵列112、122中的每个天线阵列可以具有多扇区天线配置,具有形成多个天线扇区的多个天线元件。多个天线扇区可以因此生成在不同方向上的相应的波束114、124用于通信。
如所图示的,波束114、124将无线电波辐射到特定方向。波束114、124可以被称为定向波束,并且天线扇区还可以被称为定向天线扇区。图2图示了针对定向波束的示例定向天线样式200。
通常,定向天线在与天线相关联的方向上以比全向性天线更高的功率辐射。这允许设备增大其在发送和接收上的增益性能。出于该原因,定向波束可以帮助补偿长距离通信的信号衰减,其尤其有益于具有高衰减的毫米波通信。
然而,由于多扇区天线配置中的高定向,通信设备110和120需要与彼此协商以选择与彼此对准的定向波束。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基于波束形成训练流程来实现天线波束对准,以便确定最佳匹配天线扇区或波束用于通信。波束形成训练流程可以在通信设备110或120启动之后或在通信期间定期地被触发。在波束形成训练的成功完成之后,通信链接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匹配波束在通信设备110与120之间被建立。
波束形成训练涉及用于以天线扇区和波束细化相(BRP)为单位进行扫描的扇区级扫掠(SLS)过程。传统上,需要两个设备来尝试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的发送器-接收器扇区的所有可能组合。即,通信设备可以控制每个天线扇区作为发送扇区以生成发送波束并尝试搜索来自另一通信设备的任何匹配的接收波束。通信设备还可以控制每个天线扇区作为接收扇区以生成接收波束并尝试匹配来自另一通信设备的任何发送波束。因此,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时间成本高度依赖于两个通信设备中的天线扇区的数量。例如,波束形成训练中的总扫描时间可以被确定为如下:
SCAN_TIME=TX_SECTOR_NO*RX_SECTOR_NO*SCAN_DWELL_TIME*
CHAN_NO
其中“SCAN_TIME”表示总扫描时间,“TX_SECTOR_NO”表示发送天线扇区的数量,“RX_SECTOR_NO”表示接收天线扇区的数量,“SCAN_DWELL_TIME”表示针对以秒为单位的每个扫描的驻留时间,“CHAN_NO”表示信道的数量,并且符号“*”表示乘法运算。
随着越来越多的天线扇区被引入,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时间开销增加,其是不期望的。例如,如与室内AP相比较,户外AP出于覆盖或范围考虑可能要求更多的天线扇区。假设,AP具有32个天线扇区并且支持三个信道。如果针对每个扫描的驻留时间是100秒,那么总扫描时间将超过5分组(=32*32*100*3秒)。因此,期望最小化或减少时间开销量。
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提出基于波束形成训练来控制天线波束对准的更有效方式。具体地,针对具有可用于通信的多个天线扇区的一对通信设备,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诸如它们的位置和取向,在波束形成训练之前,在设备之间被交换。设备中的每个可以选择其天线扇区的至少一个而非全部用于基于其定位相关信息和来自对等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来执行波束形成训练。由(多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生成的(多个)波束可以在对准到对等设备的角度范围内的(多个)方向上。通过选择最可能与对等设备匹配的天线扇区的子集,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需要扫描减小数量的天线扇区,其可以减少时间开销并促进设备有效地发现最佳波束。
下面将参考其他附图详细讨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在通信设备之间的自动天线波束对准的信号流300。出于讨论的目的,信号流300将参考图1来描述,以讨论在通信设备110与120之间的天线波束对准的示例实施例。在这样的情形下,通信设备110和120要与彼此通信。从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一个出发,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另一个可以被认为是对等通信设备。
在信号流300中,通信设备110确定(305)其定位相关信息,并且通信设备120还确定(310)其定位相关信息。定位相关信息指示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的位置和取向。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指示位置的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的地理位置的维度、经度和/或高度(海拔)。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指示取向的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的地理位置的方位角、仰角和/或观察角。在示例中,取向可以被确定为与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中的天线阵列112、122的面板相关。定位相关信息可以备选地或额外地包括可以用于指示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位于哪里和/或对应的通信设备110、120如何被取向的其他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或120可以各自与定位设备和指南针设备相关联地被安装以分别确定其位置和取向。在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或120可以均被集成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以生成诸如维度和经度信息的位置信息。高度传感器还可以被集成以感测对应的通信设备110或120所位于的高度(海拔)信息。在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或120均可以被集成有磁性传感器(例如,3轴电子指南针)和/或陀螺仪以检测取向。其他定位设备和指南针设备(当前可用的或待开发的)也可以用于确定定位相关信息。本公开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除了利用对应的设备的自动测量以外,通信设备110和/或120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被手动地设置或从其他设备接收。
在它们的定位相关信息确定的情况下,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与彼此交换它们的定位相关信息以促进波束形成训练。具体地,通信设备110将其定位相关信息发送(315)到通信设备120,并且通信设备120将其定位相关信息发送(320)到通信设备110。
定位相关信息的交换可以依赖于通信设备110和120的通信能力。作为示例,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通过Wi-Fi无线通信(例如第一次通过遵循IEEE 802.11ay)交换它们的定位相关信息。作为另一示例,针对没有Wi-Fi无线电台的通信设备110和120,定位相关信息可以基于带外通信来交换。例如,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将它们自己的定位相关信息提供到远程服务器(诸如云服务器),并且从远程服务器获得对等通信设备120或110的定位相关信息。在一些示例中,在天线扇区对准第一次完成并且在没有Wi-Fi无线电台的通信设备110与120之间建立通信链接之后,WiGig无线通信可以用于在需要关于定位相关信息的更新的情况下进一步交换它们的定位相关信息。
定位相关信息可以在通信设备110与120之间在各种帧或消息中通信。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一个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被包括于被通知给对等通信设备的信标帧、探查请求和/或探查响应中。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定位相关信息可以被包括于关联请求和/或关联响应中以被发送到对等通信设备。信标帧、探查请求和/或探查响应可以一般在发现过程中被发送,在发现过程期间,通信设备110和120尝试发现彼此以建立连接或通信链接。关联请求和/或关联响应可以一般在关联过程中被发送,在关联过程期间,通信设备110和120变得与彼此关联。
将认识到,通信设备110和120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使用在这两个设备之间通信的任何其他适当的帧或消息来通信。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供应商自定义帧可以由通信设备110、120用于具体地将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对等通信设备。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定位相关信息可以在波束形成训练过程期间或之前在通信设备110与120之间交换。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通信设备110和120已经建立了与彼此的通信链接之后,它们可以定期地或响应于某些事件(例如,其位置和/或取向的变化)而发送它们相应的定位详细信息,以便维持关于定位相关信息的同步。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尽管对等通信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在信号流300中被图示为从对等通信设备接收,但是这样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以其他方式被提供。例如,对等通信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被手动地输入或由其他设备提供到通信设备110或120。
如以上所提到的,对等通信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以及本地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用于促进波束形成训练。如图3的信号流300中所图示的,通信设备110基于从通信设备120接收到的定位相关信息及它自己的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325)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
通信设备110的天线扇区的波束114可以辐射到大角度范围。通信设备110和120两者的定位相关信息可以用于确定对准到对等通信设备的较窄角度范围,并且一个或多个天线扇区可以基于对准的角度范围来选择。为了更好地图示对天线扇区的选择的一些示例实施例,图4A-图4B图示了示意性示例来示出在通信设备110和120所位于的示例环境100中更好地对准的天线扇区的子集如何被确定。
具体地,通信设备110可以基于这两个设备的位置来确定对等通信设备120的相对方向。如图4A中所图示的,根据定位相关信息,通信设备110可以确定通信设备120的位置相对于通信设备110的当前位置的相对方向410。通信设备110还可以基于其取向和通信设备120的取向来确定关于相对方向的角度范围412,使得角度范围412基本上被对准到通信设备120。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角度范围412可以由方位角范围和/或仰角范围定义。例如,角度范围412可以由来自相对方向410的预定方位角范围和/或仰角范围定义。
朝向角度范围412的一个或多个定向波束114可以具有与来自通信设备120的波束匹配的高概率。为了选择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天线扇区的子集,通信设备110可以确定相应的波束114的形状、取向和/或宽度,以发现哪些波束114在角度范围412内。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波束的取向可以由其正常线路的取向来定义。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3dB波束宽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两者上)可以被考虑。
每个波束114的形状、取向和/或宽度可以在通信设备110的最高天线增益和发送功率被配置的情况下被确定。根据天线增益和发送功率,通信设备110可以计算空间中的信号强度并确定针对定向波束114的三维图。
通过匹配针对具有角度范围412的定向波束114的三维图,如图4B中所图示的,通信设备110可以确定哪些波束114在该角度范围412内,并且选择对应的波束114。在图4B的示例中,未选择的波束114利用虚线来图示。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角度范围412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波束114还可以被选择以减少与通信设备120不匹配的任何风险。通信设备120可以确定生成所选择的波束114的对应的天线扇区。
利用基于定位相关信息选择的天线扇区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110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来执行335与通信设备120的波束形成训练。通信设备110保留所选择的天线扇区并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来操作。未选择的天线扇区可以不被认为是用于与来自通信设备120的波束匹配的候选。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20可以更新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天线信息,例如通过从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码本来删除关于未选择的天线扇区的信息。波束形成训练可以根据任何已知的方式来实现以促进两个通信设备120确定它们的用于与彼此通信的波束。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由于波束形成训练中扫描的天线扇区的数量被减少,所以用于波束形成训练的总时间可以被减少。其有益于设备安装、维护以及网络管理。另一方面,所选择的天线扇区被认为根据定位相关信息来生成对准到对等通信设备的波束,在波束形成训练期间发现最佳匹配波束的概率也可以被增大。
在通信设备120的一侧,如果其还可以获得对等通信设备110的定位相关信息,那么其还以如以上关于通信设备110讨论的类似方式选择330所有其天线扇区的子集。例如,在图4A中图示的示例环境中,通信设备120还可以基于这两个设备的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通信设备110的角度范围414。角度范围414内的一个或多个波束124以及因此天线阵列122的对应的(多个)天线扇区可以被选择。角度范围414可以与在通信设备110处使用的角度范围412相同或不同。通信设备120可以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来执行335关于通信设备110的波束形成训练。
在波束形成训练完成之后,通信设备110可以确定来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的被发现为与通信设备120匹配的天线扇区。类似地,通信设备120可以确定来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的被发现为与通信设备110匹配的天线扇区。通信设备110和120可以使用匹配天线扇区建立连接或通信链接并与彼此通信。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通信设备110和120被连接之后,天线波束对准可以在通信设备110和/或120的定位相关信息被改变的情况下被触发,例如在(多个)对应的设备的(多个)天线被扭曲的情况下被触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通信设备110和/或120可以重新选择天线扇区的子集以执行波束形成训练以便确定用于随后通信的最佳匹配天线。
在参考图3讨论的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120两者实现类似的过程以减少用于基于它们的定位相关信息的波束形成训练的天线扇区的数量。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能的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仅仅一个减少天线扇区的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与通信设备110和120两者扫描发送器-接收器扇区的所有可能组合相比较,总扫描时间也可以被减小。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示例实施例中讨论的天线波束对准的过程可以由除了通信设备110或120以外的其他设备来实现。即,控制器设备可以实现天线波束对准的过程以控制通信设备110和/或120选择它们的天线扇区的子集并使通信设备110和/或120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来执行波束形成训练。
图5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方法500的流程图。方法500可以由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10或通信设备120执行。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两者都可以类似地执行方法500。尽管仅仅一些框被示出在方法500中,但是方法500可以包括本文中描述的其他操作。为了便于讨论方法500,实现方法500的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一个被称为第一通信设备,并且通信设备110和120中的另一个被称为第二通信设备。
在510处,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取向的第一定位相关信息。第一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多个天线扇区。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定位设备和与第一通信设备相关联地安装的指南针设备来确定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将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在520处,第一通信设备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指示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位置和第二取向的第二定位相关信息。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在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信标帧、探查请求、探查响应、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或供应商自定义帧中的至少一项中接收第二定位相关信息。
在530处,第一通信设备基于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第二通信设备的角度范围,并且从多个天线扇区选择具有朝向所确定的角度范围的至少一个定向波束的至少一个天线扇区。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确定由多个天线扇区生成的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形状信息、取向信息以及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基于形状信息、取向信息以及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
在540处,第一通信设备使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来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在波束形成训练完成之后,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基于波束形成训练的结果来确定来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的匹配天线扇区。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匹配天线扇区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的示例设备600的框图。设备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0和耦合到至少一个处理器610的存储器620。存储器620存储使至少一个处理器610实现方法的动作的指令。
如图6中所图示的,存储器620存储确定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取向的第一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622。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622包括使用定位设备和与第一通信设备相关联地安装的指南针设备来确定第一定位相关信息。
存储器620还存储从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指示另外的通信设备的第二位置和第二取向的第二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624。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接收第二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624包括从另外的通信设备在信标帧、探查请求、探查响应、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或供应商自定义帧中的至少一个中接收第二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器620还存储基于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通信设备的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的指令626。多个天线扇区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器620还存储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来执行关于另外的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的指令628。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使装置选择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的指令626可以包括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第二通信设备的角度范围;以及从多个天线扇区选择具有朝向所确定的角度范围的至少一个定向波束的至少一个天线扇区。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的指令626可以包括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确定由多个天线扇区生成的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形状信息、取向信息以及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以及基于形状信息、取向信息以及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来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器620还可以包括将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指令。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器620还可以包括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波束形成训练的结果来确定来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子集的匹配天线扇区;以及使用匹配天线扇区来与另外的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本公开还提供了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其被有形地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或指令,其可以被运行以执行如以上参考图5所描述的方法。
尽管以上讨论使用Wi-Fi通信标准作为说明性示例,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通信标准并且更一般地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另外,尽管前述实施例中的操作中的一些以硬件或软件来实现,但是一般来说,前述实施例中的操作可以被实现于各种各样的配置和架构中。因此,前述实施例中的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以硬件、以软件或两者来执行。
应当注意,本公开中公开的特定术语为了方便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而被提出,并且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或范围内,对这些特定术语的使用可以被交换到另一形式。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被提供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运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被实现。程序代码或指令可以完全地运行在机器上,部分地在机器上,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并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或存储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前述的任何适当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具有一根或多根线、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设备、磁性存储设备或前述的任何适当的组合的电气连接。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次序被描绘,但是这不应当被理解为要求这样的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来执行,或者所有图示的操作被执行,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被组合地实现于单个实现方式中。相反,在单个实现方式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还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子组合被实现于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公开的前述详细描述中,对形成本文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并且在附图中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本公开的示例可以如何被实践。这些示例以充分的细节被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应理解,其他示例可以被利用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过程、电气变化和/或结构变化。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定位相关信息,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取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多个天线扇区;
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位置和第二取向;
通过以下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角度范围;
从所述多个天线扇区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具有朝向所确定的所述角度范围的至少一个定向波束,其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包括:
确定由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生成的所述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形状信息、取向信息和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所述形状信息、所述取向信息和所述宽度信息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以及
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所述子集来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包括:
在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信标帧、探查请求、探查响应、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或供应商自定义帧中的至少一项中接收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包括:
使用定位设备和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相关联地安装的指南针设备来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形成训练的结果来从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所述子集确定匹配天线扇区;以及
使用所述匹配天线扇区来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信。
6.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包括以下项的动作的指令:
确定第一定位相关信息,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指示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一取向;
从另外的通信设备接收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指示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第二位置和第二取向;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选择所述通信设备的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所述多个天线扇区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其中选择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的所述子集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角度范围;
从所述多个天线扇区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具有朝向所确定的所述角度范围的至少一个定向波束,其中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包括:
确定由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生成的所述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形状信息、取向信息和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以及
基于所述形状信息、所述取向信息和所述宽度信息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所述子集来执行与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接收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包括:
在来自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的信标帧、探查请求、探查响应、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或供应商自定义帧中的至少一项中接收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包括:
使用定位设备和与所述通信设备相关联地安装的指南针设备来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动作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动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波束形成训练的结果来确定来自所选择的天线扇区的所述子集的匹配天线扇区;以及
使用所述匹配天线扇区来与所述另外的通信设备通信。
11.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装置运行时使所述装置:
确定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和取向,并且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和取向;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从被包括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多个天线扇区中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所述多个天线扇区被配置用于生成相应的定向波束,其中使所述装置选择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的子集包括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基于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来确定对准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角度范围;以及
从所述多个天线扇区选择至少一个天线扇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具有朝向所确定的所述角度范围的至少一个定向波束,其中使所述装置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的指令包括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由所述多个天线扇区生成的所述相应的定向波束的形状信息、取向信息和宽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所述形状信息、所述取向信息和所述宽度信息中的所述至少一项来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以及
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扇区来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形成训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使所述装置确定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包括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信标帧、探查请求、探查响应、关联请求、关联响应或供应商自定义帧中的至少一项中接收所述第二定位相关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使所述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的指令包括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使用定位设备和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相关联地安装的指南针设备来确定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指令还包括使所述装置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将所述第一定位相关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CN202111266295.3A 2020-11-23 2021-10-28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Active CN114531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01,631 2020-11-23
US17/101,631 US11476909B2 (en) 2020-11-23 2020-11-23 Automatic antenna beam align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1187A CN114531187A (zh) 2022-05-24
CN114531187B true CN114531187B (zh) 2023-07-07

Family

ID=8145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6295.3A Active CN114531187B (zh) 2020-11-23 2021-10-28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6909B2 (zh)
CN (1) CN114531187B (zh)
DE (1) DE102021127363B4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086B (zh) * 2013-01-22 2016-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相控阵波束对准方法及通信设备
US9793969B2 (en) * 2015-09-29 2017-10-17 Ziva Corp. Array-to-array beamforming and iterative time reversal techniques
CN114641010B (zh) 2016-07-20 2024-04-26 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使用波束成形和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移动性
EP3533149A1 (en) * 2016-10-27 2019-09-0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with beamforming training
CN109525293B (zh) * 2017-09-19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成形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50668B1 (ko) * 2018-06-22 2024-03-25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방법 및 측정 환경, 테스트될 장치
CN109617586B (zh) * 2018-12-04 2021-05-14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位置信息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快速波束赋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1187A (zh) 2022-05-24
DE102021127363A1 (de) 2022-05-25
DE102021127363B4 (de) 2023-02-02
US20220166476A1 (en) 2022-05-26
US11476909B2 (en)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8759A1 (en)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User Equipment by using Adaptive Phase-Changing Devices
US991819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positioning utilizing distributed transceivers with array processing
CN103975619B (zh) 用于毫米波波束成形的多无线电设备中位置信息的使用
EP3167556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operating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784730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osition estimation and/or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897304A1 (en) Methods of a first and a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for configuring micro wav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between a first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and a second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 first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thereof
US9871570B1 (en) Beam determining unit and beam-search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KR20150095503A (ko) 빔 기지국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04356A (zh) 用于ul定位的参考信号传输上的波束扫描
CN113055062A (zh) 航线通信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742500B (zh) 采用定向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07636983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有效链路发现的系统与方法
US11218211B2 (en) Iterative beam training method for accessing a mm-wave network
US20230114713A1 (en) Radio frequency (rf)-based ranging and im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rcuit, particular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cs)
CN114531187B (zh) 自动天线波束对准
US11606701B2 (en) Enhanced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1177605A (ja)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生成方法
JP2021177606A (ja)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