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9686B -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9686B
CN114529686B CN202210419140.7A CN202210419140A CN114529686B CN 114529686 B CN114529686 B CN 114529686B CN 202210419140 A CN202210419140 A CN 202210419140A CN 114529686 B CN114529686 B CN 114529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ing line
position information
target
line
build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9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9686A (zh
Inventor
严事鸿
马国兴
杨泉桢
郭中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91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9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9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9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9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9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所述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将绘制有所述标记线的所述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为在建筑模型中绘制标记线,导致的耗时长、效率低及准确性差的缺陷,实现快速、精准的构建建筑模型。

Description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外墙板是一种用于外部维护结构墙体的装配式构件,它包括保温层和外叶板结构层。考虑到外墙上存在不同的建筑几何造型;且每个楼层之间建筑与结构分缝之间的错缝;外墙常需设置空调板,阳台板;墙体本身存在不同尺寸类型开洞等情况,致使外叶板结构层存在边缘轮廓信息复杂,洞口类型多等造型特点。因此,在外叶板结构层进行钢筋生成时候,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洞口。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生成与外叶板结构层对应的建筑模型,需要人为的考虑不同类型的洞口,在建筑模型中进行人为绘制表示钢筋的标记线,整个过程耗时较长、效率较低,并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为在建筑模型中绘制标记线,导致的耗时长、效率低及准确性差的缺陷,实现快速、精准的构建建筑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所述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将绘制有所述标记线的所述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包括:
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绘制所述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将所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作为所述绘制作业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和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一致;
所述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包括:
获取绘制参数,所述绘制参数包括: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基于所述起始位置、所述终止位置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所述第二方向标记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所述第二方向标记线之后,还包括:
将与所述各目标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向标记线清除;
为所述各目标构件的边缘绘制指定标记线;
确定距离所述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将距离所述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作为目标标记线,其中,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同时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计算所述指定标记线与所述目标标记线的距离;
当确定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基于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标记线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所述目标标记线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所述指定标记线的第一宽度,以及所述目标标记线的第二宽度;
确定所述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二起始点中的最大起始点,所述第一终止点和所述第二终止点中的最小终止点,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中的最大宽度;
确定所述最大起始点与所述最小终止点的距离值;
在所述目标标记线所在位置处,生成长度为所述距离值、宽度为所述最大宽度的所述新的标记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之后,还包括:
判断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的所述标记线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标记线的预设位置信息是否重合,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标记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当判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不重合时,计算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的位置差,基于所述位置差,移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的标记线,以使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预设位置信息重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形态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作为第一子区域;
基于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除去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
将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作为所述子对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拆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所述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绘制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映射模块,用于将绘制有所述标记线的所述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可见,本发明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自动确定目标对象的作业区域,并按照预设的标记线生成策略自动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无需人为绘制,提高了绘制效率,降低了绘制时长,以及提高了标记线绘制的准确率,为建筑模型的生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进而,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整个过程自动完成,耗时短、效率高、精准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三;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五;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画布展示图之六;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中,也可以应用在智能终端中。下面以该方法应用在服务器中为例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并不用于对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实施例中的具体例子,也不用于对保护范围进行限定,之后不再一一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实现,如图1所示:
步骤101,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具体的,在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之前,需要获取目标对象。
具体的,可以通过识别原始建筑模型中的目标对象,获取识别到的目标对象,也可以通过接口(API)接收存储有目标对象的智能终端或服务器发送的目标对象。
下面,以通过识别原始建筑模型中的目标对象为例进行说明:
在构建原始建筑模型时,会为各个结构、目标对象以及目标对象中的目标构件添加标记;根据添加的标记确定目标对象。
其中,本发明中的结构包括:内墙板、空腔、保温板和外叶板结构层等;目标对象包括:外叶板结构层,目标构件包括:门窗洞口、顶部企口、底部企口、缺口和一般洞口等。
具体的,通过识别原始建筑模型中墙体中的外墙,根据预先添加的标记,识别出内墙板、空腔、保温板和外叶板结构层。此时,解析识别出的各个结构的几何数据,获取外叶板结构层的几何数据,得到外叶板结构层的轮廓信息。
具体的,在得到目标对象之后,根据预先添加的标记,识别得到各个目标构件,并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个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其中,形态信息包括:目标构件的几何轮廓信息。
由于,门窗洞口、企口等大部分为四边形,下面,以目标构件的形态信息为四边形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本发明的标记线的绘制在二维画布中完成,在三维的原始建筑模型中得到目标对象之后,基于预先建立的三维坐标系和二维画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将目标对象绘制在二维画布中。
步骤102,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针对性的对目标区域绘制标记线,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拆分。基于目标构件的形态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作为第一子区域;基于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除去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将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作为子对象。
具体的,拆分目标对象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通过识别原始建筑模型得到的目标对象,此时的目标对象包括:内墙板、保温板、外叶板结构层、门窗洞口和顶部企口等。通过解析识别的各个结构的几何数据,从目标对象中确定外叶板结构层,将外叶板结构层作为新的目标对象,具体可参见图2。
通过各个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各个目标构件的几何轮廓信息,将目标对象拆分成环绕目标构件的区域,将这些区域作为子对象,具体参见图3。其中,1-7表示作业区域,A、B、C表示目标构件的类型,例如,A表示门窗洞口、B表示缺口,C表示顶部企口,1-7以及A-C构成了子对象。
步骤103,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
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其中,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包括:在目标对象除去目标构件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处绘制标记线。
具体的,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将该剩余位置信息作为作业区域。例如,1-7为作业区域。
步骤104,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其中,标记线用于指示钢筋,由于目标构件所处的区域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搭建钢筋,因此,本申请在目标对象除去目标构件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处绘制标记线。
具体的,标记线用于指示钢筋的位置信息,在二维画布中以画布坐标系为基准,实时显示每根标记线在二维画布中的坐标点。当然,标记线还用于指示钢筋的属性信息,例如,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类型和钢筋的强度等。这些属性信息也可以在二维画布中显示,但是为了画布的清洁,属性信息可以不用显示。当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显示参数的设定即可。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当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时,此时第一预设间隔为水平方向设定的绘制间隔,第二预设间隔为竖直方向设定的绘制间隔,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每个作业区域的水平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绘制作业区域的竖直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此时,第一方向标记线为水平标记线,第二方向标记线为竖直标记线。
当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时,此时第一预设间隔为竖直方向设定的绘制间隔,第二预设间隔为水平方向设定的绘制间隔,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每个作业区域的竖直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绘制作业区域的水平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此时,第一方向标记线为竖直标记线,第二方向标记线为水平标记线。
其中,标记线包括:第一方向标记线和第二方向标记线。
具体的,本发明并不限制绘制标记线时,是先绘制水平方向的标记线,还是先绘制竖直方向的标记线,用户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当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标记线,也可以同时绘制。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将绘制后的目标对象作为绘制作业区域,其中,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和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一致。进而,获取绘制参数,绘制参数包括:每个作业区域在目标对象中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基于起始位置、终止位置和第二预设间隔,在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
其中,绘制参数可以通过用户输入得到,可以通过自动获得得到。
当然,在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时,也需要获取目标对象的绘制参数,此时的绘制参数包括目标对象在二维画布中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下面,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目标对象的水平方向绘制水平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进而,基于每个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采用第二预设间隔,在每个作业区域的竖直方向绘制竖直标记线。此时,绘制完成后的展示图如图4所示。为了能够和目标构件、作业区域区分,本申请将目标构件和作业区域的边缘做加粗处理,标记线通过一根细线表示。
其中,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包括:作业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起始位置和在竖直方向上的起始位置,作业区域的终止位置包括:作业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终止位置和在竖直方向上的终止位置。
其中,基于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能够确定作业区域的几何轮廓信息。
具体的,在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目标对象的水平方向绘制水平标记线时,判断最后一根水平标记线是否能够与目标对象的底部重合,若是,则在目标对象的底部绘制最后一根水平标记线,否则,计算最后一根水平标记线与目标对象的底部的第一间距,如果第一间距小于第一预设值,计算倒数第二根水平标记线与目标对象的底部的第二间距,对第二间距进行等间距划分处理,得到等间距的位置信息。在该等间距的位置信息处,绘制最后一根水平标记线。由于此时是以水平方向绘制水平标记线,因此,此时的目标对象的底部指的是水平方向对应的底部。
同理,在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每个作业区域的竖直方向绘制竖直标记线时,判断最后一根竖直标记线是否能够与作业区域的底部重合,若是,则在作业区域的底部绘制最后一根竖直标记线,否则,计算最后一根竖直标记线与作业区域的底部的第三间距,如果第三间距小于第二预设值,计算倒数第二根竖直标记线与作业区域的底部的第四间距,对第四间距进行等间距划分处理,得到等间距的位置信息。在该等间距的位置信息处,绘制最后一根竖直标记线。由于此时是以竖直方向绘制竖直标记线,因此,此时的作业区域的底部指的是竖直方向对应的底部。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构件为洞口等,是不能够搭建钢筋的,因此,将与各目标构件对应的第一方向标记线清除;并为各目标构件的边缘绘制指定标记线,其中,指定标记线用于指示加强钢筋。在将各个目标构件处的第一方向标记线清除之后,确定距离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将距离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作为目标标记线,其中,指定标记线和目标标记线同时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计算指定标记线与目标标记线的距离;当确定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基于指定标记线和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
其中,以目标构件为四边形为例进行说明:指定标记线包括4条,分别包括:目标构件的上边缘的指定标记线、下边缘的指定标记线、左边缘的指定标记线和右边缘的指定标记线,因此,与之对应的目标标记线也为4条,分别包括:与上边缘对应的标记线、与下边缘对应的标记线、与左边缘对应的标记线和与右边缘对应的标记线。目标标记线包括:2条第一方向标记线和2条第二方向标记线。
具体的,清除标记线的具体方式基于具体情况确定:当第一方向标记线完全处于目标构件内时,则对第一方向标记线进行完全的清除;当第一方向标记线部分处于目标构件内,与目标构件相交时,对部分第一方向标记线进行清除;当第一方向标记线部分处于目标构件内,且穿过目标构件时,对第一方向标记线进行分段截断清除。清除后的展示图如图5所示。
具体的,基于目标构件的不同,绘制指定标记线的绘制方式不同。绘制方式包括基于绘制距离和基于绘制方向进行绘制。绘制距离包括:基于目标构件的类型,在目标构件的预设绘制距离处绘制指定标记线。例如,目标构件为门窗洞口时,在距离门窗洞口边缘的第一预设绘制距离处绘制指定标记线;目标构件为缺口时,在距离缺口边缘的第二预设绘制距离处绘制指定标记线等。
绘制方向包括:基于目标构件的类型,在目标构件的具体方向绘制指定标记线。例如,当目标构件为门窗洞口和一般洞口时,在洞口的顶部和洞口的底部绘制指定标记线;当目标构件为位于顶部的缺口时,在其左侧、右侧和底部绘制指定标记线;当目标构件为位于底部的缺口时,在其左侧、右侧和顶部绘制指定标记线。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构件边缘绘制指定标记线之后,可能存在指定标记线和目标标记线干涉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获取指定标记线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目标标记线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指定标记线的第一宽度,以及目标标记线的第二宽度;确定第一起始点和第二起始点中的最大起始点,第一终止点和第二终止点中的最小终止点,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中的最大宽度;确定最大起始点与最小终止点的距离值;在目标标记线所在位置处,生成长度为距离值、宽度为最大宽度的新的标记线。
其中,第一宽度用于指示加强钢筋的直径,第二宽度用于指示钢筋的直径。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6所示:获取标记线A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标记线B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标记线A的第一宽度,以及标记线B的第二宽度;从中可以得到,最大起始点为第一起始点,最大终止点为第一终止点,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因此,以标记线A的长度和第一宽度,在标记线A的所在位置处绘制新的标记线。图6表示新的标记线的生成流程和显示。
如图7所示:获取标记线A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标记线B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标记线A的第一宽度,以及标记线B的第二宽度;从中可以得到,最大起始点为第一起始点,最大终止点为第二终止点,第一宽度等于第二宽度;因此,以第一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的长度,和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中的任意一个,在标记线A所在位置处绘制新的标记线。图7表示新的标记线的生成流程和显示。
其中,标记线A为指定标记线时,标记线B为目标标记线,反之对应成立。
具体的,新的标记线的确定过程均是基于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确定的,不会出现新的标记线倾斜的情况。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解决完成指定标记线和标记线的干涉情况之后,标记线的绘制基本完成了,此时,需要外叶板结构层对应的标记线和内墙对应的标记线一致,在确定两者一致的情况下,并可以把最终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原始建筑模型了。为了保证外叶板结构层对应的标记线和内墙对应的标记线一致,具体的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判断每个作业区域绘制的标记线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标记线的预设位置信息是否重合;当判定第二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重合时,计算第二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的位置差,基于位置差,移动每个作业区域绘制的标记线,以使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位置信息重合。
其中,预设标记线即为内墙中的标记线,预设位置信息即为内墙中的标记线在内墙中的位置信息。
其中,第二位置信息包括:标记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起始点包括:第一起始点和第二起始点,终止点包括第一终止点和第二终止点。
本发明以一个作业区域为一个处理单元进行对齐处理,利用一个作业区域中的一根标记线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标记线的预设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得到位置差,基于该位置差,整体移动该作业区域中的所有标记线,实现该作业区域内的所有标记线与预先标记线的重合,以完成外叶板结构层对应的标记线和内墙对应的标记线的一致。本发明统筹考虑,避免了实际生产时钢筋错位,导致的实体部件与钢筋的干涉问题。
步骤105,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具体的,基于预先建立的三维坐标系和二维画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存储在建筑模型中,此时的建筑模型为原始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本发明为方便进行装配式外叶板钢筋生产加工,按照设定的钢筋生成规则,考虑多个洞口及几何造型情况,同时考虑内外墙钢筋之间的错位问题,自动生成并调整外叶板钢筋,最终对接生产,大大的提高钢筋生产加工的效率。
下面,通过图8对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801,识别外墙,得到内墙板、空腔、保温板和外叶板结构层。
步骤802,提取外叶板结构层的轮廓信息,和外叶板结构层内的门窗洞口、顶部企口、底部企口和缺口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步骤803,剔除顶部企口和底部企口,得到新的外叶板结构层的轮廓信息。
步骤804,根据门窗洞口的数量和第一位置信息,拆分外叶板结构层,得到多个子配筋区域。
其中,子配筋区域和作业区域表示的含义相同。
步骤805,水平横向钢筋按照第一预设间隔配筋,竖向按照第二预设间隔配筋。
其中,水平横向的作业面为整个外叶板结构层,竖向的作业面为子配筋区域。
步骤806,根据门窗洞口的几何轮廓信息,截断钢筋。
步骤807,根据门窗洞口的几何轮廓信息,生成加强钢筋。
步骤808,根据缺口和普通洞口的第一位置信息及形态信息,生成干涉区域,并截断干涉区域的钢筋。
步骤809,将外叶板结构层的钢筋和内墙的钢筋进行对齐操作,得到最终的外叶板结构层的钢筋。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可见,本发明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自动确定目标对象的作业区域,并按照预设的标记线生成策略自动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无需人为绘制,提高了绘制效率,降低了绘制时长,以及提高了标记线绘制的准确率,为建筑模型的生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进而,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整个过程自动完成,耗时短、效率高、精准度高。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拆分模块902,用于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第二确定模块903,用于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绘制模块904,用于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映射模块905,用于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绘制模块904,具体用于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每个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绘制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其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或,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绘制模块904,具体用于在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将绘制后的目标对象作为绘制作业区域,其中,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和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一致;绘制模块904,具体用于获取绘制参数,绘制参数包括:每个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基于起始位置、终止位置和第二预设间隔,在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绘制模块904,还用于将与各目标构件对应的标记线清除;为各目标构件的边缘绘制指定标记线;确定距离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将距离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作为目标标记线,其中,指定标记线和目标标记线同时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计算指定标记线与目标标记线的距离;当确定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基于指定标记线和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绘制模块904,具体用于获取指定标记线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目标标记线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指定标记线的第一宽度,以及目标标记线的第二宽度;确定第一起始点和第二起始点中的最大起始点,第一终止点和第二终止点中的最小终止点,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中的最大宽度;确定最大起始点与最小终止点的距离值;
在目标标记线所在位置处,生成长度为距离值、宽度为最大宽度的新的标记线。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绘制模块904,还用于判断每个作业区域绘制的标记线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标记线的预设位置信息是否重合;当判定第二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不重合时,计算第二位置信息与预设位置信息的位置差,基于位置差,移动每个区域绘制的标记线,以使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位置信息重合,第二位置信息包括:标记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拆分模块902,具体用于基于形态信息,将第一位置信息作为第一子区域;基于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除去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将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作为子对象。
图10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002、存储器(memory)1003和通信总线1004,其中,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通过通信总线10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拆分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将绘制有标记线的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所述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所述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包括:在所述目标对象中除去所述目标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作为作业区域,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将绘制有所述标记线的所述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包括:
基于第一预设间隔,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
基于第二预设间隔,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绘制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作业区域,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绘制所述第一方向标记线,得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将所述绘制后的目标对象作为所述绘制作业区域,其中,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方向和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一方向一致;
所述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第二方向标记线,包括:
获取绘制参数,所述绘制参数包括: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基于所述起始位置、所述终止位置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隔,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所述第二方向标记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绘制作业区域中的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的第二方向绘制所述第二方向标记线之后,还包括:
将与所述各目标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方向标记线清除;
为所述各目标构件的边缘绘制指定标记线;
确定距离所述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将距离所述指定标记线最近的标记线作为目标标记线,其中,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同时为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计算所述指定标记线与所述目标标记线的距离;
当确定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基于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指定标记线和所述目标标记线,生成新的标记线,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标记线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所述目标标记线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所述指定标记线的第一宽度,以及所述目标标记线的第二宽度;
确定所述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二起始点中的最大起始点,所述第一终止点和所述第二终止点中的最小终止点,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中的最大宽度;
确定所述最大起始点与所述最小终止点的距离值;
在所述目标标记线所在位置处,生成长度为所述距离值、宽度为所述最大宽度的所述新的标记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之后,还包括:
判断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的所述标记线的第二位置信息和预设标记线的预设位置信息是否重合,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标记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当判定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不重合时,计算第二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的位置差,基于所述位置差,移动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的标记线,以使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预设位置信息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包括:
基于所述形态信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作为第一子区域;
基于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除去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子区域;
将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作为所述子对象。
8.一种建筑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对象中的各目标构件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形态信息;
拆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形态信息,拆分所述目标对象为至少两个子对象;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从所述至少两个子对象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其中,所述模型作业区生成策略包括:在所述目标对象中除去所述目标构件对应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之后的剩余位置信息作为作业区域,一个子对象对应一个作业区域;
绘制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标记线生成策略,为每个所述作业区域绘制标记线;
映射模块,用于将绘制有所述标记线的所述目标对象映射至建筑模型,得到最终的建筑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
CN202210419140.7A 2022-04-21 2022-04-21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529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9140.7A CN114529686B (zh) 2022-04-21 2022-04-21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9140.7A CN114529686B (zh) 2022-04-21 2022-04-21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9686A CN114529686A (zh) 2022-05-24
CN114529686B true CN114529686B (zh) 2022-08-02

Family

ID=8162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9140.7A Active CN114529686B (zh) 2022-04-21 2022-04-21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9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0795A (zh) * 2023-08-03 2023-09-01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预制墙体钢筋区域拆解方法、系统、预制墙体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507A (zh) * 2019-04-08 2019-07-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模型贴图的内描线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97628A (zh) * 2020-07-24 2020-08-28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标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89559A (zh) * 2021-08-12 2021-11-23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提高地质三维模型内容表达精度的网格状图切地质剖面布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6163A1 (en) * 2014-05-21 2015-11-26 Millennium Three Technologies Inc Fiducial marker patterns, their automatic detection in image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8961395B (zh) * 2018-07-03 2019-07-30 上海亦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拍照重建三维空间场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507A (zh) * 2019-04-08 2019-07-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模型贴图的内描线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97628A (zh) * 2020-07-24 2020-08-28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标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689559A (zh) * 2021-08-12 2021-11-23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提高地质三维模型内容表达精度的网格状图切地质剖面布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DSM深度影像的机载LiDAR建筑物边界提取;陈光洲等;《勘察科学技术》;20160220(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9686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4291B (zh) 基于众包大数据的高精度地图拓扑自动构建方法及系统
JP4893148B2 (ja) 形状簡略化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
CN114529686B (zh)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084894B (zh) 三维模型的局部放大展示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5302929B (zh) 组合模板构件生成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US11935193B2 (en) Automated mesh generation
CN106952346B (zh) 一种基于画平面多边形生成吊顶3d模型的系统及方法
CN116502468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牛胴体分割机器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58415B (zh) 一种图纸分割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79428A (zh) 一种基于锁定平面的地物制作方法和装置
CN113012259B (zh) 一种基于三角剖分算法对凹多边形填充处理的方法
CN110543541A (zh) 基于拐点的道路边线提取方法和装置
CN114091159A (zh) 预留预埋件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3065306B (zh) 图形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937466B (zh) 一种融合gis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101674B (zh) 一种复杂线性模型规则化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021731B (zh) 多面片拼接曲面零件的模具型面设计方法
CN114444185A (zh) 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852138A (zh) 一种图像数据中物体的标注方法和装置
US11887387B2 (en) Mesh structure equipment detection apparatus, mesh structure equipment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3160419A (zh) 一种建筑物立面模型建立方法和装置
JP2001312716A (ja) Dem平滑化装置およびdem平滑化方法
JP2021182243A (ja) 画像判定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18605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17237977B (zh) 一种cad图纸的区域划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