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9313A -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9313A
CN114529313A CN202210160478.5A CN202210160478A CN114529313A CN 114529313 A CN114529313 A CN 114529313A CN 202210160478 A CN202210160478 A CN 202210160478A CN 114529313 A CN114529313 A CN 114529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feiting
code
current scanning
verification
consi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0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刘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mi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mi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mi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mi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04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93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9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9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品的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属于防伪技术领域,该防伪方法包括步骤: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接收通过扫描防伪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判断该防伪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通过本发明防伪及验证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作假行为,保障厂家的合法权益。

Description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商品,尤其是中高端商品,为了防止窜货及造假,通常会在商品上设置防伪标签或者防伪码,通过扫描识别防伪码即可进行真伪验证。而且通过将防伪码设置于商品内部或商品包装的内部,可以防止因复制正品上的防伪码而导致的作假行为。然而即使现在的防伪方式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也存在作假的情况,本发明人充分分析了各种情况之后,发现可能是由于企业内部的防伪码泄露,也就是企业在生成防伪码之后,内部工作人员将生成的防伪码盗取或复制后用于假冒产品中,消费者扫描识别后也会得出正品的识别结果。针对于此种情况,除了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外,也需要研究出更加可靠的防伪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商品的防伪方法,所述商品带有防伪码,所述防伪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上述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商品的流通路径,在商品物流过程中扫描防伪码,判断商品的实际流通路径与预先配置的流通路径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是本厂产品,若不一致,则说明不是本厂产品,即该防伪码被盗用于假冒产品,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因防伪码被盗用的作假行为。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的步骤,包括: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明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
上述方案中,扫描明码但是激活的是暗码,防伪验证是根据暗码的激活情况来判断是否为伪品,通过暗码可以防止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时被复制作假,进一步增强防伪效果。
在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的步骤,包括:
同时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和扫描顺序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一致,且扫描顺序与预设定的顺序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
上述方案中,不见要验证扫描位置,还验证扫描顺序,若扫描顺序不一致也不激活暗码,双重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强防伪效果。
一种防伪验证方法,包括步骤:接收通过扫描防伪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判断该防伪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在判断防伪码被激活的次数之后,且在给出验证结果之前,还判断该防伪码在之前是否已经被验证过,如果被激活的次数达到设定值,且之前未被验证过,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上述方案中,通过限定一个防伪码只能被验证一次,可以有效地防止通过复制而作假的行为。因为通过一个真码复制出一个假码的作假方式成本太高,不可行,因此复制作假的方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真码复制出批量的假码,通过限定一个码只能验证一次,使得其他复制的假码都将被验证为伪品,因此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通过复制方式的作假行为。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防伪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记录扫描防伪码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当验证为伪品时,通过记录扫防伪暗码的位置,即可有利于对作假的行为进行追踪,便于有效打击作假行为。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防伪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通过所述暗码查询与之配对的明码最近一次被扫描的位置,若该位置在商品的物流节点的末端之前,则配置所述暗码为失效状态。
若在商品还未完成一个完整的流通环节就已经发现该防伪码被用于伪品,由于一个码只能验证一次,因此如果该商品继续流通必然会导致真品被验证为伪品。因此通过将暗码配置为失效状态,然后再回收对应的商品并重新分配有效的防伪码,可以有效地避免正品被验证为伪品的情况发生,在防伪的同时又保障正品的正常销售。
一种针对商品的防伪验证系统,所述商品带有防伪码,所述防伪验证系统包括防伪单元,所述防伪单元包括:
激活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
激活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激活请求中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防伪验证系统还包括验证单元,所述验证单元包括:
验证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扫描暗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
验证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防伪验证请求中获得所述暗码,判断该暗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更优化地,所述验证单元还包括工具调用模块,用于响应于通过扫描明码发出的工具调用请求,调取出可识别与该明码配对的暗码的扫描工具。
暗码通过配对的明码才能调取出专用扫描工具,在方便消费者验证操作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防伪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防伪效果:
1)通过判断商品的实际流通路径与预先配置的流通路径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说明是本厂产品,若不一致,则说明不是本厂产品,即该明码被盗用于假冒产品,防止明码因内部泄露而作假。
2)物流环节的扫描签到采用的是明码,而防伪验证采用的是暗码,暗码使得商品在售出前不能被看见并直接复制,防止因直接复制的方式而作假。
3)明码与暗码相配对,且商品与明码、暗码之间也相互配对,即一物一码(明码或暗码),只有通过扫描明码才能调取出识别暗码的扫描工具,继而才能实现防伪验证,可以防止以单独仿冒明码或暗码的方式而作假。
4)暗码只能被验证一次,即即使复制暗码用于伪品也能被识别出,因此可以防止因各种方式复制暗码而作假。
5)扫描明码后调取出专用扫描工具,再用该工具扫描暗码进行验证,操作简单,因此可以极大地调动消费者防伪验证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各种作假方式的伪品都能被识别,增强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商品的防伪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商品的防伪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中防伪验证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设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针对商品的防伪方法,该商品上携带有防伪码,通过该防伪码即可进行防伪验证。
本实施例中,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明码与暗码是一个相对概念,明码是指能直接查看到的防伪码,暗码是指不能直接查看到的防伪码,即暗码需要经过一些处理操作才能被看见,例如暗码通过涂层覆盖,只有刮开涂层才能看到,又例如暗码设置于瓶盖的内部,只有打开瓶盖才能看到,又例如暗码被外层包装纸遮盖,只有撕开外层包装纸才能被看到,等等。明码和暗码都采用二维码作为表现形式,
本实施例中,一个商品对应一个明码,一个明码对应一个暗码,也就是说,每个商品都有唯一的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明码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物流环节进行扫描签到,另一个作用是防伪验证时通过扫描明码调取出专用扫描工具,只有通过该扫描工具才能扫描识别暗码。也就是说,明码与防伪验证系统配对,只有扫描该明码才能从防伪验证系统中获得专用扫描工具,而只有与暗码配对的明码才能调取出识别暗码的专用扫描工具,非配对的明码不能调取出识别该暗码的专用扫描工具,或者说非配对的明码调取出的扫描工具不能扫描识别该暗码,继而无法进行防伪验证。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事先给商品(实质是防伪码)分配物流路径,然后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扫描防伪码,每次扫描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该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出厂时,厂家工作人员通过扫码仪扫描明码,继而发出激活请求。激活请求的过程实际也是物流签到的过程。扫码仪携带有定位模块,因此能够采集到当前扫描位置。
S12,防伪验证系统接收到激活请求后,判断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暗码,若不一致,则说明该明码可能被盗用于伪品(伪品的流通路径必然跟真品的流通路径不同,至少不能从本厂流出),因此不做任何处理。
S13,分销商收货时,分销商通过扫码仪扫描明码,继而发出激活请求。扫码仪携带有定位模块,因此能够采集到当前扫描位置。
S14,防伪验证系统接收到激活请求后,判断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暗码,若不一致,则不做任何处理。
在更优化的方案中,不仅要验证扫描位置是否与预分配的地址一致,而且还要验证扫描顺序是否一致,两者之间有一项不一致都不做处理,只有两者都一致才激活。例如,正确的扫描顺序应该是厂家-分销商-经销商,假设当前的扫描顺序直接是分销商,没有厂家的扫描流程,那么此时将被视为防伪码被盗用而不做任何处理。
S15,经销商收货时,经销商通过扫码仪扫描明码,继而发出激活请求。扫码仪携带有定位模块,因此能够采集到当前扫描位置。
S16,防伪验证系统接收到激活请求后,判断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暗码,若不一致,则不做任何处理。
通过在物流的每个环节都扫描一次明码,验证通过后激活一次暗码,当所有物流环节走完之后,暗码就被激活多次,少了其中任一环节暗码被激活的次数都将少于预定的次数。也可以理解为,扫描一次明码验证通过后激活一部分暗码,当所有物流环节走完之后暗码才被完全激活,少了其中任一环节暗码都不能被完全激活。此处的激活也可以理解为是做一次标记,明码每验证通过一次就对暗码做一次标记,当所有物流环节走完之后就对暗码做相应次数的标记。不管哪种理解方式,都是等效的。
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方式是扫描明码,但是激活暗码,验证时通过暗码进行防伪验证,这样做的优势是进一步增强防伪效果,避免暗码流通市场后的复制造假。但是对于解决防伪码从内部泄露而造假的问题,防伪码也可以只包含一个明码,扫描明码且对该明码进行标记,通过验证明码被标记(激活)的次数进行防伪验证。再配合一个防伪码只验证一次的手段也可以增强防伪效果,避免因批量复制方式的作假。
本实施例中是在物流过程的每个节点都扫描明码,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只在其中两个节点扫描明码并激活暗码,但是至少得在两个节点扫码,以达到防伪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防伪方法,对应的,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伪验证方法。如图2所示,该防伪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接收通过扫描暗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
消费者在进行防伪验证时,先通过常规二维码扫描工具(例如微信)扫描明码,调取出与明码配对的暗码的专用扫描工具,然后再用该专用扫描工具扫描暗码,即可发出防伪验证请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于消费者操作,只需要扫描两次即可进行验证,也可以增强防伪效果,不能调取出专用扫描工具获知调取出的扫描工具不能识别暗码,即可以说明是伪品。
S22,从防伪验证请求中获得暗码,判断该暗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以及判断本次验证是否为首次验证,如果两个判断结果均为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本步骤中,当验证结果为真品(正品)时,可以给出任意形式的描述信息,只要表达是正品即可。同样的,当验证结果为伪品时,可以给出任意形式的描述信息,只要表达是伪品即可,例如“未激活”、“被复制”等等。
本步骤中,不仅要验证暗码被激活的次数,还要验证该暗码被验证的次数,如果在本次验证之前已经被验证过,那么即使被激活的次数验证通过也给出伪品的验证结果,只有当本次验证为首次验证且暗码被激活的次数满足要求才给出真品的验证结果。通过验证被激活的次数(状态)可以有效防止防伪码从内部泄露的作假,通过判断被验证的次数可以有效防止暗码被复制方式的作假。
当然地,在更简化的方案中,可以仅验证暗码被激活的此处(状态),而无需验证本次是否为首次验证。
在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上述防伪验证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3,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记录扫描暗码的位置。通过记录扫描位置,即可定位出伪品的销售地,继而便于追踪伪品的来源,为打击作假提供帮助。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述防伪验证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4,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通过所述暗码查询与之配对的明码最近一次被扫描的位置,若该位置在商品的物流节点的末端之前,则配置所述暗码为失效状态。
若在商品还未完成一个完整的流通环节就已经发现该防伪码被用于伪品,由于一个码只能验证一次,因此如果该商品继续流通必然会导致真品被验证为伪品。因此通过将暗码配置为失效状态,然后再回收对应的商品并重新分配有效的防伪码,可以有效地避免正品被验证为伪品的情况发生,在防伪的同时又保障正品的正常销售。
容易理解的是,步骤23和步骤24没有执行顺序的先后之分,也可以不同时包含该两个步骤。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同时提供了一种针对商品的防伪验证系统,包括防伪单元和验证单元。其中,防伪单元包括激活请求接收模块和激活分析模块,验证单元包括验证请求接收模块、验证分析模块和工具调用模块。
激活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每个节点通过扫描暗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
激活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激活请求中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当然,如前所述,激活分析模块也可以同时判断扫描顺序是否与预设定的一致,在扫描位置一致且扫描顺序一致的情况下才触发激活暗码的操作。
工具调用模块用于响应于通过扫描明码发出的工具调用请求,调取出可识别与该明码配对的暗码的扫描工具。通过该扫描工具扫描暗码即可发出防伪验证请求。
验证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扫描暗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
验证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防伪验证请求中获得所述暗码,判断该暗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以及本次验证是否为首次验证,如果两个判断结果均为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对于各个模块的作用未提及之处,请参考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发明方法及系统具有很强的防伪效果,为了展示技术优势,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了对比,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514410110000111
Figure BDA00035144101100001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商品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品带有防伪码,所述防伪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的步骤,包括:
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明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的步骤,包括:
同时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和扫描顺序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一致,且扫描顺序与预设定的顺序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暗码,否则不做处理。
4.一种防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接收通过扫描防伪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判断该防伪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防伪码被激活的次数之后,且在给出验证结果之前,还判断该防伪码在之前是否已经被验证过,如果被激活的次数达到设定值,且之前未被验证过,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记录扫描防伪码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防伪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后,通过所述暗码查询与之配对的明码最近一次被扫描的位置,若该位置在商品的物流节点的末端之前,则配置所述暗码为失效状态。
8.一种针对商品的防伪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品带有防伪码,所述防伪验证系统包括防伪单元,所述防伪单元包括:
激活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商品物流中的至少两个节点通过扫描防伪码而发出的激活请求;
激活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激活请求中得到当前扫描位置,将所述当前扫描位置与预分配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两者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激活一次所述防伪码,否则不做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码包括一个明码和一个暗码,所述防伪验证系统还包括验证单元,所述验证单元包括:
验证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扫描暗码发送的防伪验证请求;
验证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防伪验证请求中获得所述暗码,判断该暗码被激活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值,如果是,则给出表征真品的描述信息,否则给出表征伪品的描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单元还包括工具调用模块,用于响应于通过扫描明码发出的工具调用请求,调取出可识别与该明码配对的暗码的扫描工具。
CN202210160478.5A 2022-02-22 2022-02-22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Pending CN114529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0478.5A CN114529313A (zh) 2022-02-22 2022-02-22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0478.5A CN114529313A (zh) 2022-02-22 2022-02-22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9313A true CN114529313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0478.5A Pending CN114529313A (zh) 2022-02-22 2022-02-22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93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2744B2 (en) Product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8842831B2 (en) Authentication of an RFID tag using an asymmetric cryptography method
EP2100263B1 (en) Controlling data access to and from an rfid device
US87917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item information using RFID tags
US8421593B2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of objects having multiple components
US20140095398A1 (en) Double ID Anti-Counterfeit Method and System
US20160192188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genuine products
US20190347888A1 (en)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09360008B (zh) 产品防伪认证更新方法和系统
US10891726B2 (en) Seal tamper detection
US2019022842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merchandise authenticity
JP2017532696A (ja) ランダムセキュリティ機能を登録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認証システム
WO200508364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goods
CN109522988B (zh) 产品防伪电子标签信息更新方法和系统
US9495570B2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n RFID tag
CN109583555B (zh) 产品防伪电子标签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14529313A (zh) 防伪方法、防伪验证方法及防伪验证系统
US200402677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 package good
CN112163871A (zh) 产品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4182B (zh) 产品防伪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1951032A (zh) 第三方物品防伪认证方法
JP2008233975A (ja) 情報通信装置、情報集中管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1311281A (zh) 一种基于网址信息的防伪方法与防伪系统
CN113592513B (zh) 一种明暗码组合使用的防伪方法和系统
CN109523277B (zh) 产品防伪电子标签认证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