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8242A -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8242A
CN114528242A CN202210157879.5A CN202210157879A CN114528242A CN 114528242 A CN114528242 A CN 114528242A CN 202210157879 A CN202210157879 A CN 202210157879A CN 114528242 A CN114528242 A CN 114528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ata
inter
dual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78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全胜
宋晨亮
孟宪章
刘龙
党朋程
安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United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78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82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8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8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 G06F13/4208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being a system bus, e.g. VME bus, Futurebus, Multi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应用于双系平台中的任一系安全主机板,该方法包括: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压制命令,并对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对系当前运行状态,获取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系间初始化命令与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本方法通过双系基于现场总线方式使用压制命令与多种同步命令实现双系间关键性数据的交互,降低了系统开销,提高了系统可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双系同步的安全计算机平台中,为保证主备系间数据与状态的同步,一般采用的数据同步方式为主系每周期将自身所收到的所有数据发送给从系,从而使从系使用主系数据进行计算,使用这种方式导致主、备系间数据通信量过大,对系统数据吞吐量要求较高,系统可扩展性受限制。另外,大数据量传输也增加了因为数据通道受扰造成的备系脱机故障概率升高;还有一种数据同步方式为,主系对提供输入数据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调度,通过控制外部设备向主备系发送数据的时机保证主系、备系所收到输入数据的同步,这种方式的缺点为当外部设备采用了二取二安全机制情况下,只能在每个安全周期比较完成后才能回复,无法做到实时回复,仍然存在主备系数据不一致的概率,这就要求此时必须增加一定的容错机制对备系偶发的输入不一致进行容忍。
为使主备系的状态同步,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继电器互锁的方式或通信线路压制的方式,继电器互锁的方式需要配备继电器的驱动和采集电路,当需要系统周期极低时,无法满足需要。采用通信线路压制的方式时,由于模拟量信号受限于信号特征,传输距离较近,无法满足主、备系分别设置的需求,还需要考虑通信线路断开后的双主风险。
由上可见,在安全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由于使用传统的双系同步方法导致双系数据与状态同步不理想,系统运行开销大且系统运行效率与可用性低的情况是本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实现基于二乘二取二安全计算机平台的主备系数据智能调度,建立更完备的主备系状态同步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应用于双系平台中的任一系安全主机板,包括:
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可选的,所述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包括:
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对系的周期开始时间、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对系的当前运行周期号、对系的压制命令发送次数以及对系的运行状态类型。
可选的,所述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包括:
若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双系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或备系状态;
若未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或宕机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之后,还包括:
接收对系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向对系发送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之后,从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中确定周期开始时间与系统运行时间;
确定系间跟随数据,并向对系发送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之后,利用所述系间跟随数据进行本系运行环境的更新,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跟随状态;
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
可选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确定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双系预设的数据选择策略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第一交互特征数据;所述第一交互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的唯一编码、数据周期号、数据长度以及数据校验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包括通过接收来自外部通信对象而获取的输入数据与本系周期运行而产生的输出数据;
相应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交互特征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中基于第二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本系交互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数据比对结果,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一致,则以当前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继续运行;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可选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根据当前系统周期序号与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第一周期同步数据,并基于预设周期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的第一周期同步命令;
相应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主系安全主机板发送的所述双系同步命令与所述同步数据,并基于所述双系同步命令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判断,以确保双系数据的同步,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根据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确定第二周期同步数据,利用预设比对规则将所述第二周期同步数据与本系当前系统周期序号和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对系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为本系系统运行时间,若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还包括:
利用系间总线连接双系安全主机板,并利用内部总线连接双系平台中的所有板卡;所述所有板卡中包括所述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各安全功能板;所述系间总线与所述内部总线均为双冗余总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装置,包括:
压制命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初始化命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主系运行模块,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备系运行模块,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在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后,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这样一来,本方法通过主备两系根据内部总线传输的压制命令与系间总线传输的多种同步命令实现双系的同步运行,且主备两系拥有智能比对与关键信息同步的特点,在双系同步过程中,不进行全部的原始数据的交互而只进行部分数据交互,降低了系统开销,实现系统数据的智能调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连接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安全主机板与安全功能板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备系跟随运行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功能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系输入数据筛选规则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主系一般会采用将全部的原始数据发送至从系或对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调度的方式以完成两系间的数据同步,且采用继电器互锁的方式或通信线路压制的方式完成主备系的状态同步,双系数据与状态同步不理想无法满足需要且系统的可扩展性受限制。在本申请中,通过利用高实时状态通信与主、备系的工作总线相融合后,彻底解决了双主防护失效后造成的双系都会输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还使用关键状态参数同步方法,减少了主、备系之间的不必要的数据交互,降低了因数据传输错误导致的故障概率,降低了系统运行开销,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了系统扩展难度。利用大带宽数据通信加高实时状态通信的架构,实现了2+2冗余,拥有更完备的主备系状态同步机制,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应用于双系平台中的任一系安全主机板,参见图1所述,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还可以包括:利用系间总线连接双系安全主机板,并利用内部总线连接双系平台中的所有板卡;所述所有板卡中包括所述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各安全功能板;所述系间总线与所述内部总线均为双冗余总线。
本实施例采用了现场总线方式,主、备系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机柜中,提高了系统部署的灵活性。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链路连接图,实现了双系平台的上述总线连接方法,图中内部总线_A和内部总线_B冗余作用于双系平台所有板卡之间,系间总线_A和系间总线_B冗余作用于双系安全主机板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当内部总线作用于安全主机板与安全功能板之间时,内部总线的作用是实现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各安全功能板之间的周期性数据交互。当作用于左系安全主机板与右系安全主机板之间时,内部总线的作用是实现双系安全主机板中,主系对备系发布主系压制命令。
本实施例中,在安全主机板与安全功能板进行数据传输时,安全主机板每周期产生的输出数据,在输出阶段经过双系比较后,通过内部总线向各安全功能板进行数据发送。安全功能板每周期产生的输出数据,先写入内存中。待接收到主系安全主机板周期性发送的数据请求命令后,通过内部总线将预先写入内存中的最新输出数据向两系安全主机板发送。如图3所示为一种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安全功能板数据交互示意图,展示了当安全功能板向安全主机板传输数据时的板卡间的具体交互过程,即为主系安全主机板向各安全功能板发起安全主机板数据请求命令,当各安全功能板接收到上述命令后,向主系安全主机板与备系安全主机板分别发送相应的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当安全主机板上电后会先进入初始化阶段,在进入此阶段后,本系安全主机板会向对系发送系间初始化命令与压制命令,压制命令时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本系运行状态的命令,系间初始化命令是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本系已上电的命令,双系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压制命令确定对系主机板的运行状态。在初始化阶段结束后,双系会在确定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后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基于本系当前运行状态按照预设运行周期时间进入周期运行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预设运行周期时间可以根据所运行的应用软件运行需求和运行开销进行灵活配置(典型时间配置为250毫秒、300毫秒、500毫秒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可以包括: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对系的周期开始时间、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对系的当前运行周期号、对系的压制命令发送次数以及对系的运行状态类型。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制命令中的帧数据中可以包括一些预设特征值,如表1为本实施例提出的各压制命令特征数据,表中压制命令特征数据包括:本系周期开始时间、系统当前运行时间、本系当前运行周期号、本系压制命令发送次数以及本系运行状态类型,在发送压制命令前,会先确定本系的上述信息,并将上述信息以预设格式进行打包并发送至对系安全主机板。
表1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081
如表2为本实施例提出的压制命令更新规则,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双系主机板可以根据表中右侧的更新规则对接收到的压制命令进行分析,以确定对系的当前运行状态,例如,若接收到的压制命令中“运行状态”字段为“初始化状态”,则将对系主机板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初始化状态,若接收到的压制命令中“运行状态”字段不为“初始化状态”或“主系状态”,则将对系主机板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未知状态。显而易见的是,表中“‘运行状态’字段”为用于表征运行状态类型的字段。
表2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082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091
步骤S12: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是在系间总线中进行传输的,属于一种系间命令。其他类型的系间命令包括但不限于:由主系发送至备系的用于双系间周期对时的系间周期同步命令以及由后上电一系向对系发送的用于跟随单主系运行系间激活跟随命令。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可以包括:若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双系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或备系状态;若未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或宕机状态。
如下表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种运行状态转换规则表,展示了当双系处于上电初始化阶段时,利用对系间的命令与压制命令确定当前应转换的运行状态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若在本系上电后接收到了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即如表3中“对系间命令”为“系间初始化命令”的情况),则表明当前系统状态为双系运行状态。可以理解的是,若在本系上电后没有接受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即如表3中“对系间命令”为“无有效系间命令”的情况),则表明当前为单系运行状态,此时可能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对系未上电运行,此时的系统状态为正常运行的单系运行状态;另一种情况为,原本的系统状态应为双系运行状态,但对系发生故障,无法传输系间初始化命令,所以此时要利用压制命令来确定对系的当前运行状态,若此时对系主机板处于未运行状态,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表示此时为正常运行的单系运行状态;若此时对系主机板处于初始化阶段状态、位置状态或主系周期运行阶段状态,则均表示对系当前出现故障,此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表3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101
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若此时通过压制命令获取的当前对系为初始化阶段,则可以根据双系主机板中预设的板卡优先级策略决定某一系为主系,所述板卡优先级策略用于决定双系中的某一系具有默认优先级,在具体应用中,此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默认左系安全主机板为主系板卡的位置优先级策略,或默认压制命令的发送时间较早的一系为主系板卡的时间优先级策略。
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若此时通过压制命令获取的当前对系为未运行状态、未知状态、或主系周期运行阶段状态,则均表示对系当前出现故障,此时可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当本系处于初始化阶段时,一般不会收到其他类型的系间命令,若此时接收到了其他类型的系间命令,则表明双系运行出现故障,则此时会停止运行,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之后,还可以包括:接收对系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向对系发送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之后,从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中确定周期开始时间与系统运行时间;确定系间跟随数据,并向对系发送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之后,利用所述系间跟随数据进行本系运行环境的更新,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跟随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
在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时,安全主机板将会以单主系的状态进行运行,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对系主机板后上电的情况。后上电的安全主机板将会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也即处于单主系状态的对系安全主机板)发送系间初始化命令,单主系主机板在接收到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后向后上电一系发送系间激活跟随命令,并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系间跟随数据发送至后上电一系,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中包含主系运行安全主机板的当前周期开始时间与系统时间。相应的,后上电一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跟随数据后,利用所述系间跟随数据对本系软件运行环境进行更新,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设置为跟随状态,相对的,运行中的原主备系状态的一系会将自身状态设置为主系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过程中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与系间跟随数据的传输一般情况下均在阈值时间内即可操作完成,若在阈值时间内后上电一系未接收到相应的命令或数据,则表示系统可能出现故障,此时跟随失败,后上电一系停止运行。如图4所示为一种备系跟随运行流程图,体现了上述的后上电一系的运行过程。
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的目的是确保后上电的一系与运行中的单主系拥有相同的软件运行环境,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上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在此处的结合使用体现了本系统中利用系间总线实现的跟随数据同步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后上电一系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跟随状态时,将会跟随主系在当前周期下运行,在当前周期流程结束后可以与主系安全主机板同时进入下一周期的周期运行阶段,在下一周期开始前需要确定两板卡的主备系状态,在确定主备系状态后,以一主一备的状态进入下一流程。如图5所示为一种基于跟随数据同步功能的流程示意图,展示了本方法中的所述跟随数据同步功能的具体过程。
步骤S13: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安全主机板上电进入初始化状态后,将会以通过前述步骤确定的当前运行状态进入周期运行阶段,主系安全主机板会向备系安全主机板发送用于进行双系数据同步的同步命令或同步数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系安全主机板会向对系以预设压制周期发送运行压制命令。所述运行压制命令是主系安全主机板以预设压制周期向对系发送的,备系安全主机板可以根据所述运行压制命令确认主系在周期时间内是否正常运行,且根据备系安全主机板是否可以在周期时间内接收到所述运行压制命令来判断备系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可以在主系安全主机板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转换为主系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运行压制命令与所述压制命令均在内部总线进行发送,且所述运行压制命令与所述压制命令的数据格式可以是相同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由主系发送至对系的第一双系同步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进行输入输出数据、周期同步数据等。
步骤S14: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步骤13,备系安全主机板将会收到主系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在每一次双系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与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是相同的。
本申请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在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后,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这样一来,本方法通过主备两系根据内部总线传输的压制命令与系间总线传输的与系间初始化命令实现双系上电后的正常运行,构建了Flexray+CanFD(即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组合的2+2冗余内网总线机制,融合了关键控制信息与主备系间状态信息的传输。主备系间状态压制无需再增加继电器互锁或模拟量通信。且主备两系利用相同的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进行主备状态的确定,在周期运行中以相同的预设运行周期进行运行。在双系同步过程中,利用压制命令与多种同步命令进行板卡间的交互,利用系间总线实现了系统的系间命令同步功能与跟随数据同步功能,实现板卡状态的智能切换与系统数据的智能调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步骤S22: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步骤S23: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确定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双系预设的数据选择策略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第一交互特征数据;所述第一交互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的唯一编码、数据周期号、数据长度以及数据校验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包括通过接收来自外部通信对象而获取的输入数据与本系周期运行而产生的输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双系进入周期运行阶段时,会分别接收到由外部通信对象发送的输入数据,且会产生用于向各安全功能板中发送的输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所述外部通信对象的输入数据后,两系需要通过系间总线进行输入数据的智能比对。一般情况下,双系接收到的来自外部通信对象的输入数据是一致的,但为确保为避免双系运行故障导致收到的输入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则双系会利用交互特征数据进行交互来完成输入数据的同步。本实施例的方法将主、备系之间的数据交互由大数据量同步转换为关键状态参数同步,降低了因数据传输错误导致的故障概率减少了主、备系之间的不必要的数据交互,降低了系统运行开销,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了系统扩展难度。
如下表4所示为交互特征数据及其解释,展示了以数据源ID(即Identitydocument,唯一编码)、数据源周期号、数据长度以及数据CRC(即Cyclic 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作为单条数据的输入交互特征数据的一种实例。
表4
输入交互特征数据 描述
数据源ID 用于标识数据来自于哪块安全功能板
数据源周期号 用于表示安全功能板产生此条数据时的周期号
数据长度 此特征值条目数据的数据长度
数据CRC 此特征值条目数据的校验码
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系利用双系相同的预设特征值筛选策略确定交互特征数据,并发送至备系,备系在接收到主系发送的交互特征数据之后,利用所述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接收到的来自外部通信对象的输入数据产生的本系交互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在双系进行特征值交互后确定出两系的共有数据,实现数据与状态同步,避免两系利用不同的输入数据来进行系统运行而导致系统故障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双系用于筛选交互特征数据的预设特征值筛选策略是相同的。此过程体现了本系统的输入数据选择功能。
还有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双系在接收到来自外部通信对象的输入数据后,各自利用相同的预设特征值筛选策略确定交互特征数据,并将交互特征数据通过系间总线发送至对系,主系与备系分别接收到来自对方的交互特征数据后,各自使用相同的预设数据筛选规则进行输入数据的确定,由于两系拥有相同的预设数据筛选规则,则筛选出的输入数据将会是一致的,根据所述一致的输入数据运行系统。
如图7所示为一种双系输入数据筛选规则流程图,在对比所有接收到的对系数据特征值与所有数据特征值后,若两系中“数据源ID”的数据条目、“数据源ID”的数据条目中有相同的“数据源周期号”且“数据源周期号”中周期号最大的数据的“数据长度”与“数据CRC”均一致,则表明主系与备系接收到的输入数据一致,则标记此条目数据可用,若两系中“数据源ID”的数据条目不同或“数据源ID”的数据条目中“数据源周期号”不同,则如果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且此条件特征值数据仅存在于本系,则标记此条目数据可用,若此条件特征值数据不是仅存在于本系,则标记此条目数据不可用;若当前状态不是主系状态,则将此条目数据标记为不可用,若双系中“数据源周期号”中周期号最大的数据的“数据长度”或“数据CRC”不一致,则直接标记此条目数据不可用。
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双系安全主机板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产生的用于向各安全功能板中发送的输出数据应该是相同的,但为确保主备系间的数据与状态同步,主系会在产生输出数据时,向备系发送基于所述输出数据的特征数据,还可能存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主系可直接将全部的输出数据发送至备系,以便备系利用所述输出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实现双系数据与状态的同步。如表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种运行状态转换规则表,表中展示了利用接收到的来自对系的表决数据(即本步骤中所述由主系发送至对系的输出数据)与来自压制总线(即内部总线)的压制命令或运行压制命令确定运行状态转换的规则表。可以理解的是,若接收对系表决数据时接收超时(即未在预设表决数据接收时间内接收表决数据),通过压制总线获取的对系主机板的运行状态为未运行状态,则将当前运行状态由备系状态转换为主系状态,若非对系主机板为未运行状态(即对系主机板为初始化阶段状态、未知状态或主系周期运行阶段状态)时,将当前运行状态由备系状态转换为宕机状态。图中当备系主机板接收到表决数据后,若所述表决数据与本系产生的输出数据不一致,则表决失败,将当前运行状态由备系状态转换为宕机状态。若备系主机板接收到表决数据后,所述表决数据与本系产生的输出数据一致,则表决成功,将以备系状态继续运行。
表5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151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161
步骤S24: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交互特征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中基于第二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本系交互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数据比对结果,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一致,则以当前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继续运行;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一次双系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与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数据是相同的。
表6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162
如上述的表6为本实施例提出的第三种运行状态转换规则表,图中展示了利用接收到的来自主系的输入数据特征值(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由主系发送至对系的交互特征数据)与来自压制总线(即内部总线)的压制命令或运行压制命令确定运行状态转换的规则表。可以理解的是,若接收对系交互特征数据时接收超时(即未在预设交互特征数据接收时间内接收交互特征数据),通过压制总线获取的对系主机板的运行状态为未运行状态,则将当前运行状态由备系状态转换为主系状态,若非对系主机板为未运行状态(即对系主机板为初始化阶段状态、未知状态或主系周期运行阶段状态)时,将当前运行状态由备系状态转换为宕机状态。若接收到的所述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产生的交互特征数据不一致,则表示处理失败,将当前运行状态直接转换为宕机状态。若接收到的所述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产生的交互特征数据一致,则表示处理成功,将以本系运行状态继续运行。
本申请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在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后,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这样一来,本方法通过主备两系根据内部总线传输的压制命令与系间总线传输的多种同步命令实现双系的正常运行,且主备两系拥有数据智能比对与关键信息同步的特点,实现了跟随数据同步功能与系间命令同步功能,在双系同步过程中,不进行全部的原始数据的交互而只进行部分关键性数据的交互,降低了系统开销,实现系统数据的智能调度与主机板状态的智能转换,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1: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步骤S32: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步骤S33: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根据当前系统周期序号与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第一周期同步数据,并基于预设周期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的第一周期同步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中所述的周期同步命令为两系板卡同时在周期运行阶段时,每周期进行的周期同步动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中可能包括系间周期命令数据包,可以利用所述系间周期命令数据包进行备系安全主机板对主系安全主机板的系统时间校验与同步。如果系统时间超过一定阈值,则认为同步命令无效,否则认为命令有效,并进行备系同步主系的系统时间。系间周期命令数据包中还可以进行备系安全主机板对主系安全主机板的周期号校验,如果两系周期号不一致,则认为同步命令无效。
进一步的,所述系间周期命令数据包中可进行备系安全主机板对主系安全主机板的其他自定义数据校验与同步。
步骤S34: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根据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确定第二周期同步数据,利用预设比对规则将所述第二周期同步数据与本系当前系统周期序号和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为本系系统运行时间,若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一次双系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所述第一周期同步命令与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是相同的,且所述第一周期同步命令与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均属于系间周期同步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周期同步命令的目的为进行两系主机板的周期对时功能,以保证两主机板处于相同的运行时间与运行周期内,在系统内还为两主机版设置了预设时间差阈值,若备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与主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间差阈值之内,则备系将会将本系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调整为与主系一致的时间,若备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与主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的时间差超过了预设时间差阈值,则认为备系故障,且备系将会转换为宕机状态。
表7为本实施例提出的第四种运行状态转换规则表,表中展示了双系在周期运行阶段中利用接收到的系间命令与来自压制总线(即内部总线)的压制命令或运行压制命令确定运行状态转换的规则表。可以理解的是,若主系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以主系状态继续运行;若备系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系统故障,将自身状态切换为宕机状态;若备系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周期同步命令(即本实施例中所述周期同步命令),则在对系运行状态为主系周期运行状态时继续以备系状态运行,而若对系状态为未运行状态、初始化阶段状态或未知状态时,停止运行并转换为宕机状态;若主系在运行时接收到了除系间初始化命令与系间周期同步命令以外的其他命令,则不转化状态而以主系状态继续运行;若备系在运行时接收到了除系间初始化命令与系间周期同步命令以外的其他命令,则停止运行并转换为宕机状态;若主系在运行时接收到了无有效的系间命令,则不转化状态而以主系状态继续运行;若备系在运行时接收到了无有效的系间命令,则在对系运行状态为主系周期运行状态时继续以备系状态运行,而若对系状态为未运行状态、初始化阶段状态或未知状态时,停止运行并转换为宕机状态。
表7
Figure BDA0003512965930000191
本申请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在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后,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根据当前系统周期序号与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第一周期同步数据,并基于预设周期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的第一周期同步命令;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根据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确定第二周期同步数据,利用预设比对规则将所述第二周期同步数据与本系当前系统周期序号和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为本系系统运行时间,若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这样一来,本方法通过主备两系根据内部总线传输的压制命令与系间总线传输的与系间初始化命令实现双系上电后的正常运行,且主备两系利用相同的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进行主备状态的确定,在周期运行中通过系间周期同步命令进行两系周期与时间的同步。在双系同步过程中,利用压制命令与多种同步命令进行板卡间的交互,利用系间总线实现了系统中双系间的周期对时功能,实现板卡状态的智能切换与系统时间的智能调整,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且本发明采用大带宽数据通信+高实时状态通信的架构,实现了2+2冗余,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高实时状态通信与主、备系的工作总线相融合后,彻底解决了双主防护失效后造成的双系都会输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见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压制命令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初始化命令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主系运行模块13,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备系运行模块14,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本申请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在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后,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这样一来,本方法通过主备两系根据内部总线传输的压制命令与系间总线传输的多种同步命令实现双系的正常运行,且主备两系拥有智能比对与关键信息同步的特点,在双系同步过程中,不进行全部的原始数据的交互而只进行部分数据交互,降低了系统开销,实现系统数据的智能调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制命令获取模块11,包括:
运行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对系的周期开始时间、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对系的当前运行周期号、对系的压制命令发送次数以及对系的运行状态类型。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化命令获取模块12,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用于若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双系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或备系状态;
命令未接收单元,用于若未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或宕机状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命令未接收单元,包括:
跟随命令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对系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向对系发送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之后,从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中确定周期开始时间与系统运行时间;
跟随数据发送单元,用于确定系间跟随数据,并向对系发送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之后,利用所述系间跟随数据进行本系运行环境的更新,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跟随状态;
状态转换单元,用于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系运行模块13,包括:
特征数据发送单元,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确定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双系预设的数据选择策略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第一交互特征数据;所述第一交互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的唯一编码、数据周期号、数据长度以及数据校验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包括通过接收来自外部通信对象而获取的输入数据与本系周期运行而产生的输出数据;
相应的,所述备系运行模块14,包括:
特征数据接收单元,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交互特征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中基于第二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本系交互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数据比对结果,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一致,则以当前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继续运行;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系运行模块13,包括:
周期同步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根据当前系统周期序号与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第一周期同步数据,并基于预设周期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的第一周期同步命令;
相应的,所述备系运行模块14,包括:
周期同步命令接收单元,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根据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确定第二周期同步数据,利用预设比对规则将所述第二周期同步数据与本系当前系统周期序号和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对系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为本系系统运行时间,若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还包括:
板卡连接单元,用于利用系间总线连接双系安全主机板,并利用内部总线连接双系平台中的所有板卡;所述所有板卡中包括所述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各安全功能板;所述系间总线与所述内部总线均为双冗余总线。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20结构图,图中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输入输出接口24、通信接口25和通信总线26。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为电子计算机。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5能够为电子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4,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操作系统一般采用适用于嵌入式环境的实时操作系统,如uCOS(μC/OS II,即Micro-Controller Operating System Two)、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即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所说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关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双系平台中的任一系安全主机板,包括:
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包括:
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对系的周期开始时间、对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对系的当前运行周期号、对系的压制命令发送次数以及对系的运行状态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包括:
若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双系运行状态,并根据预设板卡优先级策略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或备系状态;
若未接收到对系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则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或宕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系统状态为单系运行状态,并根据对系当前运行状态,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单主系状态之后,还包括:
接收对系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向对系发送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之后,从所述系间激活跟随命令中确定周期开始时间与系统运行时间;
确定系间跟随数据,并向对系发送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以便对系在获取到所述系间跟随数据之后,利用所述系间跟随数据进行本系运行环境的更新,并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跟随状态;
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主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确定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利用双系预设的数据选择策略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基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第一交互特征数据;所述第一交互特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的唯一编码、数据周期号、数据长度以及数据校验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数据包括通过接收来自外部通信对象而获取的输入数据与本系周期运行而产生的输出数据;
相应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交互特征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交互特征数据与本系中基于第二输入输出数据确定的本系交互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以获取数据比对结果,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一致,则以当前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继续运行;若所述数据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根据当前系统周期序号与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第一周期同步数据,并基于预设周期通过系间总线向对系发送包含所述第一周期同步数据的第一周期同步命令;
相应的,所述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主系安全主机板发送的所述双系同步命令与所述同步数据,并基于所述双系同步命令与所述同步数据进行判断,以确保双系数据的同步,包括:
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通过系间总线获取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周期同步命令,根据所述第二周期同步命令确定第二周期同步数据,利用预设比对规则将所述第二周期同步数据与本系当前系统周期序号和本系的系统当前运行时间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对系系统当前运行时间确定为本系系统运行时间,若比对结果不满足预设同步条件,则将本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为宕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系间总线连接双系安全主机板,并利用内部总线连接双系平台中的所有板卡;所述所有板卡中包括所述双系安全主机板与各安全功能板;所述系间总线与所述内部总线均为双冗余总线。
8.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制命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系通过内部总线发送的携带有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的压制命令,并对所述压制命令进行解析以获取到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
初始化命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系在上电后通过系间总线发送的用于表征已上电的系间初始化命令,并根据所述系间初始化命令与所述对系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本系当前运行状态;
主系运行模块,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主系状态,则向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第一双系同步数据,以便对系利用所述第一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备系运行模块,用于若本系当前运行状态为备系状态,则接收对系的安全主机板发送的第二双系同步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双系同步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同步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
CN202210157879.5A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5282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7879.5A CN114528242A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7879.5A CN114528242A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8242A true CN114528242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7879.5A Pending CN114528242A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82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1488A (zh) * 2023-09-01 2023-10-10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文件的写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3692B1 (en) * 2002-05-24 2006-0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onfiguration synchronization in support of a “hot” standby stateful switchover
CN209560310U (zh) * 2019-01-07 2019-10-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输出装置及系统
CN111400111A (zh) * 2020-03-12 2020-07-10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备机失步状态的安全计算机平台
CN112666870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台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024655A (zh) * 2021-10-25 2022-02-0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状态机的高铁双系参数同步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3692B1 (en) * 2002-05-24 2006-0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onfiguration synchronization in support of a “hot” standby stateful switchover
CN209560310U (zh) * 2019-01-07 2019-10-2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列车自动运行系统的输出装置及系统
CN111400111A (zh) * 2020-03-12 2020-07-10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备机失步状态的安全计算机平台
CN112666870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台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024655A (zh) * 2021-10-25 2022-02-0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基于状态机的高铁双系参数同步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边庆;单冬;: "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中倒机单元的设计",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vol. 22, no. 09, 10 September 2012 (2012-09-10), pages 153 - 15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1488A (zh) * 2023-09-01 2023-10-10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文件的写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61488B (zh) * 2023-09-01 2024-01-12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文件的写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10148A1 (en) Fault tolerant computer system
CN110287151B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030149970A1 (en) Portable software for rolling upgrades
CN114528242A (zh) 一种计算机平台双系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699964A (zh) 一种工业过程控制器冗余运行方法和系统
CN112615728B (zh) 一种基于铁路安全通信协议的仿真系统主备切换方法
CN111698157B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板卡及交换机
CN103581262A (zh) 一种主备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15268308U (zh) 一种极高可靠性二取二数据通信板卡
CN113835337A (zh) 一种列车网络冗余控制的方法与系统
US9971661B2 (en) Redundant system, method for redunda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de of redundant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H0326936B2 (zh)
JPH1132449A (ja) 分散形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JP3884643B2 (ja) プロセス制御装置
CN111065007A (zh) 一种光纤网络时频同步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KR20050097015A (ko) 대형시스템에서 고장 감내 기능 구현을 위한 이중화 방법
CN113364659B (zh) 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数据采集系统
CN111830856B (zh) 一种列车主控系统
CN111104262A (zh) 高可靠机箱背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4244638B (zh) 组播网络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30341B (zh) 高可用存储设备中软件许可授权管控方法及系统
JP7306983B2 (ja) 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施設監視システム
CN116069553A (zh) 备份和恢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852549A (zh) 一种主备双系独立接收并处理数据的实现方法
JP2538682B2 (ja) 基準クロック源自動切替え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