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2029B -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2029B
CN114522029B CN202210168934.0A CN202210168934A CN114522029B CN 114522029 B CN114522029 B CN 114522029B CN 202210168934 A CN202210168934 A CN 202210168934A CN 114522029 B CN114522029 B CN 114522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ed
hauling
belt
fixing
traumat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89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2029A (zh
Inventor
杨健
舒展
王兴永
袁晶
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edical Support Technology of Academy of System Engineering of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dical Support Technology of Academy of System Engineering of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dical Support Technology of Academy of System Engineering of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dical Support Technology of Academy of System Engineering of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01689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2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2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2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2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2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1She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or with stretc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e.g. head-, foot-, or like 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tc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e.g. head-, foot-, or like 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tchers
    • A61G1/044Straps, bands or bel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急救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本申请的伤员拖运带包括伤员固定部和人力拖拉部;人力拖拉部的尾部与伤员固定部的头部固定连接;伤员固定部用于将伤员固定于伤员拖运带上,人力拖拉部用于施救人员拖拉伤员,通过设计计算获得伤员拖运带的具体方案。本申请的设计方法可设计得到使用不同条件、身高的伤员拖运带。所设计的伤员拖运带可用于作为单兵携带的短距离拖运器材,具有耐磨、阻燃、轻质便携等特点,可有效应用于战场火线伤员短距离移动脱离敌方单兵火力范围,以及狭小空间、舰艇和车辆舱室等环境下的救援,也可在灾害紧急救援时短距离拖运伤员时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急救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在火灾、爆炸、有毒现场和战场一线环境中,需尽快将伤员脱离危险环境,转移到安全地点后再实施抢救。由于伤员的受伤部位和伤情轻重不同,如四肢受伤或失去意识的伤员,无法响应配合救援,需要施救人员进行伤员转移。在伤员转移过程中,施救人员往往需要一边移动伤员,一边需防范危险环境对自身的损伤或者执行其他战术动作,无法采用常规的抱、背、扛等方式转移伤员。
通常伤员搬运主要依靠担架,但是担架重量约10kg,即使是目前较轻的碳纤维担架,也由于体积并未缩小,折叠后尺寸不小于200立方分米,救援人员不便携带。在战场环境时,卫生战士和卫生员等急救人员短距离移动伤员脱离敌方单兵直瞄火力范围就应对伤员进行急救,如携带常规担架,很难再携带其他急救器材,止血、包扎、通气、固定等急救能力显著下降。
实用新型专利CN 207071119 U公开了一种战场安全省力型伤员搬运工具,与担架相比确实做到了减重和缩小体积,实质是伤员坐于带有滚轮的托板上,进行移动,滚轮确实可以减少拖拉力量,但是野外地貌崎岖不平,小滚轮的应对不平地面的能力几乎没有,如有坑洼就可能过不去或者发生轮子陷入的情况,至少需要承担50公斤的3排轮子加上托板,质量必将超过1公斤,如果计算其他部件,质量必将超过2kg,托板平面也将超过6平方分米,这些问题都造成单兵无法携带。实用新型专利CN207654358U、名称为“用于伤员的快速提拉装置”和实用新型专利CN205814549U、名称为“一种装甲内伤员吊运带”的设计用途是将坦克舱室中的伤员垂直提起移出仓外,而且这两种装置都需要伤员在未负伤之前穿戴。如果受伤后穿戴,问题在于如果有能力穿戴上这种吊运器材,就有能力自己爬出仓外,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穿戴,而裆部固定就需要别人辅助,遗憾的是,在狭小的坦克舱室内,根本无人能够替伤员穿戴。实用新型专利CN 205094813U、名称为“用于火线救治伤员的拖曳装置”采用三块托板,中间垫板两侧向上弯曲呈弧形,两侧还需要通过铰链与侧板链接,否则三块板无法组合使用。托板的目的在于降低伤员头部左右摆动受到的损伤。由于垫板呈弧形,不使用时中间垫板和两侧垫板无法贴合占用较大空间,而且要能把头部固定,侧板要能固定与伤员腋下,那么整体长度不可能低于40cm,同样受到空间限制,单兵携带困难。该专利的示意图中绳带尺寸也较短,提起伤员背部比较方便,但是拖运伤员的角度是比较吃力的。铰链、以及绳带与垫板的结合部位也容易在拖拉过程中变形、损坏。实用新型专利CN205055250U、名称为“一种伤员背带”每一处固定都需要通过插扣进行插接,操作麻烦,而且插扣的强度有限,插扣越多,承受较大力量时,失效概率也越高。垂直设计的不同部位固定带,通过拼接方式结合,而不是一根带体,强度远低于一体织带,发生断裂失效的概率也很大。该专利的结构设计主要用于背负伤员,战场在地方单兵火力压制下,不能采用背负伤员的方式。因此也无法用于伤员的拖运。最后以上所有专利都没有拖运装置尺寸的定量设计方法,人体适应性差,也没有阻燃要求,战场环境适应性差。
在伤员转运时,转运救援人员可使用伤员拖运带拖运受伤人员尽早脱离危险区域。作为单兵携带的短距离拖运器材,重量不宜超过500g,体积不宜超过1立方分米。
鉴于此,本申请从中国人体尺寸数据出发,结合拖拉姿势,提出伤员拖运带设计方法及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设计获得的伤员拖运带。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提出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伤员固定部和人力拖拉部;所述伤员固定部用于将伤员固定于所述伤员拖运带上,所述人力-拖拉部用于施救人员拖运伤员,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尾部与所述伤员固定部的头部为一体;
所述人力拖拉部的长度不小于为L mm;
所述L值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拖运伤员时,施救者施力为F,F的施力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为θ,伤员的体重为m,所述伤员与所述地面的摩擦系数为μ,满足式I:
F=μmg/(cosθ+μsinθ) 式I;
S2、根据不同地面摩擦系数,由式I,计算得到省力角度θ1
S3、与θ1相对的直角边为省力状态下的人手功能高,通过人手功能高和对应θ1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省力状态下拖运带拖拉部长度L的数值。
可选的,μ的取值范围为0.1~0.6;
μ=0.6时,θ1为30°~32°;
μ=0.5时,θ1为25°~28°;
μ=0.4时,θ1为21°~23°;
μ=0.3时,θ1为16°~18°;
μ=0.2时,θ1为10°~13°;
μ=0.1时,θ1为4°~7°。
可选的,根据中国人体尺寸中的中国人体手功能高630~840mm,摩擦系数0.1~0.6,计算得到的省力状态下的拖运带拖拉部的长度L在包括弹性伸长的情况下为1188~1204mm;优选的,手功能高度为831mm,摩擦系数为0.6时,拖运带拖拉部的长度L在包括弹性伸长的情况下为不小于1568mm。
可选的,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伤员拖运带最低强度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动量冲量关系公式计算不同质量伤员拖运启动力;
S2、以伤员拖运启动力为伤员拖运带的最小断裂强度。
本申请还设计上述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的所述的伤员拖运带,所述伤员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头部设置有提拉装置;所述伤员拖运带为一体化无拼接设计;所述伤员拖运带的断裂强力不低于4000N;
所述伤员拖运带的材质选用芳纶、阻燃型尼龙(锦纶)或阻燃型涤纶平纹、斜纹、人字纹或坑纹编织带,编织带结构优选为空心双层结构,织带宽度不小于20mm;织带对折重合部分缝合使用芳纶缝线;
可选的,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对折形成V字型的织带,所述V字的底部为所述提拉装置;所述伤员拖运带的中部设置有头垫,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对折处到所述头垫间的部分为所述人力拖拉部;所述人力拖拉部11在拖拉伤员时的长度不少于1188mm,优选不少于1568mm;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固定下肢的下肢环套和/或两个用于固定上肢的上肢环套;所述下肢环套位于远离所述人力拖拉部的一侧,所述上肢环套位于靠近所述人力拖拉部的一侧;从所述头垫远离提拉装置的一边到两个游离端之间的两条织带为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所述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回折固定形成大环,通过固定所述大环的中段将大环分为8字型的上下两个小环,靠近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小环为上肢环套,远离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小环为下肢环套;
优选的,两个所述下肢环套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上肢环套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头垫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于所述伤员固定部的两根织带上;
优选的,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1188mm,所述伤员拖运带单边的长度不少于2.08m,更优选单边长度2.5m;
更优选的,所述上肢环套周长不低于700mm,优选820mm;所述下肢环套周长不低于900mm,优选1120mm。
可选的,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织带,呈一字型,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提拉装置,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伤员拖运带的至少1188mm处为人力拖拉部;从所述至少1188mm处到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为伤员固定部;优选所述人力拖拉部不少于1568mm;
所述提拉装置为所述织带回折并固定形成的环状结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环套,所述多个固定环套为所述织带回折后通过多点固定形成有的多个环状结构;多个所述固定环套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套为10~15个,单个所述固定环套两端的缝合点的间距为50~100mm;
更优选的,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在所述固定环套上。
可选的,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970mm,所述伤员拖运带长度不小于2.5m。
可选的,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对折后形成Y字型的织带,所述Y字分叉的部分为所述人力拖运部,Y字竖直底部为所述伤员固定部;
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Y字型分叉的一端到所述伤员拖运带至少1188mm、优选不少于1568mm处为人力拖拉部;在所述至少1188mm、优选不少于1568mm处设置有重叠固定点,所述重叠固定点用于将对折后的两段织带固定连接;从所述重叠固定点到所述对折处的双层织带为所述伤员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为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在伤者的衣服上;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两个提拉环套,分别设置于Y字分叉部分;所述提拉环套为所述织带回折后将织带缝合固定形成的环状结构;
更优选的,所述提拉环套的周长为400~600mm;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300mm,所述挂钩外端点与所述人力拖拉部提拉环套外端点之间长度为不小于2m。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申请的设计方法可设计得到使用不同条件、身高的伤员拖运带。
本申请的伤员拖运带,可用于作为卫生战士、卫生员等单兵携带的短距离伤员拖运器材,重量不超过500g,体积不超过1立方分米,便携,使用方便。还可有效应用于舰艇和车辆舱室等狭小空间环境内的伤员拖运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拖运水平分力与拖运带拖拉部长度和手功能高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拖运带织带断面空心双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织带干态拉伸-形变情况;
图4为织带湿态拉伸-形变情况(1%氯化钠水溶液浸泡48小时);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某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伤员拖运带;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伤员拖运带;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伤员拖运带;
其中:11-人力拖拉部;
111-提拉装置;
12-伤员固定部;
121-下肢环套;
122-上肢环套;
123-头垫;
124-固定环套;
125-挂钩;
126-重叠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伤员拖运带作为一种用于作为单兵携带的短距离拖运伤员的器材,为了携带便携的需要,其重量不超过500g,折叠后体积不超过1立方分米。伤员拖运带依据其功能需要,包括伤员固定部和人力拖拉部。伤员固定部设置有固定伤员的环套或钩锁,用于将伤员固定于伤员拖运带上,人力拖拉部用于施救人员拖拉伤员。
首先,伤员拖运带拖拉部分有效长度设计方法如下:
拖运带长度、手功能高度、摩擦系数会影响水平拖运伤员的力,示意图见图1。由于施救人员和伤员在相同摩擦系数的地面上接近于等速运动,尽管拖运带不具备省力机构,但与水平地面夹角越小,施救人员拖运伤员的体能能耗越低。
匀速运动时,施救人员的水平分力和伤员静摩擦力相等时可以拉动伤员,设施救者施力为F,施力方向与地面夹角为θ,伤员体重为m,伤员与地面摩擦系数为μ,则有:
Fcosθ=μ(mg-Fsinθ)
F=μmg/(cosθ+μsinθ)
伤员拖运时,地面摩擦系数将对施力大小产生显著影响。由于没有人体与地面的摩擦数据,考虑到橡胶和人体肌肉有一定的相似性,伤员躺倒后肌肉和路面间有化纤衣物,同时施救人员的鞋底通常也多为橡胶类材质,因此在计算时采纳了路面与橡胶的摩擦系数为参考,根据JTG D5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不同路面状况对路面摩擦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等文献,干燥沥青路面摩擦系数大于0.6,沙土路可降低30%,约0.42,结冰路面、湿滑路面、草地等路面可降低至0.3以下,施力情况与角度和摩擦系数的计算关系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施力角度和摩擦系数条件下μ/(cosθ+μsinθ)值
计算可知,在摩擦系数0.6时,省力角度θ1是30°~32°,通常为沙土地面的摩擦系数为0.42,省力角度θ1大约是21°~23°,通常为结冰路面、湿滑路面或草地等地面的摩擦系数为0.3,省力角度θ1是16°~18°。
与θ1相对的直角边为人手功能高,根据GB10000中国人体尺寸中中国人体手功能高,可以计算出拖运带拖拉部长度。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GB10000中国人体尺寸(男18-25岁)
分位数 1 5 10 50 90 95 99
胸围 746 778 792 845 908 925 970
腰围 610 634 650 702 771 796 857
手功能高 659 683 696 745 792 808 831
表3 GB10000中国人体尺寸(女18-25岁)
分位数 1 5 10 50 90 95 99
胸围 710 735 750 802 865 885 930
腰围 608 636 654 724 803 832 892
手功能高 633 653 665 707 749 760 784
以男性99分位数831mm手功能高,施救者不弯腰,以32°角计算,伤员拖运带的人力拖拉部的有效长度需至少应满足1568mm,考虑到拖运带在拖拉伤员时,自身存在一定量的弹性伸长,本申请中人力拖拉部有效长度1568mm包括弹性伸长的情况。
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以有效固定伤员为原则,如果伤员作战服装有直接的锚定挂点,则不需要考虑尺寸。当无直接锚定挂点时,拖运带需通过绑套伤员裆部、腋下、脚部等部位进行固定,涉及到伤员腰围、伤员双脚并拢围、裆部到肩部距离以及胸部厚度等指标,双脚围在国标中没有数据,我们测量了20名男性的双脚并拢周长,平均尺寸400±50mm,由于与腰围相比,该尺寸小,所以只要考虑了腰围的情况,双脚围可以不考虑。由于伤员固定部长度与拖运带固定部结构直接相关,其长度的设计方法在具体实施案例中说明。
第二、伤员拖运带强度设计方法如下:
为了保障伤员的安全转移,伤员拖运带需要采用高强度、耐磨、阻燃、轻质的材料以适应复杂恶劣的救援环境。伤员拖运带拖拉伤员从静止到开始运动的瞬间承受拉力最大。尽管拖运带拉力方向与伤员有一定角度,但不可能超过90°。拖拉启动速度也不可能超过自由落体对带体的拉伸冲力。因此对带体强度要求不高。人在无负载情况下,步行速度约1.38m/s。拖拉负重情况下,由于伤员体重和摩擦力的问题,拖拉伤员初始速度应该不超过1m/s,极限放大也不会超过2m/s。人力拖运,伤员瞬时产生运动速度时间会不会很快,按照0.1s和0.05s估算。
根据动量冲量关系:
表4不同质量伤员拖运启动力估算
质量kg 速度m/s 时间s 力N
50 1 0.1 250
50 1 0.05 500
50 2 0.1 1000
50 2 0.05 2000
70 1 0.1 350
70 1 0.05 700
70 2 0.1 1400
70 2 0.05 2800
100 1 0.1 500
100 1 0.05 1000
100 2 0.1 2000
100 2 0.05 4000
根据表4,伤员拖运带断裂强力大于4kN就能满足伤员拖拉要求,为了保证断裂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优选伤员拖运带是一整根带体,伤员固定部和人力拖拉部为一体化设计,没有拼接,环套通过织带折叠形成,织带不拼接。
伤员拖运带的断裂强力大于4kN,在4kN的条件下不得出现织带撕裂、断裂和开线,足以满足伤员慢速短距离拖拉。
在上述强度计算要求下,伤员拖运带采用芳纶或阻燃型尼龙(锦纶)、阻燃型涤纶材质平纹、斜纹、人字纹或坑纹织带。织带优选结构为空心双层结构,可有效减轻织带边缘对伤员肌肉的勒挤,拖运带织带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述。织带宽度不小于20mm,优选为20~30mm。
织带湿态断裂强力较干态无显著下降,能够适应舰船上被水打湿后的伤员拖运,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织带干态拉伸-形变情况;图4为织带1wt%氯化钠水溶液浸泡48小时后湿态的拉伸-形变情况。
拖运带强度还涉及到挂钩。
拖运带仅仅是将静态的伤员拉动,考虑到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冲击力为12kN,且拖运带不用于高空跌落防护,因此挂钩设计强力与织带保持一致,大于4kN。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伤员固定部可采用钩锁式或套带式等结构形式;钩锁结构包括挂钩和固定织带等;钩锁式伤员拖运带在使用时,可将挂钩直接钩在与单兵作战背心上挂点或伤员衣物上,或将挂钩和伤员固定部的织带绕伤员身体一周后挂在固定环套或固定织带上,使伤员固定部形成环套固定伤员;套带式伤员拖运带在使用时,可将伤员四肢伸入环套结构内进行固定;人力拖拉部结构主要采用提把或提拉环套等形式。
根据上述设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设计得到伤员拖运带的具体结构,并对于结构详细描述如下: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整个伤员拖运带是一体化无拼接设置,即由一整跟织带制备而成,先将织带对折,形成V字型,对折处即V字的底部为提拉装置111,其结构为一个提把;为了提高提把使用时的舒适性,提拉装置111可进一步设置柔性橡胶等材料制备的把手,增大接触面积,减少拖拉时织带对手掌的压强。
伤员拖运带的中部设置有头垫123,沿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对折处到头垫123的远离提拉装置111的一侧之间的部分为人力拖拉部11,在拖拉伤员时该段长度不少于1188mm,优选不少于1568mm。可将头垫123的下边缘(远离提拉装置111的一侧)作为人力拖拉部11和伤员固定部12的分界点;从该分界点到两个游离端之间的两条织带为伤员固定部的织带,即伤员固定部12。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固定下肢的下肢环套121和两个用于固定上肢的上肢环套122;下肢环套121位于远离人力拖拉部11的一侧,上肢环套122位于靠近人力拖拉部11的一侧;两个下肢环套122对称设置,两个上肢环套121对称设置。伤员固定部12与人力拖拉部11连接处设置有头垫123;头垫123位于上肢环套122的远离下肢环套121的一侧。
在进行救治拖行时,伤员的头枕在头垫上,上肢套在上肢环套内,下肢套在下肢环套内,在使用时,可将伤员肩部提起,对伤者的头部形成很好的保护。
从头垫远离提拉装置的一侧到两个游离端之间的两条织带为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回折缝合后,首先形成一个大环套,之后将大环的中段织带缝合形成8字型的上下两个小环,靠近人力拖拉部的小环为上肢环套122,远离拖拉部的小环为下肢环套121。在形成上、下肢小环套前,大环套的周长的一半至少需要达到伤员会阴部至肩部最外侧的距离与胸部厚度之和。
根据GB10000男会阴高700~895mm和肩高1241~1507mm,二者相减,可得到会阴部与肩部的垂直间距为346~807mm,最优尺寸是612mm。女会阴高646~827mm和肩高1163~1393mm,二者相减,可得到会阴部与肩部的垂直间距为336~747mm,最优尺寸是566mm。综合男女两性会阴部与肩部的垂直间距为336~807mm,最优尺寸是612mm。实际使用时拖运带时,拖运带是从会阴部斜向肩部固定,男性肩宽380~489mm,女性肩宽342~468mm,综合男女两性肩宽范围是342~489mm,最优尺寸是489mm。以脊柱为一条直角边,边长为会阴部与肩部的垂直距离,以最大肩宽为另外一条直角边,边长为最大肩宽的一半,以肩部最外侧和会阴部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两点,计算出伤员会阴部至肩部最外侧的距离为377~843mm,最优化距离位为659mm。
根据GB10000数据,男性胸厚为170~266mm。女性胸厚为155~268mm。
大环套周长一半为532~1111mm。最优的环套周长应为(659+268)×2=1854mm,考虑织带缝合后形成8字型后,还需要增加两个胸厚,由于胸厚最高处到前后胸的交界点是逐渐缩小的,因此前环套周长增加一个胸厚,即不少于2100mm,就足以满足缝合成8字型后对周长的影响。
伤员固定部12的织带的末端回折缝合形成大环套,把大环套拉平从远离拖拉部的一端沿拖拉部方向500~700mm处进行缝合,较优的位置是600mm处,形成两个小环套。缝合长度20~40mm,可以达到不低于4kN的缝合强力。上部环套为上肢环套122,不计算缝合部分周长不低于700mm,较为优化的尺寸是820mm;下部为下肢环套121,不计算缝合部分周长不低于900mm,较为优化的尺寸是1120mm。
使用该拖运带固定伤员简化的实施方式中,上肢环套和下肢环套可择一设置;但同时设置可增加固定效果,提高伤员拖运效率,例如可用于在狭窄空间内缓慢垂直吊运无脊柱损伤伤员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头垫123用于增加对头部的支撑,头垫123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于伤员固定部12的两条织带上。为了减轻伤员拖运带的整体质量,头垫123可采用芳纶、阻燃型尼龙、阻燃型涤纶机织布或聚四氟乙烯涂层阻燃型网布等材料,头垫的尺寸为220~270mm梯形。
如图5所示伤员拖运带为套带式,在使用时,拖拉角度的存在以及头垫可将伤员肩部提起,单边伤员拖运带的长度不少于2.08m,优选2.5m。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织带,即由一整根织带制备而成,呈一字型。伤员拖运带的第一端设置有提拉装置111,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沿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伤员拖运带的第一端到织带的至少1188mm,优选1568mm处为人力拖拉部11;可将至少1188mm处作为人力拖拉部11和伤员固定部12的分界点;从分界点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为伤员固定部12。
提拉装置111设置于伤员拖运带的第一端,提拉装置111为织带回折后固定(优选缝合)形成的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周长300~600mm,适用于施救人员作为提拉装置使用。
伤员固定部12包括多个固定环套124,织带回折后通过多点固定形成有的多个环状结构,即,织带回折180度后形成重叠的部分,重叠的部分通过多个缝合位点进行固定,从而形成多个固定环套124。
优选的,伤员固定部等分成10~15个多个大小相同的固定环套124。
固定装置的末端设置有挂钩125,挂钩125用于钩在固定环套124上,进行固定。
如图6所示伤员拖运带为套带式,在使用时,可将伤员固定部绕伤员身体一周、优选绕胸围一周或双脚踝一周,将末端的挂钩125挂在固定环套124或织带上,使伤员固定结构形成环套固定伤员;施救人员手拉提拉装置进行拖运。固定于胸部可使织带夹在伤者的腋窝处,使得固定更加牢固。
可在伤员固定部12的全长上均设置有固定环套124,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伤员拖运带所能运转伤员的胸围范围。
中国男性胸围尺寸746~1035mm,腰围610~986mm,中国女性胸围尺寸710~1036mm,腰围608~1060mm。因此伤员固定部尺寸范围可以是608~1060mm,优选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970mm,该尺寸可覆盖99%的18~25岁男性胸围尺寸。脚部捆绑固定方式以及与单兵作战背心上挂点连接时,该长度完全可以覆盖。织带的总长为1568+970=2586mm,考虑织带拉伸延长,长度可取整2500mm,即伤员拖运带的总长度不小于2.5m。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可知,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对折后形成Y字型的织带,Y字分叉的部分为人力拖运部11,人力拖运部长度至少1188mm、优选不少于1568mm;Y字竖直底部为伤员固定部12。
人力拖运部和伤员固定部交界处有重叠固定点(缝合位点)126,重叠固定点126用于将对折后的两段织带固定连接。伤员固定部12包括从对折点缝至重叠固定点126之间的织带;人力拖拉部11则由重叠固定点126到织带的两个游离端之间的织带构成,形成Y字型伤员拖运带结构。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重叠固定点126距固定装置的距离为300~1000mm,在该位置处将对折重合的织带缝合在一起,缝合强力不低于4kN。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为挂钩125;用于与单兵作战背心上挂点相连接或与挂于拖运带带体上形成环套。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提拉装置111包括两个提拉环套,分别设置于Y字分叉的两部分;提拉环套为织带的两个游离端回折并固定形成周长为400~600mm的环状结构,即构成了两个环套结构。缝合强力不低于4kN,缝合部长度不低于40mm。
如图7所示的伤员拖运带为钩锁式,在进行救治拖行时,可将挂钩直接钩单兵作战背心上挂点上、或者绕伤员双脚踝一周、腋下一周,两个提拉装置更适合两名施救者拖拉一名伤员。
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300mm,挂钩外端点与人力拖拉部提拉环套外端点之间长度为不小于2m。
如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伤员拖运带使用方便,可将伤员快速、便捷的固定于拖运带上,且不需要过多的搬运动作、单兵即可完成固定,还可有效应用于狭小空间、舰艇和车辆舱室等环境下的救援。同时,本申请的伤员固定带具有重量小、体积小,携带便捷的技术优势。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伤员固定部和人力拖拉部;所述伤员固定部用于将伤员固定于所述伤员拖运带上,所述人力-拖拉部用于施救人员拖运伤员,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尾部与所述伤员固定部的头部为一体;伤员拖运带采用芳纶,或,阻燃型尼龙,或,阻燃型涤纶材质平纹、斜纹、人字纹或坑纹织带;所述织带结构为空心双层结构;
所述人力拖拉部的长度不小于为L mm;
所述L值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拖运伤员时,施救者施力为F,F的施力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为θ,伤员的体重为m,所述伤员与所述地面的摩擦系数为μ,满足式I:
F=μmg/(cosθ+μsinθ) 式I;
S2、根据不同地面摩擦系数,由式I,计算得到省力角度θ1;具体的:
μ的取值范围为0.1~0.6;
μ=0.6时,θ1为30°~32°;
μ=0.5时,θ1为25°~28°;
μ=0.4时,θ1为21°~23°;
μ=0.3时,θ1为16°~18°;
μ=0.2时,θ1为10°~13°;
μ=0.1时,θ1为4°~7°;
S3、与θ1相对的直角边为省力状态下的人手功能高,通过人手功能高和对应θ1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省力状态下拖运带拖拉部长度L的数值;具体的:拖运带拖拉部的长度L在包括弹性伸长的情况下为不小于1568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伤员拖运带最低强度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动量冲量关系公式计算不同质量伤员拖运启动力;
S2、以伤员拖运启动力为伤员拖运带的最小断裂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的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伤员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头部设置有提拉装置;所述人力拖拉部在拖拉伤员时的长度不少于1568mm;所述伤员拖运带为一体化无拼接设计;所述伤员拖运带的材质选用芳纶、阻燃型尼龙或阻燃型涤纶平纹、斜纹、人字纹或坑纹编织带,所述编织带结构为空心双层结构,织带宽度不小于20mm;织带对折重合部分缝合使用芳纶缝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断裂强力不低于4000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对折形成V字型的织带,所述V字的底部为所述提拉装置;所述伤员拖运带的中部设置有头垫,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对折处到所述头垫间的部分为所述人力拖拉部;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固定下肢的下肢环套和两个用于固定上肢的上肢环套;所述下肢环套位于远离所述人力拖拉部的一侧,所述上肢环套位于靠近所述人力拖拉部的一侧;从所述头垫远离提拉装置的一边到两个游离端之间的两条织带为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所述构成伤员固定部的织带回折固定形成大环,通过固定所述大环的中段将大环分为8字型的上下两个小环,靠近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小环为上肢环套,远离所述人力拖拉部的小环为下肢环套;
两个所述下肢环套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上肢环套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垫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固定于所述伤员固定部的两根织带上;
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1188mm,所述伤员拖运带单边的长度不少于2.08m;
所述上肢环套周长不低于700mm;所述下肢环套周长不低于9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织带,呈一字型,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提拉装置,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
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伤员拖运带的至少1188mm处为人力拖拉部;从所述至少1188mm处到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为伤员固定部;所述人力拖拉部不少于1568mm;
所述提拉装置为所述织带回折并固定形成的环状结构;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环套,所述多个固定环套为所述织带回折后通过多点固定形成有的多个环状结构;
多个所述固定环套的大小相同;
所述固定环套为10~15个,单个所述固定环套两端的缝合点的间距为50~100mm;
所述伤员拖运带的第二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在所述固定环套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970mm,所述伤员拖运带长度不小于2.5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员拖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拖运带包括一根对折后形成Y字型的织带,所述Y字分叉的部分为所述人力拖拉部,Y字竖直底部为所述伤员固定部;
沿所述伤员拖运带的长度方向,从Y字型分叉的一端到所述伤员拖运带不少于1568mm处为人力拖拉部;在所述不少于1568mm处设置有重叠固定点,所述重叠固定点用于将对折后的两段织带固定连接;
从所述重叠固定点到所述对折处的双层织带为所述伤员固定部;
所述固定装置为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在伤者的衣服上;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两个提拉环套,分别设置于Y字分叉部分;所述提拉环套为所述织带回折后将织带缝合固定形成的环状结构;
所述提拉环套的周长为400~600mm;
所述伤员固定部的长度为不小于300mm,所述挂钩外端点与所述人力拖拉部的提拉环套外端点之间长度为不小于2m。
CN202210168934.0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Active CN114522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8934.0A CN114522029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8934.0A CN114522029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2029A CN114522029A (zh) 2022-05-24
CN114522029B true CN11452202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162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8934.0A Active CN114522029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20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6210A1 (en) * 2002-09-19 2004-04-01 Allison Backhouse Person transporter for emergency use
CN202908961U (zh) * 2012-11-15 2013-0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救助伤病员的快速拖拉装置
RU143644U1 (ru) * 2013-07-10 2014-07-27 Автономная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ехнологии Спасения" (АНО ДПО "Технологии спасения") Лямка для извлечения раненых из труднодоступных мест и их переноски
CN109939386A (zh) * 2019-04-11 2019-06-28 北京莱特迪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功能搬运带
CN213910912U (zh) * 2020-10-23 202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一种兼用于担架背负的拖拽带
CN213910911U (zh) * 2020-09-27 202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救护吊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2723B2 (en) * 2003-06-23 2007-12-04 Michael Joseph Dean Fire rescue belt
US20050173188A1 (en) * 2004-02-05 2005-08-11 Morning Pride Manufacturing, L.L.C. Drag harness
US20160242973A1 (en) * 2015-02-18 2016-08-25 Emergency Service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Human Extrac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6210A1 (en) * 2002-09-19 2004-04-01 Allison Backhouse Person transporter for emergency use
CN202908961U (zh) * 2012-11-15 2013-05-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救助伤病员的快速拖拉装置
RU143644U1 (ru) * 2013-07-10 2014-07-27 Автономная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ехнологии Спасения" (АНО ДПО "Технологии спасения") Лямка для извлечения раненых из труднодоступных мест и их переноски
CN109939386A (zh) * 2019-04-11 2019-06-28 北京莱特迪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功能搬运带
CN213910911U (zh) * 2020-09-27 202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救护吊带
CN213910912U (zh) * 2020-10-23 2021-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一种兼用于担架背负的拖拽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2029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71167B1 (ko) 개인용 긴급 구난 벨트
US8015619B2 (en) Rapid extraction body harness with extendable drag straps
US8590077B2 (en) Hands-free emergency all-terrain light-weight litter
US4449253A (en) Quick evacuation fireman's coat
US7467419B2 (en) Rapid extraction body harness
US10016002B2 (en) Garments having evacuation harness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11364980B2 (en) Lift vest with webbing to reduce or eliminate vertical sliding
US4076101A (en) Utility coat with seating harness
JP2001519523A (ja) 扁平なサバイバルベスト
CN111838800A (zh) 一种消防用水域及冰上救援防护服
CN209870696U (zh) 一种救援型救生衣
CN114522029B (zh) 一种伤员拖运带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CN216876859U (zh) 一种伤员拖运带
CN216777383U (zh) 一种伤员拖运带
KR101123953B1 (ko) 비상 탈출복
CN216908366U (zh) 一种伤员拖运带
US11577103B1 (en) Firefighter rescue system
CN105983190A (zh) 一种辅助衣
CN213910911U (zh) 救护吊带
CN210158046U (zh) 一种设置有充气内胆的服装
WO2006039846A1 (fr) Harnais multifonction
RU222964U1 (ru) Униформа с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очными лямками
GB2273645A (en) Fall arrest safety harness
TWI836668B (zh) 服裝救援提把結構
CN216438273U (zh) 一种军犬战术犬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