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5389A - 除颤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除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5389A
CN114515389A CN202011315147.1A CN202011315147A CN114515389A CN 114515389 A CN114515389 A CN 114515389A CN 202011315147 A CN202011315147 A CN 202011315147A CN 114515389 A CN114515389 A CN 114515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ircuit board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ical signal
defibri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51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润
王启
许启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51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5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5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5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6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25Monitoring; Protec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除颤设备,除颤设备包括主机、电极组件和电极座,主机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电路板,电极组件连接电路板,用于释放电路板的除颤信号;电极座设置在壳体上,包括用于放置电极组件的电极放置位,电极放置位设有连接电路板的导电部,电极组件置于电极放置位时,电极组件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连接;电路板用于向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检测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极组件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能够准确检测除颤设备的电极是否在电极座中,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除颤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颤设备。
背景技术
典型的除颤仪由主机和体外电极板构成,体外电极板通过线缆和主机相连,在不使用时电极板固定在主机的电极座中,需要使用时再取出。除颤能量的释放通过体外电极板释放,体外电极板对实现治疗功能至关重要。
除颤仪可以通过自检确认体外电极板有无缺失、放电功能是否正常,但是电极板丢失或者没有正确放置在卡座中时,存在除颤能量通过电极板裸露的金属释放到人体造成电击伤害的风险,因此自检之前需要确认体外电极板在电极座中。
通过微动开关实现电极板的在位检测时,依赖于微动开关自身的电气及机械可靠性,除颤仪使用时,容易受冲击振动和进液等环境影响,导致微动开关提前失效,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颤设备,能够准确检测除颤设备的电极是否在电极座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颤设备,所述除颤设备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释放所述电路板的除颤信号;
电极座,所述电极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极放置位,所述电极放置位设有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部,所述电极组件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时,所述电极组件的导电部分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所述电路板用于向所述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检测所述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极组件是否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颤设备,通过在除颤设备的电极座上设置连接电路板的导电部,在除颤设备的电极组件置于电极座的电极放置位时,电极组件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连接,以及由电路板向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检测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极组件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能够准确检测除颤设备的电极是否在电极座中,可靠性较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输出第一电信号和检测第二电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实施方式中输出第一电信号和检测第二电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又一实施方式中输出第一电信号和检测第二电信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除颤设备;110、主机;111、壳体;120、电极组件;121、外电极板;122、电缆;130、电极座;131、电极放置位;10、电路板;11、处理器;12、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01、高压抑制电路;102、耦合电路;103、限流电路;13、第二信号处理电路;20、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颤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除颤设备100包括主机110、电极组件120、电极座130。
示例性的,电极组件120包括体外电极板121和电缆122,电缆122的一端连接体外电极板121,另一端连接主机110。
例如,电缆122的一端与体外电极板12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时可以便于更换不同的体外电极板121,例如可以连接成人用的体外电极板121或者连接儿童用的体外电极板121。
例如,电缆122的另一端与主机110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时便于更换电极组件120或者将电极组件120与主机110分离。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机110包括壳体111和壳体111内的电路板10,电极组件120连接电路板10,用于释放电路板10的除颤信号。
示例性的,电路板10上设置有除颤组件,除颤组件可以通过电极组件120向患者的身体进行放电,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放电治疗,例如可以消除异常心律或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示例性的,电路板10上设置有监控组件,监控组件可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血氧、无创血压等,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控制除颤组件在合适的时间通过电极组件120向患者的身体进行放电,实现较好的效果。
具体的,电极座130设置在壳体111上。例如,电极座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11的上侧、左侧、右侧、前侧或后侧。如图1所示,电极座130设置在壳体111的上侧。
如图3所示,电极座130包括用于放置电极组件120的电极放置位131,如图1至图3所示为电极组件120放置在电极座130的电极放置位131(在位)时的示意图。
示例性的,电极座130的电极放置位131可采用各类能够实现可拆式固定连接的结构,例如卡接扣合结构、螺纹锁紧结构、过盈配合结构、磁性吸合结构、粘接结构等,以便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能够稳固的置于电极放置位131。当然,体外电极板121也可以在重力和/或摩擦力的作用下放置在电极座130的电极放置位131。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电极放置位131设有连接电路板10的导电部20,电极组件120置于电极放置位131时,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20连接。
示例性的,导电部20可以包括金属导电部20,例如铁片、铜片等。
示例性的,导电部20可以包括金属弹片,可以在电极组件120放置在电极座130的电极放置位131时,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20更好的连接。
示例性的,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例如可以包括体外电极片的裸露部分。
示例性的,电极组件120置于电极放置位131时,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20接触的面积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导电部20的面积,可以理解的,可以不限定导电部20的面积。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10用于向位于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电路板10还用于检测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极组件120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可变PWM波、自定义波形。
示例性的,第一电信号可以包括固定周期波形的信号和/或可变周期波形的信号。
示例性的,若电路板10检测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包括与第一电信号相同的波形信号,则可以判定电极组件120已置于电极放置位131;若电路板10检测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不包括与第一电信号相同的波形信号,则可以判定电极组件120未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可以理解的,当电极组件120置于电极放置位131时,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20连接,电路板10向导电部2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可以通过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传输到主机110的电路板10,而当电极组件120未置于电极放置位131时,电极组件120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20未连接,电路板10向导电部2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不能通过电极组件120传输到主机110的电路板10。因此可以根据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判断电极组件120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示例性的,电路板10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信号生成电路连接导电部20,向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例如输出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可变PWM波、自定义波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信号生成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正弦波生成电路和/或三角波生成电路等。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电路板10包括处理器11,处理器11连接导电部20,向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
例如,处理器11可以通过引脚,如通用型之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引脚输出第一电信号,如输出正弦波。
例如,处理器11可以通过内部的数模转换(DAC)电路或者外部的数模转换电路,如数模转换芯片输出第一电信号,如输出正弦波或方波等。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电路板10包括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2,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2连接于处理器11和导电部20之间,用于处理处理器11输出的第一电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2可以包括高压抑制电路101、耦合电路102、限流电路103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高压抑制电路101例如包括二极管、气体放电管等。耦合电路102包括电容和/或滤波电路,可以隔直通交,便于第一电信号通过。限流电路103包括电阻,可以将第一电信号的电流限制在较低水平。
示例性的,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2的耐压能力不低于耐压阈值,耐压阈值为80-100伏。例如,在除颤设备100进行自检时,向电极组件120输出较高的电压,第一信号处理电路12较强的耐压能力可以防止自检时该较高的电压对除颤设备100的伤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和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判断电极组件120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示例性的,信号特征可以包括电信号的频率、占空比、电压幅值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电路板10用于输出具有预设频率、预设占空比和/或预设电压幅值的第一电信号。例如,处理器11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输出具有预设频率、预设占空比和/或预设电压幅值的第一电信号。
示例性的,可以预先存储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在检测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时,检测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当检测的信号特征和预先存储的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相同或相近时,可以判定电极组件120以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示例性的,电路板10在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与预设频率相同、第二电信号的占空比预设占空比相同和/或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幅值与预设电压幅值相同时,判定电极组件120已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的处理器11可以通过内部的模数转换(ADC)电路或者外部的模数转换电路,如模数转换芯片检测第二电信号。例如,由模数转换电路采集第二电信号后,将数字信号传输给处理器11进行解析,得到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电路板10包括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3,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3连接于电极组件120和处理器11之间,用于将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处理后传输给电路板10上的处理器11。
示例性的,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3可以包括信号调理电路,例如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比较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举例,电路板10用于输出正弦波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二信号处理电路13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后传输给电路板10上的处理器11,处理器11在方波的频率与正弦波的频率相同时,判定电极组件120已置于电极放置位1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电极组件120为多个,电极放置位131为多个,多个电极组件120能够分别置于多个电极放置位131中的一个上。
示例性的,电极组件120为两个,在对患者进行除颤时,两个电极组件120接触患者身体的不同位置,两个电极组件120之间施加电压时,可以向患者的身体进行放电。
示例性的,两个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能够分别置于两个电极放置位131中的一个上,如图1所示,左侧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能够置于左侧的电极放置位131,右侧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能够置于右侧的电极放置位131。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电路板10接收各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根据各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判断对应的电极组件120是否置于其中一个电极放置位131。
例如,电路板10检测左侧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和检测右侧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左侧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判断左侧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是否置于左侧的电极放置位131,和根据右侧电极组件120上的第二电信号判断右侧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是否置于右侧的电极放置位131。
例如,可以分别输出不同电极组件120是否在位的结果。或者,当根据第二电信号判断所有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均已置于对应的电极放置位131,则可以输出电极组件120在位的结果。可以理解的,电路板10的处理器11可以在多个,如两个体外电极板121同时在位时,输出电极板在位的判断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连接电路板10,其余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连接该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从而,通过一路输出第一电信号就可以使电路板1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可以传输到所有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可以简化结构,节省处理器11资源。各导电部20的第一电信号相同,具体的,各导电部20的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其余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通过电阻R连接该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例如,在除颤设备100进行自检时,向电极组件120输出较高的电压,这个电阻R可以将流经导电部20、电极组件120的电流限制在较低水平。当然,如图2所示,其余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也可以直接连接该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各自连接电路板10,电路板10同时向各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
示例性的,电路板10的一个信号输出端连接多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可以同时向多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电路板10的多个信号输出端各自连接一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可以同时通过多个信号输出端并行向多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各自连接电路板10,电路板10分别向各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第一电信号。
可以理解的,电路板10向不同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电路板10向不同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电路板10向不同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的第一电信号不同时,电路板10可以用于根据电极组件120上第二电信号的检测结果判断电极组件120置于哪一个电极放置位131。例如,电路板10向左侧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正弦波,向右侧电极放置位131的导电部20输出三角波;当检测到其中一个电极组件120上第二电信号的波形为正弦波时可以判定该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放置在左侧的电极放置位131,当检测到其中一个电极组件120上第二电信号的波形为三角波时可以判定该电极组件120的体外电极板121放置在右侧的电极放置位1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颤设备,通过在除颤设备的电极座上设置连接电路板的导电部,在除颤设备的电极组件置于电极座的电极放置位时,电极组件的导电部分与导电部连接,以及由电路板向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检测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极组件是否置于电极放置位,能够准确检测除颤设备的电极是否在电极座中,可靠性较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设备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释放所述电路板的除颤信号;
电极座,所述电极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极放置位,所述电极放置位设有连接所述电路板的导电部,所述电极组件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时,所述电极组件的导电部分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所述电路板用于向所述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检测所述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极组件是否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可变PWM波、自定义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和所述第一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判断所述电极组件是否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用于输出具有预设频率、预设占空比和/或预设电压幅值的第一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第二电信号的频率与所述预设频率相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占空比所述预设占空比相同和/或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压幅值与所述预设电压幅值相同时,判定所述电极组件已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为多个,所述电极放置位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极组件能够分别置于多个所述电极放置位中的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连接所述电路板,其余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余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通过电阻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各自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同时或分别向各所述电极放置位的导电部输出第一电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接收各所述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根据各所述第二电信号的信号特征判断对应的电极组件是否置于其中一个电极放置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信号生成电路,所述信号生成电路连接所述导电部,向所述导电部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导电部,向所述导电部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导电部之间,用于处理所述处理器输出的第一电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包括高压抑制电路、耦合电路、限流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的耐压能力不低于耐压阈值,所述耐压阈值为80-100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处理器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极组件上的第二电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比较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除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用于输出正弦波的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后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方波的频率与所述正弦波的频率相同时,判定所述电极组件已置于所述电极放置位。
CN202011315147.1A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设备 Pending CN114515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5147.1A CN114515389A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5147.1A CN114515389A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5389A true CN114515389A (zh) 2022-05-20

Family

ID=81594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5147.1A Pending CN114515389A (zh) 2020-11-20 2020-11-20 除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53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17853A (en) Defibrillator electrode system u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and having electrode test features
US9757578B2 (en)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US6304783B1 (en) Defibrillator system including a removable monitoring electrodes adapter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monitoring adapter
US4494552A (en)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electrode system
US4419998A (en) Physiological electrode systems
EP1372784B1 (en) Four contact identification defibrillator electrode system
JPH1028679A (ja) ポータブル細動除去器用の共通治療/データポート
US20070073175A1 (en) Galvanic isolation of a medical apparatus
US20070080587A1 (en) Galvanic isolation of a signal using capacitive coupling embeded within a circuit board
CN103458961A (zh) 通用aed训练适配器
US20110054553A1 (en) Memory Device Associated With Defibrillation Electrodes
US5713925A (en) Adapter for isolating pacing and defibrillation signals
CN102548608A (zh) 具有预连接电极板而对假心脏停搏指示敏感度降低的除颤器
JP4834716B2 (ja) 接地不良検知器
CN114515389A (zh) 除颤设备
US20220249854A1 (en) Modular ingress protected electrode system for a wearable defibrillator
JP2018514266A (ja) 除細動器訓練システム
EP1384434B1 (en) Sensing artifact reduction for cardiac diagnostic system
US7689278B2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defibrillator electrode package
CN105363128B (zh) 除颤器和除颤器的控制方法
US69657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test of defibrillation and pacing circuits including a patient isolation switch
Nelson et al. Assessment of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interaction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20040162588A1 (en) Electric stimulator and defibrillator
CN209917081U (zh) 用于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自检系统及除颤器
US20080009911A1 (en) Condition sensor for medical device pack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