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3021A -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3021A
CN114513021A CN202011281862.8A CN202011281862A CN114513021A CN 114513021 A CN114513021 A CN 114513021A CN 202011281862 A CN202011281862 A CN 202011281862A CN 114513021 A CN114513021 A CN 114513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charging device
charging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18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忠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18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30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5823 priority patent/WO2022100220A1/zh
Priority to JP202352909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9276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1827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98627A/ko
Publication of CN11451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3021A/zh
Priority to US18/318,17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123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其中,充电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收容空间,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用于放置电子设备。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均设于收容空间内,驱动组件连接充电线圈,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充电线圈在收容空间内移动。本申请通过使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的配合,既可以使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又可使充电线圈在第二壳体内移动。另外本申请利用充电线圈的可移动性来调整充电线圈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型号与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子设备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因此, 作为电子设备的周边产品之一-充电设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 于电子设备的种类与尺寸众多,目前的充电设备无法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 降低了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 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及
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 内,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线圈在 所述收容空间内移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从而 使充电设备可实现卧式状态与立式状态的转换。其次,还可通过驱动组件与充 电线圈的配合,从而使充电线圈在收容空间内可移动。也可以理解为,本申请 提供的充电设备既可以使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又可使充电线圈在第二 壳体内移动。这样的话,首先可利用充电线圈的可移动性来调整充电线圈的位 置,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并且,当充 电设备为立式状态时,电子设备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向下滑动,因此电子 设备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还可利用充电线圈的可移动性来调整充电线圈 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 备、以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感应线圈和电 池,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感应线圈相互配合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 的充电设备,当充电设备开始充电功能时,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感应线圈相互 配合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并且通过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的配合从而调整充电 线圈的位置,使充电线圈可正对应感应线圈,从而适配不同型号以及不同状态 下的电子设备,提高了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 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为卧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为立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去除部分第二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图7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充电设备-1,电子设备-2,电子设备组件-3,感应线圈-4,电池-5,第一壳 体-10,容置空间-100,第二壳体-20,收容空间-200,底壁-21,侧壁-22,驱动 组件-30,齿轮组件-300,齿条-301,充电线圈-31,电机-32,滑动件-33,螺纹 孔-330,连接部-331,滑块-332,丝杆-34,螺纹-340,第一滑动部-35,第二滑 动部-36,支撑件-37,滑槽-371,底板-372,侧板-373,滑动空间-374,第一通 孔-375,第二通孔-376,第三通孔-377,第四通孔-378,第五通孔-379,第一导 杆-38,第二导杆-381,连接件-39,支架-40,定位槽-41,电机组件-50,处理器 -60,通信组件-61,距离传感器-62,扬声器-63,第一开关-64,第二开关-6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为卧式状态时的 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为立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去除部分第二壳体后的俯视图。图4为图1 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1,具体包括第 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所述第二壳体20具有收容空间200,所述第二壳体 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第二壳体20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驱动组件 30与充电线圈31,所述驱动组件30与所述充电线圈31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200 内,所述驱动组件30连接所述充电线圈31,所述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线圈31在所述收容空间200内移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主要用于为电子设备2进行充电。其中,充 电设备1可外接电源,将外部电能通过充电设备1作为中间媒介来为电子设备2 充电。或者,充电设备1内部本身具有电池5,充电设备1可将自身电池5的电 能传输给电子设备2进行充电。另外,电子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 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 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 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 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申请以电子设备2为手机进行示意说明。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包括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 20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其中,第一壳体10可以理解为下壳,第二壳体20可 以理解为上壳。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0,使得第二壳体20可相对第 一壳体10转动,即第一壳体10可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第二壳体20进行转 动,第二壳体20具体的转动方向请参考图4中的D1方向所示。由于电子设备 2放置于第二壳体20上,因此当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进行转动时,电 子设备2也会同第二壳体20一同进行转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立卧转换式的充电设备1,即充电设备1可具有两种 形态:卧式状态(如图1所示)与立式状态(如图2所示)。其中,卧式状态 为第二壳体20平行于第一壳体10时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壳体20抵接于 第一壳体10的表面上。立式状态为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形成夹角的 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进行了转动,使得第二壳体 2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壳体10的方向转动,进而使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 之间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了一定的夹角(如图2中角a所示)。可选地,在立 式状态下,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0°,且小于90°,即 0°<a<90°。当充电设备1处于立式状态时,电子设备2在第二壳体20上也会随 同第二壳体20一同进行转动从而使电子设备2“站”起来,满足了用户在不同角 度下观看电子设备2的需求。
另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还包括驱动组件30与充电线圈31,所 述驱动组件30与所述充电线圈31均设于第二壳体20的收容空间200内。驱动 组件30连接充电线圈31,且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充电线圈31在收容空间200 内进行移动。即充电线圈31在收容空间200内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 可通过驱动组件30进行移动的。可选地,充电线圈31可以为有线充电线圈31 或者无线充电线圈31。本实施方式以充电线圈31为无线充电线圈31进行示意, 此时充电设备1即为无线充电设备1,可进一步提高充电设备1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既可以使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第一壳 体10,又可使充电线圈31在第二壳体20内移动。这样首先可利用充电线圈31 的可移动性来调整充电线圈31的位置,由于不同的电子设备2的整机尺寸不同、 并且电子设备2内的感应线圈4的尺寸与位置也不同,因此通过移动充电线圈 31,可使充电线圈31移动至正对应感应线圈4的位置,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电 子设备2,提高充电设备1的充电效率。并且,当充电设备1为立式状态时,电 子设备2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从而向下滑动,因此电子设备2的位置也会发生 变化,因此还可利用充电线圈31的可移动性来调整充电线圈31的位置,从而 适配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2,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设备1的充电效率。至于用于 驱动充电线圈31的驱动电机32的结构具体如何,本申请将在下文进行详细介 绍。
请再次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电机32、以及滑动 件33,所述电机32连接所述滑动件33,所述滑动件33连接所述充电线圈31, 所述电机32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33滑动进而带动所述充电线圈31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30主要包括电机32以及滑动件33,其中,电机 32连接滑动件33,滑动件33连接充电线圈31。并且电机32可驱动滑动件33 进行滑动,当滑动件33在电机32的带动下滑动时可带动充电线圈31进行移动 从而改变充电线圈31的位置。本实施方式通过滑动件33作为中间结构,从而 实现电机32运动最终带动充电线圈31运动,提高了线圈移动的可靠性与稳定 性。
至于电机32如何驱动滑动件33进行滑动,本申请主要介绍了两种实现方 式:丝杆34滑动与齿轮组件300滑动。下面首先来介绍第一种实现方式。
请一并参考图3与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本 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丝杆34,所述丝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 述电机32,所述滑动件33套设所述丝杆34,所述滑动件33设有第一滑动部35, 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二滑动部36,所述第一滑动部 35与所述第二滑动部36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电机32带动所述丝杆34转动时,所 述滑动件33可在所述丝杆34的转动下进行滑动。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通过丝杆34滑动的实现方式中,可在驱动组件30 中增设丝杆34,使丝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电机32,并使滑动件33套设丝杆34。 电机32在工作时可带动丝杆34共同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滑动件33进行滑动。 另外,为了使滑动件33滑动而不是转动,本实施方式可在滑动件33上设置第 一滑动部35,并与连接第二壳体20的第二滑动部36进行配合从而将丝杆34带 动滑动件33的转动运动转换成滑动运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滑动部35与第 二滑动部36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导向的作用,将丝杆34的旋转力转换成滑动力, 从而带动滑动件33进行滑动。
可选地,滑动件33上开设有螺纹孔330,丝杆34表面上具有螺纹340,滑 动件33与丝杆34通过螺纹孔330与螺纹340实现螺纹340连接。另外,由于 螺纹340连接的丝杆34与滑动件33具有一定的自锁性,可保证第二壳体20转 动后,不会因为充电线圈31以及其他结构件的重力而导致电机32反转而下落, 提高了充电设备1的安全性。
至于第一滑动部35与第二滑动部36如何配合使滑动件33进行滑动,本申 请也介绍了两种实现方式:滑块332滑槽371配合导向以及导杆导向。
请一并参考图4与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底壁21、及与所述底壁21周缘弯折连接 的侧壁22,所述底壁21与所述侧壁22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200;所述充电 设备1还包括支撑件37,所述支撑件37连接所述底壁21,所述支撑件37背离 所述底壁2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滑动部36。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通过滑块332滑槽371配合导向的实现方式中,为 了实现上述的配合关系,本实施方式可在第二壳体20的底壁21上增设支撑件 37,并将第二滑动部36设于支撑件37背离底壁21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支撑 件37与第二壳体20为分体式结构,将第二滑动部36设于支撑件37上,然后 再将支撑件37设于第二壳体20上,可降低第二壳体20的制备难度。
请再次参考图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件33包括连接部331、以及凸 设于所述连接部331相对两端的滑块332,所述连接部331套设所述丝杆34, 所述支撑件37背离所述底壁21的一侧设有滑槽371,所述滑块332与所述滑槽 371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滑动件33滑动。
在支撑件37的基础上,滑动件33包括连接部331与凸设于连接部331相 对两侧的滑块332。本实施方式可将滑块332拆分成两部分,利用连接部331来 套设丝杆34,而滑块332则为第一滑动部35。并且在支撑件37背离所述底壁 21的一侧设置滑槽371,滑槽371即为第二滑动部36。本实施方式可通过滑块 332与滑槽371的配合来将滑动件33的转动转变为滑动,并使滑块332在滑槽 371内进行定向滑动。
请一并参考图7-图8,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爆炸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 支撑件37与第一导杆38,所述支撑件37包括底板372、及与所述底板372的 相对两端弯折连接的侧板373,所述底板372与所述侧板373围设形成滑动空间 374,所述滑动件33设于所述滑动空间374内,所述侧板373上开设有第一通 孔375,所述丝杆34贯穿所述第一通孔375与所述滑动件33;所述侧板373上 还开设有第二通孔376,所述滑动件3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77,所述第一导杆38连接所述侧板373,且所述第一导杆38贯穿所述第二通孔376与所述第三通 孔377,所述滑动件33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377在所述第一导杆38上滑动。
在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通过导杆导向的实现方式中,还可增设支撑件37与 第一导杆38。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撑件37中,支撑件37包括底板372与 侧板373,且底板372与侧板373可围设形成滑动空间374,使滑动件33在滑 动空间374内滑动。另外,侧板373是行开设有第一通孔375,丝杆34贯穿第 一通孔375与滑动件33的螺纹孔330,从而将丝杆34装设于侧板373上。侧板 373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376,滑动件3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77,第一导杆38 贯穿第二通孔376与第三通孔377并连接于侧板373上。这样的话,滑动件33 便可在第一导杆38的导向作用下将滑动件33的转动转变为滑动,并沿着丝杆 34的轴向方向进行滑动。
可选地,电机32与支撑件37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导杆38通过 其端部的螺纹340与支撑件37端部的螺纹孔330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一通孔 375内还设有轴承,轴承套设丝杆34的端部,通过轴承可与丝杆34和支撑件 37进行配合,提高丝杆34的转动性能。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图7的爆炸图。本实施方式 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连接件39,所述充电线圈31设于所述连接件39上, 所述连接件39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件33,所述连接件39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 支撑件37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线圈31并不是直接连接于滑动件33上的,还可增 设连接件39,使充电线圈31装设在连接件39上。并使连接件39的一端连接滑 动件33即通过连接件39来使滑动件33间接连接充电线圈31,简化了滑动件 33的结构,提高了充电线圈31连接的稳定性。而连接件39的另一端可相对所 述支撑件37进行滑动,则可提高连接件39在滑动时的滑动效果与滑动稳定性。
请再次参考图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第二导杆381, 所述侧板373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378,所述连接件39上开设有第五通孔379, 所述第二导杆381连接所述侧板373,且所述第二导杆381贯穿所述第四通孔 378与所述第五通孔379,所述连接件39可通过所述第五通孔379在所述第二 导杆381上滑动。
为了使连接件39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支撑件37进行滑动,本实施方式可 增设第二导杆381,并在侧板373上开设第四通孔378,连接件39上开设第五 通孔379,并使所述第二导杆381贯穿所述第四通孔378与所述第五通孔379从 而连接于侧板373上。这样滑动件33在第一导杆38上滑动时带动连接件39的 一端进行滑动,而连接件39的另一端则在第二导杆381上进行滑动。
请一并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还包括齿轮组件300、以及齿条301,所述齿 轮组件30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32,所述齿轮组件300的另一端啮合所述 齿条301,所述齿条301连接所述滑动件33,所述电机32驱动所述齿轮组件300 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条301移动,所述齿条301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件33滑 动。
上述内容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通过丝杆34滑动的实现方式,在本实 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另一种通过齿轮组件300滑动的实现方式,通过增设齿轮 组件300与齿条301,使齿轮组件300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32,另一端 啮合齿条301,齿条301连接滑动件33。这样的话,当电机32驱动齿轮组件300 转动时,齿轮组件300由于啮合齿条301,因此便可将齿轮组件300的转动转换 为齿条301的移动。而齿条301的移动则会带动滑动件33进行滑动。本实施方 式通过齿轮组件300与齿条301的配合便可将转动变为滑动,从而简化了驱动 件的结构,并且还可通过调整齿轮组件300中齿的数目与大小从而调整滑动件 33滑动的速度。可选地,齿轮组件300包括一个或多个转动连接的齿轮。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图2中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支架40,所述支架4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所述充 电设备1具有卧式状态与立式状态,当所述充电设备1为所述立式状态时,所 述第二壳体20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架40围设形成定位槽 41,所述定位槽41用于定位所述电子设备2。其中,所述卧式状态为所述第二 壳体20平行于所述第一壳体10时的状态,所述立式状态为所述第二壳体20与 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形成夹角的状态。
当充电设备1从卧式状态至立式状态的过程中,当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 体10转动时,放置于第二壳体20上的电子设备2也同样会转动起来,因此在 电子设备2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滑动。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增设支架40, 并使支架40设于第一壳体10上,当电子设备2立式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20 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架40围设形成定位槽41,利用支架 40便可抵接住电子设备2的一端,防止电子设备2向下滑动。
可选地,支架40与第一壳体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区 分其结构,人为将其拆分成两个结构。
可选地,当充电设备1为卧式状态时,支架40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表 面与第二壳体20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表面齐平,从而使支架40在充电设备 1为卧式状态时不凸出于第二壳体20,提高了充电设备1的平整度,也使得电 子设备2可随意摆放,提高了充电设备1使用的便捷性。
请再次参考图4与图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容置空间 100,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电机组件50,所述电机组件5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100内,所述电机组件50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电机组件50用于驱动所 述第二壳体20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二壳体20可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起来,可增 设电机组件50,使电机组件50设于第一壳体10内的容置空间100,并使电机 组件50连接第二壳体20,这样的话,当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时,电机组件50 便可驱动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至于电机组件50的具体结构,只 要能带动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的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申请中,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处理 器60,所述处理器60电连接所述电机组件50,所述处理器60用于向所述电机 组50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所述处理器60还用 于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处理 器60可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组件50的具体工作,从而达到精确控制 电机组件50的目的。接下来,本文将具体介绍几种利用处理器60和其他电子 结构件配合来控制电机组件50运动的实施例。
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通信组件61, 所述通信组件6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三控制信号与机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通信组件61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与所述机型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60,所述处理器60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组件50运动进而 使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所述 机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0运动进而使所述充电线圈31对应所述电子设备2 的感应线圈4。
除了上述内容介绍的充电设备1的机械结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设 备1还可包括通信组件61等其他具有电控功能的结构件,处理器60电连接通 信组件61。其中,通信组件6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三控制信号与机型信号。 终端可以为外界的手机、电脑、服务器等设备。机型信号包括这些设备的尺寸, 内部结构件的尺寸以及位置,例如感应线圈4的位置。这些设备会发出第三控 制信号与机型信号从而被通信组件61所接收。通信组件61随后将第三控制信 号与机型信号发送给处理器60,处理器60可根据这两种信号分别控制不同的部 件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处理器60可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组件50运动 进而使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实现充电设备1在卧式状态与立式 状态之间的转换。处理器60还可根据机型信号来控制驱动组件30运动进而使 充电线圈31移动到正对应电子设备2的感应线圈4的位置,提高充电效率。因 此,本实施方式可通过处理器60、通信组件61、以及外界终端的配合,便可控 制充电设备1的旋转,以及充电线圈31位置的调整。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充电设备1为所述卧式状态时,所述处 理器60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组件50运动,当所述充电设备1 为所述立式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2抵接所述支架40时,所述处理器60根据 所述机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0运动。
上述内容介绍了处理器60可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与机型信号控制充电设备1 的部件的运动,通信组件61可单独接只收第三控制信号或者机型信号中的一种, 通信组件61还将第三控制信号或者机型信号均接收。但处理器60并不都是同 时处理这两种不同的信号的,而是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处理时序。例如 在卧式状态下进行充电时,处理器60可只处理器60机型信号从而使线圈移动 进行对准。而在立式状态下进行充电时,处理器60可先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来控 制第二壳体20进行旋转,使充电设备1与电子设备2立起来,并且电子设备2 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滑到支架40处。因此,电子设备2在立式状态下的位置相比于卧式状态时会发生改变,本实施方式可以等电子设备2滑落后再选择处理 机型信号,即当充电设备1为所述立式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2抵接所述支架 40时,所述处理器60再根据所述机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0运动,从而提 高充电线圈31位置的精准度。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距离传 感器62,所述距离传感器62连接所述电机组件50,所述距离传感器62电连接 所述处理器60;
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 组件50开始工作,当所述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时,所述距离传感器62用于向 所述处理器60发送距离信号,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信号得到所 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 角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当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 预设角度时,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 所述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
除了处理器60与通信组件61外,本实施方式还可增设距离传感器62,其 中距离传感器62设于容置空间100内,距离传感器62连接电机组件50,且距 离传感器62电连接处理器60。处理器60还用于向电机组件50发送第一控制信 号以使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当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时,距离传感器62用于 检测至少部分所述电机组件50移动的距离,以得到距离信号,随后距离传感器 62将距离信号发送给处理器60,处理器60可根据距离信号得到第二壳体20相 对第一壳体10转动的角度。
另外,处理器60还可判断第二转动的角度与预设角度的关系。其中,预设 角度可以为事先存储在充电设备1内的信息,也可以为充电设备1从外界实时 获取的信息。预设角度可以理解为充电设备1允许第二壳体20转动的最大角度, 或者预设角度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希望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
当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此时即说明第 二壳体20已转动到了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值了,不希望第二壳体20再继续转动 下去了,因此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 所述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进而使第二壳体20停止转动,使充电设备1最终 达到立式状态。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扬声器 63,所述扬声器63电连接所述处理器60;当所述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 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向所述扬声器63发送音频信 号以使所述扬声器63发声;当所述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 控制信号时,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停止向所述扬声器63发送所述音频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在容置空间100内增设扬声器63,使扬声器63电连 接处理器60。当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电机 组件50便会开始工作并运动起来,此时处理器60便可向扬声器63发送音频信 号以使扬声器63进行发声。因为电机组件50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小的 噪音,因此可利用扬声器63发生来遮盖住噪音,并配合充电设备1的运动提高 用户体验。另外,当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 使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时,此时电机组件50便不会产生声音,因此处理器60 也可停止向扬声器63发送音频信号,从而使扬声器63也不发声。并且,用户 也可根据扬声器63的发声时间来得知充电设备1何时开始工作与停止工作。可 选地,第一壳体10上开设有多个扬声孔,以便于扬声器63发出的声音传播至 充电设备1外。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0内的第一开 关64与第二开关65,所述第一开关64与所述第二开关65均电连接所述处理器 60;
当所述第一开关64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开关64用于向所述处理器60发送 立式信号,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所述立式信号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 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而使所述电机组件50驱动所述第二壳体20沿第一方向转 动;当所述第二开关65被按压时,所述第二开关65用于向所述处理器60发送 卧式信号,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所述卧式信号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 四控制信号,进而使所述电机组件50驱动所述第二壳体20沿第二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本实施方式还可在容置空间100内增设第一开关64与第二开关65,第一开 关64与第二开关65可连接第一壳体10,第一开关64与第二开关65均电连接 处理器60。第一开关64与第二开关65为控制充电设备1何时开始工作的结构 件。第一开关64与第二开关65均可被按压。当第一开关64被按压时,第一开 关64可向处理器60发送立式信号,处理器60可根据立式信号向电机组件50 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从而使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进而使所述电机组件50驱 动所述第二壳体20沿第一方向转动。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一开关64被按压时, 电机组件50开始工作时充电设备1从卧式状态向立式状态进行转换。而当第二 开关65被按压时,第二开关65可向处理器60发送卧式信号,所述处理器60 还用于根据所述卧式信号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第四控制信号,从而使电机32 进而使电机组件50再次开始工作,所述电机32组可件驱动所述第二壳体20沿 第二方向转动。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二开关65被按压时,电机组件50开始工 作使充电设备1充立式状态向卧式状态进行转换。
综上所述,第一开关64为控制充电设备1从卧式状态向立式状态转换的开 关。第二开关65为控制充电设备1从立式状态向卧式状态转换的开关。用户可 根据按压两个开关来控制充电设备1的状态,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根据所述立式信号得到所述 第一开关64的按压时间,所述处理器60还用于判断所述按压时间是否小于预 设时间,当所述按压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 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 号;或者,当所述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第一开关64上 的触摸力撤去时,所述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由于当按压第一开关64时,即充电设备1从卧式状态向立式状态转换时, 第二壳体20不能一直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第二壳体20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 需要停止电机组件50运动,从而使第二壳体20停止转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 器60还可根据立式信号得到第一开关64的按压时间,处理器60还可判断按压 时间与预设时间的关系。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事先存储在充电设备1内的信 息,也可以为充电设备1从外界实时获取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根据按压时间与预设时间的关系提供了两种控制方式。在一种 控制方式中,当按压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的角度 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处理器60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 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二壳体20转动到最 大角度时,处理器60可控制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在另一种控制方式中,当 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且当第一开关64上的触摸力撤去时,处理器 60可向所述电机组件50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50停止工 作。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一开关64的按压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此时需要用户 主动撤去按压力,便可随时控制电机组件50停止工作,使第二壳体20在任意 位置停止转动。
请一并参考图16-图17,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组件的立体 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组件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 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3,所述电子设备组件3包括电子设备2、以及如 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感应线圈4和电池 5,所述充电线圈31和所述感应线圈4相互配合用于给所述电池5充电。
本文除了提供充电设备1的具体结构之外,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充电设备1 的电子设备组件3。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组件3包括电子设备2以及本申请上 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其中,电子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 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 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电子设备2包括感应线圈4和电池5,当充电 设备1开始充电功能时,所述充电线圈31和所述感应线圈4相互配合用于给所 述电池5充电。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设备1,利 用驱动组件30与充电线圈31的配合从而调整充电线圈31的位置,使充电线圈 31可正对应感应线圈4,从而适配不同型号以及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2,提高 了充电设备1的充电效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 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 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 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 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及
驱动组件与充电线圈,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线圈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滑动件,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进而带动所述充电线圈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所述滑动件套设所述丝杆,所述滑动件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时,所述滑动件可在所述丝杆的转动下进行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底壁,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滑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部相对两端的滑块,所述连接部套设所述丝杆,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滑动件滑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支撑件与第一导杆,所述支撑件包括底板、及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弯折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设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滑动空间内,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滑动件;所述侧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导杆连接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一导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滑动件可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一导杆上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充电线圈设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支撑件进行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杆,所述侧板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导杆连接所述侧板,且所述第二导杆贯穿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所述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五通孔在所述第二导杆上滑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齿轮组件、以及齿条,所述齿轮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所述齿轮组件的另一端啮合所述齿条,所述齿条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齿条移动,所述齿条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件滑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充电设备具有卧式状态与立式状态,当所述充电设备为所述立式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架围设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卧式状态为所述第二壳体平行于所述第一壳体时的状态,所述立式状态为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夹角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机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组件,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开始工作,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停止工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通信组件,所述通信组件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组件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第三控制信号与机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通信组件还用于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与所述机型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组件运动进而使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机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动进而使所述充电线圈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感应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电设备为所述卧式状态时,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组件运动,当所述充电设备为所述立式状态,且所述电子设备抵接所述支架时,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机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机组件,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
当所述电机组件开始工作时,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向所述处理器发送距离信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信号得到所述第二壳体转动的角度;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壳体转动的角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当所述第二壳体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机组件停止工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扬声器发送音频信号以使所述扬声器发声;当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停止向所述扬声器发送所述音频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均电连接所述处理器;
当所述第一开关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立式信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立式信号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而使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开关被按压时,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向所述处理器发送卧式信号,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卧式信号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第四控制信号,进而使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壳体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立式信号得到所述第一开关的按压时间,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按压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当所述按压时间小于所述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第二壳体转动的角度等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或者,当所述按压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且当所述第一开关上的触摸力撤去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电机组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9.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感应线圈和电池,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感应线圈相互配合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CN202011281862.8A 2020-11-16 2020-11-16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Pending CN114513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1862.8A CN114513021A (zh) 2020-11-16 2020-11-16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PCT/CN2021/115823 WO2022100220A1 (zh) 2020-11-16 2021-08-31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JP2023529098A JP2023549276A (ja) 2020-11-16 2021-08-31 充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アセンブリ
KR1020237018275A KR20230098627A (ko) 2020-11-16 2021-08-31 충전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어셈블리
US18/318,173 US20230291236A1 (en) 2020-11-16 2023-05-16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1862.8A CN114513021A (zh) 2020-11-16 2020-11-16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3021A true CN114513021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1862.8A Pending CN114513021A (zh) 2020-11-16 2020-11-16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1236A1 (zh)
JP (1) JP2023549276A (zh)
KR (1) KR20230098627A (zh)
CN (1) CN114513021A (zh)
WO (1) WO20221002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262B (zh) * 2022-05-31 2023-04-07 深圳市史迪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校正无线充线圈位置的手机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7219B (zh) * 2014-03-14 2017-10-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基座
US10263441B1 (en) * 2018-01-03 2019-04-16 Gabriel Asl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with charging mechanism
CN209488236U (zh) * 2019-04-22 2019-10-11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CN110299740A (zh) * 2019-06-27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24440B (zh) * 2019-12-09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1236A1 (en) 2023-09-14
JP2023549276A (ja) 2023-11-22
WO2022100220A1 (zh) 2022-05-19
KR20230098627A (ko)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1512U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デバイスのスライド可能な充電トランスミッタ位置調節構造
CN216133236U (zh) 镜头传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495018B (zh) 拍摄装置、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2588391U (zh) 一种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US20230291236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111988453A (zh) 升降机构、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15267731U (zh) 充电设备
CN110445965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677338U (zh) 一种智能音箱
CN209913514U (zh) 无线充电座和充电系统
CN114513022A (zh)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WO2022100223A1 (zh)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US20230283089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10996299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100216A1 (zh)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组件
CN1980546A (zh) 可动作的随身携带装置
CN111162612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CN220172929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2134331B (zh)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CN210431758U (zh) 一种具有多方位拍摄模组的智能音箱
CN216531673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音箱
CN112398203B (zh) 无线充电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034617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的微型机械手
CN113137350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发电装置与电子设备
CN211556987U (zh) 一种螺旋曲线自动对焦式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