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0808A -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0808A
CN114510808A CN202011284664.7A CN202011284664A CN114510808A CN 114510808 A CN114510808 A CN 114510808A CN 202011284664 A CN202011284664 A CN 202011284664A CN 114510808 A CN114510808 A CN 114510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rock
distribution
natural
sim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46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远
赵海洋
何晓波
王立静
赵兵
李春月
纪成
方裕燕
马馨悦
张泽兰
焦克波
安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2846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0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0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钻井放空数据、地震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建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溶洞分布地质模型,并建立初始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通过钻井取心获取储层岩样,并在室内实验获取储层中基质区域、天然裂缝区域、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力学参数值,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考虑天然裂缝倾角的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计算公式模型,对地质模型中的不同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力学参数进行差异化赋值,弥补了现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数值模拟中,天然裂缝~溶洞分布属性参数、力学强度属性参数表征不匹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碳酸盐岩油藏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为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的开采是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领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酸压改造就是沟通储层内的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体,并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复杂裂缝网络,从而实现油井建产。碳酸盐岩油气井酸压的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油气流动通道,达到增产目的。相比于砂岩,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这使得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与酸作用后往往会出现具有高导流能力的优势通道。碳酸盐岩酸蚀通道的形成过程为:当酸进入碳酸盐岩中的孔隙时会产生溶蚀,由于储层岩石孔隙的非均质性,注入的酸趋向于优先进入较大的孔隙,酸与孔喉壁的矿物反应,并溶解矿物,孔喉扩大,形成酸蚀裂缝。为了提高酸蚀作用效果,人们开始了酸蚀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
申请号为201710860364.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酸化流动实验的全三维仿真模拟方法,步骤(1)测量酸液体系与岩石矿物,在一定酸液浓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得到浓度-反应速度曲线;步骤(2)测量酸液体系与岩石矿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得到温度- 反应速度曲线;步骤(3)利用差分法离散流体渗流连续性方程、酸液传质扩散反应方程,同时建立H+局部平衡方程、孔隙度变化方程、渗透率变化方程、孔喉半径变化方程;步骤(4)代入模拟方程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步骤(5)利用步骤(3)、步骤(4)所述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编制模拟程序;步骤(6)扫描储层岩心,得到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参数;步骤(7)建立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模型,在建立的孔隙度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步骤(5)编制的程序进行酸化流动实验的全三维数值模拟。该数值模拟方法为常规均质碳酸盐油藏的数值模拟,未考虑天然裂缝、溶洞的建立,不适合缝洞型油藏的酸压数值模拟。
申请号为201611257222.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叠后地震资料微观裂缝表征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先确定了微观裂缝发育区,然后结合测井曲线及核磁测井孔隙度曲线,研究了微观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再获得岩石物理图版;其次,根据岩石物理图版得到了微观裂缝测井特征曲线,再对二维叠后地震资料进行相干属性分析,进而可以通过波形指示反演确定微观裂缝分布特征。其属性参数表征主要是通过实验、测井解释、地震资料,对裂缝参数进行数字化表征,且没有考虑溶洞的情况,同时不能给出基质、裂缝、溶洞区域岩石力学属性参数值,最后的表征结果并不能直接用于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对指导现场储层改造施工意义不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用于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在进行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储层岩心、钻井放空数据、地震解释资料,对天然裂缝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成熟天然裂缝分布模型;提取溶洞信息,建立溶洞分布模型;并将二者结合形成与碳酸盐岩储层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并通过钻井取心获取岩样,结合室内实验获取储层中基质区域、天然裂缝区域、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对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中的不同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力学参数进行差异化赋值和精细表征,最终形成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并分析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建立基质岩石地质模型;
S2,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获取天然裂缝在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并根据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分析天然裂缝的实际分布特征;基于所述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导入天然裂缝的产状资料及实际分布特征,建立考虑天然裂缝分布的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
S3,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分析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并获取其内形成的模拟天然裂缝的模拟产状资料,且根据模拟缝产状资料导出模拟分布特征,将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2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比对,进而验证建立的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是否正确,若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比对的结果一致,则该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即为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和赋予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
S4,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钻井放空数据、测井资料和地震解释资料,识别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溶洞储集体,并获取溶洞储集体的溶洞分布信息;基于所述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导入所述溶洞分布信息,建立溶洞分布地质模型;
S5,结合S3建立的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和S4建立的所述溶洞分布地质模型,建立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溶洞分布信息的模拟溶洞区域;
S6,采用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室内实验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
S7,根据S6所述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获取的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通过数据拟合形成不同温度条件下考虑天然裂缝倾角的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1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2
式中,σo为基质常温抗压强度,MPa;Eo为基质常温弹性模量,GPa;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3
为天然裂缝倾角,°;T为地层温度,℃;
S8,在所述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中,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基质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4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5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溶洞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36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
S9,将S8获取的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分别赋予到S5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的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模拟溶洞区域,得到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
其中,步骤S6、S7、S8和S9可按顺序与步骤S1~S5穿插进行或同时进行。
作为优选,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包括天然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和密度分布特征,所述模拟产状资料包括模拟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和密度分布特征。
作为优选,所述模拟分布特征包括根据所述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分析出的天然裂缝玫瑰走向图和/或天然裂缝倾角直方图和/或天然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所述实际分布特征包括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根据所述模拟产状资料导出的模拟裂缝玫瑰走向图和/或模拟裂缝倾角直方图和/或模拟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
作为优选,所述溶洞分布信息包括高度信息、方位分布信息和数量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所述基质区域岩石、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和溶洞区域岩石通过钻井取心获取。
优选钻井取心获取大于6000米深的基质区域岩石岩样、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岩样和溶洞区域岩石岩样。
作为优选,所述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为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力学参数。
作为优选,在S3中,若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特征比对的结果不一致,则返回S2,调整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中的模拟产状资料参数,直至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的比对结果一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优势在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储层岩心、钻井放空数据、地震解释资料,识别天然裂缝和溶洞,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建立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并通过钻井取心,结合室内实验,获取储层中基质区域、天然裂缝区域、溶洞区域不同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通过数据拟合后赋值,建立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实现了在地质模型的不同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力学参数进行差异化赋值和精细表征,不仅在天然裂缝、溶洞的分布方面与实际储层匹配,同时在力学强度参数的分布上与实际储层匹配,弥补了现有缝洞型碳酸盐岩中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中,天然裂缝~溶洞分布属性参数、力学强度属性参数表征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解决了现有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数值模拟中天然密度、走向、倾角、长度产状属性参数,溶洞高度、方位、数量,不同温度、不同裂缝倾角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力学属性参数精细表征不足的问题,以及基质区域、天然裂缝区域、溶洞区域均一化赋值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统计的天然裂缝密度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的所述裂缝分布地质模型示意图,其横、纵坐标为大地坐标值;其灰度从浅到深代表裂缝质量因子从小到大;
图4是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的所述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导出的裂缝玫瑰走向图,其圆周0~360°为天然裂缝的走向,径向 0~90°为天然裂缝的倾角;
图5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的所述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导出的裂缝倾角直方图,其横坐标为天然裂缝的倾角,左侧纵坐标为天然裂缝倾角的分布频率(数字代表条数,即某一倾角的天然裂缝有多少条),右侧纵坐标为累积分布百分比(如倾角80度处,表示倾角为0-80度的天然裂缝条数占总条数的50%);
图6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的所述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导出的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其横坐标为天然裂缝的长度,左侧纵坐标为天然裂缝长度的分布频率(数字代表条数,即某一长度的天然裂缝有多少条),右侧纵坐标为为累积分布百分比;
图7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搜集的测井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构建的所述溶洞分布地质模型示意图,其横、纵坐标为大地坐标值;
图9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构建的所述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示意图,其横、纵坐标为大地坐标值;
图10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S6中通过钻井取心获取的基质区域岩石10(1)、天然裂缝区域岩石10(2)和溶洞区域岩石10(3);
图11为本发明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根据S7的数据拟合形成不同温度条件下考虑天然裂缝倾角的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计算获取的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参数值示意性曲线11(a)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参数值示意性曲线11(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现有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A区块,需要精细化表征其缝洞属性,以用于循缝找洞的酸压数值模拟。
一种A区块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并分析A区块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建立A区块基质岩石地质模型;
S2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获取或收集A区块天然裂缝产状资料,所述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包括天然裂缝走向、倾角、长度和密度等资料,如表1、表2、表3所示,根据收集的A区块裂缝产状资料统计,分别对裂缝走向、倾角、长度、密度进行分析。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NW330-360°、NW280-290°以及NE50-80°区间内,占统计数目的72.5%;主要以大角度裂缝为主,倾角70-90°占统计数目的91.3%;裂缝长度基本小于 6m,其中小于4m占了统计数的74%。其中,统计的裂缝密度分布图如图2所示,裂缝密度平均为10条/m。
根据收集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分析天然裂缝在储层的实际分布特征时,如所述储层内天然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及密度分布时,会形成天然裂缝玫瑰走向图、天然裂缝倾角直方图和天然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等;
表1天然裂缝走向统计
走向 组数 平均走向 走向 组数 平均走向
0-10 1 0 270-280 0 0
10-20 1 10 280-290 5 284.6
20-30 1 20 290-300 1 291
30-40 3 30 300-310 1 1
40-50 4 41.55 310-320 1 311
50-60 19 52.8 320-330 1 320
60-70 2 66 330-340 2 334
70-80 5 76.64 340-350 2 340.5
80-90 0 0 350-360 2 353.5
表2天然裂缝倾角统计
倾角(°) 组数
50-60 6
60-70 4
70-80 25
80-90 60
表3小尺度天然裂缝长度统计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61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71
基于所述A区块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导入天然裂缝的产状资料及实际分布特征,建立考虑天然裂缝分布的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其示意图如图3 所示;
S3,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分析所述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并获取模拟天然裂的模拟产状资料,且根据模拟缝产状资料导出模拟分布特征,,获取的模拟天然裂缝的模拟分布特征包括如图4-6所示的所述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导出的模拟裂缝玫瑰走向图、模拟裂缝倾角直方图和模拟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将所述模拟天然裂缝的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比对并检验所述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中模拟天然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密度分布以及是否与所述储层实际的天然裂缝一致,进而验证建立的所述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则该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即为A区块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若不正确,则返回S2调整建立所述A区块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时,模拟天然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密度分布参数,直至与储层实际分布一致;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和赋予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
S4,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钻井放空数据、测井资料、地震解释资料,识别溶洞储集体,并获取溶洞储集体的高度及方位分布和数量信息;具体如附图7所示的测井曲线图, 6351-6360处电阻率低(LLD和LLS),VUGS曲线呈弓形,是明显的溶洞发育特征,说明6351~6360m存在溶洞;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基于所述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导入所述溶洞分布信息,建立如图8所示的A区块溶洞分布地质模型;
S5,根据S3建立的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和S4建立的所述溶洞分布地质模型,建立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溶洞分布信息的模拟溶洞区域;
S6,采用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室内实验获取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其中,所述基质区域岩石、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和溶洞区域岩石通过钻井取心获取,获取到基质区域岩石、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和溶洞区域岩石具体如图10所示,图10(1)为所述基质区域岩石、图10(2)为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图10(3) 为溶洞区域岩石。所述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为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力学参数;
S7,根据S6所述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获取的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通过数据拟合形成不同温度条件下考虑天然裂缝倾角的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1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2
式中,σo为基质常温抗压强度,单位为MPa;Eo为基质常温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3
为天然裂缝倾角,单位为度;T为地层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8,在所述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中,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基质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4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5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溶洞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RE-GDA0002965956720000086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其中计算获取的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参数值示意性曲线图如图11(a)所示,弹性模量参数值参数值示意性曲线图如11(b)所示。
S9,将S8获取的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分别赋予到S5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的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模拟溶洞区域,得到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变,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并分析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建立基质岩石地质模型;
S2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获取天然裂缝在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并根据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分析天然裂缝的实际分布特征;基于所述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导入天然裂缝的实际分布特征,建立考虑天然裂缝分布的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
S3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分析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并获取其内形成的模拟天然裂缝的模拟产状资料,并根据模拟缝产状资料导出模拟分布特征,将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2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比对,进而验证建立的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是否正确,若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比对的结果一致,则该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即为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和赋予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
S4根据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钻井放空数据、测井资料和地震解释资料,识别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的溶洞储集体,并获取溶洞储集体的溶洞分布信息;基于所述基质岩石地质模型,在地质建模软件中,导入所述溶洞分布信息,建立溶洞分布地质模型;
S5结合S3建立的所述成熟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和S4建立的所述溶洞分布地质模型,建立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包括模拟基质区域、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模拟分布特征的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赋予模拟基质区域溶洞分布信息的模拟溶洞区域;
S6采用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室内实验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
S7根据S6所述GC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获取的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值,通过数据拟合形成不同温度条件下考虑天然裂缝倾角的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11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12
式中,σo为岩石常温抗压强度,单位为MPa;Eo为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单位为GPa;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13
为天然裂缝倾角,单位为度;T为地层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8在所述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中,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基质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21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22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输入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常温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常温抗压强度σo、溶洞区域岩石常温弹性模量值Eo,改变天然裂缝倾角
Figure FDA0002781941090000023
和地层温度T,进而计算获取目标缝洞型油藏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和弹性模量参数值;
S9将S8获取的储层中不同温度、不同天然裂缝倾角条件下的基质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天然裂缝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以及溶洞区域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值分别赋予到S5所述初步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的模拟基质区域、模拟天然裂缝区域和模拟溶洞区域,得到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的裂缝~溶洞联合分布地质模型;
其中,步骤S6、S7、S8和S9可按顺序与步骤S1~S5穿插进行或同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包括天然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和密度分布特征,所述模拟产状资料包括模拟裂缝的走向、倾角、长度和密度分布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分布特征包括根据所述天然裂缝产状资料分析出的天然裂缝玫瑰走向图和/或天然裂缝倾角直方图和/或天然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所述实际分布特征包括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根据所述模拟产状资料导出的模拟裂缝玫瑰走向图和/或模拟裂缝倾角直方图和/或模拟裂缝长度分布直方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分布信息包括高度信息、方位分布信息和数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所述基质区域岩石、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和溶洞区域岩石通过钻井取心获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为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所需的基础力学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若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进行特征比对的结果不一致,则返回S2,调整所述初始天然裂缝分布地质模型中的模拟产状资料参数,直至所述模拟分布特征与S1的所述实际分布特征的比对结果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钻井取心获取大于6000米深的基质区域岩石岩样、天然裂缝区域岩石岩样和溶洞区域岩石岩样。
CN202011284664.7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Pending CN114510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664.7A CN114510808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4664.7A CN114510808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0808A true CN114510808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4664.7A Pending CN114510808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08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310A (zh) * 2022-06-10 2022-09-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地质靶引的碳酸盐岩储层分层酸化压裂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310A (zh) * 2022-06-10 2022-09-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地质靶引的碳酸盐岩储层分层酸化压裂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及装置
CN115095310B (zh) * 2022-06-10 2023-08-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地质靶引的碳酸盐岩储层分层酸化压裂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4888B (zh) 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09441422B (zh) 一种页岩气井间距优化开采方法
CN108345049B (zh) 地下工程不良地质探测多方法约束反演与联合解释方法
CN113901681B (zh) 一种全寿命周期页岩气储层双甜点三维可压性评估方法
CN106569288B (zh) 基于储层裂缝有效性聚类分析的裂缝性储层质量评价方法
EP37899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obtained from shale oil in-situ exploitation
CN107895092B (zh)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CN110286416B (zh) 一种基于物性函数的快速二维密度反演方法
CN110568160A (zh) 一种油气储层岩石的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2069654A (zh) 一种碳酸盐岩酸化数值模拟方法
Ray et al. Characterizing and modeling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s in a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East: A methodology.
CN110987985A (zh) 射孔损害室内评价数字岩心方法
CN114510808A (zh) 一种循缝找洞酸压数值模拟缝洞属性参数精细表征方法
CN112836442A (zh) 一种页岩油水平井网老井水力裂缝注液量的确定方法
CN112610205A (zh) 一种强非均质储层气井早期产能评价方法
CN111779477A (zh)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水力裂缝复杂度动态评价方法
CN112943198B (zh) 一种深层页岩复杂构造地层非均匀应力场计算方法
CN111768104B (zh) 单斜砂泥岩互层型坝基岩性变化程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10632665B (zh) 一种砂体构型量化分析方法
CN114970069A (zh) 一种井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连通性的确定方法
CN112878999A (zh) 各向异性地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3971334A (zh) 基于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89662A (zh) 一种用于浅层地温测量的方法
CN112696181A (zh) 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63152A (zh) 基于水平孔分层测温数据的地温梯度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