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930A -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1930A
CN114501930A CN202111657518.9A CN202111657518A CN114501930A CN 114501930 A CN114501930 A CN 114501930A CN 202111657518 A CN202111657518 A CN 202111657518A CN 114501930 A CN114501930 A CN 114501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ata center
container data
indirec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7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樱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 Fra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oud Fra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 Fra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oud Fra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75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19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包括空调换热芯体、喷淋装置、间接蒸发新风入口、间接蒸发排风口、空调、回风口、热通道、机柜、冷通道、循环风机、送风口、隔板等。所述的系统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本发明采用外置式空调,放置在顶部,箱体集成机柜及配电、装修等设施作为一个模块,间接蒸发AHU空调作为一个模块,到现场快速拼接;此外,采用间接蒸发AHU空调,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18°以下时,用外界空气与IT机房热回风进行热交换,达到制冷效果,不用启动压缩机,更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用性强、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IT设施都设计到一个集装箱中。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建设,普通的制冷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数据中心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单位功耗也在大幅增加,尤其是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40%。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自然冷源替代传统电制冷源,从而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是建设绿色环保节能的数据机房重点;基于此,现设计了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实现了数据中心的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用性强、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制冷方式,其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所述的机柜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之间形成热通道,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之间形成冷通道,所述的上顶板上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的回风口与所述的热通道连通,所述的送风口与所述的冷通道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并穿过所述的机柜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与所述的热通道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从回风口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如此一来,所述的气流通道分为新风系统通道和循环系统通道,所述的新风系统通道和所述的循环系统通道纵横交错但是互补连通,使得内部循环系统和外部循环系统可以直接在上腔室的气流通道中进行热交换,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到机柜等设备的内部,避免引起设备故障;
具体来说,从回风口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循环系统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冷壳体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所述的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以及隔板为可拆卸式卡扣连接,能够通过拼接快速完成组装;
所述的左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排风口,所述的右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新风入口,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和所述的间接蒸发新风入口通过所述的新风系统通道连通;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和间接蒸发新风入口数量为多个;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优选地,所述的喷淋装置为水雾喷头。
作为较佳实施例,在所述的右腔室上部设置有新风装置,所述的新风装置放置于所述的上腔室的横向气流通道进出口处;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空调为间接蒸发AHU空调;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温度型号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具体来讲,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低于18℃时,压缩机停止工作,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高于18℃时,则间接蒸发新风入口和间接蒸发排风口关闭,仅有空调压缩机工作对其进行制冷。
有益效果:
1、采用外置式空调,放置在顶部,箱体集成机柜及配电、装修等设施作为一个模块,间接蒸发AHU空调作为一个模块,到现场快速拼接。
2、采用间接蒸发AHU空调,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18°以下时,用外界空气与IT机房热回风进行热交换,达到制冷效果,不用启动压缩机,更节能。
3、空调换热芯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通过C形气流通道形成制冷系统的内部循环,通过横向气流通道形成气体的外部循环,由于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使得外部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到机柜中,也进一步避免了将空气中的浮尘带入到机柜中,引起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冷系统的整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空调换热芯体1、喷淋装置2、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间接蒸发排风口4、空调5、回风口6、热通道7、机柜8、冷通道9、循环风机10、送风口11、隔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制冷方式,其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8,所述的机柜8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热通道7,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冷通道9,所述的上顶板上设置有回风口6和送风口11,所述的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送风口11与所述的冷通道9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9并穿过所述的机柜8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7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6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12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10,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5;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1,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从回风口6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所述的制冷壳体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所述的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以及隔板12为可拆卸式卡扣连接,能够通过拼接快速完成组装;
所述的左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排风口4,所述的右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
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4和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数量为多个;
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喷淋装置2,优选地,所述的喷淋装置为水雾喷头。
在所述的右腔室上部设置有新风装置,所述的新风装置放置于所述的上腔室的横向气流通道进出口处。
工作原理:
由于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间接蒸发新风入口和间接蒸发排风口的开闭状态由电磁阀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温度型号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具体来讲,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低于18℃时,压缩机停止工作,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间接蒸发新风入口和间接蒸发排风口的阀门打开,新风系统的新风风机开始工作,使得外界空气流经横向气流通道,并在横向气流通道中对于C形气流通道的内部热气流进行冷却降温,以达到自然风冷的效果;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等于或者大于18℃时,压缩机开始工作,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间接蒸发新风入口和间接蒸发排风口的阀门打开或者关闭,由压缩机单独进行制冷,或者压缩机和新风系统共同制冷的效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8),所述的机柜(8)大致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热通道(7),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冷通道(9),所述的上顶板上设置有回风口(6)和送风口(11),所述的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送风口(11)与所述的冷通道(9)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9)并穿过所述的机柜(8)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7)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6)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12)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10),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5);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1),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从回风口(6)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壳体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所述的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以及隔板(12)为可拆卸式卡扣连接,能够通过拼接快速完成组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排风口(4),所述的右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联通,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4)联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4)和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数量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喷淋装置(2),优选地,所述的喷淋装置为水雾喷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右腔室上部设置有新风装置,所述的新风装置放置于所述的上腔室的横向气流通道进出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装置为新风换气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温度型号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CN202111657518.9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4501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7518.9A CN114501930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7518.9A CN114501930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930A true CN114501930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7518.9A Pending CN114501930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193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2901A1 (en) * 2011-02-23 2012-08-2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dular fluid handling system with modes in a modular data center
US2013013335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ainer data center
CN103135666A (zh) * 2011-11-24 2013-06-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装置
CN106793681A (zh) * 2016-12-05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顶置换热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及其换热的方法
CN210808053U (zh) * 2019-10-11 2020-06-19 无锡天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间接蒸发冷却与重力热管的集装箱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2901A1 (en) * 2011-02-23 2012-08-2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dular fluid handling system with modes in a modular data center
US2013013335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ainer data center
CN103135666A (zh) * 2011-11-24 2013-06-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装置
CN106793681A (zh) * 2016-12-05 2017-05-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顶置换热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及其换热的方法
CN210808053U (zh) * 2019-10-11 2020-06-19 无锡天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间接蒸发冷却与重力热管的集装箱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110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7584985U (zh) 新风集成节能空调
CN103759360B (zh) 多工况复合间接空气处理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CN107642845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机房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48452B (zh) 一种数据机房高效冷却调温调湿装置
WO2022037167A1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CN107883438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机房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310142A (zh) 一种特种舱室环境控制系统
CN204757227U (zh) 一种新风自然冷却及机械制冷一体的节能空调
CN102759157B (zh) 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分体空调
CN114501930A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CN115899848A (zh) 空调、预制舱及控制方法
CN114110781B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31149A (zh) 高效节能蒸发制冷机房空调装置
CN108990391A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方法
KR20130027789A (ko) 일체형 환기 및 냉·난방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환기 및 냉·난방방법
CN212086777U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节能型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4061638A (zh) 免过滤全年运行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CN114562761A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8047143U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
CN216203935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8920807U (zh) 一种自适应数据中心供风系统
CN215216531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113757846B (zh) 复合制冷系统和数据中心
CN211781565U (zh) 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