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658A -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1658A
CN114501658A CN202011148833.4A CN202011148833A CN114501658A CN 114501658 A CN114501658 A CN 114501658A CN 202011148833 A CN202011148833 A CN 202011148833A CN 114501658 A CN114501658 A CN 114501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d
repeated transmissions
pusch
statically
transmis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88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珍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88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1658A/zh
Priority to US18/033,01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8805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936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7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此,在UE进入连接态后,无需网络侧实时动态指示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以节省控制信令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小区/波束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的信号接收的示意图,其中(a)为陆地网场景,(b)为卫星通信场景。在陆地网场景(请参见图1(a))中,靠近基站(gNB)的UE(即Near-UE)和远离gNB的UE(Far-UE)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大,其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如图1(a)中的a1点和a2点。也即,在小区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基站距离差异比较大(对应的信号质量差异较大)。因此,UE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比如小区中心,或者小区边缘)在接收数据/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传输需要的重复传输次数(即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PRA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不一样。目前的通信系统中,PDSCH或PUSCH由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调度,在DCI中存在特定的比特域,用于动态的指示PDSCH或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非陆地网络(Non Terrestrial Networks,简称NTN)场景下,一般指卫星通信场景下,请参见图1(b),由于卫星相对于地面的距离非常大,一般中低轨卫星与地面距离为300km到25000km,同步卫星与地面距离为35786km,在每个小区或波束(beam)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卫星的距离差异比较小(即小区或波束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的信号的路损差异比较小),进而导致小区或波束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Far-UE和Near-UE)对应的UE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包括UE的下行接收与基站的上行接收)差异非常小,其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如图1(b)中的b1点和b2点。此时,网络无需实时为UE动态指示数据传输(如PDSCH或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由此,亟需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在UE进入连接态后,无需网络动态指示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UE也能够确定数据接收或(“/”)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UE进入连接态后,无需网络动态指示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UE也能够确定数据接收/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由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传输PUSCH时,使用调度PUSCH的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一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在所述UE执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向所述UE发送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以使得所述UE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二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可选的,述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包括:发送第三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三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UE发送DCI,所述DCI用于调度PUSCH;所述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配置模块,用于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进入连接态后,UE可通过网络静态/半静态指示的信息,确定不同小区/波束对应的数据接收/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此,无需网络侧实时动态指示,以节省控制信令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可由系统消息或RRC信令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由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静态/半静态配置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时,网络不需要通过调度DCI动态的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进而可以缩减DCI的比特(bit)数,提升PDCCH接收的鲁棒性。或者,可使用DCI中原来用于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的比特数指示其他信息。由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静态/半静态配置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时能够有效提高随机接入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网络通过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隐式配置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以实现静态/半静态配置UE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进一步,在每次进行PUSCH传输时,可使用调度PUSCH的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以动态实现TA的调整,以适应NTN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小区/波束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对应的信号接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NTN场景中小区与波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NTN场景中小区与波束的示意图,卫星(Satellite)/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eriaI system,简称UAS)平台(platform)与网关(gateway)之间通过馈线链路(Feeder Link)连接,网关连接到数据网(Data Network)。卫星/无人机系统平台向地面发送波束,以形成波束覆盖区域(Beam Footprint),每个椭圆形区域对应一个波束覆盖区域。波束覆盖区域内的UE可与卫星/无人机系统之间通过服务链路(Service Link)进行数据通信。
在NTN中,一个小区可以对应多个波束,也可以一个小区对应一个波束。在实际部署中,可以是一个波束的覆盖区域对应一个小区,也可以是多个beam覆盖区域对应一个小区。
为了保证覆盖范围,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增强型机器通信(Enhanc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eMTC)采用了重复传输的技术。定义的下行传输最大的重复传输次数是2048次,上行传输的最大的重复传输次数为128次。PDSCH/PUSCH的实际重复传输次数由其对应的调度DCI使用特定的比特域动态指示,UE可根据DCI确定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即Rmax)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称SIB)半静态配置。
在NB-IOT的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简称RA)过程是由消息1(Msg1)、消息2(Msg2)、消息3(Msg3)以及消息4(Msg4)传输对应的四个步骤组成。
Msg1对应的步骤即UE发送前导码。目前Msg1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最大为128次,UE在发送Msg1之前会通过窄带参考信号(Narrow-band Reference Signal,简称NRS)获取当前的小区信号(小区信号可以以质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简称RSRP)表示)。UE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的小区信号(RSRP值)与网络配置的相关门限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当前的覆盖等级(CE Level)。其中,不同的CE Level对应不同的Msg1重复传输次数,UE可根据确定的CE Level决定发送msg1的重复传输次数,若第一次发送Msg1失败,则终端会再升级CE Level(即增大Msg1的重复传输次数)重新尝试,直到成功接收Msg2或者尝试完所有CE Level对应的Msg1重复传输次数(或PRACH资源)为止。
当基站收到Msg1后,则会通过Msg2-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Response,简称RAR)指示UE发送Msg3的资源以及相关的参数(包括子载波指示、Msg3重复传输次数、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指示等)。其中,Msg2的RAR由DCI调度,UE接收Msg2时,先接收DCI(该DCI由RA-RNTI加扰,该DCI指示Msg2-RAR的传输参数(包括接收资源位置、子载波指示、Msg3重复传输次数、MCS指示等)),UE再根据该DCI接收Msg2-RAR。
UE根据Msg2-RAR指示的Msg3的相关调度信息发送Msg3,UE发送完Msg3后,会使用Msg3中携带的唯一标识来监听PDCCH,在成功解码PDCCH后,根据PDCCH承载的DCI信息接收相应的Msg4内容,Msg4由DCI调度。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在UE进入连接态后,网络实时为UE动态指示数据传输(如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如通过DCI指示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其中,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由此,在UE进入连接态后,无需网络动态指示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UE也能够确定数据接收/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可由终端侧(或UE侧)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
步骤S302,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在现有技术中,UE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PDSCH/PUSCH由DCI调度,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由调度的DCI动态指示,也即每次传输PDSCH/PUSCH之前,需要动态配置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静态/半静态地为UE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是与动态配置相对应,静态/半静态配置指的是UE能够多次使用网络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非每次传输数据(例如PDSCH/PUSCH)之前都由网络进行配置,也即,网络配置一次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后,UE可以在多次传输中都使用该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图3所示的方法用于NTN场景(参见图1(b)中,此场景中,每个小区/波束(beam)覆盖范围内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卫星的距离差异比较小,可以不需要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指示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现有的用于调度PDSCH/PUSCH的DCI的比特数大小可以缩减,缩减的DCI的比特长度可以提升下行控制信息接收的鲁棒性。但是由于卫星与终端的传播距离比较长,UE在接收/发送数据时还是需要重复传输的,且不同的小区/波束对应的重复传输次数要求也不一样,故可以通过网络静态/半静态指示PDSCH/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通过图3的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在进入连接态后,UE可通过网络静态/半静态指示的信息,确定不同小区/波束对应的数据接收/发送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此,无需网络侧实时动态指示,以节省控制信令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即,网络侧可以为UE配置PDSCH、PUSCH或PRACH中至少一种传输信道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3,步骤S301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系统消息分成主系统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简称MIB)和多个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简称SIB),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可由MIB或SIB携带,以广播给各个接入的UE,也即,接入同一小区的UE接收使用相同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此时,携带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的SIB/MIB记作第一系统消息。
进一步,所述第一系统消息可以指示当前小区对应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当前小区的各个波束/波束组对应的覆盖区域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也即,系统消息可基于小区/波束/波束组的粒度指示对应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还可以由网络发送至UE的RRC信令携带,记作第一RRC信令。
UE通过接收第一系统消息(MIB/SIB)或第一RRC信令,以确定当前小区、或者当前beam、或者当前beam组对应的覆盖区域的重复传输次数,作为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
由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静态/半静态配置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时,网络不需要通过调度DCI动态的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进而可以缩减DCI的比特(bit)数,提升PDCCH接收的鲁棒性。或者,可使用DCI中原来用于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的比特数指示其他信息。
可选的,网络侧还可以使用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将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发送至UE。
在UE执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UE直接根据第一系统消息(MIB/SIB)或第一RRC信令指示的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进行消息1(Msg1)的发送。此时,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直接由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配置,UE无需根据覆盖等级(CE Level)决定,如果本轮Msg1发送不成功,UE不需要再尝试其他的重复传输次数(如其他CE Level的Msg1的重复传输次数)或者使用PRACH资源,能够有效提高随机接入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3,步骤S301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UE在进入连接态之前,需要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网络通过消息4(Msg4)携带随机接入成功后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UE通过接收Msg4确定后续(也就是进入连接态后的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
可选的,Msg4中携带专门的介质访问控制信道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简称MAC CE)用于指示后续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UE在进入连接态之前,需要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对于PUSCH传输,UE完成随机接入后的处于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固定根据RAR消息指示的消息3(Msg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如,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Msg3的重复传输次数的2倍或1/2,或者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Msg3的重复传输次数等。
对于PDSCH传输,UE接收完Msg2后的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RAR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如,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RAR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的2倍或1/2,或者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等于RAR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等。
由此,网络不需要通过调度DCI动态的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进而可以缩减DCI的bit数,提升PDCCH接收的鲁棒性。或者,可使用DCI中原来用于指示PUSCH/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的比特数指示其他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3,步骤S301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由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
网络可通过RRC信令(即第三RRC信令)/系统消息(即第三系统消息,主要是SIB消息)来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即Rmax。
对于PDSCH传输,UE根据网络配置的Rmax的取值可以确定PDSCH重复传输次数。具体而言,事先定义Rmax与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若Rmax=4,对应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2;若Rmax=8,对应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4。
可选的,Rmax与PDSCH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第二RRC信息/第二系统消息下发给UE。以使得UE通过第三系统消息(SIB)或第三RRC信息配置的Rmax确定PDSCH重复传输次数。
对于PUSCH传输,UE根据网络配置的PDCCH的Rmax的取值可以确定PDSCH重复传输次数。具体而言,事先定义Rmax与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Rmax=4,对应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2;Rmax=8,对应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4。
可选的,Rmax与PUSCH重复传输次数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第二RRC信息/第二系统消息下发给UE,UE通过第三RRC信令或第三系统消息(SIB)指示的Rmax确定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对于PRACH传输,UE通过网络配置的Rmax确定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具体而言,事先定义Rmax与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Rmax=4,对应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2;Rmax=8,对应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为4。
可选的,Rmax与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第二RRC信息/第二系统消息下发给UE,UE通过Rmax确定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
其中,若网络通过第二系统消息配置Rmax与PDSCH/PUSCH/PRACH之间的对应关系,且,通过第三系统消息(SIB)配置Rmax,则各个接入网络的UE对Rmax以及Rmax与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一致。此时,网络为各个UE配置的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基于小区/beam/beam束的粒度。
其中,若网络通过第二RRC信令配置Rmax与PDSCH/PUSCH/PRACH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通过第三系统消息(SIB)配置Rmax,网络可通过第二RRC信令或者第三RRC信令为单个UE配置特定的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
本实施例中,网络通过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隐式配置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以实现静态/半静态配置UE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3,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传输PUSCH时,使用调度PUSCH的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当无需通过调度PUSCH的DCI指示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时,可使用该DCI中对应的比特位指示发送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简称TA)调整的信息。
在NTN场景下,由于卫星相对于UE的快速移动(非同步卫星场景),UE与卫星之间的传播时延会随着时间发生快速的变化,这样会造成频繁的上行失步,UE需要频繁的进行TA的调整,也即进行上行同步。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在每次进行PUSCH传输时,可使用调度PUSCH的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以动态实现TA的调整,以适应NTN场景。
请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一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在所述UE执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向所述UE发送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可选的,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可选的,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以使得所述UE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二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包括:发送第三系统消息;或者,向所述UE发送第三RRC信令;其中,所述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
可选的,向所述UE发送DCI,所述DCI用于调度PUSCH;所述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关于图4所示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3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方法中关于网络侧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5,图5为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重复传输装置50包括:
确定模块501,用于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
数据传输模块502,用于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关于图5所示数据重复传输装置5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3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图6为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6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重复传输装置60包括:
配置模块601,用于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关于图6所示数据重复传输装置6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4所述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图3或图4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非挥发性存储器(non-volatile)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光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 RA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图3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图4所述方法的步骤。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
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
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由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传输PUSCH时,使用调度PUSCH的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11.一种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
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或
向所述UE发送第一RRC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消息或第一RRC信令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
在所述UE执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向所述UE发送消息4,所述消息4携带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为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所述连接态下PDSCH的重复传输次数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包括:
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以使得所述UE根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确定PDSCH/PUSCH/PRACH的重复传输次数,其中,所述PDSCH/PUSCH/PRA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与所述PDCCH的重复传输次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系统消息;或者
向所述UE发送第二RRC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系统消息或第二RRC信令携带所述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UE配置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包括:
发送第三系统消息;或者
向所述UE发送第三RRC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系统消息或第三RRC信令携带所述PDCCH的最大重复传输次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UE发送DCI,所述DCI用于调度PUSCH;
其特征在于,所述DCI指示TA调整的信息。
21.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静态/半静态配置的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22.一种数据重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UE静态/半静态配置重复传输次数信息,以使得UE根据所述重复传输次数信息确定数据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并使用确定的重复传输次数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2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或者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4.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5.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1至2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48833.4A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Pending CN114501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833.4A CN114501658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US18/033,019 US20230388053A1 (en) 2020-10-23 2021-10-25 Data repeti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PCT/CN2021/125936 WO2022083775A1 (zh) 2020-10-23 2021-10-25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833.4A CN114501658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658A true CN114501658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9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8833.4A Pending CN114501658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8053A1 (zh)
CN (1) CN114501658A (zh)
WO (1) WO20220837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407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99852A1 (en) * 2021-12-21 2023-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action of prach repetition and request of msg3 repetition
CN117098241A (zh) * 2022-05-12 2023-11-21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11396A1 (zh) * 2022-07-12 2024-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2787B (zh) * 2014-02-13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竞争解决消息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901782A (zh) * 2014-03-05 2015-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和接收广播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1212B (zh) * 2018-08-10 2022-09-02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N110958085B (zh) * 2018-09-27 2023-06-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0231124A1 (en) * 2019-05-10 2020-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5407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88053A1 (en) 2023-11-30
WO2022083775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2708B1 (ko) 대역폭 부분 스위치에 의한 랜덤 액세스
CN114501658A (zh) 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0521161B (zh)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065289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071796B (zh)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US10779225B2 (en)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CN108243497B (zh) 用于自主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633100B (zh) 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248944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30345525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557088B (zh)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727656B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10160902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2205685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2043132A1 (en) Ue coverage enhancements
US103830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5066035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14982363A (zh) 随机接入信道通信的联合处理
US20230058891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0957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RU2745959C1 (ru)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CN115175333A (zh) 通信参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EP4258794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345390A1 (en) Procedures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for network controlled repeaters (ncr)
WO2022148497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