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0586A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0586A
CN114500586A CN202111492971.9A CN202111492971A CN114500586A CN 114500586 A CN114500586 A CN 114500586A CN 202111492971 A CN202111492971 A CN 202111492971A CN 114500586 A CN114500586 A CN 114500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geological
server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29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新川
李倩
李素娥
马亚玲
王惠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Zhongkeziheng Ge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Zhongkeziheng Ge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Zhongkeziheng Ge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Zhongkeziheng Ge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29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0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58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及通讯网络。基于本发明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系统设置,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及数据强化管理等四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系统组网作业简单、系统构成结构层次明确、且系统具有良好拓展能力及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可在有效提高地质数据存储管理安全性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地质数据高效采集、调取管理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并有助于降低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的错误率、劳动强度和工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属地质勘探及信息数据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质勘探中,随着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地质数据需求种类的增加,从而导致地质勘探作业所采集的数据总量激增、数据类别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复杂,同时为了提高对地质勘探结果综合管理、使用及识别的灵活性、便捷性的需要,满足快速、高效精确对地质勘探数据信息汇总管理,也造成了地质勘探信息综合管理、汇总作业的工作量大,而针对这一工作需要,当前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借助传统的诸如书架、书柜、计算机存储储设备等对地质勘探数据进行管理作业,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工作的需要,但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存储设备调整灵活性差、数据存储管理中极易因工作人员失误而导致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情况发生,同时也导致在对大量数据检索、逻辑汇总等作业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因人为因素导致数据汇总错误,同时也由于当前主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汇总,因此地质勘探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汇总时受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等人为因素制约,无法全面高效的实现对地质勘探数据间的潜在数据连接关系进行识别判断,从而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探数据管理作业的效率、精度和全面性。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及通讯网络,其中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间通过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并构成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均若干,并分别与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且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另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与图形工作站建立数据连接,从而构成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若干,各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通讯网络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数据存储服务器至少一个,通过通讯网络分别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和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均若干,其中各图形工作站通过通讯网络构成至少一个图形处理局域网,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间通过通讯网络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操控局域网。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之间所连接的通讯网络中设置若干中继服务器,并通过各中继服务器实现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数据交互,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另通过通讯网络与中继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并通过中继服务器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所述的中继服务器间通过通讯网络相互混连,且所述中继服务器均设数据防火墙及身份验证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为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及移动智能通讯终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包括承载机架、拓展机架、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所述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所述拓展机架至少两个,通过连接机构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所述主控电路和网络通讯系统均嵌于承载机架内,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网络通讯系统另与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所述拓展机架内分别设至少一个辅助驱动电路和1—2个路由器,各辅助驱动电路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气连接,并与路由器通过尾纤连接,所述拓展机架另设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且所述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与其所在拓展机架内各辅助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络通讯系统包括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集线器及操控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通讯网关分别与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网线连接,且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另分别通过光纤收发器与光纤收发器间通过光纤连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光纤收发器与光纤间通过集线器与各光纤线路连接,且集线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操控计算机系统另分别与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光纤线路建立数据连接;操控计算机系统另与主控电路间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包括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所述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分别与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分别与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所述多路稳压电源电路另分别与外部电源及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包括柜体、辅助电源、承载托盘、导向滑轨、棘轮机构及制冷装置,所述柜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柜体结构,所述导向滑轨嵌于柜体内并对称分布在柜体轴线两侧,且导向滑轨与柜体侧壁连接,所述承载托盘若干嵌于柜体内并沿柜体轴线从上向下分布,所述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装结构,其外侧面设至少两个以承载托盘轴线平行分布的棘轮机构,并通过棘轮机构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与棘轮机构轴线垂直分布,且承载托盘轴线与柜体轴线相交并呈0°—90°夹角,所述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路由器分别嵌于一个承载托盘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承载托盘下端面槽体内均设一个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对应的承载托盘槽底设若干透孔,且制冷装置另与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辅助电源与柜体底部连接,并与制冷装置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横担、背板、承载柱、连接铰链、弹性电极片、接地电极、定位销、定位夹具,所述背板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设至少两条与背板轴线垂直分布且横断面呈矩形的导向槽,并通过导向槽包覆在连接横担外,且每条导向槽均与一条连接横担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对应的背板后端面设一个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横担相互连接,所述背板的槽体结构内另设至少两个定位夹具,并通过定位夹具与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外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横担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下端面设至少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长度为连接横担长度的30%—90%,所述连接槽内设1—2条承载柱,所述承载柱上端面与调节槽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其轴线与连接横担轴线呈0°—90°夹角,且当承载柱轴线与连接横担轴线夹角大于20°时,承载柱下端面位于连接横担下端面外,所述连接横担中,同一水平直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连接横担间通过连接铰链相互连接,所述弹性电极片数量与背板一致,每个背板的槽体内均设一个弹性电极片,且所述弹性电极片分别与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外表面相抵,且弹性电极片另通过导线与至少一个接地电极电气连接,且所述接地电极与承载柱下端面连接。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设置,首先分别构建至少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若干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通过通讯网路对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进行联网,最后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分别为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通讯协议及独立通讯地址,最后通过通讯网络使数据接收采集终端与外部地质勘测设备间建立连接,并对各地质勘测设备分配数据通讯地址及通讯协议;通过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和各图形工作站设定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录入,并将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分别保存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内,即可完成系统设置;
S2,数据录入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对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进行操控,由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分别设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然后将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将相应的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请求发送至相应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并由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利用其所连接的地质勘测设备进行相应数据勘测,并将勘测数据通过通讯网络直接反馈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各图形工作站配合运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汇编,并将汇编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同时由数据存储服务器对所存储的地质勘测数据生成数据清单列表,并将生成的数据清单列表同时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中生成隐射文件备用;
S3,数据调用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和图形工作站编辑地质资料调用请求,然后将地质资料调用请求通过通讯网络发送至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中,并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保存在其内的数据清单列表内相应数据进行检索计算,一方面确定待调取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另一方面根据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确定的待调取数据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进行编辑,最后将待调取数据和待调取数据的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同步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最后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对所调取的数据进行逻辑汇编后分别发送至图形工作站和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从而完成数据调取作业。
S4,数据强化管理,在进行S2步骤和S3步骤中,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的各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地质资料调用请求、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据调取逻辑、数据间关联逻辑及数据调取频次进行统计,然后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时,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通过后台程序协同运行,对各存储数据间的潜在逻辑关系进行仿真,并对各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并将地质数据管理逻辑保存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备用,并在后续的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根据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指导地质数据管理工作。
本发明一方面系统组网作业简单、系统构成结构层次明确、且系统具有良好拓展能力及调整能力,从而有效满足多种地质探测系统、设备进行数据进行远程采集、统计及汇编管理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数据通讯能力好,并具有良好的智能仿真能力,可在有效提高地质数据存储管理安全性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地质数据高效采集、调取管理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并有助于降低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的错误率、劳动强度和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数据接收采集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背板横断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横担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网络通讯系统原料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电气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图形工作站1、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2、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3、数据操控管理终端4、数据接收采集终端5、数据存储服务器6及通讯网络7,其中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2、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3间通过通讯网络7建立数据连接,并构成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图形工作站1、数据操控管理终端4、数据接收采集终端5均若干,并分别与通讯网络7建立数据连接,且数据接收采集终端5另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4与图形工作站1建立数据连接,从而构成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若干,各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通讯网络7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数据存储服务器6至少一个,通过通讯网络7分别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和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图形工作站1、数据操控管理终端4、数据接收采集终端5均若干,其中各图形工作站1通过通讯网络7构成至少一个图形处理局域网,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4间通过通讯网络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操控局域网。
本实施例种,所述的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之间所连接的通讯网络中设置若干中继服务器8,并通过各中继服务器8实现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数据交互,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6另通过通讯网络7与中继服务器8建立数据连接,并通过中继服务器8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所述的中继服务器8间通过通讯网络7相互混连,且所述中继服务器8均设数据防火墙及身份验证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为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及移动智能通讯终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需要说明的,所述的数据接收采集终端5包括承载机架51、拓展机架52、主控电路53、辅助驱动电路54、网络通讯系统55、无线数据通讯天线56、路由器57,所述承载机架51、拓展机架52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所述拓展机架52至少两个,通过连接机构9与承载机架51外侧面连接,所述主控电路53和网络通讯系统55均嵌于承载机架51内,其中所述主控电路53分别与辅助驱动电路54、网络通讯系统55电气连接,所述网络通讯系统55另与通讯网络7建立数据连接,所述拓展机架52内分别设至少一个辅助驱动电路54和1—2个路由器57,各辅助驱动电路54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控电路53电气连接,并与路由器57通过尾纤连接,所述拓展机架52另设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天线56,且所述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与其所在拓展机架52内各辅助驱动电路54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网络通讯系统55包括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集线器及操控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通讯网关分别与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网线连接,且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另分别通过光纤收发器与光纤收发器间通过光纤连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光纤收发器与光纤间通过集线器与各光纤线路连接,且集线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操控计算机系统另分别与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光纤线路建立数据连接;操控计算机系统另与主控电路间电气连接。
同时,所述的主控电路53、辅助驱动电路53包括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所述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分别与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分别与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所述多路稳压电源电路另分别与外部电源及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承载机架51、拓展机架52包括柜体501、辅助电源502、承载托盘503、导向滑轨504、棘轮机构505及制冷装置506,所述柜体50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柜体结构,所述导向滑轨504嵌于柜体501内并对称分布在柜体501轴线两侧,且导向滑轨504与柜体501侧壁连接,所述承载托盘503若干嵌于柜体501内并沿柜体501轴线从上向下分布,所述承载托盘503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装结构,其外侧面设至少两个以承载托盘503轴线平行分布的棘轮机构505,并通过棘轮机构505与导向滑轨504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503与棘轮机构505轴线垂直分布,且承载托盘503轴线与柜体501轴线相交并呈0°—90°夹角,所述主控电路53、辅助驱动电路54、网络通讯系统55、路由器57分别嵌于一个承载托盘503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承载托盘503下端面槽体内均设一个制冷装置506,所述制冷装置506对应的承载托盘503槽底设若干透孔507,且制冷装置506另与主控电路53、辅助驱动54电路电气连接,所述辅助电源502与柜体501底部连接,并与制冷装置506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9包括连接横担91、背板92、承载柱93、连接铰链94、弹性电极片95、接地电极96、定位销97、定位夹具98,所述背板92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设至少两条与背板92轴线垂直分布且横断面呈矩形的导向槽10,并通过导向槽10包覆在连接横担91外,且每条导向槽10均与一条连接横担91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10对应的背板92后端面设一个定位销97,并通过定位销97与连接横担91相互连接,所述背板92的槽体结构内另设至少两个定位夹具98,并通过定位夹具98与承载机架51、拓展机架52外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横担9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下端面设至少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调节槽11,所述调节槽11长度为连接横担91长度的30%—90%,所述连接槽11内设1—2条承载柱93,所述承载柱93上端面与调节槽11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其轴线与连接横担91轴线呈0°—90°夹角,且当承载柱93轴线与连接横担91轴线夹角大于20°时,承载柱93下端面位于连接横担91下端面外,所述连接横担91中,同一水平直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连接横担91间通过连接铰链相互连接,所述弹性电极片95数量与背板92一致,每个背板92的槽体内均设一个弹性电极片95,且所述弹性电极片95分别与承载机架51、拓展机架52外表面相抵,且弹性电极片95另通过导线与至少一个接地电极96电气连接,且所述接地电极96与承载柱93下端面连接。
如图7所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设置,首先分别构建至少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若干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通过通讯网路对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进行联网,最后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分别为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通讯协议及独立通讯地址,最后通过通讯网络使数据接收采集终端与外部地质勘测设备间建立连接,并对各地质勘测设备分配数据通讯地址及通讯协议;通过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和各图形工作站设定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录入,并将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分别保存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内,即可完成系统设置;
S2,数据录入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对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进行操控,由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分别设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然后将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将相应的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请求发送至相应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并由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利用其所连接的地质勘测设备进行相应数据勘测,并将勘测数据通过通讯网络直接反馈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各图形工作站配合运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汇编,并将汇编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同时由数据存储服务器对所存储的地质勘测数据生成数据清单列表,并将生成的数据清单列表同时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中生成隐射文件备用;
S3,数据调用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和图形工作站编辑地质资料调用请求,然后将地质资料调用请求通过通讯网络发送至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中,并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保存在其内的数据清单列表内相应数据进行检索计算,一方面确定待调取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另一方面根据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确定的待调取数据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进行编辑,最后将待调取数据和待调取数据的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同步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最后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对所调取的数据进行逻辑汇编后分别发送至图形工作站和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从而完成数据调取作业。
S4,数据强化管理,在进行S2步骤和S3步骤中,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的各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地质资料调用请求、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据调取逻辑、数据间关联逻辑及数据调取频次进行统计,然后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时,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通过后台程序协同运行,对各存储数据间的潜在逻辑关系进行仿真,并对各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并将地质数据管理逻辑保存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备用,并在后续的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根据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指导地质数据管理工作。
本发明一方面系统组网作业简单、系统构成结构层次明确、且系统具有良好拓展能力及调整能力,从而有效满足多种地质探测系统、设备进行数据进行远程采集、统计及汇编管理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数据通讯能力好,并具有良好的智能仿真能力,可在有效提高地质数据存储管理安全性的同时,另可有效的提高地质数据高效采集、调取管理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并有助于降低地质资料数据管理的错误率、劳动强度和工作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及通讯网络,其中所述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间通过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并构成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所述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均若干,并分别与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且所述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另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与图形工作站建立数据连接,从而构成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所述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若干,各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通讯网络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至少一个,通过通讯网络分别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和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所述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均若干,其中各图形工作站通过通讯网络构成至少一个图形处理局域网,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间通过通讯网络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操控局域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之间所连接的通讯网络中设置若干中继服务器,并通过各中继服务器实现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间数据交互,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另通过通讯网络与中继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并通过中继服务器与一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二级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建立数据连接,所述的中继服务器间通过通讯网络相互混连,且所述中继服务器均设数据防火墙及身份验证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为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及移动智能通讯终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包括承载机架、拓展机架、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所述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均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所述拓展机架至少两个,通过连接机构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所述主控电路和网络通讯系统均嵌于承载机架内,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网络通讯系统另与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所述拓展机架内分别设至少一个辅助驱动电路和1—2个路由器,各辅助驱动电路间相互并联,并分别与主控电路电气连接,并与路由器通过尾纤连接,所述拓展机架另设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且所述无线数据通讯天线与其所在拓展机架内各辅助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络通讯系统包括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集线器及操控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通讯网关分别与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网线连接,且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另分别通过光纤收发器与光纤收发器间通过光纤连接,且所述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光纤收发器与光纤间通过集线器与各光纤线路连接,且集线器通过光纤线路与外部的通讯网络连接,所述操控计算机系统另分别与智能通讯网关、路由器、交换机间通过光纤线路建立数据连接;操控计算机系统另与主控电路间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包括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所述基于工业计算的核心电路分别与多路稳压电源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及串口通讯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基于继电器为基础的控制电路分别与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所述多路稳压电源电路另分别与外部电源及网络通讯系统、无线数据通讯天线、路由器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包括柜体、辅助电源、承载托盘、导向滑轨、棘轮机构及制冷装置,所述柜体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柜体结构,所述导向滑轨嵌于柜体内并对称分布在柜体轴线两侧,且导向滑轨与柜体侧壁连接,所述承载托盘若干嵌于柜体内并沿柜体轴线从上向下分布,所述承载托盘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装结构,其外侧面设至少两个以承载托盘轴线平行分布的棘轮机构,并通过棘轮机构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与棘轮机构轴线垂直分布,且承载托盘轴线与柜体轴线相交并呈0°—90°夹角,所述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网络通讯系统、路由器分别嵌于一个承载托盘上端面的槽体内,所述承载托盘下端面槽体内均设一个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对应的承载托盘槽底设若干透孔,且制冷装置另与主控电路、辅助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横担、背板、承载柱、连接铰链、弹性电极片、接地电极、定位销、定位夹具,所述背板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设至少两条与背板轴线垂直分布且横断面呈矩形的导向槽,并通过导向槽包覆在连接横担外,且每条导向槽均与一条连接横担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槽对应的背板后端面设一个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横担相互连接,所述背板的槽体结构内另设至少两个定位夹具,并通过定位夹具与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外表面连接,所述连接横担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下端面设至少一条与其轴线平行分布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长度为连接横担长度的30%—90%,所述连接槽内设1—2条承载柱,所述承载柱上端面与调节槽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其轴线与连接横担轴线呈0°—90°夹角,且当承载柱轴线与连接横担轴线夹角大于20°时,承载柱下端面位于连接横担下端面外,所述连接横担中,同一水平直线方向上相邻两条连接横担间通过连接铰链相互连接,所述弹性电极片数量与背板一致,每个背板的槽体内均设一个弹性电极片,且所述弹性电极片分别与承载机架、拓展机架外表面相抵,且弹性电极片另通过导线与至少一个接地电极电气连接,且所述接地电极与承载柱下端面连接。
9.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系统设置,首先分别构建至少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若干图形工作站、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然后通过通讯网路对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进行联网,最后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分别为图形工作站、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通讯协议及独立通讯地址,最后通过通讯网络使数据接收采集终端与外部地质勘测设备间建立连接,并对各地质勘测设备分配数据通讯地址及通讯协议;通过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和各图形工作站设定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录入,并将地质勘测数据操控人员身份识别信息分别保存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及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内,即可完成系统设置;
S2,数据录入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对数据操控管理终端、数据接收采集终端进行操控,由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分别设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然后将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将相应的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请求发送至相应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并由数据接收采集终端利用其所连接的地质勘测设备进行相应数据勘测,并将勘测数据通过通讯网络直接反馈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各图形工作站配合运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汇编,并将汇编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同时由数据存储服务器对所存储的地质勘测数据生成数据清单列表,并将生成的数据清单列表同时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中生成隐射文件备用;
S3,数据调用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分别通过数据操控管理终端和图形工作站编辑地质资料调用请求,然后将地质资料调用请求通过通讯网络发送至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中,并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接收的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保存在其内的数据清单列表内相应数据进行检索计算,一方面确定待调取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另一方面根据地质资料调用请求,对确定的待调取数据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进行编辑,最后将待调取数据和待调取数据的调取逻辑及数据间关联逻辑同步发送至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中,最后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对所调取的数据进行逻辑汇编后分别发送至图形工作站和数据操控管理终端,从而完成数据调取作业;
S4,数据强化管理,在进行S2步骤和S3步骤中,由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根据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的各定地质勘测作业数据采集、获取请求、地质资料调用请求、数据的存储位置及权限、据调取逻辑、数据间关联逻辑及数据调取频次进行统计,然后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时,由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通过后台程序协同运行,对各存储数据间的潜在逻辑关系进行仿真,并对各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并将地质数据管理逻辑保存在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服务器内备用,并在后续的数据录入管理、数据调用管理中根据仿真状态生成地质数据管理逻辑指导地质数据管理工作。
CN202111492971.9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Withdrawn CN114500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2971.9A CN114500586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2971.9A CN114500586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586A true CN114500586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2971.9A Withdrawn CN114500586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058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937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南京木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图谱的信息匹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27666A (zh) * 2022-11-09 2022-12-27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远程会诊用的病理质控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9377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南京木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息图谱的信息匹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27666A (zh) * 2022-11-09 2022-12-27 江苏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远程会诊用的病理质控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0586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勘察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管理方法
CN110910292B (zh) 基于多维度数据分析的多学科交互教学系统及教学方法
CN102625608A (zh) 一种大规模多节点服务器机柜的设计方法
CN104239589A (zh) 一种配电网业扩报装智能分析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16346840B (zh) 一种多服务器场景下的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2104003B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调频调压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6542632A (zh) 一种电网企业营配信息融合的总体技术构建方法
CN105490859B (zh) 一种高端容错服务器的节点定位方法
CN204883709U (zh) 处理器系统和背板
CN207802616U (zh) 一体式综合通信机柜
CN106250291A (zh)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的管理装置及整机柜服务器
CN215956560U (zh) 一种物联网工程用交换机安装机构
CN102045154B (zh) 动力设备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动力资源管理服务器
CN110867107B (zh) 基于ai基础多学科教学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19372774U (zh) 一种集成式的风力发电机组远程通讯柜
CN206726043U (zh) 制造业用实时监控系统
CN208433991U (zh) 多类型gpu混合计算平台的硬件设备
CN217821309U (zh) 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和边缘硬件
CN111131405A (zh) 一种针对多种数据类型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Semenov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Monte Carlo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atch cord length distribution of the central data center crosses using spine-leaf architecture
CN219711122U (zh) 一种便于拼装的模块化装配机房
CN213305637U (zh) 一种大型场馆光网络系统
CN213690282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用电管理系统
CN117788168A (zh) 一种基于大模型数据资产自动分类的方法
CN217591303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用阵列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