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0218B -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0218B
CN114500218B CN202011259308.XA CN202011259308A CN114500218B CN 114500218 B CN114500218 B CN 114500218B CN 202011259308 A CN202011259308 A CN 202011259308A CN 114500218 B CN114500218 B CN 114500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data
value
data
measured value
t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93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0218A (zh
Inventor
徐晓东
刘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93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0218B/zh
Priority to EP21206355.6A priority patent/EP4027612B1/en
Priority to US17/522,06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5014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50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to enhance reliability, e.g. reduce down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9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on of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具体地,控制装置可以采集第一工作数据,该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控制装置判断所采集的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其中,第一集合的趋势为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趋势相反。当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控制装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第一集合中。当需要控制网络设备启动运行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以及第一集合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并利用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无需网络设备进行自适应学习,实现网络设备的快速启动。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质量进行传输,网络设备需要根据当前工作条件进行运行参数的自适应学习,而该自适应学习过程通过需要花费几百毫秒的时间,导致网络设备无法快速启动,影响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网络设备无法快速启动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控制装置采集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性能值指示在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所述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第一集合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者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响应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一集合;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当前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所述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在该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正常工作时,控制装置可以实时采集第一工作数据,并判断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在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控制装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从而使得第一集合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对应的工作数据。当需要控制网络设备启动运行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并利用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不仅可以使得网络设备快速启动,还可以保证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包括: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所述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所述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或变化相反趋势;响应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趋势,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装置通过从第一集合中选择出第一测量值的差值最小的第三测量值,在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性能值与相对于第三性能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或者变化趋势相反时,则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表明第一工作数据为有效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对所述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在该实现方式中,为提高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在从第一集合选择第三工作数据之前,可以先将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按照各自对应的测量值进行排序。控制装置从排序后的第一集合中选择第三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集合获取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是根据抽样参数从所述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所述第二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为进一步提高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可以从第一集合中抽取部分工作数据,生成第二集合。当需要控制网络设备启动运行时,控制装置可以从第二集合中选择匹配的工作数据,减小查找的工作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包括: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从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包括: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所述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预测与所述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在该实现方式中,当获取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后,控制装置可以利用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训练生成预测模型,当需要对网络设备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控制时,可以将当前测量值作为输入数据输入预测模型,以获得预测模型输出的与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所述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四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所述第五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抽样参数。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装置还可以根据第一集合中最大性能值和最小性能值之间的差值对抽样参数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第二集合所包括的工作数据的数量,从而保证第二集合可以包括多样化的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包括: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在该实现方式中,考虑到网络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其对应的性能值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变化,为保证所采集的性能值的有效性,控制装置还可以预先判断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满足,则再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包括:控制装置确定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装置直接将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与第二预设阈值比较,如果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则表明该第一工作数据为有效数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确定预设时长内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结温为一种测量值;响应于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结温的变化值超过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并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六测量值包括结温、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六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在该实现方式中,为避免芯片结温快速变化,导致网络设备运行不稳定,控制装置还可以实时判断预设时长内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如果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则控制装置根据当前结温获取匹配的第六工作数据,以利用该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确保网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所述散热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所述控制装置获得第三集合,所述第三集合包括所述第一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收发器,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组收发器包括多个收发器,且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个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响应于启动所述收发器,所述控制装置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所述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七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所述控制装置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所述启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所述控制装置在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所述启动信号,以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当前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主用模式和备用模式;在所述流量负载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和/或收发器由所述备用模式转换为所述主用模式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启动所述收发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结温、工作电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性能值包括误码率和/或信噪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色度色散补偿和/或偏振模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性能值指示在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所述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第一集合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者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添加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一集合;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当前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所述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所述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所述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或变化相反趋势;响应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趋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对所述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第一集合获取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是根据抽样参数从所述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所述第二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从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所述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预测与所述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获取所述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所述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四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所述第五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调整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抽样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预设时长内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结温为一种测量值;响应于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结温的变化值超过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并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六测量值包括结温、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六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所述散热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获得第三集合,所述第三集合包括所述第一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收发器,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组收发器包括多个收发器,且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个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响应于启动所述收发器,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所述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七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所述启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所述启动信号,以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在该实现方式中,为避免收发器全部启动时,产生较大的电源波纹噪声,在确定需要启动收发器时,控制装置可以在同一时刻启动不同分组中预设数量个收发器,在下一时刻再启动不同分组中其它收发器。也就是,同一时刻不同分组中的收发器可以并行启动,不同时刻被启动的收发器串行启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主用模式和备用模式;在所述流量负载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和/或收发器由所述备用模式转换为所述主用模式时,确定启动所述收发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结温、工作电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性能值包括误码率和/或信噪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色度色散补偿和/或偏振模补偿。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网络设备正常工作时,控制装置可以采集网络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该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其中,第一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第一性能值指示在网络设备在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传输数据的质量、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一性能值时所对应的运行参数。控制装置判断所采集的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其中,第一集合的趋势为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当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表明该第一工作数据为有效工作数据,则控制装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第一集合中,从而获得网络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所对应的设备运行参数。当需要控制网络设备重启,或者为使得网络设备的传输质量到达预设质量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以及第一集合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其中,第一集合包括第二工作数据,或者第二工作数据与第一集合相关联,并利用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无需网络设备进行自适应学习,实现网络设备的快速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元和技术名称进行说明。
收发器,位于网络设备的内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其可以包括接收机和发送机。具体地,收发器可以为现有的任一具有收发功能的设备,例如收发器可以为串行器/解串器(serializer/deserializer,Serdes)。收发器进行稳定工作的关键是其运行参数是否与该收发器的硬件参数、工作条件相匹配,对于给定的收发器,其运行参数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芯片结温等工作条件影响。为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网络设备通常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自适应学习,以使得学习后的运行参数可以与当前工作条件相匹配。
芯片结温,是指网络设备中半导体的实际工作温度。在操作中,它通常较封装外壳温度(Case Temperature)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可以为独立于网络设备的设备,或者控制装置为网络设备中的具有控制功能的器件。
基于上述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控制装置采集第一工作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网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采集网络设备在当前工作条件下对应的第一工作数据,该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其中,第一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该工作条件可以包括环境温度、芯片结温、芯片电压等。第一性能值指示在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其中,反映传输数据质量的指标可以包括误码率、信噪比等,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信噪比是指一个网络设备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信号指的是来自网络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该网络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噪声是指经过该网络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该运行参数可以包括收发器中各个器件对应的参数,例如收发器中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ADC)的补偿参数、色度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CD)补偿、偏振膜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补偿、时钟相位的校准参数等。
具体地,控制装置可以按照预设采集周期对网络设备对应的工作数据进行采集,以获得网络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对应的工作数据,从而可以覆盖大量的工作场景。
S102: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控制装置在采集到第一工作数据后,判断该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中多组工作数据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是指第一集合中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例如,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为递增趋势时,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也呈递增趋势;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为递减趋势时,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也呈递减趋势。例如,测量值为环境温度、性能值为误码率,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误码率随着多组工作数据中的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或者变化趋势是指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例如,测量值为环境温度,性能值为信噪比,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的信噪比随着多组工作数据中的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关于第一集合的获取将在后续实施例进行说明。
其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具体为:
1)控制装置从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该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
其中,第一测量值与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第一测量值与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也就是,第一测量值与第三测量值的差值最小。例如,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第一测量值为14.9°、第一集合中包括三组工作数据,各自对应的环境温度分别为15°、15.6°和17°,则14.9°与15°的差值最小,15°对应的工作数据为第三工作数据。
具体地,当从第一集合中选取第三工作数据时,控制装置将对第一集合中的工作数据进行遍历,通过遍历的方式查找到第三工作数据。为便于控制装置可以快速遍历到第三工作数据,控制装置在进行遍历之前,可以先对第一集合中的多组工作数据中测量值的大小对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获得排序后的第一集合。控制装置从排序后的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提高控制装置的查找速度。
2)控制装置确定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趋势。
通过前述控制,第一集合的变化趋势包括两种,一种是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即在一定的范围内,性能值随着测量值的增加而增减,或者性能值随着测量值的减小而减小,例如,误码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误码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减小而减小;另一种是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即在一定的范围内,性能值随着测量的增加而减小,或者性能值随着测量值的减小而增加,例如,信噪比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信噪比随着环境温度的减小而增加。也就是,预设变化趋势包括变化一致趋势和变化相反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当测量值包括多种测量指标时,例如环境温度、芯片结温、芯片电压时,以及性能值包括多种性能指标时,例如误码率、信噪比,存在不同的测量指标与不同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变化趋势不相同。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还可以根据所比对的测量指标与性能指标确定对应的预设变化趋势,进而根据该预设变化趋势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3)响应于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时,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一种示例中,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当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测量值的变化是递增,且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性能值的变化是递增时,或者当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测量值的变化是递减,且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性能值的变化是递减时,表明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另一种示例中,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相反趋势,当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测量值的变化是递增,且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性能值的变化是递减时,或者当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测量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测量值的变化是递减,且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相对于第三工作数据中的第三性能值的变化是递增时,表明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三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值相等时,控制装置还可以判断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如果第一性能值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装置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其中,第二预设阈值根据网络设备的实际工作条件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在稳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其对应的性能值的变化也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为提高控制装置的工作效率,控制装置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还可以先判断第一工作数据中的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在第一性能值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再判断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也就是,当所采集的第一测量值的不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可以直接丢弃该工作数据,无需进行后续判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发生变化时,网络设备对应的工作数据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使得同一硬件配置的工作数据放入同一集合中,控制装置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控制装置还可以确定当前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如果当前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一致时,将控制装置进行后续的判断;如果当前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则控制装置获得第三集合,该第三集合包括第一工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第一工作数据无需严格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允许存在一定的波动,具体的波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条件、设备参数等指标进行确定。例如,测量值为环境温度、性能值为误码率,第一环境温度为15.4°,第一误码率为4,第三环境温度温度为15°,第三误码率为4.1,第一环境温度相对于第三环境温度增加,按照第一集合的趋势,第一误码率相对于第三误码率递增,但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三环境温度之间的波动较小且第一误码率和第三误码率之间的波动也较小,则可以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S103:响应于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控制装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第一集合。
当确定出第一工作数据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表明第一工作数据为有效工作数据,则控制装置将第一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从而更新第一集合,使得第一集合可以包括更多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测量值与第一集合中某一组工作数据的测量值相等时,控制装置可以计算第一性能值与该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平均值,获得平均性能值,以及第一设备运行参数与该组工作数据中的设备运行参数的平均值,获得平均设备运行参数。控制装置可以将测量值为第一测量值的某组工作数据删除,将包括第一测量值、平均性能值和平均设备运行参数的一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
在第一工作数据不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时,控制装置可以将第一工作数据丢弃,继续采集工作数据。
S104: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并根据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检测到网络设备的当前工作条件发生变化或者网络设备需要重新启动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并根据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按照第二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工作,进而保证网络设备的传输质量可以达到第二性能值。其中,当前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第二设备运行参数,该第二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该第二测量值等于当前测量值或者第二测量值与当前测量值相近,第二性能值指示在第二测量值指示的条件下、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指示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二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
其中,第二工作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
一种是,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从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查找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也就是,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从第一集合中或第二集合中查找与当前测量值相等或相近的目标测量值,该目标测量值对应的工作数据为第二工作数据。其中,第二集合是控制装置根据抽样参数从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该第二集合包括第二工作数据。
具体地,控制装置在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可以按照抽样参数从第一集合中抽取多组工作数据,以生成第二集合。其中,抽样参数为测量值对应的抽样步长。例如,测量值为环境温度,抽样参数可以为以2°为抽样步长,第一集合中多组工作数据各自对应的测量值分别为15°、15。9°、16.5°、17°、17.3°…,则控制装置首先从第一集合中抽取15°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按照2°为步长,再抽取17°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再抽取19°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依次抽取,从而获得第二集合。在实际抽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第一集合中没有抽样参数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例如,抽取19°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而第一集合中仅有19.2°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控制装置可以直接将19.2°对应的一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二集合,或者,控制装置获取19.2°对应的该组工作数据,将该组工作数据中的环境温度替换为19°,再将该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二集合。
其中,抽样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采集情况进行设定,或者抽样参数还可以根据第一集合所包括的工作数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为使得第二集合中可以尽可能地包括多种工作条件下对应的设备运行参数,控制装置还可以根据第一集合中性能值的变化范围调整抽样参数的大小。具体调整方式如下:
1)控制装置从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
其中,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第四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第四性能值指示在第四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网络设备的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四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第五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第五性能值指示在第五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网络设备的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五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其中,第四测量值为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第五测量值为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
2)控制装置确定第四性能值与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3)响应于第四性能值与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根据该差值调整抽样参数。
控制装置在确定出第四性能值和第五性能值后,确定第四性能值和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表明第一集合中的性能值波动较小,网络设备的工作条件相对稳定;如果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表明第一集合中的性能值的波动较大,为保证第二集合中工作数据的多样化,则调整抽样参数,以从第一集合中抽取更多的工作数据。基于此,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第四性能值与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小调整抽样参数,具体地,当差值较大时,可以减小抽样步长,增加抽取数量。其中,可以预先配置差值与抽样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控制装置确定出第四性能值与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后,可以根据差值以及差值与抽样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匹配的抽样参数,进而利用该抽样参数从第一集合中抽样获得第二集合。
另一种是,控制装置将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以通过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该预测模型用于根据当前测量值预测与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控制装置获取预测模型输出的第二工作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控制装置在获得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后,可以利用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中的工作数据对初始模型进行训练,以使得初始模型可以学习工作数据中测量值、性能值以及设备运行参数三者之间关系,从而训练生成预测模型。其中,预测模型可以为多种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例如,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CNN)模型等。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知,为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快速进入稳定工作状态,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出匹配的设备运行参数,并利用该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进行运行,不仅可以保证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还可以使得网络设备无需进行设备运行参数的自适应学习,快速进入稳定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当网络设备包括大量的收发器且全部收发器同时开启时,会导致芯片的功耗瞬时增加高达上百瓦,导致芯片结温快速上升,例如每秒升高10°以上,网络设备为匹配当前的芯片结温需要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自适应学习,学习过程较为缓慢,影响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控制装置获取预设时长内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
S202:控制装置确定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按照预设时长周期性地采集网络设备的结温,并确定一个周期内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如果未超过第三预设阈值,表明网络设备的结温未发生快速变化,该网络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如果超过第三预设阈值,表明网络设备的结温发生快速变化,为保证网络设备可以稳定运行,控制装置可以对网络设备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调整后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工作,进而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实际工作条件进行确定。
S203:响应于预设时长内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控制装置根据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
在控制装置确定出预设时长内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控制转置根据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该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第六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该工作条件包括结温、第六性能值指示在第一六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第六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
其中,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结温从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控制装置将当前结温输入预测模型中,由预测模型输出与当前结温匹配的第六工作数据。关于第六工作数据的获取可以参见第二工作数据获取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预设时长内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未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可以继续监测网络设备的结温变化。
S204:控制装置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备运行。
在控住装置确定出第六工作数据后,控制装置可以利用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网络设运行,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快速进入稳定工作状态,无需进行自适应学习,提高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传输质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覆盖更宽的芯片结温范围,控制装置还可以根据当前结温控制散热设备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运行,以使得散热设备的散热效率可以匹配当前结温。具体地,在控制装置确定预设时长内结温的变化值超过第三阈值时,可以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其中,散热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
随着通信带宽的增长,网络设备的收发器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达数百个收发器,传统的收发器启动方案是先后串行启动,全部收发器完成启动的时间将高达数百毫秒,甚至数秒。如果将网络设备所包括的收发器全部进行并行启动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电源波纹噪声,影响收发器的稳定性。为实现全部收发器可以在毫秒内完成启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行启动方案,在该实现方案中,可以将网络设备所包括的多个收发器划分为至少两个分组,每组收发器可以包括一定数量的收发器,且每组收发器可以通过不同的电源供电,例如,第一分组中的收发器通过第一电源供电,第二分组中的收发器通过第二电源供电,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控制装置获取网络设备所在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
S302:控制装置根据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确定是否启动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网络负载或收发器的主/备模式的变化确定是否启动网络设备的收发器。具体地,当网络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为实现负载分担,控制装置可以启动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以使得该收发器进入工作状态,进行流量传输。或者,控制装置检测到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由备用状态转换为主用状态时,控制装置可以启动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以使得该收发器可以用于传输流量,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其中,网络设备包括多个收发器。
S303:响应于启动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控制装置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
在控制装置确定需要启动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时,控制装置可以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其中,当前测量值指示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其中,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当前测量值从第一集合或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控制装置将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获得由预测模型输出的第七工作数据。关于控制装置获取第七工作数据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获取第二工作数据的相关描述。
S304:控制装置在第一时刻分别向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该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该启动信号指示每组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第七工作数据中的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确定出需要启动各个分组中的收发器时,控制装置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每个分组均发生启动信号,以使得每个分组中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上电运行。也就是,多个分组之间的收发器并行启动,由于每个分组均通过不同的电源供电,在第一时刻每个电源可以仅向需要启动的收发器供电,减小电源波纹噪声。例如,第一分组收发器包括10个收发器,均处于低功耗状态,第二分组收发器包括5个收发器,均处于低功耗状态,在第一时刻,第一分组中的2个收发器同时启动,第二分组中的1个收发器启动。
S305:控制装置在第二时刻分别向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以指示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间隔预设时长。
为避免网络设备中所有收发器在同一时刻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源波纹噪声较大,控制装置可以间隔预设时长后,即第二时刻,控制装置再向每个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以使得每个分组收发器中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上电运行。其中,第一预设数量和第二预设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一分组收发器包括10个收发器,均处于低功耗状态,第二分组收发器包括5个收发器,均处于低功耗状态,在第一时刻,第一分组中的第1个收发器和第2个收发器同时启动,第二分组中的第1个收发器启动。在第二时刻,第一分组中的第3个收发器和第4个收发器同时启动,第二分组中的第2个收发器启动。其中,预设时长通常为几毫秒。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集合中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每组工作数据均满足第一集合的变化趋势,对于第一集合的获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一种是通过在线学习方式采集网络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数据;另一种是通过离线学习的方式获取网络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数据。其中,在线学习是指控制装置在网络设备实际工作过程中采集各个工作数据,离线学习是指模拟各种不同工作条件,获取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数据。
当通过在线学习方式获取第一集合时,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采集周期获取不同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
一种示例,对于第1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控制装置可以直接将该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
对于第2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控制装置将判断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相对于第1采集时刻对应工作数据中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相对于第1采集时刻对应工作数据中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如果满足,则将第2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
对于第3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控制装置从第一集合中确定目标工作数据,该第3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与目标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差值最小;控制装置判断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相对于目标工作数据中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相对于目标工作数据中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如果满足,则将第3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
对于第i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控制装置从第一集合中确定目标工作数据,该第i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与目标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差值最小;控制装置判断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相对于目标工作数据中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与当前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相对于目标工作数据中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如果满足,则将第i采集时刻对应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
依次采集,直至完成一周或更长时间的采集任务后,获得第一集合。
又一种示例,控制装置在采集到一组工作数据时,可以仅判断该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如果满足,则将该组工作数据添加至第一集合,从而获得第一集合。
通过离线方式获取第一集合,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通过模拟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网络设备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控制装置获取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作数据,获得初始集合,该初始集合中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每组工作数据包括测量值、性能值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装置确定每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如果不满足,则将该组工作数据从初始集合中删除,从而获得第一集合。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装置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该装置400可以包括:采集单元401、确定单元402、添加单元403、控制单元404。
其中,采集单元401,用于采集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性能值指示在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所述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关于采集单元401的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述实施例中S101的相关描述。
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第一集合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者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述实施例中S102的相关描述。
添加单元403,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一集合。关于添加单元403的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述实施例中S103的相关描述。
所述确定单元401,还用于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关于确定单元401确定第二工作数据的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述实施例中S104的相关描述。
控制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当前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所述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关于控制单元404的实现可以参见图1所述实施例中S104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1,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所述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所述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或变化相反趋势;响应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趋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关于确定单元402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2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对所述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关于确定单元402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2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图4未示出)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第一集合获取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是根据抽样参数从所述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所述第二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其中,关于获取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4中关于获取第二集合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从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关于确定单元402获取第二工作数据的实现可以参见S104中关于获取第二工作数据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所述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预测与所述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获取所述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关于确定单元402获取第二工作数据的实现可以参见S104中关于获取第二工作数据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和调整单元(图中未示出);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所述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四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所述第五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关于获取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4的相关描述。
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4的相关描述。
调整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抽样参数。关于调整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4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3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确定预设时长内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结温为一种测量值;响应于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结温的变化值超过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并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六测量值包括结温、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六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201-S204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405,还用于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所述散热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关于控制单元405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204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获得第三集合,所述第三集合包括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102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收发器,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组收发器包括多个收发器,且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个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图中未示出);
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响应于启动所述收发器,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所述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七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S302和S303的相关描述。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所述启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每组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所述启动信号,以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关于发送单元的实现可以参见S304和S305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主用模式和备用模式;在所述流量负载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和/或收发器由所述备用模式转换为所述主用模式时,确定启动所述收发器。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实现可以参见S301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结温、工作电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性能值包括误码率和/或信噪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色度色散补偿和/或偏振模补偿。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图1-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400的设备实现。
请参阅图5所示,通信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存储器530。其中报文转发设备500中的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存储器5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5中以通过总线系统540连接为例。
处理器510可以是CPU、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5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通信接口520用于接收和发送报文,具体地,通信接口520可以包括接收接口和发送接口。其中,接收接口可以用于接收报文,发送接口可以用于发送报文。通信接口52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存储器5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5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5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530例如可以存储前文提及的第一集合、第二集合、第三集合。
可选地,存储器5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510可以读取存储器5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530可以为通信设备500中的存储器件,也可以为独立于通信设备500的存储装置。
总线系统5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5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设备1000可以配置为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400的设备实现。
通信设备1000包括:主控板1010和接口板1030。
主控板1010也称为主处理单元(main processing unit,MPU)或路由处理卡(route processor card),主控板1010对通信设备600中各个组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路由计算、设备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功能。主控板1010包括:中央处理器1011和存储器1012。
接口板1030也称为线路接口单元卡(line processing unit,LPU)、线卡(linecard)或业务板。接口板103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业务接口包括而不限于以太网接口、POS(Packet over SONET/SDH)接口等,以太网接口例如是灵活以太网业务接口(Flexible Ethernet Clients,FlexE Clients)。接口板1030包括:中央处理器1031、网络处理器1032、转发表项存储器1034和物理接口卡(ph8sical interface card,PIC)1033。
接口板1030上的中央处理器1031用于对接口板1030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1010上的中央处理器1011进行通信。
网络处理器1032用于实现报文的转发处理。网络处理器1032的形态可以是转发芯片。具体而言,上行报文的处理包括:报文入接口的处理,转发表查找;下行报文的处理:转发表查找等等。
物理接口卡1033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对接功能,原始的流量由此进入接口板1030,以及处理后的报文从该物理接口卡1033发出。物理接口卡1033包括至少一个物理接口,物理接口也称物理口,物理接口卡1033对应于系统架构中的FlexE物理接口204。物理接口卡1033也称为子卡,可安装在接口板1030上,负责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报文并对报文进行合法性检查后转发给网络处理器1032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板1030的中央处理器1031也可执行网络处理器1032的功能,比如基于通用CPU实现软件转发,从而物理接口卡1033中不需要网络处理器1032。
可选地,通信设备1000包括多个接口板,例如通信设备1000还包括接口板1040,接口板1040包括:中央处理器1041、网络处理器1042、转发表项存储器1044和物理接口卡1043。
可选地,通信设备1000还包括交换网板1020。交换网板1020也可以称为交换网板单元(switch fabric unit,SFU)。在通信设备有多个接口板1030的情况下,交换网板10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例如,接口板1030和接口板104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网板1020通信。
主控板1010和接口板1030耦合。例如。主控板1010、接口板1030和接口板1040,以及交换网板10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控板1010和接口板1030之间建立进程间通信协议(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通道,主控板1010和接口板1030之间通过IPC通道进行通信。
在逻辑上,通信设备1000包括控制面和转发面,控制面包括主控板1010和中央处理器1031,转发面包括执行转发的各个组件,比如转发表项存储器1034、物理接口卡1033和网络处理器1032。控制面执行路由器、生成转发表、处理信令和协议报文、配置与维护设备的状态等功能,控制面将生成的转发表下发给转发面,在转发面,网络处理器1032基于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对物理接口卡1033收到的报文查表转发。控制面下发的转发表可以保存在转发表项存储器103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面和转发面可以完全分离,不在同一设备上。
应理解,控制装置400中的发送单元等可以相当于通信设备1000中的物理接口卡1033或物理接口卡1043;报文传输装置400中的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402等可以相当于通信设备1000中的中央处理器1011或中央处理器1031。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板1040上的操作与接口板10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0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该通信设备1000中的主控板1010、接口板1030和/或接口板1040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通信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通信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通信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通信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通信设备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为虚拟化设备。例如,虚拟化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可以将虚拟机配置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Virtualization,NFV)技术来实现控制装置。控制转置为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结合NFV技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各种产品形态的通信设备,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例如可以是图4示出的控制装置40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示例性的,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或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装置采集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性能值指示在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所述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第一集合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者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
响应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一集合;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当前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所述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所述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所述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或变化相反趋势;
响应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趋势,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对所述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集合获取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是根据抽样参数从所述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所述第二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从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所述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预测与所述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所述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四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所述第五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响应于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抽样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预设时长内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结温为一种测量值;
响应于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结温的变化值超过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并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六测量值包括结温、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六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所述散热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
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所述控制装置获得第三集合,所述第三集合用于收集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所述网络设备的工作数据,所述第三集合包括所述第一工作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收发器,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组收发器包括多个收发器,且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个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
响应于启动所述收发器,所述控制装置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所述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七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所述控制装置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所述启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所述控制装置在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所述启动信号,以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当前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主用模式和备用模式;
在所述流量负载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和/或所述收发器由所述备用模式转换为所述主用模式时,所述控制装置确定启动所述收发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结温、工作电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值包括误码率和/或信噪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色度色散补偿和/或偏振模补偿。
17.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包括第一测量值、第一性能值和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工作过程中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一性能值指示在所述第一测量值指示的工作条件下、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所述第一设备运行参数指示在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数据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性能值时对应的运行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所述第一集合包括多组工作数据,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一致,或者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相反;
添加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一集合;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中的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当前测量值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对应的工作条件,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包括第二测量值、第二性能值和所述第二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三工作数据,所述第三工作数据包括第三测量值、第三性能值和第三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一集合中其它任意一个测量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是否满足预设变化趋势,所述预设变化趋势为变化一致趋势或变化相反趋势;响应于所述第一测量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测量值的增减的趋势与所述第一性能值相对于所述第三性能值的增减的趋势满足预设趋势,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集合的趋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的所述多组工作数据中的测量值对所述多组工作数据进行排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二工作数据之前,根据所述第一集合获取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是根据抽样参数从所述第一集合抽样获得的,所述第二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从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中查找匹配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测量值输入预测模型,所述预测模型通过所述第一集合或所述第二集合训练生成的,所述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测量值预测与所述当前测量值匹配的第二工作数据;获取所述预测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集合中获取第四工作数据和第五工作数据,所述第四工作数据包括第四测量值、第四性能值和第四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五工作数据包括第五测量值、第五性能值和第五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四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小测量值,所述第五测量值为所述第一集合中最大测量值;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调整单元,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四性能值与所述第五性能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抽样参数。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确定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值是否满足第二预设阈值;响应于所述第一性能值满足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预设时长内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温的变化值是否超过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结温为一种测量值;响应于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结温的变化值超过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当前结温获取第六工作数据,并利用第六工作数据中的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控制所述网络设备运行,所述第六工作数据包括第六测量值、第六性能值和第六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六测量值包括结温、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六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六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散热设备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所述散热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的散热效率大于预设散热效率。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集合的趋势之前,确定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获得第三集合,所述第三集合用于收集所述网络设备的设备参数与所述第一集合对应的设备参数不一致时,所述网络设备的工作数据,所述第三集合包括所述第一工作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收发器,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组收发器包括多个收发器,且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中每个收发器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是否启动所述收发器;响应于启动所述收发器,获取当前测量值,并根据当前测量值确定第七工作数据,所述第七工作数据包括第七测量值、第七性能值和第七设备运行参数,所述第一集合包括所述第七工作数据,或者所述第七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一集合相关联;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启动信号,所述启动信号包括第七工作数据,所述启动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一预设数量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分别向所述至少两组收发器发送所述启动信号,以指示所述每组收发器中第二预设数量个处于低功耗状态的收发器按照所述第七设备运行参数启动运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获取当前网络系统的流量负载和/或收发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主用模式和备用模式;在所述流量负载超过预设流量阈值时,和/或所述收发器由所述备用模式转换为所述主用模式时,确定启动所述收发器。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值为环境温度、结温、工作电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值包括误码率和/或信噪比。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运行参数包括色度色散补偿和/或偏振模补偿。
33.一种通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或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59308.X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500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308.XA CN1145002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EP21206355.6A EP4027612B1 (en) 2020-11-11 2021-11-04 Network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522,061 US20220150146A1 (en) 2020-11-11 2021-11-09 Network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308.XA CN1145002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218A CN114500218A (zh) 2022-05-13
CN114500218B true CN114500218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80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9308.XA Active CN1145002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0146A1 (zh)
EP (1) EP4027612B1 (zh)
CN (1) CN114500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6991B (zh) * 2022-08-02 2023-07-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元性能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5544323B (zh) * 2022-12-01 2023-04-07 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表所属相位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124188A (zh) * 2023-02-24 2023-05-16 山东飞博赛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gsp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5412A (en) * 1978-07-13 1980-07-29 The Boeing Company Real tim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gas turbine engines
US4721083A (en) * 1983-11-04 1988-01-26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tall preventive featur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tall preventive engine control
CN101099315A (zh) * 2004-07-02 2008-01-02 菲尼萨公司 向主机报告之前光收发机中数字诊断信息的校正
CN108491305A (zh) * 2018-03-09 2018-09-0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故障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5116B2 (en) * 2009-02-18 2012-06-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mmon chronics resolution management
US8824971B2 (en) * 2009-02-24 2014-09-02 Eden Rock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of a frequency reference
WO2012077327A1 (ja) * 2010-12-06 2012-06-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省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US20130179538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Debojyoti Dutta Hierarchical infrastructure for notification of network events
US20130253898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Power Analytic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driven demand response
US9237463B2 (en) * 2013-11-20 2016-01-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erformance pattern correlation
US10142386B2 (en) * 2014-10-29 2018-11-27 DLVR, Inc. Determining manifest file data used in adaptive streaming video delivery
US10397065B2 (en) * 2016-12-16 2019-08-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ient network condi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80239851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erring parameters of a model of a measurement structure for a patterning process
US20200150643A1 (en) * 2018-05-07 2020-05-14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collection, learning, and streaming of machine signals for analytics and maintenance using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US20220091654A1 (en) * 2019-06-07 2022-03-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operation modifications based on monitored power levels
WO2020252764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noisy image super-resolution
US11190425B2 (en) * 2019-12-30 2021-11-30 Viavi Solutions Inc. Anomaly detection in a network based on a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prediction model
US11419247B2 (en) * 2020-03-25 2022-08-16 Kyndryl, Inc. Controlling a working condi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5412A (en) * 1978-07-13 1980-07-29 The Boeing Company Real tim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gas turbine engines
US4721083A (en) * 1983-11-04 1988-01-26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tall preventive featur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tall preventive engine control
CN101099315A (zh) * 2004-07-02 2008-01-02 菲尼萨公司 向主机报告之前光收发机中数字诊断信息的校正
CN108491305A (zh) * 2018-03-09 2018-09-04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故障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218A (zh) 2022-05-13
EP4027612B1 (en) 2023-09-06
US20220150146A1 (en) 2022-05-12
EP4027612A1 (en) 2022-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0218B (zh)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195499A1 (en) Technologies for deploying virtual machines in a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infrastructure
US8665748B2 (en) Method for energy efficient configuration of ports of a log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20180109457A1 (en) Learning Or Emulation Approach to Traffic Engineering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EP4024780A1 (en) Path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ang et al. Freeway: Adaptively isolating the elephant and mice flows on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CN107872457B (zh) 一种基于网络流量预测进行网络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12966B (zh) 一种大规模日志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611622A1 (en) Technologies for classifying network flows using adaptive virtual routing
US20120324102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aware rate throttling of delay tolerant traffic for energy efficient routing
US20240022501A1 (en) Data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179172A (zh) 故障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158072A (zh) 专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55904A1 (zh) 一种网络设备运行状态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6668210A (zh) 一种网络设备运行状态的调整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3179171A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094623A1 (en) Network devic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CN114500357B (zh) 一种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3017118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205254B (zh) 流量监控方法、装置、集成电路、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US878073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heat generation suppressing method
Niewiadomska-Szynkiewicz et al. Network-wide power management in computer networks
US20220052860A1 (en)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powered device and line loss detection method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CN116668206A (zh) 一种调整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236899A1 (en) Dynamic workload placement using cloud service energy imp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