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5825A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5825A
CN114495825A CN202210106433.XA CN202210106433A CN114495825A CN 114495825 A CN114495825 A CN 114495825A CN 202210106433 A CN202210106433 A CN 202210106433A CN 114495825 A CN114495825 A CN 114495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voltage writing
data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64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5825B (zh
Inventor
王兰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64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5825B/zh
Priority to US17/737,379 priority patent/US11620948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495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5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5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5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1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for resetting or blank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G09G2320/0214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crosstalk due to leakage current of pixel switch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输出端与发光模块电连接;其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一个控制端、发光控制模块的一个控制端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数量,简化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的外围电路,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以及减小显示面板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电子迁移率大、开关比大、关态漏电流低、功耗低等优点,在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中,通常被用作连接发光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的开关。当像素驱动电路中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氧化物半导体时,发光驱动晶体管控制端的漏电流降低,则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实现低频驱动。其中,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oxide,IGZO)晶体管是常用的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常用晶体管的沟道类型往往不同,这就导致在传统的像素驱动电路中使用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后,该像素驱动电路的外围驱动电路变得非常复杂,布置的信号线较多,很难满足显示面板的诸多设计规格的需求。而且还会导致外围驱动电路占用显示面板边框区的面积增加,不利于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模块、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写入模块、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用于为发光模块提供发光驱动电流;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发光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端;其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时,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及发光控制模块关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模块、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写入模块、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和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模块用于为发光模块提供发光驱动电流;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发光模块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端;其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驱动方法包括: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且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及发光控制模块关闭。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在本申请中,将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同一第一扫描线电连接,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线的数量,即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无需增加扫描线的数量。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图3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7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1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方扫描线、晶体管等,但这些扫描线、晶体管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扫描线、晶体管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晶体管,类似地,第二晶体管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晶体管。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驱动电路001,像素驱动电路001包括发光模块01、驱动模块02、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发光控制模块05。发光模块01用于发光,驱动模块02用于为发光模块01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包括第一输入端31和第一输出端32,第一输入端31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一输出端32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用于将电源电压信号VDD输入到驱动模块02。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还包括第一控制端33。
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入端41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2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与驱动模块02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用于将数据电压信号Vdata输入到驱动模块02。
发光控制模块05包括第二输入端51和第二输出端52,第二输入端51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二输出端52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05用于控制驱动模块02提供的发光驱动电流输入到发光模块01。发光控制模块05还包括第二控制端5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此外,如图2所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还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
其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均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时,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也就是说,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与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发光控制模块05不同时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像素驱动电路001中除了发光模块01、驱动模块02、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发光控制模块05外,还可以包括其他作用的工作模块。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用于控制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驱动模块02的第一复位模块06。此外,如图1所示,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可以包括用于抓取阈值电压的阈值抓取模块07。
为了提高像素驱动电路001的稳定性,用于控制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驱动模块02的第一复位模块06,以及用于抓取阈值电压的阈值抓取模块07通常包括含有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的晶体管。在现有技术中,当像素驱动电路中既包含金属氧化物有源层晶体管,又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时,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需要增加扫描线的数量。然而无论是在已经量产的产品中还是目前的新产品设计中,垂直于扫描线延伸方向的两侧需要保证由足够的空间来满足工艺刻蚀的要求,以避免工艺刻蚀精度的限制导致的过刻或者未完全刻开的问题。那么,当每行像素驱动电路001需要增加一条扫描线时,则该条扫描线的两侧也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因此,想要保持较高的像素密度以及满足常规设计与生产规格成为了难题。
而且,增加一条扫描信号通常需要增加一组移位寄存器电路,在像素驱动电路的版图设计中,移位寄存器电路的各个端口所连接的信号线需要设计的比较宽,且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输出管需要设计的比较大才能满足输出可靠的扫描信号的需求。也就是说,增加一组移位寄存器电路会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增加很多。而市场对于窄边框的需求是很难倒退的,因此,现有设计很难满足诸多设计规格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像素驱动电路001中各功能模块实现的功能不同,从而导致其开启的时间点不同且开启的时长也不相同,因此,各功能模块较难共用同一扫描信号线的。而由于硅基有源层晶体管和氧化物有源层晶体管是载流子迁移率基晶体管特性完全不同的晶体管,该两种类型的晶体管若要共用同一扫描信号线所要面对的技术难题更加显著。
本案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发光控制模块05都是作用于驱动模块02。虽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与发光控制模块05同时开启,但是为了避免竞争和短路,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并不能和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同时打开,它们实际工作的时间是完全分离且不能有重叠的。这正好与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的开关特性相反匹配。此外,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和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的时间长短,只需要根据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宽长比、迁移率及显示面板要实现的驱动频率来确定即可,并没有其他特别的设计要求。而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的迁移率和宽长比设计无需与其关闭时间挂钩,只需要与驱动电流设计要求挂钩。综上所示,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设计可以完全独立,且不会相互影响。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均与同一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扫描线的数量,即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无需增加扫描线的数量。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一复位模块06,第一复位模块06的输入端61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06的输出端62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一复位模块06用于将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
第一复位模块06的控制端63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第二扫描线EM控制第一复位模块06开启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绝缘。也就是说,在第一复位模块06开启时,数据电压信号Vdata不会写入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
可选地,第一复位模块06开启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关闭。或者如图1所示,第一复位模块06开启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虽然开启,但是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而此时阈值抓取模块07关闭。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模块06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复位模块06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控制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
其中,第一晶体管T1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
具体地,第一晶体管T1可以包括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有源层。由于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关态漏电流低,则第一晶体管T1有利于减小复位电流流到驱动模块02控制端的漏电流,从而降低漏电流对驱动模块02控制端电位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高像素驱动电路001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像素驱动电路001的低频驱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
发光控制模块05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
其中,由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二晶体管T2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不同,并且由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三晶体管T3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不同。也就是说,在像素驱动电路001工作时,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的开关状态相同,并且均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不同。
那么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的沟道类型可以相同。即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可以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P型晶体管。
可选地,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均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也就是说,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控制电源电压信号VDD输入到驱动模块02。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还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与第二晶体管T2串联。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中,一者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或者,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
也就是说,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共同控制电源电压信号VDD输入到驱动模块02。
其中,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由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二晶体管T2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不同,由第二扫描线EM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四晶体管T4与第一复位模块06的开关状态不同。
由于第一复位模块06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晶体管T1,则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类型可以与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2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S1,第四晶体管T4与第一复位模块06共用同一第二扫描线EM。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控制线的数量,即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无需增加扫描线的数量。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可选地,第二晶体管T2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第二晶体管T2中的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四晶体管T4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有利于提高第二晶体管T2的载流子迁移率,满足第二晶体管T2对电源电压信号VDD的传输要求。
另外,第二晶体管T2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第二晶体管T2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晶体管T4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同样有利于提高第二晶体管T2的载流子迁移率,满足第二晶体管T2对电源电压信号VDD的传输要求。
请继续参考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也就是说,发光控制模块05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控制驱动模块02提供的发光驱动电流输入到发光模块0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发光控制模块05还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串联。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中,一者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
例如,如图4所示,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或者,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
也就是说,发光控制模块05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共同控制驱动模块02提供的发光驱动电流输入到发光模块01。
其中,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由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三晶体管T3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不同,由第二扫描线EM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五晶体管T5与第一复位模块06的开关状态不同。
由于第一复位模块06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晶体管T1,则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类型可以与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T3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S1,第五晶体管T5与第一复位模块06共用同一第二扫描线EM。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控制线的数量,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边框区的走线,简化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外围电路,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以及减小显示面板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节省显示面板的制备成本。
可选地,第三晶体管T3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第三晶体管T3中的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五晶体管T5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有利于提高第三晶体管T3的载流子迁移率,满足第三晶体管T3对发光驱动电流的传输要求。
另外,第三晶体管T3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第三晶体管T3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晶体管T5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同样有利于提高第三晶体管T3的载流子迁移率,满足第三晶体管T3对发光驱动电流的传输要求。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也就是说,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可以只包括一个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控制数据电压信号Vdata输入到驱动模块02。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也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
其中,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的沟道类型不同。也就是说,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过程中,第六晶体管T6与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的开关状态不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则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模块02可以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Td,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二极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
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七晶体管T7,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七晶体管T7可以用于抓取阈值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在显示面板中可以沿行方向、列方向阵列排布。其中,同行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可以连接相同的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EM。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所电连接的第一扫描线S1定义为第一扫描线S1(n),将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一复位模块06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定义为第二扫描线EM(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同一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的第七晶体管T7及第一晶体管T1中,第七晶体管T7所属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早于第一晶体管T1所属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则可以理解的是,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七晶体管T7可以与第n+1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一晶体管T1连接同一第二扫描线EM。即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七晶体管T7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可以为第n+1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一晶体管T1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n+1)。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中包括沿列方向排布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0,第二像素驱动电路20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晚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其中,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为第二扫描线EM(n),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为第二扫描线EM(n+1)。那么,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中的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为第二扫描线EM(n+1)。
其中,第七晶体管T7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相同。
可选地,第七晶体管T7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
具体地,第其晶体管T7可以包括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有源层。由于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关态漏电流低,则第七晶体管T7有利于减小发光驱动电流流到驱动模块02控制端的漏电流,从而降低漏电流对驱动模块02控制端电位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像素驱动电路001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稳定性,以及像素驱动电路001低频驱动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二复位模块08,第二复位模块08的输入端81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08的输出端82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第二复位模块08的控制端83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复位模块08用于将复位信号Vref传输至发光模块0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复位模块08与第一复位模块06可以连接同一复位信号线SL3。
其中,由第一扫描线S1传输的信号控制的第二复位模块08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开关状态相同。也就是说,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与第二复位模块08可以同时开启和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复位模块08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共用同一第一扫描线S1,进一步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控制线的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边框区的走线,简化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外围电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以及显示面板的电路板图设计及制备的难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复位模块08包括第八晶体管T8,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复位模块08可以仅包括一个第八晶体管T8,第八晶体管T8控制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发光模块01。
发光模块01可以包括发光器件11。可选地,发光器件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第八晶体管T8控制复位信号Vref输入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其中,第八晶体管T8的沟道类型与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类型相同。则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过程中,第八晶体管T8与第六晶体管T6开关状态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一极板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一电极C1的第二极板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连接。
图6为图3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以下结合图3和图6对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可以用于有机发光显示,在有机发光显示的工作期间,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时段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t1、数据信号写入阶段t2以及发光阶段t3。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以显示面板中第n行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为例,且以其中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七晶体管T7为N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七晶体管T7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是P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中的任意一者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
在复位阶段t1,第二扫描线EM(n)接收高电平信号,即开启信号,第一晶体管T1开启;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七晶体管T7关闭;第一扫描线S1(n)接收低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开启,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同时,复位信号线SL3传输复位信号Vref,复位信号Vref为低电平信号,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一晶体管T1到达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完成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复位。而且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八晶体管T8到达发光器件11,完成对发光器件11的复位。可选地,发光器件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八晶体管T8对发光器件11的阳极进行复位。
由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电连接,则在复位阶段t1,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与复位信号Vref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复位阶段t1,尽管第六晶体管T6处于开启状态,且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2电连接,但是由于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和第七晶体管T7均处于关闭状态,则数据电压信号Vdata对处于复位阶段t1的像素驱动电路001无影响。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二扫描线EM(n)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一晶体管T1关闭;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高电平信号,即开启信号,第七晶体管T7开启;第一扫描线S(n)接收低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开启,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同时,数据电压信号线SL2传输数据电压信号Vdata。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的起始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为复位信号Vref,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电位为数据电压信号Vdata,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为(Vdata-Vref),两者的电位差大于0,因此,发光驱动晶体管Td开启,数据电压信号Vdata通过开启的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以及开启的第七晶体管T7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使得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逐渐增加。当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等于(Vdata-∣Vth∣)时,发光驱动晶体管Td关闭,此时,由于第一电容C1的存在,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保持在(Vdata-∣Vth∣),其中,Vth为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尽管第八晶体管T8处于开启状态,且第八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但是由于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均处于关闭状态,则复位信号线SL3传输的复位信号Vref只是对发光器件11进行复位,对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数据电压写入无影响。
在发光阶段t3,第二扫描线EM(n)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一晶体管T1关闭;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七晶体管T7关闭;第一扫描线S(n)接收高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关闭,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开启。同时电源电压信号线SL1传输电源电压信号VDD,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第一极的电位为电源电压信号VDD。由于电源电压信号VDD的电位大于数据电压信号Vdata的电位,则发光驱动晶体管Td产生发光驱动电流并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发光器件11,控制发光器件11发光。
图7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与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001的不同之处在于:
图4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增加了与第二晶体管T2串联的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同一第二扫描线EM(n),且第四晶体管T4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不同。
图4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增加了与第三晶体管T2串联的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同一第二扫描线EM(n),且第五晶体管T5的沟道类型与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不同。
以下结合图4和图7对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复位阶段t1,第二扫描线EM(n)接收高电平信号,第一晶体管T1开启,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关闭;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七晶体管T7关闭;第一扫描线S(n)接收高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关闭,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开启。同时,复位信号线SL3传输复位信号Vref,复位信号Vref为低电平信号,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一晶体管T1到达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完成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复位。
由于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极板电连接,则在复位阶段t1,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与复位信号Vref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复位阶段t1,尽管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开启,但是由于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关闭,电源电压信号VDD不会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电源电压信号VDD对处于复位阶段t1的像素驱动电路001无影响。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二扫描线EM(n)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一晶体管T1关闭,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开启;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高电平信号,即开启信号,第七晶体管T7开启;第一扫描线S(n)接收低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开启,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同时,数据电压信号线SL2传输数据电压信号Vdata。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的起始点,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为复位信号Vref,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电位为数据电压信号Vdata,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栅极之间的电位差为(Vdata-Vref),两者的电位差大于0,因此,发光驱动晶体管Td开启,数据电压信号Vdata通过开启的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第一极与第二极以及开启的第七晶体管T7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使得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逐渐增加。当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等于(Vdata-∣Vth∣)时,发光驱动晶体管Td关闭,此时,由于第一电容C1的存在,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位保持在(Vdata-∣Vth∣),其中,Vth为发光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
同时,复位信号线SL3传输复位信号Vref,复位信号Vref为低电平信号,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八晶体管T8到达发光器件11,完成对发光器件11的复位。可选地,发光器件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复位信号Vref通过开启的第八晶体管T8对发光器件11的阳极进行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尽管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开启,但是由于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电源电压信号VDD不会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电源电压信号VDD对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数据电压写入无影响。而且复位信号线SL3传输的复位信号Vref也不会传输至发光驱动晶体管Td,只是对发光器件11进行复位,对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数据电压写入无影响。
在发光阶段t3,第二扫描线EM(n)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一晶体管T1关闭,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开启;第二扫描线EM(n+1)接收低电平信号,即关闭信号,第七晶体管T7关闭;第一扫描线S(n)接收高电平信号,第六晶体管T6和第八晶体管T8关闭,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开启。同时电源电压信号线SL1传输电源电压信号VDD,即发光驱动晶体管Td第一极的电位为电源电压信号VDD。由于电源电压信号VDD的电位大于数据电压信号Vdata的电位,则发光驱动晶体管Td产生发光驱动电流并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发光器件11,控制发光器件11发光。
由图3和图4所示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工作过程可知,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不能与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同时开启,它们工作的时间需要完全分离且不能重叠的。即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和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而且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和发光控制模块05的开关时间长短并没有特别的设计要求,只需要根据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宽长比、迁移率和显示面板要实现的驱动频率来确定其开启时间即可。
具体地,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中,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中的第六晶体管T6开启的时间,在高频驱动下主要受制于第一电容C1的大小、第六晶体管T6的迁移率以及数据电压写入的速度;在低频驱动下主要受制于第六晶体管T6漏电流的大小。因此,我们以低频驱动下第六晶体管T6漏电流的大小限定第一电容C1,然后通过第一电容C1限定高频驱动下第六晶体管T6的开启时间,再根据最终要驱动的负载以及延迟流出效应确定驱动第六晶体管T6开启的脉宽。即确定第一扫描线S(n)接收低电平信号的时长。
在确定第六晶体管T6的开启脉宽之后,确定与其对应的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的关闭时间则没有特殊的要求,只需要能够耐受两端跨压而不被击穿即可。因此,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的迁移率和宽长比设计无需与其关闭时间挂钩,只需要与驱动电流设计要求挂钩。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宽长比设计的较大,并且根据耦合需求将其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设计的较大,以满足第二晶体管T2在显示面板发光时对电源电压信号VDD的传输要求。同时,将第三晶体管T3沟道宽长比设计的较大,并且根据耦合需求将其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设计的较大,以满足第三晶体管T3对发光驱动电流的传输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在满足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设计需要的同时,不会影响第六晶体管T6的设计,两者的设计完全独立,不会相互影响,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无需相互之间做任何设计上的取舍和妥协。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仅需要第一扫描线S1(n)、第二扫描线EM(n)、第二扫描线EM(n+1)即可完成驱动,其中,第二扫描线EM(n)、第二扫描线EM(n+1)可以由同一移位寄存器电路提供。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001仅需要两组移位寄存器电路。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述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001的驱动方法。如图1、图2所示,像素驱动电路001包括发光模块01、驱动模块02、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发光控制模块05。发光模块01用于发光,驱动模块02用于为发光模块01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包括第一输入端31和第一输出端32,第一输入端31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第一输出端32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用于将电源电压信号VDD输入到驱动模块02。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包括第一控制端33。
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入端41与数据电压信号线SL2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与驱动模块02电连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用于将数据电压信号Vdata输入到驱动模块02。
发光控制模块05包括第二输入端51和第二输出端52,第二输入端51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二输出端52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发光控制模块05用于控制驱动模块02提供的发光驱动电流输入到发光模块01。发光控制模块05包括第二控制端53。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此外,如图2所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还可以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
其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均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
如图8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
在本驱动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请结合图3和图6,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可以为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可以为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可以仅包括一个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可以为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的沟道类型相同,且与第六晶体管T6的沟道类型不同。以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为N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T6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传输低电平信号,则第六晶体管T6开启,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即实现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也可以为P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T6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
进一步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晶体管T2串联的其他晶体管,发光控制模块05还可以包括与第三晶体管T3串联的其他晶体管。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
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包括串联的第二晶体管T2及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中,一者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信号线SL1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
也就是说,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第二晶体管T2与第四晶体管T4共同控制电源电压信号VDD输入到驱动模块02。
如图9所示,驱动方法还包括:
步骤S1:在复位阶段t1,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关闭且控制第二晶体管T2开启,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开启且控制第四晶体管T4关闭。
步骤S2: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第二晶体管T2关闭,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且控制第四晶体管T4开启。
步骤S3:在发光阶段t3,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关闭且控制第二晶体管T2开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且控制第四晶体管T4开启。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SL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
发光控制模块05包括串联的第三晶体管T3及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中,一者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发光模块01电连接。
也就是说,发光控制模块05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与第五晶体管T5共同控制驱动模块02提供的发光驱动电流输入到发光模块01。
发光模块01包括发光器件11。可选地,发光器件1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如图10所示,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复位阶段t1,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关闭且控制第三晶体管T3开启,第三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开启且控制第五晶体管T5关闭。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第三晶体管T3关闭,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且控制第五晶体管T5开启。
在发光阶段t3,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关闭且控制第三晶体管T3开启,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且控制第五晶体管T5开启。
图11为图4所示电路对应的又一种时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输出端42与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21电连接。
像素驱动电路001还包括第七晶体管T7,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驱动模块02的输出端22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驱动模块02的控制端23电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EM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在显示面板中可以沿行方向、列方向阵列排布。其中,同行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可以连接相同的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EM。
需要说明的是,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七晶体管T7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为第n+1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一晶体管T1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n+1)。
如图11所示,像素驱动电路001的发光阶段t3包括多个发光子阶段P,同一发光阶段t1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发光子阶段P之间包括调节阶段E。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是示意性的标识发光阶段t3与发光子阶段P的关系,调节阶段E不属于发光阶段t3。
如图12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在调节阶段E,第一扫描线S1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七晶体管T7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阶段E,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是指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七晶体管T7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进一步地,在调节阶段E,该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第一晶体管T1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信号EM传输第四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
由上述分析可知,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与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发光控制模块05作用的时间完全分离,并且它们的设计完全独立,不会相互影响。因此,在调节阶段E,通过第一扫描线S1传输信号控制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开启且控制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及发光控制模块05关闭,将数据电压信号Vdata传输至驱动模块02的输入端,改善驱动模块02中晶体管的偏置影响,从而在不影响像素驱动电路001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改善相邻两个发光子阶段P之间的亮度差异。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多个像素驱动电路001在显示面板100中可以沿行方向、列方向阵列排布。
其中,同行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001可以连接相同的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EM。第n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七晶体管T7可以与第n+1行像素驱动电路001中的第一晶体管T1连接同一第二扫描线EM。
在显示面板100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均与同一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则减少了显示面板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控制线的数量,即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无需增加扫描线的数量。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在显示装置200中,电源电压写入模块03的第一控制端33、发光控制模块05的第二控制端53及数据电压写入模块04的控制端43均与同一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则减少了显示面板100中用于驱动像素驱动电路001的控制线的数量,即相对于只包含硅基有源层晶体管的像素驱动电路无需增加扫描线的数量。在满足显示面板电学规格和显示的光学规格的情况下,同时满足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版图设计的空间规格。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满足用户对窄边框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模块;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发光模块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
数据电压写入模块,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端;
其中,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及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时,控制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及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模块,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控制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开启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其中,由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且由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及所述第三晶体管均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中,一者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由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由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四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且所述第二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四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且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晶体管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五晶体管串联;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五晶体管中,一者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由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由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五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复位模块的开关状态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且所述第三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五晶体管中有源层的沟道宽长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有源层,且所述第三晶体管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五晶体管中的栅极与有源层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与同一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七晶体管及所述第一晶体管中,所述第七晶体管所属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早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属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产生发光驱动电流的时间;
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复位模块,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其中,由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的信号控制的所述第二复位模块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开关状态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18.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发光模块;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发光模块提供发光驱动电流;
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
数据电压写入模块,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端;
其中,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及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控制端均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且控制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及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关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二晶体管及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四晶体管中,一者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电压信号线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复位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且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关闭;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且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开启;
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且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开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三晶体管及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五晶体管中,一者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者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复位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开启,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五晶体管关闭;
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且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关闭,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五晶体管开启;
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开启,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五晶体管开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发光阶段包括多个发光子阶段,同一所述发光阶段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发光子阶段之间包括调节阶段;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调节阶段,所述第一扫描线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传输第四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开启且控制所述电源电压写入模块及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关闭,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七晶体管关闭。
22.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
2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06433.XA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95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6433.XA CN114495825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7/737,379 US11620948B2 (en) 2022-01-28 2022-05-05 Pixel driving circuit, method for driving pixel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6433.XA CN114495825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5825A true CN114495825A (zh) 2022-05-13
CN114495825B CN114495825B (zh) 2023-09-01

Family

ID=8147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6433.XA Active CN114495825B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0948B2 (zh)
CN (1) CN1144958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504A (zh) * 2022-05-18 2022-07-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2596A (zh) * 2023-02-23 2023-05-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0167B (zh) * 2022-08-30 2023-11-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9506B1 (en) * 1997-04-23 2001-05-08 Sarnoff Corporation Act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iode pixel structure and concomitant method
CN101241765A (zh) * 2007-02-09 2008-08-1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27979A (zh) * 2013-01-16 2014-07-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5489168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531077A (zh) * 2016-10-19 2017-03-22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599309A (zh) * 2020-06-30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20571A (ko) * 2015-08-12 2017-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5405397A (zh) * 2015-10-14 2016-03-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452339B (zh) * 2017-07-31 2019-08-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16606B (zh) * 2017-07-31 2019-06-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26170A1 (ja) * 2017-08-01 2019-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7464517A (zh) * 2017-08-17 2017-12-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42051B (zh) * 2017-09-07 2019-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像素电路驱动方法
CN107610652B (zh) * 2017-09-28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50894B1 (ko) * 2017-11-10 2022-10-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KR102648723B1 (ko) * 2018-12-31 2024-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10916198B2 (en) * 2019-01-11 2021-02-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isplay with hybrid in-pixel and external compensation
CN110299107B (zh) * 2019-06-28 2021-01-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212990650U (zh) 2020-03-30 2021-04-16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式像素补偿电路
CN111445858A (zh) * 2020-04-20 2020-07-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02778B (zh) * 2020-10-10 2022-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30354B (zh) * 2020-12-29 2023-07-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2967652B (zh) 2021-03-08 2023-05-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扫描信号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9506B1 (en) * 1997-04-23 2001-05-08 Sarnoff Corporation Act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iode pixel structure and concomitant method
CN101241765A (zh) * 2007-02-09 2008-08-1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27979A (zh) * 2013-01-16 2014-07-1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有触摸屏面板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5489168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531077A (zh) * 2016-10-19 2017-03-22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11599309A (zh) * 2020-06-30 2020-08-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504A (zh) * 2022-05-18 2022-07-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43504B (zh) * 2022-05-18 2023-12-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2596A (zh) * 2023-02-23 2023-05-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2313A1 (en) 2022-08-18
CN114495825B (zh) 2023-09-01
US11620948B2 (en)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5825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EP3588480B1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layout structure of transistor
US1167022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ias adjustment
CN114464138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11402799B (zh) 一种发光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US11568819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99860A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10772B (zh)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5881038B (zh) 发光驱动电路、时序控制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4005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00789A1 (zh) 扫描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424199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48032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215868588U (zh) 发光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4299870A (zh) 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5101023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00787A1 (zh) 扫描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5565489A (zh) 一种发光控制电路及显示面板
CN214226485U (zh) 一种gip电路
WO2022133800A1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器、显示装置
CN113781947B (zh) 一种移位寄存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5359756B (zh) 侦测补偿电路及显示面板
US20240087532A1 (en) Driving method of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86387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24103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