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6303B -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6303B
CN114486303B CN202111678923.9A CN202111678923A CN114486303B CN 114486303 B CN114486303 B CN 114486303B CN 202111678923 A CN202111678923 A CN 202111678923A CN 114486303 B CN114486303 B CN 114486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late
positioning
vertical
long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89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6303A (zh
Inventor
梁世宽
杨日龙
张婕
徐学庆
杨云茜
徐海燕
许新祥
眭南翔
朱倩
杨梦飞
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Hunan Lingxiang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89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63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6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6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6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6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包括:支撑台,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承载单元、长定子单元、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交叉感应环线单元和控制单元,支撑在所述承载单元上的相对位置传感器、无源定位标志板和车载发射天线;所述长定子单元和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位于所述承载单元的一侧,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位于所述承载单元的另一侧;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长定子单元相对的位于所述长定子单元的上方;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位于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的上方;所述车载发射天线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相对的位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的上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对高速/超高速磁浮列车上各个组件进行性能测试无论对于研发过程还是生产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高速磁浮列车在轨运行时,其需要对其位置、速度等进行准确的测量,用于保证列车的稳定安全运行。此时,在立车上需要定位装置用于实现其相应的检测作用。而由于高速磁浮列车其不仅运行速度快,且测试距离长进而采用实车测量则导致测试难度大且成本高的问题。因此,为满足时速高速/超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需求,完成高精度、高可靠测速定位系统关键装备研制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亟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试车模拟的试验平台,用于承载不同定位装置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包括:支撑台,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承载单元、长定子单元、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交叉感应环线单元和控制单元,支撑在所述承载单元上的相对位置传感器、无源定位标志板和车载发射天线;
所述长定子单元和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位于所述承载单元的一侧,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位于所述承载单元的另一侧;
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长定子单元相对的位于所述长定子单元的上方;
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位于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的上方;
所述车载发射天线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相对的位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单元包括:线性导轨,线性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线性导轨和所述线性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承载台;
所述线性导轨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
所述线性驱动装置位于相邻的所述线性导轨之间,且其驱动方向与所述线性导轨相平行的设置;
所述承载台与所述线性导轨滚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台包括:支承主体,第一支承连接部,第二支承连接部,导向轮;
沿所述支承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支承连接部与所述支承主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
沿所述支承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轮在所述支承主体的下侧具有间隔的设置;
所述导向轮与所述线性导轨的侧面相互接触的滚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向轮的转轴所述支承主体相垂直的设置;
所述导向轮的外环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环状凹槽,所述线性导轨的侧面与所述环状凹槽形状相匹配的设置有连接凸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承连接部包括:第一竖直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上的第一定位结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驱动和所述支承主体的第一固定座;
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竖直高度;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用于安装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的第二定位部分;
所述第一定位部分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为长条状板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部分通过第一连接定位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的活动块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定位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同一侧的多个条状凸起;
沿竖直方向,所述条状凸起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且所述条状凸起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的高度相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支承连接部包括:第二竖直驱动,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驱动上的第二定位结构,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驱动和所述支承主体的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二竖直驱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竖直高度;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竖直驱动相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用于与所述车载发射天线相连接的第二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垂直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主体、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定位部分、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置有减重结构;
所述减重结构为通孔、凹槽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竖直板,第一水平板和第一加强板;
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板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和所述第一水平板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减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竖直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上分别设置;
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上,所述减重结构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结构;
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竖直板,第二水平板和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与所述第二竖直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减重结构在所述第二竖直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分别设置;
在所述第二竖直板上,所述减重结构在所述第二竖直板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二加强筋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缓冲结构、位移测量结构、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缓冲结构在所述线性导轨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线性导轨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台相对的与所述线性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位移测量结构包括:与所述线性导轨平行设置的测量尺和固定在所述承载台上的探头;
所述探头与所述测量尺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在所述线性导轨下方间隔设置的微动开关,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台上间隔设置的触杆;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在所述线性导轨下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台上的挡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长定子单元包括:沿线性排列的多个长定子组件;
所述长定子组件包括:长定子结构,用于与所述长定子结构相连接的位置调整装置;
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可驱动所述长定子结构沿排列方向移动,用于调整相邻所述长定子结构之间的间隔;
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线槽,在所述线槽中间隔排列的定位块,导线单元和基座盖板;
所述导线单元包括:五组相互交叉设置的交叉环线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基准线;
所述交叉环线每隔一个步长交叉一次,其中,第一交叉环线与第二交叉环线的步长相同且相位相差90°,第二交叉环线、第三交叉环线、第四交叉环线和第五交叉环线的步长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方案可同时实现相对位置传感器、绝对位置传感器、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的定位检测,其承载效率高,且能够满足多种定位装置的同时检测,有效的实现对不同定位装置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可通过横向对比出不同定位装置的定位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运行速度快,检测效率高,非常有利于高速/超高速磁浮列车上各种传感器的精确测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试验平台可有效模拟高速磁浮列车相对位置传感器的运行环境,检测相对位置传感器的静态/动态性能。此外,通过线性驱动装置驱动相对位置传感器在长定子单元的齿槽上方运行,还可检测传感器在不同高度下的定位精度,以及通过改变长定子单元间隙掌握传感器过轨道接缝时的信号畸变程度以及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试验平台可有效模拟高速磁浮列车绝对位置传感器的运行环境,检测绝对位置传感器的静态/动态性能。此外,通过线性驱动装置驱动无源定位标志板在绝对位置传感器上方运行,还可检测无源定位标志板在不同高度下的定位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试验平台台通过搭载感应环线系统车载发射天线,并沿着铺设于天线下方感应环线移动,实现天线相对/绝对位置的测量。发射天线可根据实际使用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用于评估不同高度条件下所设计感应环线系统的定位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本发明的方案可实现相对位置传感器、绝对位置传感器和车载发射天线的匀速运行测试、变速运行测试、折向运行测试,以及实现相对位置传感器竖直变间隙测试、长定子单元变间隙测试、车载发射天线竖直变间隙测试,有效的提高了本发明的测试项目,保证了本发明的测试全面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试验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试验平台的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台的主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台的后视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台的仰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承主体的结构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加强筋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定位件的结构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加强筋结构的结构图;
图1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长定子组件的结构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的主视图;
图1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基座的结构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基座支撑的结构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线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包括:支撑台1,安装在支撑台1上的承载单元2、长定子单元3、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和控制单元6,支撑在承载单元2上的相对位置传感器7、无源定位标志板8和车载发射天线9。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定子单元3和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位于承载单元2的一侧,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位于承载单元2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位置传感器7与长定子单元3相对的位于长定子单元3的上方;在承载单元2的驱动作用下,可驱使相对位置传感器7在长定子单元3的上方往复移动,以实现相对位置传感器7对长定子单元3的检测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无源定位标志板8位于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的上方;在承载单元2的驱动作用下,可驱使无源定位标志板8相对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往复移动,进而实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对无源定位标志板8的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载发射天线9与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相对的位于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的上方,在承载单元2的驱动作用下,可驱使车载发射天线9相对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作往复移动,进而实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对车载发射天线9位置的检测。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的方案可同时实现相对位置传感器、绝对位置传感器、交叉感应环线单元的定位检测,其承载效率高,且能够满足多种定位装置的同时检测,有效的实现对不同定位装置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可通过横向对比出不同定位装置的定位性能。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单元2包括:线性导轨21,线性驱动装置22,分别与线性导轨21和线性驱动装置22相连接的承载台23。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导轨21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如两个);线性驱动装置22位于相邻的线性导轨21之间,且其驱动方向与线性导轨21相平行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驱动装置22采用的是直线电机,其用于产生磁场的定子处于线性导轨21之间,而动子与承载台23相连接,进而实现对承载台23的线性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驱动装置22的运动速度可达到10km/h。通过上述设置有效保证了本发明的高速运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台23与线性导轨21滚动连接。通过采用滚动连接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承载台23与线性导轨21之间的摩擦,相较于滑动连接的方式,可使得线性驱动装置22的驱动效率更高,整个装置的运行速度和使用寿命也会更优。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通过同一个线性驱动即可实现多种定位装置精度的分别测量,实现了多种定位装置在同一基准上的对比测量,其满足了结构简单、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同时,更加充分的模拟出了多种定位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环境和状态,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仿真性能和全方位测量的能力。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台23作为承载其他结构沿导轨运行的主体部分,其包括:支承主体231,第一支承连接部232,第二支承连接部233,导向轮234。其中,沿支承主体231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承连接部232和第二支承连接部233与支承主体23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沿支承主体231的长度方向,导向轮234在支承主体231的下侧具有间隔的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支承主体231与其他结构的连接,进而将支撑主体111设置为规则外形。进而,支承主体231呈矩形体结构。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向轮234与线性导轨21的侧面相互接触的滚动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就通过采用导向轮与导轨侧面滚动接触的方式,可实现支承主体与导轨之间的连接和支撑作用外,还可通过侧边连接的方式,实现对支承主体的稳定定位,有效的避免了支承主体沿导轨移动时的水平晃动,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运行精度。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向轮234的转轴支承主体231相垂直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234的转轴与支承主体231相互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主体231上设置有四个导向轮234,其两两对称的位于支承主体231是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缩小体积的作用,使得线性导轨21位于导向轮23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主体231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与线性驱动装置22相连接的安装凹槽231a,从而可实现承载台23被自由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凹槽231a设置于支承主体231的中间位置,且导向轮234在安装凹槽的相对两侧分布。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支承主体231的对称设置,这样其可以实现在线性导轨上质量分布的均匀,进而对保证承载台的运行稳定有益。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向轮234的外环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环状凹槽2341,线性导轨21的侧面与环状凹槽2341形状相匹配的设置有连接凸台2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运行的稳定,进而导向轮234的结构均设置为一致的。因此,导向轮234上的环状凹槽2341的结构也设置为一样的,这样对于保证整个承载台23的安装稳定有益。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导向轮234上设置环状凹槽,以及导轨侧面上设置连接凸台的方式,可方便的实现导向轮与导轨的稳定嵌合,这样在保证了导轨的支撑作用下,还有效的保证了导向轮的安装和限位稳定。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环状凹槽234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三角形、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凹槽234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了梯形,从而方便其安装在导轨上时的自定位,进而有效保证支承主体的运行精度。当然,环状凹槽2341的截面形状还可设置为三角形、矩形中的一种,也可以设置为三角形、矩形的组合或梯形与矩形的组合,只要能够满足其运行需要即可。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导向轮与线性导轨侧面相连的方式,有效的实现了承载台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准确定位,在保证了安装和运行精度的同时,还有效的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承载台本身的结构重量,提高了承载台的有效载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向轮234所采用的转轴可设置为曲轴。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轮234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部分,中间连接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其中,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分别与中间连接部分的相对两端垂直的设置,且第一转轴部分和第二转轴部分位于中间连接部分的相对两侧,进而,这样可以通过第一转轴部分与支承主体231固定连接,第二转轴部分与转向轮234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转轴部分与支承主体231相互连接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轴部分以使得转向轮234在水平方向实现位置的调整,这样就可以灵活的调整转向轮234与线性导轨之间的连接间隙,以及调整支承主体231相对线性导轨的位置,从而实现承载台23与线性导轨上的稳定连接,以及承载台相对线性导轨的安装精度。当然,还可实现承载台23质量在线性导轨上的均衡分配,进而对本发明的运行稳定性更有益。此外,为实现第一转轴位置的稳定,还可通过设置限位件,以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恒定。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支承主体231上设置有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重结构c在支承主体231上规则的排列设置有多个,具体的,在支承主体231下侧的安装凹槽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凹槽状的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重结构c为凹槽结构,其由支承主体231的下侧面起始,向靠近上侧面的方向自由延伸。由于支承主体231是用于支承其他结构的主体部分,进而减重结构在支承主体231上设置时的延伸深度是根据其结构强度所设置的。
结合图5、图6、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承连接部232包括:第一竖直驱动2321,安装在第一竖直驱动2321上的第一定位结构2322,用于连接第一竖直驱动2321和支承主体231的第一固定座23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直驱动2321用于驱动第一定位结构2322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第一定位结构2322的竖直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直驱动2321为电动结构,且通过第一固定座2323的固定连接作用实现与支承主体231的端部固定。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座2323包括:第一竖直板2323a,第一水平板2323b和第一加强板2323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2323c并排的设置有多个(如2个、3个等)。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加强板2323c有效的增强了第一竖直板2323a和第一水平板2323b之间的连接刚度,进而对保证第一固定座2323的结构强度有利,此外,还对保证第一固定座2323上安装基准面的结构精度有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竖直板2323a与第一水平板2323b相互垂直的连接。其中,第一水平板2323b与第一竖直板2323a的下端相互固定连接,且在第一水平板2323b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支承主体231端部相互连接的限位凹槽。通过上述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第一固定座与支承主体231的定位安装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板2323c分别与第一竖直板2323a和第一水平板2323b相互垂直的连接,并且第一加强板2323c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有三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减轻第一固定座的整体质量,在第一竖直板2323a和第一加强板2323c上还分别设置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加强板2323c上的减重结构c为贯穿第一加强板2323c的通孔,且通孔的形状可根据第一加强板的外形相适配的设置,例如,第一加强板为三角形,则减重结构c的形状也设置为三角形,这样使得第一加强板呈中空的环状结构,在实现了对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的加强作用的情况下,进一步达到了减轻重量的效果。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竖直板2323a上的减重结构c为凹槽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竖直板2323a上,减重结构c在第一竖直板2323a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第一竖直板2323a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结构2323a1。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要形成的第一加强筋结构2323a1的形状,可相应的调整凹槽结构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这样通过将其规则的排列布置即可形成“田”字型的加强筋结构,在实现减重的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第一竖直板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结构2323a1处于第一水平板的上方位置,这样对于第一竖直驱动2321的准确稳定安装更为有益。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定位结构2322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第一定位部分2322a和第二定位部分232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分2322a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包括:主框体和设置在主框体中的分隔板。通过设置多个分隔板还可起到增强结构的强度,在保证第一定位部分2322a结构重量轻的同时,有效的增加整体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设置形状和设置大小可根据所要安装的装置所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定位部分2322a中设置分隔板的方式可将整个主框体分隔成多个用于安装相对位置传感器7的安装位,以使得相对位置传感器7实现在长定子单元3中存在间隙时的测量连续,以保证其与实际应用中的安装方式相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降低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结构,还选择性的在第一定位部分2322a上设置有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重结构c为通孔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分2322b为长条状板状结构,其一端与第一定位部分2322a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方向延伸,且与无源定位标志板8相互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不同的定位部分可实现不同装置的安装,以增加装置的安装位和实现本发明的使用灵活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分2322b上还设置有肋板,用于加强第二定位部分2322b和第一定位部分2322a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分2322b上同样设置有减重结构c,通过设置减重结构c进一步有效的降低了第二定位部分2322b的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定位部分2322b上设置的减重结构c均为通孔结构。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定位部分2322a通过第一连接定位件a与第一竖直驱动2321的活动块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定位件a包括:第一安装板a1,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板a1同一侧的多个条状凸起a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竖直方向,条状凸起a2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且条状凸起a2之间的间隔与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高度相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a1上还设置有减重结构c。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减少第一连接定位件a的质量以提高第一竖直驱动的驱动效率。
通过上述设置,在第一竖直驱动上设置第一连接定位件a的方式连接第一定位部分2322a,可有效的保证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定性,有效的消除了第一定位部分2322a在第一竖直驱动2321上的安装难度。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定位件a上设置条状凸起a2的方式,其不仅结构简单,且可有效的起到支撑作用,非常有效的抑制第一定位部分在承重时发生向下滑移的弊端。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支承连接部233包括:第二竖直驱动2331,安装在第二竖直驱动2331上的第二定位结构2332,用于连接第二竖直驱动2331和支承主体231的第二固定座23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竖直驱动2331用于驱动第二定位结构2332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第二定位结构2332的竖直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竖直驱动2331为电动装置,且通过第二固定座1233的固定连接作用实现与支承主体231的端部固定。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竖直驱动2331的行程与第一竖直驱动2321的行程是可以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竖直驱动2331的行程是大于第一竖直驱动2321的行程的。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固定座2333包括:第二竖直板2333a,第二水平板2333b和第二加强板2333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板2333c并排的设置有多个(如2个、3个等)。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2333c有效的增强了第二竖直板2333a和第二水平板2333b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对保证第二固定座2333的结构强度有利,此外,还对保证第二固定座2333上安装基准面的结构精度有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竖直板2333a与第二水平板2333b相互垂直的连接。其中,第二水平板2333b在第二竖直板2333a相连接的位置与第二竖直板2333a的相对两端均是具有间隔的,这样,第二固定座2333与支承主体231相连接时,可通过第一竖直板1133a的下端和第二水平板2333b分别与支承主体231相固定,这样进一步增强了第二固定座2333与支承主体231相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第二竖直驱动2331的运行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板2333c分别与第二竖直板2333a和第二水平板2333b相互垂直的连接,并且第二加强板2333c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有三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减轻第二固定座的整体质量,在第二竖直板2333a和第二加强板2333c上海分别设置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第二加强板2333c上的减重结构c为贯穿第二加强板2333c的通孔,且通孔的形状可根据第二加强板的外形相适配的设置,例如,第二加强板为三角形,则减重结构c的形状也设置为三角形,这样使得第二加强板呈中空的环状结构,在实现了对第二水平板和第二竖直板的加强作用的情况下,进一步达到了减轻重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二竖直板2333a上的减重结构c为凹槽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竖直板2333a上,减重结构c在第二竖直板2333a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第二竖直板2333a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二加强筋结构2333a1。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要形成的第二加强筋结构2333a1的形状,可相应的调整凹槽结构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结构为矩形结构,这样通过将其规则的排列布置即可形成“十”字型的加强筋结构,在实现减重的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第二竖直板2333a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筋结构2333a1处于第二水平板的上方位置,这样对于第二竖直驱动2331的准确稳定安装更为有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竖直板2333a的其他位置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形状的减重结构c,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整个固定座的质量。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定位结构2332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相互垂直的设置。其中,在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之间还设置有肋板,用以加强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结构2332中所包含的第一板体2332a、第二板体2332b和肋板均设置有减重结构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支承连接部233上设置的减重结构c均为凹槽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上设置的减重结构c规则的设置。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竖直驱动232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定位结构2322位置的传感器组件,以及在第二竖直驱动2331上同样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定位结构2332位置的传感器组件。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支承主体231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边条结构231b。在本实施方式中,边条结构231b呈“凹”型结构,其开口方向朝向支承主体231的下侧,且边条结构231b的边缘与支承主体231的上边缘和侧边缘相对齐的设置。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单元2还包括:缓冲结构24、位移测量结构25、第一限位组件26和第二限位组件27。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24在线性导轨2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其一端与线性导轨21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台23相对的与线性导轨2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24可采用折叠皮套或压缩弹簧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24的弹性力是可调整的。
通过上述设置,在线性导轨的相对两端设置缓冲结构24可实现测试过程中的变速测试和折返测试,尤其是可通过缓冲结构模拟出刹车状态下的速度变化快的情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而使得本方案对复杂运行状态的定位测试更为准确全面。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位移测量结构25包括:与线性导轨21平行设置的测量尺251和固定在承载台23上的探头252。在本实施方式中,探头252与测量尺25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移测量结构25可采用光栅尺组件或磁栅尺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测量尺251固定在支撑台1上,且处于线性导轨21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保证测量尺251的安装精度和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测量尺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条。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组件26包括:在线性导轨21下方间隔设置的微动开关261,以及安装在承载台23上间隔设置的触杆262。在本实施方式中,微动开关261在测量尺251相对两端的端部位置设置,而触杆262在承载台23上间隔的设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组件26实现了对承载台极限位置的限制,保证了本发明的运行安全。此外,通过采用微动开关,其可在触发后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断电,响应更为快速灵敏,对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安全性有益。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限位组件27包括:在线性导轨21下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271,以及安装在承载台23上的挡片2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27实现对线性驱动装置22的运行的起始位置进行标定,有效的保证了本发明的测量有效性。此外,通过在支承主体231上设置的边条结构231b进一步对保证支承主体231在起始位置时挡片272与光电传感器271的对齐有益。
结合图1、图2和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长定子单元3包括:沿线性排列的多个长定子组件31。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定子单元3与线性导轨21相平行的设置,用以保证相对位置传感器7运行路径与长定子单元3保持一致,以提高本发明的检测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定子组件31包括:长定子结构311,用于与长定子结构311相连接的位置调整装置312。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定子结构311通过定子支撑座313支撑在支撑台1上。位置调整装置312同样连接在定子支撑座313上,进而位置调整装置312即可根据需要驱动长定子结构311来回移动以调整相邻的长定子结构311之间的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支撑座313用于调整长定子结构311与相对位置传感器7之间的间隔,以及用于调整长定子结构311与相对位置传感器7的平行度。定子支撑座313包括:第一支承板3131,与第一支承板3131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承板3132,支承在第二支承板3132的多个定子支承3133,与第一支承板3131相连接的多个调整支脚313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长定子结构311的长度方向,多个定子支承3133在第二支承板3132上间隔的设置,且定子支承3133上设置安装长定子结构311的定子安装槽3133a。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支脚3134与第一支承板3131螺纹连接,用于调整第一支承板3131的高度和倾斜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支脚3134包括:杆体和在杆体一端设置的垫脚。其杆体上设置有螺纹用于与第一支承板3131螺纹连接,从而可方便调整垫脚相对第一支承板3131的距离,以实现对第一支承板3131高度和倾斜程度的灵活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支脚3134在第一支承板3131上规则的设置有多个(例如,四个、六个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装置312可直接与第二支承板3132相连接,用于驱动长定子结构311实现位置变化。当然,位置调整装置312也可以与长定子结构311相连接的驱动其改变位置,此外,长定子结构311与定子支承3133滑动连接,方便实现相邻长定子结构311的间隔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支承3133为长条状结构,其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安装槽3133a位于定子支承3133的中部位置,该定子安装槽3133a的截面形状与长定子结构311的截面形状是相匹配的,进而能够使得长定子结构311与定子安装槽3133a相匹配的滑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方案中,为实现长定子结构311之间间隙的调整,可在每个定子支撑座313上分别设置位置调整装置312,以实现位置的灵活调整。
结合图1、图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包括:基座51,在基座51上设置有线槽52,在线槽52中间隔排列的定位块53,导线单元和基座盖板5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块53为矩形块状结构,其设置在线槽52中,则将线槽52的部分空间所占据。进而,定位块53在线槽52中规则排列以使得线槽52被分割成规则环状的网状槽,进而方便导线单元的布置。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51为方便其安装可将其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可采用基座支撑511安装在支撑台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支撑51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承载板5111和第二承载板5112。第一承载板5111和第二承载板5112可以是固定连接的,也可以是通过驱动结构相互连接的。基座51则支承在第二承载板51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板5111上也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支脚,以实现其水平和高度的调整。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单元包括:五组相互交叉设置的交叉环线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基准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环线每隔一个步长交叉一次。具体的,五组交叉环线分别为:第一交叉环线SG0、第二交叉环线G0、第三交叉环线G1、第四交叉环线G2和第五交叉环线G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交叉环线SG0为用于相对位置检测的。进而,第一交叉环线SG0与第二交叉环线G0的步长相同且相位相差90°(即错开半个步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交叉环线G0、第三交叉环线G1、第四交叉环线G2和第五交叉环线G3的步长互不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交叉环线SG0、第二交叉环线G0的交叉点距离为500mm,即第一交叉环线SG0、第二交叉环线G0步长为500mm,通过将信号G0/SG0细分10份后,精度为50mm,满足6度要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交叉环线SG0、第二交叉环线G0和基准线R进行相对位置检测。采用第三交叉环线G1、第四交叉环线G2和第五交叉环线G3进行绝对位置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交叉环线、第二交叉环线、第三交叉环线、第四交叉环线和第五交叉环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交叉环线G1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开关。在进行绝对位置检测时,该开关为闭合时,同时通过第三交叉环线G1、第四交叉环线G2和第五交叉环线G3进行组合检测,若开关为断开时,通过第四交叉环线G2和第五交叉环线G3进行组合检测。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绝对位置检测过程的灵活切换,保证了检测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此外,还可在第四交叉环线G2或第五交叉环线G3上设置开关,以实现其他组合方式的灵活切换,以进一步验证其他组合方式的定位精度。
此外,还可在各个交叉环线(第一交叉环线、第二交叉环线、第三交叉环线、第四交叉环线和第五交叉环线)上均设置开关,以实现各个交叉环线交替实现故障的诊断,能够有效的判断出各个交叉环线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单元6包括:电源部分和数据采集及处理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分包括配电柜、变频电源和24V/5V弱点电源,用于对承载单元2、长定子单元3、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相对位置传感器7和车载发射天线9供电。数据采集及处理部分用于与对承载单元2、长定子单元3、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相对位置传感器7和车载发射天线9分别电连接,用于控制、采集和处理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1),安装在所述支撑台(1)上的承载单元(2)、长定子单元(3)、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和控制单元(6),支撑在所述承载单元(2)上的相对位置传感器(7)、无源定位标志板(8)和车载发射天线(9);
所述长定子单元(3)和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位于所述承载单元(2)的一侧,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位于所述承载单元(2)的另一侧;
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7)与所述长定子单元(3)相对的位于所述长定子单元(3)的上方;
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8)位于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的上方;
所述车载发射天线(9)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相对的位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的上方;
所述承载单元(2)包括:线性导轨(21),线性驱动装置(22),分别与所述线性导轨(21)和所述线性驱动装置(22)相连接的承载台(23),缓冲结构(24);
所述承载台(23)与所述线性导轨(21)滚动连接;
所述缓冲结构(24)在所述线性导轨(2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线性导轨(21)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台(23)相对的与所述线性导轨(21)滑动连接;
所述长定子单元(3)包括:沿线性排列的多个长定子组件(31);
所述长定子组件(31)包括:长定子结构(311),用于与所述长定子结构(311)相连接的位置调整装置(312);
所述位置调整装置(312)可驱动所述长定子结构(311)沿排列方向移动,用于调整相邻所述长定子结构(311)之间的间隔;
所述承载单元(2)驱动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7)在所述长定子单元(3)的上方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7)对所述长定子单元(3)的检测定位;
所述承载单元(2)驱动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8)相对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绝对位置传感器单元(4)对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8)的检测;
所述承载单元(2)驱动所述车载发射天线(9)相对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作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对所述车载发射天线(9)位置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导轨(21)相互平行且具有间隔的设置有多个;
所述线性驱动装置(22)位于相邻的所述线性导轨(21)之间,且其驱动方向与所述线性导轨(21)相平行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23)包括:支承主体(231),第一支承连接部(232),第二支承连接部(233),导向轮(234);
沿所述支承主体(23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承连接部(232)和所述第二支承连接部(233)与所述支承主体(23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
沿所述支承主体(231)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轮(234)在所述支承主体(231)的下侧具有间隔的设置;
所述导向轮(234)与所述线性导轨(21)的侧面相互接触的滚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234)的转轴所述支承主体(231)相垂直的设置;
所述导向轮(234)的外环面上设置有连续的环状凹槽(2341),所述线性导轨(21)的侧面与所述环状凹槽(2341)形状相匹配的设置有连接凸台(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连接部(232)包括:第一竖直驱动(2321),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驱动(2321)上的第一定位结构(232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驱动(2321)和所述支承主体(231)的第一固定座(2323);
所述第一竖直驱动(232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322)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322)的竖直高度;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322)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相对位置传感器(7)的第一定位部分(2322a)和用于安装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8)的第二定位部分(2322b);
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为矩形框架结构;
所述第二定位部分(2322b)为长条状板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无源定位标志板(8)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通过第一连接定位件(a)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2321)的活动块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定位件(a)包括:第一安装板(a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a1)同一侧的多个条状凸起(a2);
沿竖直方向,所述条状凸起(a2)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且所述条状凸起(a2)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的高度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连接部(233)包括:第二竖直驱动(2331),安装在所述第二竖直驱动(2331)上的第二定位结构(233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竖直驱动(2331)和所述支承主体(231)的第二固定座(2333);
所述第二竖直驱动(233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332)沿竖直方向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332)的竖直高度;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332)为轴对称结构,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竖直驱动(2331)相连接的第一板体(2332a)和用于与所述车载发射天线(9)相连接的第二板体(2332b);
所述第一板体(2332a)和第二板体(2332b)相互垂直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主体(231)、所述第一固定座(2323)、所述第二固定座(2333)、所述第一定位部分(2322a)、所述第二定位部分(2322b)、所述第一安装板(a1)、所述第一板体(2332a)和所述第二板体(2332b)上均设置有减重结构(c);
所述减重结构(c)为通孔、凹槽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323)包括:第一竖直板(2323a),第一水平板(2323b)和第一加强板(2323c);
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与所述第一水平板(2323b)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2323c)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和所述第一水平板(2323b)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减重结构(c)在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和所述第一加强板(2323c)上分别设置;
在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上,所述减重结构(c)在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所述第一竖直板(2323a)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加强筋结构(2323a1);
所述第二固定座(2333)包括:第二竖直板(2333a),第二水平板(2333b)和第二加强板(2333c);
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与所述第二水平板(2333b)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第二加强板(2333c)分别与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和所述第二水平板(2333b)相互垂直的连接;
所述减重结构(c)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333c)上分别设置;
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上,所述减重结构(c)在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一侧的至少部分位置上规则布置,以使所述第二竖直板(2333a)的一侧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二加强筋结构(2333a1)。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2)还包括:位移测量结构(25)、第一限位组件(26)和第二限位组件(27);
所述位移测量结构(25)包括:与所述线性导轨(21)平行设置的测量尺(251)和固定在所述承载台(23)上的探头(252);
所述探头(252)与所述测量尺(251)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6)包括:在所述线性导轨(21)下方间隔设置的微动开关(261),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台(23)上间隔设置的触杆(262);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27)包括:在所述线性导轨(21)下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271),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台(23)上的挡片(27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感应环线单元(5)包括:基座(51),在所述基座(51)上设置有线槽(52),在所述线槽(52)中间隔排列的定位块(53),导线单元和基座盖板(54);
所述导线单元包括:五组相互交叉设置的交叉环线和一组平行设置的基准线;
所述交叉环线每隔一个步长交叉一次,其中,第一交叉环线与第二交叉环线的步长相同且相位相差90°,第二交叉环线、第三交叉环线、第四交叉环线和第五交叉环线的步长互不相同。
CN202111678923.9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Active CN1144863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8923.9A CN114486303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8923.9A CN114486303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6303A CN114486303A (zh) 2022-05-13
CN114486303B true CN114486303B (zh) 2023-11-21

Family

ID=8150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8923.9A Active CN114486303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630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7274A2 (en) * 1984-09-29 1986-04-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sitioning device of magnetic suspension type
CN105034848A (zh) * 2015-07-07 2015-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非接触的磁浮列车定位装置及方法、磁浮列车
CN105301286A (zh) * 2015-09-22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的定位测速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平台及方法
CN105501256A (zh) * 2015-12-23 2016-04-2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组合测速定位装置
CN105905135A (zh) * 2016-04-20 2016-08-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定位测速系统及方法、磁浮列车
CN108891448A (zh) * 2018-07-12 2018-11-27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0225872A (zh) * 2017-01-27 2019-09-10 克朗斯股份公司 具有低磨损安装布置、用于长定子线性电动机系统的动子
CN110758474A (zh) * 2019-10-28 2020-02-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阵列光栅传感与交叉感应回线相结合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定位测速方法
CN11090766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磁悬浮列车定位测速装置模拟测试系统
CN111573288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磁浮传送装置
CN112172535A (zh) * 2020-10-16 2021-0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测高的方法
CN112710871A (zh) * 2021-01-08 2021-04-2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测速系统主机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JP2021135189A (ja) * 2020-02-27 2021-09-13 大銀微系統股▲分▼有限公司Hiwin Mikrosystem Corp. クイック測定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7274A2 (en) * 1984-09-29 1986-04-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sitioning device of magnetic suspension type
CN105034848A (zh) * 2015-07-07 2015-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非接触的磁浮列车定位装置及方法、磁浮列车
CN105301286A (zh) * 2015-09-22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的定位测速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平台及方法
CN105501256A (zh) * 2015-12-23 2016-04-2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组合测速定位装置
CN105905135A (zh) * 2016-04-20 2016-08-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定位测速系统及方法、磁浮列车
CN110225872A (zh) * 2017-01-27 2019-09-10 克朗斯股份公司 具有低磨损安装布置、用于长定子线性电动机系统的动子
CN108891448A (zh) * 2018-07-12 2018-11-27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0758474A (zh) * 2019-10-28 2020-02-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阵列光栅传感与交叉感应回线相结合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定位测速方法
CN11090766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磁悬浮列车定位测速装置模拟测试系统
JP2021135189A (ja) * 2020-02-27 2021-09-13 大銀微系統股▲分▼有限公司Hiwin Mikrosystem Corp. クイック測定モジュール
CN111573288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磁浮传送装置
CN112172535A (zh) * 2020-10-16 2021-0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测高的方法
CN112710871A (zh) * 2021-01-08 2021-04-2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测速系统主机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交叉感应回线的磁悬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龙志强,任永平,刘曙生,刘少克;传感器技术(第07期);第51-52、55页 *
长距离轨道车辆定位测速系统研究;张晓;张鼎;陈慧星;李云钢;;电气传动(第01期);第74-76、80页 *
高速磁悬浮列车测速与定位系统的设计;钱存元, 韩正之, 邵德荣, 谢维达;计算机工程(第03期);全文 *
高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的研究;吴 峻等;国 防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第33卷(第1期);第109-1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6303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4291B2 (en) Test bed and method for aerodynamic measurements on an object
CN101971471A (zh) 使用磁场的位置测量
CN103400603A (zh) 抗扭转并联双驱运动解耦伺服平台
CN114486303B (zh) 一种用于磁浮车测速定位系统的试验平台
KR100570445B1 (ko) 엑스-와이 스테이지 장치
CN114812986A (zh) 超导磁悬浮列车悬浮架的振动试验系统
CN202028928U (zh) 一种低载荷的高速xy工作台
CN106840712B (zh) 多用途悬架性能及耐久性试验台
CN103047338A (zh) 双层气浮正交解耦与二维柔性铰链角度解耦的电磁阻尼隔振器
CN103047344A (zh) 双层气浮正交解耦与滚动关节轴承角度解耦的磁浮隔振器
CN202614739U (zh) Smt网板检测装置
CN214843321U (zh) 三轴中空精密运动台
US3735495A (en) Mobile track survey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rade variations
CN115452428A (zh) 一种磁浮列车两点悬浮试验台
CN209615416U (zh) 一种龙门双驱结构
CN103062308A (zh) 双层气浮正交解耦与滚动关节轴承角度解耦的电涡流阻尼隔振器
CN108058030A (zh) 机床车头移动结构及机床
CN103217505B (zh) Smt网板检测装置
CN216593498U (zh) 一种用于高速磁浮定位测速传感器的检测平台
CN203025475U (zh) 一种换位机构
CN208601045U (zh) 一种xy龙门双驱动平台
CN105466343B (zh) 平面运动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209198044U (zh) 一种丝杆式汽车风洞天平台架电动移动系统
CN103062305A (zh) 双层气浮正交解耦与二维柔性铰链角度解耦的零刚度隔振器
CN110631754B (zh) 一种直线电机推力与推力波动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130000 No. 2001, Chang Ke Road, Changchun, Jilin

Patentee after: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No. 2001, Chang Ke Road, Changchun, Jilin

Patentee befor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XIANG MAGNETIC LEVIT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