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4671B -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4671B
CN114484671B CN202210138837.7A CN202210138837A CN114484671B CN 114484671 B CN114484671 B CN 114484671B CN 202210138837 A CN202210138837 A CN 202210138837A CN 114484671 B CN114484671 B CN 114484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preset
fresh air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8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4671A (zh
Inventor
黄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Xinlanghe Hva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Xinlanghe Hva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Xinlanghe Hva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Xinlanghe Hvac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88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4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4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4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二氧化碳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总控制器。所述人体传感器探测场覆盖门内和门外,并向总控制器传递探测信号。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并向总控制器传递探测信号。总控制器控制新风系统向室内供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供风装置,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总控制器包括:人数统计模块、新风控制模块、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本发明可以根据室内人数的变化,实时调节室内新风的供应关系及气流大小,从而一方面实现最优的电耗控制,一方面保障室内人员不会因为人员过多而感觉室内空气环境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新风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现在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室内新风系统一般都是由人为进行启闭和流量控制,如空调、送风机等。但是当用户或工作人员忙于其他事物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新风系统以相应调节室内的空气环境。这就导致,要么新风系统长期处于启动状态,严重浪费电能的同时也显著磨损了新风系统的构件,造成使用寿命的下降。或者新风系统不能及时启动,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或不能满足场景工作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二氧化碳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总控制器。所述人体传感器探测场覆盖门内和门外,并向总控制器传递探测信号。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并向总控制器传递探测信号。总控制器控制新风系统向室内供风。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通过主进风管向数个分进风管提供新风,所述分进风管的出风口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所述主进风管在供风装置与分进风管之间这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分进风管之间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连通负氧离子发生器,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上设有电控通气阀,所述电控通气阀与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分别与分进风管连通。所述过滤器进风端设有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出风端设有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分别与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分进风管沿气流方向,在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后端设有电控气流控制器。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与总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包括:人数统计模块、新风控制模块、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根据预设信息和人体传感器的探测信号分析室内当前人数,并发送至新风控制模块和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进行分析后,向负氧离子发生器、电控通气阀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探测信号进行分析后,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人体传感器的探测场覆盖门的内外部分,当有人进出门时,人体传感器将追踪到的人体运动轨迹发送至人数统计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进行如下熟人统计分析:
(1)获取预设人数信息A。
(2)设立虚拟场景,并在虚拟场景对应门的位置处设立虚拟线。
(3)自虚拟将虚拟场景分为室内和室外。
(4)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外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内时,记为人数+1。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内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外时,记为人数-1。
(5)每当有人数+1或-1时,将当前室内人数N=A(+1)*X+(-1)*Y作为当前人数,其中X为统计到的+1人次,Y为统计到的-1人次。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二氧化碳传感器的信息和当前室内人数N:当N超过第一阈值时,或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第二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一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关闭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实时接收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的流量信息L1、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的流量信息L2。并计算L=L1-L2,当L大于第三阈值时,向用户发送更换过滤器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负氧离子控制模块实时接收当前室内人数N,并计算P=T*S/N,其中S为预设的室内面积,T为预设启动间隔时间。当P大于预设第四阈值时,向负氧离子发生器、电控通气阀发送开启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二预设时间内不向负氧离子发生器、电控通气阀发送关闭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设有数个,并分别设置于:室内的贴近地面处,信息记为C1、离地30-40cm处,信息记为C2、离地100-120cm处,信息记为C3、离地150-180cm处,信息记为C3。总控制器包括: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当有C值高于预设第五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三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关闭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并计算Z1=C2-C1、Z2=C3-C1、Z3=C4-C1。当有Z值高于预设第六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四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发送关闭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包括沿分进风管截面方向设置的隔风板。所述隔风板上设有与分进风管的风道相匹配的透风孔。所述隔风板一侧板面上,在透风孔两侧沿分进风管截面方向设有齿带。所述分进风管内设有与齿带齿接的固定转轴齿轮,并在隔风板另一侧设有与隔风板滚动接触的固定转轴滚轮。所述分进风管外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齿带齿接。所述分进风管一侧在隔风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缓冲垫,另一侧在隔风板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包括新风流量控制,所述新风流量控制包括:根据接收的指令信息,向步进电机发送指令,使其带动驱动齿轮向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转数,从而带动隔风板相对分进风管进行左右移动,使透风孔与风道进行不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的变动,从而控制通过风道的出风量,实现对新风流量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中,在隔风板前后分别设有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的流量信息L3、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的流量信息L4,计算H=L4-L3,并进行如下判断: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步进电机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与风道的重合度提高。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降低扬程指令。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提高扬程指令。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步进电机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与风道的重合度降低。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之一:
1.本发明可以通过总控制器的智能分析,对室内进行自动的新风供应控制,从而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异性。
2.本发明可根据室内人数的变化,实时调节室内新风的供应关系及气流大小,从而一方面实现最优的电耗控制,一方面保障室内人员不会因为人员过多而感觉室内空气环境不适。
3.本发明可自动调节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启闭,使得室内空气保持合理的负氧离子含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室内新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电控气流控制器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的A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新风系统1、二氧化碳传感器2、人体传感器3、总控制器4。所述人体传感器3探测场覆盖门内和门外,并向总控制器4传递探测信号。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安装在室内,并向总控制器4传递探测信号。总控制器4控制新风系统1向室内供风。
如图2所示,所述新风系统1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通过主进风管101向数个分进风管104提供新风,所述分进风管104的出风口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所述主进风管101在供风装置与分进风管104之间这有过滤器102。所述过滤器102与分进风管104之间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108连通负氧离子发生器103,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108上设有电控通气阀107,所述电控通气阀107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106分别与分进风管104连通。所述过滤器102进风端设有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出风端设有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所述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分别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所述分进风管104沿气流方向,在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106后端设有电控气流控制器105。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105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4包括:人数统计模块、新风控制模块、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根据预设信息和人体传感器3的探测信号分析室内当前人数,并发送至新风控制模块和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进行分析后,向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电控通气阀107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和二氧化碳传感器2的探测信号进行分析后,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控制指令。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手动遥控方式,本发明采用总控制器对新风系统进行只能分析控制,从而实现对室内进行自动的新风供应控制,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异性。
此外,本发明独创性的引入室内人数统计分析的方式,使得本发明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内人数的变化,实时调节室内新风的供应关系及气流大小,从而一方面实现最优的电耗控制,一方面保障室内人员不会因为人员过多而感觉室内空气环境不适。
同时,本发明可自动调节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启闭,使得室内空气保持合理的负氧离子含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人体传感器3的探测场覆盖门的内外部分,当有人进出门时,人体传感器3将追踪到的人体运动轨迹发送至人数统计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进行如下熟人统计分析:
(1)获取预设人数信息A。
(2)设立虚拟场景,并在虚拟场景对应门的位置处设立虚拟线。
(3)自虚拟将虚拟场景分为室内和室外。
(4)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外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内时,记为人数+1。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内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外时,记为人数-1。
(5)每当有人数+1或-1时,将当前室内人数N=A(+1)*X+(-1)*Y作为当前人数,其中X为统计到的+1人次,Y为统计到的-1人次。
直接识别、分析室内人员数量需要设备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且需要分析软件具有非常高的智能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求对室内进行全区域监控。这就导致一方面软硬件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需要大数据的支撑以优化智能分析,同时分析误差还比较大。
而采用本发明分析方法,通过在门的位置处设立虚拟线,结合覆盖门内外的探测场,通过人体运动轨迹追踪,判断目标人体相对虚拟线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变化,判断室内人数的变化。因此,本发明人数统计模块的优点在于:1.只需要覆盖门位置的小范围监控区域,显著降低了探头的安装数量。2.分析过程简单清晰,无需复杂的智能分析模型和大数据支撑,软件成本较低。3.通过进出门的人次数,自动换算为当前室内人员数,统计数量精准,很少出现分析误差。4.通过门的人员一般一次仅为1-2人,因此软件识别和追踪的难度较低,显著降低了分析过程需要的硬件支持要求,进一步降低软硬件成本。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二氧化碳传感器2的信息和当前室内人数N:当N超过第一阈值时,或二氧化碳传感器2检测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第二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一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本发明新风启闭控制主要基于室内人数或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可在室内人数或室内二氧化碳浓过高时自动启动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从而向室内供入新风。
所述负氧离子控制模块实时接收当前室内人数N,并计算P=T*S/N,其中S为预设的室内面积,T为预设启动间隔时间。当P大于预设第四阈值时,向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电控通气阀107发送开启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二预设时间内不向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电控通气阀107发送关闭指令。本发明基于计算值P自动控制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电控通气阀107的启闭状态。不采用人数控制的原因在于负氧离子的浓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当在一个适当的及浓度范围内,才能让室内人员呼吸舒适。而直接探测负氧离子的浓度需要专业的实验室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因此在家居室内直接通过负氧离子的浓度控制,在现有技术的支撑下是显然困难的。因此本发明采用了特有的P值计算值控制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的启闭间隔时间,从而实现对室内负氧离子的浓度进行调控,可使得室内的负氧离子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当室内人数N为0时,P取值0,此时负氧离子发生器103关闭,至计算得到P值不为0时重新开始依计算间隔启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实时接收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的流量信息L1、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的流量信息L2。并计算L=L1-L2,当L大于第三阈值时,向用户发送更换过滤器102的信息。此时,可根据通过过滤器102的气流变化,判断过滤器102的阻塞情况,从而在过滤器102阻塞严重时,及时提醒用户更换过滤器102。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设有数个,并分别设置于:室内的贴近地面处,信息记为C1、离地30-40cm处,信息记为C2、离地100-120cm处,信息记为C3、离地150-180cm处,信息记为C3。总控制器4包括: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当有C值高于预设第五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三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
一般而言,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从地面至屋顶逐渐递减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可能会由于人员活动、人员组成等因素造成室内二氧化碳分布的不均衡。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如地面安装二氧化碳传感器2,但是有时可能是人体呼吸层,如离地150-180cm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此时现有技术不能及时控制新风系统向室内供应新风,进而造成室内人员呼吸不适。而采用本发明多层分布的二氧化碳传感器2安装方法,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及时向室内供入新风,保障室内人员的呼吸舒适性。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并计算Z1=C2-C1、Z2=C3-C1、Z3=C4-C1。当有Z值高于预设第六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四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
单一采用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控制因素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但是有时会出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本身不高,但是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层,这也是由于部分室内空间空气流动性差导致的。单一采用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控制因素时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长期没有置换的室内空气会混杂异味,导致呼吸不适。而引入本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浓度差调控因素即可有效缓解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的问题,同时基于二氧化碳浓度差也可避免在无人或人员较少时启动额外的非必要新风供应控制。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如图3-4所示,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包括沿分进风管104截面方向设置的隔风板1051。所述隔风板1051上设有与分进风管104的风道1041相匹配的透风孔1052。所述隔风板1051一侧板面上,在透风孔1052两侧沿分进风管104截面方向设有齿带1053。所述分进风管104内设有与齿带1053齿接的固定转轴齿轮1054,并在隔风板1051另一侧设有与隔风板1051滚动接触的固定转轴滚轮1055。所述分进风管104外设有步进电机1056,所述步进电机1056带动驱动齿轮1057转动,驱动齿轮1057与齿带1053齿接。所述分进风管104一侧在隔风板105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缓冲垫1059,另一侧在隔风板105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缓冲垫1058。
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包括新风流量控制,所述新风流量控制包括:根据接收的指令信息,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其带动驱动齿轮1057向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转数,从而带动隔风板1051相对分进风管104进行左右移动,使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进行不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的变动,从而控制通过风道1041的出风量,实现对新风流量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电控通气闸智能用于控制通风管道的启闭,无法实现对流量的控制。而现有技术对流量的控制往往通过控制鼓风机的扬程来进行,一方面该控制是对全局流量的调控,对于单一风道的流量控制难以精准。另一方面频繁改变鼓风机的扬程,对鼓风机的损伤较大。
而本发明电控气流控制器105通过控制隔风板1051上的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的重合程度,一方面可以控制风道1041的连通/阻断关系,另一方面可控制透过透风孔1052的流量,从而对风道1041输出的新风流量进行调控,调控精度较高,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7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所述风道1041中,在隔风板1051前后分别设有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1042、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1043。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1042的流量信息L3、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1043的流量信息L4,计算H=L4-L3,并进行如下判断: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的重合度提高。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降低扬程指令。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提高扬程指令。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的重合度降低。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本发明电控气流控制器105的输出流量进行进一步精确化控制,尤其是在启动负氧离子发生器时,不够精确的流量输送很可能导致室内负氧离子的浓度处于不当的范围内,造成人员呼吸不适。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1)、二氧化碳传感器(2)、人体传感器(3)、总控制器(4);所述人体传感器(3)探测场覆盖门内和门外,并向总控制器(4)传递探测信号;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安装在室内,并向总控制器(4)传递探测信号;总控制器(4)控制新风系统(1)向室内供风;
所述新风系统(1)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通过主进风管(101)向数个分进风管(104)提供新风,所述分进风管(104)的出风口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所述主进风管(101)在供风装置与分进风管(104)之间这有过滤器(102);所述过滤器(102)与分进风管(104)之间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108)连通负氧离子发生器(103),负氧离子发生器进风管(108)上设有电控通气阀(107),所述电控通气阀(107)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106)分别与分进风管(104)连通;所述过滤器(102)进风端设有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出风端设有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所述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分别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所述分进风管(104)沿气流方向,在负氧离子发生器出风管(106)后端设有电控气流控制器(105);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105)与总控制器(4)信号连接;
所述总控制器(4)包括:人数统计模块、新风控制模块、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根据预设信息和人体传感器(3)的探测信号分析室内当前人数,并发送至新风控制模块和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所述负氧离子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进行分析后,向负氧离子发生器(103)、电控通气阀(107)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根据室内当前人数和二氧化碳传感器(2)的探测信号进行分析后,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包括沿分进风管(104)截面方向设置的隔风板(1051);所述隔风板(1051)上设有与分进风管(104)的风道(1041)相匹配的透风孔(1052);所述隔风板(1051)一侧板面上,在透风孔(1052)两侧沿分进风管(104)截面方向设有齿带(1053);所述分进风管(104)内设有与齿带(1053)齿接的固定转轴齿轮(1054),并在隔风板(1051)另一侧设有与隔风板(1051)滚动接触的固定转轴滚轮(1055);所述分进风管(104)外设有步进电机(1056),所述步进电机(1056)带动驱动齿轮(1057)转动,驱动齿轮(1057)与齿带(1053)齿接;所述分进风管(104)一侧在隔风板(105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缓冲垫(1059),另一侧在隔风板(1051)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缓冲垫(1058);
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包括新风流量控制,所述新风流量控制包括:根据接收的指令信息,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其带动驱动齿轮(1057)向预设方向转动预设转数,从而带动隔风板(1051)相对分进风管(104)进行左右移动,使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进行不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的变动,从而控制通过风道(1041)的出风量,实现对新风流量的控制;
所述风道(1041)中,在隔风板(1051)前后分别设有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1042)、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1043);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第三电子气体流量计(1042)的流量信息L3、第四电子气体流量计(1043)的流量信息L4,计算H=L4-L3,并进行如下判断: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的重合度提高;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大于预设第六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降低扬程指令;
当L4低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供风装置发送提高扬程指令;
当L4高于预设流量且H低于预设第七阈值,则向步进电机(1056)发送指令,使得透风孔(1052)与风道(1041)的重合度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3)的探测场覆盖门的内外部分,当有人进出门时,人体传感器(3)将追踪到的人体运动轨迹发送至人数统计模块;所述人数统计模块进行如下人数统计分析:
(1)获取预设人数信息A;
(2)设立虚拟场景,并在虚拟场景对应门的位置处设立虚拟线;
(3)自虚拟将虚拟场景分为室内和室外;
(4)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外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内时,记为人数+1;当有人体运动轨迹自室内越过虚拟线进入室外时,记为人数-1;
(5)每当有人数+1或-1时,将当前室内人数N=A+(+1)*X+(-1)*Y作为当前人数,其中X为统计到的+1人次,Y为统计到的-1人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制模块接收二氧化碳传感器(2)的信息和当前室内人数N:当N超过第一阈值时,或二氧化碳传感器(2)检测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第二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一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制模块实时接收第一电子气体流量计(109)的流量信息L1、第二电子气体流量计(110)的流量信息L2;并计算L=L1-L2,当L大于第三阈值时,向用户发送更换过滤器(102)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2)设有数个,并分别设置于:室内的贴近地面处,信息记为C1、离地30-40cm处,信息记为C2、离地100-120cm处,信息记为C3、离地150-180cm处,信息记为C4;总控制器(4)包括: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当有C值高于预设第五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三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室内新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模块实时接收C1、C2、C3、C4,并计算Z1=C2-C1、Z2=C3-C1、Z3=C4-C1;当有Z值高于预设第六阈值时,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启动指令,并至少在预设第四预设时间内不向供风装置、电控气流控制器(105)发送关闭指令。
CN202210138837.7A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Active CN114484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837.7A CN114484671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837.7A CN114484671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671A CN114484671A (zh) 2022-05-13
CN114484671B true CN114484671B (zh) 2024-01-09

Family

ID=8147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8837.7A Active CN114484671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4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7043A (zh) * 2022-05-19 2022-09-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新风机的方法及装置、新风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4175A (zh) * 2013-11-29 2014-02-26 广州同方瑞风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
KR101495481B1 (ko) * 2014-11-25 2015-02-23 서전엔지니어링(주) 재실인원 정보를 활용한 에너지절감 자동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094941U (zh) * 2017-05-11 2018-03-13 协鑫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新风换气机
CN207702670U (zh) * 2018-01-10 2018-08-07 深圳市恒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控制系统
CN109442695A (zh) * 2018-11-12 2019-03-08 清华大学 基于室内人数的空调及新风系统预测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37171A (zh) * 2021-05-18 2021-08-10 广州市夸特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高效智能新风系统以及高效智能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6693876U (zh) * 2022-02-15 2022-06-07 云南新朗和暖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4175A (zh) * 2013-11-29 2014-02-26 广州同方瑞风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
KR101495481B1 (ko) * 2014-11-25 2015-02-23 서전엔지니어링(주) 재실인원 정보를 활용한 에너지절감 자동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7094941U (zh) * 2017-05-11 2018-03-13 协鑫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新风换气机
CN207702670U (zh) * 2018-01-10 2018-08-07 深圳市恒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控制系统
CN109442695A (zh) * 2018-11-12 2019-03-08 清华大学 基于室内人数的空调及新风系统预测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37171A (zh) * 2021-05-18 2021-08-10 广州市夸特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高效智能新风系统以及高效智能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6693876U (zh) * 2022-02-15 2022-06-07 云南新朗和暖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671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0703B (zh) 一种基于人员定位检测的室内空气质量调控系统的调控方法
CN114484671B (zh)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CA2562062C (en) Damper control in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CN101968247B (zh) 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U266974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дачей воздуха в системе обработки воздуха
CN104033958A (zh) 一种空调器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12942A (zh) 一种实时调节新风量的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35648U (zh) 一种基于人数反馈调节的变风量新风系统
CN216693876U (zh) 一种室内新风控制系统
CN207702670U (zh) 一种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控制系统
CN114183897A (zh) 一种自动检测控制的暖通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540114A (zh) 一种室内环境优化提升暖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574759A (zh) 送风温度可调的高舒适度二次回风房间空调器
CN212457168U (zh) 一种与现有空调系统结合的氧气含量调节系统
CN110848838A (zh) 一种地下空间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64232U (zh) 管道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826257Y (zh) 室内新鲜空气调节系统
CN111071427A (zh) 一种船舶的集中智能空调系统
CN109883026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65610B (zh) 一种室内湿度控制方法
CN108548275A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系统
CN213656942U (zh) 全热交换系统
CN209893597U (zh) 一种实时调节新风量的空调控制系统
CN114655419A (zh) 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及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
CN207379013U (zh) 一种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