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1817B -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81817B CN114481817B CN202210276420.7A CN202210276420A CN114481817B CN 114481817 B CN114481817 B CN 114481817B CN 202210276420 A CN202210276420 A CN 202210276420A CN 114481817 B CN114481817 B CN 1144818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bearing
- bridge
- bearing platform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20—Equipment for shipping on coasts, in harbours or on other fixed marine structures, e.g. bollards
- E02B3/26—Fend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包括承台、防撞结构和缓冲件。承台用于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防撞结构和承台沿河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防撞结构朝向承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缓冲凹槽,承台上朝向防撞结构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凸台,缓冲凸台穿设在缓冲凹槽内。缓冲凸台的外表面和缓冲凹槽的内壁相间隔,缓冲凸台和缓冲凹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隔为缓冲间隔。缓冲件设置在缓冲间隔内。缓冲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缓冲凸台和缓冲凹槽的内壁。缓冲件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缓冲件能够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整体受力强度,吸收部分冲击力,并通过合理设计缓冲件的刚度,进而降低船舶撞击对承台的损害。进一步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船撞桥事故频发,国内船撞桥事故呈快速增长趋势,桥梁安全风险增加,部分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及社会影响。一部分原因是早期建设的桥梁,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和规范限制,船舶撞击力取值偏小,非通航孔桥墩未充分考虑船撞风险,导致结构强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航道升级、船舶吨位增大、船舶数量增加、桥位新设锚地等因素导致船舶撞击桥梁概率增大、船撞力增大,使得桥梁自身防御实际通行船舶的撞击能力偏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桥梁防撞能力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一种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包括承台、防撞结构和缓冲件,所述承台用于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所述防撞结构和所述承台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防撞结构位于所述承台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防撞结构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缓冲凹槽,所述承台上朝向所述防撞结构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凸台,所述缓冲凸台穿设在所述缓冲凹槽内,所述缓冲凸台的外表面和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相间隔,所述缓冲凸台和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隔为缓冲间隔;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缓冲间隔内,所述缓冲件连接在所述缓冲凸台和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缓冲件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桥梁承台防护结构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缓冲凸台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或两侧面上,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上形成有承载腔,所述承载件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缓冲间隔穿设在所述承载腔内,所述承载件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载腔的内壁相间隔形成承载间隔,所述承载间隔与所述缓冲间隔相连通,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间隔内,所述缓冲件连接在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承载腔的内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背向所述承台的一端的宽度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趋于减小,所述防撞结构的宽度方向为所述河道的宽度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包括平台和第一桩基,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缓冲凹槽,所述第一桩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桩基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河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包括台体和第二桩基,所述台体朝向所述防撞结构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缓冲凸台,所述第二桩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台体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桩基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河道内,所述第二桩基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桩基的直径。所述第一桩基为竖直桩或斜桩。
具体地,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上能够与所述河道水平面相交的侧面上,所述防护件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所述承台顶面周边,所述护栏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承台的预设最高通航水位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两个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承台相背对的两侧,所述承台相背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缓冲凸台,一所述缓冲凸台对应穿设在一所述缓冲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间隔的形状为“V”型、“W”型、“M”型或弧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为型钢缓冲件、橡胶缓冲件、复合材料缓冲件或阻尼器缓冲件。
具体地,若所述缓冲件为型钢缓冲件,所述型钢缓冲件在河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上述桥梁承台防护结构,桥梁原有的承台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在河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防撞结构并与承台间隔设置,缓冲件连接承台和防撞结构。防撞结构能够避免承台受到来自河道上下游的冲击,同时缓冲件不仅能够使承台和防撞结构协同受力,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整体受力强度。由于缓冲件自身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缓冲件能够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进而减轻承台受到的冲击力,降低撞击对承台的损害。进一步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由于缓冲凹槽和缓冲凸台的配合进一步扩大了防撞结构和承台之间的相对面积,使得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承台上,避免了局部冲击力过大对承台造成损害。而且缓冲凸台增加了承台和防撞结构之间在与河道长度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的接触面积。即使防撞结构沿河道的长度方向设置,也能够对从不同方向来的撞击产生防护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图4实施例中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实施例中的缓冲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0、承台;110、缓冲凸台;111、缓冲间隔;112、承载间隔;120、第二桩基;130、台体;200、防撞结构;210、第一桩基;220、平台;300、缓冲件;400、承载件;500、防护件;600、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包括承台100、防撞结构200和缓冲件300。承台100用于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防撞结构200和承台10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间隔设置,且防撞结构200位于承台100的一侧或两侧。防撞结构200朝向承台10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缓冲凹槽,承台100上朝向防撞结构2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凸台110,缓冲凸台110穿设在缓冲凹槽内。缓冲凸台110的外表面和缓冲凹槽的内壁相间隔,缓冲凸台110和缓冲凹槽的内壁之间的间隔为缓冲间隔111。缓冲件300设置在缓冲间隔111内。缓冲件300连接在缓冲凸台110和缓冲凹槽的内壁上。缓冲件300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桥梁原有的承台100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在河道的长度方向A上设置防撞结构200并与承台100间隔设置,缓冲件300的两端分别连接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防撞结构200能够避免承台100受到来自河道上下游的冲击,同时缓冲件300不仅能够使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协同受力,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的整体受力强度。由于缓冲件300自身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缓冲件300能够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进而减轻承台100受到的冲击力,降低撞击对承台100的损害。进一步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的结构可靠性和结构稳固性。
承台、防撞结构、缓冲件三者为一个系统,防撞结构与承台分离设置,不影响原有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在船撞工况下防撞结构与承台之间通过缓冲件可传力,既能消能缓冲,又能发挥原有桥梁结构的抗力。同时提出刚度分配理念,通过合理选取缓冲件的刚度和变形调节分配比例,使得防撞结构与承台充分发挥、协同受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300的一端连接在缓冲凸台110上,缓冲件的另一端与缓冲凹槽的内壁间隔。也可以将缓冲件300的一端连接在缓冲凹槽的内壁上,缓冲件的另一端与缓冲凸台110间隔。或者,缓冲件30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缓冲凸台110和缓冲凹槽的内壁上。缓冲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由于缓冲凹槽和缓冲凸台110的配合进一步扩大了防撞结构200和承台100之间的相对面积,使得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承台100上,避免了局部冲击力过大对承台100造成损害。而且缓冲凸台110增加了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之间在与河道长度方向A的相交方向上的接触面积。即使防撞结构20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设置,也能够对从不同方向来的撞击产生防护能力,进一步保证了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目前的桥梁项目维护中,要提升既有桥梁的防船撞性能,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结构性防撞设施。结构性防撞设施可分为柔性消能防撞设施、刚性防撞设施两大类。其中柔性消能防撞设施技术性高、产品性能可靠性验证困难、产品耐久性问题突出。刚性防撞设施多采用常规钢混材料,可靠性与耐久性均较高。但现有刚性防船撞设施的结构形式以分离式防撞结构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既有桥梁自身的防船撞能力,导致结构庞大,造价高昂。
本实施例中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通过缓冲件300控制连接刚度,充分利用既有桥梁承台100的抗力,让既有桥梁承台100与新增防撞结构200协同受力,以减少新增上下游的防船撞设施尺寸。采取刚性防船撞设计,可靠度高,耐久性好,后期维护工作量小。不影响既有桥梁结构受力,结构受力明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缓冲间隔111的形状为“V”型、“W”型、“M”型或弧形。缓冲凹槽和缓冲凸台110相互啮合能够提升并解决既有桥梁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船撞受力要求。缓冲间隔111的形状只要能够满足缓冲凹槽和缓冲凸台110呈现啮合的状态即可。
同时,参阅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300为型钢缓冲件、橡胶缓冲件、复合材料缓冲件或阻尼器缓冲件。当缓冲件300为型钢缓冲件时,可以在既有桥梁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之间通过不同的型钢构造连接,并设置相应的铰支座、弯曲型钢和钢桁架等,以保证连接构造传递不同的连接刚度和变形,并实现一定程度的耗能。型钢构件的数量和尺寸大小取决于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之间连接所需的刚度,不同的刚度可以传递不同的撞击力,此外整个型钢构件是一个柔性的结构,当船舶撞击防撞结构200时,型钢构件可以通过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
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型钢构件在河道的长度方向A上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的型钢构件一端连接缓冲凹槽的内壁,另一端连接缓冲凸台110。当防撞结构200受到撞击时,弧形的型钢构件能够朝向弧形的凸面发生形变,进而对撞击产生的冲击进行缓冲。型钢构件也可以为其他柔性结构,只要具有缓冲功能即可。整个型钢构件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和定期的检查,当出现破损时,可进行更换,且维护和更换造价较低。
当缓冲件300为橡胶缓冲件时。具体地,橡胶缓冲件包括橡胶块和支座。在既有桥梁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通过不同橡胶块和支座连接,满足结构一定的变形情况下,又能提供横向的轴压刚度和纵向的剪切刚度。橡胶块和支座在施工新增防撞结构200前,安装在既有桥梁承台100上。安装时可采用植筋方式。橡胶块的厚度和支座的型号需要根据传递的撞击力进行选取。橡胶块和支座还具有防水涂层。橡胶块和支座的工作环境潮湿甚至需要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因此在橡胶块和支座上设置防水涂层能够延长橡胶块和支座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橡胶缓冲件的使用成本。
当缓冲件300为阻尼器缓冲件时。在既有桥梁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通过不同阻尼器连接。阻尼器在防撞结构200和承台100之间传力的同时消耗撞击力产生的能量。阻尼器安装在既有桥梁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上,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大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之间的阻尼来达到消除撞击产生的冲击能量。
通过合理选取缓冲件刚度,使其既能传递撞击力,又能消耗吸能;缓冲件撞击损坏后,更换简单,为国内既有桥梁水中承台100防船撞性能提升提供新思路,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和实用性。针对不同桥墩、航道等级通过采取合适刚度的缓冲件300,调节两者的分配比例,使得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能够协同受力。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多种缓冲件能够使工程因地制宜进行缓冲件300的选择,缓冲件300还可以为复合材料缓冲件或其他材料的缓冲件,以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在缓冲件300的具体使用上,也可以采用多种缓冲件混合使用的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仅仅局限于使用一种缓冲件或一种缓冲件的结构形式。
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之间还能通过钢筋混凝土连接,进行连接时,对承台100进行部分凿除植筋,防撞结构200与承台100形成一个整体刚性防撞体系。
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还包括承载件400。承载件400设置在缓冲凸台110朝向承台100的一侧或两侧面上。缓冲凹槽的内壁上形成有承载腔。承载件40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穿过缓冲间隔111穿设在承载腔内。承载件400的外表面和承载腔的内壁相间隔形成承载间隔112。承载间隔112与缓冲间隔111相连通。缓冲件300设置在承载间隔112内,缓冲件300连接在承载件400和承载腔的内壁上。具体地,本实施中施工对象为桥梁,承载件400为牛腿结构。在缓冲凸台110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承载件400能够提高防撞结构200和承台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桥梁承台防护结构10在河道长度方向A和宽度方向B上的抗撞击能力。通常牛腿结构和橡胶缓冲件300组合使用。当承台100的纵向剪切刚度不足时,可通过在牛腿设置纵桥向的支座,提高承台100的纵向剪切刚度。
缓冲件300在承载间隔112内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前文所述,缓冲件300的一端连接在承载件400上,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承载腔的内壁间隔。也可以将缓冲件300的一端连接在承载腔的内壁上,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承载件400间隔。或者,缓冲件30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承载件400和承载腔的内壁上。缓冲件在承载间隔112内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选择。
参阅图1、图4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背向承台100的一端的宽度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趋于减小,防撞结构200的宽度方向B为河道的宽度方向。防撞结构200背向承台100的一端通常是面对水流的一端,而面对水流的一端宽度区域减小有利于降低水流冲击,也能降低和船舶正面撞击的概率。提高防撞结构200的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在重力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承台100在重力方向上的厚度。保证防撞结构200和承台10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及保证防撞结构200的防撞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防撞结构200在重力方向上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承台100在重力方向上的厚度。具体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选择判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承台100的宽度。防撞结构200的宽度不大于承台100能够减小水流阻力,降低被撞风险,提高防撞结构200的可靠性。如前文所述,防撞结构200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承台100的宽度。具体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选择判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包括平台220和第一桩基210。平台220朝向承台10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缓冲凹槽。第一桩基210的一端连接在平台220朝向河道的一侧面上,第一桩基210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河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桩基210的数量为多个,最外侧的第一桩基210至平台220边缘的距离不小于船艏的变形长度。以避免船舶在撞击防撞结构200时撞击到第一桩基210。多个第一桩基210之间的桩间距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尽量缩小桩间距,以缩小防撞结构200的体量,第一桩基210直径的确定一般根据计算要求。
进一步地,承台100包括台体130和第二桩基120。台体130朝向防撞结构20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凸台110。第二桩基120的一端连接在台体130朝向河道的一侧面上,第二桩基120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河道内。具体地,第二桩基120的直径一般大于或等于第一桩基210的直径。第一桩基210的直径和第二桩基120的直径差异化设置,需考虑增设第一桩基后对泄洪断面及通航的影响,需考虑调节承台100和防撞结构200的刚度分配,避免增大防撞结构200的体量提高工程造价。
具体地,防撞结构200还包括防护件500。防护件500设置在平台220上能够与河道水平面相交的侧面上。防护件500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当船舶撞击在防护件500上时,防护件500能够有效的吸收撞击能量和改变船舶的方向,继而保护防撞结构200。防护件500包括复合消能材料和橡胶护舷,护舷的布置间距和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还包括护栏600。护栏600设置在平台220用于背向河道的一侧面上。护栏600设置在承台100的顶面周边。护栏600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承台100的预设最高通航水位的高度。护栏600能够保证防撞结构200的高度范围大于船舶撞击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撞结构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撞结构20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分别设置在承台100相背对的两侧。承台100相背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缓冲凸台110。一缓冲凸台110对应穿设在一缓冲凹槽内。设置两个防撞结构200能够更加全面地保护承台100。具体地,两个防撞结构200在结构设计上可以根据实际防撞能力的需要进行差异化和精细化设计,进一步提高防撞结构2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造价。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例,防撞结构2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防撞结构200设置在承台100沿河道的长度方向A上的其中一侧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抵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抵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用于设置在河道内并承载桥体;
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和所述承台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防撞结构位于所述承台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防撞结构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缓冲凹槽,所述承台上朝向所述防撞结构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缓冲凸台,所述缓冲凸台穿设在所述缓冲凹槽内,所述缓冲凸台的外表面和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相间隔,所述缓冲凸台和所述缓冲凹槽内壁之间的间隔为缓冲间隔;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缓冲间隔内,所述缓冲件连接在所述缓冲凸台和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上,所述缓冲件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缓冲凸台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或两侧面上,所述缓冲凹槽的内壁上形成有承载腔,所述承载件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穿过所述缓冲间隔穿设在所述承载腔内,所述承载件的外表面和所述承载腔的内壁相间隔形成承载间隔,所述承载间隔与所述缓冲间隔相连通,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间隔内,所述缓冲件连接在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承载腔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缓冲件能够使所述承台和所述防撞结构协同受力,以提高所述桥梁承台防护结构的整体受力强度;所述承载件能够提高所述防撞结构和所述承台、之间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设置为牛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背向所述承台的一端的宽度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趋于减小,所述防撞结构的宽度方向为所述河道的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包括平台和第一桩基,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承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所述缓冲凹槽,所述第一桩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平台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桩基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河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包括台体和第二桩基,所述台体朝向所述防撞结构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缓冲凸台,所述第二桩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台体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桩基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河道内,所述第二桩基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桩基的直径;所述第一桩基为竖直桩或斜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平台上能够与所述河道水平面相交的侧面上,所述防护件受力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设置在所述承台顶面周边,所述护栏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承台的预设最高通航水位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两个所述防撞结构沿所述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承台相背对的两侧,所述承台相背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缓冲凸台,一所述缓冲凸台对应穿设在一所述缓冲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桥梁承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间隔的形状为“V”型、“W”型、“M”型或弧形;和/或
所述缓冲件为型钢缓冲件、橡胶缓冲件、复合材料缓冲件或阻尼器缓冲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6420.7A CN114481817B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76420.7A CN114481817B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81817A CN114481817A (zh) | 2022-05-13 |
CN114481817B true CN114481817B (zh) | 2024-03-12 |
Family
ID=8148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76420.7A Active CN114481817B (zh) | 2022-03-21 | 2022-03-21 |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8181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09462A (ko) * | 2004-07-23 | 2006-02-01 | 김동석 | 도로 방호 울타리용 충격흡수장치 |
KR20140062637A (ko) * | 2012-11-14 | 2014-05-26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충격흡수구조 |
CN204185762U (zh) * | 2014-10-31 | 2015-03-04 | 常州慧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保护桥梁承台的防撞体 |
CN208472566U (zh) * | 2018-06-04 | 2019-02-05 | 赣州市乌托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桥梁、道路的防撞护栏 |
CN213653050U (zh) * | 2020-08-12 | 2021-07-09 |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 对插式浮置道床 |
-
2022
- 2022-03-21 CN CN202210276420.7A patent/CN1144818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09462A (ko) * | 2004-07-23 | 2006-02-01 | 김동석 | 도로 방호 울타리용 충격흡수장치 |
KR20140062637A (ko) * | 2012-11-14 | 2014-05-26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충격흡수구조 |
CN204185762U (zh) * | 2014-10-31 | 2015-03-04 | 常州慧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保护桥梁承台的防撞体 |
CN208472566U (zh) * | 2018-06-04 | 2019-02-05 | 赣州市乌托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桥梁、道路的防撞护栏 |
CN213653050U (zh) * | 2020-08-12 | 2021-07-09 |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 | 对插式浮置道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81817A (zh) | 2022-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56096B (zh) | 一种悬浮式防船撞多层耗能装置 | |
CN108951483B (zh) | 一种组合型桥墩抗冲击装置 | |
CN104314051A (zh) | 一种系泊缓冲防船撞系统 | |
CN114775413A (zh) | 基于惯容隔震和摇摆的既有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 | |
CN114481817B (zh) | 桥梁承台防护结构 | |
CN110952505B (zh) | 桥墩防撞蓄能回弹滑动缓冲装置 | |
CN210315345U (zh) | 装配式桥梁桥墩防撞装置 | |
CN211312165U (zh) | 悬挑式空心桥台 | |
CN111088749A (zh) | 一种铁路桥梁被动防撞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3383136U (zh) | 一种桥梁用的高阻尼橡胶块与铅销组合的隔震限位装置 | |
CN111287072A (zh) | 一种为既有独柱墩桥梁增设的抗倾覆结构 | |
CN211772765U (zh) | 一种铁路桥梁防撞结构 | |
CN217948949U (zh) | 一种自适应桥墩防撞装置 | |
CN218621772U (zh) | 一种复合型桥墩防撞装置 | |
CN202530369U (zh) | 用于桥梁桥架的防撞装置 | |
CN220927724U (zh) | 一种自浮式桥墩防船撞装置 | |
CN211665557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 | |
CN214939208U (zh) | 一种桥墩防撞结构 | |
CN216130071U (zh) | 一种用于桥墩防护的防撞箱 | |
CN115182308B (zh) | 一种自适应水位桥墩防撞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8166713B (zh) | 一种桥墩警示防护装置 | |
CN210561897U (zh) | 一种消能波纹夹层防撞装置 | |
CN216690049U (zh) | 一种带有防碰撞结构的超高强混凝土板 | |
CN117248494B (zh) | 外海防灾用浮堤门、遮掩装置、作业方法及设计方法 | |
CN216973091U (zh) | 用于桥墩的浮动式防撞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