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8135A -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8135A
CN114478135A CN202210081837.8A CN202210081837A CN114478135A CN 114478135 A CN114478135 A CN 114478135A CN 202210081837 A CN202210081837 A CN 202210081837A CN 114478135 A CN114478135 A CN 114478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crops
soil conditioner
value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18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会云
陈紫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Jinwo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Jinwo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Jinwo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Jinwo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18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8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8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8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C09K17/18Prepolymer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17/32Prepolymers;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natural origin, e.g. cellulosic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杆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矿源黄腐酸钾70‑78份。本发明提供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防治作物丝苗烂根、改善根系、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土壤盐化状态。

Description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防治作物死苗烂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多年的“掠夺式”经营,咱们国家很多地区的土壤都出现了严重的板结、盐化、酸化、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生态不平衡等问题,土壤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老棚区的土壤。土壤生态的破坏,直接导致作物根系生长的微环境被破坏,作物根系生长不良;种植户通过增加施用化学肥料,想改善作物生长,但是越是增加施肥量,作物越是长不好,作物整体长势弱、免疫力差,很容易出现黄叶、落叶、病虫害等,作物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现有技术一,采用化学药剂闷棚杀菌预防作物病虫害,作物后期补充有益菌群;这种方法成本很高,而且防治病虫害效果不好,且由于经常使用化学药剂,作物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药效很不理想。为了达到高产,种植户通常盲目加大用药量和用肥量,导致土壤生态进一步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现有技术二,依赖化学药剂、氨基酸、腐殖酸、矿源黄腐酸钾、微生物菌、有机肥等,但是大多单独使用,即使组合使用,也仅局限在腐殖酸、微生物菌、氨基酸其中的两种物质。靠单一两种物质,实际应用效果不稳定;一方面物质单一效果不全面,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防治作物丝苗烂根、改善根系、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土壤盐化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剂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杆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矿源黄腐酸钾70-78份。
可选的,所述植物光合蛋白酶是植物光合蛋白酶粉剂,从河南省农科院购买。
可选的,所述矿源黄腐酸钾中黄腐酸含量≥55%,氧化钾含量≥12%,水不溶物≤0.2%。
可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可选的,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可选的,所述哈茨木霉菌的菌群数量是5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可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哈茨木霉菌在所述土壤改良剂中,是以孢子体状态附着在加益粉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称重好的物质,通过气力输送到干混机仓内,达到待混容量后关闭进料阀门;打开气动开关充气加压,气体以脉冲的形式自下而上与粉体物料掺透混合,使得带混粉料与气体完全渗透成悬浮状态后开始混合,此时洁净气体仍然以脉冲的形式从仓体底部气盘打出,推送粉气混合物料由底部中心向上,再沿着仓体四周向下快速混合运动;往复循环形成闭合的流动状态,按预设的时间完成混合。
可选的,所述物质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是经试管种子-摇瓶种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生产罐-储罐-喷雾干燥塔,制备成孢子体;所述喷雾干燥塔的塔高大于80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所述土壤改良剂在作物生育期,从作物定值开始按照每亩地1公斤/次,冲施、滴灌或/和淋根。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剂中包含有植物光合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矿源黄腐酸钾,矿源黄腐酸提供碳,植物光合蛋白酶提供酶,做到了碳、酶和复合菌的三效合一,碳为菌的存活提供了基质,菌弥补强化矿源黄腐酸的功效;酶弥补了菌见效慢的缺点,酶通过调理作物强化菌和碳的功效,另外菌和碳合在一起后,碳使得菌的存在环境更干燥,更有利于菌的保存,三种物质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大于三个单独使用的效果,在防治作物、改善根系、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消除盐化方面有突出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使用成本低,微生物生存时间长,经多地田间试验证明,有效改善作物根系,促发新根和毛细根的生长,促发新叶;防治死棵,对土传病毒如枯黄萎、疫病、茎基腐病、蔓枯病、根腐病有特效;而且,能够消除土壤盐化对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化学试剂,绿色环保,适用无公害种植和有机种植。
植物光合蛋白酶: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是一类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生根展叶、提高作物免疫系统、修复作物受伤细胞的生物酶制剂,属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产物、属于肉桂酸的衍生物,是小分子酚类物质。促进作物植保素酶PA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促进病斑修复;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展叶生根,由内而外综合调理作物长势,低温条件下效果依然显著。正常情况下2-4天即可见效,持效期约15天,生物菌剂正常7-10天才能见效,持效期约1个月,复配以后可以起到优势互补,速效兼长效。本发明土壤改良剂中植物光合蛋白酶,强化作物的抗病性,确保土壤改良剂中的菌群的稳定性。因为:微生物菌群受土壤条件影响比较大,而且菌群的所起作用效果较慢,如果土壤条件不好,比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温度低于10℃、土壤盐化严重,都会影响微生物菌的存活和繁殖,菌群就不会起到作用;光靠微生物菌不能满足作物快速恢复长势的需求;本发明植物光合蛋白酶见效快、效果稳定,可以弥补微生物菌起效慢、受土壤条件限制的不足。
矿源黄腐酸钾:天然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可以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提高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产量,改善口感。复配生物菌剂后,可以为生物菌的存活和复制提供营养物质,确保菌群数量。本发明矿源黄腐酸钾,黄腐酸含量≥55%,提高调理土壤的效果。
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既是药又是肥,通过占位、融合等原理有效抑制、杀死病原体,对真菌性土传病害有特效(作物死苗烂棵大多是真菌性病害引起),促进土壤氮磷钾的释放,减少固定,降低盐化。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平衡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目标产品,改善品质。枯草芽孢杆菌相对更侧重于生根,解淀粉芽孢杆菌相对更侧重于防治病害,所以两个复配最好。
哈茨木霉菌:为微生物杀菌剂,具有广谱性,主要防治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叶部由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高效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等,增强作物长势和抗病性。
本发明菌群总数量≥200亿/克,是原种,杂菌率均≤0.8%,能有效发挥菌群的作用和优势。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从作物秸秆或土壤中提取,本发明所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丛山东益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本发明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优于常规的电动搅拌机搅拌或人为掺混,使各种物料混合更均匀,更能保证成品效果的稳定性。所用生产设备名称为大功率双导杆气动搅拌机,采用此种工艺混合是为了均匀混合,保证各组分含量的统一性。
本发明提供的土壤改良剂在作物生育期使用,越早越好,一般在作物定值后就开始使用;在作物生育期确保使用2~4次效果最佳,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比较好的是在光照充足、气温在18~25℃下施用最佳;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冲施、滴灌、淋根,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1一年生辣椒12月份的根系图;
图2是试验2施用本发明产品和施用现有技术产品的作物生长对照图;
图3是试验3施用本发明产品和施用现有技术产品的作物生长对照图;
图4是试验4使用本发明产品前和施用本发明产品半个月后和一个月后的作物生长对照图;
图5是使用本发明产品前土壤PH值和使用本发明产品后土壤PH值对照图;
图6是使用本发明产品前土壤盐度和使用本发明产品后土壤盐度的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本发明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杆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矿源黄腐酸钾70-78份。
本发明土壤改良剂中的植物光合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和矿源黄腐酸钾,物质的选择是与现有技术含单一物质的产品效果对比确定的,是最佳的组合,其中物质不可替换;本发明田间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施用效果好的多。
其中,植物光合蛋白酶是植物光合蛋白酶粉剂,从河南省农科院购买。促进作物植保素酶PA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促进病斑修复,促进叶绿素的行程,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展叶生根,由内而外综合调理作物长势,地温条件下效果依然显著。
其中,矿源黄腐酸钾使用优质的矿源黄腐酸钾,本发明矿源黄腐酸钾中黄腐酸含量≥55%,氧化钾含量≥12%,水不溶物≤0.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黄腐酸含量在50%以下的矿源黄腐酸钾,安全性更好,不容易烧根。
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哈茨木霉菌的菌群数量是5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本发明土壤改良剂中的菌群总数量≥200亿/克,原种。(是的)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哈茨木霉菌在土壤改良剂中,是以孢子体状态附着在加益粉上。
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各种物质原料都是粉剂,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但是,如何能做到充分混合,使得酶、碳和菌相互作用,起到1+1+1≥3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
将称重好的物质,通过气力输送到干混机仓内,达到待混容量后关闭进料阀门;打开气动开关充气加压,气体以脉冲的形式自下而上与粉体物料掺透混合,使得带混粉料与气体完全渗透成悬浮状态后开始混合,此时洁净气体仍然以脉冲的形式从仓体底部气盘打出,推送粉气混合物料由底部中心向上,再沿着仓体四周向下快速混合运动;往复循环形成闭合的流动状态,按预设的时间完成混合。
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是经试管种子-摇瓶种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生产罐-储罐-喷雾干燥塔,制备成孢子体;所述喷雾干燥塔的塔高大于80米。其中试管种子确保在无菌试验时操作的无污染的原种,喷雾干燥塔的高度在80米以上,有利于更好地干燥成孢,是决定最终产品有效活菌数量的关键。如果塔高度达不到,成孢数量低,半年内有效菌死亡率高。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来源于自然界,从作物秸秆或土壤中提取;本发明所用菌种皆从山东益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本发明提供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实施例:
制备好土壤改良剂后,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土壤改良剂在作物生育期,从作物定值开始按照每亩地1公斤/次,冲施、滴灌或/和淋根。在作物生育期使用越早越好,一般定植后就可以使用;在整个生育期,确保使用2-4次;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使用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在光照充足、白天气温在18-25℃下施用效果最佳;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采用冲施、滴灌或淋根。
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如下提供表一本发明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各实施例配料表。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三 实施例四
植物光合蛋白酶 0.5份 1.5份 1份 1份
枯草芽孢杆菌 12份 8份 10份 9份
解淀粉芽孢杆菌 12份 8份 10份 9份
哈茨木霉菌 4份 6份 5份 6份
矿源黄腐酸钾 78份 70份 74份 76份
实施例一中,矿源黄腐酸钾含量较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含量较哈茨木霉菌较高,针对土壤酸化和盐化较重的土壤,针对病害较重的作物。实施例二针对土壤酸化、盐化较轻的土壤,针对病害较轻的作物,植物光合蛋白酶含量较多,更倾向于促进作物生长。实施例三田间试验证明,对土壤针对性最强,作物适用范围最广,效果也最佳。实施例四施用效果仅次于实施例三。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同上述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实施例,施用方法同上述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实施例。
为进一步证实本发明提供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本发明提供田间试验,从试验1作物生长角度,试验2与现有技术常使用产品对比,试验3与现有技术常使用的方法和产品对比,试验4使用本发明产品前后作物生长状况对比,以及酸碱度和盐度对比,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土壤改良剂,能够实现防治作物丝苗烂根、改善根系、调节土壤酸碱度、消除土壤盐化状态的目的,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和使用方法,本发明具有更优的效果。
具体如下:
试验1
试验地是在河南焦作孟州,作物是辣椒;2021年在辣椒大约3个月的生育期内,施用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产品3遍,随水冲施,每次1亩地1公斤;辣椒长势强结果位点多,辣椒产量高,根系发达不早衰;如图1所示,是在2021年12月13日拍摄的辣椒根系图,这个时间未施用本发明产品的辣椒根系早已经死亡,但是施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产品的辣椒根系仍旧很发达,仍旧有较多的毛细根存活。
试验2
试验地是在山东德州,作物是黄瓜;2021年从黄瓜定值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产品,在生育期2个月内使用了4次,随水冲施,1亩地1公斤/次,同比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大丰收”腐殖酸水溶肥,后施用山东济宁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施用本发明产品的黄瓜不早衰,产品量高,病害少。如图2所示,黑白照片可以对照看到施用本发明的黄瓜生长更健壮,彩色照片上能够看到对照瓜棚里的黄瓜叶子颜色有些发黄,有病害存在。
试验3
试验地是河南郑州中牟,作物是茄子;2021年5月份茄子定值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产品2次后,随水冲施,1亩地1公斤/次。到了7月份茄子疫病、茎基腐病、枯黄萎病的高发期,同比对照使用化学试剂“巴斯夫”杀菌剂、后期施用北京白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比,如图3所示,施用本发明产品的茄子生长旺盛,未发现病害,对照茄子病害较多。
试验4
试验地是河南郑州中某县,作物是芹菜;试验地是当地10多年的老棚区,由于化肥使用量大,土壤盐化、酸化严重,青苔满地,芹菜种植后黄叶、死棵严重,不能正常生长。使用本发明产品前,该地PH值接近6.0,酸化严重,可溶性盐度EC测定初值为207,盐化度较高;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产品冲施一次,半个月后,芹菜生长速度加快,黄叶基本消失;冲施一个月后测定PH值接近6.5,可溶性盐度EC测定初值132,土壤酸化和盐化明显下降,如图5和图6所示测试结果。图4中41是施用本发明产品前,42施用本发明产品15天,43施用本发明产品一个月的照片对照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杆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矿源黄腐酸钾70-7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光合蛋白酶是植物光合蛋白酶粉剂,从河南省农科院购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源黄腐酸钾中黄腐酸含量≥55%,氧化钾含量≥12%,水不溶物≤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是100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哈茨木霉菌的菌群数量是50亿/克,水不溶物≤0.2%,杂菌率≤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哈茨木霉菌在所述土壤改良剂中,是以孢子体状态附着在加益粉上。
8.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称重好的物质,通过气力输送到干混机仓内,达到待混容量后关闭进料阀门;打开气动开关充气加压,气体以脉冲的形式自下而上与粉体物料掺透混合,使得带混粉料与气体完全渗透成悬浮状态后开始混合,此时洁净气体仍然以脉冲的形式从仓体底部气盘打出,推送粉气混合物料由底部中心向上,再沿着仓体四周向下快速混合运动;往复循环形成闭合的流动状态,按预设的时间完成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质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是经试管种子-摇瓶种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生产罐-储罐-喷雾干燥塔,制备成孢子体;所述喷雾干燥塔的塔高大于80米。
10.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剂在作物生育期,从作物定值开始按照每亩地1公斤/次,冲施、滴灌或/和淋根。
CN202210081837.8A 2022-01-24 2022-01-24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478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837.8A CN114478135A (zh) 2022-01-24 2022-01-24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1837.8A CN114478135A (zh) 2022-01-24 2022-01-24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8135A true CN114478135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7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1837.8A Pending CN114478135A (zh) 2022-01-24 2022-01-24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813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2727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江苏沃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菌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10078544A (zh) * 2019-05-23 2019-08-02 刘智卓 一种果类垃圾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1231A (zh) * 2020-01-18 2021-03-19 王俊强 一种土壤改良菌肥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2727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江苏沃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菌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10078544A (zh) * 2019-05-23 2019-08-02 刘智卓 一种果类垃圾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1231A (zh) * 2020-01-18 2021-03-19 王俊强 一种土壤改良菌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2105B (zh) 多抗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2596B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抗病虫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3964937B (zh) 一种水稻专用茶粕有机肥
US11771093B2 (en) Chlorella-based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plants
CN106883063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3880521B (zh) 一种金针菇菌渣培养基料及其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2219570A (zh) 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制造的生物有机肥
CN102765990A (zh) 一种含有硫代磺酸类杀菌剂的有机复混肥料及制备工艺
CN105248213A (zh) 一种观赏槭树高效栽培技术
CN110981586A (zh) 一种东北苏打盐碱地用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土壤调理剂种植玉米的方法
CN103113151A (zh) 一种根治蔬菜果树重茬死苗烂根的生物全元素肥料
CN112940969A (zh) 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及大豆种植方法
CN105175159A (zh) 一种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KR102012951B1 (ko) 미네랄 성분을 함유하는 비료의 제조방법
KR101365273B1 (ko) 엽면시비용 유황 em균 발효비료
CN113812327B (zh) 一种基于废物利用而得到的蔬菜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135A (zh) 防治作物死苗烂根、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1429A (zh) 一种鲁南山区农业有机废弃物堆沤还田技术
CN106946600A (zh) 一种西红柿的绿色种植方法
CN113004088A (zh) 一种抗重茬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63141B1 (ko) 발효비료
CN111484376A (zh) 一种用于盆栽香葱的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6749A (zh) 一种苹果专用生物源菌肥体系及其使用方法
CN110483177A (zh)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10683899A (zh) 一种根治蔬菜果树重茬死苗烂根的水溶肥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