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4537A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74537A CN114474537A CN202210218429.2A CN202210218429A CN114474537A CN 114474537 A CN114474537 A CN 114474537A CN 202210218429 A CN202210218429 A CN 202210218429A CN 114474537 A CN114474537 A CN 114474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
- jacket
- cutter
- driving
- sha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02—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1/2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moulding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9/00—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 B29C69/001—Combinations of shap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C39/00 - B29C67/00, e.g. associations of moulding and joining techniques; Apparatus therefore a shaping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cutting, e.g. in parts or slices combined with rearranging and joining the cut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包括装配平台、转盘、第一驱动机构、定位组件、飞毛机构、染头机构、上料及下料机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门对扇形的梳子上的梳针进行飞毛、染头处理的自动化设备,上料、梳针磨切、染头、下料,该过程往复进行,且梳针磨切及染头处理的时候,均在定位组件上设置了与梳子的扇形结构相适配的结构,使梳针磨切的量始终随扇形结构的转动而保持一致,从而有效提高磨切精度;同时,由于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批次生产的梳子的品质稳定性、降低梳子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背景技术
图17、18示出了一种扇形梳,该扇形梳包括一至少底面为扇形状的本体a及呈放射状分布在本体a底部的扇形面a1上的若干梳针b,若干梳针b成排的在扇形面上沿本体a长度方向布置,各梳针b的长度略有偏差,飞毛处理后使梳针b长度一致,各梳针b的下端共同排布在一比扇形面弧度更大的弧形面d上,本体a后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手柄c。
上述扇形梳的梳针一般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具有柔韧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硬度。目前市面上的该类梳子,造价较低的一般不会对梳针头部进行处理,这样的梳子对头皮不友好、容易伤头皮;造价较高的一般会在梳针头部包覆头油而形成圆头,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1510509599.6即提供了一种梳针的染头机器,然而,未经处理的梳针虽然包覆了头油形成的圆头,但长期使用后圆头可能会脱落,此时,尖锐的梳针头部就容易对人体头皮造成损伤,消费者大多只能弃用该梳子。经试验发现,先对梳针头部进行飞毛,消除原梳针因植毛过程中造成的长短不一现象,再包覆头油,等头油硬化后,梳针头部包覆着的头油会圆滑;而且各梳针上包覆的头油硬化后呈现出一种饱满的水滴形状,整个梳子在视觉上美观。
然而,目前对梳针进行飞毛非常麻烦,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梳子置于飞毛机上对其进行飞毛,不仅生产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不稳定性,易导致梳针尖端因飞毛程度不一致而造成梳针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导致梳子的整体品质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梳子的生产成本。并且,飞毛完毕后再对梳针进行染头处理,扇形梳子在染头时由于周面上难以受力均匀,也容易存在各处形成的圆头大小不一的问题,进而影响梳子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匹配扇形梳子的扇形结构而提高飞毛精度及呈现出一种饱满的水滴状头油,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方便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包括:
装配平台;
转盘,呈圆盘状并能转动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转盘边缘具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操作工位;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底部且与转盘相连接,用于驱动转盘沿周向转动;
定位组件,为多个且分别设于各操作工位上,所述定位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夹持梳子的手柄的夹套,该夹套能上下移动且周向转动的设于定位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还设置有能驱动夹套在转动过程中沿梳子底部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的随动件;所述梳子横向放置且前端朝外;
飞毛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设置有能在夹套向下移动及沿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状态下与梳子的梳针接触从而对其进行磨切的飞毛刀组;
染头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且位于飞毛机构的下游,设置有水平布置且用于盛放头油的托盘,在所述定位组件的夹套上移状态下,所述托盘间隔的位于夹套所夹持梳子的下方,在所述定位组件的夹套下移状态下,所述托盘中的头油与夹套所夹持梳子的梳针头部相接触;
上料及下料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且位于飞毛机构与染头机构之间,用于将待处理的梳子转移至定位组件的夹套上,或,用于将处理完毕的梳子从定位组件的夹套上移走。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基座,竖向布置在转盘上且位于转盘边缘处;
第一导轨,竖向布置在第一基座的外壁面上;
第一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导轨上且位于第一基座的外侧;
第一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且随第一滑块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开有自第一基座向外贯穿的轴孔;
夹套,能转动的插置在所述轴孔中且外端露出于第一支撑块之外,所述夹套的外端具有用于夹持梳子手柄的夹口;
弹性件,设于所述转盘上且与第一支撑块的底部相抵、使其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弹性件为弹簧,上端与第一支撑块的底部相抵、下端与转盘相抵。
随动件,成形为环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侧且套置在夹套的外周、与夹套和第一支撑块同步上下移动,所述随动件的下表面成形为与梳子的弧形面d弧度一致的弧形驱动面,所述随动件的上表面成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平衡面,该弧形平衡面的中心与弧形驱动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向布置的直线上。
第一支撑块之下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支撑块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二限位块,装配平台上设置有活塞杆朝上且与第二限位块连接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可推动第二限位块与第一支撑块的下端相抵,从而对第一支撑块的位置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上料及下料机构将梳子的梳柄插置在夹套的夹口中,转盘转动可将定位组件及待处理的梳子输送至相应的工位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飞毛机构包括:
飞毛刀组,支撑在所述装配平台上,顶部开有位于夹套外侧且沿夹套轴向延伸的飞毛口,该飞毛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梳针端部进行磨切的刀具;
第一限位组件,设于所述磨毛刀组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来回移动的第一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的端部设置有能夹持在梳子本体的前端、将梳子约束在夹套上的夹块;
第一方向控制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的随动件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随动件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块配合弹性件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下端始终处于同一磨切平面上;
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柱、第一抵压柱,所述第一驱动柱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基座背部且能插置在夹套中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抵压柱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向下抵压至随动件与第一滚轮相接触。并且,此时,梳子的梳针下端与飞毛刀组之间的位置处于可接触磨切状态。
优选地,所述飞毛刀组包括:
第二基座,固定在所述装配平台上,上部内部中空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飞毛口位于该安装空间的顶部;
第一刀具,能转动地设于安装空间中且其轴向与夹套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刀具包括位于中心的轴及呈放射状间隔分布在轴的外周壁上的刀片,所述刀片沿飞毛口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外边缘处形成刀刃;
第二刀具,横向布置在第二基座的顶部且第一侧部边缘构成飞毛口的边缘及第二刀具的刀刃,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与第二刀具的刀刃相互靠近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刀具的刀刃面自第二侧向第一侧处逐渐向下倾斜布置,第二侧与上述第一侧部边缘相对布置,用于对梳针磨切的第一刀具的刀刃面自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布置,在对梳针磨切状态下,第一刀具的刀刃与第二刀具的刀刃之间呈170~175度夹角。采用该结构,以便于控制梳针的磨切程度。
第二刀具成形为平板状,且第二刀具自中部向飞毛口处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导向斜面。该结构便于使梳针顺畅的转动至磨切位置,避免梳针过度挤压而影响各处的磨切程度。
所述的飞毛刀组还包括主动轮、传动轮、皮带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操作平台之下且动力输出轴朝向侧部布置,主动轮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轮安装在第一刀具的轴的外端,皮带穿过操作平台传动连接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第一刀具的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第二基座的侧壁上,第二驱动件为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刀具向逐渐远离第二刀具的方向转动,磨切状态下,夹套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刀具相反。该结构使第一刀具的刀刃面先接触梳针,形成先磨再切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磨切精度。
优选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第三基座,竖向布置在操作平台上且位于飞毛刀组的外侧;
第二导轨,竖向布置在第三基座上;
第二滑块,能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第二导轨上;
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具有朝向转盘横向布置的活塞杆;
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能在该活塞杆的推动下相对于梳子往复移动;
第一定位柱,安装在第一安装块的朝向梳子的一侧;
夹块,安装在第一定位柱的端部且开有用于夹持梳子本体前端的缺口。
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四基座,竖向布置在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
第二气缸,设于所述第四基座的上部且具有朝下布置的活塞杆;
第一装配板,为长条状,第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二端向外延伸且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一抵压柱设置在第一装配板的下壁面上且对应第一滑块的顶部布置;
第六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配板第一端的底部,具有朝向定位组件布置的活塞杆,该活塞杆上连接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板;
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能随第一安装板移动,所述第三驱动件具有能插置在夹套后端内并带动夹套转动的动力输出轴。
采用上述结构,当定位组件通过转盘转动而将梳子输送至磨切机构工位处时,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二气缸驱动第一装配板向下移动,第一抵压柱的下端压着第一滑块使其带动夹套及待处理的梳子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下移动,至梳子与第二刀具的刀刃处接触,第一限位组件上的第一定位柱也在第一装配板的带动下向下移动至与梳子前端相对应,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与第一滚轮相接触而处于可滚动配合状态;然后,第六气缸驱动第一安装板向前移动,使第三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插入夹套后端中,第一限位组件上的第一定位柱及夹块向夹套方向移动,夹块将梳子前端抵压在夹套上以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脱落;此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一刀具转动、第三驱动件驱动夹套带动梳子往复转动,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夹套往复转动的角度与弧形驱动面的弧长相适配,并且,每把梳子磨切至少两次,每次磨切时,从外侧角度看,先控制夹套转动带动随动件向左转动至极限处(此时梳子的右侧边缘对应刀具布置),夹套逐渐带动随动件向右摆动,至摆动至右侧极限处,完成一次磨切,磨切过程中,弧形驱动面与第一滚轮配合、同时配合弹性件的作用,使梳针的弧形面d与磨切刀具之间始终保持相同的磨切量,以提高磨切精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染头机构包括:
第三导轨,垂直所述夹套的轴向设置在操作平台上;
第三滑块,能沿第三导轨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上;
托盘,设于所述第三滑块上且能随第三滑块沿第三导轨往复移动;
第二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来回移动的第二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用于将梳子约束在夹套上;
第二方向控制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的随动件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随动件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块配合弹性件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下端始终处于同一染头平面上;
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柱、第二抵压柱,所述第二驱动柱能转动地插置在夹套中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抵压柱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向下抵压至随动件与第二滚轮相接触、梳针与托盘中的头油接触。
上述第二限位组件与第一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一致,但第二限位组件上可设置多组定位柱,从而对多个梳子同时进行限位;上述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一致。
优选地,所述的染头机构还包括:
油头添加结构,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之上,包括有储料斗及加料杆,所述储料斗的底部开有添加口,所述加料杆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储料斗中且向上移动用于将添加口打开、向下移动用于将添加口堵住;
头油刮平结构,设于托盘的外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刮板,该刮板向下移动位于托盘中并配合托盘的移动而刮平头油,该刮板向上移动脱离托盘。
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五基座,储料斗设于该第五基座的侧部且位于托盘上方,所述加料杆的上端露出于储料斗之上,所述第五基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加料杆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添加口处设置形成竖向延伸的加料通道,加料杆的下端成形为便于插置在加料通道中的锥形部。
第五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第四气缸、第五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分别设置有朝下的活塞杆,各活塞杆的下端均连接有一刮板,且两刮板在对应托盘处形成相对围合的围框,在头油加料时,加入该围框中,再经刮板统一分刮,可避免头油分布不均。
定位组件可相邻布置,每个定位组件上放置两把梳子,这样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磨切工位而同时加工四把梳子,最后将四把梳子一次性进行染头处理。相邻两梳子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一把梳子的弧形面d的弧长,这样,在染头时,可保证各梳子之间相互不干涉,每一根梳针上均能包裹等量的头油。
使用上述染头机构时,先将托盘推至染头机构处对应的定位组件下方,并且,在推动托盘的过程中,头油刮平结构同步将托盘上的头油刮平处理,在托盘到位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将梳子下压至梳针与托盘中的头油接触,并同时利用第二限位组件对梳子的外端进行限位,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与第一滚轮相接触而处于可滚动配合状态;此时,第二驱动组件与第四驱动件同步运行,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梳子向一侧摆动,同时,第四驱动件驱动托盘向下游缓慢移动,梳子的摆动线速度与托盘的移动速度一致,从而使每根梳针蘸取头油的区域互相不干涉且不存在重复,以沾染均匀而饱和的头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料及下料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臂,第一端能周向转动地设于转盘旁侧;
第二连接臂,该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口;
第三连接臂,前后延伸且穿过安装口布置,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两侧转动连接于安装口的内侧壁上;
顶板,该顶板的第一侧边与第三连接臂的端部相连接;
夹爪,设于所述顶板的与第一侧边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边处,用于夹持梳子的侧部;
推动块,设于所述顶板的第一侧边之下且能沿梳子的轴向往复移动。
顶板的底壁设置有开合气缸,开合气缸具有位于顶板的第一侧边之外的开合臂,每个开合臂上安装一个夹爪,夹爪用于夹持梳子的侧部边缘,夹爪的端部向内相对折弯形成形成夹持梳子与梳柄衔接处的夹持区。
在上料状态下,所述顶板覆盖在梳子上方,所述推动块用于将梳子推入夹套中。
在操作平台的旁侧,可以放置用于成排摆放待处理或处理完毕梳子的货架,便于上料及下料机构对梳子按需进行转移。
上述上料及下料机构可通过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的转动配合,在多个维度上实现梳子的取放,操作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门对扇形的梳子上的梳针进行飞毛、染头处理的自动化设备,上料、梳针磨切、染头、下料,该过程往复进行,且梳针磨切及染头处理的时候,均在定位组件上设置了与梳子的扇形结构相适配的结构,使梳针磨切的量始终随扇形结构的转动而保持一致,从而有效提高磨切精度;同时,由于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批次生产的梳子的品质稳定性、降低梳子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扇形梳飞染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外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料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飞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刀具);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飞毛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飞毛刀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随动件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飞毛机构的部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染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染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背景技术梳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背景技术梳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包括装配平台1、转盘2、第一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定位组件3、飞毛机构4、染头机构5、上料及下料机构6,用于全自动完成梳子的梳针飞毛及染头过程。本实施例可以同时加工一把或多把梳子,本实施例中一次加工4把梳子,相应的,转盘2外周按照加工顺序自前向后设置有一个上料及下料工位、四个飞毛工位、一个染头工位,其中,上料及下料工位可以设置一个上料工位、一个下料工位。
具体的,转盘2呈圆盘状并能转动的设于装配平台1上,转盘2边缘具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操作工位。第一驱动机构设于装配平台1的底部且与转盘2相连接,用于驱动转盘2沿周向转动,第一驱动机构为电机,第一驱动机构与转盘2的驱动连接方式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定位组件3为多个且分别设于各操作工位上,定位组件3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夹持梳子的手柄c的夹套31,该夹套31能上下移动且周向转动的设于定位组件3上,定位组件3还设置有能驱动夹套31在转动过程中沿梳子底部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的随动件37;梳子夹持在夹套31外端之后横向放置且前端朝外。飞毛机构4靠近转盘2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1上,设置有能在夹套31向下移动及沿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状态下与梳子的梳针b接触从而对其进行磨切的飞毛刀组41。染头机构5靠近转盘2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1上且位于飞毛机构4的下游,设置有水平布置且用于盛放头油的托盘51,在定位组件3的夹套31上移状态下,托盘51间隔的位于夹套31所夹持梳子的下方,在定位组件3的夹套31下移状态下,托盘51中的头油与夹套31所夹持梳子的梳针b头部相接触。上料及下料机构6靠近转盘2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1上且位于飞毛机构4与染头机构5之间,用于将待处理的梳子转移至定位组件3的夹套31上,或,用于将处理完毕的梳子从定位组件3的夹套31上移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定位组件3包括夹套31、第一基座32、第一导轨33、第一滑块34、第一支撑块35、弹性件36、随动件37。
第一基座32竖向布置在转盘2上且位于转盘2边缘处;第一导轨33竖向布置在第一基座32的外壁面上;第一滑块34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导轨33上且位于第一基座32的外侧;第一支撑块35设于第一滑块34的外侧且随第一滑块34上下滑动,第一支撑块35上开有自第一基座32向外贯穿的轴孔351。夹套31能转动的插置在轴孔351中且外端露出于第一支撑块35之外,夹套31的外端具有用于夹持梳子手柄c的夹口311;轴孔351中设置有轴承352,轴承352套置在轴孔351内壁与夹套31外壁之间,用于支承夹套31转动。弹性件36设于转盘2上且与第一支撑块35的底部相抵、使其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弹性件36为弹簧,上端与第一支撑块35的底部相抵、下端与转盘2相抵。随动件37成形为不规则的环状,设于第一支撑块35的前侧且套置在夹套31的外周、与夹套31和第一支撑块35同步上下移动,如图12所示,随动件37与夹套31同步转动。随动件37的下表面成形为与梳子的弧形面d弧度一致的弧形驱动面371,随动件37的上表面成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平衡面372,该弧形平衡面372的中心与弧形驱动面37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向布置的直线上,从而使其在自重下使梳子保持梳针朝下布置。
如图3、4所示,第一支撑块35之下设置有用于对第一支撑块35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第二限位块39,装配平台1上设置有活塞杆朝上且与第二限位块39连接的气缸391,该气缸391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可推动第二限位块39与第一支撑块35的下端相抵,从而对第一支撑块35的位置进行限位。
采用上述结构,上料及下料机构6将梳子的梳柄c插置在夹套31的夹口311中,转盘2转动可将定位组件3及待处理的梳子输送至相应的工位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13所示,飞毛机构4包括飞毛刀组41、第一限位组件42、第一方向控制组件44、第一驱动组件43,飞毛刀组41支撑在装配平台1上,顶部开有位于夹套31外侧且沿夹套31轴向延伸的飞毛口411,该飞毛口411处设置有用于对梳针b端部进行磨切的刀具;第一限位组件42设于磨毛刀组41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31来回移动的第一定位柱421,该第一定位柱421的端部设置有能夹持在梳子本体a的前端、将梳子约束在夹套31上的夹块427;第一方向控制组件44设于转盘2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3的随动件37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31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37底部的弧形驱动面d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一滚轮441,第一滚轮441通过支撑臂、转轴支承在操作平台1上;第一滚轮441与随动件37的弧形驱动面d滚动配合状态下,第一支撑块35配合弹性件36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b下端始终处于同一磨切平面上;第一驱动组件43设于转盘2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3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柱431、第一抵压柱435,第一驱动柱431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基座32背部且能插置在夹套31中带动其转动,第一抵压柱435设于第一支撑块35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35向下抵压至随动件37与第一滚轮441相接触。并且,此时,梳子的梳针下端与飞毛刀组41之间的位置处于可接触磨切状态。
如图9~11所示,上述飞毛刀组41包括第二基座412、第一刀具413、第二刀具414,第二基座412固定在装配平台1上,上部内部中空具有安装空间410,飞毛口411位于该安装空间410的顶部。第一刀具413能转动地设于安装空间410中且其轴向与夹套31的轴向一致,第一刀具413包括位于中心的轴4131及呈放射状间隔分布在轴4131的外周壁上的刀片4132,刀片4132沿飞毛口4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外边缘处形成刀刃。第二刀具414横向布置在第二基座412的顶部且第一侧部边缘构成飞毛口411的边缘及第二刀具414的刀刃,第一刀具413的刀刃与第二刀具414的刀刃相互靠近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刀具414的刀刃面自第二侧向第一侧处逐渐向下倾斜布置,第二侧与上述第一侧部边缘相对布置,用于对梳针b磨切的第一刀具413的刀刃面自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布置,在对梳针磨切状态下,第一刀具413的刀刃与第二刀具414的刀刃之间呈170~175度夹角A。采用该结构,以便于控制梳针的磨切程度。
第二刀具414成形为平板状,且第二刀具414自中部向飞毛口411处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导向斜面4141。该结构便于使梳针b顺畅的转动至磨切位置,避免梳针过度挤压而影响各处的磨切程度。
第一刀具413向逐渐远离第二刀具414的方向转动,磨切状态下,夹套3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刀具413相反。该结构使第一刀具413的刀刃面先接触梳针,形成先磨再切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磨切精度。
如图9所示,上述飞毛刀组41还包括主动轮415、传动轮416、皮带417及第二驱动件418,第二驱动件418设于操作平台1之下且动力输出轴朝向侧部布置,主动轮415安装在第二驱动件418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轮416安装在第一刀具413的轴的外端,皮带417穿过操作平台1传动连接于主动轮415与从动轮416之间。第一刀具413的轴4131通过轴承支承在第二基座412的侧壁上,第二驱动件418为电机。
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限位组件42包括第三基座422、第二导轨423、第二滑块424、第一气缸425、第一安装块426、第一定位柱421、夹块427,第三基座422竖向布置在操作平台1上且位于飞毛刀组41的外侧;第二导轨423竖向布置在第三基座422上;第二滑块424能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第二导轨423上;第一气缸425设于第二滑块424上且具有朝向转盘2横向布置的活塞杆;第一安装块426与第一气缸425的活塞杆连接且能在该活塞杆的推动下相对于梳子往复移动;第一定位柱421安装在第一安装块426的朝向梳子的一侧;夹块427安装在第一定位柱421的端部且开有用于夹持梳子本体a前端的缺口。
如图8、13所示,上述第一驱动组件43包括第四基座432、第二气缸433、第一装配板436、第六气缸437、第三驱动件434、第一驱动柱431、第一抵压柱435,第四基座432竖向布置在转盘2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3的内侧;第二气缸433设于第四基座432的上部且具有朝下布置的活塞杆;第一装配板436为长条状,第一装配板436第一端与第二气缸433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一装配板436第二端向外延伸且与第二滑块424相连接;第一抵压柱435设置在第一装配板436的下壁面上且对应第一支撑块35的顶部布置;第六气缸437固定在第一装配板436第一端的底部,如图13所示,具有朝向定位组件3布置的活塞杆,该活塞杆上连接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板4371;第三驱动件434为电机、设于第一安装板4371上且能随第一安装板4371移动,第三驱动件434具有能插置在夹套31后端内并带动夹套31转动的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即为上述第一驱动柱431。
采用本实施例的飞毛机构4,当定位组件3通过转盘2转动而将梳子输送至飞毛机构工位处时,第一驱动组件43的第二气缸433驱动第一装配板436向下移动,第一抵压柱435的下端压着第一滑块32使其带动夹套31及待处理的梳子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下移动,第一限位组件42上的第一定位柱421也在第一装配板436的带动下向下移动至与梳子前端相对应,然后,第六气缸437驱动第一安装板4371向前移动,使第三驱动件434的动力输出轴插入夹套31后端中,第一限位组件42上的第一定位柱421及夹块427向夹套31方向移动,夹块427将梳子前端抵压在夹套31上以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脱落及保障梳子的水平状态,然后,气缸438再驱动第二气缸433向下移至梳子与第二刀具414的刀刃处接触,随动件37底部的弧形驱动面371与第一滚轮441相接触而处于可滚动配合状态;此时,第二驱动件418驱动第一刀具413转动、第三驱动件434驱动夹套31带动梳子往复转动,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夹套31往复转动的角度与弧形驱动面d的弧长相适配,并且,每把梳子磨切两次,每次磨切时,从外侧角度看,先控制夹套31转动带动随动件37向左转动至极限处(此时梳子的右侧边缘对应刀具布置),夹套31逐渐带动随动件37向右摆动,至摆动至右侧极限处,完成一次磨切,磨切过程中,弧形驱动面371与第一滚轮441配合、同时配合弹性件的作用,使梳针的弧形面d与磨切刀具之间始终保持相同的磨切量,以提高磨切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染头机构5包括托盘51、第三导轨52、第三滑块53、第四驱动件54、托盘51、第二限位组件55、第二方向控制组件50、第二驱动组件56,第三导轨52垂直夹套31的轴向设置在操作平台1上;第三滑块53能沿第三导轨52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52上;第四驱动件54为电机,设于托盘51之下,用于驱动第三滑块53沿第三导轨52往复移动。
托盘51设于第三滑块53上且能随第三滑块53沿第三导轨52往复移动。
第二限位组件55设于托盘51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31来回移动的第二定位柱551,该第二定位柱551用于将梳子约束在夹套31上。
第二方向控制组件50设于转盘2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3的随动件37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31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37底部的弧形驱动面371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二滚轮501;第二滚轮501与随动件37的弧形驱动面371滚动配合状态下,第一支撑块35配合弹性件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b下端始终处于同一染头平面上。
第二驱动组件56设于转盘2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3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柱561、第二抵压柱562,第二驱动柱561能转动地插置在夹套31中带动其转动,第二抵压柱562设于第一支撑块35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35向下抵压至随动件37与第二滚轮372相接触、梳针b与托盘51中的头油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限位组件55与第一限位组件42的具体结构一致,但第二限位组件55上可设置多组定位柱,从而对多个梳子同时进行限位;上述第二驱动组件56与第一驱动组件43的具体结构一致;第二方向控制组件50与第一方向控制组件的具体结构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染头机构5还包括油头添加结构57、头油刮平结构58,油头添加结构57设于托盘51的外侧之上,包括有储料斗571及加料杆572,储料斗571的底部开有添加口5711,加料杆572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储料斗571中且向上移动用于将添加口5711打开、向下移动用于将添加口5711堵住。添加结构5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加料杆572上下移动的气缸5700。头油刮平结构58设于托盘51的外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刮板581,该刮板向下移动位于托盘51中并配合托盘的移动而刮平头油,该刮板向上移动脱离托盘51。
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第五基座59,储料斗571设于该第五基座59的侧部且位于托盘51上方,加料杆572的上端露出于储料斗571之上,第五基座59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加料杆572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573。添加口5711处设置形成竖向延伸的加料通道5712,加料杆572的下端成形为便于插置在加料通道5712中的锥形部5721。
第五基座59的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第四气缸591、第五气缸592,第四气缸591、第五气缸592分别设置有朝下的活塞杆,各活塞杆的下端均连接有一刮板581,且两刮板581在对应托盘51处形成相对围合的围框582,在头油加料时,加入该围框582中,再经刮板581统一分刮,可避免头油分布不均。
定位组件3可相邻布置,每个定位组件3上放置两把梳子,这样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磨切工位而同时加工四把梳子,最后将四把梳子一次性进行染头处理。相邻两梳子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一把梳子的弧形面d弧长,这样,在染头时,可保证各梳子之间相互不干涉,每一根梳针上均能包裹等量的头油。
使用上述染头机构5时,先将托盘51推至染头机构5处对应的定位组件3下方,并且,在推动托盘51的过程中,头油刮平结构58同步将托盘51上的头油刮平处理,在托盘51到位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56将梳子下压至梳针b与托盘51中的头油接触,并同时利用第二限位组件55对梳子的外端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56将梳子下压至梳针b与托盘51中的头油接触,并同时利用第二限位组件55对梳子的外端进行限位,随动件37底部的弧形驱动面371与第一滚轮441相接触而处于可滚动配合状态;此时,第二驱动组件56与第四驱动件54同步运行,第二驱动组件56驱动梳子向一侧摆动,同时,第四驱动件54驱动托盘51向下游缓慢移动,梳子的摆动线速度与托盘51的移动速度一致,从而使每根梳针蘸取头油的区域互相不干涉且不存在重复,以沾染均匀而饱和的头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上料及下料机构6包括控制基体60、第一连接臂61、第二连接臂62、第三连接臂63、顶板64、夹爪65、推动块66,第一连接臂61第一端能周向转动地连接于转盘2旁侧的控制基体60上;第二连接臂62的第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臂6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臂62的第二端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口621;第三连接臂63前后延伸且穿过安装口621布置,第三连接臂62的两侧转动连接于安装口621的内侧壁上。顶板64的第一侧边与第三连接臂62的端部相连接;夹爪65设于顶板64的与第一侧边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边处,用于夹持梳子的侧部;推动块66设于顶板64的第一侧边之下且能沿梳子的轴向往复移动。
顶板64的第一侧边底部设置有支撑侧板641,该支撑侧板641的底部固定有夹持气缸642,该夹持气缸的两夹臂朝向梳子方向布置且分别与夹爪连接。在上料状态下,顶板64覆盖在梳子上方,推动块66用于将梳子推入夹套31中。
在操作平台2的旁侧,可以放置用于成排摆放待处理或处理完毕梳子的货架,便于上料及下料机构6对梳子按需进行转移。
上述上料及下料机构6可通过第一连接臂61、第二连接臂62、第三连接臂63的转动配合,在多个维度上实现梳子的取放,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通过转盘式传送方式,配合相应的定位组件3、飞毛机构4、染头机构5、上料及下料机构6,可实现梳子的全自动梳针磨切及染头。在上料及下料工位处,上料及下料机构6将待处理的梳子转移至此工位处转盘2上的定位组件3上;转盘2转动将梳子带至下游的飞毛机构4,对梳针b进行磨切;转盘2转动将梳子带动下游的染头机构5处,对梳针进行染头处理;转盘2转动将梳子带至下游的上料及下料工位处,上料及下料机构6将处理完毕梳子移走,并在此移入待处理的梳子。上述过程往复进行,无需人工参与,操作方便。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0)
1.一种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配平台;
转盘,呈圆盘状并能转动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转盘边缘具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操作工位;
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装配平台的底部且与转盘相连接,用于驱动转盘沿周向转动;
定位组件,为多个且分别设于各操作工位上,所述定位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夹持梳子的手柄的夹套,该夹套能上下移动且周向转动的设于定位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还设置有能驱动夹套在转动过程中沿梳子底部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的随动件;所述随动件的下表面成形为与梳子的弧形面d弧度一致的弧形驱动面,所述随动件的上表面成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平衡面,该弧形平衡面的中心与弧形驱动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向布置的直线上;
飞毛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设置有能在夹套向下移动及沿弧形面d的弧度往复摆动状态下与梳子的梳针接触从而对其进行磨切的飞毛刀组;
染头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且位于飞毛机构的下游,设置有水平布置且用于盛放头油的托盘,在所述定位组件的夹套上移状态下,所述托盘间隔的位于夹套所夹持梳子的下方,在所述定位组件的夹套下移状态下,所述托盘中的头油与夹套所夹持梳子的梳针头部相接触;
上料及下料机构,靠近所述转盘边缘设置在装配平台上且位于飞毛机构与染头机构之间,用于将待处理的梳子转移至定位组件的夹套上,或,用于将处理完毕的梳子从定位组件的夹套上移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基座,竖向布置在转盘上且位于转盘边缘处;
第一导轨,竖向布置在第一基座的外壁面上;
第一滑块,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导轨上且位于第一基座的外侧;
第一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且随第一滑块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开有自第一基座向外贯穿的轴孔;
夹套,能转动的插置在所述轴孔中且外端露出于第一支撑块之外,所述夹套的外端具有用于夹持梳子手柄的夹口;
弹性件,设于所述转盘上且与第一支撑块的底部相抵、使其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随动件,成形为环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侧且套置在夹套的外周、与夹套和第一支撑块同步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毛机构包括飞毛刀组,支撑在所述装配平台上,顶部开有位于夹套外侧且沿夹套轴向延伸的飞毛口,该飞毛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梳针端部进行磨切的刀具;
第一限位组件,设于所述磨毛刀组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来回移动的第一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的端部设置有能夹持在梳子本体的前端、将梳子约束在夹套上的夹块;
第一方向控制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的随动件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随动件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块配合弹性件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下端始终处于同一磨切平面上;
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柱、第一抵压柱,所述第一驱动柱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基座背部且能插置在夹套中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抵压柱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向下抵压至随动件与第一滚轮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毛刀组包括:
第二基座,固定在所述装配平台上,上部内部中空具有安装空间,所述飞毛口位于该安装空间的顶部;
第一刀具,能转动地设于安装空间中且其轴向与夹套的轴向一致,所述第一刀具包括位于中心的轴及呈放射状间隔分布在轴的外周壁上的刀片,所述刀片沿飞毛口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外边缘处形成刀刃;
第二刀具,横向布置在第二基座的顶部且第一侧部边缘构成飞毛口的边缘及第二刀具的刀刃,所述第一刀具的刀刃与第二刀具的刀刃相互靠近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刀具向逐渐远离第二刀具的方向转动,磨切状态下,所述夹套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刀具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第三基座,竖向布置在操作平台上且位于飞毛刀组的外侧;
第二导轨,竖向布置在第三基座上;
第二滑块,能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第二导轨上;
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具有朝向转盘横向布置的活塞杆;
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能在该活塞杆的推动下相对于梳子往复移动;
第一定位柱,安装在第一安装块的朝向梳子的一侧;
夹块,安装在第一定位柱的端部且开有用于夹持梳子本体前端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四基座,竖向布置在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
第二气缸,设于所述第四基座的上部且具有朝下布置的活塞杆;
第一装配板,为长条状,第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第二端向外延伸且与第二滑块相连接;
第六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装配板第一端的底部,具有朝向定位组件布置的活塞杆,该活塞杆上连接有竖向布置的第一安装板;
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能随第一安装板移动,所述第三驱动件具有能插置在夹套后端内并带动夹套转动的动力输出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头机构包括:
第三导轨,垂直所述夹套的轴向设置在操作平台上;
第三滑块,能沿第三导轨往复移动地设于第三导轨上;
托盘,设于所述第三滑块上且能随第三滑块沿第三导轨往复移动;
第二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设置有能上下移动且相对于夹套来回移动的第二定位柱,该第二定位柱用于将梳子约束在夹套上;
第二方向控制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对应定位组件的随动件下方布置,设置有能在夹套转动过程中与随动件底部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的圆形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随动件的弧形驱动面滚动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块配合弹性件上下浮动从而使梳针下端始终处于同一染头平面上;
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转盘之上的固定盘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内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柱、第二抵压柱,所述第二驱动柱能转动地插置在夹套中带动其转动,所述第一抵压柱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支撑块向下抵压至随动件与第二滚轮相接触、梳针与托盘中的头油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头机构还包括:
油头添加结构,设于所述托盘的外侧之上,包括有储料斗及加料杆,所述储料斗的底部开有添加口,所述加料杆能上下移动地设于储料斗中且向上移动用于将添加口打开、向下移动用于将添加口堵住;
头油刮平结构,设于托盘的外侧,包括有能上下移动的刮板,该刮板向下移动位于托盘中并配合托盘的移动而刮平头油,该刮板向上移动脱离托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扇形梳飞染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及下料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臂,第一端能周向转动地设于转盘旁侧;
第二连接臂,该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开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口;
第三连接臂,前后延伸且穿过安装口布置,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两侧转动连接于安装口的内侧壁上;
顶板,该顶板的第一侧边与第三连接臂的端部相连接;
夹爪,设于所述顶板的与第一侧边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边处,用于夹持梳子的侧部;
推动块,设于所述顶板的第一侧边之下且能沿梳子的轴向往复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18429.2A CN114474537A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18429.2A CN114474537A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74537A true CN114474537A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48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18429.2A Pending CN114474537A (zh) | 2022-03-03 | 2022-03-03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74537A (zh) |
-
2022
- 2022-03-03 CN CN202210218429.2A patent/CN11447453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1259A (zh) | 一种自动化输送旋切流水线 | |
CN104544951A (zh) | 一种全自动毛套加工一体机 | |
CN217346333U (zh)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
CN110238738B (zh) | 一种办公椅椅脚打磨方法 | |
CN114474537A (zh)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 | |
CN110328019B (zh) | 一种油墨生产制备分散调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6941512U (zh)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的飞毛装置 | |
CN107225319B (zh) | 一种用于理发剪静刀座与静刀片的固定加工系统 | |
CN217346332U (zh) | 一种梳子飞染一体机 | |
CN216941514U (zh) | 圆形梳飞染一体机的染头装置 | |
CN114434710A (zh) | 圆形梳飞染一体机 | |
CN114474535A (zh)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的飞毛装置与方法 | |
CN104985502A (zh) | 一种磁环倒角装置 | |
CN216941510U (zh) | 圆形梳飞染一体机的飞毛装置 | |
CN114474536A (zh) | 一种梳子飞染一体机 | |
CN216941511U (zh) | 一种梳子飞染一体机的上料装置 | |
CN217021151U (zh) | 圆形梳飞染一体机的上下料装置 | |
CN216941515U (zh) | 扇形梳飞染一体机的上下料装置 | |
US5649851A (en) | Device for rounding the ends of the fibres of brushes | |
CN114953294A (zh) | 圆形梳飞染一体机的飞毛装置与方法 | |
US3589774A (en) | Trimming station for brushmaking machine | |
CN115334939A (zh) | 刷毛加工设备 | |
CN112238391A (zh) | 一种齿条抛光装置 | |
CN114505992A (zh) | 一种梳子飞染一体机的飞毛装置与方法 | |
CN112388507A (zh) | 一种自动磨削机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