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9309B -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9309B
CN114469309B CN202210142423.1A CN202210142423A CN114469309B CN 114469309 B CN114469309 B CN 114469309B CN 202210142423 A CN202210142423 A CN 202210142423A CN 114469309 B CN114469309 B CN 114469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gion
needle
size
strate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24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9309A (zh
Inventor
罗中宝
赵宇
唐章源
宋成明
张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24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9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9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9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9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9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5User interfaces for surgica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13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7Visualisation of planned trajectories or target reg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8Computer aided selec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medical implants or cutting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61B2034/2046Tracking techniques
    • A61B2034/2065Tracking using image or pattern recogn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obo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电极针布设及消融装置包括区域获取模块、区域确定模块和策略确定模块,区域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目标平面;区域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投影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范围内;策略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根据该装置可以获得更佳的消融区域,确保消融区域能够将待消融组织包围在内,保证良好的消融效果,能够降低复发率,并且提高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 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消融装置、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极针能够消融生物组织,例如可以用于对癌细胞等有害组织实施消融。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对有害组织的消融效果,在利用电极针实时消融前需要确定电极针的布针方案和消融方案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包括区域获取模块、区域确定模块和策略确定模块,区域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平面;区域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范围内;策略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策略确定模块包括布针策略单元和消融策略单元,布针策略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布针策略;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布针策略;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的条件;消融策略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以及与所述第二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中的每个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所述第一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所述第二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椭圆形或圆形。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区域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获取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所述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所述位置和所述周围组织,确定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将垂直于所述布针方向的平面作为所述目标平面;确定所述三维结构在所述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包括区域拟合单元和循环执行单元,区域拟合单元配置为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所述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将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循环执行单元包括位置确定子单元、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和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位置确定子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多个轮廓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所述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选取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一个轮廓点作为目标轮廓点,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将所述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操作的第一初始区域,返回所述位置确定子单元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位置确定子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分别对应的位置参数的值,所述位置参数的值表征对应的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值,确定所述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一尺寸调整为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所述第一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二尺寸调整为第四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存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第一子调整区域;根据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得到第二子调整区域;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或者,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除所述投影区域所占面积之外的剩余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不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中心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或者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子调整区域,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三子调整区域的轮廓上,将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中的一者不存在的情况下,基于另一者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将所述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每个端点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每个端点均作为一个所述第一布针点,每两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一电极针组。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针组,以及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三电极针组。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确定所述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配置为:将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连线形成多边形;在所述多边形未能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的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所述第四处理模块配置为:对所述投影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范围内。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包括: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平面;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所述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范围内;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布针策略;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布针策略;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的条件。该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所述第一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以及与所述第二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中的每个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所述第一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所述第二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椭圆形或圆形。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包括:获取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所述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所述位置和所述周围组织,确定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将垂直于所述布针方向的平面作为所述目标平面;确定所述三维结构在所述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包括: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所述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将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包括在每次调整操作中执行: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在所述多个轮廓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在至少一个所述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选取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一个轮廓点作为目标轮廓点,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将所述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操作的第一初始区域,以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包括: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分别对应的位置参数的值,其中,所述位置参数的值表征对应的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值,确定所述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包括:在所述第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一尺寸调整为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所述第一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二尺寸调整为第四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存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所述调整区域,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第一子调整区域;根据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得到第二子调整区域;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或者,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除所述投影区域所占面积之外的剩余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还包括: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不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中心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或者所述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子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三子调整区域的轮廓上,将所述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还包括: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中的一者不存在的情况下,基于另一者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将所述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每个端点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每个端点均作为一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其中,每两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一电极针组。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针组,以及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三电极针组。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确定所述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连线形成多边形;在所述多边形未能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的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投影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范围内。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指令。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融装置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方式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区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区域的轮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区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初始区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确定模块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的示意图;
图8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的另一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一种电极针排布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图9所示的两个电极针形成的电极针组对应的子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0B示出了图9所示的两个电极针形成的电极针组对应的另一种子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1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子预测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1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图12A-12D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对应的消融效果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不可逆电穿孔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方法,通过使用高压脉冲在细胞膜表面产生不可逆的纳米级尺寸微孔,进而导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常被应用于肿瘤或良性增生组织的消融。由于该技术的非热特性,能够在消融增生组织的细胞的同时保留主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相比于常用的基于能量的消融技术(射频,微波,冷冻,聚焦超声等)具有特有的优势。尽管有其天然的优势,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在临床使用上的普及度远不如以射频微波为代表的热消融技术。一方面,射频和微波消融只需要使用单根电极针就可以完成整个消融过程,而不可逆电穿孔由于依赖局部区域内的高电场强度,通常需要使用多根电极针才能实现一个相对较大区域的消融。目前关于临床上的布针策略尚无明确统一标准,针对肿瘤的布针非常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布针和消融的标准方案,导致临床上发生不完全消融从而导致肿瘤复发的风险较高。以肝癌为例,消融后肿瘤复发的概率高达30%,且多为沿针道转移。因此,设计一套能够保证良好消融效果的布针和消融方案,对减少手术难度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有重要意义。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消融装置、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消融装置区域获取模块、区域确定模块和策略确定模块,区域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目标平面;区域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投影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范围内;策略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该消融装置可以获得更佳的消融区域,确保消融区域能够将待消融组织包围在内,保证良好的消融效果,能够降低复发率,并且提高处理效率。
图1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融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消融装置100(以下也称为电极针布设及消融装置)包括区域获取模块110、区域确定模块120和策略确定模块130。
区域获取模块110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目标平面。
区域确定模块120配置为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投影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范围内。
策略确定模块130配置为基于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例如,待消融组织可以是病灶组织,例如肿瘤或良性增生组织等。
例如,区域获取模块110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基于该三维结构、该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该周围组织,确定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将垂直于布针方向的平面作为目标平面;确定三维结构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例如,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可以通过影像学得到,例如,可以根据影像学显示的病灶区域,对待消融组织进行三维重构,形成三维结构体。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可以是待消融组织在实施对象(例如人体、动物体等生命体)中的位置,例如,若待消融组织为肝脏中的肿瘤,则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可以是指肝脏,更进一步地,待消融组织的位置还可以包括肿瘤在肝脏中的具体位置。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可以是实施对象中位于待消融组织周围的其他组织,例如肋骨。
例如,结合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这三者,可以确定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布针方向即为电极针插入的方向,例如,可以根据预设条件确定布针方向,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在布针方向上待消融组织与周围组织不重叠、布针方向朝向待消融组织、布针方向与待消融组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等等。
图2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布针方向例如为Z方向,在确定布针方向Z方向后,可以将垂直于布针方向Z方向的平面作为目标平面,将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200向目标平面投影,得到投影区域210。
图2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区域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区域的轮廓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以图2B所示的投影区域为例,投影区域210为不规则形状,区域获取模块110在获得该投影区域210后,可以将投影区域210发送至区域确定模块120,以使区域确定模块120计算得到能够包围该投影区域210的第一区域。例如,可以对投影区域210进行轮廓提取操作,得到投影区域的轮廓211,然后计算得到能够将轮廓211包围且具有预定形状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310。
例如,预定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形状中的一种。例如,第一区域310可以是投影区域的最小包围结构,例如可以是投影区域的最小包围椭圆、最小包围圆、最小包围矩形等。或者,第一区域310可以是在最小包围结构的基础上向远离投影区域的四周外扩一定范围后的区域。
例如,由于待消融组织的投影区域整体上与椭圆形或圆形更相近,因而椭圆形或圆形的第一区域能够与投影区域更适配,可以避免将过多的正常组织包围在第一区域内,进而避免消融过多的正常组织。因而,在以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区域为椭圆形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例如,在区域确定模块120得到第一区域310之后,可以发送至策略确定模块130,以使策略确定模块130根据第一区域310得到电极针布设策略。例如,可以根据第一区域310的尺寸大小确定布针点的位置和数量等。例如,可以至少在第一区域310的轮廓上确定多个布针点。
例如,如图2A所示,在第一区域310能够包围投影区域210的情况下,将第一区域310沿布针方向Z延伸得到的柱状体300也能够将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200包围,因而根据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点并在各个布针点上沿布针方向设置电极针之后,待消融区域的三维组织不会超出电极针的消融范围。
本公开至少上述实施例的电极针布设及消融装置,形成能够包围待消融组织的投影区域的第一区域,并根据第一区域来确定布针策略,相比于单纯根据投影区域确定布针点的方式来说,本公开实施例确定的布针策略能够获得更佳的消融区域,确保消融区域能够将待消融组织包围在内,消融效果更好,能够降低复发率。并且,根据规则形状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点,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可以使处理效率更高。
以下部分内容描述了区域确定模块120根据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的方式。
图6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确定模块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例如,区域确定模块120可以包括区域拟合单元121和循环执行单元122。区域拟合单元121配置为: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单元122配置为:基于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将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图5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初始区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例如,以第一区域为椭圆为例,可以在区域拟合单元中预先设置椭圆拟合算法,例如最小二乘法。在获得投影区域的轮廓211之后,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轮廓211拟合得到第一初始区域311。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的椭圆不能完全将投影区域包围在内,即投影区域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初始区域外部,因此,可以对第一初始区域311进行调整,以调整得到能够将投影区域全部包围的第一区域310。在调整过程中,可以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每次循环可以针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外的一个轮廓点对区域进行调整,直至最后一次循环得到的调整区域能够包围轮廓211上的所有轮廓点(即轮廓211上的所有轮廓点位于调整区域的边界上或者边界内部),可以将最后一次循环得到的调整区域作为第一区域310。基于这一方式,先获得一个与投影区域相当的第一初始区域,然后针对第一初始区域外的投影区域轮廓点将第一初始区域逐渐外扩,这样得到的第一区域的范围更为合适,既能够将投影区域包围在内,并且不会造成包围范围过大。
例如,如图6所示,循环执行单元122可以包括位置确定子单元1221、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1222和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1223。
例如,位置确定子单元1221配置为:确定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例如,位置确定子单元1221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确定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分别对应的位置参数的值,位置参数的值表征对应的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位置参数的值,确定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例如,先对投影区域进行坐标变换,利用下式(1)和(2),把投影区域坐标系中第一初始区域上的点(x,y)转换为椭圆坐标系中的点(x’,y’),假设椭圆坐标系的原点为椭圆的中心,x轴方向为长轴方向,y轴方向为短轴方向。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2)
其中,xc和yc分别为投影区域坐标系中椭圆中心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θ为投影区域坐标系至椭圆坐标系的旋转角度。
例如,在椭圆坐标系中,计算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与椭圆(即第一初始区域)的位置关系,位置参数例如表示为下式(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3)
其中,diff为位置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分别为在椭圆坐标系下投影区域的任意一个轮廓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a和b分别为椭圆的横半轴(即横轴的一半)的长度和纵半轴(即纵轴的一半)的长度。
例如,可以从投影区域的轮廓上选取多个轮廓点,根据每个轮廓点计算一个对应的diff值。多个轮廓点可以包含轮廓211上每个向外凸出的点,选取的轮廓点的数量越多,调整后的第一区域的范围越精确。轮廓点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对于diff=1的投影区域轮廓点,认为其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即位于边界上);对于diff<1的投影区域轮廓点,认为其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的内部(即位于边界内部);对于diff>1的投影区域轮廓点,认为其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的外部(即位于边界外部)。
例如,根据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位置关系,进入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1222或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1223。
例如,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1222配置为:在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将第一初始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例如,若上述多个轮廓点中的每一个对应的diff值均小于或等于1,则可以认为投影区域完全位于第一初始区域内部,可以将该第一初始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结束循环。然后,将第一区域的信息发送至策略确定模块130,以执行后续的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步骤。
例如,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1223配置为:在至少一个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选取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一个轮廓点作为目标轮廓点,基于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将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操作的第一初始区域,返回位置确定子单元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
例如,若多个轮廓点中存在diff>1的轮廓点,则从diff>1的若干个轮廓点中先选择一个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目标轮廓点可以为多个轮廓点中与第一初始区域具有第一位置关系的轮廓点,例如,可以从位于第一初始区域外的若干个轮廓点中选取一个diff最大的点Pmax(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作为目标轮廓点,根据该Pmax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使得该Pmax点位于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然后返回位置确定子单元,确定是否所述若干个轮廓点均位于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内,若否,则继续从剩余的轮廓点中选择一个目标轮廓点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
例如,第一初始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例如为椭圆的横轴,第二方向例如为椭圆的纵轴,第一尺寸例如为横半轴a,第二尺寸例如为纵半轴b。对第一初始区域的调整方式如下。
例如,在第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一初始区域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由第一尺寸调整为第三尺寸,第三尺寸使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以及,在第一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一初始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由第二尺寸调整为第四尺寸,第四尺寸使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
例如,保持椭圆的纵轴不变,放大椭圆的横轴,直至目标轮廓点位于椭圆的轮廓上,得到放大后的横半轴new_a,作为上述的第三尺寸。保持椭圆的横轴不变,放大椭圆的纵轴,直至目标轮廓点位于椭圆的轮廓上,得到放大后的纵半轴new_b,作为上述的第四尺寸。例如,可以根据下式(4)和(5)得到第三尺寸。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4)
则,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5)
同理可根据下式(6)得到第四尺寸: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6)
对于上式(5)和(6),存在不能计算得到new_a和new_b的情况,即第三尺寸和/或第四尺寸可能不存在。
例如,在一种情况下,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均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尺寸、第二尺寸、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调整区域。
例如,根据第一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第一子调整区域,例如,第一子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第一尺寸a并且纵半轴为第四尺寸new_b。根据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得到第二子调整区域。例如,第二子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第三尺寸new_a并且纵半轴为第二尺寸b。然后,从第一子调整区域和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调整区域;或者,从第一子调整区域和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除投影区域所占面积之外的剩余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调整区域。基于这一方式,可以使投影区域在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内所占的面积比例较高,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区域内的正常组织的占比较小,在确保消融病灶区域的基础上避免对过多正常组织的消融。
例如,在另一种情况下,在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中的一者不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另一者(即存在的一者)得到调整区域。
例如,若第三尺寸存在而第四尺寸不存在,可以根据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得到调整区域,即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第三尺寸new_a并且纵半轴为第二尺寸b。若第四尺寸存在而第三尺寸不存在,可以根据第一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调整区域,即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第一尺寸a并且纵半轴为第四尺寸new_b。
例如,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均不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中心点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或者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子调整区域,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三子调整区域的轮廓上,将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若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都不存在,即ab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 a 且ab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 b,其中,ab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为Pmax点到椭圆坐标系的y轴的水平距离,abs(
Figure 210293DEST_PATH_IMAGE011
) 为Pmax点到椭圆坐标系的x轴的竖直距离,则计算diffx=abs(
Figure 189750DEST_PATH_IMAGE010
)–a,diffy= abs(
Figure 31804DEST_PATH_IMAGE011
)–b。例如,若diffx小于或等于diffy,则更新a为abs(
Figure 427014DEST_PATH_IMAGE010
)+c(c为常数),即new_a=abs(
Figure 241386DEST_PATH_IMAGE010
)+c,保持该new_a不变,调整椭圆在第二方向的尺寸,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椭圆轮廓上的第二方向尺寸,将该第二方向尺寸作为new_b,第三子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new_a,纵半轴为new_b。若根据abs(
Figure 63848DEST_PATH_IMAGE010
)+c不能使得Pmax点位于放大后的椭圆轮廓上,则在abs(
Figure 393199DEST_PATH_IMAGE012
)+c的基础上再次放大横半轴为abs(
Figure 592099DEST_PATH_IMAGE010
)+c+d(d为常数,d与c相等或不相等,并且c和d可以依据经验进行设定),即new_a更新为abs(
Figure 385611DEST_PATH_IMAGE010
)+c+d,保持该new_a不变,调整椭圆在第二方向的尺寸,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椭圆轮廓上的第二方向尺寸,将该第二方向尺寸作为new_b。依此循环,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放大后的椭圆轮廓上的new_a和new_b,将具有该new_a和new_b的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调整区域。new_a、new_b与Pmax的坐标(
Figure 378975DEST_PATH_IMAGE010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的关系满足下式(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7)
例如,若diffx大于diffy,则更新b为abs(
Figure 257938DEST_PATH_IMAGE013
)+c(c为常数),即new_b=abs(
Figure 994950DEST_PATH_IMAGE011
)+c,保持该new_b不变,调整椭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椭圆轮廓上的第一方向尺寸,将该第一方向尺寸作为new_b,第三子调整区域的横半轴为new_a,纵半轴为new_b。若根据abs(
Figure 518335DEST_PATH_IMAGE013
)+c不能使得Pmax点位于放大后的椭圆轮廓上,则在abs(
Figure 10496DEST_PATH_IMAGE013
)+c的基础上再次放大横半轴为abs(
Figure 252122DEST_PATH_IMAGE013
)+c+d,即new_b更新为ab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c+d,保持该new_b不变,调整椭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椭圆轮廓上的第一方向尺寸,将该第一方向尺寸作为new_b。依此循环,直至得到能够使Pmax点位于放大后的椭圆轮廓上的new_a和new_b,将具有该new_a和new_b的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diffx等于diffy,则可以以Pmax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为半径并以椭圆中心为圆心画圆,得到一个使得Pmax位于轮廓上的圆形,可以将该圆形区域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基于以上方式,在当次循环中得到能够包围Pmax点的调整区域之后,将当次循环得到的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的第一初始区域,并返回位置确定子单元进入下一次循环,在下一次循环中,根据公式(3)重新确定投影区域的各个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位置关系,在投影区域的所有轮廓点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即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轮廓上或者轮廓内部)的情况下,进入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1222,结束循环。在投影区域的某一或某些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进入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1223,由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1223对第一初始区域再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区域,并执行下一次循环,依次类推,直至得到包围投影区域的所有轮廓点的第一区域。
以下部分内容描述了策略确定模块130根据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的方式。
例如,策略确定模块130可以包括布针策略单元,布针策略单元配置为在第一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布针策略;以及在第一区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布针策略;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为关于第一区域的尺寸的条件。基于这一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区域的不同尺寸而采用不同的布针策略,进而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待消融组织得到更合适的布针方案和更好的消融效果。
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多个第一布针点中的每个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例如,第一区域的尺寸可以是第一区域的横半轴尺寸,在横半轴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布针点。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公开对第一阈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图7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例如,第一布针策略可以包括:将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长轴方向)上的每个端点以及在第二方向(短轴方向)上的每个端点均作为一个第一布针点,得到四个第一布针点M1、M2、M3和M4。例如,复用标号“Mi”(i为正整数)来表示布针点上设置的电极针,例如,M1、M2、M3和M4也可以用于表示各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以下将“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简称为“第一电极针”)。每两个第一电极针可以形成一个第一电极针组,这四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可以排列组合形成6个第一电极针组:M1-M2、M1-M3、M1-M4、M2-M3、M2-M4和M3-M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布针点用于表示位于第一区域边界上的布针点,并不用于表示某一个特定的布针点。
例如,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区域的尺寸(例如横半轴尺寸)大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二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等于两倍的第一阈值。对应的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第一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其中,每个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
图8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的示意图,图8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的另一示意图。
如图8A所示,例如,第二布针策略可以包括:在第一区域310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例如图8A所示的M1、M2、M4和M5这四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第一区域310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M3。为了确保消融效果,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第一布针点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区域310的尺寸而定,若第一区域310的较大,可以设置较多的第一布针点,例如,如图8B所示,设置M1、M2、M4、M5、M6和M7六个第一布针点,只要保证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即可;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实验中的消融效果而定,例如,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动物实验中的消融效果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这种布针方式可以保证只有一根电极针位于病灶内部,减小病灶沿电极针的针道转移的风险。例如,根据上述对标号“Mi”的复用方式,M1、M2、M4、M5、M6和M7也可以用于表示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即第一电极针),M3也可以用于表示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简称“第二电极针”)。
例如,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分别与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针组,以图8A所示的布针方式为例,可以形成4个第二电极针组:M3-M1、M3-M2、M3-M4和M3-M5。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三电极针组,例如,四个第一布针点M1、M2、M4和M5上的电极针可以形成4个第三电极针组:M1-M5、M5-M2、M2-M4和M4-M1。
例如,每个电极针组(如每个第一电极针组、每个第二电极针组或每个第三电极针组)可以形成一个子消融区域,将第一区域对应的全部电极针组的子消融区域叠加而成的区域即为与第一区域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
图9示出了一种电极针排布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图9所示的两个电极针形成的电极针组对应的子消融区域的示意图;图10B示出了图9所示的两个电极针形成的电极针组对应的另一种子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例如,电极针M1、M2、M3、M4形成电极针组M1-M2、M1-M3、M1-M4、M2-M3、M2-M4和M3-M4。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以电极针M1和M2组成的电极针组M1-M2的子消融区域为例,随着电极针M1和M2之间的距离变化和/或施加在电极针组M1-M2上的电压等消融参数的变化,电极针组M1-M2的子消融区域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发生变化。若电极针M1和M2之间的电场强度比较强和/或电极针M1和M2之间的距离较近,则电极针组M1-M2的子消融区域的边界曲线的形状可以类似于曲线400,曲线400为一种单闭合曲线,即由一个闭合的曲线组成,这种情况下,两个电极针M1和M2形成的消融区是连通的。若电极针M1和M2之间的电场强度比较弱和/或电极针M1和M2之间的距离较远,则电极针组M1-M2的子消融区域的边界曲线的形状可以类似于曲线500,曲线500为一种双闭合曲线,即由两个闭合的曲线501和502组成,每个电极针对应一个闭合曲线,两个闭合曲线对称且相互分离,这种情况下,两个电极针M1和M2形成的消融区是不连通的。
例如,每个电极针组形成的子消融区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例如,在一种方式中,可以将参数代入到仿真模型中仿真得到。例如,针对一个电极针组,可以将该电极针组的针间距、电压、场强阈值等参数输入仿真模型中,可以仿真得到该电极针组对应的子消融区域。例如,在另一种方式中,通过从仿真数据库中查询相应参数对应的消融区几何参数得到。例如,仿真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多种参数值分别对应的消融区域的几何参数(例如消融区域的边界线坐标),针对一个电极针组,可以基于该电极针组的相应参数(例如针间距、电压等)从仿真数据库中查找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参数,进而可以匹配得到对应的子消融区域。例如,在另一种方式中,可以通过将参数代入到拟合函数中得到对应的消融区几何参数。例如,可以预先拟合关于消融区几何参数(例如消融区域的边界线坐标)与电极针参数(例如针间距、电压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针对一个电极针组,可以将该电极针组的相应参数(例如针间距、电压等)代入该函数关系式中,即可得到对应的消融区域。
图11A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子预测消融区域的示意图;图11B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子预测消融区域叠加而成的消融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9、11A和11B所示,例如,将各个电极针组的子预测消融区域进行合并叠加处理,可以得到合并后的电极针消融区域600。
例如,策略确定模块130还可以包括消融策略单元,该消融策略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第一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以及与第二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也就是说,可以针对不同的布针方式来选择对应的消融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消融效果。
例如,如图7所示,与第一布针策略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包括:对多个第一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例如,装置还可以包括脉冲模块和控制器,脉冲模块配置为提供电脉冲,控制器配置为控制脉冲模块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向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提供电脉冲。
例如,第一预定义的顺序包括:针对四个第一电极针执行两次脉冲输出操作,在第一次脉冲输出操作过程中,以相邻两个第一电极针为第一极并以另两个第一电极针为第二极,同时向四个第一电极针施加相应极性的电脉冲;在第二次脉冲输出操作过程中,保持相对的两个第一电极针极性不变并使另外两个电极针的极性交换,同时向四个第一电极针施加相应极性的电脉冲。第一极与第二极极性相反。
例如,如图7所示,在第一次脉冲输出操作过程中,以相邻的电极针M1和M4为正极(+),以另两个电极针M2和M3为负极(-),同时向电极针M1(+)、M2(-)、M3(-)和M4(+)施加相应极性的电脉冲,这样可以同时向第一电极针组M1(+)-M2(-)、M1(+)-M3(-)、M4(+)-M2(-)和M4(+)-M3(-)施加电脉冲。在第二次脉冲输出操作过程中,保持相对的两个第一电极针的极性不变,例如保持M1(+)和M2(-)的极性不变,将另外两个电极针M3和M4的极性交换,即M3更换为正极(+)以及M4更换为负极(-),同时向电极针M1(+)、M2(-)、M3(+)和M4(-)施加相应极性的电脉冲,这样可以同时向第一电极针组M1(+)-M2(-)、M1(+)-M4(-)、M3(+)-M2(-)和M3(+)-M4(-)施加电脉冲。通过两次脉冲输出操作,遍历了全部的第一电极针组。
例如,基于上述的第一预定义顺序,可以同时向多个电极针组施加电脉冲,执行两次电脉冲施加操作即可遍历全部电极针组,效率较高。并且,每次脉冲施加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的两个电极针的极性相反,保证每次脉冲施加过程中的消融区域均能覆盖第一区域的中心区域。第一区域的边缘区域能够被相邻的电极针组形成的消融区域覆盖。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义顺序还可以是:针对四个电极针形成的6个电极针组M1-M2、M1-M3、M1-M4、M2-M3、M2-M4和M3-M4执行6次电脉冲输出操作,在每次电脉冲输出操作中,向其中一个电极针组输出电脉冲。
例如,如图8A所示,与第二布针策略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包括:对多个第一布针点(M1、M2、M4、M5)和第二布针点(M3)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控制器还配置为控制脉冲模块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向第二电极针和多个第一电极针提供电脉冲。
例如,第二预定义的顺序包括:在第一时间段内向多个第二电极针组输出电脉冲;在第二时间段内向第三电极针组输出电脉冲,第一时间段可以早于或晚于第二时间段。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段内,以第二电极针为第一极(例如正极)并以多个第一电极针为另一极(例如负极),在向第二电极针输出电脉冲期间依次向多个第一电极针输出电脉冲。例如,如图8A所示,可以以第二布针点(M3)处的电极针为一极(例如正极),依次以多个第一布针点(M1、M2、M4、M5)处的电极针为另一极(例如负极),施加脉冲电压,也就是说,依次向多个第二电极针组M3-M1、M3-M2、M3-M4和M3-M5施加脉冲电压。基于这一方式,可以遍历第二布针点和多个第一布针点形成的多个第二电极针组,并且,通过依次向第一电极针施加脉冲电压的方式,可以充分避免相邻或相近的第一电极针之间发生串扰,避免同极性电极针之间形成大面积的低电场区域。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段内,以第二电极针为第一极(例如正极)并以多个第一电极针为另一极(例如负极),在向第二电极针输出电脉冲期间,同时向多个第一电极针输出电脉冲。例如,如图8A所示,可以以第二布针点(M3)处的电极针为一极(例如正极),同时以多个第一布针点(M1、M2、M4、M5)处的电极针为另一极(例如负极),施加脉冲电压,也就是说,同时向多个第二电极针组M3-M1、M3-M2、M3-M4和M3-M5施加脉冲电压。基于这一方式,可以遍历第二布针点和多个第一布针点形成的多个第二电极针组,并且,通过同时向第一电极针施加脉冲电压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加脉冲电压的效率。
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段内,以第二电极针为第一极(例如正极)并以多个第一电极针为另一极(例如负极),在向第二电极针输出电脉冲期间,分批次对多个第一电极针输出电脉冲,其中,同一批次中的各个第一布针点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三阈值。例如,分批次对多个第一电极针施加脉冲电压,在每次施加过程中,以第二电极针为一极,选择椭圆圆弧上的k个第一电极针为另一极施加脉冲电压(1<=k<=n,n为全部第一电极针的个数)。k的取值主要取决于电极间距,当电极间距较近时,应尽量减小k,避免同极性电极针之间形成大面积的低电场区。并且,在不同批次中,k的值可以不同。重复该过程,直至圆弧上所有的电极针都被施加了电脉冲。例如,如图8所示,在第一次操作中,可以以M3处的电极针为一极,以M1和M2处的电极针为另一极,同时向M3、M1和M2施加脉冲电压;在第二次操作中,以M3处的电极针为一极,以M4和M5处的电极针为另一极,同时向M3、M4和M5施加脉冲电压,直至遍历全部第一布针点。通过使同一批次中的各个第一布针点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三阈值,可以避免相近的两个电极针之间发生串扰,避免同极性电极针之间形成大面积的低电场区域。第三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在第二时间段内,可以向全部的第三电极针组输出脉冲电压,例如,可以执行多次电脉冲输出操作,在每次电脉冲输出操作过程中,向至少两个第三电极针组输出电脉冲,并且相邻两个布针点处的电极针被施加的电脉冲的极性相反。例如,中心的第二电极针不设置任何极性,在第一次脉冲输出过程中,可以对椭圆轮廓上的部分相邻第一电极针设置不同极性并施加脉冲电压。待第一次脉冲施加完成后,选择剩余未施加电脉冲的第一电极针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圆弧上所有的两两相邻的第一电极针之间都被施加了脉冲电压。例如,为了避免同极性电极针之间形成大面积的低电场区域,还需要保证圆弧上的相邻两电极针的极性相反。例如,如图8A所示,以五根电极针为例,可以先对M1、M5、M2施加脉冲电压,之后再对M2、M4施加脉冲电压。具体的,可以先将M1、M2设置为一极,M5设置为另一极,施加脉冲电压,然后再将M1和M2设置为一极,M4设置为另一极,施加脉冲电压。为了增强消融效果,可以循环若干次该消融过程,对圆弧上的电极针施加多次脉冲。
例如,无论是针对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还是对于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根据上述布针策略均可形成一个消融区域,消融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域的面积,消融区域能够覆盖第一区域。并且,由于第一区域能够覆盖病灶的投影区域,因此,消融区域也能够覆盖病灶的投影区域。为了实现更好的消融效果,可以使消融区域的边界位于投影区域的边界外部并且与投影区域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距离(例如8-10mm),以保证将病灶完全消融,保证较低的复发率。因此,在确定布针策略后,可以先验证布针策略对应的消融区域是否能够覆盖病灶投影区域边界外的一定距离范围区域,在不满足这一条件时调整第一区域,并重新根据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直至满足这一条件,然后再基于上述的消融策略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配置为: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确定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轮廓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在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例如,可以确定每个电极针组对应的子消融区域,然后将第一区域上的全部电极针组的子消融区域叠加得到电极针消融区域。根据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边界坐标与投影区域的边界坐标,计算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之间的距离,例如判断消融区域的边界点与投影区域的边界点的距离是否均大于第四阈值(例如8-10mm)。在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进行放大处理(例如向外扩展1mm),然后根据放大后的第一区域重新确定布针策略,并再次确定消融区域,以及再次判断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等于第四阈值,若结果仍为否,则再次放大第一区域(例如再次向外扩展1mm),依此循环,直至消融区域轮廓与投影区域轮廓的距离大于等于第四阈值,即消融区域不仅能够覆盖投影区域还能够覆盖投影区域外的一定范围区域。
例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配置为:将多个第一布针点连线形成多边形;在多边形未能包围投影区域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例如,如图7所示,将第一区域边界上的M1、M3、M2和M4依次连线形成一个四边形,如果该四边形能够覆盖投影区域,又由于消融区域是基于多个电极针组之间形成的多个电场区域叠加形成的,因此可以判断消融区域能够完全覆盖病灶投影区域,否则,放大第一区域(例如向外扩展1mm),然后根据放大后的第一区域重新确定布针策略,并再次确定消融区域,以及再次判断第一区域边界上的布针点连线而成的多边形是否能够覆盖投影区域,若结果仍为否,则再次放大第一区域(例如再次向外扩展1mm),依此循环,直至第一区域边界上的布针点连线而成的多边形能够覆盖投影区域。
例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配置为:对第一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其中,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的轮廓与第一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例如,为了保证较低的复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区域后,可以先对第一区域进行等比放大8~10mm,然后再根据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例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处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配置为:对投影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其中,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与投影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放大后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范围内。
例如,为了保证较低的复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投影区域拟合椭圆之前,可以先对投影区域进行扩展处理,即先将原来的投影区域向外扩展一定的距离(例如8-10mm)。然后再基于扩展后的投影区域,拟合椭圆并对椭圆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区域。
例如,基于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区域确定模块执行的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的操作,例如,可以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二初始区域;基于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该第二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二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在满足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均位于第二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第二初始区域作为该第二区域。对第二初始区域进行循环调整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循环调整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可以基于该第二区域确定布针策略,可以参照上述策略确定模块执行的基于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图12A-图12D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对应的消融效果的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中间黑色区域代表病灶截面,即投影区域。使用一个圆(即第一区域)将病灶包括在内部,圆的直径例如为4cm。按照布针策略,圆心布一根针,圆周布六根针。针尖距例如均为2cm。第一步,以圆心针为一极,圆周所有针为另一极,施加3000V脉冲,电场分布和消融区域如图12B所示(图12B中的白色线条表示消融区域的边界)。第二步,对圆周上的每两根电极针施加3000V电脉冲,电场分布和消融区域如图12C所示(图12C中的白色边界线条表示消融区域的边界)。最后,将两步产生的消融区域组合起来,得到的消融区域如图12D所示。可以看到,消融区域完全覆盖病灶且与病灶的边界间存在8mm以上的间距,减少了肿瘤复发的风险。
例如,区域获取模块110、区域确定模块120和策略确定模块130等模块或单元可以为硬件、软件、固件以及它们的任意可行的组合。例如,区域获取模块110、区域确定模块120和策略确定模块130等模块或单元可以为专用或通用的电路、芯片或装置等,也可以为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结合。关于上述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形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13示出了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710~S730:
步骤S710: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平面。
步骤S720: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范围内。
步骤S730:基于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例如,步骤S710可以由图1描述的区域获取模块110执行,步骤S720可以由图1描述的区域确定模块120执行,步骤S730可以由图1描述的策略确定模块130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各个步骤与前述的电极针布设及消融装置的各个模块对应,关于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考关于电极针布设及消融装置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图13所示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步骤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根据需要,该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
例如,步骤S730包括:在第一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布针策略;以及在第一区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布针策略;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为关于第一区域的尺寸的条件。
例如,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与第一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以及与第二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
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多个第一布针点中的每个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第一消融策略包括:对多个第一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例如,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阈值;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第一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其中,每个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第二消融策略包括:对多个第一布针点和第二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区域为椭圆形或圆形。
例如,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包括:获取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基于三维结构、位置和周围组织,确定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将垂直于布针方向的平面作为目标平面;确定三维结构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例如,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包括: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基于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
例如,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包括在每次调整操作中执行:确定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在多个轮廓点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将第一初始区域作为第一区域;为在至少一个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选取位于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一个轮廓点作为目标轮廓点,基于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将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操作的第一初始区域,以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目标轮廓点为多个轮廓点中与第一初始区域具有第一位置关系的轮廓点。
例如,确定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包括:确定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分别对应的位置参数的值,其中,位置参数的值表征对应的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位置参数的值,确定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例如,第一初始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例如,基于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包括:在第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一初始区域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由第一尺寸调整为第三尺寸,其中,第三尺寸使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第一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一初始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由第二尺寸调整为第四尺寸,其中,第四尺寸使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在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均存在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尺寸、第二尺寸、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调整区域。
例如,根据第一尺寸、第二尺寸、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调整区域,包括:根据第一尺寸和第四尺寸,得到第一子调整区域;根据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得到第二子调整区域;从第一子调整区域和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调整区域;或者,从第一子调整区域和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除投影区域所占面积之外的剩余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基于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还包括:在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均不存在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轮廓点与第一初始区域的中心点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基于第一距离或者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子调整区域,其中,目标轮廓点位于第三子调整区域的轮廓上,将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调整区域。
例如,基于目标轮廓点对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还包括:在第三尺寸和第四尺寸中的一者不存在的情况下,基于另一者得到调整区域。
例如,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将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每个端点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每个端点均作为一个第一布针点,每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一电极针组。
例如,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分别与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针组,以及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三电极针组。
例如,该方法还包括: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确定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轮廓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在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第一布针点连线形成多边形;在多边形未能包围投影区域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其中,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的轮廓与第一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例如,该方法还包括:对投影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其中,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与投影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基于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放大后的投影区域位于第二区域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指令。该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更佳的消融区域,确保将待消融组织包围在内,消融效果更好,能够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存储器820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处理器810用于运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810运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所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存储器820和处理器81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它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例如,处理器8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程序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以为X86或ARM架构等。处理器810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可以控制电子设备800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例如,存储器8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任意组合,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闪存等。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处理器810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以实现电子设备800的各种功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各种应用程序和各种数据以及应用程序使用和/或产生的各种数据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的具体功能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文中关于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该电子设备900例如适于用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电子设备900可以是终端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图15示出的电子设备900仅仅是一个示例,其不会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910,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20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980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30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30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910、ROM 920以及RAM930通过总线940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50也连接至总线940。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950: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960;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970;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980;以及通信装置990。通信装置990可以允许电子设备900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900,但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电子设备900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990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980安装,或者从ROM 920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910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限定的功能。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利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获得更佳的消融区域,确保将待消融组织包围在内,消融效果更好,能够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存储介质1000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1010。例如,当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1010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文所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例如,该存储介质1000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800中。例如,存储介质1000可以为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800中的存储器820。例如,关于存储介质1000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800中的存储器820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消融装置,包括:
区域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其中,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平面;
区域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范围内;
策略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其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包括:
区域拟合单元,配置为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所述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
循环执行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将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布针策略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一布针策略;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第二布针策略;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关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的条件;
消融策略单元,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第一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一消融策略,以及与所述第二布针策略相对应的第二消融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中的每个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
所述第一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一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位置确定一个第二布针点,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用于布设一个电极针;
所述第二消融策略包括:对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和所述第二布针点上布设的电极针,按照第二预定义的顺序施加脉冲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椭圆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区域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三维结构、所述待消融组织的位置和所述待消融组织的周围组织;
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所述位置和所述周围组织,确定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将垂直于所述布针方向的平面作为所述目标平面;
确定所述三维结构在所述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执行单元包括:
位置确定子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第一区域确定子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多个轮廓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循环,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配置为在至少一个所述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情况下,选取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范围外的一个轮廓点作为目标轮廓点,基于所述目标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进行调整,以得到包围所述目标轮廓点的调整区域,将所述调整区域作为下一次循环操作的第一初始区域,返回所述位置确定子单元进行下一次循环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位置确定子单元配置为:
确定所述投影区域的多个轮廓点分别对应的位置参数的值,其中,所述位置参数的值表征对应的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位置参数的值,确定所述多个轮廓点是否均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一尺寸调整为第三尺寸,其中,所述第三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
在所述第一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初始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由所述第二尺寸调整为第四尺寸,其中,所述第四尺寸使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轮廓上;
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存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得到第一子调整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得到第二子调整区域;
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或者,从所述第一子调整区域和所述第二子调整区域中确定除所述投影区域所占面积之外的剩余面积较小的一者,作为所述调整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均不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轮廓点与所述第一初始区域的中心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或者所述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子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目标轮廓点位于所述第三子调整区域的轮廓上,将所述第三子调整区域作为所述调整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确定子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在所述第三尺寸和所述第四尺寸中的一者不存在的情况下,基于另一者得到所述调整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布针策略包括:
将所述第一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每个端点以及在第二方向上的每个端点均作为一个所述第一布针点,
其中,每两个所述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一电极针组。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布针策略包括:
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上确定多个第一布针点,其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布针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多个第二电极针组,以及每相邻两个第一布针点处的电极针形成一个第三电极针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配置为:
确定所述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
确定所述电极针消融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配置为:
将所述多个第一布针点连线形成多边形;
在所述多边形未能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多次放大处理,直至基于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的电极针布设策略对应的电极针消融区域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三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配置为:
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的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
基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区域,确定布针策略。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四处理模块配置为:
对所述投影区域进行等比例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的轮廓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之间的距离为8~10mm;
基于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确定第二区域,其中,所述放大后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范围内。
19.一种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包括:
获取待消融组织在目标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其中,所述电极针的布针方向垂直于所述目标平面;
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范围内;
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确定电极针布设策略;
其中,基于投影区域,确定第一区域,包括:
利用图形拟合算法,拟合得到与所述投影区域相匹配的第一初始区域;
基于所述投影区域的轮廓点,对所述第一初始区域循环执行多次调整操作,直至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的范围能够包围所述投影区域的全部轮廓点,将所述调整后的第一初始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模块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所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的指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权利要求19所述的获得电极针布设策略的方法。
CN202210142423.1A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69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2423.1A CN114469309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2423.1A CN114469309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9309A CN114469309A (zh) 2022-05-13
CN114469309B true CN114469309B (zh) 2022-10-21

Family

ID=8148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2423.1A Active CN114469309B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9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7178B (zh) * 2023-04-04 2023-06-27 浙江伽奈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陡脉冲肿瘤治疗仪的模拟布针方法、系统及治疗仪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748A (zh) * 2017-12-20 2018-06-05 南开大学 一种针对不可逆电穿孔电极针布置的规划方法
CN111529052A (zh) * 2020-04-16 2020-08-14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电脉冲消融区域的系统
CN112315579A (zh) * 2020-11-25 2021-02-05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灶区域的电极针布针装置及方法
CN112315578A (zh) * 2020-11-20 2021-02-05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电极针布针组合的装置、方法及电极针布针优化系统
CN112489741A (zh) * 2020-11-13 2021-03-12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电场消融参数优化系统
CN113440249A (zh) * 2021-08-06 2021-09-28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针消融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67067A (zh) * 2021-09-10 2022-0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用于消融针的适形消融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2027251A1 (zh) * 2020-08-04 2022-02-1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方法和超声成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748A (zh) * 2017-12-20 2018-06-05 南开大学 一种针对不可逆电穿孔电极针布置的规划方法
CN111529052A (zh) * 2020-04-16 2020-08-14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电脉冲消融区域的系统
WO2022027251A1 (zh) * 2020-08-04 2022-02-1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显示方法和超声成像系统
CN112489741A (zh) * 2020-11-13 2021-03-12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电场消融参数优化系统
CN112315578A (zh) * 2020-11-20 2021-02-05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电极针布针组合的装置、方法及电极针布针优化系统
CN112315579A (zh) * 2020-11-25 2021-02-05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病灶区域的电极针布针装置及方法
CN113440249A (zh) * 2021-08-06 2021-09-28 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针消融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67067A (zh) * 2021-09-10 2022-0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用于消融针的适形消融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9309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7245B (zh) 一种利用椭球覆盖肿瘤精确模拟射频消融技术的方法
CN106539624B (zh) 医疗路径导航方法、规划方法及系统
EP4054706B1 (en) Methods for guiding transducer placements for tumor treating fields
US20210162228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optimizing transducer array placement
US20130317363A1 (en) Planning System and Navigation System for an Ablation Procedure
EP2666433A1 (en) 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
EP2666431A1 (en) Surgical planning system and navigation system
AU2017261527A1 (en)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CN114469309B (zh) 一种消融装置、电极针布设策略获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2033159A (ja) 対象の治療をサポートするシステム
CN117679635B (zh) 电极片运行控制方法、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存储介质
CN108245244B (zh) 一种射频消融的方法及装置
KR20220124198A (ko) 교류장에 의해 유도된 온도를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CN116077178B (zh) 陡脉冲肿瘤治疗仪的模拟布针方法、系统及治疗仪
US20230076642A1 (en) Interactive multi-probe ablation guidance system and method
CN113440249A (zh) 电极针消融数据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46222A (zh) 一种病灶的毁损灶生成方法及病灶毁损系统
US11241592B2 (en) Method for stimulating, and apparatuses performing the same
CN117933174B (zh) 电极片定制化方法及装置、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存储介质
CN110251225A (zh) 一种立体交叉毁损网格的建立方法及病灶毁损系统
CN117883179A (zh) 一种高频电穿孔脉冲消融装置及其图像引导方法
CN117933174A (zh) 电极片定制化方法及装置、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存储介质
WO2023099299A1 (en) Planning device for positioning treatment applic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318, 3 floor, 3 lane, 166 lane, Tian Xio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iD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3 floor, 3 lane, 166 lane, Tian Xio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EMEDICIN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