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7402A -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7402A
CN114467402A CN202111492339.4A CN202111492339A CN114467402A CN 114467402 A CN114467402 A CN 114467402A CN 202111492339 A CN202111492339 A CN 202111492339A CN 114467402 A CN114467402 A CN 114467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falfa
soil
content
increasing
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23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娟娟
赵金梅
于林清
张腾薇
王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14923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7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7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7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取代平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以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选自下述至少一种:1)促进苜蓿萌发和/或增加苜蓿出苗率和/或缩短苜蓿出苗时间,2)促进苜蓿生长和/或增加苜蓿植株高度,3)提高苜蓿产量,4)降低苜蓿的Na+含量和/或降低苜蓿的粗灰分含量,5)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和/或提高苜蓿的钾离子含量;改良土壤包括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总氮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或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灌溉土地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世界约有7%的陆地面积,20%的栽培土地,几乎一半的灌溉土地都受到盐胁迫影响(Sudhir,P.and Murthy S.,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basicprocesses of photosynthesis.Photosynthetica,2004.42(2):481-486)。我国的盐碱地面积约有3400多万公顷(张建锋.盐碱地生态修复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随集约化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干旱带来的蒸发量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盐胁迫显著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广泛栽培的多年生饲草作物之一,全球苜蓿的种植面积约为3.2×107hm2。苜蓿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饲草作物,我国苜蓿种植面积约为3.77×106hm2(何新天.中国草业统计.北京:全国畜牧总站,2011),居各类人工草地之首。研究认为苜蓿为中等耐盐植物,当土壤EC值超过2-3.5dSm-1(即20-35mM NaCl)时苜蓿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Bernstein,L.,Effects ofSalinity and Sodicity on Plant-Growth.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1975(13):295-312)。在我国苜蓿生长及种植的多数地区都受到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是种植紫花苜蓿的主要省份,2015年6省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全国优质苜蓿种植面积的89.8%(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苜蓿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2016),此六省的盐渍土面积约占全国盐渍土面积的65.7%(樊自立,马英杰,马映军,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干旱区研究,2001(18):1-6.)。因此土壤盐化是限制我国苜蓿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壤盐化对苜蓿造成的减产,对于我国苜蓿生产及草食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苜蓿种植普遍采用传统平作栽培方法,播种深度1-2cm进行镇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对于盐土地以及干旱半干旱缺水的地区,旱作条件下,平作土壤含水量低含盐量高,苜蓿出苗时间晚、出苗率低、成活率低,造成苗期苜蓿建植困难,生长第二年春季苜蓿种植带土壤含盐量高,苜蓿受盐胁迫严重,制约了苜蓿的生长,从而导致苜蓿低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盐土地上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取代平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以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
所述平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播种,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并起垄,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所述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选自下述5种、4种、3种、2种和1种:
1)促进苜蓿萌发和/或增加苜蓿出苗率和/或缩短苜蓿出苗时间,
2)提高苜蓿产量,
3)促进苜蓿生长和/或增加苜蓿植株高度,
4)降低苜蓿的Na+含量和/或降低苜蓿的粗灰分含量,
5)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和/或提高苜蓿的钾离子含量,
所述改良土壤包括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总氮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或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所述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降低土壤中放线菌门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绿弯菌门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放线菌纲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嗜热油菌纲微生物的丰度、增加土壤中β-变形菌纲微生物的丰度和/或增加土壤中丙型变形菌纲微生物的丰度。
上述方法中,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整土壤,进行开沟,起垄;所述开沟按照沟深为15cm、沟底宽为5cm和沟间距为40cm在平地进行开沟,所述起垄为在沟与沟中间建垄,垄底宽35cm,垄顶宽20cm,垄高15cm。
上述方法中,所述栽培苜蓿可在秋天播种苜蓿。
上述方法中,所述降低土壤含盐量具体可为降低播种的第二年春季返青期土壤含盐量。所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可为提高播种的第二年春季返青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所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具体可为提高播种的第二年春季返青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所述增加土壤含水量可为增加苗期土壤含水量。
上述方法中,所述栽培苜蓿可在轻度盐土地中栽培苜蓿,所述轻度盐土地是指EC大于等于2.0dS/m且小于等于16.0dS/m的土壤。
上述方法中,所述苜蓿可为紫花苜蓿,如中草3号紫花苜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栽培苜蓿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苜蓿的方法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起垄,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上述方法中,所述开沟可按照沟深为15cm、沟底宽为5cm和沟间距为40cm在平地进行开沟,所述起垄为在沟与沟中间建垄,垄底宽35cm,垄顶宽25cm,垄高15cm。
上述方法中,所述栽培苜蓿可在秋天播种苜蓿。
上述方法中,所述栽培苜蓿可在轻度盐土地中栽培苜蓿,所述轻度盐土地是指EC大于等于2.0dS/m且小于等于16.0dS/m的土壤。
上述文中的EC,也称为土壤电导率,是测定土壤水溶性盐的指标,而土壤水溶性盐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判定土壤中盐类离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
上述方法中,所述苜蓿可为紫花苜蓿,如中草3号紫花苜蓿。
上文中,所述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是垄沟作种植方式与平作种植方式相比。
本发明通过播期调整以及栽培方式的改进,提高苗期种植带土壤含水量,改善苜蓿种植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促进紫花苜蓿出苗,利于盐土地紫花苜蓿建植;降低生长第二年返青期种植带土壤含盐量、改善苜蓿种植带土壤养分,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苜蓿造成的伤害,提高苜蓿产量及改善营养品质。经过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在播种第4、6、9天苗期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平作提高13%、10%、16%,在播种第4、6、9天时单位长度样线出苗数分别比平作提高了194%、64%、76%。生长第二年返青期为紫花苜蓿较敏盐的时期,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显著降低了生长第二年返青期苜蓿种植带土壤的含盐量,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值比平作显著降低了25.7%,而且显著增加了土壤可利用养分的含量,土壤的速效钾、总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平作提高了18%、24%和29%。2020年第一茬苜蓿干草产量达到506kg/亩,平作的亩产量为368kg/亩,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比平作第一茬亩产量提高了37%。苜蓿茎叶Na+浓度降低了19%,有效缓减了苜蓿受盐害程度;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粗灰分含量降低了8%,显著改善苜蓿品质。
本发明非常适合在盐土地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使用。本发明简单易行,能够诱导盐分差异分布,增加苗期土壤含水量、促进苜蓿萌发、出苗时间缩短、增加苜蓿出苗率;同时降低生长第二年春季种植带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可利用养分的含量,减轻苜蓿盐害,降低苜蓿Na+含量,提高苜蓿产量、使苜蓿粗蛋白含量增加,粗灰分含量减少,显著改善苜蓿品质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平作的种植示意图。
图2为垄沟作的种植示意图。
图3为平作和垄沟作中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个体分类群的百分比)(平均值±SE,n=4)。
图4为平作和垄沟作中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纲的相对丰度(个体分类群的百分比)(平均值±SE,n=4)
图5为不同时期垄沟作与平作对株高的影响。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垄沟作与平作的株高差异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在轻度盐土地栽培紫花苜蓿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111°45′E,40°36′N),位于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土左旗沙尔沁镇内,北距呼和浩特市区16公里。该区域具有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大陆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为7.6℃,年平均降雨量为392.6mm,其中74.8%的降雨集中在6月-9月。≥10℃的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无霜期137天,海拔1030米。土壤为沙壤土。栽培前的0-15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5.9gkg-1、总氮为930mg kg-1、有效磷为14mg kg-1、速效钾为225mg kg-1、pH值为7.7,和EC为1.1dS/m。
说明:当土壤EC值≥4dS/m为盐土(Munns R.and Tester M.,Mechanisms ofsalinity tolerance.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008(59):651-681),本实施例播种时间为8月初,正值初秋,该地的雨季为6-9月,8月初经过雨季长时间雨水淋洗,土壤表层含盐量降低。所以,实验前土壤的EC值仅为1.1dS/m。但并不能说明该实验田为非盐土,春季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的季节,本实施例对生长第二年春季土壤含盐量进行测定,见表2。由表2可见,该试验田春季表层土壤含盐量高达17dS/m。
1.2试验设计
紫花苜蓿试验品种为中草3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cv.Zhongcao NO.3,以下简称中草3号紫花苜蓿)(孙娟娟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3):2359-2367)种子净度为99%,发芽率99%。
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两个处理:垄沟作栽培区与平作栽培区,每个栽培区4次重复。每个小区的面积均为64m2(3.2m×20m)。
1.3栽培紫花苜蓿
采取两种栽培方式栽培中草3号紫花苜蓿,分别为平作(不起垄)以及垄沟作(垄高15cm),在栽培管理上的区别仅在于播床形状的不同,其它操作完全相同。具体如下:
1.3.1预处理土地
播种前15-20天,对土壤进行深耕翻,疏松土壤,对土地进行一次灌溉,待杂草长出后用草甘膦进行化学除草。具体方法为:雨后10天,于2019年7月10日对土地进行深耕翻,疏松土壤除杂草,对土地进行灌溉,10天后待杂草幼苗长出,喷洒草甘膦,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量喷洒。
1.3.2播种。采用初秋播种,最晚播种时间不超过下霜前45天。栽培沟建好当天播种。采用蔬菜(手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保证播种的均匀度。本实施例于2019年8月8日播种,本实施例所有试验区播种在一天内完成。
1.3.2.1平作播种
于2019年8月8日,平整土壤,在平整的试验地,平作栽培区中,使用蔬菜播种机开沟播种,沟深1cm,在沟内进行播种。行距40cm,播深1cm,覆土镇压,播量1.0kg/亩,见图1。
1.3.2.2垄沟作播种
于2019年8月8日,平整土壤,垄沟作栽培区中,在平整的试验地,使用开沟培土机进行开沟成垄,采用开沟培土机自带滚轮对土垄进行镇压。之后用蔬菜播种机在沟内进行播种。其中,开沟按照沟深为15cm、沟底宽5cm和沟间距为40cm在平地进行开沟,起垄为沟与沟中间建垄(横截面为梯形),垄底宽(梯形的下底长)35cm,垄顶宽(梯形的上底长)20cm,垄高(梯形的高)15cm。行距40cm,播深1cm,覆土镇压,播量1.0kg/亩,见图2。
1.3.3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由于苗期正值雨季,无需灌溉;生长第二年5月20日进行灌溉,定期进行杂草防除,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除杂草时要注意不破坏垄的结构;整个实验阶段没有施肥。
1.3.4刈割
2020年6月20日平作栽培区中,将中草3号紫花苜蓿按照留茬高度为高于地面5cm进行刈割。
2020年6月20日垄沟作栽培区中,将中草3号紫花苜蓿按照留茬高度为高于垄台平面5cm进行刈割。
1.4测定指标
1.4.1出苗数分别于播种第4、6、9天,在每个小区内随机选取5段1m长的样线,开始观测苜蓿出苗情况,以苜蓿子叶出土为标准,仔细记录1m样线内苜蓿出苗数量,取5段样线的平均值作为每小区出苗数。
1.4.2苗期土壤水分含量(WET)、土壤温度和土壤孔隙水的电导率(ECp)
于出苗4、6、9天在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个点,按照下述文献中的方法,用WET-2土壤水分电导率速测仪(Delta-T Devices Ltd.Cambridge,US),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孔隙水的电导率值(Kargas G,Kerkides P,Seyfried M,Sgoumbopoulou A,WETSensor Performance in Organic and Inorganic Media with Heterogeneous MoistureDistribution.Soil 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11(75):1244-1252),取十个点的平均值为小区最终测定值。
1.4.3出苗第9天,采用五点取样法,在各小区进行土壤取样,所取样品混合均匀后,迅速过2mm筛,于-80℃进行保存,送样到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
1.4.4株高
分别于种植第一年入冬前2019年10月17日、第二年2020年4月30日、2020年6月2日、2020年6月24日、2020年7月3日测定紫花苜蓿株高,用卷尺测量根部到顶端的自然高度,每小区随机选取20株苜蓿测量株高,取平均值作为小区苜蓿株高值。
1.4.5生长第二年返青期土壤含盐量及土壤养分的测定
由于生长第二年返青期土壤含水量低,不能满足WET-2土壤水分电导率速测仪田间测定需求,进行田间土壤取样,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个点,带回实验室风干过筛后,一部分样品根据HJ802-2016《土壤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检测土壤EC值;另一部分样品用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总氮的测定,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4.6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成分测量测定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产量并测定其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钾离子(K+)浓度、钠离子(Na+)浓度。
在每个小区内随机选取3段1m长的样线,记录每段样线的鲜重,每段样线各取300克左右的鲜样,于65℃烘干48h测定苜蓿原料的干物质(DM),计算每段样线的干草产量,平均值为小区的干草产量,并折算亩产量。烘干的样品混合后取200g左右粉碎混匀后,用于品质分析。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CP)、550℃灼烧5小时测定粗灰分(Ash)含量(孙娟娟,阿拉木斯,白春生.《青贮饲料质量检测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采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苜蓿茎叶中K+与Na+浓度(Sun J,Yang G,Zhang W,ZhangY(2016)Effects of heterogeneous salinity on growth,water uptake,and tissueion concentrations of alfalfa.Plant Soil 408:211-226)。
1.5数据处理
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用SAS软件中的ANOVA模型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用Sigmaplot 12.0软件进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苗期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出苗数
苗期不同时间除了土壤空隙电导率无明显差异之外,两种播种方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出苗数均差异显著(P<0.05)。播种第4、6、9天垄沟作苜蓿种植带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平作苜蓿种植带内土壤含水量提高13%、10%和16%,垄沟作种植带内土壤温度分别降低了1.6℃、1.1℃和0.3℃,1米长度的出苗数垄沟作分别比平作提高了194%、64%和76%,垄沟作对苗期土壤电导率影响不显著。
表1两种播种方式苗期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温度以及出苗数
Figure BDA0003398873010000071
注:数值为平均值(n=4)±标准误,具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没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
2.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门类别上,垄沟作显著降低了苗期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图3)。在纲类别上,垄沟作显著降低了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β-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和丙型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图4)。
2.3不同时期紫花苜蓿株高
同一测量时间不同播种方式紫花苜蓿株高差异显著(P<0.05)。五次测量垄沟作紫花苜蓿的株高均高于平作。垄作紫花苜蓿高度比平作分别提高了17%、31%、28%、17%和15%(图5)。
2.4垄沟作对生长第二年返青期土壤有效养分及电导率的影响
垄沟作显著提高了生长第二年返青期苜蓿种植带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总氮分别比平作提高了29%、18%、24%。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土壤电导率比平作降低了26%,极大缓解了返青期紫花苜蓿的盐胁迫程度(表2)。
表2两种播种方式第二年春天(4月份取样)土壤特性
Figure BDA0003398873010000081
注:数值为平均值(n=4)±标准误,具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没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
2.5垄沟作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垄沟作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产量,其产量比平作提高了37%。垄沟作显著改善了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垄沟作增加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粗灰分含量,其粗蛋白含量比平作增加了4%,粗灰分含量比平作降低了8%。垄沟作显著缓解了紫花苜蓿受盐胁迫程度,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的钾离子的浓度,降低了紫花苜蓿的钠离子浓度,其钾离子浓度比平作提高了33%,钠离子浓度比平作降低了19%(表3)。
表3两种播种方式2020年紫花苜蓿第一茬草产量及营养品质
播种方式 产量(kg/亩) 粗蛋白(%DM) 粗灰分(%DM) 钾离子浓度(%DM) 钠离子浓度(%DM)
垄沟作 506±37.7a 18.05±0.18a 8.38±0.23b 1.40±0.024a 0.23±0.011b
平作 368±27.0b 17.43±0.17b 9.08±0.10a 1.05±0.069b 0.28±0.004a
注:数值为平均值(n=4)±标准误,具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无显著差异,没有相同小写字母的处理间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Claims (10)

1.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取代平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以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
所述平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播种,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并起垄,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所述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选自下述5种、4种、3种、2种和1种:
1)促进苜蓿萌发和/或增加苜蓿出苗率和/或缩短苜蓿出苗时间,
2)提高苜蓿产量,
3)促进苜蓿生长和/或增加苜蓿植株高度,
4)降低苜蓿的Na+含量和/或降低苜蓿的粗灰分含量,
5)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和/或提高苜蓿的钾离子含量,
所述改良土壤包括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总氮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或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所述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降低土壤中放线菌门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绿弯菌门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放线菌纲微生物的丰度、降低土壤中嗜热油菌纲微生物的丰度、增加土壤中β-变形菌纲微生物的丰度和/或增加土壤中丙型变形菌纲微生物的丰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整土壤,进行开沟,起垄;所述开沟按照沟深为15cm、沟底宽为5cm和沟间距为40cm在平地进行开沟,所述起垄为在沟与沟中间建垄,垄底宽35cm,垄顶宽20cm,垄高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苜蓿在秋天播种苜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苜蓿为在轻度盐土地中栽培苜蓿,所述轻度盐土地是指EC大于等于2.0dS/m且小于等于16.0dS/m的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为紫花苜蓿。
6.栽培苜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垄沟作种植方式栽培苜蓿;所述垄沟作种植方式是平地开沟起垄,种子播种在沟内的种植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按照沟深为15cm、沟底宽为5cm和沟间距为40cm在平地进行开沟,所述起垄为在沟与沟中间建垄,垄底宽35cm,垄顶宽25cm,垄高15c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苜蓿在秋天播种苜蓿。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苜蓿为在轻度盐土地中栽培苜蓿,所述轻度盐土地是指EC大于等于2.0dS/m且小于等于16.0dS/m的土壤。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为紫花苜蓿。
CN202111492339.4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Pending CN114467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2339.4A CN114467402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2339.4A CN114467402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7402A true CN114467402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2339.4A Pending CN114467402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740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432A (zh) * 2007-07-23 2008-01-09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紫花苜蓿抗旱、防冻栽培方法
CN101904265A (zh) * 2010-07-22 2010-12-0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轻盐碱耕地紫花苜蓿的栽培方法
CN108450261A (zh) * 2018-03-26 2018-08-28 甘肃农业大学 半干旱区生物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方法
CN109302863A (zh) * 2017-07-26 2019-02-0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减少坡地烟田水土流失的方法
CN111386785A (zh) * 2020-03-30 2020-07-10 山东胜伟盐碱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改良的生物学方法
CN113115688A (zh) * 2019-12-30 2021-07-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种起垄直播苜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432A (zh) * 2007-07-23 2008-01-09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紫花苜蓿抗旱、防冻栽培方法
CN101904265A (zh) * 2010-07-22 2010-12-0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轻盐碱耕地紫花苜蓿的栽培方法
CN109302863A (zh) * 2017-07-26 2019-02-0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减少坡地烟田水土流失的方法
CN108450261A (zh) * 2018-03-26 2018-08-28 甘肃农业大学 半干旱区生物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方法
CN113115688A (zh) * 2019-12-30 2021-07-16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一种起垄直播苜蓿的方法
CN111386785A (zh) * 2020-03-30 2020-07-10 山东胜伟盐碱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改良的生物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爽等: ""晋西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8341B2 (en) Method of drip irrigation under plastic film for rice cropping
Kuang et al. Effects of subsoiling before winter wheat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summer maize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CN107306634B (zh) 一种麦玉两熟高产及提高有机碳含量的组合轮耕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5210652B (zh)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Li et al. Effects of Organic Mulch on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in Karst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Stirzaker et al. Amelioration of soil compaction by a cover-crop for no-tillage lettuce production
Aura Effects of shallow tillage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ay soil and growth of spring cereals in dry and moist summers in southern Finland
CN112243813A (zh) 一种寒地玉米与大豆立体带状复合套种间作栽培方法
CN112616351A (zh) 一种绿肥还田培肥方法
CN110178690B (zh) 碳纳米溶胶在培育草莓中的应用、一种草莓苗培育培养基、基质以及草莓苗培育方法
Noor et al. Different sowing methods increas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of drylan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N106717911A (zh) 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
CN107926191B (zh) 一种保护性耕作结合施用茎秆快速腐熟剂的栽培方法
CN104604388B (zh)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CN109302963A (zh)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Dong et 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late-season rice under no-tillage and non-flooded cultivation with straw mulching
CN112602396B (zh) 一种盐碱地降盐增产耕作方法
CN113854088A (zh) 一种盐碱地豆科牧草/向日葵套种方法
CN108513877A (zh) 甜菜碱在降低水稻体内镉积累中的应用
CN114467402A (zh) 一种改善苜蓿的栽培特性和/或改良土壤的方法
CN112205248A (zh) 一种低湿盐碱地区黑麦草种植方法
CN111492903A (zh) 一种缓解穿心莲连作障碍的田间栽培方法
CN111657044A (zh) 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
QI et al. Effects of tillage and straw returning method on the nutrient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yield of maize in black soil of semi-arid reg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