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4388B -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4388B CN104604388B CN201510084271.4A CN201510084271A CN104604388B CN 104604388 B CN104604388 B CN 104604388B CN 201510084271 A CN201510084271 A CN 201510084271A CN 104604388 B CN104604388 B CN 104604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 wheat
- rotary tillage
- fertilizer
- co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有效解决土壤耕层质量的退化,影响小麦产量的增加和提高质量的问题,方法是,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3‑8天,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6‑2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伸出土地2‑10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8‑10kg;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好,可有效防止种植小麦的土壤板结、退化,旋耕处理后的土壤土质松软,利于保护墒情,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保证小麦的良好生产和提高产量,而且减少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特别是一种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耕作是调节和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改进耕作方式能够快速实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善,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土壤耕层结构是土壤质量好坏和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内行使维持生物生产力、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机能的能力;它包括持续的生物生产力、植物和动物健康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的维持。土壤物理质量(主要指耕层结构)是土壤质量的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影响根区土壤的强度以及根区土壤溶液的运输、储存。耕层结构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外在体现,只有良好的耕层结构才能保持作物直立生长,防止土壤侵蚀和紧实,促进根系生长自由,加快土壤真菌等繁殖。长期的少免耕或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可能导致土壤表层(0~10cm) 富化而下层(1~20cm)贫化,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出现早衰的现象。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多年坚持玉米根茬还田,很少有刨除根茬的。根茬还田后均采用小四轮拖拉机,还田深度较浅。耕层厚度浅薄,一般仅为12~15cm,耕层土壤疏松,界面上部的耕层内根系分不多,但界面下根系急剧减少犁底层硬度很大,土壤紧实,根系难于下扎,根系量较少,造成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因此,研制新的土壤(土地)耕作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可有效解决土壤耕层质量的退化,影响小麦产量的增加和提高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晾晒: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3-8天,以消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6-20%;
(2)、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2-15cm、直径0.5-2cm;
(3)、施底肥:在秸秆粉碎还田后,每亩施入作为氮肥的尿素15-20kg、作为磷肥的磷酸二胺24-26kg、作为钾肥的氯化钾9-11kg作底肥;
(4)、施耕: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现有技术,如专利号为201420080203.1的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旋耕深度为20-40cm;
(5)、耙平:旋耕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伸出土地2-10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或称堆垅),畦与畦之间构成排灌沟;
(6)、播种:根据小麦品种适时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8-10kg;
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与农业生产保持一致。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好,可有效防止种植小麦的土壤板结、退化,旋耕处理后的土壤土质松软,利于保护墒情,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利用率,保证小麦的良好生产和提高产量,而且减少环境污染,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步骤实现:
(1)、土地晾晒: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4-7天,以消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7-19%;
(2)、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5-12cm、直径0.8-1.2cm;
(3)、施底肥:在秸秆粉碎还田后,每亩施入作为氮肥的尿素16-18kg、作为磷肥的磷酸二胺24.5-25.5kg、作为钾肥的氯化钾9.5-10.5kg作底肥;
(4)、施耕: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旋耕深度为25-35cm;
(5)、耙平:旋耕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伸出土地3-8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或称堆垅),畦与畦之间构成排灌沟;
(6)、播种:旋耕耙平后的土地,根据小麦品种适时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8.5-9.5kg;
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与农业生产保持一致。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也可由以下步骤实现:
(1)、土地晾晒: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5-6天,以消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7-18%;
(2)、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7-10cm、直径0.9-1cm;
(3)、施底肥:在秸秆粉碎还田后,每亩施入作为氮肥的尿素16-17kg、作为磷肥的磷酸二胺24.5-25.5kg、作为钾肥的氯化钾9.5-10.5kg作底肥;
(4)、施耕: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旋耕深度为26-30cm;
(5)、耙平:旋耕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伸出土地5-7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或称堆垅),畦与畦之间构成排灌沟;
(6)、播种:旋耕耙平后的土地,根据小麦品种适时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9kg;
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与农业生产保持一致。
实施例3
本发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晾晒: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6-7天,以消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7-18%;
(2)、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8-9cm、直径0.8-1cm;
(3)、施底肥:在秸秆粉碎还田后,每亩施入作为氮肥的尿素18kg、作为磷肥的磷酸二胺25kg、作为钾肥的氯化钾10kg作底肥;
(4)、施耕: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旋耕深度为33-35cm;
(5)、耙平:旋耕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伸出土地2-10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或称堆垅),畦与畦之间构成排灌沟;
(6)、播种:旋耕耙平后的土地,根据小麦品种适时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9kg;
其它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与农业生产保持一致。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操作实施,改良土壤,有效防止土壤板结、退化,保证小麦对土壤中养分的充分利用,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增产耕作方法,并经试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果,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试验一:
在河南某地玉米秋收后的土地,本发明组采用立式旋耕耕作深度25-35 cm,然后用旋耕机入土2-3厘米旋耕耙平整地一遍,施肥,播种,并设对照组;
对照组:用犁深翻,然后用旋耕机旋耕一遍,施肥,播种;
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于2011年11月2日播种,播量26 kg/亩,每亩施尿素15 kg,磷酸二铵25 kg,氯化钾10 kg。追肥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拔节到孕穗阶段每变动施尿素10 kg。2012年5月小麦收获期,本发明组立式旋耕处理小麦每亩有效穗57.8万株,比对照46.4万增加24.56%;穗粒数粉垄为29.5粒,比对照30.3粒减少2.64%;按照该小麦品种正常的千粒重(46g)计算,以7折来计算产量,本发明组每亩达549.1公斤,比对照452.2公斤增产96.9公斤,增产达21.42%。
试验二:
在河南某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15℃,年积温4500℃以上,年日照2484 h,年降水量550-700 mm,无霜期210d。土壤类型为潮土,偏碱性,土地肥沃,试验地基础土样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全氮(total nitrogen)、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速效磷(Olsen-P)分别为:1.25%、0.088%、325.6mg/kg、23.8mg/kg。
试验为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传统耕作(CK)、本发明组1(FL1)、本发明组2(FL2)三种不同耕作方法,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每个小区占地0.2
hm2,重复3次,共计9个小区。各处理设置为,⑴本发明组1(FL1):直接用立式旋耕机深旋耕作业一遍,旋耕深度为20-30cm,然后用旋耕机入土2-3cm旋耕平整一遍,施肥,播种;(2)本发明组2(FL2):用立式旋耕机深旋耕作业一遍,旋耕深度为30-40cm,然后用旋耕机入土2-3cm旋耕平整一遍,施肥,播种;⑶ 传统耕作对照(CK):用旋耕机旋耕2遍(12-16 cm),施肥,播种。各处理除耕作方式不同外,其它试验条件如品种、施肥、灌溉、除草等均保持一致。试验选用的小麦品种为理生828,于2012年10月16日播种,播量195 kg/hm2;施肥尿素[CO(NH2)2]225 kg/hm2,磷酸二铵[(NH4)2HPO4 ] 375 kg/hm2,氯化钾[KCl] 150 kg/hm2。追肥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拔节到孕穗阶段施尿素[CO(NH2)2]150
kg/hm2。
小麦苗期,本发明组耕作(FL1、FL2)处理的小麦群体数与对照(CK)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在拔节期,FL1(1405.2万株/hm2)、FL2(1418.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数低于CK(1503.3
万株/hm2);到孕穗期,小麦群体发生明显的两极分化,无效分蘖逐渐死亡,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62.7、798.6万株/hm2,高于CK(698.6
万株/hm2),但是各耕作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成熟期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761.4万株/hm2,分别比CK
(683.9 万株/hm2)多46.7、77.5万株/hm2,均显著(p ≤ 0.05)高于对照。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反映在地上部作物的生长状况。小麦成熟期,FL1、FL2处理的小麦株高分别为61.0、60.6 cm,比对照(CK,60.1 cm) 略高;FL1、FL2、CK处理的小麦穗长分别为6.25、6.67、6.53 cm,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相比,本发明耕作对小麦的穗粒数影响较大,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分别为31.2、31.2 粒/穗,比对照(CK,26.8粒/穗)分别多4.4、4.4 粒/穗,达到极显著(p ≤ 0.01) 差异水平(表1);同时,本发明耕作处理的土壤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较好,FL1、FL2处理的小麦旗叶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p ≤ 0.01)高于对照(CK,20.2)。
不同的耕作方式对最终小麦的产量影响不同,小麦成熟期FL1、FL2处理的小麦理论产量分别为9573.6、9977.9
kg/hm2,比对照(CK,7668.8 kg/hm2)
分别增加了1904.8、2309.1
kg/hm2,而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p ≤ 0.05)水平。FL1、FL2、CK各处理实收产量分别为8137.6、8481.2、6518.5 kg/hm2,本发明耕作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p ≤ 0.05)高于对照,FL1、FL2分别比对照增产24.5、30.1%。
试验三:
2013年10月,在河南某地褐潮土试验,⑴ 立式旋耕耕作方式1(FL1):直接用立式旋耕机械深旋耕作业一遍,深度为20-30cm,然后用旋耕机入土2-3厘米旋耕平整一遍,施肥,播种;⑵立式旋耕耕作方式2(FL2):直接用立式旋耕机械深旋耕作业一遍,深度为30-40cm,然后用旋耕机入土2-3厘米旋耕平整一遍,施肥,播种;⑶对照:用犁深翻,然后用旋耕机旋耕一遍,施肥,播种。选用的小麦品种为理生828(省审理生828),于2013年10月16日播种,播量195 kg/hm2;施肥: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追肥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拔节到孕穗阶段施尿素150 kg/hm2。2014年5月,小麦成熟期,每个处理处理随机抽取3个样点进行测产,每点取1m双行测亩穗数,每点取20穗测穗粒数,对照的3点平均测产结果为:平均亩穗数45.57万,平均穗粒数26.72粒,千粒重按常年42克,折算系数0.85,折合产量大434.71kg/亩。粉垄1(FL1)的3点平均测产结果为:平均亩穗数48.71万,平均穗粒数31.17粒,千粒重按常年42克,折算系数0.85,折合产量达541.97kg/亩;较对照产量434.71kg/亩增产107.26kg/亩,增幅24.67%。粉垄2(FL2)的3点平均测产结果为:平均亩穗数50.76万,平均穗粒数31.20粒,千粒重按常年42克,折算系数0.85,折合产量达565.71kg/亩,较对照产量434.71kg/亩增产131.00kg/亩,增幅30.13%。
在每次试验前,都对土地的酸碱度进行了测试,播种前旋耕处理后的土地酸碱值一般为7.7-7.9,小麦收获后再测土壤的酸碱值降为7.1-7.2,表明该耕作方法有利于对土壤的改善,防止土地盐碱化,利于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
在对种植小麦土地按本发明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对玉米、花生、土豆种植使用,并设对照组,每种作物各5亩,结果均达到了作物增产的目的,平均增产如下表:
项目 | 本发明组 | 对比组 |
玉米增产 | 1.20 | 1.00 |
花生增产 | 1.24 | 1.00 |
土豆增产 | 1.11 | 1.00 |
由上表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耕作方法比使用常规耕作普遍得到增产,其中玉米平均增产20%,花生平均增产24%,土豆平均增产11%,其效果之好是非常显著的。
由上述试验资料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发明耕作方法有效防止了种植小麦土地的退化,其耕作处理后的土地土质松软,土壤通透性好,使养分在土壤耕层得到有效分布,集犁耕和旋耕于一体,耕作效率高,质量好,改善了土壤的形状和耕层质量,同时改善了生物活性与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率,有效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增产丰收,是种植小麦土壤处理耕作方法上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Claims (1)
1.一种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晾晒:在每年一茬小麦、一茬玉米的两熟制农区,玉米秋收后,晾晒6-7天,以消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重量含水率17-18%;
(2)、秸秆还田: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成8-9cm、直径0.8-1cm;
(3)、施底肥:在秸秆粉碎还田后,每亩施入作为氮肥的尿素18kg、作为磷肥的磷酸二胺25kg、作为钾肥的氯化钾10kg作底肥;
(4)、旋耕:施底肥后,用立式旋耕机旋耕一遍,深松土层,将土壤旋磨粉碎,旋耕深度为33-35cm;
(5)、耙平:旋耕后,再用立式旋耕机深入土地2-10cm耙平一遍,然后打畦,畦与畦之间构成排灌沟;
(6)、播种:旋耕耙平后的土地,根据小麦品种适时播种,播种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再追施作为氮肥的尿素9k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4271.4A CN104604388B (zh) | 2015-02-16 | 2015-02-16 |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84271.4A CN104604388B (zh) | 2015-02-16 | 2015-02-16 |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4388A CN104604388A (zh) | 2015-05-13 |
CN104604388B true CN104604388B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313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84271.4A Active CN104604388B (zh) | 2015-02-16 | 2015-02-16 |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04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76717A (zh) * | 2017-12-13 | 2018-05-2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并减少稻季甲烷排放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 |
CN108633662B (zh) * | 2018-05-03 | 2020-10-02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 半干旱区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方法 |
CN110476747A (zh) * | 2019-09-30 | 2019-11-22 | 河北农业大学 | 一种小麦深耕壮苗栽培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53209C1 (ru) * | 2003-11-06 | 2005-06-10 | Назаров Алекс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 Способ био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нефтезагрязненных почв |
RU2457649C1 (ru) * | 2011-02-14 | 2012-08-10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та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мени В.М. Шукшина" | Способ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кормовой смеси |
US9301452B2 (en) * | 2012-09-10 | 2016-04-05 | Energy Independence Of America Corp. | Sustainable method inclusive of facilities to grow and process crops for food and biomass for energy in an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manner |
CN103283462A (zh) * | 2013-06-14 | 2013-09-11 | 招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种植方法 |
CN103518527B (zh) * | 2013-10-29 | 2016-01-20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省肥方法 |
CN203708766U (zh) * | 2014-02-25 | 2014-07-16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一种立式旋耕机 |
CN104082000A (zh) * | 2014-07-07 | 2014-10-08 | 扬州大学 | 一种小麦、玉米轮作的新型生产方法 |
-
2015
- 2015-02-16 CN CN201510084271.4A patent/CN10460438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4388A (zh) | 2015-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27940B (zh) | 一种石漠化地区牧草建植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503659B (zh) | 玉米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7306634B (zh) | 一种麦玉两熟高产及提高有机碳含量的组合轮耕方法 | |
CN102396333B (zh) | 玉米宽行平作保护性耕作种植方法 | |
CN105766120B (zh) | 一种利用秸秆深施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方法 | |
Kihara et al. | Effect of reduced tillage and miner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maize and soybean productivity | |
CN105993264B (zh) |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耕地防止土壤侵蚀的耕作模式 | |
CN105284390B (zh) | 一种幼龄桉树间种花生的种植方法 | |
CN107759362A (zh) | 一种防止人参重茬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349030A (zh) | 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旋混还田种植玉米的方法 | |
CN108739207A (zh) | 烤烟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 |
CN110337854A (zh) | 一种基于间歇休耕的秸秆还田耕种方法 | |
CN106416488A (zh) | 菊芋间作燕麦改良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方法 | |
CN104521530B (zh) | 一种南北行向全周期开割胶园间种疣柄魔芋的方法 | |
CN103975755B (zh) | 一种黑地膜全膜覆盖种植黄芩的方法 | |
Serekpayev et al. | Agroecological aspects of chickpea growing in the dry steppe zone of Akmola region, Northern Kazakhstan | |
CN104604388B (zh) | 种植小麦土壤的立式旋耕处理方法 | |
CN111011129A (zh) | 利用低积累玉米/伴矿景天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方法 | |
CN107926191B (zh) | 一种保护性耕作结合施用茎秆快速腐熟剂的栽培方法 | |
CN105284329B (zh) | 一种适合干旱山区党参种植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 | |
CN105191639A (zh) | 一种蒜茬地套种玉米高产栽培的方法 | |
CN109302963B (zh) | 一种水稻栽培方法 | |
CN106171095B (zh) | 一种东北黑土农田机械化高标准秋整地方法 | |
CN112602396B (zh) | 一种盐碱地降盐增产耕作方法 | |
RU2731579C1 (ru) |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препаратов в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на серых лесных почв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нечерноземь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