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0831A - 显示装置及时钟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时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0831A
CN114460831A CN202111318852.1A CN202111318852A CN114460831A CN 114460831 A CN114460831 A CN 114460831A CN 202111318852 A CN202111318852 A CN 202111318852A CN 114460831 A CN114460831 A CN 11446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isposed
electrode
shiel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88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薫
藤沢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46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0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8Shield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00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 G04G9/0082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by building-up characte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indicating elements and by selecting desired characters out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or by selecting indicating elements the positions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time, i.e. combinations of G04G9/02 and G04G9/08
    • G04G9/0094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by building-up characte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indicating elements and by selecting desired characters out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or by selecting indicating elements the positions of which represents the time, i.e. combinations of G04G9/02 and G04G9/08 using light valves, e.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8Touch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ime-pie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示装置以及时钟,能够实现兼顾显示图像时的显示质量与基于触摸的优异的操作性。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液晶层,被夹持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多个检测电极,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第一屏蔽电极,是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以及第二屏蔽电极,是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配置于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第一屏蔽电极以及第二屏蔽电极均配置于在俯视时比各检测电极靠显示区域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时钟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2020-186585(申请日:2020年11月9日)的优选权。本申请通过引用该申请而包含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及时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带触摸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型的可穿戴设备、眼镜型的可穿戴设备等)正在逐渐普及。在这种可穿戴设备中,要求兼顾显示图像时的显示质量和基于触摸的优异的操作性,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显示装置及时钟,能够实现兼顾显示图像时的显示质量和基于触摸的优异的操作性。
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与上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液晶层,其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多个检测电极,它们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第一屏蔽电极,其是配置于上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上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以及第二屏蔽电极,其是配置于上述第二基板上且配置于上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上述预定的固定电位,上述第一屏蔽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屏蔽电极均配置于在俯视时比上述各检测电极靠上述显示区域侧的位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的时钟。
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与上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液晶层,其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多个检测电极,它们配置于上述第二基板侧,且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第一屏蔽电极,其是配置于上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上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在俯视时,上述显示装置在上述各检测电极与上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50μm~200μm宽度的空间,上述第一屏蔽电极配置于在俯视时比上述各检测电极靠上述显示区域侧的位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与上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液晶层,其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多个检测电极,它们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多个电路布线,它们配置于上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上述周边区域,上述显示装置在上述多个电路布线中的位于最外周的电路布线与用于将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粘合的密封材料的最外端之间,具备50μm~200μm宽度的空间或者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的第三屏蔽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应用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应用例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基于自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的原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公开内容仅仅是示例,关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保持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关于附图,为了使说明更明确,存在与实施方式相比示意性示出的情况,但这仅仅是示例,并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关于提及到的附图,有时对与前述的构成要素发挥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对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触摸检测方式中,有光学式、电阻式、静电电容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等各种方式。上述的各种检测方式中,静电电容方式是利用由于物体(例如手指等)的接近或接触而使静电电容发生变化这一情况的检测方式,具有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并且消耗电力较少等优点。在各实施方式中,主要对利用静电电容方式的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此外,静电电容方式包括:互电容方式,使以相互分离的状态配置的一对发送电极(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检测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检测随着物体的接近或接触产生的该电场的变化;以及自电容方式,使用单独的电极来检测随着物体的接近或接触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在各实施方式中,主要对利用自电容方式的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相交。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显示装置DSP1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1的厚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也有时将朝向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方向称为上方向,将从该箭头的前端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向称为下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观察显示装置DSP1的观察位置位于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侧,将从该观察位置朝向由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预定的X-Y平面观察这一情况称为俯视。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SP1具备显示面板PNL、挠性布线基板FPC1以及电路基板PCB。显示面板PNL与电路基板PCB经由挠性布线基板FPC1电连接。更详细而言,显示面板PNL的端子部T与电路基板PCB的连接部CN经由挠性布线基板FPC1电连接。
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和包围显示部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部NDA。显示部DA有时也被称为显示区域。另外,非显示部NDA有时也被称为周边部或周边区域。在显示部DA配置有像素PX。具体而言,在显示部DA中,多个像素PX沿着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呈矩阵状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PX包括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子像素SP。另外,各子像素SP具有多个分割像素SG。各分割像素SG具有面积不同的像素电极,通过切换上述多个分割像素SG的显示/非显示,从而按每个子像素SP形成灰度。
在图1所示的多个同心圆中,位于最内侧的圆的区域相当于显示部DA,位于最外侧的圆与位于最内侧的圆之间的区域相当于非显示部ND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显示部DA为圆形并且包围显示部DA的非显示部NDA也为相同类别的形状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显示部DA也可以不是圆形,非显示部NDA也可以是与显示部DA不同类别的形状。例如,显示部DA以及非显示部NDA也可以是多边形。进一步,在显示部DA为多边形的情况下,非显示部NDA也可以是与显示部DA不同的类别的形状的圆形。
如图1所示,在非显示部NDA中,配置为多个检测电极Rx1~Rx8包围显示部DA。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8个检测电极Rx1~Rx8,但配置于非显示部NDA的检测电极Rx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为任意数量的检测电极Rx包围显示部DA。多个检测电极Rx1~Rx8经由Rx布线RL1~RL8与配置于非显示部NDA的端子部T电连接。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Rx布线RL1~RL8沿着检测电极Rx1~Rx8的外周延伸的形状,但Rx布线RL1~RL8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Rx布线RL1~RL8是用于向检测电极Rx1~Rx8供给驱动信号Tx以及输出来自检测电极Rx1~Rx8的检测信号RxAFE1~RxAFE8的布线。
如图1所示,在非显示部NDA中,配置为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包围显示部DA。更详细而言,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配置为在俯视时位于显示部DA与多个检测电极Rx1~Rx8之间。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屏蔽电极SE1配置于比第二屏蔽电极SE2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第二屏蔽电极SE2配置于比第一屏蔽电极SE1靠外侧的位置。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1个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1个第二屏蔽电极SE2,但配置于非显示部NDA的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多个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多个第二屏蔽电极SE2以在俯视时位于显示部DA与多个检测电极Rx1~Rx8之间的方式分割配置。在该情况下,分割配置的多个第一屏蔽电极SE1彼此经由未图示的布线电连接。另外,分割配置的多个第二屏蔽电极SE2彼此也经由未图示的布线电连接。对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施加GND电压(与检测电极Rx同电位)或者预定的直流电压(固定电压)。
如在图1中进行放大而示出那样,分割像素SG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路PC、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以及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并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电连接。扫描线G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分割像素SG各自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分割像素SG各自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经由像素电路PC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各个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对置,并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层L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像素电极PE经由像素电路PC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像素电极PE以不经由像素电路PC的方式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
如图1所示,在电路基板PCB配置触摸控制器TC、显示控制器DC以及CPU1等。触摸控制器TC对配置于显示面板PNL的多个检测电极Rx1~Rx8输出驱动信号Tx,并且接收来自检测电极Rx1~Rx8的检测信号(RxAFE信号)的输入(也就是检测外部接近物体的接近或接触)。触摸控制器TC也可以被称为检测部。显示控制器DC输出影像信号,该影像信号表示显示于显示面板PNL的显示部DA的图像。CPU1输出规定触摸控制器TC与显示控制器DC的动作定时的同步信号以及执行与由触摸控制器TC检测出的触摸相应的动作等。
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触摸控制器TC、显示控制器DC以及CPU1通过1个半导体芯片而实现的情况,但上述的安装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所示,在仅将触摸控制器TC作为单体分开的基础上将各部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也可以如图3所示,将触摸控制器TC与CPU1分开而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并通过COG(Chip On Glass)方式将显示控制器DC安装在显示面板PNL上,也可以如图4所示,仅将CPU1安装在电路基板PCB上,并通过COG方式将触摸控制器TC和显示控制器DC安装在显示面板PNL上。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以下,分别对显示部DA侧的结构和非显示部NDA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显示装置DSP1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密封部30、液晶层LC以及罩部件CM。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板状。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在俯视时重叠,并通过密封部30粘合。液晶层LC保持于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并且被密封部30密封。在密封部30中,含有此处未图示的导通材料(用金属涂敷的导电珠),由此,第一基板SUB1侧的结构与第二基板SUB2侧的结构电连接。
此外,虽然在图5中省略图示,但在第一基板SUB1之下设置有偏振片。同样地,虽然在图5中省略图示,但在第二基板SUB2与罩部件CM之间也设置有偏振片。
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显示装置DSP1是未配置背光单元的反射型显示装置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显示装置DSP1也可以是采用有机EL作为像素的显示装置或配置有背光单元的透射型的显示装置。或者,显示装置DSP1也可以是组合反射型与透射型而成的显示装置。作为背光单元,能够利用各种方式的背光单元,例如,能够利用作为光源利用了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利用了冷阴极管(CCFL)的背光单元等。
在显示部DA侧,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SUB1具备透明基板10、开关元件SW、像素电路PC、平坦化膜11、像素电极PE及取向膜AL1。第一基板SUB1除上述的结构以外,还具备图1所示的扫描线G、信号线S等,但在图5中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透明基板10具备主面(下表面)10A和主面10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10B。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路PC配置于主面10B侧。平坦化膜11由至少一个以上的绝缘膜构成,覆盖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路PC。像素电极PE配置于平坦化膜11之上,并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与像素电路PC连接。针对每个分割像素SG配置有开关元件SW、像素电路PC及像素电极PE。取向膜AL1覆盖像素电极PE,并与液晶层LC接触。
此外,在图5中,虽然将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路PC简化示出,但实际上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路PC包含半导体层、各层的电极。另外,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但开关元件SW与像素电路PC电连接。进一步,如上述那样,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的扫描线G、信号线S例如配置于透明基板10与平坦化膜11之间。
在显示部DA侧,如图5所示,第二基板SUB2具备透明基板20、遮光膜BM、彩色滤光片CF、外涂层OC、公共电极CE以及取向膜AL2。
透明基板20具备主面(下表面)20A和主面20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20B。透明基板20的主面20A与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对置。遮光膜BM划分出各分割像素SG。彩色滤光片CF配置于透明基板20的主面20A侧,与像素电极PE对置,其一部分与遮光膜BM重叠。彩色滤光片CF包含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蓝色滤光片等。外涂层OC覆盖彩色滤光片CF。公共电极CE遍及多个分割像素SG(多个像素PX)地配置,并在第三方向Z上与多个像素电极PE对置。公共电极CE配置于外涂层OC之上。取向膜AL2覆盖公共电极CE,并与液晶层LC接触。
液晶层LC配置于主面10A与主面20A之间。
透明基板10及透明基板20例如是玻璃基材、塑料基板等绝缘基板。平坦化膜11例如由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氮氧化物或者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的绝缘材料形成。在一个例子中,平坦化膜11包含无机绝缘膜以及有机绝缘膜。像素电极PE形成为反射电极,例如成为铟锌氧化物(IZO)、银(Ag)、铟锌氧化物(IZO)的3层层叠结构。公共电极CE例如是由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电极。取向膜AL1以及取向膜AL2是与X-Y平面几乎平行的具有取向限制力的水平取向膜。取向限制力可以通过摩擦处理而赋予,也可以通过光取向处理而赋予。
在非显示部NDA侧,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SUB1具备透明基板10、Rx布线RL、平坦化膜11、检测电极Rx、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取向膜AL1。以下,针对在显示部DA侧部分已经说明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侧配置有Rx布线RL。检测电极Rx配置于平坦化膜11之上,并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与Rx布线RL连接。此外,检测电极Rx也可以配置于第二基板SUB2侧。在该情况下,检测电极Rx延伸至密封部30,并通过密封部30所包含的导电珠与配置于第一基板SUB1侧的Rx端子部以及Rx布线电连接。
第一屏蔽电极SE1配置于平坦化膜11之上。第一屏蔽电极SE1与检测电极Rx隔着预定的间隔相邻地配置。第一屏蔽电极SE1被配置为比相邻的检测电极Rx靠近显示部DA。第一屏蔽电极SE1被配置为与显示部DA侧的像素电极PE同层,例如由与像素电极PE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屏蔽电极SE1在与图5所描绘的截面不同的截面中,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与未图示的屏蔽布线连接。经由上述的屏蔽布线对第一屏蔽电极SE1施加GND电压或者预定的直流电压。据此,第一屏蔽电极SE1能够抑制检测电极Rx与其他结构(例如,配置于显示部DA的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电容耦合。
取向膜AL1覆盖检测电极Rx以及第一屏蔽电极SE1,并与液晶层LC接触。
在非显示部NDA侧,如图5所示,第二基板SUB2具备透明基板20、遮光膜BM、外涂层OC、第二屏蔽电极SE2以及取向膜AL2。以下,针对在显示部DA侧部分已经说明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透明基板20的主面20A侧配置有遮光膜BM。遮光膜BM遍及非显示部NDA的几乎整个面配置。外涂层OC与显示部DA侧的彩色滤光片CF一起覆盖遮光膜BM。第二屏蔽电极SE2配置于外涂层OC之上。第二屏蔽电极SE2被配置为在俯视时比检测电极Rx靠近显示部DA。第二屏蔽电极SE2被配置为与显示部DA侧的公共电极CE同层,例如由与公共电极CE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屏蔽电极SE2在与图5所描绘的截面不同的截面中,延伸至密封部30,并通过密封部30所含有的导电珠与配置于第一基板SUB1侧的屏蔽端子部以及屏蔽布线电连接。经由上述的屏蔽端子部、屏蔽布线以及导电珠而对第二屏蔽电极SE2施加GND电压或者预定的直流电压。据此,第二屏蔽电极SE2能够抑制检测电极Rx与其他结构(例如,配置于显示部DA的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电容耦合。
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第二屏蔽电极SE2在俯视时与第一屏蔽电极SE1重叠的结构,但第二屏蔽电极SE2也可以在俯视时不与第一屏蔽电极SE1重叠。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第二屏蔽电极SE2在俯视时不与检测电极Rx重叠的结构,但第二屏蔽电极SE2也可以在俯视时与检测电极Rx一部分重叠。但从触摸检测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二屏蔽电极SE2在俯视时不与检测电极Rx重叠。
取向膜AL2覆盖第二屏蔽电极SE2,并与液晶层LC接触。
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根据用于使液晶层L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变化的电场的施加方向而被分为两类的液晶模式是所谓的纵向电场模式的情况的结构,但本结构也能够应用于液晶模式是所谓的横向电场模式的情况。上述的纵向电场模式例如包括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等。另外,上述的横向电场模式例如包括IPS(In-Plane Switching:共面转换)模式、作为IPS模式之一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切换)模式等。在采用横向电场模式的情况下,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公共电极CE被设置在第一基板SUB1侧,并隔着较薄的绝缘层与像素电极PE对置。
此处,使用比较例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的效果进行说明。此外,比较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可起到的效果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效果从本申请发明的范围排除。
如图6所示,比较例中的显示装置DSP1’在未配置有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的方面上,与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的结构不同。
在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1’中,由于电极彼此对置或者相邻,所以如图6的虚线的箭头所示,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有边缘电场。该边缘电场在液晶层L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时,会受到其影响。据此,检测电极Rx有时误检测到由上述的影响引起的作为电介质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变化的情况,导致存在产生触摸的误检测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1中,由于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配置有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因此如图5的虚线的箭头所示,能够通过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将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的边缘电场屏蔽。换言之,通过配置有第一屏蔽电极SE1以及第二屏蔽电极SE2,能够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据此,即使液晶层L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检测电极Rx也不易受到其影响,能够抑制Rx-SE1间以及Rx-SE2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设置有具有预定的距离D1的空间SPA1而不配置第二屏蔽电极SE2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在检测电极Rx设置在第二基板SUB2侧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进一步,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在电路布线CL(边框布线)设置在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电路布线CL例如是信号线S等在显示图像时使用的布线。
如图8所示,检测电极Rx配置于外涂层OC之上,并延伸至在俯视时与密封部30重叠的区域。检测电极Rx经由密封部30所包含的导电珠31而与设置在平坦化膜11之上的Rx端子部RT电连接。Rx端子部RT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而与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的Rx布线RL连接。
另外,在图8描绘的截面中,第一屏蔽电极SE1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与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的屏蔽布线SL连接。
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的空间SPA1例如被设定为具有10μm~400μm中的任意的距离D1,优选被设定为具有50μm~200μm中的任意的距离D1。据此,由于能够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设置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
此外,在通过配置第一屏蔽电极SE1能够充分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时,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的空间SPA1也可以设定为比上述的值小的值。
此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设置了上述的空间SPA1的基础上,在该空间SPA1进一步配置第二屏蔽电极SE2。据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
此处,使用比较例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的效果进行说明。此外,比较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可起到的效果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效果从本申请发明的范围排除。
如图10所示,比较例中的显示装置DSP2’在未配置有第一屏蔽电极SE1的方面上,与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的结构不同。
在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2’中,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同样地,由于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设置有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像素电极PE以及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边缘电场。然而,在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2’中,由于电极彼此对置,所以如图10的虚线的箭头所示,在检测电极Rx与电路布线CL之间形成有边缘电场。该边缘电场会受到电路布线CL的电位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时的影响。据此,检测电极Rx有时误检测到由上述的影响引起的作为电介质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变化,导致存在产生触摸的误检测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2中,由于在检测电极Rx与电路布线CL之间配置有第一屏蔽电极SE1,因此如图8的虚线的箭头所示,能够通过第一屏蔽电极SE1将在检测电极Rx与电路布线CL之间形成的边缘电场屏蔽。换言之,通过配置第一屏蔽电极SE1,能够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电路布线CL之间形成边缘电场。据此,即使电路布线CL的电位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检测电极Rx也不易受到其影响,能够抑制Rx-SE1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的产生。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在以包围检测电极Rx的方式还设置有第三屏蔽电极SE3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在检测电极Rx设置在第二基板SUB2侧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进一步,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在第一电路布线CL1以及第二电路布线CL2设置在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的方面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一电路布线CL1以及第二电路布线CL2例如是信号线S等在显示图像时使用的布线。
如上述那样,第一电路布线CL1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第一屏蔽电极SE1配置于平坦化膜11之上,并在俯视时与第一电路布线CL1重叠。据此,能够抑制在检测电极Rx与第一电路布线CL1之间形成边缘电场,从而能够抑制由第一电路布线CL1的电位的变化导致发生触摸的误检测。此外,第一屏蔽电极SE1只要在第三方向Z上配置于检测电极Rx与第一电路布线CL1之间即可,因此第一屏蔽电极SE1与第一电路布线CL1也可以不必在俯视时重叠。
如图12所示,第二电路布线CL2被配置为与第一电路布线CL1同层。第二电路布线CL2配置于比第一电路布线CL1靠外侧。更详细而言,第二电路布线CL2配置于在俯视时与密封部30重叠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第三屏蔽电极SE3被配置为包围检测电极Rx。如图12所示,第三屏蔽电极SE3被配置为与第二电路布线CL2同层。第三屏蔽电极SE3配置于比第二电路布线CL2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12所示,检测电极Rx配置于外涂层OC之上,并延伸至在俯视时与密封部30重叠的区域。检测电极Rx经由密封部30所包含的导电珠31而与配置于平坦化膜11之上的Rx端子部RT电连接。Rx端子部RT经由形成于平坦化膜11的接触孔而与设置在透明基板10的主面10B之上的Rx布线RL连接。
此处,使用比较例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的效果进行说明。此外,比较例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可起到的效果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中共同的效果从本申请发明的范围排除。
如图13所示,比较例中的显示装置DSP3’在未设置有第三屏蔽电极SE3并且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相比配置于外侧(具体而言,在显示装置DSP3中的配置有第三屏蔽电极SE3的位置)的方面上,与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的结构不同。
在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3’中,如图13的虚线的箭头所示,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检测电极Rx之间形成有边缘电场(换言之,经由空气层的包围电场(回り込み電界))。该边缘电场受到第二电路布线CL2的电位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时的影响。据此,检测电极Rx有时误检测到由上述的影响引起的作为电介质的液晶分子的电容变化,导致存在产生触摸的误检测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3中,由于在比第二电路布线CL2靠外侧配置有第三屏蔽电极SE3,因此如图12的虚线的箭头所示,能够通过第三屏蔽电极SE3将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检测电极Rx之间形成的边缘电场屏蔽。换言之,通过配置第三屏蔽电极SE3,能够抑制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检测电极Rx之间形成边缘电场。据此,即使第二电路布线CL2的电位随着图像的显示而发生变化,检测电极Rx也不易受到其影响,能够抑制Rx-SE3间的电容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示出了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配置有第二屏蔽电极SE2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代替第二屏蔽电极SE2,而设置具有预定的距离的空间(更详细而言为10μm~400μm的空间,优选为50μm~200μm的空间)。另外,也可以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设置具有上述预定的距离的空间的基础上,在该空间配置第二屏蔽电极SE2。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三屏蔽电极SE3配置于比第二电路布线CL2靠外侧的方面上并无变化,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示出了在比第二电路布线CL2靠外侧配置有第三屏蔽电极SE3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通过将第二电路布线CL2尽可能地配置于内侧,从而代替第三屏蔽电极SE3,而设置具有预定的距离D2的空间SPA2(更详细而言为10μm~400μm的空间,优选为50μm~200μm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检测电极Rx之间(换言之,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密封部30的最外端之间)设置足够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电路布线CL2与检测电极Rx之间形成边缘电场。换句话说,能够抑制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示出了检测电极Rx配置于第二基板SUB2侧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检测电极Rx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基板SUB1侧。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三屏蔽电极SE3配置于比第二电路布线CL2靠外侧的方面上并无变化,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图16示出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应用例。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DSP例如适用于手表100。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显示装置DSP的显示部DA显示时刻等,显示装置DSP通过配置于非显示部NDA的检测电极被触摸而检测预定的手势(例如以在时钟的外周部顺时针旋转1周的方式触摸的手势、以在时钟的外周部逆时针旋转1周的方式触摸的手势、点击手势等),实现与检测出的预定的手势相应的动作。
图17示出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其他应用例。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DSP例如适用于车载后视镜200。在该情况下,在显示装置DSP的显示部DA显示由设置于车辆的相机拍摄到的车辆后方的影像等,显示装置DSP能够通过配置于非显示部NDA的检测电极被触摸而检测预定的手势,并实现与检测出的预定的手势相应的动作。
图18是用于对利用自电容方式进行的触摸检测的原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将通过电阻分割对电源Vdd的电压进行分压而得到的电压作为偏压供给至检测电极Rx。从驱动电路300b通过电容耦合等将预定的波形的驱动信号供给至检测电极Rx,并由检测电极Rx读取预定的波形的检测信号。此时,若基于手指等的电容被施加给检测电极Rx,则检测电极的振幅发生变化。在图18中,检测电极Rx的振幅下降。因此,在图18所示的等效电路中,通过由检测电路400b对检测电极Rx的振幅进行检测,从而检测手指等外部接近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的有无。此外,自检电路并不限于图18所示的电路,只要能够仅通过检测电极来检测手指等外部接近物体的有无,则可以采用任何电路方法。
根据以上进行说明的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DSP在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双方中,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之间设置有屏蔽电极SE或者具有预定的距离的空间(相当于屏蔽电极SE的设置)。据此,能够抑制检测电极Rx与其他结构电容耦合,因此能够抑制触摸的误检测的产生。另外,显示装置DSP能够在密封部30的最外端也设置屏蔽电极SE或者具有预定的距离的空间(相当于屏蔽电极SE的设置)。据此,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的包围电场,从而能够抑制产生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
进一步,若在检测电极Rx与显示部DA的结构(例如,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等)之间形成边缘电场,则不仅会导致上述的触摸的误检测,显示部DA侧的液晶层L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显示质量下降,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检测电极Rx与其他结构电容耦合,因此也能够抑制显示质量下降。
换句话说,根据以上进行说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兼具显示图像时的显示质量与基于触摸的优异的操作性的显示装置及时钟。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
液晶层,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多个检测电极,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
第一屏蔽电极,是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所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以及
第二屏蔽电极,是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配置于所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
所述第一屏蔽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屏蔽电极均配置于在俯视时比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靠所述显示区域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之上的布线层;以及覆盖所述布线层的平坦化膜,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配置于所述平坦化膜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之上的布线层;以及覆盖所述布线层的平坦化膜,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同层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屏蔽电极同层的公共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与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为同电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是具有预定值的直流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同层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反射电极。
8.一种时钟,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
液晶层,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多个检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侧,且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
第一屏蔽电极,是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所述周边区域的电极,并且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
在俯视时,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与所述显示区域之间具有50μm~200μm宽度的空间,
所述第一屏蔽电极配置于在俯视时比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靠所述显示区域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第二屏蔽电极,所述第二屏蔽电极是配置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侧的所述空间的电极,并且具有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与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为同电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是具有预定值的直流电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屏蔽电极同层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空间同层的公共电极。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地配置;
液晶层,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多个检测电极,配置于包围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以及
多个电路布线,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配置于所述周边区域,
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多个电路布线中的位于最外周的电路布线与密封材料的最外端之间,具备50μm~200μm宽度的空间或者具有预定的固定电位的第三屏蔽电极,所述密封材料用于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粘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屏蔽电极配置为与所述多个电路布线的各个电路布线同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配置为与所述空间同层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公共电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之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电路布线不同的布线层;以及覆盖所述布线层的平坦化膜,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配置于所述平坦化膜之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透明基板;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之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电路布线不同的布线层;以及覆盖所述布线层的平坦化膜,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固定电位是与所述多个检测电极的各个检测电极同电位或者具有预定值的直流电位。
CN202111318852.1A 2020-11-09 2021-11-09 显示装置及时钟 Pending CN114460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6585A JP2022076254A (ja) 2020-11-09 2020-11-09 表示装置および時計
JP2020-186585 2020-1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0831A true CN114460831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8852.1A Pending CN114460831A (zh) 2020-11-09 2021-11-09 显示装置及时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4814B2 (zh)
JP (1) JP2022076254A (zh)
CN (1) CN11446083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0405B2 (ja) * 1995-09-14 2005-05-18 株式会社 日立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39367B1 (ko) * 2013-11-27 2021-04-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터치 패널
KR102316560B1 (ko) * 2015-07-29 2021-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 기판 및 그를 가지는 표시 패널
KR102610710B1 (ko) * 2016-06-10 2023-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9061563A (ja) 2017-09-27 2019-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6254A (ja) 2022-05-19
US20220146894A1 (en) 2022-05-12
US11774814B2 (en)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5180B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US1174075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816106B (zh) 显示装置
US988043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92867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89987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watch
WO2018193953A1 (ja) 表示装置
US2018026006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460831A (zh) 显示装置及时钟
WO2022054671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時計
US2023030550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watch
US1189988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watch
WO2022039156A1 (ja) 表示装置、検出装置および時計
US11995260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1768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watch
US11656724B2 (en) Display device, detection device and watch
JP2022190913A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37298A (ko) 터치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