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981A -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1981A
CN114451981A CN202011239020.6A CN202011239020A CN114451981A CN 114451981 A CN114451981 A CN 114451981A CN 202011239020 A CN202011239020 A CN 202011239020A CN 114451981 A CN114451981 A CN 114451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ebral body
block
extension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90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操
刘明岩
郑卜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2390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1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59Cortical pl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块体连接板、中间连接板、椎体连接板和延伸支撑板;块体连接板上设有块体连接孔;椎体连接板上设有椎体连接孔;延伸支撑板上设有延伸部连接孔;中间连接板的与块体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一连接端,中间连接板的与所述椎体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一连接端上设有块体支撑部件,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二连接端上设有椎体支撑部件;延伸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椎体连接板为倾斜设置。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稳定地连接。

Description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椎板成型术是当前一种主要的颈椎后路术式。主要用于手术治疗椎管狭窄和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椎板成型术能够重建椎板以减压脊髓。椎板成型术中常用到的内固定连接装置包括颈椎钛板和螺钉。颈椎钛板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椎板和侧块上,实现颈椎钛板将椎板和侧块连接。目前主流的椎板成型术所使用的内固定连接装置是将颈椎钛板与侧块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将颈椎钛板与椎板通过两个螺钉固定,但是由于椎板厚度有限,则螺钉固定在椎板上的把持力有限,这就会导致固定在椎板上的内固定连接装置具有松动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块体连接板、中间连接板、椎体连接板和延伸支撑板;
所述块体连接板上设有块体连接孔;所述椎体连接板上设有椎体连接孔;所述延伸支撑板上设有延伸部连接孔;
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与所述块体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一连接端,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与所述椎体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二连接端;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一连接端上设有块体支撑部件,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二连接端上设有椎体支撑部件;
所述延伸支撑板相对于所述椎体连接板为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块体连接板、所述椎体连接板和所述延伸支撑板均为平板,所述中间连接板为弯曲板。
进一步地,所述椎体连接板包括相连接的椎体板本体和辅助弯曲板,所述椎体板本体为平板,所述椎体板本体的远离所述辅助弯曲板的一端连接延伸支撑板;所述辅助弯曲板的远离所述椎体板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板;所述椎体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椎体板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块体支撑部件向着远离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椎体支撑部件向着远离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中间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块体连接孔用于供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椎体连接孔用于供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延伸部连接孔用于供所述螺钉穿过。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从所述块体连接板的外侧面穿入所述块体连接孔中,所述螺钉从所述椎体连接板的外侧面穿入所述椎体连接孔中,所述螺钉从所述延伸支撑板的外侧面穿入所述延伸部连接孔中。
再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弯曲板和所述中间连接板均为向外弯曲。
更进一步地,所述块体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块体部连接端和块体部自由端,所述块体连接板的块体部连接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块体连接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块体连接孔沿着所述块体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延伸部连接端和延伸部自由端,所述延伸支撑板的延伸部连接端与所述椎体连接板连接;所述延伸部连接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延伸部连接孔沿着所述延伸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椎体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椎体第一连接端和椎体第二连接端,所述椎体板本体的椎体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延伸支撑板连接,所述椎体板本体的椎体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辅助弯曲板连接;所述椎体连接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椎体连接孔沿着所述椎体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支撑板与所述椎体板本体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90°-150°。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中,块体连接板、中间连接板、椎体连接板和延伸支撑板依次连接,延伸支撑板相对于椎体连接板为倾斜设置;则块体连接板能够覆盖在颈椎的侧块上,椎体连接板能够覆盖在颈椎的椎板上,延伸支撑板能够覆盖在颈椎的棘突上;螺钉穿过块体连接孔且穿入颈椎的侧块,螺钉将块体连接板与颈椎的侧块连接;螺钉穿过延伸部连接孔且穿入颈椎的棘突,螺钉将延伸支撑板与颈椎的棘突连接。由于颈椎的棘突的骨质较厚,与现有的结构中,将螺钉固定在颈椎的椎板上相比,将螺钉固定在颈椎的棘突上,能够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另外,将螺钉固定在颈椎的棘突上时,螺钉的置入颈椎的棘突的方向不是向着椎管内侧的,所以,固定在颈椎的棘突上螺钉不会存在伤害到内侧脊髓的风险;椎体连接板上设有椎体连接孔,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螺钉将椎体连接板与颈椎的椎板连接或者不连接椎体连接板与颈椎的椎板;块体支撑部件用于顶住颈椎的侧块,椎体支撑部件用于顶住颈椎的椎板,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的连接更稳固;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稳定地连接,减少了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发生松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连接时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连接且未设置螺钉时的外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的块体连接板、中间连接板、辅助弯曲板、椎体板本体和延伸支撑板依次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的块体连接板、中间连接板、辅助弯曲板、椎体板本体和延伸支撑板依次连接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块体连接板
101 块体部连接端
102 块体部自由端
110 块体连接孔
200 中间连接板
201 中间第一连接端
202 中间第二连接端
210 中间连接板的凹陷
300 椎体连接板
301 椎体第一连接端
302 椎体第二连接端
310 椎体连接孔
320 椎体板本体
330 辅助弯曲板
331 辅助弯曲板的凹陷
400 延伸支撑板
401 延伸部连接端
402 延伸部自由端
410 延伸部连接孔
500 块体支撑部件
600 椎体支撑部件
800 螺钉
10 颈椎的侧块
20 颈椎的椎板
30 颈椎的棘突
A 延伸支撑板相对于椎体板本体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块体连接板100、中间连接板200、椎体连接板300和延伸支撑板400;
块体连接板100上设有块体连接孔110;椎体连接板300上设有椎体连接孔310;延伸支撑板400上设有延伸部连接孔410;
中间连接板200的与块体连接板100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一连接端201,中间连接板200的与椎体连接板300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二连接端202;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一连接端201上设有块体支撑部件500,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二连接端202上设有椎体支撑部件600;
延伸支撑板400相对于椎体连接板300为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中,块体连接板100、中间连接板200、椎体连接板300和延伸支撑板400依次连接,延伸支撑板400相对于椎体连接板300为倾斜设置;则块体连接板100能够覆盖在颈椎的侧块10上,椎体连接板300能够覆盖在颈椎的椎板20上,延伸支撑板400能够覆盖在颈椎的棘突30上;螺钉800穿过块体连接孔110且穿入颈椎的侧块10,将块体连接板100与颈椎的侧块10连接;螺钉800穿过延伸部连接孔410且穿入颈椎的棘突30,将延伸支撑板400与颈椎的棘突30连接。由于颈椎的棘突30的骨质较厚,与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将螺钉800固定在颈椎的椎板20上相比,将螺钉800固定在颈椎的棘突30上,能够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之间的连接更稳固;另外,将螺钉800固定在颈椎的棘突30上时,螺钉800的置入颈椎的棘突30的方向不是向着椎管内侧的,所以,固定在颈椎的棘突30上螺钉800不会存在伤害到内侧脊髓的风险。椎体连接板300上设有椎体连接孔310,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螺钉800将椎体连接板300与颈椎的椎板20连接或者椎体连接板300与颈椎的椎板20不连接;块体支撑部件500用于顶住颈椎的侧块10,椎体支撑部件600用于顶住颈椎的椎板20,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的连接更稳固;本发明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稳定地连接,减少了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发生松动的风险。
块体连接板100和延伸支撑板400均为平板,该结构便于块体连接板100和延伸支撑板400的加工;在将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安装在颈椎上时,中间连接板200是处于颈椎的侧块10与颈椎的椎板20之间,中间连接板200为弯曲板,使得中间连接板200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则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的连接更稳固。
椎体连接板300包括相连接的椎体板本体320和辅助弯曲板330,椎体板本体320为平板,椎体板本体320的远离辅助弯曲板330的一端连接延伸支撑板400;辅助弯曲板330的远离椎体板本体320的一端连接中间连接板200;椎体连接孔310设置于椎体板本体320上。中间连接板200与椎体板本体320之间设有辅助弯曲板330,椎体支撑部件600处于辅助弯曲板330与中间连接板200之间。辅助弯曲板330能够托住颈椎的椎板20的远离颈椎的棘突30的一侧,在椎体板本体320与颈椎的椎板20通过螺钉800连接时,穿过颈椎的椎板20的螺钉800的端部不会直接向着椎管的中心,减少了螺钉800伤害椎管内部脊髓的风险。
块体支撑部件500向着远离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二连接端202的方向延伸;椎体支撑部件600向着远离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一连接端201的方向延伸,则块体支撑部件500能够稳定地顶住颈椎的侧块10,椎体支撑部件600件能够稳定地顶住颈椎的椎板20。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螺钉800,块体连接孔110用于供螺钉800穿过,椎体连接孔310用于供螺钉800穿过,延伸部连接孔410用于供螺钉800穿过。螺钉800从块体连接板100的外侧面穿入块体连接孔110中,螺钉800从椎体连接板300的外侧面穿入椎体连接孔310中,螺钉800从延伸支撑板400的外侧面穿入延伸部连接孔410中。该结构便于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连接。
辅助弯曲板330和中间连接板200均为向外弯曲,则辅助弯曲板330的凹陷331处朝向内侧,中间连接板200的凹陷210处朝向内侧,该结构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与颈椎连接时,辅助弯曲板330和中间连接板200不会与颈椎以及椎管内部的脊髓干涉,使得颈椎后路连接组件的安装过程更安全。
块体连接板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块体部连接端101和块体部自由端102,块体连接板100的块体部连接端101与中间连接板200连接;块体连接孔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块体连接孔110沿着块体连接板10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该结构使得块体连接板100与颈椎的侧块10的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中,块体连接孔110的数量为两个。
延伸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延伸部连接端401和延伸部自由端402,延伸支撑板400的延伸部连接端401与椎体连接板300的椎体板本体320连接;延伸部连接孔4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延伸部连接孔410沿着延伸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该结构使得延伸支撑板400与颈椎的棘突30的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中,延伸部连接孔410的数量为两个。
椎体板本体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椎体第一连接端301和椎体第二连接端302,椎体板本体320的椎体第一连接端301与延伸支撑板400连接,椎体板本体320的椎体第二连接端302与辅助弯曲板330连接;椎体连接孔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椎体连接孔310沿着椎体板本体32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该结构使得椎体板本体320与颈椎的椎板20的连接更稳定。本实施例中,椎体连接孔310的数量为两个。
块体连接板100、中间连接板200、辅助弯曲板330、椎体板本体320和延伸支撑板400依次连接,形成颈椎后路连接板,颈椎后路连接板采用可植入人体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颈椎后路连接板采用钛制成。
延伸支撑板400与椎体板本体320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90度至150度。根据该夹角A的取值范围,设置各个规格的颈椎后路连接板,以符合亚洲人的颈椎结构。本实施例中,延伸支撑板400与椎体板本体320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为120度。
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块体连接板(100)、中间连接板(200)、椎体连接板(300)和延伸支撑板(400);
所述块体连接板(100)上设有块体连接孔(110);所述椎体连接板(300)上设有椎体连接孔(310);所述延伸支撑板(400)上设有延伸部连接孔(410);
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与所述块体连接板(100)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一连接端(201),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与所述椎体连接板(300)连接的一端为中间第二连接端(202);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一连接端(201)上设有块体支撑部件(500),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二连接端(202)上设有椎体支撑部件(600);
所述延伸支撑板(400)相对于所述椎体连接板(300)为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连接板(100)和所述延伸支撑板(400)均为平板,所述中间连接板(200)为弯曲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连接板(300)包括相连接的椎体板本体(320)和辅助弯曲板(330),所述椎体板本体(320)为平板,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远离所述辅助弯曲板(330)的一端连接延伸支撑板(400);所述辅助弯曲板(330)的远离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一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板(200);所述椎体连接孔(310)设置于所述椎体板本体(3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支撑部件(500)向着远离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二连接端(202)的方向延伸;所述椎体支撑部件(600)向着远离所述中间连接板(200)的中间第一连接端(201)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钉(800),所述块体连接孔(110)用于供所述螺钉(800)穿过,所述椎体连接孔(310)用于供所述螺钉(800)穿过,所述延伸部连接孔(410)用于供所述螺钉(800)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800)从所述块体连接板(100)的外侧面穿入所述块体连接孔(110)中,所述螺钉(800)从所述椎体连接板(300)的外侧面穿入所述椎体连接孔(310)中,所述螺钉(800)从所述延伸支撑板(400)的外侧面穿入所述延伸部连接孔(4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弯曲板(330)和所述中间连接板(200)均为向外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连接板(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块体部连接端(101)和块体部自由端(102),所述块体连接板(100)的块体部连接端(101)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00)连接;所述块体连接孔(1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块体连接孔(110)沿着所述块体连接板(10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延伸部连接端(401)和延伸部自由端(402),所述延伸支撑板(400)的延伸部连接端(401)与所述椎体连接板(300)连接;所述延伸部连接孔(4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延伸部连接孔(410)沿着所述延伸支撑板(40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椎体第一连接端(301)和椎体第二连接端(302),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椎体第一连接端(301)与所述延伸支撑板(400)连接,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椎体第二连接端(302)与所述辅助弯曲板(330)连接;所述椎体连接孔(3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椎体连接孔(310)沿着所述椎体板本体(32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撑板(400)与所述椎体板本体(3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90°-150°。
CN202011239020.6A 2020-11-09 2020-11-09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Pending CN114451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9020.6A CN114451981A (zh) 2020-11-09 2020-11-09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9020.6A CN114451981A (zh) 2020-11-09 2020-11-09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981A true CN114451981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9020.6A Pending CN114451981A (zh) 2020-11-09 2020-11-09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19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208253B2 (en) Bone plates with dynamic elements
US11871899B2 (en) Bone plates with dynamic elements
US7803174B2 (en) Dorsal adjusting multi-rod connector
US7699874B2 (en) Low profile spinal rod connector system
US7122036B2 (en) Connector for an osteosynthesis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nnection between two rods of a spinal osteosynthesis system, osteosynthesis system using such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mplanting such an osteosynthesis system
US5246442A (en) Spinal hook
AU2005231362B2 (en) Head-to-head connector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6136003A (en) Device for linking adjacent rods in spinal instrumentation
JP4354825B2 (ja) 脊髄骨接合装置
AU2019240683A1 (en) Lumbar-sacral screw insertion and manipulation
US20070186990A1 (en) Implantable longitudinal orthopedic supports for accommodating multiple anatomical support requirements
EP2061387B1 (en) A bone plate for fixation to a patient's vertebrae
WO2008029143A2 (en) A bone plate for fixation to a patient's vertebrae
US11653956B2 (en) Cross connection system for strengthening a stabilization construct
CN214434443U (zh)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CN114451981A (zh)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
JP2018538053A (ja) 後頭部頸部固定装置
CN114948152A (zh) 颈椎后路连接组件及其安装工具
WO1997031580A1 (en) Device for linking adjacent rods in spinal instru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