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9601A -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9601A
CN114449601A CN202210097125.5A CN202210097125A CN114449601A CN 114449601 A CN114449601 A CN 114449601A CN 202210097125 A CN202210097125 A CN 202210097125A CN 114449601 A CN114449601 A CN 114449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network
network outlet
devices
determin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71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71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96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9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组网的网络出口无法连接外网,导致终端无法上网的问题。该方法应用于组网中的节点,组网还包括多个外网出口设备,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相互连接,方法包括: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Description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用网络场景中,各种终端设备(比如手机、电脑或者机顶盒等设备)会通过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AP)来接入网络,比如通过路由器连接网络。但是由于场景布局以及路由器的位置等限制因素,导致会存在一些盲点角落没有网络或者网络信号较差。基于这种问题,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可以在场景中布置多台AP,通过组网的方式来实现网络整体覆盖以及上行带宽的扩容。
目前常用的组网方式是基于EasyMesh技术实现。EasyMesh协议中规定了组网中包括的多个AP中有一个AP作为控制节点(Controller),其余的AP作为组网中的代理节点(Agent)。Controller作为组网的网络出口,用于作为网关连接外网,还用于管理组网中所有的Agent以及连接的所有的终端设备。由于单一的外网出口的组网结构会导致组网内级联级别较多,从而导致网络时延大的问题。所以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现有的组网结构基础上设置多个外网出口,在终端接入时,Controller从多个外网出口中选取一个作为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但是,若某一个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的带宽或者流量用尽无法连接外网,则会出现该终端已连接网络,但无法上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组网的网络出口无法连接外网,导致终端无法上网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应用于组网中的节点,所述组网还包括多个外网出口设备,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相互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
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出了在组网内部配置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以解决由于单一出口导致组网内部级联级别较多影响网速的问题。并且,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在某一个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时,根据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重新为终端分配一个外网出口设备,避免出现终端显示已连接网络,但是由于其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导致终端无法上网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指示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或
每间隔设定周期,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若所述设备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通过下列方式确定所述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主节点时,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包括:
当N等于1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均不相同时,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级联级别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存在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时,确定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最多的外网出口设备设置的优先级最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点中存储有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地址,还包括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设备的剩余带宽;
在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删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组网中的节点中,或者所述装置为所述组网中的节点,所述组网还包括多个外网出口设备,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相互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
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指示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或
每间隔设定周期,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若所述设备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所述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主节点时,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当N等于1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均不相同时,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级联级别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存在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时,确定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最多的外网出口设备设置的优先级最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存储有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地址,还包括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设备的剩余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删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控制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利用控制器中的硬件资源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的操作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普通AP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出口列表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终端列表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技术用语进行简单介绍:
(1)组网:组网技术也就是网络组建技术,分为以太网组网技术和局域网组网技术。
(2)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一种继承了蜂窝网络功能和无线接入点功能(AP)的设备。举例来说,在家用场景中,在房间较多而家中只有一个路由器的情况下,就会存在一些盲点角落,这些角落的WiFi信号较差,导致终端在这些角落无法连接网络。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以采用增加中继的方式,例如,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CPE设备,CPE设备可以接收路由器发出的WiFi信号,并进行二次中继,以延长WiFi的覆盖范围,消除盲点角落。另一些情况下,CPE设备还可以对蜂窝网络信号进行二次中继。也就是说,对于基站来说,CPE设备可以看作是终端(可以在CPE设备中可以插入SIM卡),对于终端来说,CPE设备可以看作是AP(比如,此时可以将CPE设备看作一种路由器)。CPE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基站的蜂窝网络信号变为WiFi信号供终端接入使用。
(3)Easymesh协议:是WiFi联盟指定的一种用于将不同的AP相互连接的基础标准。定义了不同厂家的AP互相连接控制的协议。采用Easymesh协议的网络架构中包括一个Controller和多个Agent。Controller来管理整个网络,网络中所有的Agent都与Controller相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本申请中的组网架构采用Easymesh协议,也就是说,组网中所有的AP(包括普通的AP和CPE设备)都使用Easymesh协议进行相互连接控制。
作为一种示例,采用Easymesh协议的普通AP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A所示的设备结构图。其中包括:前端接入点(Fronthaul Access Point),用于外部终端接入。后端接入点(Backhual Access Point),用于组网内部的其他的节点作为站点接入。后端站点(Backhaul Station)用于作为站点接入到组网内部其他的节点的后端接入点。普通AP可以连接的网络类型包括以太网或者WiFi网络等,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作为另一种示例,采用Easymesh协议的CPE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B所示的设备结构图。其中包括的各个模块可以参见上述图1A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CPE设备可以连接的网络类型不仅包括普通AP可以连接的以太网和WiFi网络,还可以包括蜂窝网络。连接方式也可以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下面,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出的方案,对本申请涉及的网络架构进行介绍。参见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地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图。如图2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组网中的多个AP以及多个接入组网网络的终端。示例性地,图2A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的AP均为CPE设备,即图2A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的AP均连接蜂窝网络。组网内的各个AP之间也是相互连接的,例如可以采用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可选地,在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可以是一个AP的后端站点接入另一个AP的后端接入点。
图2A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的终端(User Equipment,UE),又称之为终端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基站、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节点(英文:Access Node,简称:AN)。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英文: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gNB),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图。如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网关、组网中的多个AP和多个终端。示例性地,图2B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的AP包括CPE设备和普通的AP。普通AP通过网关接入外网。组网内的各个AP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可选地,图2B示出的终端和网络设备均可以参见上述图2A中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相关技术中,在采用Easymesh协议进行组网时,一般只会部署一个外网出口,即组网中的Controller。这就会导致组网中的级联级别较多,网络时延大的问题。所以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部署多个外网出口,并由Controller为接入组网的终端分配外网出口设备,但是由于Controller分配的外网出口设备是固定的,所以一旦某一个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的流量或者带宽用尽,就会导致该终端可以连接网络,但是无法上网的情况。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组网中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在检测到某一个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不可用时,从与该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设备中选取一个作为终端新的外网出口设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由组网中的一个节点来执行,比如可以是组网中的控制节点(Controller)。作为一种示例,组网中的控制节点可以是组网中配置的第一个AP,后面配置的AP均作为组网中的代理节点(Agent)。
下面,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案,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
301,在确定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
可选地,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为普通AP,则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的情况可以是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带宽为零的情况。可选地,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为CPE设备,则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的情况可以是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带宽或者剩余流量为零的情况。在另一些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损坏或者出现其他的问题的情况导致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可以在自身的流量或者带宽用尽时,向控制节点发送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的指示信息。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并进一步确定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的数量不作限定,后续仅以一个终端为例进行继续介绍。
302,向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
其中,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的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可选地,优先级可以用于指示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其中,N≥1。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提出了在组网内部配置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以解决由于单一出口导致组网内部级联级别较多影响网速的问题。并且,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在某一个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时,根据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重新为终端分配一个外网出口设备,避免出现终端显示已连接网络,但是由于其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导致终端无法上网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节点还可以采用定时查询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方法,从而确定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每间隔设定周期,从组网中的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和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组网中的各个外网出口设备还可以每间隔设定周期主动将自身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上报到控制节点。控制节点在确定获取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设备信息指示其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时,则可以确定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需要为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分配新的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节点还可以将周期性地获取的各个外网出口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存储,例如可以以表的形式进行存储。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控制节点中以表的形式存储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简称为出口列表。
可选地,出口列表中包括组网中所有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外网出口设备的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外网出口设备的上网方式(也就是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网络的方式,例如,CPE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外部蜂窝网络,普通AP可以通过网关连接外网)、外网出口设备的总带宽(该项可选项,若是外网出口设备为连接蜂窝网络的CPE设备,则不存在该项)以及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带宽或者剩余流量等信息。可选地,上述出口列表包括的各项信息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信息可以是控制节点周期性地从各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的,也可以是各个外网出口设备周期性地上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MAC地址等信息可以是各个外网出口设备上线时主动上报到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出口列表。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控制节点更新出口列表的过程进行介绍。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新出口列表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401,外网出口设备A加入组网,将自身的设备信息发送至组网的控制节点。
可选地,外网出口设备A上报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外网出口设备A的MAC地址、外网出口设备A的上网方式以及外网出口设备A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
402,控制节点判断出口列表中是否包括外网出口设备A。
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中包括的外网出口设备A的MAC地址,来判断自身存储的出口列表中是否包括外网出口设备A。
若包括,则继续步骤403。
若不包括,则继续步骤404。
403,控制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更新出口列表。
具体地,控制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设备信息中包括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将出口列表中外网出口设备A对应的表项中的剩余带宽和剩余流量进行更新。
404,控制节点在出口列表中新增外网出口设备A的信息。
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在外网出口设备中添加一列用于记录外网出口设备A的相关信息的表项。
405,控制节点为外网出口设备A分配IP地址。
406,控制节点将为外网出口设备A分配的IP地址添加到出口列表中。
具体地,控制节点可以将为外网出口设备A分配的IP地址添加到出口列表中外网出口设备A对应的表项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图4中的步骤404、步骤405和步骤4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还可以先执行步骤405,为外网出口设备A分配IP地址,然后再同步执行步骤404和步骤406,将外网出口设备上报的设备信息以及为外网出口设备分配的IP地址添加到出口列表中。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中,控制节点在采用上述介绍的各个方式确定了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之后,还可以将出口列表中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对应的表项删除,以节约存储空间。
以上,对于控制节点发现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下面,继续对控制节点确定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的过程进行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节点中可以记录接入组网的各个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并根据记录的信息确定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控制节点中可以存储有各个接入组网中的终端的相关信息,比如可以包括终端的MAC地址、终端的IP地址、终端接入设备的MAC地址、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的MAC地址以及终端的外网出口设备的IP地址。可选地,控制节点也可以以表的形式存储上述终端的各项相关信息。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控制节点中用于记录终端的相关信息的表简称为终端列表。终端列表中包括的终端的IP地址可以是终端在接入组网时,控制节点为其分配的。终端列表中包括的除终端的IP地址之外的各项信息可以是终端的接入设备上报到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根据终端接入设备上报的终端的信息更新终端列表。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控制节点更新终端列表的过程进行介绍。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节点更新终端列表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501,终端A在接入组网时,终端的接入设备获取终端的信息。
可选地,终端A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AP的信号强度来确定选取组网中的哪一个AP作为接入设备。接入之后,终端A的接入设备获取的终端A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A的MAC地址。
可选地,若终端A的接入设备为组网中的代理节点,则代理节点需要将终端A的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例如自身的MAC地址)发送给控制节点。若终端A的接入设备为组网的控制节点,则不需要再发送信息,可以直接继续后续步骤。
502,控制节点判断终端A是否在自身存储的终端列表中。
具体地,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终端A的MAC地址来判断终端A是否在终端列表中。
若在,则继续步骤503。
若不在,则继续步骤504。
503,控制节点根据终端的信息A和终端A的接入设备的信息更新终端列表。
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终端A的信息确定终端列表中终端A对应的表项,然后将确定的表项中包括的终端A的接入设备的信息进行更新。
504,控制节点在终端列表中新增终端A的表项。
505,控制节点为终端A分配IP地址,并为终端A分配合适的外网出口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地方式,控制节点中可以预先配置有组网的拓扑图,拓扑图中包括组网的各个AP之间的级联关系。例如,可以参见上述图2A或者图2B介绍的结构图。控制节点可以根据配置的拓扑图来为终端A分配外网出口设备,分配原则以距离优先。当然,若拓扑图中不包括终端A,则证明终端A没有成功接入到组网中,那么控制节点将不会为终端A分配外网出口设备。
举例来说,若终端A的接入设备可以连接外网(即,终端A的接入设备是组网中的一个外网出口设备,且剩余流量和剩余带宽不为零),则控制节点可以将终端A的接入设备作为终端A的外网出口设备。若终端A的接入设备无法连接外网,则控制节点可以根据与终端A的接入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终端A的外网出口设备。其中与终端A的接入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是以终端A的接入设备作为主节点时确定的各个与接入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可选地,控制节点在确定终端A的外网出口设备之后,可以将确定的外网出口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发送给终端A,以指示终端A设置自身的网关地址。
506,控制节点将为终端A分配的IP地址以及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添加到终端列表中。
具体地,控制节点可以将为终端A分配的外网出口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终端A的IP地址添加到终端列表中终端A对应的表项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图5中的步骤504、步骤505和步骤5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还可以先执行步骤505,先为终端A分配IP地址和外网出口设备,之后再执行步骤504和步骤506,将为终端分配的IP地址和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添加到终端列表中。
以上,介绍了确定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的过程以及确定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的过程。进一步地,可以为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重新分配外网出口设备。上述实施例中介绍了可以根据有连接外网能力确定的与第一外网设备连接的各个外网设备的优先级,来确定终端新的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优先级可以根据与第一外网设备连接的各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
组网中的各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是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例如,参见2A所示的架构图。在图2A中,对于终端1来说,AP1属于直连,AP3属于一级级联,AP2属于二级级联。那么,如果AP1作为终端1的原外网出口设备,当AP1无法连接外网且AP3可以连接外网时,控制节点会将AP3作为终端1的新外网出口设备。如果AP3也无法连接外网,则控制节点会将AP2作为终端1的新外网出口设备。也就是说,对于终端1来说,优先级的排序为:AP1>AP3>AP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A,对于终端7来说,AP3属于直连,AP1和AP2均属于一级级联。那么如果AP3作为终端7的原外网出口设备,当AP3无法连接外网且AP1和AP2均可以连接外网时,控制节点可以根据AP1和AP2分别与AP3的连接方式确定AP1和AP2的优先级,有线连接的优先级大于无线连接的优先级。若AP1和AP2的连接方式相同,则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来确定优先级,信号强度越大,优先级越高。
以上,介绍了控制节点确定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以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以及为终端确定新的外网出口设备等过程进行了介绍。为了进一步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出的方案进行介绍。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
601,控制节点每间隔预设周期遍历存储的出口列表。
可选地,控制节点遍历出口列表的预设周期与上述图4中介绍的控制节点获取各个出口节点设备的信息的设定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602,控制节点根据遍历的结果确定是否存在无法连接外网的外网出口设备。
若不存在,则返回执行步骤601。
若存在,则继续步骤603。
为了便于描述,将存在的无法连接外网的外网出口设备称为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在某一次遍历时,发现出口列表中记录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从而确定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603,控制节点遍历终端列表。
604,控制节点判断是否存在将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
可选地,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MAC地址来确定终端列表包括的终端中是否存在将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的终端。
若不存在,则返回执行步骤603。
若存在,则继续步骤605。
605,控制节点确定终端的新的外网出口设备,并指示终端切换外网出口设备。
具体的确定和指示切换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
606,控制节点更新终端列表和出口列表。
具体地,控制节点可以将终端对应的外网出口设备由原来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修改为新的外网出口设备,将出口列表中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相关表项删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图6中的步骤605和步骤6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可以先执行步骤605,也可以先执行步骤606。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一构思,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装置700。装置700能够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01和通信单元702。
处理单元701,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
处理单元702,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01,还用于:
在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指示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或
每间隔设定周期,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若所述设备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701,还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所述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主节点时,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当N等于1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均不相同时,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级联级别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存在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时,确定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最多的外网出口设备设置的优先级最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存储有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地址,还包括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设备的剩余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701,还用于:
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删除。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00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803,该通信接口803例如是网口,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803传输数据,例如通信接口803可以实现上述图7中的通信单元702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控制器8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控制器801通过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指令,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例如,控制器801可以实现上述图7中的处理单元701功能。
其中,控制器801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可选的,控制器8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控制器801可集成应用控制器和调制解调控制器,其中,应用控制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控制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控制器也可以不集成到控制器8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控制器801可以是通用控制器,例如中央控制器(CPU)、数字信号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控制器可以是微控制器或者任何常规的控制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数据统计平台所执行的步骤可以直接由硬件控制器执行完成,或者用控制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8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8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过对控制器801进行设计编程,例如,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的步骤,如何对控制器8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控制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控制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组网中的节点,所述组网还包括多个外网出口设备,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相互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
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指示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或
每间隔设定周期,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若所述设备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通过下列方式确定所述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主节点时,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包括:
当N等于1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均不相同时,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级联级别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存在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时,确定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最多的外网出口设备设置的优先级最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中存储有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地址,还包括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设备的剩余带宽;
在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删除。
6.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组网中的节点中,或者所述装置为所述组网中的节点,所述组网还包括多个外网出口设备,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相互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有无法连接外网的第一外网出口设备后,确定以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外网出口设备的终端;
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第二外网出口设备地址的切换指令;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外网出口设备切换为第二外网出口设备;所述第二外网出口设备为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相连接的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优先级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所述优先级用于指示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连接外网的能力,N≥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指示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或
每间隔设定周期,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中获取用于表征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的设备信息,若所述设备信息表征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为零,则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无法连接外网。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所述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确定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作为主节点时,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采用级联的方式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
根据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当N等于1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连接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的级联级别均不相同时,确定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级联级别最高的外网出口设备的优先级最高;
当N大于1,且所述N个外网出口设备中存在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时,确定级联级别相同的外网出口设备中剩余流量或者剩余带宽最多的外网出口设备设置的优先级最高。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中存储有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所述多个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地址,还包括设备的剩余流量或者设备的剩余带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外网出口设备的信息删除。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97125.5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4496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7125.5A CN114449601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7125.5A CN114449601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601A true CN114449601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7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7125.5A Pending CN114449601A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96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337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rplMesh应用的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16437158A (zh) * 2023-06-13 2023-07-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2713A (zh) * 2015-03-26 2015-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006027A (zh) * 2014-12-11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lte和超低延迟lte通信中的冲突传输进行优先排序
WO2017128654A1 (zh) * 2016-01-25 2017-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网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92675A (zh) * 2018-10-23 2020-05-01 成都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切换方法
CN111935780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格网络中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网络系统
CN112333112A (zh) * 2020-10-27 2021-02-05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带宽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2752321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Mesh网络的路由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8104A (zh) * 2021-03-11 2021-10-1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转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6027A (zh) * 2014-12-11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lte和超低延迟lte通信中的冲突传输进行优先排序
CN104702713A (zh) * 2015-03-26 2015-06-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128654A1 (zh) * 2016-01-25 2017-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网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92675A (zh) * 2018-10-23 2020-05-01 成都共同进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的优先级切换方法
CN112752321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Mesh网络的路由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5780A (zh) * 2020-08-13 2020-11-13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格网络中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网络系统
CN112333112A (zh) * 2020-10-27 2021-02-05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带宽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3518104A (zh) * 2021-03-11 2021-10-1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转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钢;袁丽玲;朱光喜;戴沁芸;: "基于平面路由的无线Mesh网切换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 no. 0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3371A (zh) * 2022-06-21 2022-09-23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rplMesh应用的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15103371B (zh) * 2022-06-21 2023-07-21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rplMesh应用的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16437158A (zh) * 2023-06-13 2023-07-1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37158B (zh) * 2023-06-13 2023-09-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视频传输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5559B2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locating a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entity when a session is an inactive state
US1136366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130235774A1 (en) Energy-saving mobile node control method using wireless multi-interfaces
CN114449601A (zh) 一种组网下的流量共享方法及装置
EP3869855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7710826B (zh) 一种无线回程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US11490353B2 (en) Path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WO20171467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layered sdn-based backhaul architecture for small cells
CN112996047B (zh) 一种迁移方法和设备
US11665723B2 (en) First station, second station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79332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5406978A (zh) 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70251428A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M2M Communication
CN109327882A (zh) 接入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
CN109803454B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65692A (zh) 一种终端固件升级方法和装置
US20210297326A1 (en) Network performance assur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938990B (zh)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200139783A (ko) 액세스 방법 및 기기
JP6916898B2 (ja) 分散型マルチシーンをサポートする基地局の作成方法、記憶媒体
CN111970721B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190327147A1 (en) Assigning network devices
CN112688886B (zh) 一种确定方法和设备
WO2022027502A1 (zh) 一种小区间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57780B (zh) 一种终端固件升级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