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8487A -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8487A
CN114448487A CN202011191067.XA CN202011191067A CN114448487A CN 114448487 A CN114448487 A CN 114448487A CN 202011191067 A CN202011191067 A CN 202011191067A CN 114448487 A CN114448487 A CN 114448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control
satellite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10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红祥
杨以杰
杨振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a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ra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a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era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10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8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8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69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 H04B7/18573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for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32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ransmission, i.e. for transporting data or a signalling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04B7/18569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在为地面通信系统所设计的管控中心基础上进行改进,面向卫星网络承载不同类型业务情况下给地面管控中心带来的管控需求,提供了一种在星型和网状架构之间过渡权衡的、并与地面网络相融合的地面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并提供了面向整网效能的评估方法。

Description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系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整个世界将基于物理世界生成一个数字化的孪生虚拟世界,物理世界的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可通过数字化世界来传递信息和智能。孪生虚拟世界则是物理世界的模拟和预测,它精确地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数字孪生体是未来数字化孪生虚拟世界的一部分,为其处于物理世界的真实卫星通信网络提供信息交互模拟手段,并能够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驱动。
目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
管控中心设计以借用或共用地面通信系统管控中心为主,未能给出针对于卫星网络特点的管控策略,对于模块的划分沿用地面管控中心设计,没有区分出管控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和各层协议分工的特点,不利于管控中心资源的统筹优化。
卫星网络所承载的业务通信过程中,链路建立前期具有大量的资源请求和调配管理操作需要网络管控中心指挥或参与下进行。对于接入认证、卫星终端接入、地面网络终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等卫星网络特有的管控需求,对于地面管控中心的架构优化尚未存在统一有效的方法。
网络管控中心面向天基应用时的架构形态没有形成面向效能最优化的设计。缺乏面向网络体系效能,如整体业务时延和系统容量优化的架构设计方法。需要对不同承载业务流情况下的地面管控中心分流能力进行权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在为地面通信系统所设计的管控中心基础上进行改进,面向卫星网络承载不同类型业务情况下给地面管控中心带来的管控需求,提供了一种在星型和网状架构之间过渡权衡的、并与地面网络相融合的地面管控中心系统设计,并提供了面向整网效能的评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评估和优化模块5和需求追溯模块6;其中,
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从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对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入;
所述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基于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将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应用需求转化为系统建造者能够直接用以设计系统的系统需求;
所述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以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出作为输入,进行系统设计;
所述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在卫星网络管控系统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形成的层级架构基础上,基于逻辑模块的物理位置、组织职责或其它分布标准,对逻辑模块进行分区;并对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架构权衡优化问题的物理架构进行定义;
所述评估和优化模块5根据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中定义的节点物理架构,识别物理架构权衡优化过程中的待分析问题,对分析模型进行定义,并通过工程仿真得到分析结果;
所述需求追溯模块6是对系统设计的结果与需求进行比对,给出需求满足情况。
优选地,所述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包括逻辑分解子模块31和逻辑交互子模块32;其中,
逻辑分解31是对系统的逻辑层级进行分解,对卫星通信系统所涉及其的领域范围进行具体的逻辑建模;
逻辑交互32是以满足系统设计需求为目标,对元素之间的活动、接口、参数等关系进行设计。
优选地,所述逻辑分解子模块31包括用户终端3101、用户链路信道3102、接入卫星3103、卫星网络3104、馈电链路信道3105和地面管控中心3106;其中,
所述用户终端3101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业务应用3107、资源管理3108和链路传输3109;
所述接入卫星3103按照任务功能和支撑功能划分为卫星载荷3110和卫星平台3111;
所述卫星网络3104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信令连通3112和业务传输3113;
所述地面管控中心3106参照地面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平滑演进架构的核心功能、并结合天基系统的特点,划分为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3114、业务3115、业务管理3116、通信管理3117、综合运维3118、安全防护3119、数据库3120、可视化3121、体系性能模块3122、需求和效能3123。
优选地,所述卫星载荷3110参照国际标准化的开放系统架构OSI并结合卫星系统特点,采用OSI的下三层即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核心功能,划分为卫星路由3124、卫星接入3125和卫星链路3126。
优选地,所述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和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其中,
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是逻辑分解子模块31中实现卫星网络管控的逻辑功能部分;
所述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是在对逻辑架构的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进行物理架构权衡优化,对物理架构进行的定义。
优选地,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包括用户终端4101、接入卫星4102、卫星网络4103和地面管控中心4104;其中,
所述地面管控中心4104是实现网络管控的功能部分,包含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业务4106、业务管理4107、通信管理4108、综合运维4109和安全防护4110。
优选地,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2包括用户终端4201、接入卫星4202、卫星网络4203和地面管控中心4204;定义地面管控中心4204中的信息处理物理架构,基于地面管控中心的一般性功能,分别设置三类模块,第一类模块设置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205作为整个网管系统的中心控制和优化节点;第二类模块按照标准通信协议,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业务4206、业务管理4207、通信管理4208;第三类模块为贯穿各层级的综合性功能,包含综合运维4209和安全防护4210;
定义用户终端4201和接入卫星420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用户链路421,接入卫星4202和卫星网络4203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间链路422,卫星网络4203和地面管控中心4204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馈电链路423。
优选地,所述评估和优化模块5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评估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53;其中,
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给出了卫星网络管控系统在进行通信业务管控时,为了设计和权衡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流的交互频度,基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给出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根据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给出的问题内容,定义分析问题的目标、约束和设计自变量;分析问题的目标是:业务在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的处理时延和所能处理的系统容量;分析问题的约束是: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必须分别与业务管理5107、通信管理5108、综合运维5109和安全防护5110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业务管理5107与业务5106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分析问题的设计自变量是:管控架构是星型控制还是网状控制,即对于各业务的管控数据流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
所述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53根据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对架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形成的效能值散点图进行分析,找到帕累托前沿,权衡得到精英架构点,给出对应的设计自变量取值,得到架构设计优化的结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进行的效能评估方法,所述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步骤、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评估和优化步骤和需求追溯步骤;其中,
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根据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中定义的节点物理架构,识别物理架构权衡优化过程中的待分析问题,对分析模型进行定义,并通过工程仿真得到分析结果;
所述需求追溯步骤是对系统设计的结果与需求进行比对,给出需求满足情况。
优选地,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包括面向多协议层级卫星装置性能模拟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其中,
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了卫星网络管控系统在进行通信业务管控时,为了设计和权衡地面管控中心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流的交互频度,基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给出地面管控中心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根据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的问题内容,定义分析问题的目标、约束和设计自变量;分析问题的目标是:业务在地面管控中心中的处理时延和所能处理的系统容量;分析问题的约束是: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必须分别与业务管理、通信管理、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业务管理与业务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分析问题的设计自变量是:管控架构是星型控制还是网状控制,即对于各业务的管控数据流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
所述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根据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对架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形成的效能值散点图进行分析,找到帕累托前沿,权衡得到精英架构点,给出对应的设计自变量取值,得到架构设计优化的结论。
优选地,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包括:首先,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作为管控系统的核心、控制指令主要的发出模块和架构优化反馈模块,直接与业务管理、通信管理、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以实线相连接,业务管理作为业务的直接管理模块,与业务以实线相连接;第二,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模块的功能兼具其分属功能及统一管控功能,因此可部分替代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实施管控功能,这两个模块与业务、业务管理和通信管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根据所管控的业务情况进行权衡,以虚线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学框架下,对卫星网络管控系统进行了数字孪生体建模,依据卫星网络使用的特点,基于地面管控中心的功能设置为三类模块,明确区分了整个网管系统的中心控制和优化节点、按照标准通信协议层级对应的节点、和贯穿各层级的综合性功能。该模块划分方法面向卫星网络效能优化的区分,有利于提高管控中心的架构优化效率;
(2)本发明给出了网络管控系统同时管控卫星和地面业务时的能力,对于天地一体化的业务管控中心提升了管控效能。同时紧密结合各类卫星业务,通过仿真给出了各层级和模块的替代性关系。
(3)对于网络管控中心的架构,给出了在星型和网状架构及其中间类型之间的架构权衡设计建议。与当前已有的管控中心架构相比,一方面具备星地联合管控能力,另一方面,面向不同类型的业务,通过对处理时延和系统容量的仿真,给出了有效地利用管控中心的多维度连接关系对中心控制所承载任务进行分流的优化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的构架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逻辑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逻辑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用户向关口站注册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UE侧发出业务请求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业务传输建立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移动性管理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组成和实现方法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的工程仿真执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基于模型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效能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数字孪生体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评估和优化模块5和需求追溯模块6。
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包括逻辑分解子模块31和逻辑交互子模块32。
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和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
评估和优化模块5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评估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53。
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从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对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入。
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将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应用需求转化为系统建造者能够直接用以设计系统的系统需求。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
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以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出作为输入,进行系统设计。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以地面管控中心对系统的管控效能为优化目标,设计架构和效能评估方法。
a)逻辑分解子模块31是对系统的逻辑层级进行分解,对卫星通信系统所涉及的领域范围进行具体的逻辑建模,如图2所示。所述逻辑分解子模块31包括用户终端3101、用户链路信道3102、接入卫星3103、卫星网络3104、馈电链路信道3105和地面管控中心3106。
其中用户终端3101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业务应用3107、资源管理3108和链路传输3109,接入卫星3103按照任务功能和支撑功能划分为卫星载荷3110和卫星平台3111,卫星网络3104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信令连通3112和业务传输3113,地面管控中心参照地面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平滑演进架构的核心功能、并结合天基系统的特点,划分为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3114、业务3115、业务管理3116、通信管理3117、综合运维3118、安全防护3119、数据库3120、可视化3121、体系性能模块3122、需求和效能3123。
其中卫星载荷3110参照国际标准化的开放系统架构OSI并结合卫星系统特点,采用OSI的下三层即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核心功能,划分为卫星路由3124、卫星接入3125和卫星链路3126。卫星平台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相应部分。
b)逻辑交互子模块32是以满足系统设计需求为目标,对元素之间的活动、接口、参数等关系进行设计。
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在卫星网络管控系统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形成的层级架构基础上,基于逻辑模块的物理位置、组织职责或其它分布标准,对逻辑模块进行分区;并对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架构权衡优化问题的物理架构进行定义。
a)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是逻辑分解子模块31中实现卫星网络管控的逻辑功能部分,如图3所示。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包括用户终端4101、接入卫星4102、卫星网络4103和地面管控中心4104。其中地面管控中心4104是实现网络管控的功能部分,包含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业务4106、业务管理4107、通信管理4108、综合运维4109和安全防护4110。
b)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是在对逻辑架构的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进行物理架构权衡优化,对物理架构进行的定义。如图4所示。定义地面管控中心4204中的信息处理物理架构,基于地面管控中心的一般性功能,分别设置三类模块。第一类模块设置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205作为整个网管系统的中心控制和优化节点;第二类模块按照标准通信协议,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业务4206、业务管理4207、通信管理4208;第三类模块为贯穿各层级的综合性功能,包含综合运维4209和安全防护4210。定义用户终端4201和接入卫星420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用户链路421,接入卫星4202和卫星网络4203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间链路422,卫星网络4203和地面管控中心4204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馈电链路423。
效能评估方法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其中:所述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步骤、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评估和优化步骤和需求追溯步骤。
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根据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中定义的节点物理架构,识别物理架构权衡优化过程中的待分析问题,对分析模型进行定义,并通过工程仿真得到分析结果。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包括面向多协议层级卫星装置性能模拟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
a)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了卫星网络管控系统在进行通信业务管控时,为了设计和权衡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流的交互频度,基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给出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首先,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作为管控系统的核心、控制指令主要的发出模块和架构优化反馈模块,直接与业务管理5107、通信管理5108、综合运维5109和安全防护5110以实线相连接,业务管理5107作为业务5106的直接管理模块,与业务5106以实线相连接;第二,综合运维5109和安全防护5110模块的功能兼具其分属功能及统一管控功能,因此可部分替代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实施管控功能,这两个模块与业务5106、业务管理5107和通信管理5108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根据所管控的业务情况进行权衡,以虚线相连接。
b)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根据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的问题内容,定义分析问题的目标、约束和设计自变量。分析问题的目标是:业务在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的处理时延和所能处理的系统容量。分析问题的约束是: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必须分别与业务管理5107、通信管理5108、综合运维5109和安全防护5110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业务管理5107与业务5106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分析问题的设计自变量是:管控架构是星型控制还是网状控制,即对于各业务的管控数据流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
c)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根据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对架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形成的效能值散点图进行分析,找到帕累托前沿,权衡得到精英架构点,给出对应的设计自变量取值,得到架构设计优化的结论。
需求追溯步骤6是对系统设计的结果与需求进行比对,给出需求满足情况。
逻辑分解–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中逻辑分解子模块31的具体实施方式。
a)其中用户终端3101具体实施为:业务应用3107作为与用户使用的接口,并将用户要求与资源管理3108交互,然后通过链路传输3109进入无线链路与卫星连接。
b)其中接入卫星3103具体实施为卫星在和3110及其下一层级部件,包括实现网络层级协议功能的卫星路由3124、实现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卫星接入3125和物理层功能的卫星链路3126,然后进入无线链路与用户终端3101连接。
c)其中卫星网络3104将网络中卫星的功能抽象并具体实施为信令连通3112和业务传输3113两个功能模块,分别实现初始链路建立时的接通和用户应用业务的传输功能。
d)其中地面管控中心3106具体实施为与建模相关的六个核心功能模块。其中业务3115作为与管控中心用户的直接接口,提供用户界面并通过业务管理3116与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3114连接。同时,业务3115提供与综合运维3118和安全防护3119之间的接口。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3114同时也连接综合运维3118和安全防护3119,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控制模块。通信管理3117提供与卫星地面信关站的物理链路连接。
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实施例
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实现利用卫星网络管控系统进行信息传输的逻辑功能。具体实施为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主要流程在发明内容各组成部分中的处理过程。基于此过程进行管控流程的仿真,得到架构设计权衡的结果。包含五个活动图:
a)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图,如图7所示:
用户终端4101进行用户注册终端处理410101后,通过星地无线链路传输给接入卫星4102进行用户注册接入410201,并通过星间无线链路传输给卫星网络4103进行用户注册转发410301,然后进入地面管控中心4104,进行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过程中,首先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用户注册通信处理I 410801-1,然后通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 410501-1后,在安全防护4110中进行用户注册安全认证411001。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410501-2后,在综合运维4109中进行用户注册运维处理410901。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I 410501-3后,在通信管理4108进行用户注册通信处理II410801-2,即完成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中的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完成后,通过卫星网络4103的用户注册转发410301、接入卫星4102的用户注册接入410201,回到用户终端4101进行用户注册终端处理410101,即完成用户向关口站注册。
b)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图,如图8所示:
用户终端4101进行UE请求终端处理410102后,通过星地无线链路传输给接入卫星4102进行UE请求接入410202,并通过星间无线链路传输给卫星网络4103进行UE请求转发410302,然后进入地面管控中心4104,进行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过程中,首先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UE请求通信处理I 410802-1,然后通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UE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2-1后,在业务管理4107中进行UE请求业务处理I 410702-1。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UE请求控制处理II410502-2后,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UE请求通信处理II 410802-2。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UE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2-3后,在业务管理4107进行UE请求业务处理II410702-2,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UE请求控制处理IV 410502-4后,在通信管理4108进行UE请求通信处理III 410802-3,即完成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中的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完成后,通过卫星网络4103的UE请求转发410302、接入卫星4102的UE请求接入410202,回到用户终端4101进行UE请求终端处理410102,即完成UE侧发出业务请求。
c)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图,如图9所示:
地面网络侧的管控处理请求进入地面管控中心4104后,首先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地面请求通信处理I 410803-1,然后通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3-1后,在业务管理4107中进行地面请求业务处理410703。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 410503-2后,在综合运维4109中进行地面请求运维处理410903。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3-3后,在通信管理4108进行地面请求通信处理II 410803-2,即完成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中的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完成后,通过卫星网络4103的地面请求转发410303、接入卫星4102的地面请求接入410203,回到用户终端4101进行地面请求终端处理410103,即完成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
d)业务传输建立活动图,如图10所示:
用户终端4101进行传输建立终端处理410104后,通过星地无线链路传输给接入卫星4102进行传输建立接入410204,并通过星间无线链路传输给卫星网络4103进行传输建立转发410304,然后进入地面管控中心4104,进行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过程中,首先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传输建立通信处理I 410804-1,然后通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 410504-1后,在业务管理4107中进行传输建立业务处理I 410704-1。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 410504-2后,在综合运维4109中进行传输建立运维处理410904。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I 410504-3后,在业务管理4107进行传输建立业务处理II 410704-2,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V 410504-4后,在通信管理4108进行传输建立通信处理II 410804-2,即完成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中的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完成后,通过卫星网络4103的传输建立转发410304、接入卫星4102的传输建立接入410204,回到用户终端4101进行传输建立终端处理410104,即完成业务传输建立。
e)移动性管理活动图,如图11所示:
用户终端4101进行移动管理终端处理410105后,通过星地无线链路传输给接入卫星4102进行移动管理接入410205,并通过星间无线链路传输给卫星网络4103进行移动管理转发410305,然后进入地面管控中心4104,进行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过程中,首先在通信管理4108中进行移动管理通信处理I 410805-1,然后通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 410505-1后,在业务管理4107中进行移动管理业务处理I 410705-1。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 410505-2后,在综合运维4109中进行移动管理运维处理410905。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I 410505-3后,在业务管理4107进行移动管理业务处理II 410705-2,再回到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进行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V 410505-4后,在通信管理4108进行移动管理通信处理II 410805-2,即完成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中的管控处理。
管控处理完成后,通过卫星网络4103的移动管理转发410305、接入卫星4102的移动管理接入410205,回到用户终端4101进行移动管理终端处理410105,即完成移动性管理。
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实施例
按照节点物理架构定义42对地面管控中心4204的定义,根据架构设计所需要优化的主要指标--网络管控时延和容量,给出对节点物理架构定义42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
a)对于时延,定义网络管控处理时延单元参数:
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中,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 410501-1、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410501-2、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I 410501-3的网络管控处理时延指数分别为0.94、0.9、0.98,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时延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中,UE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2-1、UE请求控制处理II410502-2、UE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2-3、UE请求控制处理IV 410502-4的网络管控处理时延指数分别为1、0.96、0.96、1.04;
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中,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3-1、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 410503-2、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3-3的网络管控处理时延指数分别为0.84、0.9、0.96;
业务传输建立活动中,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 410504-1、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410504-2、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I 410504-3、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V 410504-4的网络管控处理时延指数分别为1.14、1.06、1.06、1.14,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时延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移动性管理活动中,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 410505-1、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410505-2、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I 410505-3、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V 410505-4的网络管控处理时延指数分别为1.12、1.06、1.06、1.12,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时延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b)对于容量,定义容量提升或降低指数:
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中,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 410501-1、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410501-2、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I 410501-3的网络管控处理容量指数分别为1.02、0.94、1.03,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容量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中,UE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2-1、UE请求控制处理II410502-2、UE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2-3、UE请求控制处理IV 410502-4的网络管控处理容量指数分别为0.98、0.99、0.99、0.97;
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中,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3-1、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 410503-2、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3-3的网络管控处理容量指数分别为0.99、0.98、0.97;
业务传输建立活动中,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 410504-1、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410504-2、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I 410504-3、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V 410504-4的网络管控处理容量指数分别为0.96、0.99、0.99、0.96,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容量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移动性管理活动中,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 410505-1、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410505-2、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I 410505-3、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V 410505-4的网络管控处理容量指数分别为0.97、0.99、0.98、0.07,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的处理容量分别在此基础上略作调整;
分析问题识别–实施例
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给出的设计权衡变量是,卫星网络管控系统中面向任务活动的流程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即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基于五类业务传输场景,给出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与管控中心4104其它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分别计算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时,管控中心的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具体可以实施为基于以下五类业务传输场景的问题。
a)“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的架构的权衡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的处理: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 410501-1、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 410501-2、用户注册控制处理III 410501-3,执行与否决定了管控中心执行“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时,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当某项控制处理不在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进行时,将分布式地在其它模块中完成。星型和网状两种选择带来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处理负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地面管控中心4104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的仿真计算,即是面向“用户向关口站注册活动”所进行的架构权衡与优化。
b)“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的架构的权衡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的处理:UE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2-1、UE请求控制处理II410502-2、UE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2-3、UE请求控制处理IV 410502-4,执行与否决定了管控中心执行“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时,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当某项控制处理不在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进行时,将分布式地在其它模块中完成。星型和网状两种选择带来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处理负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地面管控中心4104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的仿真计算,即是面向“UE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所进行的架构权衡与优化。
c)“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的架构的权衡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的处理: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 410503-1、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 410503-2、地面请求控制处理III 410503-3,执行与否决定了管控中心执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时,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当某项控制处理不在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进行时,将分布式地在其它模块中完成。星型和网状两种选择带来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处理负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地面管控中心4104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的仿真计算,即是面向“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活动”所进行的架构权衡与优化。
d)“业务传输建立活动”的架构的权衡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的处理: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 410504-1、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410504-2、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II 410504-3、传输建立控制处理IV 410504-4,执行与否决定了管控中心执行“业务传输建立活动”时,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当某项控制处理不在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进行时,将分布式地在其它模块中完成。星型和网状两种选择带来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处理负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地面管控中心4104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的仿真计算,即是面向“业务传输建立活动”所进行的架构权衡与优化。
e)“移动性管理活动”的架构的权衡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管控中心4104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的处理: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 410505-1、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410505-2、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II 410505-3、移动管理控制处理IV 410505-4,执行与否决定了管控中心执行“移动性管理活动”时,架构是以星型还是网状架构进行工作,当某项控制处理不在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中进行时,将分布式地在其它模块中完成。星型和网状两种选择带来的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处理负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地面管控中心4104处理时延和处理容量的仿真计算,即是面向“移动性管理活动”所进行的架构权衡与优化。
分析模型定义–实施例
根据技术方案中的分析问题识别,对于在节点逻辑架构中具体实施的五个“活动图”:用户向关口站注册、UE侧发出业务请求、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业务传输建立、移动性管理,分别计算管控处理时延和管控处理容量。五类业务分别具有3、4、3、4、4个待决策变量,其中每个决策变量均为二选一变量。
多种选项组合得到权衡空间大小为2^3*(2^4+2^3)*2^4*2^4=49152。
工程仿真执行–实施例
对架构权衡空间的二维图进行分析,找出帕累托前沿,并进行扩展,形成模糊帕累托前沿,分析其中架构的特点,找出精英架构种,对管控时延和管控容量进行权衡决策。本分析问题的工程仿真执行具体实施后,得到如图12的仿真结果。
对于UE侧发出业务请求和地面网络侧发出业务请求分别进行了仿真,从仿真所得到的权衡空间可以看出,架构散点形成簇,数据分析得出,
a)分布式的、与中心控制有较少连接的架构具有较好的性能。
b)将管控的处理分布到其它模块中会带来时延和容量性能优化。
c)由于权衡空间的特殊形状,非劣架构只占据架构全集的10%以下,这在地面接入的设计中更为明显。
需求追溯–实施例
根据设计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给出需求满足度矩阵如表1所示。所有需求都在相应的设计部件中体现。对于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效能评估,与设计中的地面管控中心相关,对于架构模块的物理设计的权衡分析结果也追溯回到分析背景中,体现其对于分析要求的满足度。
表1需求追溯–实施例
Figure BDA0002752743540000151
本发明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学框架下,对卫星网络管控系统进行了数字孪生体建模,依据卫星网络使用的特点,基于地面管控中心的功能设置为三类模块,明确区分了整个网管系统的中心控制和优化节点、按照标准通信协议层级对应的节点、和贯穿各层级的综合性功能。该模块划分方法面向卫星网络效能优化的区分,有利于提高管控中心的架构优化效率;
(2)本发明给出了网络管控系统同时管控卫星和地面业务时的能力,对于天地一体化的业务管控中心提升了管控效能。同时紧密结合各类卫星业务,通过仿真给出了各层级和模块的替代性关系。
(3)对于网络管控中心的架构,给出了在星型和网状架构及其中间类型之间的架构权衡设计建议。与当前已有的管控中心架构相比,一方面具备星地联合管控能力,另一方面,面向不同类型的业务,通过对处理时延和系统容量的仿真,给出了有效地利用管控中心的多维度连接关系对中心控制所承载任务进行分流的优化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评估和优化模块(5)和需求追溯模块(6);其中,
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从系统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对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入;
所述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基于所述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模块(1),将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应用需求转化为系统建造者能够直接用以设计系统的系统需求;
所述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以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模块(2)的输出作为输入,进行系统设计;
所述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在卫星网络管控系统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形成的层级架构基础上,基于逻辑模块的物理位置、组织职责或其它分布标准,对逻辑模块进行分区;并对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架构权衡优化问题的物理架构进行定义;
所述评估和优化模块(5)根据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中定义的节点物理架构,识别物理架构权衡优化过程中的待分析问题,对分析模型进行定义,并通过工程仿真得到分析结果;
所述需求追溯模块(6)是对系统设计的结果与需求进行比对,给出需求满足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模块(3)包括逻辑分解子模块(31)和逻辑交互子模块(32);其中,
逻辑分解(31)是对系统的逻辑层级进行分解,对卫星通信系统所涉及其的领域范围进行具体的逻辑建模;
逻辑交互(32)是以满足系统设计需求为目标,对元素之间的活动、接口、参数等关系进行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分解子模块(31)包括用户终端(3101)、用户链路信道(3102)、接入卫星(3103)、卫星网络(3104)、馈电链路信道(3105)和地面管控中心(3106);其中,
所述用户终端(3101)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业务应用(3107)、资源管理(3108)和链路传输(3109);
所述接入卫星(3103)按照任务功能和支撑功能划分为卫星载荷(3110)和卫星平台(3111);
所述卫星网络(3104)按照核心功能划分为信令连通(3112)和业务传输(3113);
所述地面管控中心(3106)参照地面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平滑演进架构的核心功能、并结合天基系统的特点,划分为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3114)、业务(3115)、业务管理(3116)、通信管理(3117)、综合运维(3118)、安全防护(3119)、数据库(3120)、可视化(3121)、体系性能模块(3122)、需求和效能(3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载荷(3110)参照国际标准化的开放系统架构OSI并结合卫星系统特点,采用OSI的下三层即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核心功能,划分为卫星路由(3124)、卫星接入(3125)和卫星链路(31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模块(4)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的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和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其中,
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是逻辑分解子模块(31)中实现卫星网络管控的逻辑功能部分;
所述节点物理架构定义子模块(42)是在对逻辑架构的物理实现过程中,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进行物理架构权衡优化,对物理架构进行的定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1)包括用户终端(4101)、接入卫星(4102)、卫星网络(4103)和地面管控中心(4104);其中,
所述地面管控中心(4104)是实现网络管控的功能部分,包含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105)、业务(4106)、业务管理(4107)、通信管理(4108)、综合运维(4109)和安全防护(4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逻辑架构分解子模块(42)包括用户终端(4201)、接入卫星(4202)、卫星网络(4203)和地面管控中心(4204);定义地面管控中心(4204)中的信息处理物理架构,基于地面管控中心的一般性功能,分别设置三类模块,第一类模块设置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4205)作为整个网管系统的中心控制和优化节点;第二类模块按照标准通信协议,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业务(4206)、业务管理(4207)、通信管理(4208);第三类模块为贯穿各层级的综合性功能,包含综合运维(4209)和安全防护(4210);
定义用户终端(4201)和接入卫星(420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用户链路(421),接入卫星(4202)和卫星网络(4203)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间链路(422),卫星网络(4203)和地面管控中心(4204)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星地馈电链路(4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和优化模块(5)包括面向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效能评估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53);其中,
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给出了卫星网络管控系统在进行通信业务管控时,为了设计和权衡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流的交互频度,基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给出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根据分析问题识别子模块(51)给出的问题内容,定义分析问题的目标、约束和设计自变量;分析问题的目标是:业务在地面管控中心(5104)中的处理时延和所能处理的系统容量;分析问题的约束是: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必须分别与业务管理(5107)、通信管理(5108)、综合运维(5109)和安全防护(5110)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业务管理(5107)与业务(5106)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分析问题的设计自变量是:管控架构是星型控制还是网状控制,即对于各业务的管控数据流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5105);
所述工程仿真执行子模块(53)根据分析模型定义子模块(52)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对架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形成的效能值散点图进行分析,找到帕累托前沿,权衡得到精英架构点,给出对应的设计自变量取值,得到架构设计优化的结论。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进行的效能评估方法,所述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步骤、系统需求黑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白盒分析步骤、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评估和优化步骤和需求追溯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根据逻辑架构分解和备选物理架构分析步骤中定义的节点物理架构,识别物理架构权衡优化过程中的待分析问题,对分析模型进行定义,并通过工程仿真得到分析结果;
所述需求追溯步骤是对系统设计的结果与需求进行比对,给出需求满足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效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和优化步骤包括面向多协议层级卫星装置性能模拟的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和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其中,
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了卫星网络管控系统在进行通信业务管控时,为了设计和权衡地面管控中心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息流的交互频度,基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给出地面管控中心中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根据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给出的问题内容,定义分析问题的目标、约束和设计自变量;分析问题的目标是:业务在地面管控中心中的处理时延和所能处理的系统容量;分析问题的约束是: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必须分别与业务管理、通信管理、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业务管理与业务之间具有至少一条连接;分析问题的设计自变量是:管控架构是星型控制还是网状控制,即对于各业务的管控数据流是否经过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
所述工程仿真执行子步骤根据分析模型定义子步骤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对架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形成的效能值散点图进行分析,找到帕累托前沿,权衡得到精英架构点,给出对应的设计自变量取值,得到架构设计优化的结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效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问题识别子步骤包括:首先,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作为管控系统的核心、控制指令主要的发出模块和架构优化反馈模块,直接与业务管理、通信管理、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以实线相连接,业务管理作为业务的直接管理模块,与业务以实线相连接;第二,综合运维和安全防护模块的功能兼具其分属功能及统一管控功能,因此可部分替代体系设计与控制中心实施管控功能,这两个模块与业务、业务管理和通信管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根据所管控的业务情况进行权衡,以虚线相连接。
CN202011191067.XA 2020-10-30 2020-10-30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Pending CN114448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067.XA CN11444848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067.XA CN11444848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8487A true CN114448487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6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1067.XA Pending CN114448487A (zh) 2020-10-30 2020-10-30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84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908A (zh) * 2022-05-24 2022-10-14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随机攻击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15190027A (zh) * 2022-05-24 2022-10-14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自然故障生存性评估方法
WO2023246568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架构、模型评价体系以及模型运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9908A (zh) * 2022-05-24 2022-10-14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随机攻击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15190027A (zh) * 2022-05-24 2022-10-14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自然故障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15190027B (zh) * 2022-05-24 2024-01-23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自然故障生存性评估方法
CN115189908B (zh) * 2022-05-24 2024-05-14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数字孪生体的随机攻击生存性评估方法
WO2023246568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架构、模型评价体系以及模型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8487A (zh) 卫星网络管控系统数字孪生体及其效能评估方法
Cheng et al. 6G service-oriented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 A survey
CN106301911B (zh) 基于sdn的空间信息网络半实物集中式仿真平台及其实现方法
CN107563947B (zh) 一种交通运输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12600717B (zh) 基于sdn的卫星网络管控协议半实物试验装置
CN108234169B (zh) 一种分布式仿真网络结构实时动态优化方法
CN109522002A (zh) 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无人机地面站开放式架构
CN113219857B (zh) 一种无人系统集群网络通信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2100155A (zh) 一种云边协同的数字孪生模型组装与融合方法
CN101867959A (zh) 卫星移动通信网络多机协同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4363345B (zh) 一种面向工业异构网络管理的边云服务协同方法
CN110928694B (zh) 一种计算机系统
CN110213175A (zh) 一种面向知识定义网络的智能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
CN114157334B (zh) 一种卫星通信接入系统和传输分析方法
CN110445855A (zh) 一种基于sdn的车联网分布式雾计算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CN102223308A (zh) 基于虚拟链路交换的网络区域流量压缩分发系统
CN112115589A (zh) 基于VR-Force和OPNET的联合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02104542A (zh) 转发和控制分离网络件架构下实现业务集群路由器的方法
CN114448489A (zh) 基于模型的卫星通信系统数字孪生体和系统架构
Rahbari et al. Fast and fair computation offloading management in a swarm of drones using a rating-based federated learning approach
Zheng et al. Minimizing the latency of embedding dependence-aware sfcs into mec network via graph theory
Bao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edge-cloud collaborative traffic prediction in integrated radio and optical networks
CN112486666A (zh) 一种模型驱动的参考架构方法及平台
Mi et al. Intent-driven wireless 6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undamentals, architecture, and use case
CN114448488A (zh) 多协议层级卫星装置数字孪生体及其性能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