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396A -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42396A CN114442396A CN202011231484.2A CN202011231484A CN114442396A CN 114442396 A CN114442396 A CN 114442396A CN 202011231484 A CN202011231484 A CN 202011231484A CN 114442396 A CN114442396 A CN 1144423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control
- electrochromic module
- temperatur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80 constant potential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79 redox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该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本申请通过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以起到保持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模组需要通过控制电致变色模组中材料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得以调节电致变色模组的透过率变化或是反射率变化。而在电致变色模组上电进行上色或褪色后,难以长时间保持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
本申请实施方式又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周期性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调整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
透明盖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
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透明盖板层叠设置;
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处理器;以及
电压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且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时,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
本申请通过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以起到保持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电致变色模组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电压变化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1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和图20分别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架示意图;
图22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本申请阐述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模组,也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上设置的电致变色模组。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0101:若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为了维持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需要使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例如,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初始控制电压,进行上电,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上色,那么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控制电压即可保证电致变色模组一直处于上色状态。例如,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初始控制电压,进行上电,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褪色,那么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初始控制电压或临近初始控制电压的电压,即可保证电致变色模组一直处于褪色状态。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其电压和其透过率呈非线性正相关性。另外,电致变色模组类似于一个电容,并非完全绝缘,因此就存在一定数值的自然漏电率。那么在自然漏电率存在的情况下,电致变色模组会在初始控制电压上电结束后,无法一直维持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在初始控制电压。在电致变色模组维持状态下,时间越长,其电压就越低,在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会向中性态(电压为临界电压,即电压为零)逐渐过渡。因此为了维持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需要时常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从而恢复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到初始控制电压或接近初始控制电压的状态,进而使得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得以保持。
第一状态可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步骤S0102:若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在后期补电时,可以实时或间断性或周期性的测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以便更好的了解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变化情况,进而确保电致变色模组是否维持在第一状态,进而确定恰当的补电时机。第一状态受电致变色模组的透过率影响,而电致变色模组的透过率与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呈非线性正相关性,所以第一状态的确定可以通过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来确定,例如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时,就可以判断电致变色模组当前处于第一状态,否则就不处于第一状态。可设定第一电压为触发阈值,第一电压可在0到初始控制电压之间,例如第一电压可以为0.2-0.6V。具体第一电压可以为0.3V,可以为0.4V。当然,第一电压的设定可以调整。例如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未必就处于第一状态。例如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也可以处于第一状态,只是透过率有所差别而已。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其电压和其透过率呈非线性正相关性,所以也可以根据透过率来确定第一电压。在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低于第一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的透过率得以改变,可能会导致电致变色模组无法维持在第一状态,因此需要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补电时的控制电压大于第一电压,使得电致变色模组保持在一定的透过率。例如控制电压可以为0.5-1.3V。具体控制电压可以为0.6V,可以为0.8V,也可以为1.2V。当然,控制电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以不损坏电致变色模组为前提)进行选择。
步骤S0103: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
第二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可通过施加控制电压调整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与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例如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通过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上色状态。例如第一状态为褪色状态,通过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褪色状态。
当然,也可以通过施加控制电压调整电压,使其维持在与第一状态不相同的第二状态。例如,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通过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褪色状态。例如第一状态为褪色状态,通过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上色状态。具体可以是通过反向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与第一状态不相同的第二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通过施加0.8V的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上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褪色状态,通过施加0.6V的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褪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通过反向施加0.6V的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褪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褪色状态,通过反向施加0.8V的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还维持在上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控制方法中,步骤S0102可包括:
步骤S0202:若电压小于等于第二电压,则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第二电压是对漏电情况做一划分,便于根据第二电压来确定漏电程度。例如可以根据极端的漏电情况确定,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为临界电压0V,所以第二电压可为0V,或在临界电压0V附近。例如第二电压可为0-0.3V,具体可为0.1V,也可以为0.2V。当然第二电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例如第二电压可调整为0.5V。第二电压应小于第一电压。第二电压的设定便于根据不同的漏电情况来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不同的补电控制策略。
步骤S0103可包括:
步骤S0203: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在电压低于第二电压时,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接近临界电压0V,属于极端的漏电情况。所以可采取反向充电的控制策略,便于节省能耗。例如,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就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褪色状态。例如,电致变色模组处于褪色状态,就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控制方法中,步骤S0102可包括:
步骤S0302:若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在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时,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的露电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采取针对这个电压范围的补电控制策略进行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
步骤S0103可包括:
步骤S0303: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
在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小于第一电压时,可采取正向补电控制策略,便于节省能耗。例如,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就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例如,电致变色模组处于褪色状态,就调整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褪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中,还包括:
步骤S0401: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电致变色模组温度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0501:收集电致变色模组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温度值。
本实施例中,可收集电致变色模组上一个位置的温度值,也可以收集一个与电致变色模组临近位置的温度值,当然也可以收集至少1个分布在电致变色模组上和/或与电致变色模组临近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当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时,可以测取温度值的位置可以为主板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为电致变色模组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为中框上的不同位置。可选地,可测取与电致变色模组相接触的位置,以便对电致变色模组或其邻近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不测取与电致变色模组接触位置的温度值。
在这里,可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值的测量,例如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与电致变色模组相接触的位置,以便对电致变色模组或其邻近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在与电致变色模组接触位置。可以理解地,当温度传感器及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时,温度传感器至少可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电致变色模组或者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值,当然也可以同时检测电池、摄像头模组、处理器等或者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值,在这里可将测量到的温度值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电致变色模组、电池、摄像头模组等或其邻近区域位置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或者热敏电阻等。
譬如在电致变色模组、电池、摄像头模组临近位置设置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即NTC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其信号与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也可被称为“处理器”)连接,由于NTC电阻的阻值与温度成反比,会因高温递减、低温递增,且温度系数非常大,可用于检测微小的温度变化,准确性较高。根据NTC电阻的特性,NTC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NTC电阻的电压;通过检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值来测定当前的电致变色模组及其邻近区域的温度值。
可以理解地,在这里的温度,可以是历史温度,也可以是当前温度(实时测取的温度),也可以是预测得来的温度。温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步骤S0502:计算温度值的平均值。
在该步骤中,对收集到的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进行平均值计算,以得到温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S0503:将平均值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电致变色模组多个位置温度的平均值,这要比现有技术中只利用电致变色模组一处的温度值来做判断的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获得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进而可以使对电致变色模组控制过程更加准确。
步骤S0102可包括:
步骤S0402:确定与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
电致变色模组通过施加电压实现变色(上色和褪色),而且电致变色模组在不同的温度、电压下就有不同的响应时长。
电致变色模组中变色材料层的电解质传质效率会因为温度过高、电压过高而升高,电荷传递的效率相应地有所提升,进而会使反应速度变快,因此电致变色模组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更短的控制时间和更低的控制电流就足以满足电荷和反应的需求,而设置过高的电压和过长的充电时间,反而会因为过充影响电致变色模组的使用寿命。另外,而电压过高将导致瞬时电流会一定程度击伤电致变色模组。再者,变色材料层内的电解质传质效率会因为温度降低,而传质和传导效率都降低,进而使得响应时长过长。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温度,确定相应的电压以及响应时长。以便于更高效、安全、准确的控制电致变色模组。避免盲目的人为手动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压为0.6V,控制时间为3s。
步骤S0103可包括:
步骤S0403: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确定好的控制时间、控制电压,向执行装置下发指令,实现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完成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进而使得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0401可在步骤S0101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0101 之后执行,当然也可以与步骤S0101同时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0401和步骤S0402也可在步骤S0202和/或步骤S0302 中执行。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0402可包括:
步骤S0602:在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
电致变色模组通过施加电压实现变色(上色和褪色),而且电致变色模组在不同的温度、电压下就有不同的响应时长。而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对在上色或褪色过程中的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材料层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在不对电致变色模组产生不可逆危害的温度下进行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或褪色。而预设温度范围可以定义为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不产生不可逆危害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可以为-15℃-85℃,当然预设温度范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可调整为-25℃-100℃。可以理解地,在此列举地预设温度范围具体数值仅仅是为了说明预设温度范围设定的有益效果,并不对预设温度范围做具体限定。
因此可将预设温度范围进行划分,而且对应于每个温度划分区间的电压以及响应时长也可以确定。例如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测定即可获得。
由于温度对变色材料层的电解质传质效率影响较大,使得同为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度划分区间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在保持电致变色模组控制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可施加较低的控制电压,而温度较低的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得施加较高的控制电压;在保持电致变色模组控制电压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可施加较少的控制时间,而温度较低的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得施加较多的控制电压。可以理解地,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同一温度下,设定不同的控制电压与不同的控制时间。
可以理解地,温度划分区间、控制电压、控制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基于电解质自身的性质,电解质对控制电压上限设定有一定的要求,超出数值可能会使电解质产生不可逆反应,而电解质常温经验值上限是1.6V,因此控制电压均低于1.6V。
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控制时间会相应的降低。因此,在控制电压一致时,在整个预设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控制时间会相应的降低。同样地,在控制时间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控制电压也会相应的降低。而相应地,在温度一致时,调整控制电压,控制时间会随着控制电压的调整而变化,例如随着控制电压的升高,控制时间会相应的降低。例如随着控制时间的升高,控制电压会相应的降低。
如此,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相同的控制时间下,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不同的控制电压,完成上色或褪色。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相同的控制电压下,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不同的控制时间,完成上色或褪色。
可以在相同的温度下,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不同的控制电压,实现在不同的控制时间内完成上色或褪色。
步骤S0603:确定与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事先进行实验测定获得的关于温度、控制时间、控制温度的对照表中进行数据索引,可以确定控制时间和控制时间。
在一实施中,请参阅图7,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0402可包括:
步骤S0702:确定与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以及与温度、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第一控制电压及第二控制电压。
第一控制电压用于驱动电致变色模组上色,第二控制电压用于驱动电致变色模组褪色。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压可等于第二控制电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压可不等于第二控制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电致变色模组褪色较上色较慢,所以在同一温度、同一控制时间下,第一控制电压可不等于第二控制电压。在此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可确定多个控制时间及多个与多个控制时间一一对应的控制电压,可实现对电致变色模组的多种控制。以实现电致变色模组褪色或上色所用时间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0702可用于步骤S0602中。
在步骤S0702中,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时间与褪色时间可以一致。
在步骤S042之后,步骤S0403可包括:
步骤S0703: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控制电压,以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
在步骤S042之后,步骤S0403可包括:
步骤S0703: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二控制电压,以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控制方法中步骤S0403可包括:
步骤S0803:在第一时间段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三电压,
第三电压在第一时间段内从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变化至控制电压。电致变色模组在施加控制电压下进行变色或褪色。而单一定值控制电压在实现电致变色模组变色或褪色时比较直接、剧烈;导致变化过程中没有过渡,进而影响电致变色模组的使用寿命。
再者,单一定值控制电压为了满足响应时间快的需求一般数值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着色/褪色不均匀的现象(靠近电致变色模组的金属走线以及绑定的位置的着色褪色较快,远离的位置较慢),这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外观表现力极差。
因此,在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控制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电压过渡时间,即,选择比控制电压低的第三电压施加给电致变色模组,并在第一时间段内逐渐递增并递减至控制电压。以此来解决电致变色模组较为明显的着色或褪色不均匀的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压的递增方式可以为阶梯式或直线式递增。请参阅图9,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电压变化图。图中纵轴是电压数值(abs.表示绝对值,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需补电维持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横轴是时间,第一时间段(A)、第二时间段(B、C)是为叙述方便人为划分的三个加电阶段。在变化初始阶段(第一时间段(A))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第三电压需要满足变色过程视觉上的均匀(这点要求时间间隔较密,电压数值较小,但是第三电压需从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开始递增,假设第一电压为0.3V);
二是考虑初始阶段阶梯设定值(即递增方式的确定)均要满足电致变色模组变色的电压需求;
三是考虑响应时间总时长(控制时间)不能太大(第一时间段(A)的时间不能太长)。
三个考虑共同决定了初始的电压数值(第三电压)较小,但电压变化上升的速率要较快。电压变化对应的时间间隔段数多,但第一时间段(A)总时长较短。在图9中,可知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的第一电压为0.3V,采用阶梯式递增的方式,每一阶递增0.05V,6个阶梯,当然也可以采用直线式递增方式。
步骤S0804:在第二时间段内保持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总时长为控制时间,在第三电压递增至控制电压后,就可以进行常规控制,直至电致变色模组完成上色或褪色。可在图9中的第二时间段(B、C)进行常规控制即可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中步骤S0804可包括:
步骤S1004:在第三时间段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四电压。
第四电压在第三时间段内由控制电压递增至预设突变电压,再递减至控制电压,以缩短控制时间。由于电致变色模组在前期步骤S0803内利用第三电压并采用递增的方式递增至控制电压,使得后续再持续施加控制电压在视觉上变化不均匀程度已经有较为显著的下降,因此在此后续阶段用较大的电压进行充电,实现颜色的变化。
而前期步骤S0803采用递增方式使得控制时间延长,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期所带来的响应时间延长的负面影响。本申请在第三时间段内设置短时的预设突变高压,加快变色材料层的电解质传质效率,进而使得整个响应时间恢复至原始的控制时间,第三时间段为第二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间段。
请参阅图9,在第二时间段(B)前段,基本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着色和褪色,后续再施加控制电压在视觉上变化不均匀程度已经有较为显著的下降,因此在此阶段用较大的电压进行充电,实现颜色的变化。即在第二时间段(B)的末尾(即第三时间段(D))设置短时的预设突变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第一时间段(A)整体控制所带来的响应时间延长的负面影响。在图9中,可采用和第一时间段(A)一样的递增方式,例如控制电压为0.6V,采用阶梯式递增的方式,每一阶递增0.05V,2个阶梯,预设突变电压为0.7V。当然也可以采用直线式递增方式。具体预设突变电压可以根据控制时间总长来确定。
步骤S1005:在第二时间段的其他时间段内保持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最后,继续使用恒定的控制电压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恒压充电,确保电压数值稳定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的均匀变色或褪色,使得利用电致变色模组的盖板组件、电子设备提升了外观表现力。
请参阅图9,最后,在第二时间段(C)再次使用恒定的0.6V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恒压充电,确保电压数值稳定在合理的使用范围,以完成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
可以理解地,当电致变色模组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相同时,第一状态时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变化为第二状态时的控制电压,也可以理解为采用直线递增或阶梯式递增的方式变化为控制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在步骤S01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104:再次进行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的操作,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通过再次进行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的获取,可以确定是否补电成功,若电压依旧小于第一电压,则按照步骤S0102进行后续步骤,进行再次补电。而每一次的获取次数计数,是确保电致变色模组的使用情况是否正常。
步骤S1105:若电压大于第一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若电压大于第一电压,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补电成功,就将获取次数清零。
步骤S1106:若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在电致变色模组多次连续地进行步骤S0101、S0102和S0103,就意味着多次补电不成功,那么每一次的补电使得的获取次数累计,在此设置预设次数,是为了对电致变色模组是否损坏进行评判,以便于早日发现故障,及时的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更换或修复,在此,预设次数可以为三次、四次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申请还阐述了另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模组,也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上设置的电致变色模组。请参阅图12,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1201:若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周期性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获取电致变色模组在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两个状态的漏电速度(漏电到触发阈值(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压)所需的时间),根据时间定期进行补电即可。
另外,步骤S1201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0401和步骤S0402。
步骤S1202:调整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至控制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
可参阅步骤S0303,不再赘述。另外,步骤S1202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0403。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202之后,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01: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可参阅步骤S1104,不再赘述。
步骤S1302:若电压大于第一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可参阅步骤S1105,不再赘述。
步骤S1303:若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可参阅步骤S1106,不再赘述。
接下来阐述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用于上述所述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14,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包括:
电源控制模块101,用于输出控制电压,用于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电源控制模块101可包括输出端1011和电压获取端1012;和
控制模块102,与电源控制模块101电连接,控制模块102包括:
电源端1021,用于与电源控制模块101的输出端1011电连接,用于接收控制电压,用于与电源控制模块101的电压获取端1012电连接,电压获取端 1012用于获取电源端1021处的电压;
输出端1022,与电致变色模组电连接,用于输出控制电压;
变色输入端1023,用于接收控制输出端输出控制电压的信号,以使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和
休眠模式控制端1024,用于接收在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外时生成的控制控制模块休眠的信号。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变色输入端1023,可以输入变色或褪色的信号,即可以通过变色输入端1023改变输出端1022的电压极性,以实现控制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或褪色。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模块101可输出控制电压0-1.6V。
在一实施例中,休眠模式控制端1024用于接收在电子设备关机时生成的控制控制模块休眠的信号,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上。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休眠模式控制端1024,可以根据电致变色模组或安装有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子设备的关机以及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外,输入控制信号,使得控制模块102带动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休眠,起到了保护电致变色模组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电源控制模块101为电源管理芯片,例如高通 PM8150A。电源控制模块101也可以为电源供应器,例如DC-DC电源模块。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模块101输出控制电压0.6-1.25V。控制模块102可以为 DRV8837驱动芯片。
请参阅图15,可以通过控制控制模块102(DRV8837驱动芯片)的输出端 1022(OUT1、OUT2)、变色输入端1023(IN1、IN2)、休眠模式控制端1024 (nsleep)来实现电致变色模组100的控制。具体对控制模块102的控制过程以及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工作状态可参阅下表:
请参阅图15,电源控制模块101的电压获取端1012为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端。用于监控电致变色模组100的电压。
接下来阐述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利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模组,而电致变色模组可为壳体的一部分。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具有显示和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6,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该电子设备300可包括中框(图未示)、显示模组(图未示)、控制电路301以及盖板组件200(电致变色模组100与盖板层叠设置)。具体地,中框与盖板组件200组装成壳体,盖板设置在电致变色模组100远离中框的一侧。壳体内部设置容纳空间,即中框与盖板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壳体用于承载显示模组和控制电路301。控制电路301与盖板组件200的电致变色模组100耦合连接,控制电路301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变色。当然,壳体的容纳空间还可以用于容纳电池、主板 306(见图17)、处理器(处理器可设置在主板306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传感器也可设置在主板306和容纳空间内的其他位置上,例如温度传感器)等电子零件。在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和盖板组件200分别位于中框相背的两侧,并与中框固定连接,电致变色模组100相较于盖板更靠近显示模组。
可以理解地,在电子设备300中,主板306作为主要硬件,所以,主板306 上可设置上述控制电路301,主板306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致变色模组100电连接(也可以说是耦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中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组成框图,与上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300还包括信号输入装置302,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与控制电路301耦合连接。具体而言,控制电路301用于接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302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工作状态。其中,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改变其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状态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变色 (上色或褪色状态)的目的。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包括触控显示屏303(也可被称为显示模组)、操作键304、触发传感器305等。
可选地,请参阅图18,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触控显示屏303(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信号输入装置302输入的控制指令可以为触控显示屏303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包括滑动、点击以及长按中的至少一种,请参阅图19和图20,分别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9中可以表示为操作者(图中标注307可以表示为操作者的手)通过触控显示屏303 滑动来输入控制指令;而图20中的状态则可以表示操作者通过点击或者长按触控显示屏303上的图表或者特定位置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操作键304,控制指令还可以为操作键304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键304可以是单独的按键,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300的其他功能按键,譬如电源键、音量键等的复用,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定义为控制电路301接收的不同控制指令,进而控制电路301可以实现对电致变色模组100进行不同的信号控制。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7,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触发传感器305,其中,触发传感器305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触发传感器305采集电子设备300的周边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301控制壳体改变外观颜色。
下面进行一种电子设备的阐述,可应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请参阅图2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架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0可包括处理器 401和存储器402。其中,存储器40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401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401控制该电子设备900的操作,处理器401还可以称为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0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处理器401执行的程序数据以及处理器401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其中,该存储器402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部分,用于存储上述程序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存储器402可仅作为处理器401的内存而缓存该处理器401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该程序数据实际存储于处理器401之外的设备中,处理器401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调用外部存储的程序数据,以执行相应处理。
接下来阐述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阅图22,其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501,此计算机程序50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指令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指令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指令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还可以为如图21所示的存储器 402。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包括:
若所述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
所述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同的所述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包括:
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
所述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所述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包括:
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
所述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包括:
在所述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所述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
确定与所述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所述控制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均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等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小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均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等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电压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小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电压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包括:
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以及与所述温度、所述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第一控制电压及第二控制电压,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用于驱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褪色;
所述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控制电压或所述第二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包括:
收集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温度值;
计算所述温度值的平均值;
将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所述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所述电压递增或递减至所述控制电压;
在第二时间段内保持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总时长为所述控制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压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所述电压递增或递减至所述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第三电压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从所述电压阶梯式或直线式递增或递减至所述控制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时间段内保持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包括:
在第三时间段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四电压,所述第四电压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由所述控制电压递增至预设突变电压,再递减至所述控制电压,以缩短所述控制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段为所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间段;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的其他时间段内保持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再次进行所述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的操作,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若所述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若所述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14.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周期性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调整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所述调整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
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包括:
在所述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所述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
确定与所述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和所述控制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均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等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小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时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均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的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等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电压,与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电压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小于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所述控制电压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整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同的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若所述电压大于第一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若所述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透明盖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
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透明盖板层叠设置;
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处理器;以及
电压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且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时,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且所述电压大于第二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电压时,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同的所述第二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且所述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电压时,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与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电压和控制时间,所述电致变色模组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时,再次进行所述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的操作,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时,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时,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1484.2A CN114442396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1484.2A CN114442396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2396A true CN114442396A (zh) | 2022-05-06 |
CN114442396B CN114442396B (zh) | 2024-04-19 |
Family
ID=8136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31484.2A Active CN114442396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4239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16938A (zh) * | 2022-08-26 | 2023-01-17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8205A (zh) * | 2006-03-03 | 2009-05-20 | 金泰克斯公司 | 包含imi涂层的电光元件 |
CN101577747A (zh) * | 2009-05-08 | 2009-1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外壳颜色的改变方法 |
US20160202590A1 (en) * | 2015-01-12 | 2016-07-14 |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 Driver for electrochromic glass unit |
CN109375446A (zh) * | 2018-12-19 | 2019-02-22 | 合肥威迪变色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控制方法 |
CN110032019A (zh) * | 2019-05-31 | 2019-07-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376818A (zh) * | 2019-07-23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1-06 CN CN202011231484.2A patent/CN1144423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38205A (zh) * | 2006-03-03 | 2009-05-20 | 金泰克斯公司 | 包含imi涂层的电光元件 |
CN101577747A (zh) * | 2009-05-08 | 2009-1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外壳颜色的改变方法 |
US20160202590A1 (en) * | 2015-01-12 | 2016-07-14 | Kinestral Technologies, Inc. | Driver for electrochromic glass unit |
CN109375446A (zh) * | 2018-12-19 | 2019-02-22 | 合肥威迪变色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控制方法 |
CN110032019A (zh) * | 2019-05-31 | 2019-07-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376818A (zh) * | 2019-07-23 | 2019-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16938A (zh) * | 2022-08-26 | 2023-01-17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5616938B (zh) * | 2022-08-26 | 2024-01-05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2396B (zh) | 2024-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51808A1 (zh) |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1626424B (zh) | 一种自动调节背光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4174844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充电测试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 |
CN109029768B (zh) | 电子设备的温度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0474387B (zh) | 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2004146082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3131544A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EP3078095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pid charging of rechargeable cells | |
CN114442396B (zh) |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8854009B2 (en) | Mobile terminal, method of protecting battery, and battery protection program | |
US20210167622A1 (en) |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2859380B (zh) | 决定电功率电池的电量状态值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624937B (zh)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394223B2 (en) |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 |
US783564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amera flash on a mobile device | |
CN109634023B (zh) | 电致变色组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929380A (zh) | 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及其终端 | |
CN114839819A (zh)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803510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2260352A (zh) |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666467A (zh) | 电池漏电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3660594U (zh) | 移动电源 | |
CN112882305B (zh)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690506A (zh)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3879666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