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307A -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307A
CN114442307A CN202210259806.7A CN202210259806A CN114442307A CN 114442307 A CN114442307 A CN 114442307A CN 202210259806 A CN202210259806 A CN 202210259806A CN 114442307 A CN114442307 A CN 114442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night vision
lens
vision device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9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ra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ra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598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2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2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image conversion or intens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夜视仪和瞄准设备,其中,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镜筒前端且与内腔连通的安装口;成像模组安装于内腔,成像模组包括沿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红外安装座沿镜筒的径向凸出于镜筒的外周面;内接环固定嵌置于安装口的内侧,透镜组件位于内接环与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红外安装座。本发明夜视仪可有效提升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时的夜视效果。

Description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夜视辅助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夜视仪及瞄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瞄准镜有白光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白光瞄准镜无夜视功能,基本只能在白天使用。夜视瞄准镜虽具备夜视功能,在晚上也能使用,然而其价格昂贵,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难以承受。由于目前有大量普通用户具有白光瞄准镜,则仅通过在白光瞄准镜上搭载夜视仪即可满足用户的夜视需求。目前夜视仪的镜筒内设有透镜组件和图像传感器组件,且在镜筒上设置红外光源,通过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物,然后反射光经由透镜组件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处理,从而实现夜视。然而目前的夜视仪难以保证红外光源与夜视仪镜筒内透镜组件之间的尺寸精度,进而使得整体夜视效果不佳。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夜视仪,旨在解决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的辅助夜视仪的夜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
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
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
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
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内接环一体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自所述内接环邻近所述红外安装座的边缘向后延伸至凸出所述内接环设置,所述连接板在所述镜筒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所述内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内接环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中间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所述中间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红外安装座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一倾斜段及所述第二倾斜段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各自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凸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向后凸出所述内接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接环的沿所述镜筒轴向上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接环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限位平面在绕所述镜筒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及扩容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扩容部自所述缺口的边缘向外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扩容部之间,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扩容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扩容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缺口的周缘围合形成插接槽,所述连接板适配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镜筒还包括自所述扩容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盖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径向延伸段及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径向延伸部自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前端沿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夜视仪还包括外卡箍,所述外卡箍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向延伸部,且与所述内接环在所述镜筒的轴向上并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卡箍包括卡箍本体和调节组件,所述卡箍本体包括箍圈及自所述箍圈邻近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固定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箍圈相接以调节所述卡箍本体的内径大小;所述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内接环径向上的外侧,所述固定部嵌置于所述内接环和所述轴向延伸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凸设安装环,所述透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壁面,所述内接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夜视仪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转接结构的外露于所述内腔的部分,且所述显示屏整体沿所述镜筒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安装座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向延伸的安装筒,所述红外光源模组包括调节筒、安装于所述调节筒内的镜片、红外灯源及光源安装座,所述红外灯源固定于所述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筒的底壁面,所述镜片位于所述光源安装座的前侧,所述调节筒可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筒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瞄准设备,包括白光瞄准镜和夜视仪,其中,
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
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
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
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
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
所述白光瞄准镜具有目镜端,所述夜视仪的内接环套接于所述目镜端的外围。
本发明夜视仪通过使得成像模组安装于镜筒内腔,使得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和内接环,使得内接环嵌置于安装口内侧,红外安装座沿镜筒的径向凸出镜筒的外周面,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红外安装座,以使得红外光源模组的光轴与透镜组件的光轴并排设置。如此,红外光源模组设置于镜筒外侧,则仅使用单镜筒便可在满足夜视功能的同时能够搭载白光瞄准镜上使用,可简化夜视仪的整体结构。且使得内接环嵌置于镜筒的安装口内侧,可保证内接环与镜筒内壁面的安装精度,相比于使得红外光源模组夹设于镜筒外围,可保证内接环与镜筒内透镜组件的同轴度。而使得红外安装座与内接环一体设置,则当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安装座时,可同时保证红外光源模组与镜筒内透镜组件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红外光源模组能够更为精确地对镜筒入光端对准的瞄准物进行打光,可有效提升夜视仪的夜视效果。
此外,在夜视仪搭载于白光瞄准镜使用时,使得内接环直接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外围,相比于镜筒直接套设于白光瞄准镜外围,使得红外光源模组仅通过转接结构与白光瞄准镜安装,则可缩短红外光源模组与白光瞄准镜之间的尺寸链,进而可保证红外光源模组与白光瞄准镜的透镜之间的尺寸精度,使得红外光源模组能够对白光瞄准镜对准的物体精确打光,进而可有效提高搭载有夜视仪的白光瞄准镜的夜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夜视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夜视仪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夜视仪的右视图;
图4为图3中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夜视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夜视仪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夜视仪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沿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镜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卡箍本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夜视仪 130 成像模组 151 径向延伸段
100 镜筒 131 透镜组件 160 红外光源模组
111 内腔 132 图像传感器组件 161 调节筒
112 安装口 140 转接结构 162 镜片
113 第一限位斜面 141 红外安装座 163 红外灯源
114 第二限位斜面 142 安装筒 164 光源安装座
115 限位凸台 143 内接环 170 外卡箍
116 配合面 144 限位平面 171 卡箍本体
117 主体部 145 连接板 172 箍圈
118 缺口 146 第一倾斜段 173 固定部
119 扩容部 147 中间段 174 调节组件
120 插接槽 148 第二倾斜段 180 显示模组
121 盖板 149 连接臂 181 电路板
122 安装环 150 轴向延伸段 182 显示屏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夜视仪,该夜视仪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搭载在其他光学设备、例如白光瞄准镜上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该夜视仪10包括镜筒100、成像模组130、转接结构140及红外光源模组160。镜筒100包括内腔111以及形成于镜筒100前端且与内腔111连通的安装口112;成像模组130安装于内腔111,成像模组130包括沿镜筒100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131及图像传感器组件132;转接结构140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141及内接环143,红外安装座141沿镜筒100的径向凸出于镜筒100的外周面;内接环143固定嵌置于安装口112的内侧,透镜组件131位于内接环143与图像传感器组件132之间;红外光源模组160安装于红外安装座141。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光轴与透镜组件131的光轴并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镜筒100沿前后方向延伸,本文的前和后均以用户使用夜视仪10时的方位作为参考,则镜筒100远离用户的一端为前,靠近用户的一端为后。镜筒100用于容纳和安装成像模组130等光学构件。镜筒1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多边形等,镜筒100的长度和内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镜筒100的前端设置安装口112,也即镜筒100的前端敞口以形成该安装口112,安装口112整体朝前设置,以保证足够的光线进入镜筒100内。为了便于说明,将镜筒100开设有安装口112的一端定义为入光端。可以理解的是,当镜筒100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时,该镜筒100的入光端通过安装口112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则进入安装口112的光路即为白光瞄准镜目镜的光路。该夜视仪10也可以直接作为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系统使用。当然,当夜视仪10单独使用时,进入入光端的光路即为目标物所在位置的自然光路。需要说明的是,当夜视仪10的使用场景不同时,镜筒100内对应的透镜组件131也不同,在此对透镜组件13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成像模组130安装于内腔111,则具体可安装于内腔111远离安装口112的一端。通过使得成像模组130设置在镜筒100内远离安装口112的一端,则成像模组130和红外光源模组160分设于镜筒100的两端,可使得整个镜筒100轴向上的重力分布更为均匀。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成像模组130安装于内腔111的中部或邻近安装口112的一端。通常地,透镜组件131可沿镜筒100的轴线移动地安装于镜筒100内,且镜筒100的外壁对应透镜组件131设有调节窗口,用户可通过该调节窗口转动调节手轮,以带动透镜组件131沿镜筒100的轴线移动,从而调节透镜组件131与图像传感器组件13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实现调焦。则通过使得成像模组130设置在镜筒100内远离入光端的一端,使得调节窗口更加靠近用户设置,从而更为方便用户操作。
具体而言,透镜组件131的光轴与镜筒100的轴线相一致,图像传感器组件132位于透镜组件131的后侧。如此,使得进入透镜组件131的光路可直接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132,无需经过转向,从而对镜筒100内的安装空间尺寸要求更小,可充分利用镜筒100轴向上的空间,使得整个镜筒100内的安装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
内接环143嵌置于安装口112内端,即,内接环143的外壁面与入光端内壁面相适配,则可保证内接环143与镜筒100的同轴度。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安装座141沿镜筒100的径向凸出镜筒100的外周面,则红外安装座141与内接环143可以在镜筒100的轴线上错位设置,或者使得红外安装座141在镜筒100径向上正对镜筒100设置。即,红外安装座141具体可位于镜筒100的上、下、左、右、前上方、前下方等位置。红外安装座141的结构可以有很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能够供红外光源模组160安装,且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光轴与透镜组件131的光轴并排设置即可。红外光源模组160可以固定安装于红外安装座141的前侧,也可以可转动地安装于红外安装座141的前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光轴与透镜组件131的光轴并排设置,并非指的是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光轴与透镜组件131的光轴完全平行,而是大致平行,且两者在目标物处相交。在使用时,使得入光端对准目标物,红外光源模组160对目标物进行补光,红外光照射目标物之后反射至入光端,随后经透镜组件131折射后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图像传感器组件132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在夜视仪10上安装显示屏182,以使得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处理后的图像由夜视仪10上的显示屏182显示。当然,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使得图像传感器组件132与终端设备电信连通,例如使得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和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以将图像传感器组件132的图像传输至终端设备显示。
本发明夜视仪10通过使得成像模组130安装于镜筒100内腔111,使得转接结构140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141和内接环143,使得内接环143嵌置于安装口112内侧,红外安装座141沿镜筒100的径向凸出镜筒100的外周面,红外光源模组160安装于红外安装座141,以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光轴与透镜组件131的光轴并排设置。如此,红外光源模组160设置于镜筒100外侧,则仅使用单镜筒100便可在满足夜视功能的同时能够搭载白光瞄准镜上使用,可简化夜视仪10的整体结构。且使得内接环143嵌置于镜筒100的安装口112内侧,可保证内接环143与镜筒100内壁面的安装精度,相比于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夹设于镜筒100外围,可保证内接环143与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同轴度。而使得红外安装座141与内接环143一体设置,则当红外光源模组160安装于安装座时,可同时保证红外光源模组160与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能够更为精确地对镜筒100入光端对准的瞄准物进行打光,可有效提升夜视仪10的夜视效果。
此外,在夜视仪10搭载于白光瞄准镜使用时,使得内接环143直接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外围,相比于镜筒100直接套设于白光瞄准镜外围,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仅通过转接结构140与白光瞄准镜安装,则可缩短红外光源模组160与白光瞄准镜之间的尺寸链,进而可保证红外光源模组160与白光瞄准镜的透镜之间的尺寸精度,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能够对白光瞄准镜对准的物体精确打光,进而可有效提高搭载有夜视仪10的白光瞄准镜的夜视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5至图9,转接结构140还包括与内接环143一体设置的连接板145,连接板145自内接环143的邻近红外安装座141的边缘向后延伸至凸出内接环143设置,连接板145在镜筒100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内腔11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以红外安装座141所在位置为上,内接环143所在位置为下进行示例性说明,此处的上和下仅代表相对位置,在实际使用中,上下方位可根据夜视仪10的摆放位置相适应变化。连接板145可以为平直板、弯曲板或弯折板等,连接板145的延伸长度和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使得连接板145在镜筒100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内腔111,即连接板145在上下方向限位插接于入光端,则具体可在入光端的内壁面设置嵌槽,以供连接板145插接。通过使得连接板145与内接环143一体设置,且连接板145在上下方向限位插接于入光端,则连接板145可增大转接结构140与镜筒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转接结构140与镜筒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和稳固可靠。此外,通过额外设置连接板145,则连接板145可对内接环143在镜筒100内的安装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内接环143与镜筒100的安装更为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12所示,连接板145包括沿内接环143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146、中间段147和第二倾斜段148,第一倾斜段146的外壁面与第二倾斜段148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中间段147沿镜筒100的径向向远离红外安装座141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镜筒100的内壁面具有与第一倾斜段146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113及与第二倾斜段14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114。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147、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具体可以为平直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段147和倾斜段也可以设置为弯曲板。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分别连接于中间段147在内接环143的周向上的两侧边。第一倾斜段146的外壁面与第二倾斜段148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中间段147沿镜筒100的径向向远离红外安装座141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即,倾斜段自中间段147的侧边向下且向外倾斜设置,则两个倾斜段相对中间段147大致呈八字形外扩。而通过使得镜筒100的内壁面具有与第一倾斜段146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113及与第二倾斜段14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114,则通过两个倾斜段分别与限位斜面配合,在内接环143和插接段安装于入光端时,可限制整个转接结构140在镜筒100内的上下晃动,同时还可限制内接环143相对镜筒100的周向转动,进而可保证转接环与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同轴度,进一步提高红外光源模组160对镜筒100入光端对准的瞄准物的打光精确度,以提升夜视仪10的夜视效果。
进一步地,镜筒100的内壁面对应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设有限位凸台115,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各自远离中间段147的一端抵接限位凸台115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使得镜筒100的内壁面部分凸出以形成该限位凸台115,也可以使得镜筒100的内壁面部分凹陷以与其他部位形成该限位凸台115,即在入光端开设嵌槽,使得嵌槽的下壁面形成该限位凸台115。通过使得镜筒100的内壁面对应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的底壁面设置限位凸台115,使得第一倾斜段146和第二倾斜段148的底壁面抵接限位凸台115设置,则限位凸台115与入光端的内壁面围合形成供连接板145插接的嵌槽,从而使得连接板145与镜筒100之间的插接更为顺畅快捷。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凸台115,使得红外安装座141处的重力基本通过连接板145传递至镜筒100的限位凸台115上,可避免红外安装座141处的重力过多的传递至内接环143上,影响内接环143与镜筒100之间的装配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连接板145向后凸出内接环143的长度不小于内接环143的沿镜筒100轴向上的宽度。具体地,连接板145向后凸出内接环143的长度大于内接环143沿镜筒100轴向上的宽度。通过使得连接板145向后凸出内接环143的长度不小于内接环143沿镜筒100轴向上的宽度,使得连接板145与镜筒100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则可进一步防止红外安装座141处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内接环143在前后方向倾斜,使得整个转接结构140与镜筒100之间的安装更为平稳稳固,进一步提升内接环143与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同轴度,保证红外光源模组160与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能够更为精确地对镜筒100入光端对准的瞄准物进行打光,可有效提升夜视仪10的夜视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至图12,内接环143的远离连接板145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144,镜筒100的内壁面具有与限位平面144在绕镜筒100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116。
在本实施例中,当内接环143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限位平面144时,具体可使得多个限位平面144沿内接环143的周向排布,则内接环143的外轮廓可近似多边形。通过使得内接环143位于连接板145下方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144,使得入光端的内壁面设有与限位平面144在绕镜筒100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116,有效防止内接环143在镜筒100内的周向转动,则可进一步保证内接环143与镜筒100的配合精度。在内接环143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使用时,可保证白光瞄准镜与镜筒100内透镜的同轴度,以及白光瞄准镜与红外光源模组160之间的装配精度,从而使得红外光源模组160能够更为精确地对白光瞄准镜对准的瞄准物进行打光,可有效提升搭载有夜视仪10的白光瞄准镜的夜视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9至图12所示,镜筒100包括主体部117及扩容部119,主体部117的前端面形成有缺口118,扩容部119自缺口118的边缘向外凸出主体部117的外周面延伸形成,安装口112形成于主体部117与扩容部119之间,连接板145收容于扩容部119。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7整体呈筒状设置,主体部117和扩容部119的前端形成入光端,成像模组130安装于主体部117内。扩容部119的内壁面向外凸出主体部117的内壁面设置,则扩容部119所在空间的内径大于主体部117所在空间的内径。通过设置扩容部119用于容纳连接板145,增大了镜筒100对应连接板145处的安装空间,相较于不设置扩容部119的结构而言,可使得连接板145的厚度设置的更厚,则可有效保证连接板145的结构强度,使得转接结构140与镜筒100之间的安装更为稳固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扩容部119的内壁面与缺口118的周缘围合形成插接槽120,连接板145适配插接于插接槽120。如此,缺口118朝向扩容部119的上周缘可形成限位凸台115,以用于限制连接板145的底壁面。连接板145整体适配插接于该插接槽120内,使得连接板145与镜筒100之间的装配更为顺畅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9至图12所示,转接结构140还包括连接红外安装座141及内接环143的连接臂149,连接臂149包括沿镜筒100的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150,轴向延伸部150自内接环143向前延伸形成;镜筒100还包括自扩容部119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盖板121,盖板121覆盖于轴向延伸部150的背离镜筒100的轴线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49与红外安装座141和内接环143一体设置。轴向延伸部150具体可由内接环143的外壁面向前延伸设置。而镜筒100具有自扩容部119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盖板121,使得盖板121覆盖于轴向延伸部150的外围,则整个红外光源模组160大致位于镜筒100的前方,无需在镜筒100的周壁开设过孔供红外安装座141穿出,进而保证镜筒100内的密封性。通过使得镜筒100的盖板121覆盖轴向延伸部150的外围,一方面可避免轴向延伸部150外露,影响夜视仪10的整体一致性,另一方面镜筒100的延伸段可有效防止灰尘杂质等进入镜筒100内影响成像模组13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图7至图13,转接结构140还包括连接红外安装座141及内接环143的连接臂149,连接臂149包括径向延伸段151及轴向延伸部150,轴向延伸部150自内接环143向前延伸形成;径向延伸部自轴向延伸部150的前端沿背离镜筒10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夜视仪10还包括外卡箍170,外卡箍170固定连接于轴向延伸部150,且与内接环143在镜筒100的轴向上并排设置。外卡箍170及内接环143用于套接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延伸段151和轴向延伸段具体可以为板状结构。连接臂149与红外安装座141及内接环143一体成型设置。连接臂149包括径向延伸段151和轴向延伸部150,则轴向延伸部150自内接环143的外壁面向前延伸,径向延伸段151沿镜筒100的径向向外延伸,红外安装座141连接于径向延伸段151远离轴向延伸部150的一端。外卡箍170可通过螺钉、嵌置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轴向延伸部150。外卡箍170的形状和结构形式可以有很多,只需能够实现调节其内径大小,以适配固定不同外径的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使得外卡箍170固定连接于轴向延伸部150,且与内接环143在镜筒100的轴向上并排设置,则当夜视仪10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时,内接环143和外卡箍170并排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如此,内接环143可用于保证白光瞄准镜与红外光源模组160及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尺寸精度,外卡箍170用于保证镜筒100与白光瞄准镜的安装稳固性。
通过使得外卡箍170固定连接于转接结构140的轴向延伸部150,一方面可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且使得外卡箍170与转接结构140可整体快速安装至镜筒100上,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外卡箍170与内接环143的同轴度,进一步保证白光瞄准镜与红外光源模组160和镜筒100内透镜组件131的尺寸精度。此外,由于连接臂149的径向延伸段151与红外光源模组160连接,则当外卡箍170固定连接于轴向延伸部150时,使得外卡箍170和红外光源模组160在镜筒100的径向上对应设置,如此,外卡箍170和内接环143形成两个连接支点,则当整个夜视仪10安装至白光瞄准镜上时,使得整个夜视仪10的镜筒100的重力在轴线上更为平衡,可有效避免夜视仪10的重力不均匀而导致镜筒100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至图13所示,外卡箍170包括卡箍本体171和调节组件174,卡箍本体171包括箍圈172及自箍圈172邻近轴向延伸部150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固定部173,调节组件174与箍圈172相接以调节卡箍本体171的内径大小;轴向延伸部150位于内接环143径向上的外侧,固定部173嵌置于内接环143和轴向延伸部15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73具体可以为板状结构。通过使得固定部173嵌置于内接环143与轴向延伸部150之间,可实现外卡箍170与转接结构140之间的预安装,则可降低外卡箍170与转接结构140的固定安装难度。且轴向延伸部150可对卡箍本体171的安装起导向作用,则使得卡箍本体171与转接结构140之间的连接更为顺畅和稳固。
具体而言,箍圈172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开口的边缘分别连接有相对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调节组件174具体可以包括连接件和锁紧件,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设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且与锁紧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具体可以为螺栓,锁紧件具体可以为旋转扳手,则螺栓的螺杆段穿设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以与旋转扳手螺纹连接。通过设置调节组件174可调节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卡箍本体171的内径大小。箍圈172用于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外围,外卡箍170可适配安装固定不同直径的白光瞄准镜。轴向延伸部150位于内接环143径向上的外侧,则轴向延伸部150与内接环143在其径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镜筒100的内壁面凸设安装环122,透镜组件131安装于安装环122的内壁面,内接环143的内径大于安装环122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环122具体安装在镜筒100内远离入光端的一端。通过使得镜筒100的内壁面凸设安装环122,安装环122的内径小于内接环143的内径,且使得透镜组件131安装于安装环122的内壁面,则安装环122不会阻挡内接环143内圈进入的光线,使得由内接环143进入的光线全面覆盖透镜组件131,进而保证透镜组件131具有足够的进光量,提升夜视仪10的夜视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7、图10所示,夜视仪10还包括显示模组180,显示模组180包括电路板181及与电路板181电连接的显示屏182,显示屏182安装于镜筒100且整体沿镜筒100径向凸出于镜筒100的外周面,图像传感器组件132与电路板18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80用于显示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处理后的图像。通过使得显示屏182安装于镜筒100且整体沿镜筒100径向凸出于镜筒100的外周面,即使得显示屏182设置于镜筒100外,相比于使得显示屏182安装于镜筒100内,可使得显示屏182设置的更大,从而无需额外设置透镜放大显示屏182的图像,进而更加便于用户观测,可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镜筒100内还可设置与电路板181连接的操作模组,操作模组具体可包括控制板、按键板等结构。可使得操作模组安装于镜筒100内位于成像模组130后方的位置。即,可使得按键板设于镜筒100的后端面,如此,可缩短操作模组与成像模组130之间的接线长度,且使得按键板更为靠近用户,则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红外光源模组160与操作模组电连接,则可通过操作模组控制红外光源模组160的开关。在使用时,使得入光端的镜筒100及内接环143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外围,使得白光瞄准镜对准目标物,红外光源模组160对目标物进行补光,红外光照射目标物之后反射至入光端,随后经镜筒100内的透镜组件131折射后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图像传感器组件132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路板181处理,使得观察光路的图像和红外光源照射的区域在显示屏182上显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10,红外安装座141包括安装筒142,安装筒142沿镜筒100的轴向向前延伸,红外光源模组160包括调节筒161、安装于调节筒161内的镜片162、红外灯源163及光源安装座164,红外灯源163固定于光源安装座164,光源安装座164固定连接于安装筒142的底壁面,镜片162位于光源安装座164的前侧,调节筒161可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安装筒142内。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光源模组160的镜片162具体可以为玻璃或树脂等聚焦透镜。光源安装座164固定安装于安装筒142,光源安装座164具体可通过粘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安装筒142的底壁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而言,红外灯源163位于安装筒142的截面圆心位置。调节筒161与安装筒142具体可为螺纹连接,如此,在调节筒161相对安装筒142转动时,使得调节筒161带动镜片162轴向移动,从而可调节镜片162与红外灯源163之间的距离,进而可改变镜片162聚焦后的焦点位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瞄准设备,该瞄准设备包括白光瞄准镜和夜视仪10,该夜视仪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白光瞄准镜具有目镜端,夜视仪10的镜筒100及内接环143套接于目镜端的外围,由于本瞄准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
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
转接结构,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以及
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内接环一体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自所述内接环邻近所述红外安装座的边缘向后延伸至凸出所述内接环设置,所述连接板在所述镜筒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所述内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内接环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中间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所述中间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红外安装座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一倾斜段及所述第二倾斜段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各自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凸台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向后凸出所述内接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接环的沿所述镜筒轴向上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环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限位平面在绕所述镜筒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及扩容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扩容部自所述缺口的边缘向外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扩容部之间,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扩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缺口的周缘围合形成插接槽,所述连接板适配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镜筒还包括自所述扩容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盖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侧面。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径向延伸段及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径向延伸部自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前端沿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夜视仪还包括外卡箍,所述外卡箍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向延伸部,且与所述内接环在所述镜筒的轴向上并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箍包括卡箍本体和调节组件,所述卡箍本体包括箍圈及自所述箍圈邻近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固定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箍圈相连接以调节所述卡箍本体的内径大小;所述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内接环径向上的外侧,所述固定部嵌置于所述内接环和所述轴向延伸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凸设安装环,所述透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壁面,所述内接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夜视仪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转接结构的外露于所述内腔的部分,且所述显示屏整体沿所述镜筒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安装座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向延伸的安装筒,所述红外光源模组包括调节筒、安装于所述调节筒内的镜片、红外灯源及光源安装座,所述红外灯源固定于所述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筒的底壁面,所述镜片位于所述光源安装座的前侧,所述调节筒可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筒内。
15.一种瞄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光瞄准镜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夜视仪,所述白光瞄准镜具有目镜端,所述夜视仪的内接环套接于所述目镜端的外围。
CN202210259806.7A 2022-03-16 2022-03-16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Pending CN114442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806.7A CN114442307A (zh) 2022-03-16 2022-03-16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806.7A CN114442307A (zh) 2022-03-16 2022-03-16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307A true CN114442307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9806.7A Pending CN114442307A (zh) 2022-03-16 2022-03-16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23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182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合肥英睿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前置瞄准装置及组合式瞄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182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合肥英睿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前置瞄准装置及组合式瞄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3695B1 (en) Small form factor, field-installabl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7419313B2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push-in cage
CN110365881B (zh) 具有用于多种镜头类型的底座的视觉系统相机
CA2330965A1 (en) Modular connector
CN102782545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光纤接口装置
CN114442307A (zh)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JP6755245B2 (ja) 暗視管マウントシステム及び暗視管搭載方法
CN217821042U (zh) 一种光学瞄准镜用增倍镜
CN217279103U (zh)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EP1668892A2 (en) Optical viewing system and adaptor therefor
CN217279104U (zh)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US8651748B2 (en) Connecting bridge for two optical units
CN114442306A (zh)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CN211085202U (zh) 一种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
CN114532949A (zh) 内窥镜摄像系统及其主机和主机配插
CN112019708B (zh) 摄像机
CN217388815U (zh) 一种红外夜视仪
CN218068534U (zh) 一种带有插接式滤镜的接圈
EP1468318B8 (de) Hülsenaufnahme für die kupplung einer optischen steckverbindung
CN212109740U (zh) 一种用于步枪的机械式变倍率瞄准镜
US20230236410A1 (en) Modular binocular night vision device
US9989751B2 (en) Sight
CN219533521U (zh) 光学系统及超细内窥镜
CN220040868U (zh) 一种光源模组、抬头显示器以及车辆
CN114545614A (zh) 镜筒组件及瞄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