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9925B -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9925B
CN114439925B CN202210144581.0A CN202210144581A CN114439925B CN 114439925 B CN114439925 B CN 114439925B CN 202210144581 A CN202210144581 A CN 202210144581A CN 114439925 B CN114439925 B CN 114439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lutch
engine
rotat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4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9925A (zh
Inventor
于跃
李健华
柳英杰
贾玉哲
孙国晖
王巍巍
费钟鸣
张书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45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9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9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9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16H2061/022Calculation or estimation of optimal gear ratio, e.g. best ratio for economy drive or performance according driver preference, or to optimise exhaust e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升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包括:S1、发动机降扭至降扭目标值,同时离合器分离;S2、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且自动变速器执行摘挡动作;S3、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中间轴降速至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S4、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且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S5、离合器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S6、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离合器以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直至离合器达到完全接合状态。本发明公开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升挡所消耗的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的升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滑动齿套换挡方式在自动变速器上应用广泛,目前,在匹配滑动齿套的自动变速器的升挡控制方法包括:发动机降扭、离合器分离和自动变速器摘挡动作,上述三个动作完成后,中间轴制动使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快速降速,从而为滑动齿套换挡提供合适的换挡转速差,滑动齿套换挡成功后,如果发动机转速和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转速相差较大,则需要等待发动机降速至与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转速差值等于或者低于一定值后,才能进行离合器接合和发动机升扭动作,由于升挡过程中存在换挡时序串行,使得升挡时长较久。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升挡所消耗的时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包括:
S1、发动机降扭至降扭目标值,同时离合器分离,所述降扭目标值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水温、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2、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且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摘挡动作;
S3、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中间轴降速至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所述目标转速根据目标挡位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进行确定;
S4、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且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其中,所述转速差设定值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5、所述离合器接合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
S6、所述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直至所述离合器达到完全接合状态,所述目标升扭速率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1包括:
S11、根据升挡开始时刻所述发动机的扭矩、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油门开度、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速率,并确定所述降扭目标值;
S1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降扭速率进行降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降扭速率进行分离动作;
S13、判断所述发动机的扭矩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降扭目标值,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返回S11;
S14、所述发动机以所述降扭目标值进行运转。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2包括:
S21、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后停止运动;
S22、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摘挡动作;
S23、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执行S25;
S24、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25、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摘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返回S2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3包括:
S31、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32、所述中间轴制动以降速;
S33、判断所述中间轴的转速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若是,则执行S34,若否,则返回S32;
S34、所述中间轴停止降速。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4包括:
S41、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2、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7;若否,则执行S43,其中,所述自动变速器进挡到位包括进挡位置超过和达到目标位置;
S43、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停止进挡,若是,则执行S44;若否,则返回S41;
S44、所述离合器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所述离合器的传扭特性进行确定,所述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进行确定;
S45、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6、若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其中,所述转速差设定值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47、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所述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若所述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44包括:
S44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确定所述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
S442、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所述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确定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
S443、所述离合器执行接合动作;
S444、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若是,则执行S45;若否,则返回S44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45包括:
S451、所述离合器停止接合并保持静止;
S452、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53、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6;若否,则返回S45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46包括:
S46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离合器的所述转速差设定值;
S462、判断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6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47包括:
S471、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所述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
S472、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转速差设定值;
S473、判断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7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5包括:
S51、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确定所述发动机开始升扭时的扭矩设定值;
S5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扭矩设定值进行运转;
S53、所述离合器接合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
S54、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6;若否,则返回S51。
作为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S6包括:
S6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目标升扭速率;
S6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
S63、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达到完全接合状态,若是,则升挡结束;若否,则返回S6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开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由于发动机降扭和离合器分离同时执行,且发动机升扭和离合器接合同时执行,缩短了升挡所耗费的时长,降扭时,将发动机的扭矩降至降扭目标值,使得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和自动变速器的摘挡动作能够更顺畅和更快的实现,进挡后,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从而便于离合器的接合,进一步缩短了升挡所耗费的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第一个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第二个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发动机降扭至降扭目标值,同时离合器分离,降扭目标值根据发动机的水温、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2、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且自动变速器执行摘挡动作;
S3、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中间轴降速至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目标转速根据目标挡位和自动变速器的油温进行确定;
S4、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且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其中,转速差设定值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5、离合器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
S6、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离合器以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直至离合器达到完全接合状态,目标升扭速率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上述目标转速不仅与目标转速相关,还与自动变速器内的油温相关,目标转速具体根据实验进行标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由于发动机降扭和离合器分离同时执行,且发动机升扭和离合器接合同时执行,缩短了升挡所耗费的时长,降扭时,将发动机的扭矩降至降扭目标值,使得离合器的分离动作和自动变速器的摘挡动作能够更顺畅和更快的实现,进挡后,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从而便于离合器的接合,进一步缩短了升挡所耗费的时长。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S1包括:
S11、根据升挡开始时刻发动机的扭矩、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速率,并确定降扭目标值;
S12、发动机以降扭速率进行降扭,同时离合器以降扭速率进行分离动作;
S13、判断发动机的扭矩是否等于或者低于降扭目标值,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返回S11;
S14、发动机以降扭目标值进行运转。
其中,S11包括:
S111、根据升挡开始时刻发动机的扭矩、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速率;
S112、根据发动机的水温、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目标值;
通过控制发动机降扭时的降扭速率,使得发动机的扭矩的降低速度较为合适,由于该降扭速率与升挡开始时刻发动机的扭矩、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相关,使得发动机降扭时的速率适用于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升了车辆升挡时运行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S2包括:
S21、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后停止运动;
S22、自动变速器进行摘挡动作;
S23、判断离合器是否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执行S25;
S24、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25、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摘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返回S21。
需要说明的是,S21中离合器快速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缩短了离合器分离的时长,自动变速器的摘挡动作是在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且停止运动后执行的,确保离合器能够快速完成摘挡动作。
为了确保自动变速器能够执行进挡动作,中间轴首先需要将自身的转速降至目标转速,从而提高进挡成功的概率。具体地,该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S3包括:
S31、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32、中间轴制动以降速;
S33、判断中间轴的转速是否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若是,则执行S34,若否,则返回S32;
S34、中间轴停止降速。
本实施例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的S4包括:
S41、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2、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7;若否,则执行S43,其中,自动变速器进挡到位包括进挡位置超过和达到目标位置;
S43、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停止进挡,若是,则执行S44;若否,则返回S41;
S44、离合器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补挂需求接合位置根据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离合器的传扭特性进行确定,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根据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进行确定;
S45、离合器保持静止,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6、若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其中,转速差设定值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47、离合器保持静止,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若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
S47具体包括:
S471、离合器保持静止,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
S472、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转速差设定值;
S473、判断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71。
在自动变速器进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进挡不到位的情况,若是进挡不到位,则离合器需要重新接合至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进而自动变速器再次执行进挡动作,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补挂动作,避免了滑动齿套进齿顶齿现象的发生,防止因进齿顶齿而导致的换挡时长增加的问题发生,进一步缩短了升挡所耗费的时长,保证了自动变速器能够快速地升挡至目标挡位。
为了保证离合器能够结合至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S44包括:
S44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确定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
S442、根据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确定补挂需求接合位置;
S443、离合器执行接合动作;
S444、判断离合器是否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若是,则执行S45;若否,则返回S441。
也就是说,离合器的补挂需求接合位置与自动变速器的油温、目标挡位及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相关,其中根据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目标挡位可以对离合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进行标定,具体可通过实验进行标定,进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而根据该数据库和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确定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该补挂需求接合位置具体可通过实验进行标定,进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在S45中自动变速器再次进挡时,包括:
S451、离合器停止接合并保持静止;
S452、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53、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6;若否,则返回S451。
也就是说,只要离合器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且保持静止,自动变速器即可执行进挡循环动作,直至自动变速器进挡至目标挡位,以确保自动变速器完成了进挡动作。
为了确保离合器能够顺畅地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需要保证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上述S46包括:
S46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离合器的转速差设定值;
S462、判断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61。
其中,S462包括:
S4621、判断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执行S4622;
S4622、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61。
为了使离合器能够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S5包括:
S51、根据发动机的水温和发动机的转速确定发动机开始升扭时的扭矩设定值;
S52、发动机以扭矩设定值进行运转;
S53、离合器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
S54、判断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6;若否,则返回S51。
为了保证离合器能够平稳地升扭至完全结合状态,S6包括:
S6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目标升扭速率;
S62、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离合器以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
S63、判断离合器是否达到完全接合状态,若是,则升挡结束;若否,则返回S61。
升扭时,首先使离合器结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然后再将离合器结合至完全结合状态,保证了离合器能够平稳快速的实现升扭过程,提升了车辆升挡时的平顺性能,缩短了升挡所消耗的时长。具体地,通过控制发动机升扭时的目标升扭速率,使得发动机的扭矩的升高速度较为合适,由于该目标升扭速率与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相关,使得发动机升扭时的速率适用于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升了车辆升挡时运行的平稳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包括:
S111、根据升挡开始时刻发动机的扭矩、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速率;
S112、根据发动机的水温、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目标值;
S12、发动机以降扭速率进行降扭,同时离合器以降扭速率进行分离动作;
S13、判断发动机的扭矩是否等于或者低于降扭目标值,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返回S111;
S14、发动机以降扭目标值进行运转;
S21、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后停止运动;
S22、自动变速器进行摘挡动作;
S23、判断离合器是否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执行S25;
S24、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25、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摘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31;若否,则返回S21;
S31、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32、中间轴制动以降速;
S33、判断中间轴的转速是否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若是,则执行S34,若否,则返回S32;
S34、中间轴停止降速;
S41、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2、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7;若否,则执行S43;
S43、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停止进挡,若是,则执行S44;若否,则返回S41;
S44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确定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
S442、根据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确定补挂需求接合位置;
S443、离合器执行接合动作;
S444、判断离合器是否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若是,则执行S451;若否,则返回S441;
S451、离合器停止接合并保持静止;
S452、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53、判断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61;若否,则返回S451;
S46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离合器的转速差设定值;
S4621、判断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1;若否,则执行S4622;
S4622、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61;
S471、离合器保持静止,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
S472、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转速差设定值;
S473、判断发动机的转速和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1;若否,则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71;
S51、根据发动机的水温和发动机的转速确定发动机开始升扭时的扭矩设定值;
S52、发动机以扭矩设定值进行运转;
S53、离合器接合至最小无传扭位置;
S54、判断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61;若否,则返回S51;
S61、根据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目标升扭速率;
S62、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离合器以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
S63、判断离合器是否达到完全接合状态,若是,则升挡结束;若否,则返回S61。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发动机降扭至降扭目标值,同时离合器分离,所述降扭目标值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水温、所述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2、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最小无传扭位置,且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摘挡动作;
S3、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中间轴降速至小于或者等于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所述目标转速根据目标挡位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进行确定;
S4、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且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其中,所述转速差设定值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5、所述离合器接合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
S6、所述发动机以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直至所述离合器达到完全接合状态,所述目标升扭速率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4还包括:
S41、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2、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7;若否,则执行S43,其中,所述自动变速器进挡到位包括进挡位置超过和达到目标位置;
S43、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停止进挡,若是,则执行S44;若否,则返回S41;
S44、所述离合器运动至补挂需求接合位置,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所述离合器的传扭特性进行确定,所述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进行确定;
S45、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6、若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其中,所述转速差设定值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车辆的运行阻力进行确定;
S47、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所述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若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等于或者低于转速差设定值,则执行S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
S11、根据升挡开始时刻所述发动机的扭矩、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油门开度、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降扭速率,并确定所述降扭目标值;
S1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降扭速率进行降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降扭速率进行分离动作;
S13、判断所述发动机的扭矩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降扭目标值,若是,则执行S14;若否,则返回S11;
S14、所述发动机以所述降扭目标值进行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
S21、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后停止运动;
S22、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摘挡动作;
S23、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24;若否,则执行S25;
S24、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25、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摘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返回S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
S31、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
S32、所述中间轴制动以降速;
S33、判断所述中间轴的转速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自动变速器进挡开始的目标转速,若是,则执行S34,若否,则返回S32;
S34、所述中间轴停止降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4包括:
S44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挡位确定所述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
S442、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补挂需求离合器传递扭矩和所述离合器的传扭特性确定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
S443、所述离合器执行接合动作;
S444、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所述补挂需求接合位置,若是,则执行S45;若否,则返回S4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5包括:
S451、所述离合器停止接合并保持静止;
S452、所述自动变速器执行进挡动作;
S453、判断所述自动变速器是否进挡到位,若是,则执行S46;若否,则返回S4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6包括:
S46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离合器的所述转速差设定值;
S462、判断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47包括:
S471、所述离合器保持静止,所述发动机的扭矩为0进行运转,且所述自动变速器停止进挡;
S472、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所述道路坡度、所述车辆的质量以及所述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转速差设定值;
S473、判断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转速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低于所述转速差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5;若否,则所述离合器分离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并返回S47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5包括:
S51、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确定所述发动机开始升扭时的扭矩设定值;
S5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扭矩设定值进行运转;
S53、所述离合器接合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
S54、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运动至所述最小无传扭位置,若是,则执行S6;若否,则返回S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6包括:
S61、根据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当前挡位、油门开度、道路坡度、车辆的质量及车辆的运行阻力确定所述目标升扭速率;
S62、所述发动机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升扭,同时所述离合器以所述目标升扭速率进行接合动作;
S63、判断所述离合器是否达到完全接合状态,若是,则升挡结束;若否,则返回S61。
CN202210144581.0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39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4581.0A CN114439925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4581.0A CN114439925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925A CN114439925A (zh) 2022-05-06
CN114439925B true CN114439925B (zh) 2023-05-26

Family

ID=8137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4581.0A Active CN114439925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992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175A (en) * 1990-01-11 1991-09-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cting clutch tie-up during transmission shifting
CN106438779B (zh) * 2016-09-22 2019-01-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车无同步器变速器中间轴制动器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0566355A (zh) * 2019-09-04 2019-12-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的用于amt换挡的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1043300A (zh) * 2020-01-14 2020-04-2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amt滑套换挡控制方法
CN112360971B (zh) * 2020-11-25 2022-04-0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换挡动作重叠的换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925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8381B (zh) 一种升挡控制方法、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EP2065623B1 (en) Vehicle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US6508742B2 (en) Procedure for improvement of the shifting speed
US7151989B2 (en) Twin-clutch gearbox and method for shifting an initial gear upwards into a target gear in the twin-clutch gearbox of a motor vehicle
US9086146B2 (en)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 transmission device in a vehicle drive train
CN102287530B (zh) 控制车辆变速器中加档的方法
US5647819A (en) Speed change control method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569060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CN112360971B (zh) 一种基于换挡动作重叠的换挡控制方法
US8460156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vehicle drive train
US20070105690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hift sequence of a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a motor vehicle
US2015012015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12460252B (zh) 一种基于双离合器的智能换挡方法及装置
CN111795139B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换挡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电子设备
US20070129211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spontaneity of overlapping shifting operations in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4704638B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439925B (zh) 一种无同步器amt升挡控制方法
CN106907477A (zh) 滑行降档工况下同步器预啮合的控制方法、装置及tcu
JP5962778B2 (ja) 自動変速機の発進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CN114439926B (zh) 一种无同步器amt降挡控制方法
JP2008190608A (ja)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13357360B (zh) 湿式双离合同轴拨叉摘挂挡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4483945A (zh) 一种纯电车辆的amt动态换挡控制方法
US7658693B2 (en)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 drivetrain
CN108843783B (zh) 一种amt变速器升档时离合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