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512A -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512A
CN114430512A CN202011183533.XA CN202011183533A CN114430512A CN 114430512 A CN114430512 A CN 114430512A CN 202011183533 A CN202011183533 A CN 202011183533A CN 114430512 A CN114430512 A CN 114430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peak
optical splitter
port
test light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35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0512B (zh
Inventor
董振华
董小龙
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111835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51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111865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839A1/zh
Priority to EP21884571.7A priority patent/EP4221249A4/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17489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93035A/ko
Priority to MX2023005083A priority patent/MX2023005083A/es
Priority to PE2023001517A priority patent/PE20232008A1/es
Priority to JP202352620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8690A/ja
Priority to CA3196941A priority patent/CA3196941A1/en
Priority to ARP210103008A priority patent/AR123955A1/es
Publication of CN114430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512A/zh
Priority to US18/308,30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175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CL2023001238A priority patent/CL2023001238A1/es
Priority to ZA2023/04876A priority patent/ZA202304876B/en
Publication of CN114430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72Wavelength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1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 reflected signal, e.g. using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s [OTD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3Signal power control
    • H04B10/294Signal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wavelength system, e.g. gain equ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3Testing;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PON,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ONT,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该方法包括: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根据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的反射峰,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ONT与OLT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端口识别的效率。

Description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得到快速的发展与大规模部署。PON是点对多点的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和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terminal,ONT)顺序连接构成。其中,ODN是无源光网络,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主要包括光纤和分光器(splitter)。由于ODN通过点对点的连接方法实现光信号从OLT至ONT的传输,有着覆盖地域广泛、分支光路数据庞大、场景复杂等特点,再加上其自身没有供电,造成了ODN的故障定位排查困难,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尤为重要,而要实现故障定位,就需要准确的识别出ONT在ODN中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人工在安装ONT时,记录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由于ONT的数目比较多,且ODN中分光器的数目比较多,导致区分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用以提升端口识别的效率。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PON,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ONT,至少一个ONT中每个ONT分别通过光纤连接至至少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端口,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该方法包括: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各测试光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反射信息至少包括反射峰的高度,根据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端口识别的方法应用于PON,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ONT,每个ONT通过光纤连接至至少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端口,且不同的ONT连接在不同端口。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端口识别设备。
端口识别设备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该反射信息至少包括反射峰的高度。然后根据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不同的反射峰组对应不同的ONT。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如果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一级分光器,则每个ONT在分光器中的对应的端口为每个ONT在分光器中直接连接的端口。如果至少一级分光器为多级分光器,则每个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为每个ONT在分光器中直接连接的端口,以及每个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与其他级分光器的端口的连接关系。这样,由于可以使用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确定出ONT在分光器中连接的端口,而不需要人工记录,所以可以提升端口识别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或者,根据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其中,反射峰的位置用于反映该反射峰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距离。反射峰的高度用于反映波长可调的设备接收到该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的接收功率。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或者,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样,可以准确的确定出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第一传输信息为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损耗;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和传输损耗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这样,可以高效且准确的确定出ONT在分光器中连接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目标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目标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与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样,由于使用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作为未被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可以更快速的找出高度下降的反射峰,进而可以更快速的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各测试光中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各测试光中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可以首先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以及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然后再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最后结合这些内容可以准确且快速的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根据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反射峰组;对于反射峰组j,根据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的差值,确定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将不同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下,相同位置或者位置差小于一定数值的反射峰认为是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即组成一个反射峰组。对于每个反射峰组,端口识别设备将该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其他反射峰的高度取差值。使用差值,确定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样,由于使用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作为未被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可以更快速的找出高度下降的反射峰,进而可以更快速的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第一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第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根据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和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第一端口为连接下一级分光器的端口,第二端口为连接ONT的端口。可以首先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然后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最后结合这些内容可以准确且快速的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样,可以快速且准确的确定出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包括: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本申请所示的方案,可以使用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然后使用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使用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最后使用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这样,由于使用传输损耗和传输时长,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考虑了多个角度,所以可以准确的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ONT连接分光器使用的光纤中,连接至少一个ONT的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或者,至少一个ONT的内部设置有对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这样,可以更多样化的进行端口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每个ONT发送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接收至少一个ONT分别发送的第二传输信息。这样,可以从ONT获取到第二传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包括各测试光的波长或者,测试指令包括各测试光的波长和发射顺序;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包括:接收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的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波长可调的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口识别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系统,应用于PON,该系统包括波长可调的设备和端口识别设备;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用于输出多种波长的测试光,以及用于记录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端口识别设备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端口识别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口识别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设备,所述端口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口识别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被端口识别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端口识别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口识别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端口识别设备执行时,所述端口识别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口识别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PON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2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2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2级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ONT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ONT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ONT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ONT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波长可调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2级等比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4级不等比分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不同ONT对应形成的反射峰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首先介绍所涉及到的名词的概念:
PON,是一种无源光网络,如图1所示,PON由三个部分组成,OLT、ODN和ONT等,ODN中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分光器、主干光纤、分布光纤和分支光纤,主干光纤指OLT与ODN之间的光纤,分布光纤指各级分光器之间的光纤,分支光纤指分光器与ONT之间的光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NT也可以替换为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
由于相关技术中人工记录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会导致区分ONT在分光器中连接的端口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用以高效率的识别ONT在分光器中连接的端口。该方法应用的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ONT。ONT通过光纤连接在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端口,不同的ONT连接在至少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端口。
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例如,如图2所示,至少一级分光器为2级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为1*4的分光器,4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3和λ4。第2级分光器为4个1*4的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与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第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的4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分别为λ5、λ6、λ7和λ8。当然第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也可以均不相同。此处每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预设数值,预设数值一般比较大,如预设数值为99%、98%等。
或者,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对于同一波长的测试光,每级分光器中反射该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不相同,且级数越低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越低。例如,如图3所示,至少一级分光器为2级分光器,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均为等比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为1*4的分光器,4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3和λ4。第2级分光器为4个1*4的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与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第2级分光器中每个分光器的4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3和λ4。第1级分光器中反射λ1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50%,第2级分光器中反射λ1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70%;第1级分光器中反射λ2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50%,第2级分光器中反射λ2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70%;第1级分光器中反射λ3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50%,第2级分光器中反射λ3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70%;第1级分光器中反射λ4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50%,第2级分光器中反射λ4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率为70%。
或者,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例如,如图4所示,至少一级分光器为4级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3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4级分光器为1*8的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均是不等比分光器,第4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的9个端口分别包括1个第一端口和8个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为连接下一级分光器的端口,第二端口为连接ONT的端口。第一端口与8个第二端口的分光比为7:3,8个第二端口为等比分光器(如进入每级分光器的光假设为1,第一端口分光为7/10,8个第二端口分光共为3/10,8个第二端口分光分别为3/80),第4级分光器的8个端口均为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设置有对λ9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8个第二端口设置有分别对λ1至λ8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
可选的,每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可以是反射光栅。例如,反射部件可以是通过光波导实现的反射光栅。当然每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也可以是其它用于反射测试光的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NT均可以反射各种波长的测试光。可选的,ONT有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如图5所示,光纤连接ONT的接口处设置有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可以反射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所有测试光,例如,该反射部件可以是反射一个波段范围的光,恰好包括各种测试光,而不包括任何业务光,该业务光包括上行业务光和下行业务光。第一种在部署时,可以是人工上门增加该反射部件。第二种,在ONT内部设置对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例如,该反射部件为反射膜,如图6所示,反射膜在ONT内部的结构,设置在进入ONT的位置处,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上行的业务光,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下行的业务光,带箭头的实曲线表示测试光被反射膜所反射。如图7所示,反射膜在ONT内部的结构,设置在发送上行业务光的部件的前面,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上行的业务光,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下行的业务光,带箭头的实曲线表示测试光被反射膜所反射。如图8所示,反射膜在ONT内部的结构,设置在接收下行业务光的部件的前面,带单箭头的虚线表示上行的业务光,带单箭头的实线表示下行的业务光,带双箭头的实线表示测试光被反射膜所反射。第三种,光纤连接ONT的接口处本身会形成天然端面反射,可以使用该天然端面反射各种测试光,不需要改动ONT。
需要说明的是,在存在后续提到的目标测试光时,上述提到的反射膜还对目标测试光进行反射,对目标测试光的反射率可以比较大,如98%等。
另外,PON还包括一个波长可调的设备,波长可调的设备是OLT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部署,但是其与ONT之间的传输距离,与该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差的绝对值小于一定数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是波长可调的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OTDR),该波长可调的OTDR是在原有的OTDR的基础上使得OTDR可以发出多种波长的测试光,该多种波长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所能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波长可调的OTDR发出测试光后,有可能经过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所反射或者被ONT反射(后续描述被ONT反射的原理),重新回到波长可调的OTDR,波长可调的OTDR可以记录接收到的功率以及接收时间。可选的,多种波长还包括目标测试光的波长,目标测试光不会被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所反射。
如图9所示,还提供了波长可调的OTDR的示意图,包括一个脉冲发生装置、合/分光器(如耦合器)或环形器、接收部件、处理器等。脉冲发生装置用于输出多种波长的测试光,多种波长的测试光为脉冲光,合/分光器或环形器用于实现发送测试光和接收测试光,接收部件用于检测接收功率,处理器用于记录接收时间等。图9中仅示出了部分器件。可选的,脉冲发生装置可以由一个可调波长的激光器与脉冲产生部件组成,或者脉冲发生装置可以是一个波长可调的脉冲发生器件。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同时存在业务光和测试光,还可以在可调的OTDR和ODN之间设置一个用于合并业务光的测试光的器件,如波分复用器等。此时OLT与ODN之间发送业务光时,也通过该器件。
如下介绍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端口识别的装置,端口识别的装置可以是硬件设备,也可以是软件装置。在端口识别的装置为硬件设备时,端口识别的装置可以称为是端口识别设备,端口识别的装置可以是OLT、PON的管理设备,也可以是单独的外接设备,如服务器等。在端口识别的装置可以是OLT时,可以是OLT中的单板执行端口识别的方法。在端口识别的装置是软件装置时,可以是部署在ONT的软件模块,也可以是部署在PON的管理设备的软件模块。
如图10所示,端口识别的装置为端口识别设备时,该端口识别设备包括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存储器1001可以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1002执行时,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端口识别的方法。存储器还可以在执行端口识别的方法时使用的数据。处理器1002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可选的,端口识别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等。
下面将结合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由端口识别设备执行。如图11所示,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1101,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接收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该反射信息包括位置和高度。由于ONT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对于一个ONT对各种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也是相同的,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相同位置或者相近位置的反射峰,确定为该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反射峰。或者,该反射信息包括时间信息和高度,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该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该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由于ONT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对于一个ONT对各种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也是相同或相近的,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相同时间信息或者相近时间信息的反射峰,确定为该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反射峰。
可选的,波长可调的设备获得反射峰的反射信息过程为:
端口识别设备可以向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测试指令,该测试指令包括各种测试光的波长以及指示测试光的发出顺序,或者该测试指令包括各种测试光的波长,或者测试指令中不携带测试光的波长等信息。
波长可调的设备接收到该测试指令后,可以按照测试指令包括的测试光的波长和测试光的发出顺序,向外发出测试光,或者可以按照测试指令包括的测试光的波长和预先存储的测试光的发出顺序,向外发出测试光,或者可以按照预先存储的测试光的波长和测试光的发出顺序,向外发出测试光。波长可调的设备在向外发出测试光时,会记录发出时间。
波长可调的设备在向外发出测试光后,某个测试光在PON中传输,如果该测试光的波长等于分光器的某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所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则该端口的反射部件对测试光进行反射,该端口连接的ONT仅会接收到少部分的该测试光,那么该端口连接的ONT对该少部分的该测试光反射,反射的测试光进入波长可调的设备,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确定出接收时间以及接收到的接收功率。如果该测试光的波长不等于分光器的某个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所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则该端口的反射部件不对测试光进行反射,该端口连接的ONT基本上会接收到大部分的该测试光,那么该端口连接的ONT对该大部分的该测试光反射,反射的测试光进入波长可调的设备,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确定出接收时间以及接收到的接收功率。
对于一个测试光,波长可调的设备使用如下式子(1)计算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的位置:
Figure BDA0002750826960000081
其中,在式(1)中,L为波长可调的设备至ONT的距离,c为真空中光速,n为光纤群折射率,
Figure BDA0002750826960000082
为光纤中的传输速度,Δt为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之差。L表示反射峰的位置。
反射峰的高度使用波长可调的设备接收该测试光的接收功率。
反射峰的时间信息等于1/2乘以(接收时间-发送时间)。
通过上述方式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生成各测试光在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并且还可以生成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对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然后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向端口识别设备发送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可选的,在发送时,还对应测试光的波长一起发送,使得端口识别设备可以确定出时何种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
当然,在反射信息包括位置和高度时,波长可调的设备也可以向端口识别设备发送OTDR曲线,在OTDR曲线上会记录每种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当然,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向端口识别设备每次仅发送一种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也可以一起发送所有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当然波长可调的设备可以将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反射至存储设备,端口识别设备从存储设备获取。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各测试光的发射功率可以相同,当然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各测试光的发射功率也可以不相同,在各测试光的发射功率不相同时,可以通过各测试光的发射功率,将各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换算成为在相同发射功率下的反射峰。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中包括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时,端口识别设备可以将不属于任一反射峰组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过滤,剩下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步骤1102,根据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
其中,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不同的反射峰组对应于不同的ONT。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多级分光器的情况下,一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用于描述该反射峰组所属的ONT连接的第n分光器的端口,以及第n级分光器至第1级分光器之间的端口。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一级分光器的情况下,一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用于描述该反射峰组所属的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02有多种实现方式,如下给出两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下,相同位置或者位置差小于一定数值(该数值比较小)的反射峰认为是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即组成一个反射峰组。然后端口识别设备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方式二:根据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下,相同时间信息或时间信息相差小于一定数值(该数值比较小)的反射峰认为是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即组成一个反射峰组。或者,端口识别设备将每个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与传输速度相乘的数值,确定为每个反射峰的位置,然后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下,相同位置或者位置差小于一定数值(该数值比较小)的反射峰认为是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即组成一个反射峰组。
然后端口识别设备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步骤1103,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102中确定反射峰与分光器的端口的关系,在步骤1103中确定出ONT与分光器的端口的关系。具体的,端口识别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有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或者从ONT获取该第二传输信息(后文中进行说明)。端口识别设备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以下分别对图11所示的流程进行进一步说明,或者进行补充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的测试光还包括目标测试光,目标测试光与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也就是说目标测试光不会被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所反射,而会大部分到达ONT。在各测试光还包括目标测试光的情况下,步骤1102的处理可以为:
根据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每个反射峰为一个反射峰组。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出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差,若各测试光的任一反射峰与目标测试光的第一反射峰的位置差最小,则将该反射峰添加至第一反射峰所属的反射峰组。然后端口识别设备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以及其它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的各测试光还包括目标测试光,目标测试光与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也就是说目标测试光不会被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所反射,而会大部分到达ONT。在各测试光还包括目标测试光的情况下,步骤1102的处理可以为: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每个反射峰分别为属于不同的反射峰组。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确定出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差,若各测试光的任一反射峰与目标测试光的第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差最小,则将该反射峰添加至第一反射峰所属的反射峰组。然后端口识别设备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以及其它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样,由于使用分光器的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对目标测试光均不反射,所以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可以作为标准,快速的去判断其它测试光是否被反射,提升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下以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且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为例,描述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的过程:
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各测试光中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各测试光中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对于每个反射峰组中,确定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差。将每个反射峰组中高度差大于目标数值的目标反射峰对应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将反射形成目标反射峰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所在端口,确定为该第i级分光器连接在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这样,即可确定出所有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
对于一个反射峰组中,确定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差,确定高度差大于目标数值的反射峰,将反射形成该反射峰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所在端口,确定为该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也就是该反射峰组所属的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的该端口。
然后端口识别设备使用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可以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i级分光器与第i-1级分光器的连接关系。又基于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i级分光器与第i-1级分光器的连接关系,即可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例如,如图12所示,至少一级分光器为2级分光器,n取值为2。第1级分光器为1*8的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为2个1*8的分光器(分光器a和分光器b),第1级分光器和第2级分光器均为等比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的8个端口(端口1至端口8)设置有分别对波长为λ1至λ8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该端口1至端口8分别与λ1至λ8一一对应。每个第2级分光器的8个端口(端口1至端口8)设置有分别对波长为λ9至λ16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该端口1至端口8分别与λ9至λ16一一对应。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为λ0。第2级分光器的2个1*8的分光器分别连接在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1和端口3上。分光器a的端口1至端口5分别连接有ONT,且端口1至端口5连接的ONT与OLT的距离逐渐增加,分光器b的端口1至端口4上分别连接有ONT,且端口1至端口4连接的ONT与OLT的距离逐渐增加。每个ONT对所有测试光进行反射。第i级分光器和第n级分光器均为第2级分光器,第i-1级分光器为第1级分光器。
如图13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0的测试光,由于各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对λ0的测试光不反射,所以反射峰均是由ONT产生的,会产生9个反射峰。
如图14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n(n∈1~8)的测试光,由于λn的测试光会被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n的反射部件反射,所以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n连接的第2级分光器下的ONT接收λn的测试光的接收功率会降低,进而会导致该第2级分光器下的ONT反射λn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会降低。图14示出了λn为λ3的情况。这样,结合图13和图14可以得到第2级分光器的分光器b接在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3上,且有4个反射峰对应分光器b。
如图15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m(m∈9~16)的测试光,由于λm的测试光会被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m的反射部件反射,所以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m连接的ONT接收λm的测试光的接收功率会降低,进而会导致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m连接的ONT反射λm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会降低。图15示出了λm为λ10的情况。这样,结合图13和图15可以得到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2连接的ONT反射λ10的测试光。这样,可以获得分光器b的端口2连接的ONT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组对应分光器b的端口2,且对应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3。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至图15中,每个反射峰的高度方向的基准点不相同的原因为: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不相同,光纤损耗也不相同,传输距离越大,光纤损耗越大,进而导致基准点越低。另外,在图13至图15中分别从左向右,图13的第一个反射峰、图14第一个反射峰、图15第一个反射峰组成一个反射峰组,图13的第二个反射峰、图14第二个反射峰、图15第二个反射峰组成一个反射峰组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可以确定出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原理为:测试光未被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到达该端口连接的ONT是大部分测试光,所以反射回到波长可调设备的测试光的功率比较高,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比较高,而测试光被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到达该端口连接的ONT的测试光是小部分测试光,所以反射回到波长可调的设备的测试光的功率比较低,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比较低,所以可以基于反射峰的高度,可以确定出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每级分光器均为1*m的分光器,m大于或等于2,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以下描述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的过程:
根据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反射峰组;对于反射峰组j,根据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的差值,确定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其中,反射峰组j为任一反射峰组。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ONT对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将不同测试光对应的反射峰下,相同位置或者位置差小于一定数值的反射峰认为是一个ONT对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即组成一个反射峰组。对于每个反射峰组,以反射峰组j描述,端口识别设备将该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其他反射峰的高度取差值。如果某个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则确定该差值对应的反射峰,确定该反射峰的测试光所属反射部件设置的端口,将该端口确定为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这是由于测试光经过多次反射,被ONT反射时,功率比较低,进而被ONT反射后,波长可调的设备接收到的接收功率也比较低,相对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高度下降最多。如果某个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数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则确定该反射峰的测试光所属反射部件设置的端口,将该端口确定为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此处有可能会存在多个差值均大于第二预设数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此时可以将该多个差值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差值的排序越靠前,说明该差值对应的测试光所属反射部件所在的分光器的级数越高。这是由于测试光仅经过某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的反射,反射峰相对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高度也会下降,而且由于级数越大,反射部件的反射率越高,所以级数越高反射峰的高度下降的越多。此处第二预设数值小于第一预设数值,存储在端口识别设备中。
例如,在图3中,反射峰组1中包括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λ1对应的反射峰1、λ2对应的反射峰2、λ3对应的反射峰3、λ4对应的反射峰4,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3的差值以及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4的差值均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值,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1的差值以及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2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数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且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1的差值小于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反射峰2的差值,说明反射峰1对应的λ1为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反射峰2对应的λ2为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以下描述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的过程:
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根据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根据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和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该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每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每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同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第二端口设置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第一端口可以称为是主干端口,第二端口可以称为是非主干端口,第二端口为多个。例如,n取值为3,第1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设置有反射λ9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第二端口为8个,每级分光器的8个第二端口设置有分别反射λ1至λ8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
对于一个反射峰组中,确定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差。确定该高度差所属的数值范围,将该数值范围对应的级数,确定为该反射峰组的级数。此处级数越低,数值范围的端点值越小。例如,第1级对应的数值范围为0至第一数值,第2级对应的数值范围为第一数值至第二数值,第3级对应的数值范围为第二数值至第三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且第二数值小于第三数值。
对于一个反射峰组中,确定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与第二端口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差,确定高度差大于目标数值的反射峰,将反射形成该反射峰的测试光的反射部件所在的端口,确定为该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由于已经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并且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所以可以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例如,如图16所示,至少一级分光器为4级分光器,n取值为4。第1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3级分光器为1*9的分光器,第4级分光器为1*8的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均是不等比分光器,第4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第1级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的9个端口分别包括1个第一端口和8个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8个第二端口的分光比为7:3,8个第二端口为等比分光器(如进入每级分光器的光假设为1,第一端口分光为7/10,8个第二端口分光共为3/10,8个第二端口分光分别为3/80),第4级分光器的8个端口均为第二端口。第一端口设置有对λ9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8个第二端口设置有分别对λ1至λ8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第1级分光器至第3级分光器中每级分光器的9个端口分别称为是端口1至端口9,端口9是第一端口,端口2至端口9是8个第二端口。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1至端口2、端口6至端口8分别连接有ONT1至ONT5。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2、端口6至端口8分别连接有ONT6至ONT9,第3级分光器的端口3、端口5和端口7分别连接有ONT10至ONT12,第4级分光器的端口未连接ONT。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为λ0。
如图17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0的测试光,由于各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对λ0的测试光不反射,所以反射峰均是由ONT产生的。
如图18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9的测试光,由于第1级分光器至第n级分光器中每级分光器的端口9的反射部件都会对λ9的测试光反射,所以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分别连接的ONT接收到的λ9的测试光的接收功率会降低,而且第1级分光器、第2级分光器和第3级分光器分别连接的ONT反射λ9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逐渐降低,那么可以获得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
如图19所示,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λn(n∈1~8)的测试光,由于λn的测试光会被每级分光器的端口n的反射部件反射,所以每级分光器的端口n连接的ONT接收λn的测试光的接收功率会降低,进而会导致每级分光器的端口n连接的ONT反射λn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会降低,所以可以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图19示出了λn为λ2的情况。这样,结合图18和图19获得的结果可以得到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例如,可以获得ONT2连接在第1级分光器的端口2,以及ONT6连接在第2级分光器的端口2。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至图19中,每个反射峰的高度方向的基准点不相同的原因为: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不相同,光纤损耗也不相同,传输距离越大,光纤损耗越大,进而导致基准点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步骤1103中,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处理可以为: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可以将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可以称为是第一传输距离。并且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反射峰组中的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目标测试光的功率,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可以称为是第一传输损耗。第一传输损耗等于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目标测试光的功率减去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然后除以2。
然后端口识别设备获取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可以称为是第二传输距离)与传输损耗(可以称为是第二传输损耗)。将第一传输距离与第二传输距离的差值绝对值小于预设传输距离,且第一传输损耗与第二传输损耗的差值绝对值小于预设传输损耗的ONT与反射峰组相对应,获得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例如,如表一所示,示出了在第一传输距离与第二传输距离接近,且第一传输损耗与第二传输损耗接近的情况下,ONT与反射峰对应的表格。
表一
Figure BDA0002750826960000151
在表一中,反射峰组1与ONT3对应,反射峰组2与ONT4对应,反射峰组3与ONT1对应,反射峰组4与ONT2对应。
然后将ONT对应的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为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这样,由于同时使用了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所以可以使获得的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更准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波长可调的设备与ONT之间的传输距离,与OLT与ONT之间的传输距离接近,所以可以基于该距离等同或接近,判断是否是同一ONT。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步骤1103中,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处理过程为: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此过程相比使用传输距离与传输损耗的过程,仅使用了传输距离,其余处理与前文中的处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损耗;步骤1103中,确定每个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的处理过程为: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此过程相比使用传输距离与传输损耗的过程,仅使用了传输损耗,其余处理与前文中的处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和高度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步骤1103中,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处理可以为:
将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确定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长,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可以将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确定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长,可以称为是第一传输时长。并且端口识别设备可以使用每个反射峰组中的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波长可调的设备发出目标测试光的功率,确定出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可以称为是第一传输损耗。
然后端口识别设备获取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时长(可以称为是第二传输时长)与传输损耗(可以称为是第二传输损耗)。将第一传输时长与第二传输时长的差值绝对值小于预设传输时长,且第一传输损耗与第二传输损耗的差值绝对值小于预设传输损耗的ONT与反射峰组相对应,获得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然后将ONT对应的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为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这样,由于同时使用了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所以可以使获得的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时,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步骤1103中,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的处理过程为:
将每个反射峰组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长;根据每个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时长、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长,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此过程相比使用传输时长与传输损耗的过程,仅使用了传输时长,其余处理与前文中的处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获取第二传输信息的过程:
端口识别设备向每个ONT发送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接收至少一个ONT分别发送的第二传输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端口识别设备向每个ONT发送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时间和发送功率,每个ONT自带有测试自身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的模块。每个ONT接收到获取请求后,记录接收时间和接收功率。然后使用接收时间减去发送时间,获得时间差,使用前文中式子(1)乘以2获得ONT与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并且使用接收功率减去发送功率,获得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损耗。这样,即可获得第二传输信息。此处第二传输信息包括传输距离和/或传输损耗。或者,端口识别设备向每个ONT发送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该获取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时间和发送功率,每个ONT自带有测试自身与OLT之间的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的模块。每个ONT接收到获取请求后,记录接收时间和接收功率。然后使用接收时间减去发送时间,获得时间差,将该时间差确定为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时长。并且使用接收功率减去发送功率,获得ONT与OLT之间的传输损耗。这样,即可获得第二传输信息。此处第二传输信息包括传输时长和/或传输损耗。
然后ONT向端口识别设备发送获得的第二传输信息,这样,端口识别设备则会接收到第二传输信息。
当然,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也可以由用户设置,存储在端口识别设备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ONT是通过光纤连接至分光器的端口,且每个ONT与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的距离一般不相同,所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识别出ONT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ONT对各测试光进行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确定出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可以自动化且准确的识别出ONT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口识别的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装置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该装置应用于PON,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图11所述的流程,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10和确定模块2020,其中:
获取模块2010,用于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各测试光包括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所述反射信息至少包括反射峰的高度;
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或者,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损耗;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和传输损耗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2010,还用于:
获取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目标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目标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反射峰组;
对于反射峰组j,根据所述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
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一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和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
所述确定模块2020,用于: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
根据每个ONT与所述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
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分光器使用的光纤中,连接所述至少一个ONT的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或者,所述至少一个ONT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2030,用于向每个ONT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
接收模块2040,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ONT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传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2030,用于向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或者,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和发射顺序;
所述获取模块2010,用于:
接收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端口识别设备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端口识别设备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和磁带等),也可以是光介质(如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k,DVD)等),或者半导体介质(如固态硬盘等)。

Claims (25)

1.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ON,所述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光网络终端ONT,所述至少一个ONT中每个ONT分别通过光纤连接至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端口,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各测试光包括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所述反射信息至少包括反射峰的高度;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光线路终端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或者,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损耗;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和传输损耗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目标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目标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
所述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反射峰组;
对于反射峰组j,根据所述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
所述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一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和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
所述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包括: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
根据每个ONT与所述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
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分光器使用的光纤中,连接所述至少一个ONT的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或者,所述至少一个ONT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每个ONT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ONT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传输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或者,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和发射顺序;
所述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包括:
接收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12.一种端口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ON,所述PON包括至少一级分光器和至少一个光网络终端ONT,所述至少一个ONT中每个ONT分别通过光纤连接至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不同端口,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设置有反射部件,同一个分光器的不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各测试光包括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所述反射信息至少包括反射峰的高度;
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每个反射峰组包括同一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不同的反射峰组对应不同的ONT;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至少一个反射峰对应的第一传输信息、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ONT与光线路终端OLT之间的第二传输信息,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或者,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时间信息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损耗;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
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时间信息和传输损耗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时长和传输损耗;任一反射峰的时间信息为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传输所述反射峰对应的测试光至所述反射峰对应的ONT所用的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提供的目标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目标测试光反射形成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所述目标测试光的波长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不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且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所述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各测试光中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n级分光器的测试光为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属于同一个第i级分光器对应的反射峰、第i级分光器连接的第i-1级分光器的端口、以及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第n级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在第n级分光器上,不同级分光器的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的波长相同;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反射峰组;
对于反射峰组j,根据所述反射峰组j中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与所述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反射峰组j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不等比分光器,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为n级分光器,n大于或等于2;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一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所述至少一级分光器的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和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测试光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反射部件反射的测试光;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级数和每个反射峰组所属ONT直接连接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信息为位置和高度时,所述第二传输信息为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位置,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根据每个反射峰组中所述目标测试光形成的反射峰的高度,确定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
根据每个ONT与所述OLT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每个反射峰组所属的ONT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传输损耗,确定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
根据每个ONT对应的反射峰组、每个反射峰组对应的分光器的端口,确定每个ONT分别在分光器中对应的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ONT连接分光器使用的光纤中,连接所述至少一个ONT的接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或者,所述至少一个ONT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各测试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每个ONT发送所述第二传输信息的获取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ONT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传输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或者,所述测试指令包括所述各测试光的波长和发射顺序;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波长可调的设备发送的各测试光在所述PON中传输时,每个ONT对所述各测试光分别反射形成的各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23.一种端口识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ON,所述系统包括波长可调的设备和端口识别设备;
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用于输出多种波长的测试光,以及用于记录反射峰的反射信息;
所述端口识别设备与所述波长可调的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所述端口识别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24.一种端口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指令被端口识别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端口识别设备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83533.XA 2020-10-29 2020-10-29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430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533.XA CN114430512B (zh) 2020-10-29 2020-10-29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A3196941A CA3196941A1 (en) 2020-10-29 2021-08-10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237017489A KR20230093035A (ko) 2020-10-29 2021-08-10 포트 식별 방법 및 장치
MX2023005083A MX2023005083A (es) 2020-10-29 2021-08-10 Metodo y aparato de identificacion de puertos.
PE2023001517A PE20232008A1 (es) 2020-10-29 2021-08-10 Metodo y aparato de identificacion de puertos
JP2023526209A JP2023548690A (ja) 2020-10-29 2021-08-10 ポート識別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21/111865 WO2022088839A1 (zh) 2020-10-29 2021-08-10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EP21884571.7A EP4221249A4 (en) 2020-10-29 2021-08-10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P210103008A AR123955A1 (es) 2020-10-29 2021-10-29 Método y aparato de reconocimiento de puertos
US18/308,308 US20230261757A1 (en) 2020-10-29 2023-04-27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L2023001238A CL2023001238A1 (es) 2020-10-29 2023-04-28 Método y aparato de identificación de puertos
ZA2023/04876A ZA202304876B (en) 2020-10-29 2023-04-28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533.XA CN114430512B (zh) 2020-10-29 2020-10-29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512A true CN114430512A (zh) 2022-05-03
CN114430512B CN114430512B (zh) 2023-04-28

Family

ID=8130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3533.XA Active CN114430512B (zh) 2020-10-29 2020-10-29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1757A1 (zh)
EP (1) EP4221249A4 (zh)
JP (1) JP2023548690A (zh)
KR (1) KR20230093035A (zh)
CN (1) CN114430512B (zh)
AR (1) AR123955A1 (zh)
CA (1) CA3196941A1 (zh)
CL (1) CL2023001238A1 (zh)
MX (1) MX2023005083A (zh)
PE (1) PE20232008A1 (zh)
WO (1) WO2022088839A1 (zh)
ZA (1) ZA20230487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4215A1 (en) * 2006-01-05 2007-07-05 Tellabs Bedford,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optical reflections 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0211865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81609A (zh) * 2013-06-19 2013-09-04 苏州彩云飞电子有限公司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
US20140118737A1 (en) * 2010-07-26 2014-05-01 Massimo Martinelli Multiport Tunable Optical Filters
US9444218B1 (en) * 2013-05-10 2016-09-13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Compact WDM optical modules
CN110933531A (zh) * 2019-10-23 2020-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检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96193A (zh) * 2019-11-19 2020-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光网络单元连接端口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1010228A (zh) * 2019-11-19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分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7844B2 (ja) * 1998-03-11 2004-05-17 安藤電気株式会社 多分岐光線路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ES2397024B1 (es) * 2011-03-18 2014-07-23 Telefónica, S.A. Método y sistema para la monitorización de capa física en redes ópticas pasivas
CN104579459B (zh) * 2013-10-25 2018-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链路识别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783606B (zh) * 2019-12-31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检测系统以及光通信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4215A1 (en) * 2006-01-05 2007-07-05 Tellabs Bedford,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optical reflections 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0211865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118737A1 (en) * 2010-07-26 2014-05-01 Massimo Martinelli Multiport Tunable Optical Filters
US9444218B1 (en) * 2013-05-10 2016-09-13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Compact WDM optical modules
CN103281609A (zh) * 2013-06-19 2013-09-04 苏州彩云飞电子有限公司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10933531A (zh) * 2019-10-23 2020-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检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1327975A (zh) * 2019-10-23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检测的方法、光网络设备以及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10996193A (zh) * 2019-11-19 2020-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光网络单元连接端口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1010228A (zh) * 2019-11-19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分光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晓冰 等: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通信网络端口资源整治方法", 《中国新通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8690A (ja) 2023-11-20
CA3196941A1 (en) 2022-05-05
WO2022088839A1 (zh) 2022-05-05
AR123955A1 (es) 2023-01-25
KR20230093035A (ko) 2023-06-26
EP4221249A1 (en) 2023-08-02
CN114430512B (zh) 2023-04-28
ZA202304876B (en) 2024-01-31
PE20232008A1 (es) 2023-12-19
MX2023005083A (es) 2023-05-16
EP4221249A4 (en) 2024-03-27
CL2023001238A1 (es) 2023-09-29
US20230261757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228B (zh) 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分光器
CN110996193B (zh) 识别光网络单元连接端口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KR101751158B1 (ko) 광 네트워크 검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7800744B2 (en) Detection system for identifying faults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EP2274595B1 (e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EP2337240B1 (en) Multichannel WDM-PON module with integrated OTDR function
CN102118658B (zh)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US7894362B2 (e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opology estimation
US1094449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wo-stage faults of TDM-PON with high precision
US20230052962A1 (en) Fault lo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208515A1 (en) Port identif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661569A (zh) 光纤故障定位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66375B (zh) 面向twdm-pon的高精度故障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5967445B (zh) 光网络拓扑的生成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430512A (zh)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219514082U (zh) 多波长可带光测试的光时域反射仪
CN218549925U (zh) 一种分光终端、组网结构及pon网络监测系统
CN112910566A (zh) 基于cwdm光时域反射仪高效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