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8658B -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8658B
CN102118658B CN200910215287.9A CN200910215287A CN102118658B CN 102118658 B CN102118658 B CN 102118658B CN 200910215287 A CN200910215287 A CN 200910215287A CN 102118658 B CN102118658 B CN 102118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surface
optical splitter
port
splitter port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5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8658A (zh
Inventor
余宇泉
曾小飞
李三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Danmei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152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8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8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8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发送测试光,所述测试光在光网络单元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接收所述测试光经所述反射器后返回的反射光;根据所述反射光计算出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测试光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根据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光网络单元所处的分光器端口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无须在系统增加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下简称PON)系统,其结构由局端设备如光纤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tion,以下简称OLT),远端设备如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以下简称ONU),以及光分配网络组成。
对于目前的PON系统来说,OLT通过分光器下挂着多个ONU。在PON系统中,如果某个ONU出现异常,或者某个ONU与分光器之间的光纤线路出现问题,则需要断开该ONU与分光器的连接,同时要求不能断开正常工作的ONU。在断开异常ONU的连接时,需要断开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这就需要PON系统能够对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现有技术一种识别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的方法如下:在PON系统中,在每个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光纤适配器中设置传感元件,该传感元件需要电源供电,能够输出分光器端口的状态指示信息,在需要识别某个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时,通过分析分光器端口的状态指示信息,就能够对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的方案,为了实现对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在PON系统中需要设置需要电源供电的设备,由此破坏了PON系统的无源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因此,现有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实现较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PON系统识别分光器端口的方式较为复杂,实现起来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包括:
发送测试光,所述测试光在光网络单元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接收所述测试光经所述反射器后返回的反射光;
根据所述反射光计算出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测试光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根据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光网络单元所处的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所述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模块计算出的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设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包括:
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所述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面;
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先设置的端口识别信息和分光器端口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反射器,根据测试光经过反射器返回的反射光计算出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该识别信息获取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分光器端口的反射器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2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分光器端口的反射器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识别分光器端口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PON系统中,包括OLT和至少一个(通常为多个)ONU,该OLT通过光分配网络并以点到多点的方式连接到该ONU。其中,光分配网络包括至少一个分光器,该分光器通过主干光纤连接到OLT,并分别通过分支光纤线路连接到ONU。其中,每个ONU分别通过分支光纤线路对应连接到该分光器的其中一个端口。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可以分别对应配置有一个反射器,通过该反射器对测试光进行反射以实现识别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该反射器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反射面,并且,该至少两个反射面可以直接设置在该分支光纤线路中,也可以通过波分复用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以下简称WDM)附加至该分支光纤线路并与该分支光纤线路呈Y型连接。为便于理解,以下以该反射器内部包括两个反射面作为实施例进行描述,不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现上,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扩展到具有多个反射面的情况。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为ONU,也可以是为ONU配备的一个专用的识别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发送测试光,该测试光在ONU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该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在PON系统中,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配置有反射器,每个反射器中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并且,该反射器内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之一进行设置,以使不同的端口和其对应的反射器满足预设的条件。
方式1: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分光器端口具有预设对应关系。比如,该分光器中不同的物理端口所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即反射面间距)各不相同。将该分光器的端口的物理端口号分别记为port_1~port_n,其对应的反射器中的反射面间距分别记为L1~Ln,则port_1~port_n和L1~Ln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方式2: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具有预设对应关系。比如,该分光器中不同的物理端口所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率相同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率各不相同,由此,相同的测试光经过不同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的光功率相同,而经过不同反射器中的第二反射面反射回的第二反射光的光功率各不相同。将端口号port_1~port_n的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反射回的光功率差值分别记为P1~Pn,则port_1~port_n和P1~Pn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方式3: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二者的结合与分光器端口之间具有预设对应关系。即,方式3同时结合方式1和方式2中的预设对应关系,具体实现可参阅以上关于方式1和方式2的描述。
进一步地,上述对应关系可预先配置在执行该方法的ONU或者识别装置内部。
步骤12、接收该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返回的反射光。
步骤13、根据该反射光计算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该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该测试光经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具体地,该分光器的识别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记录接收到该测试光分别在该第一反射面和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时间,并根据接收到该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时间差值计算出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或者,检测接收到该测试光分别在该第一反射面和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光功率,并根据检测到的光功率计算出该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步骤14、根据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获取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由于不同的分光器物理端口所对应的反射器按照上述预设对应关系进行设置后,因此,在计算出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后,就可以根据该预先设置的端口识别信息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从而实现对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与上述三种预设对应关系的设置方式相应的,识别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1:根据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从预设的反射面间距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从而实现对该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方式2:根据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从预设的功率差值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从而实现对该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方式3:根据该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光经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从预设的反射面间距结合功率差值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从而实现对该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反射器,根据测试光经过返回的反射光计算出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并根据该识别信息从预设的端口识别信息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以各种具体的应用场合,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为ONU,也可以是为ONU配备的一个专用的识别装置。该方法包括:
步骤21、发送测试光,该测试光在ONU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该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在本实施例的PON系统中,每个ONU对应分光器的一个端口,且分光器的每个端口都分别设置了反射器,每个反射器中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不同的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都各不相同,且与分光器的端口一一对应。即,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分光器端口信息具有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ONU或识别装置内部。
可选的,参见图2b,ONU通过分支光纤线路与其对应的分光器端口相连接。该分支光纤线路设置有WDM,该WDM一侧通过光纤连接到光网络单元,另一侧包括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到该分光器端口,另一个端口通过光纤依序连接到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其中,该WDM用于将该光网络单元发出的通讯光提供至该分光器端口,并将该光网络单元发出的测试光提供至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在具体实施例中,测试光可以选用与通讯光不同波长的光,WDM将通讯光和测试光进行分离,将测试光发送到反射器,将通讯光发送到分光器进行正常通讯,以此保证了通讯光和测试光不会互相干扰。
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为部分反射面,即半透射半反射面,测试光到达两个反射面有先后的顺序,经过第一反射面后,测试光有一部分会反射回来,本实施例中将该先反射回来的光称为第一反射光。此外还有部分光透过第一反射面,到达第二反射面后反射回来,然后从第一反射面的背面透射后返回,本实施例中将该后反射回来的光称为第二反射光。
步骤22、接收该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返回的反射光。
步骤23、根据接收到的该反射光,计算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
假设发送的测试光到达第一反射面所需的时间为t1,透过第一反射面到达第二反射面所需的时间为t2。ONU或测量装置发送了测试光后,接收到第一反射光所需的时间T1=2×t1,接收到的第二反射光所需的时间T2=2×(t1+t2),由此可得t2=0.5×(T2-T1)。
光在光纤中传输的速度为v=c/n,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n为光纤的折射率。利用光在光纤中的速度乘以时间,就可以算出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L=0.5v×(T2-T1)。
步骤24、根据计算得到的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从预设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由于反射器中的反射面之间的距离L与ONU的所处分光器端口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预设对应关系,在ONU或者识别装置中预先设置该对应关系,则ONU或者识别装置计算出该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L之后,便可以查找该预设对应关系并从其中获取与该距离L对应的分光器端口信息,从而实现对该ONU的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比如,在PON系统中,可以将第一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2m,将第二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3m。由此,当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器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是2m时,则可以知道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为第一分光器端口;当另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器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是3m时,则可以知道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为第二分光器端口。
参见图2c,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反射器设置ONU和其对应的分光器端口之间的分支光纤线路上。具体地,测试光经该分支光纤线路传送到该反射器,并在该反射器发生反射并产生反射光,此时就不需要设置WDM进行分光处理。不过,在具体实现上,为了减少给通讯线路带来的影响,该反射器中的反射面的反射率有一定的要求,即使得通讯光能够很好的透过反射面进行传输,而测试光能够即反射又透射,以根据反射光计算两个反射面的距离。可选的,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反射面,并选用合适波长的测试光,使得通讯光能够穿透反射面进行正常传输,而测试光到达反射面时能够半反射半透射。在此种应用场景下,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反射器,根据测试光经过反射器返回的反射光计算出反射器中的反射面间距,并根据该反射面间距从预设的反射面间距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为ONU,也可以是为ONU配备的一个专用测试装置。方法包括:
步骤31、发送测试光,该测试光在ONU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该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在本实施例的PON系统中,每个ONU对应分光器的一个端口,且分光器的每个端口都分别设置了反射器,每个反射器中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不同的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和/或第二反射面的反射率各不相同,比如,该分光器中不同的物理端口所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的反射率相同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率各不相同,由此,相同的测试光经过不同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的光功率相同,而经过不同反射器中的第二反射面反射回的第二反射光的光功率各不相同。通过上述配置,每个反射器对测试光进行反射后得到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都各不相同,且与分光器端口一一对应。即,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信息具有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ONU或识别装置内部。
可选的,反射器可以通过WDM连接至该ONU对应的分支光纤线路上,具体参见场景示意图2b,也可直接设置在该分支光纤线路上,具体参见图2c,以下不再赘述。
测试光到达两个反射面有先后的顺序,经过第一反射面后,测试光有一部分会反射回来,本实施例中将该先反射回来的光称为第一反射光。此外还有部分光透过第一反射面,到达第二反射面后反射回来,然后从第一反射面的背面透射后返回,本实施例中将该后反射回来的光称为第二反射光。
根据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传输途径可得,第一反射光与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为:第二反射面的反射衰减功率+第一反射面的透射衰减功率-第一反射面的反射衰减功率。
通过上述的差值公式可知,当测试光的功率为固定值时,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两个反射面的反射衰减率和透射衰减率相关,而当反射面的反射率一定时,其反射衰减率和透射衰减率也是确定的。因此,通过精确选择具有合适反射率的反射面,就能精确控制两个反射光的功率差值,并将该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进行绑定,使得反射器反射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一一对应,由此就可以通过向反射器发送测试光,并根据反射器反射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识别出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
步骤32、接收该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返回的反射光。
步骤33、根据接收到的该反射光,计算该测试光经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可选的,可以在该ONU或者识别装置内部配置一个光功率检测模块,分别对第一反射光的功率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的光功率进行计算并得到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步骤34、根据计算得到的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从预设的功率差值和端口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由于该反射器的具体配置使得该测试光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一一对应,在得到了反射光的功率差值后,就可以识别出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由于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ONU的所处分光器端口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预设对应关系,在ONU或者识别装置中预先设置该对应关系,则ONU或者识别装置在计算出该功率差值之后,便可以查找该预设对应关系并从其中获取与该功率差值对应的分光器端口信息,从而实现对该ONU的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比如,在PON系统中,测试光的功率固定为0dB,可选用具有相应反射率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使第一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返回的反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为3dB,而使第二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返回的反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为4dB。由此,当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光的功率差值是3dB时,则可知该ONU位于第一分光器端口;当另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光的功率差值是4dB时,则可知该ONU位于第二分光器端口。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反射器,根据测试光经过返回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计算出二者的功率差值,并根据该功率差值从预设的功率差值和端口号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参见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为ONU,也可以是为ONU配备的一个专用测试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1、发送测试光,该测试光在ONU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该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在本实施例的PON系统中,每个ONU对应分光器的一个端口,且分光器的每个端口都分别设置了反射器,每个反射器中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不同的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都各不相同,且测试光经过不同的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也各不相同,并且该反射器的反射面间距和对应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二者的结合与分光器端口之间一一对应,即具有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在ONU或识别装置内部。
可选的,反射器可以通过WDM连接至该ONU对应的分支光纤线路上,具体参见场景示意图2b,也可直接设置在该分支光纤线路上,具体参见图2c,以下不再赘述。
步骤42、接收该测试光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返回的反射光。
步骤43、根据接收到的该反射光,计算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该测试光经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此步骤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参阅以上两个实施例的描述。
步骤44、根据计算得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该功率差值,从预设的反射面间距结合功率差值与端口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由于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结合测试光经反射器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信息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预设对应关系,在ONU或者识别装置中预先设置该对应关系,则ONU或者识别装置在计算出该反射面间距和功率差值之后,便可以查找该预设对应关系并从其中获取相应的分光器端口信息,从而实现对该ONU的所处的分光器端口进行识别。
如在PON系统中,可以将第一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2m,且将该反射器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与第二反射光的功率的差值为3dB;将第二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3m,且将该反射器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与第二反射光的功率的差值也为3dB;将第三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2m,且将该反射器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与第二反射光的功率的差值为4dB;将第四分光器端口对应的反射器中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为3m,且将该反射器反射回的第一反射光与第二反射光的功率的差值也为4dB。
由此,当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器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是2m,且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光功率差值是4dB时,则可以知道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为第三分光器端口。当另一个ONU在测试得到反射器的两个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是3m,且两个反射面的反射光功率差值是4dB时,则可以知道该ONU所处的分光器端口为第四分光器端口。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反射器,根据测试光经过返回的第一反射光和第二反射光计算出二者的功率差值以及该反射器内部的反射面间距,并根据该计算结果从预设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该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装置。请参见图5,其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ONU,也可以为其他专用于进行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51、接收模块52、计算模块53和识别模块54。
发送模块51,用于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该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该测试信号在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
计算模块53,用于根据该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计算出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其中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该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
识别模块54,用于根据该计算模块53计算出的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设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其中,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为以下之一:预先设置的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预先设置的该测试信号经过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者,预先设置的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该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息的功率差值二者的结合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当该预设对应关系为上述第一种对应关系时,该识别模块54可以根据该计算模块53计算出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从该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该端口号信息。
当该预设对应关系为上述第二种对应关系时,该识别模块54可以根据该计算模块53计算出的该测试信号经过该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从该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该端口号信息。
当该预设对应关系为上述第三种对应关系时,该识别模块54可以根据该计算模块53计算出的根据该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信号经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从该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该端口号信息。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该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的具体实现可以参阅以上各个方法实施例该的内容。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根据测试信号经过反射面返回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计算出二者的功率差值以及该反射器内部的反射面间距,并根据该计算结果从预设的对应关系获取中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装置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该无源光网络可以包括OLT和多个ONU,该OLT通过光分配网络并以点到多点的方式连接到该ONU。其中,光分配网络包括至少一个分光器,该分光器通过主干光纤线路连接到OLT,并分别通过分支光纤线路连接到ONU。其中,每个ONU分别通过其对应的分支光纤线路连接到该分光器的其中一个物理端口,并且每个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面,该至少两个反射面可以直接设置在该分支光纤线路中,也可以通过WDM附加至该分支光纤线路并与该分支光纤线路呈Y型连接。该WDM用于将该光网络单元发出的通讯信号提供至其对应的分光器端口,并将该光网络单元发出的测试信号提供至该至少两个反射面。其中该测试信号可以为测试脉冲,该测试脉冲的脉冲宽度小于该至少两个反射面的间距。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61、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该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面;
步骤62、接收该测试信号在该至少两个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
步骤63、根据接收到的该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
步骤64、根据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先设置的端口识别信息和分光器端口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其中,在具体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一反射面和该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该测试信号经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记录接收到该测试信号分别在该第一反射面和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时间;
根据接收到该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时间差值,计算出该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该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检测接收到该测试信号分别在该第一反射面和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光功率;
根据接收到该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并结合预先配置的该第一反射面的反射率,计算出该第二反射面的反射率。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为该分光器的物理端口号,且该分光器物理端口号的识别过程是利用光网络单元进行序列号上发的阶段完成;或者是利用对光网络单元进行测距的阶段完成。
本实施例通过在分光器的每个端口分别对应设置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根据测试信号经过反射面返回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计算出二者的功率差值以及该反射器内部的反射面间距,并根据该计算结果从预设的对应关系获取中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可以利用无源器件实现,而无须采用需要外部供电的有源器件,因此本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测试光,所述测试光在光网络单元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上传送,到达反射器后返回,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接收所述测试光经所述反射器后返回的反射光;
根据所述反射光计算出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测试光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
根据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光网络单元所处的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分光器端口具有预设对应关系,且所述获取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反射器中的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所述端口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光经过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具有预设对应关系,且所述获取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测试光经过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所述端口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测试光经过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二者的结合与分光器端口之间具有预设对应关系;且所述获取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测试光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后返回的反射光的功率差值,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中查找出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并获取所述端口号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直接设置在与分光器端口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或者,所述反射器通过波分复用器连接到与分光器端口连接的分支光纤线路。
6.一种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所述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模块计算出的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设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所述测试信号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分别反射后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息的功率差值二者的结合与分光器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0.一种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连接在分光器端口的分支光纤线路发送测试信号,所述分支光纤线路上包括至少两个反射面;
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在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面分别进行反射而产生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在预先设置的端口识别信息和分光器端口信息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且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测试信号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面包括一第一反射面和一第二反射面,其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的步骤包括:
记录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时间;
根据接收到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时间差值,计算出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反射面包括一第一反射面和一第二反射面,所述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反射信号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分别在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光功率;
根据接收到所述第一反射信号和第二反射信号的功率差值,并结合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反射率,计算出所述分光器端口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功率差值为第二反射面的反射衰减功率+第一反射面的透射衰减功率-第一反射面的反射衰减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源光网络的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器端口的端口信息为所述分光器的物理端口号,且所述分光器物理端口号的识别过程是利用光网络单元进行序列号上发的阶段完成;或者是利用对光网络单元进行测距的阶段完成。
CN200910215287.9A 2009-12-31 2009-12-31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8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5287.9A CN102118658B (zh) 2009-12-31 2009-12-31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5287.9A CN102118658B (zh) 2009-12-31 2009-12-31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8658A CN102118658A (zh) 2011-07-06
CN102118658B true CN102118658B (zh) 2014-02-19

Family

ID=4421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52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8658B (zh) 2009-12-31 2009-12-31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8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127B (zh) * 2011-05-11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网络设备类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01830B (zh) * 2015-05-21 202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网络拓扑图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JP7230544B2 (ja) * 2019-02-01 2023-03-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ルート探索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ルート探索装置
CN110933531A (zh) * 2019-10-23 2020-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检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1010228B (zh) * 2019-11-19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识别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分光器
CN110996193B (zh) * 2019-11-19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光网络单元连接端口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3329277B (zh) * 2020-02-29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30512B (zh) * 2020-10-29 2023-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67376A (zh) * 2020-11-27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分配网络、光网络系统、分光器及分光器的端口识别方法
CN114845187A (zh) * 2021-01-30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5611A (en) * 2007-05-03 2008-11-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Device for monitoring optical fiber barrier of optical splitter network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067483A (zh) * 2008-04-21 2011-05-18 奥普林克通信公司 光纤网络监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828408D0 (en) * 1988-12-06 1989-01-05 British Telecomm Loss detector
JP2001021445A (ja) * 1999-07-09 2001-01-26 Ando Electric Co Ltd 多分岐光線路試験装置
WO2002071700A2 (en) * 2001-03-02 2002-09-12 Meriton Networks Inc. Data path integrity in transparent oeo switch
JP4103999B2 (ja) * 2003-04-18 2008-06-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線路損失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JP4853938B2 (ja) * 2004-06-07 2012-0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面測定用干渉計装置
CN100558013C (zh) * 2005-04-29 2009-11-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纤网络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1232328B (zh) * 2007-01-26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分支光纤的事件点的方法、光网络及网络设备
CN201100946Y (zh) * 2007-11-13 2008-08-13 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光功率光电探测器
CN101567724B (zh) * 2009-05-23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状况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2104421B (zh) * 2009-12-16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网络中分支光纤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光纤网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5611A (en) * 2007-05-03 2008-11-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Device for monitoring optical fiber barrier of optical splitter network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067483A (zh) * 2008-04-21 2011-05-18 奥普林克通信公司 光纤网络监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8658A (zh)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8658B (zh) 分光器端口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US626920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s
CN101924590B (zh) 无源光网络光纤故障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EP2403269B1 (en) Technology for fault location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PON)
CN102714545B (zh) 光收发模块、无源光网络系统、光纤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223174B (zh) 一种集成有光时域反射仪功能的光模块
CN102291173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2790644B (zh) 光纤检测系统、光纤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3548287A (zh) 波分复用光网络的监管
JP2016524396A (ja) 光パス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2752051B (zh) 具有光时域反射功能的光网络单元光组件
CN104202084A (zh) 一种监测时分复用光网络链路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CN110380809A (zh) 一种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109921847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故障支路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4144014B (zh) 检测光纤故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4103924U (zh) 一种独立外置式光纤链路监测系统
CN102104421B (zh) 光纤网络中分支光纤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光纤网络
CN202679371U (zh) 具有光时域反射功能的光网络单元光组件
CN103222206A (zh) 分支光纤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84785B (zh) 基于噪声信号的光网络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1878147U (zh) 一种pon接入网光缆故障在线监控器
CN105959058B (zh) 一种快速检测时分复用光网络链路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67724B (zh) 一种网络状况检测系统和方法
WO2024002267A1 (zh) 光网络拓扑的生成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761371A (zh) 具有光时域反射功能的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3

Address after: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Danmei

Inventor before: Yu Yuquan

Inventor before: Zeng Xiaofei

Inventor before: Li Sanz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063000, Hebei, Tangshan City County, Leting Town, Mao Yuen Street, Leting Mao community Mao Mao Building, 89, 1, gate 202

Patentee after: Liu Danmei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