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4851A -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4851A
CN114424851A CN202011186334.4A CN202011186334A CN114424851A CN 114424851 A CN114424851 A CN 114424851A CN 202011186334 A CN202011186334 A CN 202011186334A CN 114424851 A CN114424851 A CN 114424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rocessing chip
helmet
early warning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63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4851B (zh
Inventor
孔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63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4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4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4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30Mounting radio sets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6Anti-collision systems for active traffic, e.g. moving vehicles, pedestrians, bik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该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其中,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分别设置于头盔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设置的两侧;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雷达与第一处理芯片连接,雷达用于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第二处理芯片分别与第一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连接,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由此智能头盔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减少碰撞事故发生。

Description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一盔一带政策的推行,电动车头盔成为骑行的必备装备。然而,现有的头盔一般会对用户头部的后方和两侧进行包围覆盖,仅在面部前方预留可以供用户查看的透明面罩,来提高对用户头部的保护性能,但这样也会对用户的视野和听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用户在骑行过程中了解周围来车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头盔不利于用户在骑行过程中了解周围来车的情况,从而容易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头盔,所述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
其中,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反馈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的两侧;
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所述雷达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连接,所述雷达用于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和所述振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所述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所述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可选地,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撑结构,在所述雷达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雷达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环状的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振动模块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振动模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头盔壳体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测距模块和调节模块;
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和所述测距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二侧,所述测距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头部与所述振动模块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螺纹推杆、定位套筒和步进电机;
其中,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步进电机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二侧,所述螺纹推杆贯穿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的腔室,所述螺纹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振动模块连接,所述螺纹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步进电机的第二端和所述测距模块均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测距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距离,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转动,以控制所述螺纹推杆推动所述振动模块移动。
可选地,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摄像头;
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摄像头,以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可选地,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
其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所述音视频数据和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智能头盔还包括定位模块;
其中,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碰撞预警方法,所述碰撞预警方法应用于智能头盔,所述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其中,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包括:
所述雷达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所述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所述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可选地,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移动对象与用户的相对距离和/或相对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在所述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相对速度,确定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与所述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与所述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可选地,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摄像头,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智能头盔还包括定位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启动所述摄像头,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音视频数据、所述定位模块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其中,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音视频数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监测数据,生成分析报告。
可选地,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测距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测距模块获取的第一距离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其中,所述云端服务器与用户终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智能头盔的第一侧设置有感知模块,且第二侧设置有反馈模块,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因而可以通过雷达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这样第一处理芯片可以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而第二侧的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第二处理芯片接收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由此本申请的智能头盔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的行车情况,在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及时产生振动来提醒用户,从而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头盔,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头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100、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
其中,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分别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设置的两侧;
感知模块110包括雷达112和第一处理芯片(图中未标识),雷达112与第一处理芯片连接,雷达112用于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反馈模块120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图中未标识)和振动模块122,第二处理芯片分别与第一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122连接,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接收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振动模块122振动,以提示用户。
其中,上述雷达112可以为超视距雷达112、微波雷达112、毫米波雷达112以及激光雷达112等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选取毫米波雷达112作为上述雷达112。上述感知模块110可以包括一个雷达112,也可以包括多个雷达112,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在雷达112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雷达112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的同一水平面的不同方位上,这样可以获取到头盔在不同方位的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如图1所示,当雷达112数量为3个时,可以分别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左右两侧,以及与面罩130相对的后侧,这样就可以感知到头盔佩戴者的左侧(即区域A)、右侧(即区域C)和后侧(即区域B)的视野盲区的行车情况。
上述振动模块12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当振动模块122为多个时,多个振动模块122可以均匀分布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二侧的同一水平面的不同方位上。这样,在通过上述感知模块110检测到在某一方位上有移动对象靠近时,第二处理芯片可以控制处于该方位的振动模块122进行振动,以方便用户了解来车方向,及时做出避让。此处的移动对象可以是移动的车辆、行人等。
需要说明的是,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分别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相对的两侧,即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分别设置在头盔的外侧和内侧。感知模块110用于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如移动对象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等信息,并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确定用户当前是否存在碰撞风险。而反馈模块120需要根据该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振动模块122振动,以提示用户。因而,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之间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具体的,感知模块110和反馈模块120之间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当为有线连接时,可以通过百兆以太网接口(Fast Ethernet,简称FE)、千兆以太网接口(Gigabit Ethernet,简称GE)等协议实现连接;当为无线连接时,可以通过蓝牙、红外收发模块、ZigBee等方式实现连接。
可选地,感知模块110还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撑结构111,在雷达112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雷达112均匀分布于第一支撑结构111;
反馈模块120还包括环状的第二支撑结构,在振动模块122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振动模块122均匀分布于第二支撑结构;
第一支撑结构111和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与头盔壳体100的形状相适配。
具体地,感知模块110还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撑结构111,第一支撑结构111水平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多个雷达112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结构111上。反馈模块120还包括环状的第二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水平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二侧,多个振动模块122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二支撑结构上。这样可以通过第一支撑结构111和第二支撑结构分别对雷达112和振动模块122进行限位,以保证多个雷达112和多个振动模块122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多个雷达112和多个振动模块122能够均匀分布在头盔壳体100的不同方位上,从而提高监测范围和振动反馈的准确性。同时,由于第一支撑结构111和第二支撑结构的形状与头盔壳体100的形状相适配,使得第一支撑结构111和第二支撑结构能够贴合在头盔壳体100上,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智能头盔外观的美观性,也有利于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可选地,反馈模块120还包括测距模块124和调节模块123;
其中,调节模块123和测距模块124均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第二侧,测距模块124用于获取用户头部与振动模块122之间的第一距离,调节模块123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对振动模块122的位置进行调节。
具体地,上述调节模块123和上述测距模块124均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第二侧,该调节模块123与振动模块122连接,用于对振动模块122的位置进行调节。具体地,该测距模块124可以为超声波测距模块124、红外测距模块124、激光测距模块124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选取超声波测距模块124作为上述测距模块124。超声波测距模块124可以向用户头部发送超声波,超声波在到达用户头部时返回,再根据超声波的接收时间确定用户头部与振动模块122之间的第一距离。在确定第一距离之后,第二处理芯片根据该第一距离,通过调节模块123对振动模块122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振动模块122移动到用户头部能够感知到的位置。这样智能头盔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头部大小对振动模块122的位置实现自动调节,以保证不同用户佩戴时都能有较好的振动反馈效果。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P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调节模块123包括螺纹推杆1231、定位套筒1232和步进电机1233;
其中,定位套筒1232和步进电机1233均固定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二侧,螺纹推杆1231贯穿设置于定位套筒1232的腔室,螺纹推杆1231的第一端与振动模块122连接,螺纹推杆1231的第二端与步进电机1233的第一端连接;
步进电机1233的第二端和测距模块124均与第二处理芯片连接,第二处理芯片根据测距模块124获取的第一距离,控制步进电机1233转动,以控制螺纹推杆1231推动振动模块122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定位套筒1232内侧具有第一螺纹,上述螺纹推杆1231的外侧具有第二螺纹,定位套筒1232和螺纹推杆1231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实现可移动连接。由于螺纹推杆1231的第一端与振动模块122连接,螺纹推杆1231的第二端与步进电机1233连接,因此螺纹推杆1231可以在步进电机1233的驱动下旋转,从而在定位套筒1232内移动。具体地,第二处理模块可以接收测距模块124获取的第一距离,并根据第一距离确定螺纹推杆1231需要在定位套筒1232中移动的第二距离,进而控制步进电机1233驱动螺纹推杆1231旋转,以使螺纹推杆1231在定位套筒1232中移动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等于第一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振动模块122的位置可以根据佩戴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自适应调整,保证不同用户佩戴时均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振动反馈效果。
可选地,感知模块110还包括摄像头(图中未标识);
其中,摄像头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第一处理芯片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启动摄像头,以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具体地,上述摄像头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如果摄像头为多个,可以将多个摄像头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的不同方位上。在一实施例中,为节约硬件成本,并提升智能头盔外观的美观性,可以设置一个鱼眼摄像头,并将该鱼眼摄像头设置在头盔壳体100的顶部,这样可以通过鱼眼摄像头获取360度摄像范围内的音视频数据。由于该摄像头与第一处理芯片连接,因此,可以在第一处理芯片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启动摄像头,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这样可以将获取的音视频数据作为事故处理的证据。
可选地,反馈模块120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识);
其中,无线通讯模块与第二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音视频数据和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具体地,上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但不限于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和/或NB模组等。上述无线通讯模块设置于头盔壳体100的第一侧,并与第二处理芯片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第一处理芯片接收到的监测数据和音视频数据,以及第二处理芯片接收到的第一距离等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保存这些数据信息,减少智能头盔中存储资源的占用率,而且方便云端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道路路况情况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形成分析报告,供用户或者交通协管部门参考。
另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碰撞预警方法。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碰撞预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碰撞预警方法,包括:
步骤301、雷达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
其中,实现该碰撞预警方法所对应的碰撞预警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智能头盔,该碰撞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可以如图4所示,在图4中,该碰撞预警装置包括感知模块410和反馈模块420,感知模块410和反馈模块420之间通讯连接。感知模块410包括多个雷达411、第一处理芯片412和摄像头413,具体地,雷达411、第一处理芯片412和摄像头413的位置、连接关系以及作用与图1中的雷达、第一处理芯片和摄像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反馈模块420包括第二处理芯片421、测距模块422、调节模块423、多个振动模块424和无线通讯模块425,具体地,第二处理芯片421、测距模块422、调节模块423、振动模块424和无线通讯模块425的位置、连接关系和作用与图1中的第二处理芯、测距模块、调节模块、振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感知模块410设置在头盔壳体的外侧,因而可以通过感知模块410来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移动对象,并根据移动对象的移动情况得到碰撞预警结果,这样反馈模块420可以接收感知模块410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对反馈模块420中的振动模块424进行振动,达到碰撞预警的作用。
具体地,可以由雷达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此处的移动对象可以为任意移动的车辆、行人等对象,此处的监测数据可以为移动对象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移动路径、加速度等数据。雷达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为获取所有视野盲区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可以设置多个雷达,如设置3个雷达,分别为雷达A、雷达B和雷达C,通过雷达A获取图1所示的区域A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通过雷达B获取图1所示的区域B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通过雷达C获取图1所示的区域C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
步骤302、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第一处理芯片实时接收雷达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碰撞预警结果。例如,可以根据移动对象与用户的相对距离,确定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如小于低于预设距离,则表示移动对象与用户之间的间距小于安全间距,存在碰撞风险;否则,不存在碰撞风险。或者可以根据移动对象与用户的相对速度和移动路径,确定移动对象的移动路径是否可能与用户的移动路径存在相交,如果存在相交,则表示移动对象与用户存在碰撞风险;否则,不存在碰撞风险。
步骤303、第二处理芯片接收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在第一处理芯片确定碰撞预警结果后,第一处理芯片可以将该碰撞预警结果发送至第二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接收该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该碰撞预警结果,确定是否存在碰撞风险,如果存在碰撞风险,进一步确定是哪个方位存在碰撞风险,进而控制对应方位的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雷达感知周围环境中移动对象的移动情况,并通过第一处理器确定碰撞预警结果,进而通过第二处理芯片对该碰撞预警结果进行分析,控制相应的振动模块振动,这样有利于用户对视野盲区存在的碰撞风险及时进行避让,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可选地,监测数据包括移动对象与用户的相对距离和/或相对速度;
其中,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包括:
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相对距离,确定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在相对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和/或
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相对速度,确定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与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与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其中,上述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1米、2米或3米等距离长度,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30秒、1分钟、2分钟等时间长度,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一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处理芯片可以根据移动对象与用户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在相对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如图5所示,假设第一预设距离为M,当移动车辆A与用户B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等于M时,反馈模块会产生振动提示,此时假设移动车辆A与用户B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夹角为a,则第二处理芯片将控制在该夹角a方向上的振动模块进行振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处理芯片可以根据移动对象与用户之间的相对速度,确定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与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与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如图6所示,假设移动车辆A与用户B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夹角为a,且沿A0A1的方向进行,速度为V1,用户B沿B0B1的方向前进,速度为V2,当第一处理芯片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T内移动车辆A和用户B的移动轨迹存在相交,则表示用户当前存在碰撞风险,此时第二处理芯片将控制在该夹角a方向上的振动模块进行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芯片可以根据雷达获取到的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从而方便后续第二处理芯片根据该碰撞预警结果对振动模块进行振动,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
可选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第一处理模块启动摄像头,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无线通讯模块将音视频数据、定位模块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或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其中,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音视频数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或监测数据,生成分析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感知模块还包括摄像头,在第一处理芯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时,第一处理模块可以启动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现场进行拍照或者摄像,来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这样可以将获取的音视频数据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由于音视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如果将音视频数据直接保存在本地,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因而可以将音视频数据,以及定位模块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或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等数据均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这样不仅减小了智能头盔的空间占用率,而且有利于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路况分析等,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出具分析报告,供用户或者交通协管部门参考。
可选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无线通讯模块将测距模块获取的第一距离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其中,云端服务器与用户终端连接,用于将第一距离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供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对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在测距模块获取到用户头部与振动模块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第一距离发送至第一处理芯片,第一处理芯片再将该第一距离发送至第二处理芯片,第二处理芯片再将该第一距离发送至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该第一距离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由于云端服务器与用户终端连接,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查看该第一距离,并在用户终端上对第一距离进行调节,调节指令通过云端服务器、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处理器发送至第一处理器,最后通过第一处理器对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距离包括所有振动模块与用户头部的距离,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对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的振动模块与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盔可以自适应调整振动模块的位置,也可以由用户手动调整振动模块的位置,以使智能头盔针对不同用户都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振动反馈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因此,本申请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申请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申请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的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
其中,所述感知模块和所述反馈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相对设置的两侧;
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所述雷达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连接,所述雷达用于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和所述振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芯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所述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所述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撑结构,在所述雷达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雷达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环状的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振动模块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振动模块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头盔壳体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测距模块和调节模块;
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和所述测距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二侧,所述测距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头部与所述振动模块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螺纹推杆、定位套筒和步进电机;
其中,所述定位套筒和所述步进电机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二侧,所述螺纹推杆贯穿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的腔室,所述螺纹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振动模块连接,所述螺纹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步进电机的第二端和所述测距模块均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根据所述测距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距离,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转动,以控制所述螺纹推杆推动所述振动模块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摄像头;
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头盔壳体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芯片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摄像头,以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
其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处理芯片连接,用于将所述音视频数据和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头盔还包括定位模块;
其中,所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8.一种碰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预警方法应用于智能头盔,所述智能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感知模块和反馈模块,其中,所述感知模块包括雷达和第一处理芯片,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处理芯片和振动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包括:
所述雷达获取监测范围内的移动对象的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处理芯片;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
所述第二处理芯片接收所述第一处理芯片发送的碰撞预警结果,并根据所述碰撞预警结果控制所述振动模块振动,以提示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移动对象与用户的相对距离和/或相对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碰撞预警结果,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相对距离,确定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在所述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相对速度,确定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是否与所述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在第一预设时段内用户的移动轨迹与所述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相交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碰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模块还包括摄像头,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智能头盔还包括定位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当前存在碰撞风险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启动所述摄像头,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音视频数据、所述定位模块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处理芯片获取到的监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其中,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音视频数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监测数据,生成分析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碰撞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还包括测距模块;
所述碰撞预警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测距模块获取的第一距离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其中,所述云端服务器与用户终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终端对所述振动模块的位置进行调整。
CN202011186334.4A 2020-10-29 2020-10-29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Active CN114424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6334.4A CN114424851B (zh) 2020-10-29 2020-10-29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6334.4A CN114424851B (zh) 2020-10-29 2020-10-29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4851A true CN114424851A (zh) 2022-05-03
CN114424851B CN114424851B (zh) 2023-07-21

Family

ID=8130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6334.4A Active CN114424851B (zh) 2020-10-29 2020-10-29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48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9004A (zh) * 2022-06-21 2022-08-09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近电报警与护目镜的安全帽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733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衝突防止機能付きヘルメット
CN105167301A (zh) * 2015-09-25 2015-12-23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骑行的智能安全防污染头盔
CN205547534U (zh) * 2016-04-27 2016-09-07 哈尔滨中研普瑞电子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消防头盔
CN106004655A (zh) * 2016-06-24 2016-10-1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盲点碰撞预警方法及装置
CN205695945U (zh) * 2016-04-08 2016-11-23 熊春花 一种头盔
CN206117803U (zh) * 2016-10-18 2017-04-1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情景模式调节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8058265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深圳智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962555B1 (en) * 2017-01-17 2018-05-08 Neosync, Inc. Head-mountable adjustable devices for generating magnetic fields
CN208607772U (zh) * 2018-07-03 2019-03-15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帽
CN109700112A (zh) * 2018-11-30 2019-05-03 迅捷安消防及救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防及救援智能头盔、照明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000313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宋怡达 带有车辆提醒装置的头盔
CN111510526A (zh) * 2020-04-08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733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衝突防止機能付きヘルメット
CN105167301A (zh) * 2015-09-25 2015-12-23 郑州大学 一种用于骑行的智能安全防污染头盔
CN205695945U (zh) * 2016-04-08 2016-11-23 熊春花 一种头盔
CN205547534U (zh) * 2016-04-27 2016-09-07 哈尔滨中研普瑞电子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消防头盔
CN106004655A (zh) * 2016-06-24 2016-10-1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盲点碰撞预警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265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深圳智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6117803U (zh) * 2016-10-18 2017-04-1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情景模式调节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962555B1 (en) * 2017-01-17 2018-05-08 Neosync, Inc. Head-mountable adjustable devices for generating magnetic fields
CN208607772U (zh) * 2018-07-03 2019-03-15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帽
CN109700112A (zh) * 2018-11-30 2019-05-03 迅捷安消防及救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消防及救援智能头盔、照明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000313A (zh) * 2019-12-27 2020-04-14 宋怡达 带有车辆提醒装置的头盔
CN111510526A (zh) * 2020-04-08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9004A (zh) * 2022-06-21 2022-08-09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近电报警与护目镜的安全帽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4851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8850B2 (en) Adaptive early warning method based on vehicle-to-everything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91977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riving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US1008675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741433B1 (ko) 운전자 보조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4408879B (zh) 疲劳驾驶预警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80132922A (ko)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차량
WO2017054279A1 (zh) 一种疲劳驾驶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00013225A1 (en) Vehicle external information output method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10403022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the vehicle
US11383720B2 (en)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KR20190078553A (ko) 차량 제어 방법 및 차량을 제어하는 지능형 컴퓨팅 디바이스
KR101611057B1 (ko) 차량 충돌 방지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96437B (zh) 智能驾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8103798A (zh) 用于车辆乘员辅助的车辆和移动设备接口
JPWO202005424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撮像装置、移動体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752940B2 (en) Display controller, display system, mobile object,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carrier means
US10475348B2 (en) Method for assisting a person in acting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WO20212248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vehicle and an agent
CN106740573A (zh)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车辆预警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4424851A (zh) 智能头盔及碰撞预警方法
US20210125227A1 (en) Setting driving route of advertising autonomous vehicle
CN113516861A (zh) 用于自主交通工具的协作式安全性驾驶模型
KR101822896B1 (ko) 운전자 보조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20077125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그리고 정보 처리 방법
KR20210048892A (ko) 차량 내부의 모니터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