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574B -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574B
CN114422574B CN202210125545.XA CN202210125545A CN114422574B CN 114422574 B CN114422574 B CN 114422574B CN 202210125545 A CN202210125545 A CN 202210125545A CN 114422574 B CN114422574 B CN 114422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lectronic device
target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5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574A (zh
Inventor
姚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255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可以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建立连接的效率。

Description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或者摄像头、开关、门锁等小设备,各个智能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都能够基于网络协议建立无线网络连接,进行信息的无线发送与接收。
但是,当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时,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提高建立连接的效率。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连接请求模块,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前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连接建立方法包括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可以复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去了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和连接的过程,例如,目标应用程序无须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来知晓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即能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这样无需用户多次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建立连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网络连接系统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2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再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该应用环境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2和第二电子设备104。第一电子设备102可以通过蓝牙与第二电子设备104通信。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2和第二电子设备104可以为支持蓝牙、有线、Wi-Fi、红外等网络协议的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102可以是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不限于此。第二电子设备104可以为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摄像头、开关、门锁等的智能设备。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可包括网络连接系统,该网络连接系统可包括应用程序层、连接管理服务层和底层驱动层。其中,连接管理服务层中配置有应用接口模块,该应用接口模块可与应用程序层进行交互。其中,应用接口模块可包括预设连接接口和预设断开接口。预设连接接口和预设断开接口都可以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接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设连接接口和预设断开接口的类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如投屏应用程序、物联网控制应用程序、音频播放应用程序、视频播放应用程序、购物应用程序、即时通信应用程序、支付应用程序、购票应用程序、办公应用程序、导航应用程序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用程序的类型和数量均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连接管理服务层可用于处理连接事件。其中,连接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连接业务事件、断开连接业务事件、复用连接业务事件、发现和管理电子设备事件等。其中,发现和管理电子设备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扫描发现设有该网络连接系统的电子设备、管理与第一电子设备正在连接或曾经连接但已断开的电子设备、存储相关连接信息等。其中,连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标识信息)、网络协议类型、通过该协议连接到其他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等等。
底层驱动层可用于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典型蓝牙协议、低功耗蓝牙协议、Wi-Fi局域网协议、Wi-Fi直连(Direct)协议、红外协议等。相应的,底层驱动模块可支持多种网络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经典蓝牙(Bluetooth)连接、低功耗蓝牙(BluetoothLow Energy,BLE)连接、Wi-Fi连接、红外连接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302-步骤306。
步骤302,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
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目标应用程序,其目标应用程序可基于多种网络连接协议中的一种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其中,网络连接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典型蓝牙协议、低功耗蓝牙协议、Wi-Fi局域网协议、Wi-Fi Direct协议等。其中,目标应用程序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投屏应用程序、物联网控制应用程序、音频播放应用程序、视频播放应用程序、购物应用程序、即时通信应用程序。
第一电子设备可显示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显示界面。该连接显示界面可用于确认是否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可响应于该连接操作,以发起连接请求。其中,连接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点击操作、长按操作、双击操作或者其他类型的操作。
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电子设备为待与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也即,连接请求携带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包括电子设备的名称、电子设备的账号、电子设备的用户名、电子设备的图标或者其他标识。
步骤304,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其中,连接信息可包括当前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连接信息可包括目标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目标电子设备可以为当前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通过该网络协议类型连接到目标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等。其中,目标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若目标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n。则可对应获取各电子设备i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一电子设备分别与各电子设备i之间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1≤i≤n,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具体地,网络协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典型蓝牙网络协议、低功耗蓝牙网络协议、Wi-Fi局域网网络协议、Wi-FiDirect网络协议、红外网络协议、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网络协议等。
步骤306,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若查询到的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表明当前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满足目标应用程序的复用连接条件。复用连接条件可以理解为目标应用程序可复用当前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来建立与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包括:利用所述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具体地,可以从连接信息中确定满足目标应用程序的复用连接条件的信息,以确定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该网络连接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因此,可以复用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包括:利用所述网络协议类型对应的网络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具体地,若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且连接信息的网络协议类型为典型蓝牙协议,则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当前的连接方式为典型蓝牙连接,此时,可基于典型蓝牙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若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且连接信息的网络协议类型为Wi-Fi局域网协议,则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当前的连接方式为Wi-Fi局域网连接,此时,可基于Wi-Fi局域网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上述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这样,当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目标应用程序需要连接至同一第二电子设备时,若基于连接请求查询到的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时,可以复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去了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和连接的过程,例如,目标应用程序无须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来知晓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即能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这样无需用户多次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建立连接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连接信息中的标识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相同,且所述连接信息中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相同,则所述连接信息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条件。示例性的,若连接信息中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则表明连接信息中的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相同,同时也表明,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已经建立了网络连接。
示例性的,以目标应用程序需要通过典型蓝牙连接方式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发起的连接请求中的网络协议类型为典型蓝牙协议。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查询连接信息,若连接信息中包括了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为典型蓝牙协议,则表明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若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应用程序基于典型蓝牙协议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传输通道,则可认定当前的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应用程序为除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应用程序。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对连接信息进行验证,判断当前的连接信息是否满足预设连接条件,只有在连接信息满足预设连接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建立连接的下一个步骤,进一步保证了建立连接的复用匹配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包括:
步骤402,展示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界面。其中,该连接界面可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扫描得到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界面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应用程序的启动界面、目标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运行界面等。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扫描到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例如可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摄像头、开关、门锁等支持WIFI网络、蓝牙网络、红外控制等的智能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扫描到的电子设备的类型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目标应用程序进行蓝牙、WiFi、红外等方式的扫描,以获取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并将扫描得到的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显示在连接界面。
步骤404,响应于对目标标识信息的选中操作,调用网络连接系统的预设连接接口,发起连接请求。
其中,所述目标标识信息为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所述标识信息中的一个。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标识信息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连接接口为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连接接口。具体地,该连接接口可以为SDK接口。具体地,目标应用程序可以调用该预设连接接口,以向网络连接系统的连接管理服务层发起连接请求。可以理解的,预设连接接口提供了目标应用程序与连接管理服务层之间的信息交互桥梁,以实现目标应用程序与连接管理服务层之间的信息传递。
本实施例中,连接界面中显示有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每个设备标识用于代表一个电子设备,若用户需要基于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已建立的网络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用于可在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界面触发对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设备标识的选中操作,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网络连接系统可响应于对目标设备标识的选中操作,调用网络连接系统的预设连接接口,发起连接请求,才能进入建立连接的下一个步骤,进一步保证了建立连接的复用准确性。另外,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调用该预设连接接口,提高了建立连接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02-步骤508。
步骤502,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
步骤504,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步骤506,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连接信息中的网络协议类型对应的网络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步骤502至步骤506与前述步骤302-步骤306分别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8,若所述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发起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若查询到的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可认为当前的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建立无法复用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此时,电子设备中的网络信息可向第一电子设备发起网络连接请求,第一电子设备可基于该网络连接请求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其中,该网络连接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第一电子设备可根据该网络协议类型,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示例性的,若网络协议类型为Wi-Fi局域网协议,则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Wi-Fi局域网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网络连接之后,基于该网络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若基于应用程序发起的连接请求,查询到的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时,则表明目标应用程序无法复用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需要重新发起网络连接请求,进而实现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通道。这样,即便是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也可以实现目标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连接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602-步骤612。
步骤602,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
步骤604,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步骤606,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步骤608,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
当目标应用程序需要断开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时,用于可在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界面进行断开连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可响应于该断开连接操作,并发起断开请求,以请求断开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网络传输通道。其中,断开选中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点击操作、长按操作、双击操作或者其他类型的操作。
其中,断开连接界面包括虚拟按键供用户选择是否断开连接,如包括确认和取消按键,如果点击确认,则表示断开连接,如果点击取消,则表示保持当前连接。可选的,还可通过语音或手势接收断开连接操作,如果断开连接,则发起断开请求。如果保持当前连接,则表明用户不需要断开当前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传输通道,则无需发起断开请求。
步骤610,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
其中,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当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具体的,若当前第一电子设备与至少一个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网络连接,则复用信息包括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示例性的,若当前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m,其中,m≥2,则复用信息包括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m中,每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同时,复用信息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其他应用程序为除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应用程序。示例性的,若目标应用程序为应用程序1,其他应用程序包括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3,其中,应用程序2基于经典蓝牙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网络传输通道,应用程序2基于Wi-Fi局域网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网络传输通道,则该复用信息还包括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3分别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经典蓝牙协议和Wi-Fi局域网协议。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应用程序的数量可以为0个,也可以为1个或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其他应用程序的数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步骤612,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具体地,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且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则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也即,不需要断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其中,目标网络连接对应的网络协议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不相同,或,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同,则断开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且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则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这样就不会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使用。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不相同,或,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同,则断开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这样就可以释放目标网络连接所占用的连接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包括: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调用预设断开接口,发起连接请求的步骤。其中,所述预设断开接口为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连接接口。也即是说,目标应用程序会响应于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并调用网络连接系统的预设端口接口,以使网络连接系统的连接管理服务层可以去查询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各个应用程序均可响应于断开连接操作,并调用预设端口接口以发起断开连接请求,这样,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调用该预设断开接口,为应用程序与网络连接系统中连接管理服务提供了传输并提供断开连接请求的传输桥梁,这样无需用户多次操作,即能断开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断开连接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612,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后,还包括向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发送连接结束的提示信息的步骤。其中,提示信息可以为文字、连接、图片的形式发送给目标应用程序。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后,向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发送连接结束的提示信息,可以使得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进行相关处理。示例性的,若维持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则可发出维持连接的提示信息,该目标应用程序可按照当前的运行状态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若断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则可发出断开连接的提示信息,该目标应用程序若不需要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时,则可工作在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电视机TV,如图7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702,手机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目标应用程序调用连接管理服务层的预设连接接口向连接管理服务层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704,连接管理服务层根据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其中,连接信息可包括目标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目标电子设备可以为当前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
步骤706,连接管理服务层根据查询结果判断连接信息是否符合预设连接条件,若符合预设连接条件,表明目标应用程序可复用第一电子设备与目标电子设备建立的网络连接,则执行步骤708,复用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传输通道。若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执行步骤710,连接管理服务层发起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步骤712,向目标应用程序发送建立连接的提示信息。
步骤714,手机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目标应用程序调用连接管理服务层的预设连接接口向连接管理服务层发送断开请求。
步骤716,连接管理服务层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复用信息包括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网络连接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
步骤718,连接管理服务层根据复用信息判定第一电子设备中是否有其他应用程序在复用目标网络连接,其中,目标网络连接对应的网络协议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
步骤720,若有其他应用程序在复用该目标网络连接,则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也即,不需要断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步骤722,若没有其他应用程序在复用该目标网络连接则直接断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
步骤724,连接管理服务层向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发送连接结束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手机中的目标应用程序(例如,投屏应用程序)可向连接管理服务层发起连接请求,并在查询到手机的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时,目标应用程序复用手机与TV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建立目标应用程序可与TV之间的通信传输通道,这样无需用户多次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建立连接的效率;同时,手机中的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调用该预设连接接口,发起连接请求,提高了建立连接的兼容性。另外,在断开连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查询到的复用信息,来判定维持还是断开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执行断开请求的操作,可以释放目标网络连接所占用的连接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手机和TV的功耗。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连接建立方法的连接建立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建立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连接建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包括:连接请求模块810、查询模块820和建立连接模块830,其中:
连接请求模块810,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查询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建立连接模块830,用于在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上述连接建立装置可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可以复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省去了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和连接的过程,例如,目标应用程序无须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来知晓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状态,即能建立目标应用程序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这样无需用户多次操作,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建立连接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所述连接信息包括目标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所述目标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立连接模块830还用于在所述连接信息中的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标识信息相同,且所述连接信息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连接信息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立连接模块830,还用于利用所述连接信息中的网络协议类型对应的网络连接方式,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请求模块810还用于展示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界面,所述连接界面可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扫描得到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响应于对目标标识信息的选中操作,调用网络连接系统的预设连接接口,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标识信息为至少一个所述标识信息中的一个,且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预设连接接口为所述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连接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立连接模块830还用于在所述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的情况下,则发起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装置还包括:
断开请求模块,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
所述查询模块820还用于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当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
所述建立连接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立连接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且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的情况下,则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立连接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不相同,或,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对应的网络协议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请求模块810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调用预设断开接口,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预设断开接口为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装置还包括:
提示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发送连接结束的提示信息。
上述连接建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网络连接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网络连接系统总线。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网络连接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网络连接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连接建立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连接建立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包括目标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其中,所述目标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
若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
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当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
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连接信息中的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标识信息相同,且所述连接信息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连接请求携带的所述网络协议类型相同,则所述连接信息符合所述预设连接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协议类型包括典型蓝牙网络协议、低功耗蓝牙网络协议、Wi-Fi局域网网络协议、Wi-Fi Direct网络协议、红外网络协议、超宽带网络协议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包括:
利用所述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包括:
展示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界面,所述连接界面可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扫描得到的至少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响应于对目标标识信息的选中操作,调用网络连接系统的预设连接接口,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标识信息为至少一个所述标识信息中的一个,且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预设连接接口为所述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连接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连接信息不符合预设连接条件,则发起网络连接请求,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并根据所述网络连接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且所述当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则维持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不相同,或,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不同,则断开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目标网络连接,其中,所述目标网络连接对应的网络协议类型与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调用预设断开接口,发起断开请求;其中,所述预设断开接口为网络连接系统配置的接口。
10.一种连接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请求模块,用于响应于对目标应用程序的连接操作,发起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携带待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建立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查询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连接信息;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连接信息符合预设连接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所述连接信息,建立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传输通道;
断开请求模块,响应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断开连接操作,发起断开请求;
所述查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断开请求,查询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用信息;所述复用信息包括当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其他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当前建立连接的网络协议类型;
所述建立连接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复用信息断开或维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25545.XA 2022-02-10 2022-02-1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22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5545.XA CN114422574B (zh) 2022-02-10 2022-02-1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5545.XA CN114422574B (zh) 2022-02-10 2022-02-1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574A CN114422574A (zh) 2022-04-29
CN114422574B true CN114422574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279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5545.XA Active CN114422574B (zh) 2022-02-10 2022-02-10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7781B (zh) * 2022-06-01 2024-02-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07133A1 (zh) * 2022-07-04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769A1 (zh) * 2016-03-21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弹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82050A (zh) * 2019-12-26 2020-05-19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与服务器间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CN111414208A (zh) * 2020-03-13 2020-07-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017934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终端
WO2021114952A1 (zh) * 2019-12-14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6131A (zh) * 2021-05-27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769A1 (zh) * 2016-03-21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弹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17934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终端
WO2021114952A1 (zh) * 2019-12-14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蓝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2050A (zh) * 2019-12-26 2020-05-19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与服务器间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CN111414208A (zh) * 2020-03-13 2020-07-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16131A (zh) * 2021-05-27 2021-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574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5098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20201453A1 (en) Ser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bluetooth master device, chip, and bluetooth system
CN114422574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1866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EP4013003A1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742985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그룹 오너 결정 방법 및 그 디바이스
US11172530B2 (e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4378801A (zh) 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8725200B2 (en) Communication operating method for dual standby mobile terminal and dual standby mobile terminal supporting the same
US201302526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wireless direct access communication group
CN105760127A (zh) 一种传屏方法、传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376048A (zh) 终端连接显示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04906A (zh) 在无线保真直连(wfd)网络环境中建立wfd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2006022901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i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ode of wireless terminal
CN114629932B (zh) 电子设备间的协同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02826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3176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contents using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in mobile terminal
WO2017063493A1 (zh) 蓝牙通讯方法和通讯装置
WO2017214137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040498B (zh) 同屏方法及终端
US20090222679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power management of devices on a network
KR100958898B1 (ko) UPnP 탐색 서비스에서 디바이스 소유자들을 발견하기위한 향상들
CN102918512A (zh) 信息设备数据连接系统、验证设备、客户端设备、信息设备数据连接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14666395B (zh) 双系统网络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73125A (zh) 一种远程切换屏幕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